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一轮复习历史(通史)练习: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
2019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选练习题6含解析新人教版.docx
人教版历史2019高考一轮选练习题(6)李仕才一、选择题1、1846年,耆英等人在奏折中称:“各国运往内地通商货物每岁只有此数,赴广州者十之六七,赴上海者十之三四……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之必然。
”这反映出当时A.通商口岸数量已不能满足需要B.统治阶层对世界大势缺乏认知C.不平等条约并未得到全面落实D.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答案】B【解析】材料认为“彼有所丰则此有所歉,实为事理Z必然”,显然没有看到鸦片战争以来列强的商品输出是不断增加的,排除AC,选B;材料的主旨不是揭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逐步解体,排除D。
2、据《中国古代职官》统计,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为平民,明清时期4396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
这能够佐证A.科举制保证了高素养士人从政B.两宋以后选官标准发生了重大变化C.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D.科举制实现了官员选拔的公平公正【答案】C【解析】“两宋时期51%以上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为平民,明清时期4396的进士任官前出身于贫寒家庭”说明社会底层通过科举考试流入社会上层,C正确;A、B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据《唐六典》载,长安城共有114坊,东市和西市各占2坊,每处坊、市皆有闱墙。
此外110坊以朱雀大街为界由万年县、长安县分半统辖。
东西市共4坊中,亦有坊墙与其他居民区坊院隔开。
正北面为唐朝中央机构所在地这种布局体现了A.规模宏大的商业功能B.分化管理便于控制的理念C.儒家思想的政治追求D.政治以及军事中心的价值【答案】B【解析】从材料来看,主要介绍的是唐朝的坊市格局。
可以看出,唐朝的坊和市有明显的分区,布局清晰,体现出便于控制的理念,因此本题选择B选项。
A选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出“宏大”的内容;C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儒家思想的内容;D选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军事的内容。
4、据研究,从1760年到1850年间,英国棉纺厂使用的原棉数量由200万磅到366亿磅,增长了180多倍。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优练题4含解析新人教版(20210207004514)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优练题(4)李仕才一、选择题1、英国在1950年初承认了新中国,这是因为一方面英国在华商业利益集团基于上海、香港的现实利益,成为推动英国政府的压力集团;另一方面,英国政府认为中共与苏共区别很大,可以通过外交手段,防止中国彻底倒向苏联。
下面表述正确的是A.说明该时期中国已经放弃“一边倒”战略B.表明中国政府承认英国在华企业特殊利益C.说明了英国政府参与“一五计划”的兴趣D.表明新中国对外的根本政策是“独立自主”【答案】D【解析】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凡愿遵守平等、互利负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新中国都愿意与它们建立外交关系。
故答案为D项。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汕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一五计划”是从195弓年开始'(: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2、阅读《近代中国留学俄(苏)情况统计表》,对此解读有误的是A.清朝末年学生留俄体现了晚清中国社会的进步B.20世纪20年代前期,留学人数增加与中共建立和国民革命兴起相关C.20世纪20年代后期,学习内容的变化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转折D.“以俄为师” 一直是近代中国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的基本路径【答案】D【解析】清末中国学生出国留学,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制度、思想,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的进步,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前期,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成立了共产党,国共实现了首次合作,开展国民革命,共产党和国民党都派遣留学生去俄(苏)学习,导致留俄(苏)的学生数量增加,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20世纪20年代后期,国民革命失败后,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军队,学习苏联的经验,探索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体现在学习的内容上,如联共(布)党史、唯物史观,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近代知识分子救亡图存、寻求变革并不是一直“以俄为师”,如维新变法“是以日为师”,辛亥革命是“以英美为师”,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
