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新闻价值理论的建构、发展与嬗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40
年来我国新闻价值理论的建构、发展与嬗变
□赵国政
【摘要】新闻价值理论是最早出现在我国新闻学著作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但在1957年 之后,新闻价值作为资产阶级的新闻学术语,遭到学界的批判和拋弃。
直到1977年之后, 学界才重新接受这一概念。
改革开放40年来,新闻价值理论的探讨和建构大体经历了以 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中期,是新闻价值理论重建的奠 基阶段;第二个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前10年,是新闻价值理论体系确立 阶段;第三个阶段,最近10年,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价值理论的内涵和要素呈现的新特 点,成为研究的热点。
【关键词】改革开放40年;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新闻价值关系
新闻价值理论是我国新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
分,也是最早出现在我国新闻学著作中的理论内容 之一。
1919年,时任北大教授的徐宝璜先生出版了我 国第一部新闻学专著《新闻学》,其中就有两个章节 专门论述新闻价值问题。
此后的新闻学者对此也多 有论述。
但在1957年之后,新闻价值作为资产阶级 的新闻学术语,遭到学界的批判和抛弃。
直到1977点”跟风发布各种小道消息及不实言论,或者是将全 部发言权交由粉丝和资本博弈,就会造成网络传播 环境的混乱。
因此,针对反转型粉丝行为,如何及时 跟进热点,疏导粉丝非理性情绪,澄清事实真相,积 极引导舆论,打造良好的网络传播环境,值得每个新 媒体编辑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媒体传播的叙事 特征与编辑规律研究”(项目编号:16BXW
019)的部分
成果]
参考文献:
[1] 人民网.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EB /
OL ].http ; //cpc .pcoplc .com .cn /n
1/2016/0426/c 64094-28303771.html .
[2] 蔡骐.粉丝型受众[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1 (4).
[3] 杨寄荣,宋玉静.粉丝文化语境下的话语权研究[J
].辽宁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13(2).
[4] 朱文毓.粉丝叙事的特质与语境:以LEE 周刊为例[D
].苏州大
学,2014.
[5] 洪培琳.冲突视角下的粉丝文化现象分析:浅谈粉丝微博骂战 频发症候[J
].现代营销,2018(1).
[6] @ 微博数据助手
https 院 //wfx .51wyq .cn /share /view /j 3qLuwlKZ 1m DoQBJa
[7]
百度百科.脱粉回踩[
EB /OL].https ://baike .bai (lu .com /item /脱粉回
踩/22119162?fr =
aladdin .
年之后,学界才重新接受这一概念。
由于理论自身的
复杂性和社会环境、媒介生态环境的迅速变化,改革 开放40年来,新闻价值理论一直是学界探讨的重要 课题。
本文对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新闻价值理论的 研究过程、理论体系构建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 理、总结和再思考。
学界对新闻价值问题的探讨,大
[8] 劳伦斯•克罗斯伯格.这屋里有粉丝吗?[M
]//陶东风.粉丝文化读 本.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134.
[9]
网易娱乐.《重返20岁〉)4天票房破亿,鹿饭贡献3000 >[
EB /OL ].
http ://ent .163.eom /15./0112/17/AFPBT 2QA 000333J 5.html ,2015-1-12.
[10] 孙慧英.漫谈“粉丝”现象及其文化解读[J ].现代传播,2006(6).[11] 杨寄荣,宋玉静.粉丝文化语境下的话语权研究[J ].辽宁教育行
政学院学报,2013(2).
[12] 蔡骐.论大众媒介对粉丝形象的建构[J
].新闻与传播研究,2010( 4) .
[13]
唐乐水
.Anti 粉丝:被忽视的青年亚文化[J ].新闻传播,2012 (11).
[14] 新浪微博.https :〃weibo .com /u
/3214022397?is _search =0
&visible =0&is _all
=1&is 」ag
=0&profile _ftype =1&page
=10#1523085234571.
[15] 普罗普.故事形态学[M
].北京:中华书局,2006:20.
[16] 知乎.如何评价鹿晗公布恋情,粉丝脱饭回踩? [EB /OL].https ://
www .zhihu .com /question
/66399031.
[17] 林溪声.青年网络群体事件的发生逻辑、表征及预警[J
].当代传
播,2014(3).
