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题卷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高考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高效演练·稳达标: 4.8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含解析
高效演练·稳达标(高考真题)1.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
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解析)选B。
20世纪60年代,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加大了与西方国家的外贸联系,故B正确;70年代,中国才与美国实现外交关系的正常化,故A、D错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推行了全方位外交政策,故C错误。
2.对于即将参加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这次国际会议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第一届不结盟政府首脑会议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选A。
本题主要考查日内瓦会议的内容。
1954年,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越南是印度支那三国之一,故A正确。
B、C、D都与材料无关。
3.1990年11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授权同科威特政府合作的会员国,除非伊拉克在1991年1月15日或之前……完全执行上述各决议(指无条件撤军),否则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恢复该地区的国际和平与安全”。
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
中国政府对该决议投了弃权票。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反对军事干预解决争端B.中国政府反对联合国安理会决议C.联合国的军事行动违背了大国一致原则D.联合国大会职责是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解析)选A。
由材料“依此决议,多国部队对伊拉克采取了军事行动”,可知中国投弃权票的原因是反对以武力解决国际争端,故A正确。
中国政府投了弃权票而不是否决票,因此不能说明中国反对安理会的决议,故B错误;弃权票不是否决票,不影响决议的通过,因此联合国的军事行动没有违背大国一致原则,故C错误;题干说的是安理会问题,D偷换成了联合国大会的概念,故不符合题意。
2021届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题卷: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独立自主D.“求同存异”2.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3.日内瓦会议前夕,与会国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苏、中、越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即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
这说明日内瓦会议()A.被美苏两大国左右B.两大阵营界限分明C.带有强权政治色彩D.中国主导会议进程4.(2020·浙江省“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下图拍摄于1954年6月25日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会面的场景。
在这次外交活动中()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新中国提出了不结盟政策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了修改5.“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B.“另起炉灶”的方针C.“一边倒”的方针D.“求同存异”的方针6.(2020·台州高三模拟)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练案2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第20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9·某某某某模拟)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对某某的解放并准备承认中华人民某某国,但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
这一变化说明( C ) A.意识形态影响决定国家对抗B.杜鲁门的政策摇摆不定C.国家利益决定外交政策D.国家关系影响国际格局[解析] 根据材料“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改变了这一立场”可知,中国出兵朝鲜一事,威胁了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利益,使美国改变了对中国共产党的态度,故C项正确;“解放战争胜利之际,杜鲁门总统似乎听任大陆解放某某并考虑要承认中华人民某某国”,说明美国最初没有敌视新中国,A项错误。
美国对华政策是其国家利益决定的,B项错误。
战后初期国际格局是美苏两极格局,美国立场的变化是从美国国家利益出发,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故排除D项。
2.(2019·某某某某质检)有学者认为新中国外交经历了立国外交、建国外交与强国外交三个阶段。
其中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
这一时期外交的主要任务为捍卫政权自立、主权自尊、国家自存。
据此,立国外交出现在( A )A.1949~1978年B.1966~1976年C.1978~2012年D.2012年中共十八大以后[解析] 分析材料“立国外交是指中国与世界、中国与国际体系尚未充分互动,依然游离在国际体系之外的时期。
”可知立国外交出现在建国之后改革开放之前,故正确答案为A 项;B、C、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
3.(2018·某某某某市模拟)“大会上他既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但达到了此行的重要目的……他相当成功地使人相信了中国共产党奉行和平的政策。
”与此次中国参与的国际会议相关的是( C ) A.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公约B.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C.讨论了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和发展等问题D.表达了制止新殖某某义和帝国主义统治的决心[解析] “没有去刻意争取对共产主义的支持,也没有做或鼓动他人做激烈反美、反西方的言论”说明是提出“求同存异”的万隆会议。
2021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四单元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4.1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习岳麓版
4.1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精确预测·命题前瞻1.1954年10月,在会见日本议员访华团时,周恩来明确提出:“五项原则不应只限于处理中印和中缅关系,它也可适用于全亚洲,甚至全世界各国。
”并特别指出:“美国如果愿意和平共处,我们也欢迎。
”这反映了中国( )A.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B.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C.从革命外交转向国家外交D.积极谋求与美、日关系正常化【解析】选C。