3、1937年8月,毛泽东强调要“发挥红军的特长”,创建根据地,开展游击战,钳制与消灭敌人。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2)(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2)李仕才一、选择题1、以下为隋唐时期粮仓设置情况的部分材料,解读最为准确的是A.运河的开凿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B.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经济重心与政治重心的逐渐割离D.经济重心南移推动政治中心南移【答案】C【解析】从表格中粮仓设蚤情况来看」政治中心和经济中心已经不匹配』当时政治中心在关中,而经济中心已经幵皓南移,故c正确;大运河主要是从经济角度出发,显然不符合材斜主旨,故A错误;经济重心南移完成是宋代,故B错误,中国古代政治中心此时一直在北方,没有南移』故D错误。
2、《尚书》中记载周公曾经告诫康叔说,“元恶大憝(du 1,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要“刑兹无赦”。
西周时期告诉权中规定“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
这反映了西周时期A.初步确立起儒家伦理道德B.道德观念与家族政治结合C.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D.分封制与宗法制相结合【答案】B【解析】根据“元恶大憝(du 1,奸恶),矧(shen,况且)惟不孝不友” “刑兹无赦”和“父子不得相诉,父子将狱,是无上下也”可知西周时期强调孝和父子兄弟之间的亲情伦理,故答案选B。
孑L子首先提出以仁、礼为核心,包括孝悌、忠恕、智、信、勇、义等内容的道德范畴体系,初步建立起儒家的伦理学说,排除A;题干没有体现社会秩序实现长期稳定,排除C;题干没有提及分封制,排除Do3、(2017 •山东淄博高三摸底)下列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对应中不正确的是()A. AB. BC. CD. D 【答案】C【解析】梭伦颁布解负令是为了解除因债务而沦为奴隶的公民,王安石实行青苗法是为了限制商人、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符合结论“针对着农民面临的债务纠纷”的逻辑关系,故A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亚里士多德倡导的中道与孔子推崇的中庸,都强调过犹不及的道德 尺度,理性行事,与结论“理性是人们生活实践的准绳”有正确的逻辑关系,故 B 项正确,与问题不符;两宋时期虽然商品经济繁荣, 但没有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与结论“资本主义萌 芽成为时代主流”没有相应的逻辑关系,故C 项错误,与问题相符;明清时不拘成法、风格奇特的画家群体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在思想文化领域反传统反封建的表现,达•芬奇、 米开朗琪罗等人开创艺术新时代打破了中世纪神学的禁锢, 与结论“打破传统桎梏,创造多彩成就”有正确逻辑关系,故D 项正确,与问题不符。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答案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春秋时期开始有“县、郡”名称,原指直属于国君的土地。
楚国灭国很多,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来改为重要地区都掌握在国君手里,其他地区的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由永远世袭改为两代以后就收归国家。
材料说明楚国( )A.逐渐走向中央集权B.率先废除了分封制C.最早实行了郡县制D.具备了称雄的实力解析:A 根据材料信息,楚国曾把县分封给功臣贵族,后把重要地区掌握在国君手里,且贵族功臣封地也逐渐收回,这说明楚国逐渐废除分封制,加强对地方的掌控,逐渐走向中央集权,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楚国率先废除了分封制,故B项错误;材料中县曾作为封地分封给功臣贵族,说明并没有推行郡县制,秦朝时才真正确立郡县制,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没有体现楚国的国力,D项与题意无关,故错误。
2.(2017·安徽蚌埠二模)唐代科举考试礼部录取后,还需经过吏部考试合格后才能做官,岁取不过三十人。
宋代增加了由皇帝主持的“殿试”,通过后即可入仕,每次录取五百人以上,甚至达千人。
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科举制度更加客观公正B.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C.削弱六部职权强化皇权D.皇帝开始掌握选官权解析:B 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科举制标准的变化,不能体现出更加客观公正,故A项错误;宋代科举取士的人数增加,权贵依靠特权入仕的人数减少,贵族政治影响日益减弱,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出宋代皇帝主持的“殿试”削弱六部职权,故C项错误;隋朝科举制创立,皇帝已经开始掌握选官主动权,故D项错误。
3.钱穆在评唐朝的三省制时指出:“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
送进皇宫画一敕字,然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
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