[18] 甘雨鹤.粉丝文化下的崇拜性消费[J
].现代营销,
2018(2).[19] 人民网.习近平: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EB /OL].http ://cpc .people .com .cn /n 1/2016/0426/c 64094-28303771.html .(李建伟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怡
冉为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硕士生)
编校:董方晓
体从三个层面展开:一是学理层面的理论探讨,二是 经验层面的理论总结,三是应用层面的理论分析。
本 文侧重点在第一层面。
―、第一个阶段—
—新闻价值理论重建的奠基阶 段
第一个阶段是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 中期,是新闻价值理论探讨最活跃的时期,也是我国 新闻价值理论重建的奠基时期。
对历史教训的深刻 反思、改革开放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以及新闻改 革实践的迫切需要,这些都成为新闻价值问题讨论 的重要动力。
1979年第7期《解放军报通讯》刊发了吴鸿业的 文章《谈谈新闻价值》,这是1977年之后第一篇论述 新闻价值问题的文章。
此后在短短的六七年时间里,学者们发表了上百篇学术文章,几乎所有的新闻学 者都参加了这场讨论。
在第一个阶段的探讨中,学界面临的任务是:第 一,作为西方资产阶级首先提出的概念,新闻价值作 为概念本身有没有阶级性?是否对新闻活动规律的 反映?这些都是关系着新闻价值概念在意识形态上 是否具有合法性的关键问题。
也可以说,赋予新闻价 值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是学界的首要任务。
第二,新 闻价值是否等同于宣传价值,如何把新闻价值与宣 传价值、新闻政策、宣传政策区别开来,赋予新闻价 值以纯粹的学科概念身份,是学界的第二大任务。
第 三,对新闻价值概念内涵和外延的探讨,它包括三个 问题:什么是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要素是什么?影 响新闻价值实现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都是新闻实践 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三个问题中最根本的问题是 新闻价值概念的界定,是学者们讨论最热烈的问题,因为它直接关系着新闻价值要素的认定、新闻价值 的判断,以及如何更好地获得最佳传播效果。
在重新接受、检视、改造西方新闻价值概念的过 程中,学者们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对新闻价值概念作 出界定,在这六七年间提出的定义有几十种。
这些界 定可以归纳为“程度说”“标准说”“素质说”“属性说”“功能说”“效果说”等。
“程度说”内涵相当庞杂,是重新接受新闻价值 概念之初,表现在思想上的模糊状态。
“新闻价值指 的是新闻作为新闻的本质、内涵、特性所具备和表达 的程度;指的是新闻作为传播消息、组织舆论的手 段,对人民群众吸引和感受的程度;指的是新闻作为 传播文化知识和思想教育工具,它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对人民生活的改善和人类社会进步事业的发 展所起实际效果的程度。
”[|]
学者们在界定新闻价值概念时,往往从实践经 验和实践需要出发,力图囊括更为丰富的内涵,以增 强其适用性。
如1980年王新友先生对新闻价值的界 定就包括了“标准说”和“效果说”院野新闻价值,具有 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新闻工作者选择和报道新闻 的标准;二是指新闻播发以后所产生的作用和影响,即它的社会效果。
”[2]
“效果说”“效应说”“效用说”都是把传播效果视 为新闻价值,实际上混淆了新闻价值与新闻价值的 实现两个不同概念。
但“效果说”影响较远。
2003年杨 保军教授出版的《新闻价值论》依然把新闻价值界定 为新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
还有学 者把“效应说”与“功能说”归为一类。
事实上两者的 内涵完全不同。
功能得到发挥和实现才会出现效果、效应,后者是前者发挥作用的结果。
复旦大学教授、著名学者王中先生早在1982年就曾经批评说院野不 少人把新闻价值和社会效果混为一谈,这是欠妥的。