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初“一边倒”的外交方针主要依据“意识形态”,即革命外交;1954年,主张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可与美国建交,即以国家利益为前提的“国家外交”,故选C;参加日内瓦会议和万隆会议,标志着中国开始步入世界外交大舞台,排除A;1954年中国参加日内瓦会议,突破了美国的包围封锁政策,排除B;20世纪70年代之后,中国与美日关系才开始正常化,排除D。
2.周恩来曾指出:“公报把两个曾经极端敌对的国家带到一起来了。
两国之间有些问题推迟一个时期解决也无妨。
公报将使我们的国家,使世界产生多大的变化,是无法估量的。
”这一公报的发表( )A.推动了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B.使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C.标志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D.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解析】选D。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的顺利解决指的是日内瓦会议,材料的“公报”指的是中美之间的公报,故A错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是1971年第26届联大,故B错误;周恩来指的“公报”是1972年发表的,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是在1979年,故C错误;“公报”指的是1972年的中美《联合公报》,表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故D正确。
3.1989年10月,中国领导人会见尼克松时表示,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国家不分大小和强弱,都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我们都是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来处理问题的。
【学生版】2021届高考(浙江)人民版历史一轮复习课后同步练习卷: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
史学理论与史学研究一、选择题1.(2020·衢州高三质检)对于要不要发掘秦始皇陵,社会各界争论已几十年。
主张发掘者认为,发掘秦始皇陵不仅可以“证实文献”,还可以“发挥巨大的经济效益”。
反对者认为,“技术上的瓶颈常常会使文物的开掘成为破坏”。
1997年国务院在《关于加强和完善文物工作的通知》中强调,“对大型帝王陵寝暂不进行主动发掘”。
以下认识正确的是()①历史文献需要考古证实其真实性②考古发现不能仅仅考虑经济效益③文物发掘应以保护为前提④只有技术上成熟才能对文物开掘A.②④B.①③C.③④D.②③2.(2020·金丽衢十二校模拟)著名的历史学家傅斯年在《历史语言研究所工作之旨趣》一文中指出:“史学的对象是史料,不是文词,不是伦理,不是神学,并且不是社会学。
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不是做艺术的建设,不是做疏通的事业,不是去扶持或推倒这个运动,那个主义……史学便是史料学。
”他强调的是()A.以自然科学的方式研究历史B.要依照伦理观念和政治需要来选择史料C.史学研究的重心是对史料的考证和辨析D.史学理论的建构离不开史料3.(2020·嘉兴基础测试)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载体。
下列材料中,最无可辩驳的实证日本侵华罪行的是()A.中国人民控诉日军侵华的言论B.日本美化战争的宣传单C.日本战犯在东京审判中的笔供D.外国史学家的史学著作4.(2020·台州质量评估)近日,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将爱因斯坦的旅行日记独立成册发行,其内容在西方引起不小的震动。
日记作为一种特殊的史料引起广泛关注。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日记是个人的回忆录,属于口述史料B.日记是一手史料,比二手史料更可信C.日记和其他史料一样,都需要进行甄别D.日记属于无意史料,其真实性毋庸置疑5.(2020·绍兴选考科目诊断性考试)对“陈桥兵变”,宋初众说纷纭,初版《太祖实录》亦语焉不详。
宋太宗命重修《太祖实录》,说:“史官之职,固在善恶必书,无所隐晦”,“太祖之周朝也,尽力王室,中外所知。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第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练习含解析
第9讲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1.(2021·江西南昌联考)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以产生于抗战时期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其中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寓意是( ) A.我国正遭遇西方列强的大规模侵略B.长期战争导致我国经济处于崩溃状态C.祖国还没有完全统一,经济极为困难D.前进的道路上危险重重,要居安思危解析:选D。
在1949年新政协召开时,确定《义勇军进行曲》作为代国歌,其中保留着“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这句歌词,是要中华民族不要忘记近代中国所遭受的民族屈辱,要人们居安思危,故D项正确。
1949年我国已经没有大规模西方列强的侵略了,故A 项错误;据史实可知,“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是指民族存亡,B、C两项均不是其本意,排除。
2.毛泽东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上指出:1949年9月召开的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必须“尽可能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
这反映出新政权( )A.实行多党执政方式B.是无产阶级的政权C.实行包容性的民主D.得到全国人民拥护解析:选C。
据材料“广泛地包括全国各阶级、各党派、各人民团体,乃至各种职业、各种信仰的广大人民的代表”可知,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体现了多党、多阶级团结合作的精神和政权特色,具有广泛的民主性,故C项正确。
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体现了多党团结协作创建新的中国,而非多党执政,故A项错误;B项材料不能反映,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的组成人员,而未涉及全国人民的拥护,故D项错误。
3.(2021·天津南开区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国民党残余军队盘踞;全国尚有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投机商人囤积居奇;美国干涉朝鲜内战,派舰队侵入台湾海峡。
这一切都表明( )A.巩固人民政权的紧迫性B.开创和平外交的重要性C.中华人民共和国面临一穷二白的困境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必要性解析:选A。
【高优指导】2021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13.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21全国名校联考一)有论者认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是“推翻与帝国主义合作的统治政权”的运动,“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
由此推断,新中国的成立()A.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B.实现了中华民族的振兴C.说明新民主主义革命未完成D.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新中国的成立,题眼是“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本质是一项中国民族的救亡运动”,所以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华民族实现了独立,故A项正确;中华民族振兴的前提是独立,故B项错误;材料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完成与否无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由材料并不能推出只能建立资产阶级政权,故D项错误。