”由此可见,唐朝的政事堂( )A.使三省体制走向完备B.是尚书省的代替机构C.发挥重要的决策作用D.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解析:C 材料重点强调政事堂的职能,不能体现三省体制日益完备,故A项错误;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从“由政事堂盖印中书、门下之章发下”,可知政事堂与尚书省职能不同,故B项错误;题干“一切政府法令,须用皇帝诏书名义颁布者,事先由政事堂开会议决……没有政事堂盖印,即算不得诏书,在法律上没有合法地位”,体现出唐朝政事堂在决策过程中的重要地位,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政事堂的职能,不能表明行政效率提高,故D项错误。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世界各地进口牛肉、羊毛、咖啡、硝酸盐等物资;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以建设铁路、矿山、电厂和银行。
这说明( )A.工业革命推动世界市场开始形成B.全球资源通过世界市场流向欧洲C.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D.世界逐步建立起合理的经济秩序【答案】C2、《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
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
”这一分析试图( )A.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B.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C.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D.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答案】A3、1935年1月,总司令部下达《野战军渡江作战计划》,随后根据战场形势变化,中央红军四渡赤水,完成了长征中一次出奇制胜的精彩军事行动,以至于国民党追剿部队也不得不叹服红军“神机妙算,出进无常”。
这凸显了红军( )A.得到群众的广泛支持B.有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C.拥有强大的军事力量D.纠正了“左”倾主义错误【答案】D【解析】材料未提及群众支持,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战争胜利源于正确的军事策略,故B 项错误;此时红军的军事实力并不强大,故C项错误;根据战场形势变化提出新的作战方针,体现了军事上实事求是的特征,是对“左”倾错误的纠正,故D项正确。
4、顾维钧回忆他在20世纪初与梅兰芳交往时说道:“有人介绍我和梅兰芳初次见面时,他对我打千(介乎作揖和下跪之间的礼节),其实我不过是外交部的秘书。
两年以后我们再次见面时,他向我鞠躬而未打千。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练习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练习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清朝时,军机处起草的诏旨密封后往往不经内阁、部院,而直接由驿马传递地方督抚的,称为“廷寄”,直接交中央各部院的,称为“交片”,地方督抚密折奏事也可经军机处直达皇帝。
材料表明清朝政治形态的特点是()A. 中枢机构之间彼此牵制B. 地方具有较好的自治性和能动性C. 高层政治决策具有封闭性D. 军机处代替内阁成为了中央官署【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清代军机处*题目材料中符廷寄皿交片痢地方曾抚密折经军机处直达皇帝,共同点就是政事取决于皇帝,回避其他中央机枸,减少干预环节.所以具有封闭性,C项为正确选项;军机处凌驾于苴他中央机枸之上,但并非中央官署,故扎D两项不正确;军机处的职能与地方的自治性和能翡性无关,故排除B 项。
2、明朝中后期,在江南地区出现了众多农民有目的的“迁业(改变原先从事的职业)”现象。
据记载,在江、浙等地,大批劳动力由种田流入植棉、栽桑,纺纱织布,“尽逐绫绸之利”。
农民“迁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B. 国家“重商”政策确立C. 农村经济结构发生改变D. 手工业逐步成为主导产业【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
自然经济日益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故排除A项;B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古代的主导产业是农业,排除D项;据题干信息,农民“迁业”实质反映了农村经济结构的改变,故选C项。
3、拉尔夫的《世界文明史》记载,“元代戏曲的地位提高,成为一种主要的艺术形式,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
以上论述揭示出元曲兴盛的原因是()A. 国家政策的影响B .商品经济的发展C.元朝的高压统治D .科考功名的需要【答案】A【解析】据题干提示“部分原因是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说明元朝科举制的取消,导致文人转而在元曲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工夫”,促进了元曲的兴盛,故选A项。
[精品]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含解析)新人教版
2019高考历史一轮练练题(1)李仕才一、选择题1、爵位制度是中国古代社会的政治等级制度之一。
先秦时期,爵位往往是政治权力的标志;秦以后的爵位不再具备行政职能,主要用来确定皇亲、功臣世袭的政治名位和经济权利。
这一变化A. 导致了皇帝与官员矛盾的激化B. 表明宗法制已退出历史舞台C. 促使政治权力与经济势力分离D. 是适应新形势而调整的结果【答案】D2、明太祖洪武二十七年,工部移文地方官,要教民植棉法,额外“益种棉花,率蠲其税”。
