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唐河北方言概况
河北定州方言语法特点概述
河北定州方言语法特点概述
定州方言是河北省最具有地域特征的口头方言,语言特点鲜明,越
发表达便利,久经流传。
它以古满族语为基础,结合现代普通话、满
汉英语及方言,如满广东话等,逐步形成,诸多语言特点极具风格。
下面是定州方言语法特点的概述:
一、音韵特点
1、音韵间隔整齐,发音清晰,重音清楚,且兼容较多方言。
2、元音发音清楚、流畅,而多元轻解的发音特殊。
3、多重音的发出更加便利,相关的讲话更加清楚。
二、动词特点
1、动词根诱发齐全,含有丰富情绪和语气。
2、动词搭配富于变化,动词符号活泼、多变,可以容纳更多表达方式。
3、可以自由构建新词,避免单一而僵硬。
三、句子构成
1、分词和共同句式简洁,句子形式清楚,句子之间转移通顺易懂。
2、句子节段简短,比重移和重复,信息节奏不错。
3、句子转折关系
明显,情感表达明确,把握非常精准。
四、文体特征
1、文章结构简单清晰,表达和拼凑自然、富于饱满感。
2、文章语句流畅、抒情性强,把每一句话都写的隽永耐看。
3、文章意境丰富,有助于深入理解文章的情感世界和文化背景。
总的来说,定州方言语法特点融合多种语言优势,使语气更加流畅丰富,表达方便精准。
它把比重和重复,元音发音清楚流畅,文体简洁意境丰富,情感表达明确,让你被它的地域特色深深吸引。
河北方言大集合
河北方言大集合日常生活类:、外头地(堂屋)、里头地(里屋)、囔头(上面)、那喊儿(那儿)、这喊儿(这儿)、背旯旮(阴凉地)、多会儿(什么时间)、前响(上午)、响获(中午)、后半晌或半后晌(下午)、天擦黑、爷爷落、赶黑(太阳落山;傍晚)、蒙蒙亮(天刚刚亮)、早盛、早起(早晨)、礼恂(礼貌)、打滑擦儿(滑冰)、藏没没儿(捉迷藏)、前儿(前天)、先前儿(大前天)、夜儿(昨天)、今儿(今天)、明儿(明天)、后儿(后天)、外后儿(大后天)、浓带(鼻涕)、酣拉水(口水)物品类:、日头<读:二头>(太阳)、后天爷(月亮)、土坷垃(土块)、碌碌尘(灰尘)、道闯、腰谜(衣兜)、大裤插(短裤)、铺盖(被褥)、盖服(被子)、档头(被单)、屎夹(婴儿屎布)、茅缸、茅厕<读:毛四>(厕所)、仰层(顶棚)(矾山)、门弦(门坎)、玉黍撒(玉米轴)、黍黍秆(高粱秆)、廓銮(四周围起来地地方)、坎肩(马甲)、铺尺(破布)、相门(样子)、虹<读作:将>(彩虹)、吊帼、长签(吊签)、窟窿(外债)、蛇皮袋(塑料编制袋)、洋灰(水泥)、洋车儿(自行车)、雀冬、洋火(火柴)、烟洞(烟囱)、柳生(野生)、锅头(灶台)、信门(脑门)、胰(肥皂)、瓦篓儿(瓦当,滴水)、散水(为防雨水浸泡房屋,用石头或水泥做地导水平台)、阁台儿(台阶)、合辣(缝隙)、镜平(扁)、胡菜(胡须)、哈数、准气(计划、标准)食品类:、疙碴(锅巴)、馍馍或老汉靠墙(玉米面锅贴) 、玉黍黍(玉米)、山药(马铃薯)、莴瓜(南瓜)、疙得白、抱头白(圆白菜)、酸醋溜(沙棘粒)、布布英(蒲公英)、油榨鬼、榨油鬼(油饼)、扁食(饺子)、油塔(煎饼)、槽糕、槽子糕(蛋糕)、朝阳花(向日葵)、麻烦(葵花籽)、果匣(盒式糕点)、豆荚(豆角)、芫荽〈读:元续〉(香菜)、甜草苗(甘草)、红白薯(甘薯)、边烂、绑浪(白菜叶)动物类:、牲口(牲畜)、耗子(老鼠)、老哇(乌鸦)、蟒羔子(蛇)、油汗(蚜虫)、蛐蟮(蚯蚓)、秋俩(蟋蟀)、叫鱼(蝈蝈)、蹦头、扁担(蝗虫)、水蜻儿(蜻蜓)有地地方叫“大篮”、嘣树虫(啄木鸟)、旱蚂蚱(蝉)、芥河马(癞蛤蟆;蟾蜍)、青疥(青蛙)、蛛蛛(蜘蛛)、家雀(麻雀)、野鸡(山鸡)、花花手巾、花把手巾(瓢虫)、金膀牛(金龟子)、草鸡(母鸡)、夜壁虎(蝙蝠)、孤娘(蛹)、板苍(田鼠)、粪牛(屎壳郎)、蛇蟆子(壁虎)、鞋底牛(土元)称谓:、外父(岳父)、外母娘(岳母)、挑担(连襟)、老板(老太太)、光棍汉(单身男人)、老娘婆(接生婆)、鞋底光儿(媒婆)、歇顶(秃顶)、先生(医生)、背锅儿(罗锅)、连巴腿儿(罗圈腿)、黏惹儿(粘着不下,摆脱不了地人)、结卡(结巴)、庄户汉儿(农民)、花花脸(画有戏剧脸谱地人)贬义类:、打劫杠地(强盗)、讨吃(乞丐)、闷棒(说话不讲究方式,爱发火)、杨木广(不注意听,不知道赶什么)、独积干(不稳重,爱出风头)、夹生头、倔巴头(多指男子厉害,不讲理爱发火)、狗等对(骂人地话,指小孩犯了错误)、孤出鳖(优柔寡断,导致事情办糟)、土鳖蛋、大头鳖(窝囊,被人哄骗受损失)、鬼出皮(批评或埋怨办事不成功地人)、涝窝猴(同胞地人或动物中,最后出生地一个)、囱蛋猴(多指小孩捣乱,影响大人做事)、肉筋贼(说话不痛快地人)、败杆(不学好地人)、馋国狼(什么活也不想干地人)、二狗油(游手好闲,无所事事地人)、二五眼(不怎么样)、黄风雾、荒轱辘(名词,做事鲁莽地人)、冬底怂(做了丢脸事地人)、“不机密”、“超秆儿”、“超葫芦”、“鲜货”(骂人地话,精神病、弱智地人)……动词……、“得象(档象)”(觉得)、档或(以为)、若绝(骂)、桑拜(说话不和蔼,教训人)、修算(玩弄)、搁老(掏)、搁搅(搅拌)、咬活(发痒)、搁揪(蹲)、蛮了(扔了)、杠了(跑了)、抬了(藏起来)、料了(丢了)、偶了(饭被烧焦;糊了)、扣了(洒了)、乓了(肿了)、动弹(开始行动)、白捞毛(无偿服务)、叨败人(故意捉弄人)、摆阔(讲排场)、耍单儿(为漂亮,穿得薄)、溜添(溜须拍马屁)、丢盹、犯迷糊(打瞌睡)、糊擦(糊乱涂抹)、骨出了(衣服缩水;萎缩;不展)、淹柳(蔫;植物萎缩)、做生活(做针线)、摆一摆(洗一洗)、切脸(擦脸)、揍(做)、道古(讲故事)、割显、露显(贬义,展示自己地能耐)、取转(离开)、鼓捣(弄;做)、裹滤(含在嘴里吮吸)、作踏(到处摆放)、归置(收拾,整理)、使唤(使用)、打对、解在(使用物品注意保养,不使其受损)、团劝(搓和)、打刮皮(说没用地话,开玩笑)、串房檐头(老是租房居住)、耐菜(不想吃,硬吃)、扎菜(给别人添麻烦)、护弄(敷衍,不认真)、谋(读模)地(打算)、搓得(让某人去做)、填桑(吃)、倒歇(讲)、割涩(把剩下地完成)如割涩饭;割涩活儿. 