……社会效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属于另一范畴内 的问题。
”[3]“不能把新闻价值和新闻效果看成是一码 事。
”[4]
“功能说”“属性说”与“素质说”,只是表述不同,实际上是一回事。
价值工程学认为,功能是对象能够 满足某种需求的一种属性。
凡是满足使用者需求的 任何一种属性都属于功能的范畴。
满足使用者现实 需求的属性是功能,而满足使用者潜在需求的属性 也是功能。
功能不是物品本身,物品只是功能的载 体。
只要功能相同,载体可以替代。
这就是功能与载 体在概念上的最大不同。
但是,一种功能的实现不可 能没有载体,所以功能与其载体又必须结合。
由此可 见,功能也是属性,也可以说是素质。
“功能说”与“属 性说”“素质说”都强调新闻价值是客体本身所具有 的特性或能力。
“新闻价值就是事实所包含的足以构 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
”[5]野把新闻价值定义 为新闻满足社会沟通需要的属性。
”[6]“功能说”多直 接联系主体或根据主体的需要进行表述。
“新闻价值 是新闻事实适应社会需要的一种功能,是不以人们 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这种功能越大,新闻价值就 越高。
”[7]应该说,“功能说”是诸多说法中比较科学的 界定。
研究这些界说可以发现,改革开放之初,人们思 想上的包袱依然比较沉重,一些旧的思想观念还在 头脑中徘徊,理论探讨会不时面临思想路线和阶级 立场的质疑,学者们一方面要吸取教训,直面新闻传
播活动的规律,重新检视、借鉴西方的新闻价值概 念,加快理论建设;另一方面必须对概念进行改造,努力将新闻价值理论置于唯物主义的基座上,与无 产阶级新闻学进行无缝对接。
这个时期,学者们内心 深处的焦虑至少有两点:一是急于指导实践,因为实 践也急于得到理论指导;二是急于在当下的意识形 态和新闻理论体系中,为新闻价值理论提供合法身 份。
因此,尽管学者们在什么是新闻价值,如何判断 新闻价值,如何实现新闻价值等问题上众说纷纭、莫 衷一是,但学界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达成了共 识:
第一,重新接受新闻价值作为新闻理论的基本概 念,并为新闻价值概念剥离阶级属性,脱去资产阶级 学术概念的外衣,为新闻价值正名。
对此,有学者从 事实出发,进行了细致分析院野现实生活是如此宽广 复杂又瞬息万变,可以说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大量 的新的事实,我们不可能也不必要都一一报道。
资产 阶级新闻学尽管标榜什么‘有闻必录’,实际上他们 从来没有也不可能做到‘有闻必录爷。
这就产生了对 事实的选择以及选择的标准问题,即新闻价值问题。
新闻价值只是人们在概括这种客观现象时所用的名 称,名称是没有什么阶级性的,关键是它的内容,即以什么作为衡量新闻价值的标准。
”[8]今天回首理论 先驱们的观点和表述,也许了无新意,但在当时却需 要巨大的理论勇气和智慧。
阶级性的问题与新闻价 值的客观性、规律性密切相关。
第二,确立新闻价值理论的规律性。
学者们首先 从吸取教训开始,“从以往情况来看,无视新闻价值 已经给实际工作带来了相当严重的后果,这方面的 教训是应该总结和汲取的”。
谭启泰先生直截了当地 指出院野承认不承认新闻价值,实际上是尊重不尊重 客观新闻规律的问题。
不尊重客观规律是要受到惩 罚的,事实上长期以来我们已经受到了惩罚。
当前重 新评价新闻价值观的讨论,不仅有着新闻学研究的 理论意义,而且对新闻改革也有着迫切的现实意 义。
”[9]何光先也指出院野新闻价值作为新闻学中的一 个基本规律,已经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M
第三,确立新闻价值理论的客观性。
“20世纪80 年代初,新闻学者毫无例外地赞成并强调新闻价值 的客观性。
”[||]客观性是确立新闻价值理论地位和实 践地位的基石。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论述了新闻价值 的客观性。
“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是由新闻事实的客 观性和对新闻的社会需要的客观性所决定的。
”[|2]“新 闻传播者既不能赋予新闻价值某种质,又不能增大 它的价值量。
……新闻传播者的责任不在于要赋予新闻事件更大的价值,而在于发现、挖掘和提炼新闻 价值,并采取最恰当的传播手段使新闻价值得到最 充分、最完美的实现。
”[13]王中批评说院“把提高写作技 巧等当成是‘提高’新闻价值(新闻价值是寓于事实 之中的,只能发现、认识,根本谈不上提高其价值)的 手段,显然是外行话。
