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一寒假复习材料: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盐
氧化物的分类
金属氧化物 氧 化 物 从组 成元 素分 从性 质分 非金属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CuO、Fe2O3、Na2O CO、P2O5、H2O CO2、P2O5、SO3
CaO、CuO、K2O
(其它氧化物) CO、H O 2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往事回顾 1、把下列物质分成两类,应怎样分? ①纯水②泥水③纯H2SO4④稀H2SO4 ⑤蔗糖水⑥空气⑦铁粉 2、在初中我们能把纯净物继续分类,可表示为 单质
2、树状分类法
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分级,递进,每 一级一个分类标准。
化合物 酸
碱
盐
氧 化 物
【讨论】O2、Cu、H2SO4、Ba(OH)2、KNO3、CO2、空气
树状分类图 物 纯净物 单质 非 金 属 O2 金 属 Gu H2SO4 Ba(OH)2 KNO3 化合物 质 混合物 空气 氧 化 物 CO2
酸 碱 化合物 盐 氧化物 而混合物还能否再进行分类呢?
纯净物
1、分散系的概念 把 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 所得 到的混合体系,叫做分散系。前者属于 属于被分散的物质, 称作 分散质 ,后者起 容纳分散质 的作用,称作 分散剂。其 实,初中我们学过的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其中溶质属 于 分散质 ,溶剂属于 分散剂 。初中我们还学过悬浊液和乳 浊液,它们也是分散系。例如泥水中的水是 分散剂,泥土 小颗粒是 分散质 。 根据分散质与分散剂的状态,它们之间可以有9种组合方 式:
思考 胶体为什么具有介稳性?
原因一 胶体粒子可以通过吸附离子而带有 电荷,同种胶粒带同种电荷,而同种电荷会 相互排斥,要使胶体聚沉,就要克服排斥力, 消除胶粒所带电荷。
(完整版)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必背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清单一、物质的分类1. 元素的存在形式有两种,分别是什么?游离态(单质)、化合态(化合物)2.从熔沸点角度看,纯净物和混合物有何差别?纯净物有固定的熔沸点,混合物没有3.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吗?不一定;如氧气与臭氧、石墨与金刚石组成的都是混合物4.从与酸或碱反应的情况看,氧化物是如何分类的。
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CO2、SO2、SO3、P2O5)碱性氧化物: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a2O、CaO)不成盐氧化物:既不与酸反应,也不与碱反应的氧化物(如CO、NO)5.酸性氧化物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吗?不一定,如Mn2O7非金属氧化物一定是酸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CO、NO碱性氧化物一定是金属氧化物吗?是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吗?不一定,如Al2O3、Mn2O76.酸碱盐是如何定义和再分类的?酸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阳离子都是H+的化合物。
酸可以分为强酸与弱酸;或含氧酸与无氧酸;或一元酸与多元酸;或氧化性酸与非氧化性酸等;碱的定义: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阴离子全是OH-的化合物。
碱可以分为强碱与弱碱;或一元碱与多元碱等。
盐的定义:由金属阳离子(或铵根离子)与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盐可以分为正盐与酸式盐;或可溶性盐与难容性盐等盐的溶解性:钾钠硝铵全都溶,盐酸不溶银亚汞;硫酸难容钡和铅,碳酸只溶钾钠铵;钙银硫酸盐微溶;亚硫酸盐似碳酸。
7. 常见物质俗名和化学式生石灰:CaO 熟石灰:Ca(OH)2 石灰石:CaCO3碱石灰:CaO+NaOH烧碱(苛性钠):NaOH 纯碱(苏打):Na2CO3小苏打:NaHCO38.分散系如何分类的?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分类的标准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其中小于1-100nm属于溶液,1-100nm之间的属于胶体,大于100nm的属于浊液。
9.常见的胶体有哪些?云、烟、雾、牛奶、豆浆、河水、血液、有色玻璃等10.胶体有哪些性质?丁达尔效应、聚沉、电泳、渗析使胶体聚沉的方法有哪些?加热、搅拌、加入电解质溶液、加入胶粒带相反电荷的胶体。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概要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本章概要本章作为教材第二章,是连接初中化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科学素养,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本章为化学必修课程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因此它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
本章的主要内容为电解质的概念,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的性质,酸的定义并能将其定义方法迁移到碱和盐的定义上去。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并能通过类推迁移的方法判断离子反应能否发生,通过实验培养科学探究问题的能力。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和特征,通过应用实例来正确认识氧化还原反应的价值,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丁达尔效应是胶体的特性,正确认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培养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有志于化学科学的发展。