、央记、央近(请求)、冬底(事没做好)、闪着了(伤风感冒)、管护儿(管事,起作用)、罢股儿(故意)、风俘(鼻塞,打喷嚏)、打嚏喷(打喷嚏)、信惯、信尚(贬义,使小孩养成坏习惯)、信马由缰(由着性子,放任不管)、打酒(买酒)、打醋(买醋)、打油(买油)、从胜(怀孕)、眼红(嫉妒)、凉臊(凉快、凉爽)、格机(把眼睛闭上)、难受(生病)、搭揽(主动和某人做事)、撩烂(准备)、搬门卸窗(请人帮忙,走后门)、打土滩儿(儿童在土地上玩)、败(不学好)、裹缸(把水缸里地水清底)、碰着(有时候遇上)、抬杠(嚷架)、出门(出差)、当炕人(做客)有地地方叫“当呛人”)、老帼(瞅;向远处张望着寻找)、修算(玩弄)、阁倒(耍笑)、淋涩(尿频)、搭伙儿(结伴,一起.如:搭伙去;搭伙做)、割赃(糟蹋)、台独、独拢(养活)、骇道(把睡着地人叫醒)、塌架(倒闭)、撑教(嫌弃或埋怨)、抽勾(抽签)、然叫(生活消费)、歇打(打)…………形容词…………、张风喝冷(刚从外面回来就吃东西)、羊大天晃(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羊丢不采(心不在焉,注意力不集中)、雾麻滋燥(天气阴或人有弱智)、油子没念(油渍多,脏)、蛙乐郭脱(食物不冷不热)、枪擦郭肚(东西多,不透光亮)、年大豁采(路上特别泥)、醉麻糊度(喝醉酒地样子)同理还有:阴麻糊度、黑擦糊度等. 、光马各念(光身子)、水淋八拉(刚淋过雨地样子)、红头涨脸(喝醉酒地样子、特别热地样子、生气发火地样子)、急睁暴眼(生气发火地样子)、责楞麻扒(植物挺拔、或指人不和蔼)同理还有:圆蛋麻扒. 、跌达麻扒(喝醉酒、站不稳)、摸里各色(宏身不自在)、扭股裂膀(不理不采,不接受教育,不按要求去做)、疙疔崴菜(路高低不平)、闷大糊处(空气不流通而感觉到憋闷;有时指人不聪明)、冒大石坎(冒失.没有提前预约,就去做)、荒咋喝楞(动词,做事鲁莽)、哈呼气喘(跑得累,呼吸困难)、齐里嘎查(一刀切)、认草不真(不明事理)、贼鬼流滑(心里有鬼,狡猾)、鬼头六郎、一出一缩(又想做,又胆小)、土墨烟涩(土尘多)、淹柳豁扇(蔫;植物萎缩地样子)、鬼圆你了(说小孩撒娇或成人异想天开地想做什么事)、心瘾得慌(麻烦)、酸正(整洁)、兰兴(扫兴)、背兴(倒霉)、兴搔(舒服)、待劲(别有情趣、有意思)、爽利(手巧)、朽(笨)、展锅(人长得帅、事办得漂亮)、日能(能干)、挖能各机(软弱无能)、以望(收拾得整齐)、脚穷(不讲理)、法蓝(软弱,没能耐)、猴式(多指小孩做事好,出呼大人意料)、效眼(见别人赶什么,他就干什么)、容活(饭吃得合适)、欢实(活泼)、捷串(行动快)、处托、兴臊、舒坦(舒服)、碟决(觉得自己了不起)、使得活、撅着(跑得累)、活泛(灵活,活泼)、割溜(不正)、寡(食物没味,或指人没意思)、昼、整(脑筋迟钝,思想转不过弯)、歪、叼(多指小孩或女人厉害)、馕(多,指人地想法)、败(不学好)、曹、寒碜(脏,不干净)、凉臊(凉快、凉爽)、稀豁、做得稀、难揍(指人不好对付)、不赖逮(形容做得好)、麻利(干脆,快些)、凑合(还行)、够戗(不行)、灿嘻嘻(不严肃)、真亮(清楚)、烧作(..)、等当(做动作)…………其他…………、“揍棱”、“揍相”、“德棱”、“谈场”(骂人地话,看不起、小瞧人)、不怨得了(怨不得)、打猛儿(偶尔)、地根儿(原本)、一股劲儿、直惯、经惯(一直、经常)、一股脑儿(总共)、欠该、欠勺(活该)、也不见起(也有可能)、拿捏(做虚假样子)、或里(或者)、牢不早(为时尚早)、惘了、可惜老(可惜)、白不咋(没关系)11 / 11。
河北11个地市的方言详细分析与举例
普通话:干什么?
张家口话:抓(四声)呀?
张家口话这样说
不清楚——不机密
不怎么地——二五眼
相当差劲——添球
裤兜——央蜜
脚后跟——节懒更
关键——几古将
看看——猫猫
干什么——抓呀
挺好的——不来呆
没关系——白不咋
勇敢——搓莽
聪明——鸡米
耳光——大比都
不要——包老介
小气——球毛
承德话
承德话是北京官话怀承片。河北省承德市的承德话被认为是最接近普通话的话语,其普通话标准程度超过北京。1956年,国家语音工作人员曾先后两次来到河北省承德市滦平县金沟屯镇金沟屯村进行普通话标准音采集。普通话是根据从滦平采集的语音来最后定的标准。
东边五县的方言,直来直去,颇显生硬。与普通话相比较,主要是声母zh、ch、sh和z、c、s互相混淆,单音字e、an、en、ang、ao、ou、ai直发腭音,尤在称呼人名时最后一字儿话韵较重。
北方四县的方言接近保定、石家庄口音,慢条斯理,稍绕小弯。从发音上讲,第一个字与第二个字之间稍有间隔,并且第一个字多读平声,单音字e、an、en、ang、ao、ou、ai前习惯加“n”,如“俺是安平的”中的“俺”、“安”发音都为nan。
举个例子:
普通话:你回来啦!ni hui lai la!
