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世纪代至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历史 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人民通史版)第3编 专题10 专题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

2022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人民通史版)第3编 专题10 专题高效整合 Word版含解析

专题高效整合学问网络·脉络清楚|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学问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阶段早期殖民扩张19世纪中期的殖民扩张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殖民扩张背景新航路开拓,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进展工业革命的推动,寻求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其次次工业革命的推动,进行资本输出主要国家西、葡、荷、英、法等国英、俄、法、美等国英、法、美、德、俄、日等帝国主义国家扩张地区大多只能占有沿海地区,未深化内地进行全球殖民扩张,深化内地全世界范围方式公开的殖民掠夺炮舰政策,强签不公平条约武力扩张,资本输出,划分势力范围,分割世界活动抢夺金银、贩卖黑奴、垄断商路、欺诈性贸易在殖民地进行商品倾销,掠夺原料进行资本输出,商品倾销,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结果推动了欧洲资本原始推动了各国工业资本将世界瓜分完毕,使资积累及资本主义的进展,给亚非拉国家带来灾难主义的进展,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国家渐渐走上近代化的道路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促使亚非拉国家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生疏①资本主义列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本国资本主义的进展。

②加剧了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贫困,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

③在亚非拉地区传播了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思想观念,猛烈地冲击了这些地区落后的社会体制,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④激发了亚非拉地区的民族意识,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一些地区社会政治经济体制的变革,这些国家渐渐走上近代化道路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关联]项目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次次工业革命政治侵略:鸦片战斗,中国开头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次次鸦片战斗,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侵略:中日甲午战斗,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八国联军侵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抵制:爱国官兵抵制、太平天国运动抵制: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经济自然经济开头解体,洋务运动兴起,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初步进展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产生民族资产阶级力气壮大思想“师夷长技”“中体西用”,学习西方停留在器物层面“君主立宪”“民主共和”“实业救国”,学习西方进展至制度层面社会生活衣、食、住、行、风俗观念近代化。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梳理

2021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知识梳理

专题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一、20世纪50—70年代的社会主义建设(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过渡时期:1949—1956年)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的实施(1953—1957年)(1)背景:A.建国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同时,恢复和发展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基础。

B.中国仍然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C.依据1953年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

D.借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目的:把我国建设成社会主义工业化国家。

(3)基本任务: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起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4)主要成就:经济建设指标,一般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以钢铁、机械和化工增长得最快,工矿业的建设成就尤其突出,在东北建成了我国的重工业基地,突出成就有: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开始改变我国落后的面貌,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的基础(意义)。

2.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内容: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方式:农业——参加合作社;手工业——参加合作社;工商业--全行业公私合营(3)意义:①实质是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②标志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③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失误(1956—1966年)1.正确探索:1956年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内容:A.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先进的社会制度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B.明确了党和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集中力量尽快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八大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在八大路线的指引下,社会主义建设蓬勃开展起来。

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9单元第1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曲折(含解析)

2021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9单元第1讲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确立与曲折(含解析)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九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民主政治: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共立足国情,建立并不断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体系。

“文革”使民主和法制遭到粗暴的践踏,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法律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2)外交成就: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积极参加日内瓦会议、亚非会议,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中国政府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在国际上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有了重大突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及中日建交,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有成就,也有教训)经济(1)过渡时期,中国人民在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进行“一五”计划建设和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建立起来。

(2)全面建设时期,中共八大奠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良好开端,但由于急于求成,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失误。

在经济建设中逐渐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大革命”给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劫难。

社会生活人民的物质生活逐步得到改善,但生活水平总体较低。

与此同时,新中国的交通、通讯工具及大众传媒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的影响较大,服装呈现明显的时代特色。

思想文化(1)理论成果: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毛泽东思想的继续发展时期,毛泽东从理论上和实践上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不懈探索,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方针,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方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学说。

(2)科技文化:新中国成立初期,“两弹一星”使我国的科技和国防能力大大提高,同时在杂交水稻及生物科学方面也取得位居世界前列的成就。

这一时期,文艺领域倡导“双百”方针,出现了繁荣景象。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总结课件