2.(2021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建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1954年9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都得到了确认。
这是由于三大政治制度()A.具有人民性、民主性特点B.有利于建立联合政府C.体现依法治国的执政理念D.有利于实现民族团结〚导学号13300863〛答案:A解析:三大制度充分体现了对人民、少数民族和民主党派权力的敬重,故A项正确;依据材料时间“1954年”可知此时的追求是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联合政府,故B项错误;题干信息强调的是利用1954年宪法确立三大制度,而不是强调依法治国,故C项错误;题干信息包括三大制度,不是单纯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D项错误。
3.(2021湖北武汉高三2月调研)为了制定1954年宪法,毛泽东要求各位中心政治局委员及在京各中心委员阅看一些主要参考文件:材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宪法草案起草工作的特点是()A.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B.具有世界眼光与历史视野C.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分明显D.深受“一边倒”外交的影响〚导学号13300864〛答案:B解析: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主要指的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政治制度的建立,材料中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参阅了很多不同性质的国家的法律和中国历史上的法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与资本主义宪法区分明显,故C项错误;此时虽然在外交上实行“一边倒”,然而却没有对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些法律置之不理,而是借鉴学习,故D项错误。
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检测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含解析人民版
综合检测(八)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49年10月24日,美国前驻沈阳总领事瓦尔德,由于从事间谍活动,被中国专政机关逮捕。
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封锁了从上海到华北的海上运输线,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
11月21日,瓦尔德被判6个月徒刑,12月7日,被驱除出境。
材料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原则是( )A.另起炉灶B.一边倒C.不结盟D.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解析:选A 材料中“美国曾以它的外交官被捕为由,给新中国施加压力……但新中国坚决依据自己的法律予以处理”体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废除原来国民政府与帝国主义建立的不同等条约,体现了“另起炉灶”的外交原则,故A项正确;“一边倒”指的是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故B项错误;不结盟是新时期的外交政策,故C项错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华势力,故D项错误。
2.中苏建交一个月后,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就兄弟国家来说,我们是联合的,战略是一样的,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
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
”该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实行的外交政策是( )A.“一边倒” B.“一大片”C.独立自主D.“另起炉灶”解析:选C “一边倒”是指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但体现不出“但国与国之间在政治上不能没有差别”,A项错误。
“一大片”是20世纪70年头的外交方针,是指不以意识形态划线的方法处理国际事务,与“大家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不符,B项错误。
据材料可知,新中国成立后虽然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但坚持独立自主,不是毫无原则地倒向苏联,C项正确。
“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原来旧的外交关系,要在新的基础上建立外交关系的外交方针,与材料不符,D项错误。
3.(2024·东北师大附中模拟)1950~1956年,中国出口总额由5.5亿美元上升到16.5亿美元,进口总额由5.8亿美元上升到15.6亿美元。
全国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试题1含解析
第七单元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练好题·考点自测1.[2024全国卷Ⅲ,30,4分]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
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气“快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
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 ( )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了西方国家对国民党的军事救济D.反映出“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确立2.[2024海南高考,11,2分]1949年春夏之间,当中国革命斗争即将成功时,毛泽东为制定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先后提出了三条方针。
其中,“另起炉灶”外交方针所回答的问题是 ( )A.如何对待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B.如何着手建立自己的外交关系C.如何处理好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关系D.如何对待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3.[2024北京高考,19,4分]抗美援朝斗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
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假如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与都无法解决。
随后,美国同意和谈。
这表明(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起先发挥确定作用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4.[2024海南高考,11,2分]1953年,中共中心发布指示,指出社会上流行颇广的“技术一边倒”口号“是不恰当的”,“技术问题和政治问题不同,并没有阶级和阵营的分别,技术本身是能够同样地为各个阶级和各种制度服务的”。
这一指示 ( )A.推动了“一边倒”外交政策的调整B.为“科教兴国”战略的施行指明方向C.旨在提高科技工作者的社会地位D.有利于订正学习苏联的教条化倾向5.[2024江苏高考,12,3分]对于即将参与的某国际会议,中国代表团定下的外交基调是:争取越南南北以北纬16度线为界实现停战,促使法军撤出,反对美国干涉。