邯郸话:你坏啦!ni huai la!
邯郸话这样说
孩子——孩的
傻子——烧的
大门——倒焖
万达——瓦倒
走——邹
妈——骂
谁——睡
去——取
你在干什么——妮杆傻勒
光着屁股——歇的个的的
衡水话
衡水话或者说衡水方言土语大体可分为三大块:一是与山东话相近的大运河岸边的故城、景县、阜城加上枣强,武邑一带的方言;二是滹沱河两岸的与石家庄、保定毗邻的深州、武强、饶阳、安平一带的方言;三是带本地特色的、土得掉渣儿的流行于衡水湖畔的桃城、冀州方言。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过程中形成的。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一类,是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隶属晋语区的河北方言,包括张家口、石家庄、邢台管辖一小部分县市和邯郸管辖大部分县市,这一系列地区位于晋语方言和官话的过渡地带。
(一)河北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这两组声母的使用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区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的主要有隶属邢台市的新河县、清河县及隆尧县的部分地区,张家口市、怀来县、赤城县等地区。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
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
如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
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
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
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
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suò liào,摸摸读作māo māo,叔读作shōu shóu。
邢台的部分县市把z c s 后面的韵母e读作ai,声母、声调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泽、册、色读作zhái chái shǎi ,这些字多是古入声字。
(二)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词汇是河北方言中最有特色的环节,它具有变化多样,难于归纳,与普通话中的词汇差别极大等特点,本文以其四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为例介绍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
1.由于与普通话发展不平衡,保留了一部分普通话已不再使用的古语词。
河北的语言文化:方言中的历史与魅力
河北的语言文化:方言中的历史与魅力河北,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省份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在这片土地上,有着独特而古老的语言文化。
方言,是河北的魅力所在,它承载了河北人民的记忆和历史。
河北作为华北平原的一部分,拥有丰富的地理和历史特点。
在地理环境的影响下,河北的各地方言形成了独特的特点。
比如,河北南部的保定话,以其独特的声调和发音方式,被称为“南新北韵”,而河北北部的承德话,则被人们称为“北音”。
这些方言之间的差异,既是因为地理环境,也是因为历史演变的结果。
方言是语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域文化的重要象征。
在河北的方言中,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比如,河北官话的发音余音遗韵,即使在现代官话中也能找到一些痕迹。
这使得河北成为了对研究古代官话发音方式非常有价值的地区之一。
不仅如此,河北方言还承载了河北人民的情感和记忆。
方言里的词汇和表达方式,往往能够准确地表达出当地人的感受和思维方式。
例如,在河北的一些方言中,有许多形象生动的俚语,它们既能反映出当地人的智慧和幽默感,也能传递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方言还是河北的社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媒介。
在河北的农村地区,方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主要方式,也是他们保持社区凝聚力的重要手段。
每当一家人聚在一起,用方言交流,那种温馨和亲切的氛围是无法用其它方式替代的。
而在城市中,尽管官话使用广泛,但人们仍然保持着对方言的热爱和传承。
各地的方言文化节、方言评书等活动不断举办,使得方言的魅力得以传播和发扬光大。
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趋势,方言的地位逐渐被侵蚀。
年轻一代越来越多地使用官话或英语作为主要交流工具,方言的使用范围也越来越窄。
许多方言词汇和表达方式逐渐消失,不再为人所知。
这一情况使得方言的传承和保护显得尤为重要。
面对这一情况,河北积极采取措施保护和弘扬方言文化。
各地方政府加大对方言的培训和研究力度,设立方言研究机构和方言文化馆,鼓励人们学习和使用方言。
河北定州方言语法特点概述
河北定州方言语法特点概述
河北定州方言是以河北省定州市为腹地的一种普通话方言,是河北定州地区人民的官方口语。
它以陇南话、汉族官话、山西话、晋语、蒙古话、满族话、辽宁话为主,具有较强的历史文化内涵。
定州方言的语言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语言母体的特点。
它的基本结构是双重构成的,构成双重的运转是基于各种语言和文字的规则和习惯所实现的。
定州话的基本语法指的是拼音书写规范和语音表示形式,而音节的形成则更多是基于定州方言的发音和发音特点。
定州方言的句法特点也有十分明显的地域性特征,它通常以“助词+主语+谓语+宾语”的语法模式为基本结构,句子重音通常位于主
语或宾语上,这受到很多语言和文化的影响,但主要受满语,蒙古语和汉语、官话的影响最大。
定州方言有许多独特的语法特点,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定州亲戚的大量使用,比如一些地方的汉语,“朕”指对方的亲戚,“婆”指对方的祖母。
在定州的传统文化中,亲戚的层次很明确,在会谈中只有“朕”和“婆”才能用于回答别人的问题,赞美别人,请求别人做事。
定州方言还有另外一些特殊的句法结构和语法特点,比如定州方言的“句式”,也就是将几个单句或定语从句连结起来,形成一个完
整的句子,以便更好地表达深度的思想和感情。
同时,定州方言还有其他一些独特的语法习惯和语法特点,这些特点受到定州地区的影响,如文化、历史、社会等,也反映了定州地区人们的特色。
总之,河北定州方言是一种拥有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普通话方言,
它的语音结构形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特殊性,如双重构成、大量使用亲戚词、句式等,它所反映的历史文化经历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定州方言的发展。
河北唐县方言中的三音节固定语
河北唐县方言中的三音节固定语唐县位于河北省中西部,属保定市管辖,历史上是唐尧的封地。
唐县方言属于冀鲁官话保唐片定霸小片。
目前对唐县方言的研究尤其是词汇的研究还比较少。
本文尝试从唐县方言的三音节词入手,初步了解唐县方言的词汇特色。
标签:三音节词结构类型ABB式非ABB式河北唐县方言中存在大量的三音节词,这些词形象生动,感情色彩强烈,口语性强,极具地方特色。
在对三音节词进行研究之前,我们有必要对三音节词进行界定:1.整体能表示一个固定完整的意思;2.结构凝聚性强,不能切分,切分后剩下的部分不能独立,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
基于此,目前统计到的唐县方言三音节词有148个。
下面将唐县方言中最有特色的一些三音节词进行梳理和释例,然后对这些三音节词进行结构分析。
一、唐县方言三音节词集释(一)表示颜色的三音节词黄乎乎儿、黑乎乎儿、黑黢黢、黑咕能儿、黑掘掘、白光光、白净净儿、白呲拉、红乎乎儿、绿莹莹儿、蓝莹莹儿、紫微微在这12个表示颜色的三音节词中,加后缀“儿”的都表示一种让人喜欢的颜色,是褒义的(“黑咕能儿”除外,是中性词)。
而“黑黢黢、黑掘掘、白呲拉、白光光、紫微微”这5个词则表示让人讨厌的颜色,带有贬义色彩。
(二)带有数字的三音节词1.一重性儿:形容一个人很固执,不听人劝。
例如:(1)别理他,太一重性儿咧,谁的话都不听。
2.一拧拧儿:表示很小的一块儿物品,也说一咯叮儿。
例如:(2)我就吃一拧拧儿尝尝就行咧。
3.一滴答:除了与“一拧拧”义同外,还可表示人年龄小、长得矮等义。
例如:(3)她带对象回家咧,长那么一滴答,也忒矬。
4.一憋气儿:指一口气做完什么事情。
例如:(4)她一憋气儿就跑回家咧。
5.另一样儿:表示一个人跟普通人不一样,比较特殊。
例如:(5)你真另一样儿,不让这么做偏这么做。
6.二流子:指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人。
例如:(6)可别学他,他就是个二流子。
7.二五眼:指对一个人办事能力的否定,不看好。
例如:(7)你真二五眼,这都搬不动。
先唐河北方言概况
I 13 i 4Ⅳ04 o .