【步步高】(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专题总结课件

遵循客观规律。人民公社化运动给我们最主要的教训是生产关系
的调整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9.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1962年底,国民经济开始好转。
10.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质是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改造的实质 是变革生产关系。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中国基本确立,为中国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发展开辟了道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起 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没有改变土地公有制,农民对土地只 有使用权和经营权,而没有所有权,其经营方式改为“分户经 营,自负盈亏”。 1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的 前提下,实施包产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人民通史版
第五部分 现代中国
专题总结
目录页
Contents Page
知识系统
线索归纳 答题必背要语
热考视角
知识系统
中 国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道 路 的 探 索
线索归纳
专题线索 1.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的三次转变 时 间 新 中 国 成 立 初 转变 原因 核心内容 结果
从建立以公有 (1)照搬苏联模式 废除生产 制为基础的多 (2)中国共产党缺 资料私有 种经济成分并 乏经济建设经验, 制,建立 存的经济体制, 照搬政治斗争方 社会主义 向高度集中、 式 公有制, 统一管理的计 (3)主观上追求“ 片面追求
竞争格局
中外关联 苏联工业化道路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 1.相似之处
(1)都面临由农业国过渡到工业国的任务。
(2)都对斯大林模式进行过改革。
(3) 工业化建设都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实施五年计划;
改革农村生产关系。
2. 工业化方针提出:中国是在 1953 年的过渡时期总路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世界史阶段整合含解析

通史版2024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世界史阶段整合含解析

世界史阶段整合线索1 西方民主制的发展历程历程标记事务特点意义起源公元前6世纪初梭伦改革起先、克利斯提尼改革确立、伯利克里改革旺盛轮番而治、人民主权、权力制约、法律至上、公民意识促进雅典文化旺盛;差额选举制、任期制、比例代表制等影响后世近代民主制创立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颁布确立议会主权,君主立宪制建立开创了近代代议制民主制度美国通过1787年宪法创立联邦制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近代第一部成文宪法近代民主制扩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实行君主立宪制,但封建专制色调和军国主义色调深厚德国结束分裂,走上代议制民主道路,促进资本主义快速发展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过程曲折;以微弱多数走上共和之路法国从今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制度近代民主制的发展完善1832年英国议会制改革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选举权民主范围扩大19世纪中期美国形成两党政治两党虽然政见不同,但都代表资产阶级制约机制进一步发展(1)马克思主义诞生①历史背景: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端日益暴露。

②标记: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③历史影响:国际无产阶级运动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2)巴黎公社①历史背景:普法斗争法国惨败,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倒戈卖国,镇压人民。

②历史进程: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给工人合作社管理等。

③历史影响: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宏大尝试。

(3)十月革命①历史背景: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俄国无产阶级有革命政党的领导、有成熟的领袖;一战激化了国内冲突。

②历史进程:1917年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四月提纲》指明正确方向;七月流血事务使列宁抛弃和平过渡的幻想;十月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

③历史影响:建立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开拓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线索1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基本历程推动因素主要表现15世纪至18世纪中期世界市场起先形成欧洲资本主义产生、发展;新航路开拓和早期殖民扩张世界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工业革命;商品输出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亚、非、拉成为原料产地和商品销售市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其次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和瓜分世界国际分工日益明显,整体世界形成二战后至20世纪90年头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大危机和其次次世界大战的教训;第三次科技革命布雷顿森林体系(世界货币体系)、关贸总协定(世界贸易体系)建立20世纪90年头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科技革命;两极格局结束;跨国公司;市场经济体制广泛建立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跨国公司国际贸易大增历程第一次工业革命其次次工业革命第三次科技革命特征英国首先起先,并领先完成;从独创和运用机器起先,从棉纺织部门(轻工业)首先起先;使人类跃进到蒸汽时代在几个国家几乎同时进行,个别国家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将人类推动到“电气时代”科技对生产力的推动作用更大,科技转化为干脆生产力的速度更快;科学和技术亲密协作,相互促进;科学技术各领域间相互渗透影响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巩固了资本主义各国的统治基础;引起社会结构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产生了垄断;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并掀起了瓜分殖民地的狂潮;政治经济发展不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科技进步成为经济增长的源泉;促进社会经济结构和社会生活结构的(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①背景:国内斗争爆发,苏联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22讲20世纪5070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标通史版课件第22讲20世纪5070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力、物力优先发展重工业,致力于奠定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故A项正确
。B项不符合史实;材料信息仅涉及基本建设内部投资比重的变化,未涉及
基本建设投资规模的增加或减少,故C项错误;D项与题干材料无关。
考点1
栏目索引
1.右图是我国“一五”计划期间为配合大规模建设
而绘制的宣传海报。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D )
2.曲折和失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2
栏目索引
(1)原因: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
(2)表现
a.总路线: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
义”的总路线。
b.“大跃进”:以大炼钢铁为中心。
c.人民公社化运动:以“② 一大二公 ”为特点,即人民公社的规模
现,但两者本质属性不一样。“大跃进”运动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人民 公社化运动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但两者都不符合科学发展观,都破坏 了经济发展。
3.国民经济的调整 (1)1960年,党中央提出“调整、巩固、③ 充实 、提高”的方针,对 国民经济进行调整。
(2)从1962年起,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到1965年,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 本完成。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读史指导
(1)史料1体现出了当时的时政特点,说明了当时经济建设政治化的特点。
①体现的是当时对于钢铁产量的要求。
(2)史料2选自党史资料,主要阐述人民公社化运动的情况。②反映了人
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③则说明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了消极的后果。
◆史料应用
考点2
栏目索引
考点1
栏目索引
考点1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与三大改造
1.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端——“一五”计划的实施 (1)背景 a.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的同时,恢 复和发展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b.中国仍是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工业生产尤其是重工业生产比较落后。 (2)“一五”计划的实施 a.依据:1953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① 过渡时期总路线 。 b.主要任务: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的初步基础;有 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十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教师用书(PDF,含解析)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49
������������������������������������������������������������������������������������������������������������������������������������������������������������������������������������������������������������������������������������������������
专题十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
真题多维细目表
考点
真题
涉分 “文化大革命” 与新中国的 外交突破
社会主义建 设道路的曲
折探索
科技、“ 双百” 方针与教 育的发展
选修
难度
设题情境
学科素养
2019 课标Ⅲ,41
12
《 汤姆叔叔的小 屋》 翻译与改动
唯物史观