本章重点之一是氧化还原反应,掌握氧化还原反应有关的概念,综合应用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的观点分析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会比较物质氧化性或还原性的强弱。
会书写离子反应中离子方程式,熟练判断离子方程式的正误;掌握离子反应的条件,会判断离子在溶液中能否大量共存。
本专题涉及的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联系在一起,这有利于我们从“质”“能”两方面加深对化学反应本质的理解。
氧化还原反应贯穿于整个化学知识之中,无论是元素化合物知识、有机化合物、化学计算、化学实验等内容都与氧化还原反应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该知识内容又能与能源问题、环境保护、电化学知识等许多实际问题联系在一起。
氧化还原知识的综合运用,包括电化学知识中的电子转移问题的讨论、物理学中的电量与电子转移数目的综合分析。
另外,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在生活、最新高科技成果、新型材料和绿色化学中均有应用。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
新课标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方法。
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简单分类法就是把大量事物按照事先设定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它是人们最熟悉、也是最方便的一种工作方法。
意义:当分类的标准确定过后,同类中的事物在某些方面的相似性可以帮助我们做到举一反三;对于不同类事物的了解使我们做到由此及彼。
3.交叉分类法:为了弥补一种分类方法的局限性,人们在认识事物时从不同的角度设定不同的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认识,这种方法叫交叉分类法。
例1:对班级学生采用交叉分类法,有利于全面了解学生,便于班级的管理,其分类标准和意义如下:(1)按性别分:男生、女生。
意义:①男女生体能不同,劳动分工不同,运动会报名分男子组和女子组。
②男女生生理特征不同,剧烈活动要考虑女生的特殊例假。
③男女生的思维特点和个性心理不同,分班时尽量考虑男生女生的均衡性,以形成优势互补。
④男女生身材特点不同,审美情趣不同,夏季校服的设计要考虑男生女生的区别。
(2)按学习成绩、平时表现分:学优生、学困生。
意义:抓学优生保升学率,抓学困生保稳定,控制学生流失率,抓两头带中间,保整体进步。
(3)按高考发展方向分:文史类、理工类、艺体特长类、保送类、意义:不同类别的学生,在学习时侧重点不同,老师要求也不同,将来发展方向也不同。
(4)按是否承担社会工作分:干部、群众意义:干部与群众在责、权、利三方面都不会相同,干部的锻炼机会更多些、责任更大些、有机会参与优秀干部的评选,群众则没有。
(5)按政治面貌分:团员、群众意义:团员的政治觉悟要更高些,学校活动参与得更主动些,表现更优秀些,活动效果老师更放心些。
(6)按家长工作单位分:城市的(管局的、油公司的、炼化的、石化的、市政的)、农村的、招商的意义:根据家长的工作单位和收入情况对学生进行理财教育,避免奢侈浪费,养成节约的好习惯,对城市低保护、农村低收入家庭进行政策性照顾,实现胡锦涛主席“学有所教”的十七大目标。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docx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鼎尚图文收集整理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结构:一、物质的分类1、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基本方法,它不仅可以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了解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分类要有一定的标准,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不同的分类。
交叉分类和树状分类是常用的分类方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胶体、浊液三种分散系的比较分散质粒子大小/nm 外观特征能否通过滤纸有否丁达尔效应实例溶液小于1 均匀、透明、稳定能没有NaCl、蔗糖溶液胶体在1—100之间均匀、有的透明、较稳定能有Fe(OH)3胶体浊液大于100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不能没有泥水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标准可以对化学变化进行分类。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C、置换反应(A+BC=AC+B)D、复分解反应(AB+CD=AD+CB)(2)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可将反应分为:A、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B、分子反应(非离子反应)(3)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应分为:A、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还原反应2、离子反应(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必修一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ppt课件
3.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类型反应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知识点五:氧化还原反应
4.基本概念
还原剂 失电子 还原性
价升
被氧化
氧化 产物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知识点五:氧化还原反应
5.基本规律
3、电子得失守恒规律: 例.已知M2O7 x-+ 3S 2-+ 14H+ = 2 M3+3S↓+ 7H2O,则M2O7 x-中的M的化合价为 (D)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知识点一:胶体
1.定义: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叫 胶体 。