第二年,明太祖谕令户部,山东、河南农民在洪武二十六年后新种桑枣果树,一律不起科。
并规定,不种桑者,交绢一匹;不种麻者,交麻布一匹;不种棉者,交棉布一匹。
明太祖的这些规定A. 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B. 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C. 推动了剩余劳动力转移D. 阻碍了传统农业的进步【答案】B【解析】明太祖以赋税优惠政策引导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并不能说明当时的农业税繁重,故A项错误;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等经济作物,导致经济作物的商品交换增加,有利于促进商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农民种植棉花、桑枣果树与剩余劳动力转移之间没有因果关系,故C项错误;种植经济作物也不是阻碍传统农业的进步的因素,故D项错误。
故选B。
3、(2016年全国新课标3卷文综历史26)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
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批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答案】C【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科技与文化.汉字与书画艺术.王羲之4、1927年9月中共中央的一项决议中指出工农暴动要在“左派国民党旗帜之下”进行,而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又明确指出“党的主要口号就是苏维埃”。
2019年新高考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卷及答案(一)
高三年级历史综合测评卷 1一、选择题(每题1.5分,共60分)1.儒家经典强调:“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这段话体现的是A.民本思想B.仁政思想C.礼法并重D.礼治为先2.王夫之在《读通鉴论》中说:“宰相无权,则天下无纲,天下无纲而不乱者,未之或有。
”因此他希望君主能“虚静以统天下”。
下列思想与王夫之这一思想最为相近的是A.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B.韩非子的中央集权思想C.孟子的民贵君轻思想D.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3.“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政治思想属于同一学派的是A.不期修古,不法常可B.天地之间人为贵,众人之中王为本C.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D.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4.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规定是为()A.规范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防范官员的职务犯罪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5.据记载,宋太宗时东京等城市中时有临街开设商店的“浸街”现象发生,到宋仁宗时,政府干脆规定商人只要纳税就可临街开设商店。
由此可知,宋代()A.城市规模进一步扩大B.城市治安出现了混乱C.城市经济的空间扩展D.政府重视商业税征收6.清代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诗文之词采贵典雅而贱粗俗,……词曲(戏曲)不然,话则本之街谈巷议,事则取其直说明言。
”此“词曲贵浅”的主张()A.体现了戏曲的生活化发展B.推动了传统文学艺术的转型C.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D.体现了雅俗共赏的艺术特色7.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出现过许多叱咤风云的大国.强国,比如战国时期统一中原的秦国,18世纪确立世界霸主地位的英国,19世纪末确立亚洲强国地位的日本和改革开放以来日益强大的中国。
他们发展的道路各不相同,但崛起的原因却有惊人的相似。
你认为他们崛起的共同原因是()A.和平崛起B.武力掠夺C.制度创新D.民主强国8.针对皇帝频频越过中书省直接向六部官员下达诏令的现象,有朝臣说:“事不出中书,是为乱政。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单元检测卷精品全集(含答案)
单元检测(一)先秦时期(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王国维说:“商人兄弟相及。
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故自开国之初,实无封建之事。
”这说明商代()A.深受前代禅让制的影响B.具备了初步的家法秩序C.建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D.废分封以强化中央集权解析:选B根据材料“凡一帝之子,无(论)嫡庶长幼甘为未来的储贰”可知是实行继承制,不是禅让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西周时期确立了完备的宗法制度,故C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废除分封制的信息,故D项错误。
2.(2018·吉林百校联考)据记载,西周初期分封诸侯后,大部分诸侯经历了平定当地部族的反抗并重新建“国”的过程。