中国翻译外国作品
家国情怀
时空观念
2018 课标Ⅱ,31
2 题 / 14 卷
1 题 / 14 卷 1 题 / 14 卷
考频
常见考法
命题规律与趋势
01 考查内容 1.外交形势。 2.中共八大刘少奇政治报告、漫画与时代 3.陈云。
02 考频赋分 1.属于低频考点,考查频率低。 2.基本固定为 31 题,分值 4 分。
03 题型难度 1.大部分为选择题。
2.难度适中。
04 命题特点 1.考查集中在经济领域。 2.通过绘画形式,考查新中国经济。
05 解题方法 漫画、绘画题。 如(2018 课标Ⅱ,31) 。 1.提取有效信息。 如“ 1956 年” “ 建设社会

2016届一轮复习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2016届一轮复习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④“大跃进”、“人民公社化” ⑤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 ⑥“文革”期间国民经济的劫难
一、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
1.过渡时期经济建设(49-56年) (1)奠定基础:巩固政权、土地改革、没收官僚资本主 义建立国营经济、稳定物价、统一财经、合理调整工商 业从而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奠 定基础。 (2)起步:过渡时期总路线 (1958)
④私营工商业(民族资本)→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 义国营经济: 新中国成立初期,私营工商业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重要 地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争 取国家财政经济的根本好转将起重要作用。 1950 年下半年,中央合理调整工业的政策,主要是调整 公私关系和劳资关系,使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营工商业 在国营经济的领导下,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3 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开始时实行加工订货为主的初级、中级国家资本主义, 1954年起逐步发展成为企业公私合营的高级国家资本主 义。到1956年底,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全部 完成
三大改造前后的对比
社会主义改造前 经济成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分 阶级状 存在着经济剥削和 剥削阶级 况 社会主义改造后 单一的公有制经济结构 民族资产阶级转化为 普通劳动者
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 生活需要与现实间的矛 盾
无产阶级同资产阶 主要矛 级之间的矛盾 盾
中心任务 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从落 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d.三大改造
(1)形式: ①农业: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 路。 ②手工业:组织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创新),1954年掀起全行 业公私合营高潮。 (2)意义: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初步建 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计 划经济体制也建立以来,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社会 主义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案人民版必修2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3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教案人民版必修2

三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学习内容分析(1)课标要求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大的内容,知道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

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对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2)学科内以及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及衔接本节内容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探索”的第三节内容,主要讲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与前面一节是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都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3)与生活世界的联系本节内容与我们生活联系密切,很多生活中的现象就能够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角度来分析。