2.制备: 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注意:①加热至溶液呈红褐色后停止加热 ★注意:②不用“↓”,写胶体
3.性质:
⑤胶体的凝聚 Ⅰ加电解质溶液 Ⅱ加带相反电荷的胶粒 Ⅲ加热凝聚(加热较长时间)
火灾袭来时要迅速疏散逃生,不可蜂 拥而出 或留恋 财物, 要当机 立断, 披上浸 湿的衣 服或裹 上湿毛 毯、湿 被褥勇 敢地冲 出去
知识点一:胶体
均匀透明 稳定 d<1nm 小分子或离子
氯化钠溶液
均匀透明 介稳定
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全溶 SO42-除Ba2+(Ca2+、Ag+ 微溶) Cl-除Ag+ CO32-只溶K+、Na+、NH4+(Mg2+微溶) OH-只溶K+、Na+、Ba2+(Ca2+微溶)
高一化学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单元规划1.地位和功能如果说第一章是从化学学科研究手段——化学实验方面展开化学科学的话,那么,本章则是从化学学科内容方面展开化学科学。
作为从学科内容方面使学生认识化学科学的起始章,是连接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科学》与高中化学的纽带和桥梁,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承前启后的作用。
“承前”意味着要复习义务教育阶段化学的重要内容,“启后”意味着要在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和发展,从而为化学必修课程的学习,乃至整个高中阶段的化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
因此,本章在全书中占有特殊的地位,具有重要的功能,是整个高中化学的教学重点之一。
2.内容结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研究对象。
对于多达千万种的化学物质和为数更多的化学反应,人们要想认识它们的规律性,就必须运用分类的方法,分门别类地进行研究。
这既反映了化学科学的发展规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因此,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是本章的一条基本线索。
考虑到学生在进入高中化学学习时,一般都需要复习初中的知识,如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物质间的化学反应等。
因此,把化学反应与物质分类编排在高中化学的第二章,使学生对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的学习,既源于初中又高于初中,既有利于初、高中知识的衔接,又有利于学生运用科学过程和科学方法进行化学学习,立意更高。
从化学物质的分类来看,纯净物的分类在初中已初步介绍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
溶液和浊液这两种混合物虽然初中也涉及过,但是,还没有从分散系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因此,分散系和液态分散系的分类、胶体及其主要性质是高中化学的新知识。
胶体的性质表现在很多方面,这里只是从胶体与溶液区分的角度,涉及胶体的丁达尔效应。
从化学反应的分类来看,本章涉及化学反应分类的三个标准:(1)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按此标准划分,可将化学反应分为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这四种反应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这里主要是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系统化;(2)反应中是否有离子参加;(3)反应中是否有电子转移。
人教高中化学 必修一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课标要求1.能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2.知道根据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3.知道用丁达尔效应区分溶液和胶体4.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能正确书写强酸、强碱和可溶性盐的电离方程式。
5.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的意义及其发生的条件,能正确书写常见的离子方程式。
6.能够根据溶液中存在的离子判断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从而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7.了解Cl-、SO42-、CO32-等常见离子的检验方法。
8.了解常见变化的分类方法。
9.根据实验事实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的转移。
10. 举例说明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氧化还原反应。
11.熟记常见物质的化合价,能根据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有无变化,判断反应是否为氧化还原反应。
12.能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要点精讲一、物质的分类二、分散系相关概念1、分散系:一种物质(或几种物质)以粒子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所形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2、分散质:分散系中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3、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在其中的物质。
4、分散系的分类:当分散剂是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照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类,可以把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和浊液。