这说明分封制初期()A.形成了家国同构格局B.具有开疆拓土的作用C.加剧了诸侯间的争夺D.树立了周天子的权威解析:选B家国同构是指家庭、家族和国家均以血亲—宗法关系来统领,存在着严格的家长制,与材料中诸侯平定部族反抗无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诸侯受封后,需要平定当地部族反抗,重新建国,可知分封制初期具有开拓领土,确定疆界的作用,故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诸侯与当地部族对抗,不是诸侯之间的争夺,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维护周天子权威的内容,故D项错误。
3.《左传》记载:“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
是故鲁为诸姬,临于周庙。
为邢、凡、蒋、茅、胙、祭临于周公之庙。
”此材料中的规定()A.催生了中央集权政治制度B.形成对“王权至上”的认同C.强化了嫡长子的政治地位D.逐渐削弱了周王的统治权威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同姓、同宗的关系,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的中央集权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中反映的是鲁国与周王室的血缘关系,不是突出王权的体现,故B 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诸侯有同姓、同宗、同族之分,符合西周时嫡长子继承制中大宗小宗的划分,故C项正确;材料仅体现了诸侯血缘亲疏,没有体现其削弱周王统治的作用,故D项错误。
(通史版)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
中国近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7·山东潍坊二模)在对外交往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道光最初10年,“天朝”50余次,“中国”不满10次;道光十六年(1836年)四月至十七年四月“天朝”6次,“中国”5次;道光十八年一月至五月,“天朝”6次,“中国”14次,“中国”首次超过了“天朝”。
这表明( )A.中国国际地位持续下降B.洋务思想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C.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D.清政府逐渐形成对等外交的理念解析:D 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不能体现中国国际地位的升降与否,故A项错误;洋务思想最早出现在19世纪60年代,材料中的时间是19世纪30年代,故B项错误;仅从材料中“天朝”和“中国”的使用频率的变化中得不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的结论,中华民族主权意识增强是在鸦片战争时期,故C项错误;由材料中“天朝”使用次数的减少和“中国”使用次数的增多分析可知,清朝统治者开始摒弃传统的天朝上国意识,开始向西方学习,逐渐用平等眼光看待世界并逐渐形成近代国家平等的世界意识和对等的外交理念,故D项正确。
2.(2017·辽宁沈阳一模)中国近代有学者称:“夫外货舶来品之侵入,关税自主后犹可挽救,独此病入膏肓之洋商工厂,犹如附骨之蛆,不克(不能做到)消除。
”对此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外国在华设厂加重中国经济的危机B.领土主权受损影响经济的独立发展C.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D.丧失关税自主权引发列强开厂热潮解析:A 由材料可以看出把外国的工厂视为不能消除的疾病,反映出允许外国在华开设工厂对中国的危害,便利了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故A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领土主权受损,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投资设厂成为列强扩张的主要方式,故C项错误;近代中国丧失关税自主权是在鸦片战争后,而列强在华设厂热潮出现在《马关条约》签订后,故D项错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现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八二宪法”是对“五四宪法”甚至《共同纲领》的一种结构性的回归。
正是在具有回归内涵的改革进程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
这说明“八二宪法”()A.与《共同纲领》性质完全一致B.将“依法治国”首次写入宪法C.为改革与稳定提供了法律保障D.把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改革目标解析:C 《共同纲领》是新民主主义性质的,“八二宪法”是社会主义类型的,两者性质并不完全一致,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依法治国”,故B项错误;题干中“改革才始终在相对保守的改良主义轨道上前进,而没有演变成再一次的激进主义革命”说明“八二宪法”有利于保证改革的稳定进行,故C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2.在世界上142个有成文宪法的国家中,97个规定相关国家公职人员必须宣誓拥护或效忠宪法。
2016年2月2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在人民大会堂首次举行宪法宣誓仪式。
宣誓台前,领誓人左手抚按宪法、右手举拳,在国徽下庄严宣读誓词。
全国人大规定这一制度体现了( )A.人民主权B.依法治国C.以史为鉴D.从严治党解析:B 全国人大常委会向宪法宣誓,表明了宪法的根本大法的地位,体现了依法治国的原则,故答案为B项。
3.20世纪60年代中期,蒋介石曾责问日本右翼元老石井道:“日本豢养‘台独’,还允许他们成立临时政府,不是欺人太甚嘛!”之后,他指示台湾当局相关负责人和媒体发表谈话或刊发文章,揭露和谴责日本政府及其右翼政客支持“台独”、制造“两个中国”之行径。