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浙江省高考历史一轮基础复习:专题2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5题;共30分)1. (2分)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 . 亚非国际会议上B . 日内瓦国际会议上C . 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上D . 第26届联合国大会上2. (2分)(2016·河东模拟) 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影响深远,他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已成为中国政治智慧的结晶,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它运用于国际关系领域。
下列史实符合这种思想的有()①《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②《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③“一国两制”方针的提出④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A . ①②③④B . ②③④C . ②④D . ①③④3. (2分)新中国外交史上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果是指由中国领导创立的,目的在于“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A . 联合国B .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C . 上海合作组织D . 不结盟运动4. (2分) (2016高三上·务川期中) 周恩来在某次国际会议上说:“为了维护世界和平,我们处境大致相同的亚非国家首先应该友好合作,实现和平共处。
……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
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
”这一讲话()A .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出台B . 推动了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C . 体现了“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D . 反映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5. (2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国注重同任何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最主要是为了:A . 维护中国人民的最高利益B . 扩大中国的国际影响C . 推动国际经济合作D . 赢得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6. (2分) 2011年2月,在巴西、德国、印度和日本谋求联合国常任理事国的问题上,各常任理事国态度不一,美国坚决反对德国“入常”但支持日本;而中国则坚决反对日本“入常”。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习题
4.1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中美发表了《某某公报》。
正如尼克松在回国前夕的宴会上所说,他在中国访问七天,是“改变世界的一星期”。
这里的“改变世界”是指( )A.中美建立大国外交关系B.中美双方联合抵抗苏联C.美国全面转入战略进攻D.建立起中美苏战略关系2.下图为1960—1969年中苏贸易总额与中国对外贸易总额比较(单位:万美元)。
据此可以推知( )A.两大阵营对峙导致中苏贸易锐减B.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趋于停滞C.苏联并未成为中国外贸的垄断者D.中国国内经济调整促进外贸发展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
这反映出( )A.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B.“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C.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D.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4.美国传记作家罗斯·特里尔认为,“万隆时代,对在中国之外的形象,是个丰收的时代,因为无数第三世界国家和他的政府建立了关系。
在这个时代,脚踏两只船”。
“脚踏两只船”是指( )A.既坚持“一边倒”的方针又推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既同苏联友好又在同美国密切接触C.既同社会主义国家又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关系D.既参加五大国会议也参加亚非会议5.英国是最早承认新中国的西方大国,但它只同意新中国建交原则的一半,在美国的压力下一直就中国在联合国的代表权问题投弃权票。
为了实现中英关系的发展,周恩来同意与英互换代办,双方建立“半外交关系”。
这种“半外交关系”( )A.是双方在国家利益协调上的突破B.成为当时东西方关系的典型特征C.成为中国重返联合国的重要基础D.打破了西方国家对新中国的封锁6.国家主席在回顾新中国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
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
高三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同步练习卷: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21·3浙江宁波选考模拟)〝有步骤地将封建半封建的土地一切制改动为农民的土地一切制,维护国度的公共财富和协作社的财富,维护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经济利益及其私有财富,开展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稳步地变农业国为工业国。
〞这段文字应出自()A.«中国的白色政权为什么可以存在?»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答案:B2.〝这部宪法以1949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开展。
〞这部宪法的开展主要表达在()A.实行人民民主专政B.确立了中国共产党的指导C.以工农联盟为基础D.明白了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答案:D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确立的一系列基本政治制度中坚持了连接性,即使在〝文明大革命〞时期也没有遭到严重破坏的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中国共产党指导的多党协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度答案:C4.(2021·3浙江稽阳联谊选考模拟)在临时的革命、树立、革新进程中,面对党和国度事业许多重要的、深入的开展变化的状况,我国不时对宪法停止必要的修正。
以下新中国历史上的相关宪法内容出现时间排序正确的选项是()①今后国度的基转义务是集中力气停止社会主义现代化树立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树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度③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一致阵线政权④经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保证逐渐消弭剥削制度,树立社会主义社会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答案:C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重要中心素养,制造大事年表是掌握时空观念的重要方法。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 Word版含解析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1滨州一模)费正清在《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说:基辛格隐秘访华两周后,《红旗》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最坦诚地公开叙述了对美开放的正值理由:竟不模糊地区分了两个超级大国对中国威逼的程度及其对北京平安考虑所产生的影响。