唐 山 师 范 学 院 学 报
21 0 2年 7月
J L2 1 u 0 2
J un lfT n sa a h r C l g o ra a g h nT c es ol e o e e
先 瘩河北 方叠概 况
高光 新
条河北方言 ,通过与其 他方言 区的词汇等方面 的对 比,但 也能够说 明西 晋的河北 方言面貌 ; 颜 氏家训 》的词汇通过 《 分析 ,可 以用 来研究北 齐的河北方 言面貌 。我们 主要的研 究对 象就是 以上四种著作 。
一
、
方 言 分 区
解字 》 、东汉刘 熙的 《 名》 释 、东汉 郑玄的注释 。
载先唐河 北方言的文献 比较多 ,有 的集 中记载并 且明确表
明是河北 方言 ,比如西汉 扬雄的 《 方言 》 、三 国陆玑的 《 毛
北 部是幽州 ,而卫的故地在 冀州 ,燕 的故地在 幽州。
《 方言 记录 了 1 7 河北方言 ,足 以用来 研究西汉 0条 的河北 方言面 貌 ;《 尔雅注 》 方言注 》虽然 只记 录 了 6 、《
区;在词 汇上,体现着 地域特 色和 汉语 演变规律 。
关键 词:河北 ;方言 ;分 区;词 汇 中图分类号 :H1 1 7 文献标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0 —152 1 )40 2 .4 0 99 1(0 20 .0 50
The Su ve fHe i a e tbe o eTa r y o be Di l c f r ng Dyna t sy
《 尔雅》 小尔雅 》虽然记录 了河北方言词 ,但是两 、《
除了语言学著作 、历史文献之 外 ,再参 照历 代行政 区 划、历史 地名等资料 ,可 以拟测历 史上的方言分 区 。 1 .春秋 时期 汉语在 先秦就有 差异 ,《 礼记 ・ 王制 》有言 :“ 五方之 民,言语 不通 ,嗜欲不 同 。 暂且不管 五方到底是 哪五 方 , 但说 明先 秦时期 的语 言存在地域 差异 。 论 语 ・ 《 述而 》 子 :
河北方言
属汉语北方语言。
而伴随着城区的拓展,普通话的推广以及外来人口的拥入,在七嘴八舌的城市语言中,河北的母语正走向消隐。
以致不少土生土长的石家庄人都戏称自己所说的不过是“河普”(河北普通话)。
原汁原味的河北话正成为人们留恋的对象。
出立(chu li )四声,---意思是:“掉”的意思。
例如:你注意着点,别出立下来老。
奏——做。
如:你奏啥呢?狼窜(cuan)——玩(贬义)。
如:你到哪儿狼窜去了?滋洇滋洇——指慢慢喝酒。
如:王哥,晚上到俺那滋洇两口去啊?丝孬——指食物变质,起初指变质后食物里的丝状物质,后泛指变质物体。
死眉塌哈眼的——指办事不看眼色不灵活。
洋获(货)——指臭美。
如:你看这个女的真洋获啊。
(济南老人的解释:洋货是以前的外国货,所以当一个人用了“洋货”时,人们会说他臭美)拾漏毛儿——指钻空子得了便宜。
如:老王病了,让他小子拾个漏毛儿占人家名额出国了!哩哏儿棱——指装糊涂,办事敷衍。
腻歪——指使人厌烦和无休止的纠缠。
没没(木木)答答的——指对事情漫不经心,不置可否的态度。
(没读mu)(这里的木有形容人像木头的意思)木乱——指心绪很乱,理不出头绪来而烦躁不安。
如说身体部位木乱,则指该部位既不是疼,也不是酸麻,但又好象有点什么似的。
母量——估量的意思。
拔腚——指滚开,滚蛋。
据说此词来源于“起锚拔锭”,有开船走人的意思。
是一中性介词,后演变为骂人的话(不常用)。
秫(shu四声)米——指办事不利索,好事办瞎了,还含有不懂事,说话不当之意思;或遇事不顺利。
如:我今天把钱包丢出租车上了,真秫米啊!尧巧——指奇巧,有奇怪的意思。
捞么——指拖拖拉拉,没有时间观念。
例:快迟到了,你还捞么啥?拉呱(三声)儿——指聊天说话。
迂磨/黏痰——指说话办事不利索。
甜么索的——指一个人嬉皮笑脸,故意讨好的样子。
也指食物有甜味但不好吃。
瞎包——指不学好,没出息,不成气(歇后语:虾米皮包包子——瞎包)。
涕溜圆——指非常圆的东西。
皮塌——指食物受潮不脆不酥,不好咬。
介绍河北唐山的语言
介绍河北唐山的语言河北唐山的语言多属晋语方言,属于汉语官话的一种变体。
晋语是一种分布广泛的汉藏语系语言,传统上被认为是晋语族许多任务方言的统称。
河北唐山的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发音、词汇和语法方面。
首先,河北唐山话的发音有自己的独特特点。
唐山话的声调音律主要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与普通话的声调略有不同。
此外,唐山话的声母发音多有变异,一些普通话中的声母在唐山话中发音更加浊化,例如普通话的“z”在唐山话中发音为“dz”。
而一些普通话中的清音辅音在唐山话中发音时加重,例如普通话的“sh”在唐山话中发音为“s”。
其次,河北唐山的词汇用法也具有一定的特点。
唐山话中有大量的俚语和方言词汇,相对于普通话而言更富于情感色彩。
例如,在唐山话中,“我爱你”的表达方式可以是“我老喜欢你”或者“我把你疼得很”等。
此外,唐山话中还有许多特有的词汇,如“坨子”指的是火山灰土,而“许女人”则是指小姑娘。
最后,河北唐山的语法也有自己的特点。
与普通话相比,唐山话在语法上更为灵活,并且有较多的省略规则。
例如,在普通话中需要使用动词的地方,唐山话中可以省略动词直接使用宾语,以简化句子结构,提高表达效率。
此外,唐山话的动词时态和语气的表示方式也与普通话有所不同,时态可以通过动词前缀表示,语气可以通过语调和句式的变化来体现。
综上所述,河北唐山的语言属于晋语方言的一种变体,具有自己独特的发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唐山话的声调音律与普通话稍有不同,发音中有声母变异和音质加重的现象。
词汇中包含大量俚语和方言词汇,富于情感色彩。
语法上相对灵活,省略规则较多,动词时态和语气表示方式有别于普通话。
唐山话作为河北唐山的民间语言,是当地人交流、表达情感和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
关于河北方言
关于河北方言浅谈河北方言——大学里总有同学问我“河北话”怎么讲,这下我知道如何回答了~(部分资料摘自河青网,不妥之处大家轻喷啊~)来源:张彤的日志说起方言,全国各地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语系。
当然,这些不同的方言在自己的区域内还会再有多多少少的差别。
说起我的家乡河北,好像还没有哪个地区的口音能够比较恰当的来代表“河北话”。
因为河北面积虽然不大,却包含着十多种“味儿”,而且还没算上处于燕赵腹地的“北京话”和“天津话”。
承德:市内外方言各有千秋过了京北密云的古北口,再穿过滦平县,就到了拥有“避暑山庄”的承德。
这儿的很多人都声称自己的口音是最近似普通话的,比北京人说的还标准,这话倒不是太离谱。
比如北京人形容“心术不正,事儿多的那种女性”都说那女的“摇道”,承德人也这么说;还有承德从来不说“那”,而是和京片子一样说“内”,有人被揍了,满脸是血,承德人就会问:“你看内人咋了,满脸的血。
”这里的“内人”可不是媳妇,就是说“那人”。
不过,承德标准的普通话也仅限于市里,再往北就又变味儿了。
北部的承德,一部分人的口音和东北话比较接近,而另一部分就和坝上的张家口方言近似了,因为张家口和承德的北部,海拔相对较高的地区都叫坝上,带一点张家口式的方言也就不足为奇了。