这表明蒋介石( )A.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B.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C.承认新中国地位D.坚持一个中国论解析:D 材料中无法看出蒋介石倾向与中国共产党和解,故A项错误;其反对“台独”并不意味着其希望台湾与大陆统一,故B项错误;材料中无法看出其承认新中国的地位,故C项错误;蒋介石反对“台独”和“两个中国”都是其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反映,故D项正确。
4.(2017·云南昆明质检)江涌在《从对立到统一,中国世界观剧变》中指出,中国“世界观”的发展与变化在20世纪70年代突出表现为“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
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推行务实外交理念B.积极建构区域组织C.突出思想意识形态D.推行睦邻友好政策解析:A 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关键信息“从对立到统一”“20世纪70年代”“走向开放,迈进国际大家庭”可知,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美国、日本等许多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突破了思想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体现了务实的外交理念,A项正确,C项错误;B、D两项是改革开放后的外交政策,排除。
答案为A。
5.(2017·黑龙江大庆月考)1950年2月召开的全国财政会议提出了“六个统一”:财政收支统一、公粮统一、税收统一、编制统一、贸易统一、银行统一。
这表明我国( )A.建立起全面计划经济体制B.市场调节的作用在加强C.资源配置走上计划经济轨道D.“左”倾思想冲击经济领域解析:C 计划经济体制始于1953年“一五”计划,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材料“六个统一”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指导作用,故B项错误;“六个统一”实质是国家指导分配资源的问题,故答案为C项;“六个统一”有利于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举措,其指导思想是正确的,故D项错误。
6.1955年底,我国基本建设投资额只完成“一五”计划的51%。
1956年1月,全国计划会议将计划投资额由国家计委预定的112.7亿元增加到147亿元,比1955年增长71%,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
据此可以推知( )A.“左”倾错误开始指导经济建设B.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D.“一五”期间计划实施盲目求快解析:B 在讨论经济计划时“经过反冒进压缩,最终实际增长62%”可见我国在制订计划时是比较慎重的,故A、D两项排除;1955年底“一五”计划完成51%,1956年由“全国计划会议”安排预定目标,结合所学1956年底三大改造完成可知,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在中国已逐步建立。
故答案为B项。
材料无法判定建设初期基础设施建设的先进与落后,故C项排除。
年份全国北京上海广东福建1982 56 930 12 565 5 457 2 950 997 1990 234 800 70 100 54 900 16 400 32 500 1995 236 800 21 700 36 000 7 200 66 200B.北上广移民国外人数增多是由于经济特区的设立C.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均呈下降趋势D.全国移民国外人数变化反映了改革开放不断深化解析:D 21世纪初,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故A项错误;北京、上海并不是经济特区,故B项错误;根据表格数据可知,“90年代以后主要省区移民国外的人数均呈下降趋势”这一说法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经济迅猛发展,为移民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故D项正确。
8.20世纪70年代中美外交主要涉及政治领域,但进入80年代,双方签订经贸协定,互办贸易展览会,经贸关系日益密切。
这主要取决于我国( )A.经济体制的改革B.外交政策的调整C.全面进行拨乱反正D.工作重心的转移解析:D 经济体制改革是指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和城市进行的经济体制的变革,是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与中美外交从政治领域转向经济领域没有直接关联,故A 项错误;外交政策的调整是指改革开放后我国实行不结盟政策,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全面进行拨乱反正是指我国为了治理和消除“文化大革命”期间的混乱,走上实事求是的正常轨道所做的一系列活动,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工作重心的转移是指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这必然会导致国家间的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故D项正确。
答案为D。
9.(2017·河北衡水中学高考猜题卷)“1984年我来过广东。
当时,农村改革搞了几年,城市改革刚开始,经济特区才起步。
八年过去了,这次来看,深圳、珠海(经济)特区和其他一些地方,发展得这么快,我没有想到。
看了以后,信心增加了。