材料说明白( )A.中美关系改善符合中美两国的需要B.美国急于改善同中国的关系C.中国改善中美关系是应对苏联的威逼D.中美关系改善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2. (2021洛阳模拟)下表呈现的是20世纪的七十年关于中国政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文献。
它们( ) 1912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年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共同纲领》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都是民主与专制斗争的成果B.都体现了民主集中的政治原则C.都体现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步D.都表明民族独立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3. (2022·钦州模拟)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伴侣和善意”。
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4. (2022韶关二模)如图是1968年发行的一枚邮票,当时邮电部通知:“打算破例在贴用邮票时,不予盖销。
另在邮件封面上空白处加盖收寄日期。
”对此解释正确的是( )A.反映了青年毛泽东求学经受B.讴歌了抗日战斗的峥嵘岁月C.描绘了解放战斗的壮阔场面D.折射了“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狂热忱结5. (2022·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20世纪80年月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见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
(浙江选考)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三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及对外关系 第7讲 现代中国的对
第7讲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考点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c)1.背景:新中国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第二年,周恩来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领土主权(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惠(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的基本原则之一,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发展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一种修正,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关键。
二、步入世界外交舞台国际会议背景时间成果意义日内瓦会议——(b)为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中、苏、美、英、法及有关国家外长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1954年中国代表团在会议上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会议达成了协议这是新中国第一次以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万隆会议——(b)为讨论各国共同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亚非国家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1955年周恩来在会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探究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史料研读】史料一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
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
探究:(1)史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提示] 史料一反映出中国要发展和亚非拉新兴民族国家及周边国之间的关系。
史料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探究:(2)结合史料二分析,为什么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提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浙江专用高中历史专题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2021年整理)
(浙江专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浙江专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浙江专用版)2018-2019高中历史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人民版必修1的全部内容。
专题5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专题检测(五)一、选择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54年12月,缅甸总理吴努访华时表示:“中国好比大象,缅甸好比羔羊,大象会不会发怒,无疑会使羔羊常常提心吊胆。
”周恩来访缅后,缅甸人逐渐消除了“这种恐惧”,主要是因为中国()A.奉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捍卫社会主义阵营B.确定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展与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C.倡导多边外交,建立新兴区域国际合作组织D.提出“求同存异"方针,加强同亚非各国的联系答案B解析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时,同上述两国正式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有利于缓解东南亚等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所以选B项.2.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
”与文告中的“这次会议”直接相关的是( )A.首次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达成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C.恢复新中国联合国合法席位D.提出“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解析胡志明所说的涉及越南问题的会议是1954年召开的日内瓦会议,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达成了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的协议,故选B 项。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章节测试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人教版)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国书是一国派遣或召回大使、公使时,由国家元首致接受国元首的正式文书。