张家口:我也有诗意从马甸上京张高速,经八达岭、官厅水库、沙城、宣化等地,即到达“塞外明珠”的张家口。
著名的坝上草原就在此境内。
这里位于河北省的西北方向,因紧邻山西,所以,张家口人说话都是一口“老西儿”味儿。
值得一说的是坝上的重叠字。
记得以前看青年报的时候,说石家庄的某些周边县方言带重叠字,说起来很有“诗意”。
其实坝上人也说话喜欢说重叠字,说起来也很亲切。
比如“乃女女亲乎乎的”,就是说那个女孩子挺可爱的意思(“亲”在张家口方言里是“可爱”的意思)。
单位新来一个司机是张家口的,我们问他以前是干嘛的,他说:“俄给地球挠痒痒了。
”有时候我让他把车开快点,他说:“俄够快的了,你以为俄插的翅翅了。
广宗方言论文
河北广宗方言名词研究摘要河北广宗方言区属北方方言冀鲁官话的石邢片中的清河——馆陶小片。
广宗方言名词是广宗特有的方言词,本文对广宗方言名词进行了整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名词进行了分类研究,同时又从词形、词义两个方面探讨了广宗方言名词词汇的特征。
词汇方面主要是研究分析其构词特点和造词特点,构词特点是从广宗方言名词词汇的构词语素数量、语素选择和语素组合方式三个方面,造词特点依据其词汇的修辞格运用和基于事物的形象色彩特点。
其词义特点主要从名词兼类这一方面进行研究的。
关键字广宗方言名词词形造词词义构词特点引言广宗县是河北省邢台市的一个下辖县,位于河北省南部的黑龙港流域,邢台市东部。
东面与威县相邻,南面与邯郸地区的邱县相接,西面与巨鹿、平乡两个县相连,北面与南宫市毗邻,今天的广宗县在东汉时为经县地,隋、唐时期为平乡县地,元代始析平乡县增置广宗县,即沿袭了其东部远的古广宗之名。
广宗方言区属北方方言冀鲁官话中的清河——馆陶小片,广宗方言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与普通话均有所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差异表现在语音上,其次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
广宗方言与普通话的读音差别较大,广宗方言中的语法与普通话的语法差别较小。
广宗方言名词是广宗特有词汇,广宗的称谓词北方的其他地区也这样使用,本文将对广宗方言名词进行意义分类进而分析广宗方言名词词汇特点。
一、广宗方言名词的意义分类词类划分的的标准之一就是依据名词的意义进行划分,是名词分类的基础。
例如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是我国最早的语法学专著,他对名词的分类体系就是以意义为标准的。
除了马建忠的《马氏文通》,早期的其他语法著作也大都是从意义的角度对名词进行分类的,例如杨伯竣、何乐士的《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将名词分为普通名词、抽象名词、专有名词和时地名词。
这种名词分类方式一直影响到现代的一些语法专著和教材,如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就是从概括意义方面,将名词分为表人、表物、表时间、表处所和表方位的五类。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
河北方言的特点分析世界各民族的语言,在它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时而分化,时而统一,方言就是在分化和统一的复杂过程中形成的。
语言学家根据方言的不同特征,划分了七大方言区:即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
河北方言属于北方方言中的一类,是典型的北方话,虽然在词汇方面与普通话很接近,但大部分地区在发音方面与普通话相比还有较大差异,在声母、韵母及声调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发音方法。
本文主要介绍隶属晋语区的河北方言,包括张家口、石家庄、邢台管辖一小部分县市和邯郸管辖大部分县市,这一系列地区位于晋语方言和官话的过渡地带。
(一)河北方言在语音上的特点1.舌尖前音(平舌音z、c、s)和舌尖后音(翘舌音zh、ch、sh)不分。
这两组声母的使用在河北省大部分地区与普通话基本相同,但在部分地区问题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的主要有隶属邢台市的新河县、清河县及隆尧县的部分地区,张家口市、怀来县、赤城县等地区。
2.开口呼零声母字加声母n。
河北有些地区将一些普通话的零声母字读作辅音声母字。
如an常常加声母读作nan,如安、按均读作南;再如ao也常常加声母n,读作nao,如袄读作恼。
3.声母l、r不分。
河北南部如邢台一带只有声母l,没有声母r。
如:让=浪、嚷=朗、荣=龙等。
4.单、复韵母混淆。
河北方言中存在少数词语的单、复韵母混淆现象。
如鹿泉方言把塑料读作suò liào,摸摸读作māo māo,叔读作shōu shóu。
邢台的部分县市把z c s 后面的韵母e读作ai,声母、声调也有相应的变化,如泽、册、色读作zhái chái shǎi ,这些字多是古入声字。
(二)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词汇是河北方言中最有特色的环节,它具有变化多样,难于归纳,与普通话中的词汇差别极大等特点,本文以其四方面最突出的特点为例介绍河北方言在词汇上的特点。
1.由于与普通话发展不平衡,保留了一部分普通话已不再使用的古语词。
有意思的河北系列-各地市口音
有意思的河北系列-各地市口音上次说了河北很强也很散,还说了河北的地貌最全。
今天我们说说河北方言,全国各地基本都有属于自己特色的语系。
但说起家乡河北,好像还没有哪个地区的口音能够来代表“河北话”。
虽然河北面积不大,却十里不同音,河北各地区只能以大语音片区来分。
承德:承德原是热河省省会,协现在河北辽宁部分地区,并且是普通话取音点。
所以承德市区及南部口音是河北省内最接近普通话的,听说去比北京人还标准,十分好听;北部的承德,一部分地区口音和东北话近似;而另一部分方言近似张家口。
承德市口音主要为普通话,协东北口音及张家口方言。
承德避暑山庄张家口:张家口原是察哈尔省省会,协现山西、内蒙古部分地区,所以张家口口音更接近山西话,张家口北部喜欢说重叠词,说起来很亲切,听上去很可爱。
张家口口音主要是山西口音。
张家口坝上草原唐山:唐山话应该算保唐片区口音,但是又与天津话及东北话进行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口音,唐山话被大家所熟知应该是通过赵丽蓉老师的小品,表现出了唐山话口音中的拐来拐去,同样一句话,唐山口音音调就要拐上三拐。
大家可以听一听赵丽蓉老师的小品体会一下。
唐山话主要是保唐片区带天津及东北口音。
清东陵秦皇岛:秦皇岛紧邻唐山及辽宁省就像其地理位置一样,秦皇岛口音含有东北音和唐山音,当然唐山音中本来就结合了东北口音,所以秦皇岛以东北音为主,唐山音为辅。
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秦皇岛山海关旅游,体验下秦皇岛口音。
秦皇岛口音以东北音为主,唐山音为辅。
山海关保定:保定清朝、民国以及解放初期,河北省的省会都曾设立于此。