例如今天大量的股份制公司出现,我们就可以结合本节的国有企业改革来分析。

所以在学习这节内容时,可以结合身边相关的时事,来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

(4)教材以外教学资源来自《中学历史课程网》中材料:邓小平南巡讲话(摘要)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

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深圳的重要经验就是敢闯。

没有一点闯的精神,没有一点“冒”的精神,没有一股气呀、劲呀,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现在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经验一天比一天丰富。

经验很多,从各省的报刊材料看,都有自己的特色。

这样好嘛,就是要有创造性。

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

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

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

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

特区姓“社”不姓“资”。

……“三资”企业受到我国整个政治、经济条件的制约,是社会主义经济的有益补充,归根到底是有利于社会主义的。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常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单元整合

(通史版)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单元整合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十单元 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 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
单元整合 备考提能
知识网络/通史命题/素养培优
01知识网络建构
02通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思想命题
[通史整合] (1)政治、外交上:纠正“文化大革命”的“左”倾错误, 恢复和完善中国的民主制度,健全法律制度;提出了和平统 一的方针,形成了“一国两制”的构想,香港、澳门回归; 外交策略由革命外交转变为全方位的不结盟外交政策,坚持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
03学科素养培优
——生态史观、革命史观 史观一 生态史观 生态史观是一种主张从地理环境的生态结构出发,运用 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研究与解释人类文明发展模式的观 点,是近年来重视度逐渐上升的一种新史观。文明靠环境来 养育和支撑,当支撑某一文明的环境发生变迁,人类必须通 过文化的进步和更新来适应新的环境,主要是利用科学技术 和生产力的进步来适应新的环境,这样,在文化的发展过程 中,文明得以延续和发展。反之,当原有的文化已经不能适
A.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革命造成环境污染 C.工业革命推动了殖民掠夺 D.工业革命使人变得贪婪
[解析] 曼彻斯特是工业城市,材料中的“污秽”“肮 脏”等说明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体现了生态史观。 故选 B 项。
答案 以 1992 年为界:经济改革角度。1992 年邓小平 “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后,中国经济改革进入社会主 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完善阶段;以 2001 年为界:对外开放 的角度。2001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进入全方位 开放、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阶段。
解析 解答本题要联系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加以说 明,重点围绕 1992 年和 2001 年中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 展开阐述。

高考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考历史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心任务
集中精力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 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知识延伸:全面理解计划经济体制
(2012·天津文综,4)下图介绍信内容所反映的实质是 介绍信
兹有本校胡世厚同志因返里事去河南洛阳,携带通用粮票20斤,希沿途军警
查验放行是荷。此致敬礼(限2月5日作废)
中共中央高级党校(印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线索:
由新民主主义向社 会主义过渡时期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文革”十年时
十年时期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949 1953 1954 1956 1958 1961 1966

新 中 国 成 立
一 五 ” 计
宪 法 颁 布









三 社大 恢 大 会跃 复 改 主进 国 造 义、 民 完 建人 经 成 设民 济 , 总公 八 进 路社 字 入 线化 方 初 运针 级动 阶和 段
B
1963年1月10日
A.国内粮食供应比较紧张 B.中国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C.国家实行粮食凭票供应 D.国家工作人员遵纪守法
(1)建立:通 的过 社“ 会一 主五义”计计划划经和济三体大制改。造,逐渐建立起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2)基本特征:高度集中统一,单一公有制、行政计划命令管理、平均分配
(3)积极作用:对超集额中 完人成力,、保物证力市、场财稳力定进和行 人国民家的重基点本建需设求,,发促挥进过“重一要五作”用计。划
◆知识延伸:三大改造前后中国社会结构对比
社会主义改造前
社会主义改造后
经济成分
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配套课件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配套课件专题十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专题十二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本专题叙述了从新中国成立到21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探索历程。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 段。
1.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阶段 (1949-1978年):这一阶段包括过渡时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 十年以及“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三个时期。在以毛泽东为核 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集体领导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既 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也发生过严重的失误和挫折。
【解析】选D。材料中这位农民由不能解决温饱到生活富足的 历程,其主要原因是党的各项农村政策共同作用的结果,如家庭 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等。
主题2 民族腾飞的印记——新中国经济体制的探索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体制的变化趋势是从计划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制 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也是高考命题热点之一。考查 的重点是20世纪80年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内容和作用、20世 纪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过程和影响等。
3.20世纪90年代以来 (1)表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由粗放经营向集 约经营转变。 (2)原因:党中央在总结经验和分析国内外形势的基础上, 决定加快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 (3)核心内容: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在国家宏观调控 下,使市场机制在社会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把企业推向市场。 (4)结果:这次调整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大大促进 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典题例证1】(2013·漳州模拟)某农户家1974年、1980年、 1985年贴出的三副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升米,压岁并无一 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 千元。横批:欢度春节。1985年:人有勤劳致富两只手,家有吃 穿住用四不愁。横批:永跟党走。这三副春联内容变化的根本 原因是 ( ) A.农民的辛勤劳动 B.农业经济的发展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D.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各项农村政策的实施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人民通史第3编 专题10 专题高效整合 含解析