右图是新中国第一号国书的局部,该国书的接受国应是()A.朝鲜B.苏联C.印度D.日本解析第一个和中国建交的国家是苏联。
答案 B2. 2008年3月15日,胡锦涛出席中日青少年友好沟通年开幕式时表示,进展长期稳定,睦邻友好的中日关系是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要实现这奇怪的愿望,在处理国际关系时必需坚持()A.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不结盟政策D.改革开放政策解析A、C、D三项只是中国的对外政策,不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故排解。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当今世界处理国与国关系的最基本的准则。
答案 B3. 1950年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规定:“一旦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与日本同盟的国家之侵袭因而处于战斗状态时,缔约另一方即尽其全力赐予军事及其他救济。
”1989年中苏关系正常化后,两国未再签订类似条约。
这主要是由于()A.双方的战斗威逼消逝B.苏联的政治经济改革C.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D.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政策,意在考查同学对材料的分析运用力气。
题干材料体现了20世纪80年月以来中国不再和苏联结盟,这是中国不结盟政策的体现。
故选D项。
答案 D4.胡锦涛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格,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
”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B.1954年参与日内瓦会议C.提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解析A项是毛泽东概括提出的;B、D两项是周恩来的外交实践;C项是其外交思想。
答案 A5. 应津巴布韦、加蓬、乍得、几内亚、多哥等国的邀请,外交部长杨洁篪于2011年2月9日至17日对上述国家进行正式访问。
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历史大事是新中国成立后,为中非交往奠定基础的历史大事是( )A.日内瓦会议B.万隆会议C.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D.第26届联合国大会解析万隆会议为中非交往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2.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3.日内瓦会议前夕,与会国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苏、中、越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即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
这说明日内瓦会议()A.被美苏两大国左右B.两大阵营界限分明D.中国主导会议进程.带有强权政治色彩C4.(2020·浙江省“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下图拍摄于1954年6月25日的印度首都新德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会面的场景。
在这次外交活动中()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新中国提出了不结盟政策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了修改5.“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的方针”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A.B.“另起炉灶”的方针C.“一边倒”的方针D.“求同存异”的方针6.(2020·台州高三模拟)1971年前10个月,尼日利亚、科威特、喀麦隆、圣马力诺、奥地利、比利时、伊朗等9国先后与中国建交。
该局面的出现()A.得益于中美关系正常化B.说明了世界多极化的出现C.取决于中国生产力的快速发展D.有助于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7.(2020·嘉兴检测)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提道:“多年来我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态度是主席和总理全然不能同意的。
把我们带到一起来的,是认识到世界上出现了新形势。
”对上述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美开始结盟对抗苏联B.国际形势影响美国对华态度C.中美实现了关系正常化D.利于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8.(2020·杭州模拟)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中,中美双方达成的共识有()①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反对霸权主义的威胁④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唯一合法政府A.①②④B.①③④D .①②③C.②③④9.(2020·金衢五校联考)某出版社发行了一套反映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12集,每一集都有标题,其中反映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状况的一组标题是()A.扬眉吐气、跨洋握手、冰释雪融B.斗智斗勇、再次较量、峰回路转C.另起炉灶、抵制逆流、分道扬镳D.越过惊涛、世纪风采、播种友谊10.大熊猫是中国的国宝,新中国成立后,曾被作为最高规格的国礼赠送给外国,被称为“熊猫外交”(见下表)。
对这一外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美国先于日本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B.中国外交重心从倒向苏联变为倒向西方C.“熊猫外交”反映了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D.亚非拉国家不是中国外交工作的重点11.(2020·金华模拟)1996年,中俄宣布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
1997年,中美两国元首决定,“共同致力于建立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1998年,中国、欧盟双方表示希望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
这表明中国()A.努力为改革开放建设和平的国际环境B.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C.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12.(2020·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三联考)2017年6月8~9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17次会议在阿斯塔纳举行。
这次会议中印度和巴基斯坦正式成为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
以下关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表述正确的是()A.该组织的合作程度低,属于松散性的论坛性组织B.该组织始终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C.其以大国首先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D.深化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维护世界和平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通过长期的反侵略斗争,取代了日本在东亚的主导国家地位,从战前的半殖民地状态一跃而为五大国之一及联合国的创始国,拥有了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和一票否决权。