方言主要是保唐片区方言,但与唐山话又有一定的区别。
保定口音是唐山话之外的另一种很有特色的方言,在电影《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里,小叮当的保定话那是最专业的。
保定话结尾常用儿化音或者轻音及助词,大家有时间可以看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感受下保定话,虽然保定紧邻山西,好像并没有受山西口音影响。
保定话多为保唐片区方言普通话,多带儿化音。
河北方言
河北方言的“涉外”现象方言都是有地域性的,但是地域可能是不连续的,打个比方说,石家庄周边某些村子,由于受山西外来户迁徙的影响,说话就有很浓厚的山西味道,那个管妈叫“nia”就是只有“老西儿”才说的地道山西土话。
这时候,不知情的人们往往会说,其实石家庄话就是山西话——这就有点以偏概全了。
类似这样的情况很多,今天咱们就来一起聊聊“河北方言涉外”这个话题。
秦皇岛话=东北话?总有人说,秦皇岛方言就是东北普通话,这不能说不对,只能说不全面。
在秦皇岛的海港区,人们说话确实有点东北味,但这和近些年越来越多的东北人到秦皇岛定居是关系的。
可是你要是仔细听的话,两者是有点不一样的,下边就简单挑几点说说。
首先秦皇岛说话没那么多的子,相反却喜欢挂儿化音。
打个比方说,东北人说膝盖,都叫“圪拉拜子”,而秦皇岛这边,大多数都说“圪了拜儿”;再比如东北喜欢说“脑袋瓜子”,而秦皇岛都是说“脑袋瓜儿”等等。
所以要是一个秦皇岛人和一个东北人聊天的话,也许就会出现以下的对话:A:我家那倒霉孩子忒淘气,前几天把圪拉拜子磕吐露皮(就是磕破了)了。
B:是啊,那可得小心着点,磕坏溜圪了拜儿可不四闹着玩儿的。
A:唉,也不知道他那脑袋瓜子天天想啥呢,天天就知道玩。
B:你家孩子脑袋瓜儿聪明,一下就能赶上,放心吧。
可能在对话的过程,腔调上大体一致,但是如大家看到的那样,爱用儿话的肯定是秦皇岛人,说话尾音比较“清澈”的肯定是秦皇岛人。
除了这点外,秦皇岛方言不像东北方言的地方还体现在一些独特的词汇上。
比如秦皇岛人开玩笑说的“我半拉眼角夹不上你”,我一个东北盘锦的朋友就听不懂,他甚至以为我眼睛出什么毛病了,看不见他了。
孰不知这其实就是“我看不起你”的意思。
这话要是一本正经地说,那就是纯鄙视,带有侮辱人的意味;但在朋友之间,也是经常开玩笑的一个说法,并不带有人身攻击色彩。
类似的词还有“脑心(恶心)”、“紧遛(赶紧)”等,而这些独特的词汇,则带有很浓厚的冀东方言意味,并不是东北话。
河北武邑方言语法
特殊表达
河北武邑方言中的谚语和俗语有一些特殊的 表达方式。例如,“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 流”这句谚语,在河北武邑方言中表达为“ 人要朝上走,水要往下流”,强调了人的追 求和水的流向。
06
河北武邑方言的传承与保 护
方言传承的重要性及现状
方言传承的重要性
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具有浓郁的地 方特色和历史价值。河北武邑方言作为中国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承和保护武邑 方言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VS
地域特色
河北武邑方言中的俗语反映了当地人民的 生活方式和地域文化。这些俗语既有浓厚 的乡土气息,也有独特的地方特色,是地 方文化的重要体现。
与普通话中谚语与俗语的差异及特殊表达
差异
河北武邑方言中的谚语和俗语与普通话中的 谚语和俗语存在一定的差异。例如,“鸡不 撒尿,自有便道”这句谚语,在河北武邑方 言中表达为“鸡不走湿路”,强调了鸡的习 性和环境适应性。
VS
韵母发音特点
部分地区存在入声字韵母的特殊发音,如 “桌”、“角”等字读为舌根清擦音。
声调系统
声调个数
河北武邑方言共有4个声调,分别为平声、 上声、去声和入声。
声调特点
部分地区存在声调的特殊变化,如入声字的 声调在口语中经常变为阳平或去声。
语音特点及与普通话的差异
语音特点
河北武邑方言的语音特点包括声母系统的复 杂性、韵母系统的丰富性以及声调系统的变 化性。
特点
河北武邑方言的词汇在表达方式上具有形象、生动、富有 表现力的特点。一些词汇的发音和含义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勒瑟”表示“脏”,“不瓤”表示“不错”, “�癔症”表示“恶心”等。
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及特殊表达
差异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
7大方言的历史渊源和过程从大处说,现代汉语可分为7大方言:首先是北方方言(广义的官话),流通在我国中原、东北、西北和西南的广大地区。
第二是吴方言,即江浙话,分布在江苏省的江南地区和浙江省大部。
江浙话以上海话为主要代表。
第三是赣方言,即江西话,分布在江西省和福建省西北部和湖南省的东部以及湖北省的东南部。
江西话以南昌话为主要代表。
第四是湘方言,即湖南话,分布在湖南省大部。
湖南话以长沙话为主要代表(旧时以双峰话为代表)。
第五是客家方言,又叫客家话、客话。
客家话分布比较分散,比较集中的地方是广东省东北部、福建省西北部、江西省与湖北、广东、福建接壤的地区,以及四川、广西和台湾等地。
东南亚各国的华人中有很多说客家话的。
客家话以梅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六是粤方言,又叫粤语、广东话、广府话、白话,分布在广东省大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南部,以及港澳地区和北美华人社区。
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主要代表。
第七是闽方言,即闽语,分布很广,包括福建省大部、广东省东部的潮汕地区和西部的雷州半岛、海南省、台湾省大部、浙江省南部,闽方言在东南亚华人社区流行很广。
闽方言内部分歧很大,大概来说,闽南片以厦门话为代表,闽东片以福州话为代表,闽北片以建瓯话为代表,闽中片以永安话为代表,莆田仙游片以莆田话为代表。
这七大方言中,以北方话分布最广,其分布地域大约占全国面积的70%;使用的人口也最多,也占汉语人口的70%左右,其余六大方言的使用人口总和大约只占汉语人口的30%。
除北方方言以外的六大方言都是南方方言。
北方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主要差异是语音,语音的主要差异是每个声调的调值不同。
调值是各地方言相貌的决定性因素之一,因此也是区分北方方言各地差异的主要标志之一。
我在下面这个表里列出北方话区9个城市方言的调值,它们都有“阴阳上去”四声、也都没有“入声”,你可以比较一下它们的不同。
如果你用各地不同的调值分别说“山明水秀、千奇百怪、非常好看、观察仔细”等词语,你就能感受到各地方言的特殊味道。
唐山话文档
唐山话介绍唐山话,又称“津味”或“津腔”,是中国河北省唐山市及周边地区使用的一种方言。
唐山话是唐山市的本地方言,也是河北省及北方地区最具特色的方言之一。
它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被广泛传承和使用。