分散质粒子直径小于1nm的分散系叫溶液,在1nm -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为胶体,而分散质粒子直径大于100nm的分散系叫做浊液。
下面比较几种分散系的不同:注意:三种分散系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的大小不同。
三、胶体1、胶体的定义:分散质粒子直径大小在10-9~10-7m之间的分散系。
2、胶体的分类:①根据分散质微粒组成的状况分类:如:胶体胶粒是由许多等小分子聚集一起形成的微粒,其直径在1nm~100nm之间,这样的胶体叫粒子胶体。
②根据分散剂的状态划分:如:烟、云、雾等的分散剂为气体,这样的胶体叫做气溶胶;AgI溶胶、溶胶、溶胶,其分散剂为水,分散剂为液体的胶体叫做液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均以固体为分散剂,这样的胶体叫做固溶胶。
高一必修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例1: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①铁与稀盐酸反应 2Fe+6H+ = 2Fe3++3H2↑ ②铝与稀盐酸反应 Al+3H+ = Al3++H2↑ ③FeCl3溶液中加入铁屑 Fe3++Fe = 2Fe2+ ④碳酸钡和稀硝酸反应 CO32-+2H+ = H2O+CO2↑ BaCO3+2H+ = Ba2++H2O+CO2↑
酸 碱 盐 氧化物
氧化物的分类
1.定义:元素与氧化合生成的化合物。 1.定义:元素与氧化合生成的化合物。有且只有两种元素 定义 组成 金属氧化物: 金属氧化物 CuO MgO CaO 非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CO2 SO2 氧 化 物
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碱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Na2O、CaO、Fe2O3、CrO、MnO 、 、 、 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 酸性氧化物 能跟碱起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SO3、P2O5、Mn2O7、CrO3
胶体(介于 胶体 介于1-100nm) 介于
浊液(> 浊液 >100nm)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 胶体与溶液浊液的本质区别: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
三、胶体
1.定义: 1.定义: 定义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 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 之间的分散系叫 胶体 。 2.胶体的分类 2.胶体的分类 根据分散质 微粒的构成 粒子胶体: 胶体、AgI胶体 粒子胶体:Fe(OH)3胶体、AgI胶体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 分子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 气溶胶: 气溶胶:烟、云、雾 根据分散剂 液溶胶:AgI胶体、Fe(OH) 胶体 液溶胶:AgI胶体 胶体、 3 的状态 固溶胶:有色玻璃、 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
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点燃
C+O2==CO2
2.C
高温
C+2CuO==CO2 +2Cu
讨论小结1:
金属单质
金属+O2/Cl2
氧化物/氯化物
金属+酸
盐+H2
1.单质
金属+盐溶液 新盐+新的金属
与氧气反应
氧化物
非金属单质 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答案:
3.CO2 CO2+H2O==H2CO3 CO2+2NaOH==Na2CO3+H2O CO2+ CaO == CaCO3
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 含氧酸盐
可溶性碱
答案:
5. H2SO4
H2SO4 + CaO ==CaSO4+H2O H2SO4 + 2NaOH ==Na2SO4+2H2O
H2SO4 + Na2CO3== Na2SO4+ H2O+CO2
讨论小结1:
3.酸
酸+指示剂
酸+碱性氧化物 盐+水 酸+碱 盐+水 酸+盐 新盐+新酸 某些含氧酸 水+酸性氧化物
钾盐 铵盐
碳酸盐 …… 硝酸盐
按酸 根是 否含 氧分
含氧酸盐 无氧酸盐
KNO3、KMnO4、FeSO4 NaCl、ZnS、CaCl2
物质的分类
氧化物的分类
金属氧化物 CuO、Fe2O3、Na2O
从组
氧 化
成元 素分
非金属氧化物 CO、P2O5、H2O
物 从性 质分
酸性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CO2、P2O5、SO3 CaO、CuO、K2O
交流与讨论:
下列实验室常见的物质,它们能和 哪些物质发生反应,写出反应的方程 式。并总结反应的规律
高中化学人教版必修一第二章 物质及其变化知识梳理+章末综合复习试题学生版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知识梳理复习知识要点:1、物质的分类及胶体的性质2、电解质及离子反应3、氧化还原反应复习目标:通过知识点内容梳理及例题练习,回忆并巩固本章所有知识点内容及其应用。
弄清胶体的性质;掌握电解质的概念和离子反应的概念,知道离子方程式的书写;能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辨别出氧化还原反应,并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知识点一:物质的分类1.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方法有多种,常见的有:树状分类法、交叉分类法等。