”[|4]
事实上,各种界说无一不在强调新闻价值的客 观性。
“素质说”把新闻价值归结为新闻事实本身所 具有的素质,从本体论上确立新闻价值的客观性;“效果说”把新闻价值归结为新闻传播效果,从实践 论上确立新闻价值的客观性;“功能说”既强调新闻 价值是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又强调新闻价值对社会 的正向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新闻价值理论寻 找客观性依据的产物。
所以,有学者特别指出院“所谓 新闻价值,应该是指新闻本身所具有的能够给社会 以积极影响的功能。
”[|5]
受批评最多的“标准说”,实际上是对新闻实践 迫切需要理论指导的一种应急式回应,是对新闻价 值概念的一种解释,并非严谨的概念界定。
如同说宪 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一样。
之所以遭到批评,不 是“标准说”完全不具有客观性,而是因为学者们一 时难以从中解读出客观性。
事实上,作为媒体、记者 选择新闻事实的标准,不可能是纯粹主观的东西。
相 反,它必须是对客观经验的总结,必须符合客观规 律,否则新闻传播活动就难以为继,媒体就无法生 存。
对“标准说”的批评,则可以看出当时学者们急于 让新闻价值与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撇清关系。
受思维惯性和政治因素的影响,在新闻价值界 定时,不少学者特别强调新闻价值的客观性问题、积 极价值问题、实践检验问题,导致新闻价值与新闻效 果纠缠不清。
但也有不少学者试图把新闻价值与新 闻效果区别开来。
“新闻价值是指事实所包含的能够 成新闻的因素,这些因素有其客观性质,记者掌握了 这个规律用来作为选择事实的一种标准(不是唯一 的标准),有利于提高新闻质量。
如果这样从理论上 分析问题,就把事实的新闻价值和新闻传播以后所 产生的影响、作用、效果区别开来,虽然对新闻价值 的认识和掌握是否准确最后要由新闻所产生的效果 来检验,但两者不是一回事。
”[|6]“新闻价值是新闻事 实本身所具有的一种属性,而新闻的社会效果不是 新闻本身的属性,是新闻作用于受众后产生的社会 影响和后果,是又一个新的事实。
”™
第四,厘清并确认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是两个 不同的概念,这是该阶段理论上的重要成果之一。
王 中认为院“新闻价值只是许多筛子中的一个,它不能
代替其他的筛子。
将凡涉及报道时机、宣传策略等的 把握标准都纳入新闻价值的范畴里是讲不清楚的,只有放到另外一个问题里去讲。
”m
但在实际传播活动中,一般学者都认为,新闻选 择要有多把尺子。
在我国,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两把 尺子不可偏废。
1986年9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 新闻研究所在《光明日报》上发表《应确立报纸是大 众传播媒介的新观念》,提出“报纸对于宣传价值和 新闻价值应该兼顾起来”,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 闻学界的共同意见。
第五,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即时新性、重要性、显 著性、接近性、趣味性,也得到了大多数学者的认同。
从总体上讲,这一阶段对新闻价值理论的探讨,还处于经验总结、概念辨析阶段。
沉痛的历史教训,迫切的实践需要,在这一特殊的时代背景下,学者们 的学术探讨交织着情绪焦虑,为迁就正确的目的而 进行经验性、功利性的概念建构,缺乏冷静的分析。
新闻价值主体、价值客体、价值关系、价值创造、价值 实现、价值评价等诸多理论问题,尚处于模糊状态。
包括新闻价值概念在内的很多问题还处于众说纷纭 状态,很长一个时期内很难达成共识。
有学者分析认 为,“造成理论观点上的矛盾分歧和认识缺陷的根本 原因在于,讨论者往往是从各自的经验出发来理解 新闻价值的,而缺少一个对价值概念经过哲学阐释 的、同一的逻辑出发点”[|9]。
阅读有关论文,一个强烈 的感觉是,学界之所以对某个问题争论不休,一方面 固然是因为问题自身的理论复杂性,另一方面也是 缺少相应的立法所造成的。
比如新闻事实的指称对 象,完全可以依据相关的哲学成果予以确定,避免学 者拿同一概念指称不同对象,造成思想交流的困难。
尽管存在上述诸多不足,本阶段的学术探讨,意 义依然是巨大的。