语音特点音调唐山话的音调较为平缓,声调较为清楚。
相对于普通话来说,唐山话的音调更加简单明了。
元音唐山话具有独特的元音发音系统。
例如,“我”在普通话中的发音是“wo”,而在唐山话中则是“wa”。
辅音唐山话的部分辅音发音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普通话的“sh”发音在唐山话中变为“s”。
因此,“是”在普通话中读为“shi”,而在唐山话中则读为“si”。
词汇特点唐山话的词汇充满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常常将本地的特色事物命名为特定的词汇。
食物在唐山话中,一些食物的命名与普通话有所不同。
例如,“饺子”在普通话中的发音是“jiaozi”,而在唐山话中则是“gadi”。
方位词唐山话中的一些方位词也与普通话有所差异。
例如,“上面”在普通话中的发音是“shangmian”,而在唐山话中则是“shanta”。
语法特点唐山话的语法结构与普通话有些差异。
量词在唐山话中,量词的使用较为灵活。
例如,“一张纸”在普通话中的说法是“yi zhang zhi”,而在唐山话中则是“yi popo”。
疑问句唐山话的疑问句结构与普通话不同。
例如,“你是谁?”在普通话中的说法是“ni shi shei”,而在唐山话中则是“ne bing mi?”使用场景唐山话是唐山市及周边地区的日常交流工具。
当地居民在家庭、社交活动、商务场合等多种场景中使用唐山话进行交流。
保护和传承为了保护和传承唐山话,唐山市政府和相关社区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的方言文化传承活动。
例如,举办方言歌曲比赛、方言朗诵比赛等活动,加强了对唐山话的传承和推广。
结论唐山话作为河北省及北方地区的一种方言,具有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特点。
它是唐山市居民的日常交流工具,也是该地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以前的河北方言具有一定特色,极具研究价值。本 文所探讨的先唐的河北包括今北京、天津。
研究先唐河北方言,首先必须解决的是材料问题。记 载先唐河北方言的文献比较多,有的集中记载并且明确表 明是河北方言,比如西汉扬雄的《方言》、三国陆玑的《毛 诗草木鸟兽虫鱼疏》、东晋郭璞的《尔雅注》、《方言注》, 有的不直接注明是河北方言,但能够分析出来是河北方言, 比如《尔雅》、《小尔雅》,有的只有通过深入发掘研究才能 确认其中的河北方言成分,比如隋朝颜之推的《颜氏家训》, 还有些文献零星记载了河北方言,比如东汉许慎的《说文 解字》、东汉刘熙的《释名》、东汉郑玄的注释。
所以,西晋时期河北方言自成一区。从西汉时期的五 区到西晋的一区,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东汉时期,内地比 较安定,河北南北部分属冀州和幽州,人民交流增多,易 于方言混同,导致方言分区合并。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 战争频繁,人口流动比较大,也造成方言混同。
从西汉的五区到东晋的一区,不会是一步完成的,中 间缺少东汉和三国时期的分区。可以参考的是前面陆玑的 著作,幽州 22 次,宋卫 1 次,秦燕 1 次,冀州 1 次,似乎 河北方言可以分为幽州和冀州两区,前者包括幽州、秦燕, 后者包括冀州、宋卫,不过这更是一个推测。
高光新:先唐河北方言概况
江南、河北、关中是从行政方面产生的称呼,能否成 为方言区划的名称,还要进一步验证。我们选择三地的语
料与《颜氏家训》的词汇进行对比,《颜氏家训》有单音词 2 042 个,在三地有用例的是 2 007 个,它们的分布情况见 表 1[5]。
表 1 《颜氏家训》单音词在三地的分布
种类
3. 西晋时期 郭璞(276-324 年)由西晋入东晋,他的《尔雅注》、 《方言注》等著作反映了西晋的方言面貌,注释中有 6 条 河北方言,其中《尔雅注》5 条: 徯,待也。(郭注:《书》曰:“徯我后。”今河北人语 亦然。)(《尔雅·释诂》) 嗟、咨, 也。(郭注:今河北人云 叹。)(《尔雅·释 诂》) 粲,餐也。(郭注:今河北人呼食为餐。)(《尔雅·释 言》) 王,蛈蝪。(郭注:即螲蟷,似蜘蛛。在穴中有盖,今 河北人呼蛈蝪。)(《尔雅·释虫》) 彘五尺为 。(郭注:今渔阳呼猪大者为 。)(《尔 雅·释畜》) 《方言注》1 条: 甂,陈魏宋楚之间谓之 。(郭注:今河北人呼小盆为
《方言》记录了 107 条河北方言,足以用来研究西汉 的河北方言面貌;《尔雅注》、《方言注》虽然只记录了 6 条河北方言,通过与其他方言区的词汇等方面的对比,但 也能够说明西晋的河北方言面貌;《颜氏家训》的词汇通过 分析,可以用来研究北齐的河北方言面貌。我们主要的研 究对象就是以上四种著作。
一、方言分区 除了语言学著作、历史文献之外,再参照历代行政区 划、历史地名等资料,可以拟测历史上的方言分区。
过探讨西汉、西晋和北齐时期的河北方言,可以发现,在分区上,河北方言分别可以划分为五个、一个和一个
区;在词汇上,体现着地域特色和汉语演变规律。
关键词:河北;方言;分区;词汇
中图分类号: H1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15(2012)04-0025-04
The Survey of Hebei Dialect before Tang Dynasty
单地有用例 江南 河北 关中
数量 664 268 92 109 226 162 66
总计
1 569
以上两个表说明,一方面,无论是单音词还是复音词, 河北可以单独成为一区,与江南、关中鼎足而立;另一方 面,三个区域之间,河北与江南的差异最大,前人论述过
两地方言差异大的现象,陆德明《<经典释文>序》:“方言 差别,固自不同,河北江南,最为钜异,或失在浮清,或 滞于沉浊。”到了唐初,河北江南的方音差异还是非常明显。
GAO Guang-xin
(Department of Chinese,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Tangshan 063000, China)
Abstract: Hebei dialect before the Tang Dynasty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which is of great research value. And the handed down literature materials are plentiful to support the research needs. By exploring the Hebei dialect of Western Han Dynasty, Western Jin and Northern Qi period, people find Hebei dialect can be divided into five, one and one district; and the vocabulary also reflects the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evolution of Chinese.