用树状分类法将物质分为:混合物:溶液、浊液、胶体金属单质:Na、Fe、Cu等物质单质非金属单质:Cl2、H2、、O2、O3、C60等纯净物酸:HCl、H2CO3等无机化合物碱:NaOH、Ba(OH)2、NH3·H2O等化合物盐:Na2CO3、NaHSO4、Cu2(OH)2CO3氧化物:CO、CO2、CuO等有机化合物:CH3COOH、CH、C2H6、CH3CH2OH等例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硫酸、纯碱、醋酸钠和生石灰分别属于酸、碱、盐和氧化物B.蔗糖、硫酸钡和水分别属于非电解质、电解质、非电解质C.Mg、Al、Cu可以分别用置换法、直接加热法和电解法冶炼得到D.天然气、沼气和水煤气分别属于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和二次能源例题2]下列物质分类正确的是( )A.Cu(OH)难溶于水,属于非电解质2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酸性氧化物B.SO2Cl组成中不含金属离子,不属于盐C.NH4D.HCl气体溶于水电离成H+和Cl-,属于离子化合物2.分散系把,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3.胶体的概念和性质①概念——分散质微粒的直径大小在1nm~100nm之间的分散系称作“胶体”。
②胶体有如下的性质:丁达尔效应——丁达尔效应是粒子对光散射作用的结果。
布朗运动——在胶体中,由于质点在各个方向所受的力不能相互平衡而产生的无规则的热运动,称为“布朗运动”。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高一化学《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复习提纲
高中化学学习资料金戈铁骑整理制作一、树状分类法:对每一步进行细分二、交织分类法 :所采用的分类标准不唯一钠盐单质钾盐纯碳酸盐净物硫酸盐物化合质物成盐氧化物混氧化物不能盐合氧化物物三. 胶体1、分别系1 )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别在其他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获取的系统叫做分别系2 )组成:①分别质:的物质;②分别剂:起容纳作用的物质。
2、将分别系依据分别质粒子的大小进行分类: 溶液、胶体、浊液。
3、 Fe(OH)3胶体的制备:。
化学方程式:4、胶体和溶液的区分方法 :分别用激光笔(或手电筒)照射烧杯中的液体,在与光束垂直的方向进行观察可否形成一条光明的通路——进行实验,有无。
5、胶体的净化 : 利用能够把胶体和溶液的分别质粒子进行分别,该过程叫做。
6、胶体、溶液、浊液的比较分别系溶液浊液胶体分别质粒子直径分别质粒子单个小分子或离子巨大分子数目的会集好多分子的会集体或高分子外观不均一、不透明牢固性可否透过滤纸鉴别无丁达尔现象静止沉降或分层有丁达尔现象实例氯化钠、乙醇的水溶液泥水、油水Fe( OH) 3胶体、淀粉溶液7、电泳:由于胶体中的胶粒带电,当连上电源正负极后,在电流的作用下,胶粒定向搬动。
Fe(OH) 3胶体:阴极周边颜色 ,阳极周边颜色 。
8、聚沉: 胶体粒子在合适的条件下相互结合成直径大于100nm 的颗粒而聚积下来的过程称为胶体的聚沉。
这就需要破坏胶体的介稳性。
常用的方法以下:( 1)加入 。
如由豆浆做豆腐时,在必然温度下,加入CaSO 4( 或其他电解质溶液) ,将豆浆中的胶体粒子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微粒很快齐聚而形成胶冻状的豆腐(称为凝胶) 。
再如河海交界处易形成沙洲。
( 2)加入 ,使胶体相互聚沉。
不相同的胶粒吸附带不相同电荷的离子, 如 、 吸附阳离子,使胶体带正电荷; 、 的胶粒吸 附阴离子,使胶粒带负电荷。
当两种带相反电荷的胶体混杂,也会因胶粒所带电荷发生中和,而使胶体凝聚。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1复习资料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第一节物质的分类[练习]1.关于分散系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A.胶体、浊液、溶液都是分散系B.粒子的半径:浊液>溶液>胶体C.可见光透过溶液时,产生丁达尔现象D.胶体都不透明、且稳定性极强(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练习]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A.冷水B.煮沸的蒸馏水C.NaOH浓溶液D.NaCl浓溶液第二节离子反应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A.铝B. 食盐C.硫酸D.蔗糖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练习]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A. H2SO4=H2++SO42-B. AlCl3=Al3++3Cl-C. Ba(OH)2=Ba2++(OH)2-D. HNO3=H++N5++3O2-二、离子反应: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必修一 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2+ 3+ 2+ ¯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表示;多元弱酸分步电离,且以第一步为主。酸:化学上是指在溶液中电离时阳离子
(2)单线桥法:用箭头表示反应物之间不同(或相同)元素间的电子转移,从还原剂指向氧化剂,箭头上面标出电子总数。 氧化性:是指物质得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能降低)的能力。常见的氧化剂有:(1)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如 X2(卤素)、O2、O3、 S 等(2)高价金属阳离子如 Cu² ,Fe 等或 H (3)高价或较高价含氧化合物如 MnO2、KMnO4、、K2Cr2O7、HNO3、H2SO4(浓)、 KClO3、HClO 等(4)过氧化物如 Na2O2、H2O2 等。还原性:是指物质失电子(所含元素化合价能升高)的能力。(1)金属单质 K、Na、、Mg 等;(2) 非金属单质 H2、C、Si 等等;(3)低价态的化合物 CO、H2S、HI、Fe 、NH3 等。 规律(1)金属活动顺序表是溶液中金属还原性(失去电子)的由强到弱的顺序,它们的离子的氧化性(得电子)的顺序则刚好相 反。(2)同一个反应中,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3)氧化剂的氧化性与它们的还原产物 的还原性顺序刚好相反;还原剂的还原与它们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顺序刚好相反。 氧化性还原性与化合价:元素处于最高价时,只有氧化性,处于最低价时,只有还原性;处于中间价时,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关系:氧化剂(含降价元素)+还原剂(含升价元素) = 氧化产物(含升价元素)+ 还原产物(含降价元素)