高三历史一轮复习教师用书 人民通史第3编 专题10 专题高效整合 含解析

专题高效整合
知识网络·脉络清晰|框图纵览,用联系的观点牢记历史
知识整合·无障通达|专题归纳,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历史
一、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
阶段早期殖民扩张
19世纪中期的殖
民扩张
19世纪末20世纪
初的殖民扩张背景
新航路开辟,资本
主义工场手工业
发展
工业革命的推动,
寻求商品市场和
原料产地
第二次工业革命
的推动,进行资本
输出
主要国家
西、葡、荷、英、
法等国
英、俄、法、美等

英、法、美、德、
俄、日等帝国主义
国家
扩张地区
大多只能占有沿
海地区,未深入内

进行全球殖民扩
张,深入内地
全世界范围
方式公开的殖民掠夺
炮舰政策,强签不
平等条约
武力扩张,资本输
出,划分势力范
围,分割世界
活动抢夺金银、贩卖黑在殖民地进行商进行资本输出,商
二、两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中外关联]。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单元第讲世纪年代至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含解析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第三部分中国现代史第单元第讲世纪年代至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含解析

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干梳理 巧点妙拨一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1.国民经济恢复⎩⎪⎨⎪⎧1时间:1949-1952年。

2崩溃原因⎩⎪⎨⎪⎧ ①帝国主义长期掠夺。

②国民政府肆意搜刮。

③多年战争的破坏。

3恢复完成:到1952年,工农业生产超过□01历史最高水平。

4意义:为国家开展有方案的□02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

2.第一个五年方案(1)背景⎩⎪⎨⎪⎧①新政权稳固。

②经济恢复。

③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还是落后的农业国。

(2)时间:1953-1957年。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05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06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07初步根底。

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

2内容⎩⎨⎧①农业:参加□08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②手工业: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③资本主义工商业:掀起全行业□09公私合营高潮。

(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10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根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 (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确立。

(2)时间:1956年。

(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03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一大二公〞,脱离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

(4)危害:违背了经济开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开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 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01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02经济领域。

2.表现⎩⎪⎨⎪⎧1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规章制度被废除。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

第9单元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知识纵横贯通1949年《共同纲领》和1954年宪法《共同纲领》1954年宪法不同点背景新中国即将成立社会主义制度即将确立制定主体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性质临时宪法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意义是新中国建国初期的施政纲领为社会主义某某和法制建设奠定基础规定国体新某某主义性质国家社会主义性质国家相同点国家的权力属于人民存在一个集中权力的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下面设立各个职能机构,政务院和法院都是其职能机构。

”这一文件( )A.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B.规划了社会主义建设蓝图C.推动政协制度职能转化D.适应了经济体制改革需要答案 A解析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是由1949年9月政协会议上选出,在《共同纲领》中规定的,由此可知这一文件是《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立了新型国家架构,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故A项正确。

新中国成立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对苏联经济体制的借鉴、创新与失误借鉴创新失误社会经济制度建立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逐步消灭私有制,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首创公私合营的模式“多快好省”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忽视客观经济规律;“文化大革命”时期,严重偏离了经济建设的轨道工业化建设开展五年计划建设;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工业化体系正确处理好重工业与农业、轻工业的关系,关注民生问题以“大炼钢铁”为核心的“大跃进”运动,忽视民生,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结构与体制变多种所有制为单一的公有制,建立计划经济体制注意克服斯大林模式的过度集中的弱点,注意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长期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经济发展停滞不前[对点训练] 2.(2019·某某雅礼中学月考)据有关资料介绍,1967年至1976年的十年,中国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增长率为7.1%,社会总产值年平均增长率为6.8%,国民收入年增长率为9%。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0单元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10单元 第1讲 新时期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祖