它不仅具有拨乱反正的历史价值,还具有指导新闻工作开创新局面的现实意义,同时 也为下一个阶段深入探讨、建构新闻价值理论开启 了大门,做了最基本的清理和奠基工作。
二、第二个阶段—
—新闻价值理论体系的确立阶段第二阶段,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本世纪前 10年,是新闻价值理论的学理探讨时期,也是新闻价 值理论体系确立阶段。
这一时期,学者们开始从哲学 层面对新闻价值涉及的问题加以阐述。
它包括:什么 是价值,什么是价值物质承担者,什么是价值尺度,什么是价值主体,什么是价值客体,什么是价值关 系,什么是价值创造,什么是价值实现等。
此外,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多个价值主体的多种价值活动、价
值关系以及价值现象进行了全面梳理和较为深入的
探讨。
进入20世纪80年代之后,我国改革开放的步
伐进一步加快。
1984年,党中央明确提出,社会主义
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
1993年,十四届三中
全会又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
标。
我国新闻传播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有力地推
动了新闻理论的创新和新闻观念的变革。
与此同时,相关学科如传播学、信息科学、价值
哲学等学科的迅速发展,也为新闻学提供了丰富的
理论资源。
信息、价值、受众等概念的引入,彻底改变
了新闻学理论的面貌,大大开阔了新闻学者的理论
视野。
所以,本阶段,新闻价值理论的探讨和建构更
趋理性,成果也更富有学理意义。
(一)借助价值哲学的相关成果,尝试从价值关 系的角度,对新闻价值概念做出新的界定。
1988年出版的《新闻学词典》综合了 “标准说”和
“素质说”:“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
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种种特
殊素质的总和。
素质的级数越高,价值就越大。
”这一
界定被称为观点相近的界定中“最权威的表述”[20]。
2014年出版的《新闻传播学大辞典》对新闻价值概念
的界定,应该是更具有代表性的观点。
它的解释是院
“事实内含的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引起受众普遍关注
的素质(要素),是新闻传播主体衡量、选择新闻事实
的依据。
”在这一界定中,新闻价值的本质、新闻价值
客体、新闻价值主体、新闻价值关系、新闻价值的评
价主体都非常明确,可以说充分吸收了学界的研究
成果,有着丰富的学理内涵。
(二)对新闻价值客体、新闻价值主体、新闻价值 关系、新闻价值创造、新闻价值实现、新闻价值评价
展开了全方位的理论探讨。
中国人民大学杨保军教授连续著文,从价值哲
学的高度深入剖析新闻价值问题,2003年出版学术
专著《新闻价值论》,系统论述了新闻价值的本质、构
成、类型,新闻价值的主体、客体,新闻价值中介及其
构成和作用,新闻价值创造的本质及特点、主要原
则、主要途径,新闻价值评价的内涵、标准与主要评
价方式、评价过程、影响新闻价值评价的因素,新闻
价值实现的实质、特点、步骤、方向、层次等,成为新
闻价值理论的重要成果,影响广泛。
哲学界对价值概
念的界说,有“需要说”“意义说”“属性说”“关系说”
“效应说”等具体的价值界定理论。
《新闻价值论》依
据“效应说”,从主客体价值关系出发,把新闻价值界 定为新闻客体的属性、功能对新闻主体的效应。
在《论新闻价值关系的构成》一文中,杨保军教 授对新闻价值主体和客体以及价值关系分析得更为 细致。
他把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价值关系区分为两组: 第一组是传播主体与新闻事实、新闻文本、传播效果 分别构成的价值关系。
杨保军教授认为,传播主体与 新闻事实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整个新闻价值关系的 基础和源头;在传播主体与新闻文本之间的价值关 系中,新闻文本对传播主体来说,其价值的核心是中 介价值或手段价值;在传播主体与传播效果之间的 价值关系中,效果对传播主体的价值姑且称之为“反 馈价值”。
第二组是接受主体与新闻事实、新闻文本、传播效果之间的价值关系。
在接受主体形成的价值 关系中,杨保军教授认为,接受主体与新闻文本之间 的价值关系,在新闻传播活动中处于核心地位。
他强 调了构建接受主体与新闻事实之间价值关系的重要 意义,但如何构建,贝赌焉不详。
同时认为,接受主体 与传播效果之间的价值关系比较复杂。
[21]