化学(必修 1)第二章知识要点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 A、化合反应(A+B=AB)B、分解反应(AB=A+B) C、置换反应(A+BC=AC+B) D、复分解反应(AB+CD=AD+CB) 氧化物常用分类: (1)酸性氧化物:能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多数为非金属氧化物。如 SO2、SO3、CO2。 (2)碱性氧化物: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叫做碱性氧化物。多数为金属氧化物。 (3)两性氧化物:既能强酸强又能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Al2O3 (4)不成盐氧化物:不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跟碱起反应而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如:NO、CO 盐的分类:正盐:既不含能电离的氢离子,又不含氢氧根离子的盐。酸式盐: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除金属离子(或 NH4 )外还有氢离 子,阴离子为酸根离子的盐。。碱式盐:酸跟碱反应时,弱碱中的氢氧根离子部分被中和,生成的盐。 分散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分散系。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 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溶液:直径小于 1/nm ;均匀、透明、稳定; 能通过滤纸; 没有丁达尔效应。如:NaCl、蔗糖溶液 胶体:直径在 1~100 nm 之间;均匀、较稳定;能通过滤纸;有丁达尔效应。如:Fe(OH)3 胶体 制法:把适量溶液滴入沸水中。 浊液: 直径大于 100nm ;不均匀、不透明、不稳定; 不能通过滤纸; 没有丁达尔效应。如:泥水 丁达尔效应 ,当一束光线透过胶体,从入射光的垂直方向可以观察到胶体里出现的一条光亮的“通路”,这种现象叫丁达尔现象。 电泳(胶体粒子因为吸附了离子而带有电荷) ,在电场作用下,胶体粒子在分散剂里定向移动的现象。Fe(OH)3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 向阴极移动。胶体聚沉:向胶体中加入电解质、或加入带相反电荷的溶胶,或者将胶体加热均可使胶体发生凝聚的过程。胶体化学 是制备纳米材料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二节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一类反应。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应和有离子参加的氧化还原反应。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酸、碱、盐都是电解质。在上述条件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说 明:a 电解质应为(化合物)纯净物;b 导电的条件为水溶液中或者熔融时满足一项即可;c 电解质主要包括;酸、碱、盐和金属氧 化物;d 只有离子化合物才能在熔融时电离(离子化合物包括:盐、强碱和金属氧化物);e 水溶液的导电性决定于溶液中自由移 动离子浓度;f 在溶液中电离的应该是电解质自身,而不是与水反应生成的物质。 强电解质是指在水溶液里全部电离成离子的电解质。强酸(盐酸、硫酸、硝酸) 、强碱(氢氧化{钠、钾、钡、钙(澄清)})和大 部分盐类都是强电解质。弱电解质:在水溶液里部分电离的电解质。弱电解质包括弱酸、弱碱、水与少数盐。电离方程式:强电 解质,用“=”表示;弱电解质用“ 完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离子方程式: 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应的式子。 它不仅表示一个具体的化学反应, 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应。 书 写方法: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全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强酸、强碱、可溶性盐); 删:将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相等。 离子共存问题 :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共存。 反应的方式有 A.生成难溶物 B.生成气体 C.生成弱电解质 D.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及其他反应。注意:题干中的条件:如无色溶液应排 除有色离子:Fe 、Fe 、Cu 、MnO4 等离子,酸性(或碱性)等。 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六看)a.看反应是否符合事实 b.看能否写出离子方程式 c.看化学用语化学式、离子符号、沉淀、气体符号、 等号等的书写是否符合事实 d.看离子配比 e.看原子个数、电荷数是否守恒 f.看量的关系。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生成氧化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应。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应前后 元素的化合价有升降。氧化还原反应中概念间关系: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是还原剂(有还原性)→ 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是氧化剂(有氧化性)→生成还原产物 氧化还原反应表示方法:(1)双线桥:得失电子分开注明,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种元素。 MnO2 +4HCl(浓) MnCl2 +Cl2↑+2H2O (用双线桥) MnO2 +4HCl(浓) MnCl2 +Cl2↑+2H2O(用单线桥)
高一寒假化学上册复习: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高一寒假化学上册复习: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化学似乎物理一样皆为自然迷信的基础迷信。
以下是查字典化学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暑假化学上册温习,希望可以处置您所遇到的相关效果,加油,查字典化学网不时陪伴您。