第十单元中国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新探索——改革开放新时期具体表现总体上政治(1)某某政治: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拨乱反正,依法治国。

一方面,健全法律制度,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另一方面,重建并完善了某某政治制度,某某法制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2)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某某、澳门相继回归祖国;同时海峡两岸也打破了长期的相互隔绝状态,政治对话、经济合作、文化交流不断加强。

(3)外交成就: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目标。

中国推行全方位外交,一方面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一方面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新时期全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全面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和城市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在X围上不断扩大,在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20世纪90年代,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方向,国民经济高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社会生活人民的衣食住行有了根本改观,物质生活得到极大丰富,社会风尚与民俗风情都在发生变化。

与此同时,新时期我国的交通、通讯及大众传媒领域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思想文化(1)理论成果: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接力探索中,中国共产党领导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渐形成了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2)科技发展:我国在载人航天、计算机研制及生物技术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3)文化成就:文艺领域清除了极“左”路线,强调贯彻“双百”方针,再次呈现繁荣景象。

教育领域提出“三个面向”的指导方针,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义务教育、中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共同发展,为中国21世纪的崛起奠定了人才基础。

第1讲新时期中国的某某政治建设、祖国统一和外交活动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新时期的某某政治建设2.某某制度的重建与完善(1)恢复社会主义某某政治制度,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专题十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教师用书(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专题十三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挖命题【考情探究】考点考试内容、考核要求5年考情考查热度真题示例考查角度学科素养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①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建立的标志(b)②中共八大的召开(b)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b)④“文化大革命”对中国经济建设的破坏(b)2017某某4月选考,14,2分三大改造的实质历史解释★★☆2016某某10月选考,14,2分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时空观念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与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b)②中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及特点(b)③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和意义(d)2018某某11月选考,31,4分农村和企业经济体制改革史料实证历史解释★★★2017某某11月选考,16,2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历史解释2017某某11月选考,17,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历史解释★★★2017某某4月选考,15,2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空观念分析解读本专题属于高考中的高频专题。

从考查内容的角度来看,重在考查对历史概念的理解。

如三大改造的实质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中共十四大的内容、新中国成立后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和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涵、对外开放以及改革开放的成果等。

从试题类型来看,选择题和主观题均有呈现,从学科素养的角度来看,着重于对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的考查。

复习备考时,应加强对基础知识的理解记忆,同时加强与现实的联系。

【真题典例】破考点【专题概览】一、时空定位二、阶段特征本专题主要阐述了从20世纪50年代到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性巨变。

本专题的立意在于,通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经济建设方针、政策的分析,理解、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实现百年富强的梦想和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重要途径,认识到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

20世纪50—70年代在这一时期里......,.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做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巨大成就.......,.同时也...遇到了挫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错误!错误!2.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错误!(2)时间:1953—1957年。

(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错误!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错误!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

(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错误!初步基础。

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

错误!错误!(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错误!公有制。

(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2)时间:1956年。

(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错误!成功探索。

2.探索失误(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

“一大二公”,脱离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

(4)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错误!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错误!经济领域。

2.表现错误![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间关系[问题探究1]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吗?提示:没有。

“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

[图解历史] 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问题探究2] 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吗?提示:否。

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

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

[问题探究3] 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系统纠正“文革”“左”的错误。

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二“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三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

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教你读史] 史料一反映出我国吸取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

史料二反映了“一五”计划在工业和交通建设方面成就突出,注意图片的标题。

史料三反映了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

[史料运用] (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史料二反映出“一五”计划大型项目在区域分布上呈何特点?并分析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史料三反映出“一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

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

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

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2)区域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北地区。

原因:便于接受苏联援助;东北的工业基础较好。

(3)史料三反映出“一五”计划既是我国有计划地开展工业化建设,又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1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

2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

3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

4渐进性和长期性。

5一体(主体:工业化)两翼(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相辅相成。

(2)实质:既是我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起步,又是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开始。

主题2探索与失误——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发展一我国今年钢的生产量,要比去年翻一番,就是说从去年的五百三十五万吨钢跃增至一千零七十万吨。

这是一个有历史意义的振奋人心的伟大号召。

全力保证钢产量翻一番,是全党全民当前最重要的政治任务……——《立即行动起来,完成把钢产量翻一番的伟大任务》(1958年9月1日)二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成为群众性的行动,进一步提高了五亿农民的共产主义觉悟;公共食堂、幼儿园、托儿所、缝衣组、理发室、公共浴堂、幸福院、农业中学、红专学校等等,把农民引向了更幸福的集体生活,进一步培养和锻炼着农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理想。