与此相对,日本不再是国际政治中的大国了,并且要在美国的占领和指导下重建经济。
虽然老牌的欧洲殖民列强——英国、法国和荷兰在战争中获胜,但昔日的威望却大大降低,因为这些国家在战时被日本赶出了在亚洲的殖民地,始于16世纪的欧洲在亚洲之殖民主义的时代终于走到了尽头。
另一方面,美国凭借其在打败日本中发挥的主导作用,崛起为最强大的太平洋国家。
这一转折预示着亚洲国际关系发展中一个全新篇章的开始。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材料二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宣告结束。
日本方面痛感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重大损失的责任,表示深刻反省。
日本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宣布,为了中日两国人民的友好,放弃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
中国政府和日本政府同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两国间持久的和平友好关系,并进行以缔结和平友好条约为目的的谈判。
年《中日联合声明》1972——.(1)据材料一,分析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对亚洲国际格局的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你对当时“中日之间的不正常状态”的理解,并指出这一“不正常状态”结束的直接原因。
14.(2020·金丽衢十二校联考)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次会议是历史上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的参加下,由渴望掌握自己命运的亚非国家举行的,它反映了占全世界人口一半以上的亚非人民的共同愿望和要求”,被后人誉为“首次被发展中国家宣布进行南南合作的会议”,其意义不仅体现于在现代国际关系史上翻开了新的一页,在新中国对外关系史上更是意义深远,由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周恩来率领的中国代表团通过此次会议,在非洲大陆打开了外交新局面。
——沐涛《再论现代中非关系》材料二当世界走进中国时,曾因地理条件所限,长期独立于世界而存在的中国,做出了激烈抵抗,历经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才得以恢复并确保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
改革开放,让中国从拒绝世界,转为主动向世界开放。
古老国度在不断适应国际化冲击的过程中,实现了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巨大进步,并因此思路越来越清晰,心态越来越平和。
——顾骏教授在上海大学的演讲《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1)材料一中的会议指的是什么会议?根据材料并结合20世纪50~70年代的史实,概括这次会议对新中国对外关系和现代国际关系的影响。
(2)阅读材料二,分别指出“世界走进中国”和“中国主动向世界开放”的开始标志。
从政治和经济角度概括改革开放后中国走向世界的具体表现。
答案一、选择题1.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国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
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A.“不结盟”政策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求同存异”C.独立自主解析:选C。
注意结合材料关键信息,如“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等,由此不难看出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独立自主,故选C项。
2.1955年的万隆会议、1970年联大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1974年第六届特别联大《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等,都确认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这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A.是和平与发展潮流的产物B.获得国际社会的全面认同响应C.概述了国际新秩序的核心内容D.已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解析:选D。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诞生于1953年,当时处于冷战时期,材料中列举的事件共同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准则的重要组成部分,故选D项。
3.日内瓦会议前夕,与会国的会议态度可以分为三类:苏、中、越的主导意见体现为苏联、中国的与会政策,即谋求通过会议达成协议,恢复印支和平;美国坚决拒绝缓和;英、法两国持观望态度。
这说明日内瓦会议()A.被美苏两大国左右B.两大阵营界限分明D.中国主导会议进程C.带有强权政治色彩解析:选B。
根据材料我们不难得知,日内瓦会议,除了有美苏两国的会议意见,还有中国、越南以及英国和法国的意见,而非全然被美苏两大国所主导,故A项错误;与会国的态度,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观点是截然相对的,故B项正确;材料只是对与会国意见的客观陈述,而没有对美苏强权政治色彩的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史实我们不难得知,在两极对峙期间,主导国际格局的力量是美苏两超级大国,而非中国,故D项错误。
4.(2020·浙江省“五校联考”高三第一次考试)下图拍摄于1954年6月25日的印度首都新德) (里,反映了周恩来总理和印度尼赫鲁总理会面的场景。
在这次外交活动中A.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新中国提出了不结盟政策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D.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做了修改解析:选D。
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同印度就两国在西藏地方的关系问题进行谈判,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中“1954年6月25日”不符,故A项错误;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改革开放时期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与材料中“1954年6月25日”不符,故B项错误;1955年万隆会议上,周恩来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与材料中“1954年6月25日”不符,故C项错误;1954年,周恩来应邀访问印度和缅甸,分别与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致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在中印两国总理的联合声明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的“平等互惠”改为“平等互利”,与材料中“1954年6月25日”相符,故D项正确。
5.“一切国家都应有权按照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自由选择它们自己的政治和经济制度和它们自己的生活方式。
”这一主张能够于1955年在亚非会议上写入《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并被亚非国家广泛接受,主要得益于中国提出()A.“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方针B.“另起炉灶”的方针C.“一边倒”的方针D.“求同存异”的方针解析:选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