一、物质的分类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失掉的体系,叫分散系。
被分散的物质称作分散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称作分散剂(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
二、物质的化学变化1、物质之间可以发作各种各样的化学变化,依据一定的规范可以对化学变化停止分类。
(1)依据反响物和生成物的类别以及反响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分为:A、化合反响(A+B=AB)B、分解反响(AB=A+B)C、置换反响(A+BC=AC+B)D、复分解反响(AB+CD=AD+CB)(2)依据反响中能否有离子参与可将反响分为:A、离子反响:有离子参与的一类反响。
主要包括复分解反响和有离子参与的氧化恢复反响。
B、分子反响(非离子反响)(3)依据反响中能否有电子转移可将反响分为:A、氧化恢复反响:反响中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反响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特征:反响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B、非氧化恢复反响2、离子反响(1)电解质:在水溶液中或熔化形状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电解质。
酸、碱、盐都是电解质。
在水溶液中或熔化形状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叫非电解质。
留意:①电解质、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不同之处是在水溶液中或消融形状下能否导电。
②电解质的导电是有条件的:电解质必需在水溶液中或熔化形状下才干导电。
③能导电的物质并不全部是电解质:如铜、铝、石墨等。
④非金属氧化物(SO2、SO3、CO2)、大局部的无机物为非电解质。
(2)离子方程式:用实践参与反响的离子符号来表示反响的式子。
它不只表示一个详细的化学反响,而且表示同一类型的离子反响。
复分解反响这类离子反响发作的条件是:生成沉淀、气体或水。
书写方法:写:写出反响的化学方程式拆:把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方式删:将不参与反响的离子从方程式两端删去查:查方程式两端原子个数和电荷数能否相等(3)离子共存效果所谓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少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作任何反响;假定离子之间能发作反响,那么不能少量共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物质的分类
1、掌握两种常见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分散系及其分类:
(1)分散系组成:分散剂和分散质,按照分散质和分散剂所处的状态,分散系可以有9种组合方式。
(2)当分散剂为液体时,根据分散质粒子大小可以将分散系分为溶液、胶体、浊液。
3、胶体:
(1)常见胶体:Fe(OH)3胶体、Al(OH)3胶体、血液、豆浆、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有色玻璃、墨水等。
(2)胶体的特性: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区别胶体与其他分散系常用方法丁达尔效应。
胶体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大小。
[练习]1.关于分散系和胶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胶体、浊液、溶液都是分散系
B.粒子的半径:浊液>溶液>胶体
C.可见光透过溶液时,产生丁达尔现象
D.胶体都不透明、且稳定性极强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将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继续加热至体系呈红褐色,停止加热,得Fe(OH)3胶体。
[练习]2.将饱和FeCl3溶液分别滴入下列溶液或水中,能形成胶体的是()
A.冷水
B.煮沸的蒸馏水
C.NaOH浓溶液
D.NaCl浓溶液
第二节离子反应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电解质: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1、化合物
非电解质: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如:酒精[乙醇]、蔗糖、SO2、SO3、NH3、CO2等是非电解质。
)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酸、碱、盐和水都是电解质(特殊:盐酸是电解质溶液)。
(3)能导电的物质不一定是电解质。
能导电的物质:电解质溶液、熔融的碱和盐、金属单质和石墨。
电解质需在水溶液里或熔融状态下才能导电。
固态电解质(如:NaCl晶体)不导电,液态酸(如:液态HCl)不导电。
2、溶液能够导电的原因:有能够自由移动的离子。
[练习]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A.铝
B. 食盐
C.硫酸
D.蔗糖
4.下列关于电解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HCl不导电,所以HCl不是电解质
B.NH3溶于水形成的溶液能导电,所以NH3是电解质
C.SO2溶于水能导电,所以SO2是电解质
D.BaSO4在水溶液中难导电,但熔融下能导电所以BaSO4是电解质
3、电离方程式:要注意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如:Al2(SO4)3=2Al3++3SO42-
[练习]5.下列电离方程式正确的是()
A. H2SO4=H2++SO42-
B. AlCl3=Al3++3Cl-
C. Ba(OH)2=Ba2++(OH)2-
D. HNO3=H++N5++3O2-
二、离子反应:
1、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离子反应发生条件:生成沉淀、生成气体、水。
2、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写、拆、删、查)
①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
(要注意配平。
)