”邓小平的讲话推动了(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开始B.深圳作为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标志的形成C.我国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解析:C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题干中邓小平的讲话是在1992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故A项错误;上海浦东新区是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标志,故B项错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我国掀起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浪潮,故C项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施行是在1978年12月,故D项错误。
10.新中国成立后,科技事业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第一颗氢弹成功爆炸;1970年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发射。
究其原因是( )A.科教兴国战略的推动B.苏联长期的技术支持C.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D.雄厚物质基础的保障解析:C 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与题干时间不符,A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苏关系恶化,苏联撤走了大量在华专家,B项错误;1964年至1970年,中国与美苏两国交恶,面对美苏的威胁,在国力较弱的情况下积极研发国防科技,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体现了主观努力拼搏的结果,C项正确,D项错误。
11.20世纪50年代,教育部对高等院校进行调整,裁撤、合并了一些大学及人文学科,大量增设了工科专业;20世纪70年代恢复高考制度;20世纪90年代先后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211工程”“985工程”计划;2016年教育部又提出建设“双一流”大学。
对上述材料理解最准确的是( )A.20世纪50年代的高校改革主要是为适应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B.新时期的教育改革是为了应对国际经济竞争的挑战C.政治因素在高等教育改革中起主导作用D.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优秀人才是贯彻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指导思想解析:D A、B两项说法正确,但不全面,排除A、B两项;高等教育改革中有政治因素的存在,但主要因素还是国家发展的需要,故C项错误;20世纪50年代至今,高校的改革,都是为当时国家发展的需求服务,与当时的国情相适应,故答案为D项。
12.作家王蒙曾说:“1956年‘双百’方针刚刚提出时便立见成效,很快就出现了新的各种各样的作品和新的艺术探索。
”这表明“双百”方针( )A.开创了文艺创作新思路B.树立了新艺术创作方式C.鼓舞了人们的创新精神D.体现了新民主主义宗旨解析:C “双百”方针只是强调在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并没有开创文艺创作新思路,也没有树立新的艺术创作方式,它只是鼓舞了文艺界人士的创新精神,鼓励他们去探索、开创新的文艺创作思路和方式,故A、B两项错误,C项正确。
1956年新民主主义革命早已经完成,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唐朝统治者具有“华夷一家”的观念,与30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友好往来。
来到唐朝的各国使者、商人、教徒、艺人等络绎不绝,日本派往的“遣唐使”就达13次。
佛教盛行,景教、祆教、拜火教也在唐朝得到尊重。
外国人还可以通过科举考试在唐朝入仕为官。
据韩愈记载,“岭之南,其州七千……外国之货日至,珠、香、象、犀、玳瑁、稀世之珍,溢于中国,不可胜用”。
唐朝在广州设置了管理对外贸易机构市舶司,并在长安、扬州等地为来华经商的波斯、阿拉伯侨民设有“蕃坊”特区,发展为繁华商业区。
——李庆新《唐代广州贸易与岭南经济社会变迁》材料二在毛泽东的治国理念中,对外开放只是其中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且开放只是偏向于苏联和东欧国家“一边倒”的开放,一旦国家间关系出现变化时,就马上进行封闭和收缩。
中苏关系破裂时,中国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开放局面就消失了。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毛泽东甚至以“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为名,把一切对外开放的交流活动都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划上等号,一度完全停止对外技术引进和资金交流。
1969年中苏边境冲突后,中国开始向西方开放。
——卢昌军《邓小平与毛泽东对外开放思想比较研究》材料三中国今天的对外开放是立足我国基本国情,本着平等互利的原则,与世界各国开展的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
它涵盖了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等等。
多年来我国在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的前提下,实现了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