——1958年8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三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图[教你读史] 史料一主要体现了“大跃进”运动的出现。

其中“跃增”一方面说明超越常规,另一方面也说明脱离社会实际。

解读史料二时注意史料出处的时间信息,从时代背景去分析史料中的现象。

“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反映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特点。

史料三是一则图表材料,从图中曲线变化趋势可以看出,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曲折发展,工农业生产总值既有上升,也有下降,反映了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史料运用] (1)史料一表明“大跃进”的核心是什么?反映了“大跃进”的特点及影响如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史料二表明人民公社化运动有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史料三,分析20世纪五六十年代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的主要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核心:大炼钢铁。

特点: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和建设的高速度。

影响:不仅造成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而且造成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2)人民公社化运动最突出的特点是“一大二公”,实际是大搞平均主义。

具体表现为: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实行供给制和工资制相结合的分配制度;组织军事化、行动战斗化、生活集体化;强调公社生活自给,取缔集市贸易和家庭副业。

(3)主要原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一五”计划完成等;“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自然灾害等;制定并贯彻“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1956—1976年中国经济建设中的失误事件特征影响原因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多快好省”片面追求经济建设的高速度(1)封建专制长期存在:致使封建家长制残余思想容易侵蚀党的肌体,从而造成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等现象。

(2)缺乏经济建设经验:社会主义制度确立后,广大人民群众对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很高,迫切要求尽快摆脱贫困落后的状况,从而出现了主观愿望与经济发展实际严重脱节的现象。

(3)领导人的错误认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主要领导人对当时的国内外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错误地认为阶级斗争仍是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

(4)国际环境形势恶劣: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阵营的尖锐对峙,使党和国家领导人企图通过加速建设社会主义的方式对抗资本主义。

“大跃进”大炼钢铁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人民公社化运动“一大二公”人民群众的生产积极性遭到严重挫伤十年“文革”“以阶级斗争为纲”国民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影响全国卷5年考题统计时间题号时间题号2019全国卷Ⅰ,312016全国卷Ⅱ,312018全国卷Ⅰ,31全国卷Ⅱ,312015全国卷Ⅰ,312017全国卷Ⅱ,411.(2018·全国卷Ⅱ)右图为1956年的一幅漫画《两把尺》(画中字:“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

”)该漫画反映了()A.社会主义建设以工业化为中心B.女性成为国家建设的重要力量C.人民公社化运动蓬勃开展D.城乡差别发生根本性改变知识考查新中国初期的社会主义建设能力考查调动运用知识解读漫画素养考查历史解释、家国情怀解析“奶奶的尺——量布做新衣。

阿姨的尺——测量祖国,建设社会主义”这两种不同性质和用途的“尺”,反映了新老两代妇女的不同社会地位和作用,都是为国家建设做贡献,故选B项。

工业化是用机器生产的形式,而材料中奶奶用尺子做新衣属于旧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故排除A项;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于1958年,与材料中的“1956年”不符,故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城市还是乡村,更没有城乡之间的对比,故排除D项。

2.(2016·全国卷Ⅱ)“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住宅建设占基本建设投资额的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也开始受到抑制。

这表明我国()A.致力于奠定工业化基础B.国民经济结构臻于平衡C.大力压缩基本建设投资规模D.城市化的进程趋于缓慢知识考查“一五”计划能力考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释历史现象素养考查历史解释解析根据材料中“‘一五’计划”“住宅建设……比重不断减少”“其他非生产性建设投资……受到抑制”等信息可推断出,当时我国的工作重心在重工业建设上,故A项正确。

B、C、D三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排除。

3.(2015·全国卷Ⅰ)下图为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中国、美国、英国主要工业指标年均增长速度的比较。

据此可以推知()A.中国原有工业基础很薄弱B.冷战制约美英工业发展C.中国重工业发展急躁冒进D.美英传统工业产业衰落知识考查“一五”计划期间中西方工业化建设的比较能力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素养考查历史解释解析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当时中国工业指标的年均增长速度比美国、英国快很多。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工业基础薄弱,再加上“一五”计划时期国家重点加强重工业建设,所以这些指标增长速度相对较快,而美国、英国工业基数较大,所以其年均增长速度不如中国,故A项正确,排除B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