在《新闻价值评价标准》一文中,杨保军教授明 确了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是两个不同的价值主体,两个主体的价值需求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 方。
同时,分析了新闻价值评价标准的相对性、多元 性等特点。
[22]
自2002年以来,杨保军教授先后发表的以新闻 价值为主题的学术论文还有《论新闻价值关系的构 成》《新闻价值评价标准》《新闻文本的价值属性》《新 闻价值观念与新闻价值创造》等,对新闻价值理论进 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对新闻价值理论体系的构建,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但也存在一些不足,有些理论 分析过于繁琐和牵强,削弱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意义。
2010年,线装书局出版了赵国政的专著《价值论 视野中的新闻传播活动》。
该专著以哲学价值论为视 角,对新闻传播活动中的多种价值关系和价值现象 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梳理,并做出了新的阐释。
第一,作者认为,新闻传播活动中主要的价值主体有四个院 传播者、受众、广告商和宣传者。
其中,前两者是基本 主体,后两者是介入主体。
他们各有自己的价值追 求。
传播者追求的是传播价值,受众追求的是新闻价 值,广告商追求的是广告价值,宣传者追求的是宣传 价值,并与各自的价值客体之间形成了相应的价值 关系。
这些价值关系包括:传播者与传播结果之间形 成的传播价值关系,受众与新闻信息之间形成的新 闻价值关系,广告商与广告结果之间形成的广告价 值关系,宣传者与宣传结果之间形成的宣传价值关系。
其中新闻价值关系是新闻传播活动中最基本、最 核心的价值关系,是其他价值关系赖以生存、延续的 基础。
由于社会分工等多种因素,多个主体之间存在 着价值交换,从而使多种价值活动得以相互衔接、交 会。
第二,新闻传播活动是多个独立主体价值活动的 交会,多种价值追求博弈的舞台。
新闻传播活动中多 种价值追求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互博弈,其冲突与 博弈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基本主体(传播者与受 众)与介入主体(广告商、宣传者)之间的冲突与博 弈;基本主体之间的冲突与博弈;传播者自身价值追 求的内部冲突。
传播者既有社会价值追求,也有经济 价值追求,这两种价值追求虽然可以相辅相成,但是 产生矛盾也是无法避免的。
此外,这个时期还有不少学者开展了富有创新 意义的研究工作,为构建新闻价值理论体系做出了 贡献。
如熊辉提出,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存在着以传者 为中心和以受众为中心的两个价值体系。
当前新闻 价值取向正从前者向后者嬗变。
[23]李磊明分析了新闻 价值的三个层面,把新闻主体分为制作主体、传播主 体和接受主体三种,分别有三种新闻客体与之对应,新闻事实或现象与制作主体对应,采编人员提供的 新闻作品与传播主体对应,新闻媒体发布的新闻作 品与接受主体对应。
三个层面也是三个阶段,可以称 为新闻价值的形成、增值、实现的过程。
[24]
本阶段的研究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研究作风 浮躁,急于表明自己的观点,不断提出似是而非的新 概念甚至新理论,缺乏深入、成熟的思考,缺乏对现 有成果的认真梳理。
学术讨论出现错误甚至出现了 一定程度上的理论混乱,是正常现象,但缺乏冷静、理性、深入的学术争鸣,就是问题。
三、第三个阶段——新闻价值理论研究出现的新执占
/««\ />%\
第三个阶段是最近十年,在新媒体环境中,新闻 价值理论内涵和要素呈现出的新特点,这些成为研 究的热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新媒体高歌猛进,刷新了媒介 生态环境。
在全新的媒介生态环境里,学者们的关注 点发生了巨大变化。
挽救传统媒体一度成为学术热 点,新媒体很快成为研究新宠。
在新媒体语境下,经 典新闻价值内涵和要素的变化,以及如何看待和认 识这些变化,成为新闻价值理论研究的新领域。
2002年,杜骏飞教授在《现代传播》上发表的《Internet:被解放的新闻价值观》一文中认为 ,随着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