②拆:把易溶的强电解质(易容的盐、强酸、强碱)写成离子形式。
★常见易溶的强电解质有:三大强酸(H2SO4、HCl、HNO3),四大强碱[NaOH、KOH、Ba(OH)2、Ca(OH)2 (澄清石灰水拆,石灰乳不拆)],可溶性盐,这些物质拆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一律保留化学式。
③删:删除不参加反应的离子(价态不变和存在形式不变的离子)
④查:检查书写离子方程式等式两边是否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3、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看几看)
①看是否符合反应事实(能不能发生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对不对)。
②看是否可拆。
③看是否配平(原子个数守恒,电荷数守恒)。
④看“=”“”“↑”“↓”是否应用恰当。
[练习]6.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金属钠与水反应:Na+H2O=Na++OH-+H2↑
B.将铁投入氯化铁溶液中:Fe+Fe3+=2Fe2+
C.铝和稀硫酸反应:2Al+6H+=2Al3++3H2↑
D.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混合:Ba2++SO42-=BaSO4↓
7.下列反应的现象对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饱和石灰水跟稀硝酸反应:Ca(OH)2+2H+=Ca2++2H2O
B.CaCO3与稀HCl反应制备CO2:CaCO3+2H+=Ca2++H2O+CO2↑
C.向Ba(OH)2溶液中滴加KHSO4溶液至中性:Ba2++2OH-+2HSO4-=BaSO4↓++2H2O
D.过量铁粉与氯化铁溶液反应,溶液变浅绿色:Fe+Fe3+=2Fe2+
8.下列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向碳酸钠溶液中加盐酸:CO32-+2H+=H2O+CO2↑
B.向稀硫酸溶液中投入铁粉:2Fe+6H+=2Fe3++3H2↑
C.向盐酸中投入碳酸钙:CO32-+2H+=H2O+CO2↑
D.氢氧化钡溶液中加入硫酸:H++OH-=H2O
9.能用离子方程式H++OH-=H2O表示的是()
A.Ba(OH)2溶液和H2SO4溶液混合
B.NaOH溶液和盐酸混合
C.Cu(OH)2和稀H2SO4反应
D.CO2通入NaOH溶液中
★4、离子共存问题
学习离子能否共存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①、是否发生复分解反应,包括是否有难容物质生成、难电离物质生成、易挥发性物质生成,如有则不共存。
②、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有则不共存。
③、是否发生互促水解反应,如有则不共存。
④、是否发生络合反应,如有则不共存。
以上四个方面是对离子能否共存的一个大概判断方法,现总结如下:详见资料。
[练习] 10.在pH=14的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无色溶液是()
A. Na+、Cu2+、Cl-、SO42-
B. Mg2+、Ba2+、NO3-、Cl-
C. K+、Na+、SO42-、CO32-
D. K+、Ag+、HCO3-、Cl-
11.在水溶液中能大量共存,且加入过量稀硫酸溶液时,有气体生成的是()
A. Na+、Ag+、CO32-、Cl-
B. K+、Ba2+、SO42-、Cl-
C. Na+、K+、CO32-、Cl-
D. Na+、K+、Cl-、SO42—
第三节氧化还原反应
一、氧化还原反应
1、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有电子转移(包括电子的得失或偏移)。
2、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有元素化合价升降。
3、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升降或有电子的转移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12.下列反应属于非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 SiO2+2C==Si+2CO↑
B. Fe+2FeCl3=3FeCl2
C. Cl2+H2O=HCl+HClO
D. AlCl3+3NH3·H2O=Al(OH)3↓+3NH4Cl
13.下列基本反应类型中,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4、氧化还原反应相关概念:
[练习]14.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是()
A. 2Na+2H2O=2NaOH+H2↑
B. 2Na2O2+2H2O=4NaOH+O2↑
C. 3NO2+H2O=2HNO3+NO
D. 2Cl2+2H2O==4HCl+O2
15.在3Cu + 8HNO3(稀)=3Cu(NO3)2+2NO↑+4H2O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是()
A. 1︰1
B. 3︰8
C. 2︰3
D. 8︰3
16.钛和钛合金在航空工业有重要的应用。
冶炼钛的过程中发生反应之一是:
TiO2+2C+2Cl2=TiCl4+2CO。
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生成1molTiCl4时,转移电子4mol
B.C是还原剂
C.TiO2是氧化剂
D.尾气必须净化处理
二、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
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练习]17.已知,(1)2FeCl3+2KI=2FeCl2+2KCl+I2;(2)2FeCl2+Cl2=2FeCl3,据此可判断各物质的氧化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A. FeCl3>Cl2>I2
B. Cl2>FeCl3>I2
C. I2>Cl2>FeCl3
D. Cl2>I2>FeCl3
三、如果使元素化合价升高,即要使它被氧化,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
如果使元素化合价降低,即要使它被还原,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
[练习]列变化中,必须加入氧化剂才能发生的是()
A. SO2→S
B. SO32-→SO2
C. I-→I2
D. HCO3-→CO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