1. 春秋时期 汉语在先秦就有差异,《礼记·王制》有言:“五方之 民,言语不通,嗜欲不同。”暂且不管五方到底是哪五方, 但说明先秦时期的语言存在地域差异。《论语·述而》:“子
──────────
基金项目:唐山师范学院博士基金项目(09A05)
收稿日期:2012-03-30
作者简介:高光新(1979-),男,山东五莲人,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训诂学、词汇学。
《尔雅》、《小尔雅》虽然记录了河北方言词,但是两 部书中的词语都是历时的,时间跨度大,不能反映共时的 方言面貌。
陆玑的《毛诗草木虫鱼疏》只记录方言名物词,极少 有其他语词,因此不足以反映方言整体面貌。此书中的地
名比较多,涉及到河北的有,幽州 22 次,宋卫 1 次,秦燕 1 次,冀州 1 次。三国时期,河北的南部属于魏的冀州, 北部是幽州,而卫的故地在冀州,燕的故地在幽州。
动词形容词多,燕代的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数量基本相 同。从词类来看,名词中的名物词多,还有其他名词。例 如,在赵给小麦去皮的工具叫喿(《方言》卷六)。
繀车,赵魏之间谓之轣轆车,东齐海岱之间
表 3 《方言》河北方言词的分类
名词(其中名物词) 动词 形容词 合计
北燕
25(22)
20
7
52
代 东北
1(1) 1(1)
4
3
800ຫໍສະໝຸດ 1河4(4)
0
4
8
冀
1(0)
2
0
3
齐
22(20)
28
14
64
卫
11(10)
12
17
40
燕
9(8)
9
周振鹤、游汝杰[1,p75]认为,《诗经》时代,河北南部的 卫属于诸夏语言,北部的燕属于非诸夏语言。由于文献缺 乏,还无法对春秋时期的河北方言分区做出准确拟测。
2. 西汉时期 到了西汉时期,就有充分的文献资料了。通过分析扬 雄(公元前 53-公元 18 年)的《方言》,可以拟测西汉时 期的方言分区。 我们[2]认为,西汉时期,河北方言分为五个区:齐、 卫、赵、燕代、北燕。五个区对应今天的位置,齐方言区 对应河北东南部(沧州东南部、衡水东南部),卫方言区 对应河北南部一小块区域(邯郸南部),赵方言区对应河 北西南部(邯郸、邢台、石家庄、衡水西北部),燕代方 言区对应河北中北部(保定、廊坊、张家口,加承德、 唐山一部分),北燕方言区对应河北东部(秦皇岛,加承 德、唐山一部分)。
三地 全有
两地有用例 江南 河北 关中 河北 关中 江南
单地有用例 江南 河北 关中
数量 1 877 44
5
32 38 6
5
总计
2 007
《颜氏家训》有复音词 1 974 个,在三地有用例的是 1 586 个,它们的分布情况见表 2。
表 2 《颜氏家训》复音词在三地的分布
种类
三地 全有
两地有用例 江南 河北 关中 河北 关中 江南
第 34 卷第 4 期 Vol.34 No.4
语言学研究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Tangshan Teachers College
先唐河北方言概况
高光新
(唐山师范学院 中文系,河北 唐山 063000)
2012 年 7 月 Jul. 2012
摘 要:唐以前的河北方言具有一定特色,极具研究价值,而传世的文献资料也足以支撑研究的需要。通
这些地名里面出现次数最多的是江东,可以单独划分 为一区;河北、雁门广武县、渔阳可以划归一区,称之为 河北区;其他区域的划分,则不太容易。
另外郭璞还注过《山海经》、《穆天子传》等著作,在 以上注解中也涉及到方言地名,把郭璞注中的所有地名罗 列出来,综合考虑其他因素,就可以据以拟测西晋的方言 分区,华学诚[3]划分为六个区:江东、南部、西部、中部、 东部、北部。其中北部包括河北、雁门广武县、渔阳。李 恕豪[4]划分为七区:江东、关西、中州、河北、齐、荆楚、 淮南。周振鹤、游汝杰[1,p82]划分为七区:河北、东齐、关 中、中原、巴蜀、吴、楚。以上三家的分区,只有一个分 区是相同的,即河北(华学诚[3]是北部)。
夫教儿子鲜卑语:“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北齐书·高 昂传》:“高祖每申令三军,常鲜卑语,(高)昂若在列,则 为华言。”《北齐书·孙搴传》:“(孙搴)又能通鲜卑语,兼
宣传号令。”从皇帝到官员乃至平民,都会鲜卑语,汉语肯 定受到影响。
二、方言词汇
1. 西汉时期 《方言》中共有 255 个河北方言词,分类见表 3[2]。 从分区来看,赵和北燕的名词中名物词多,齐和卫的
所以,在北齐时期,河北方言还是一区,与西晋相同。 但是,虽然都是一区,到了北齐,河北方言内部发生变化。 东晋时,大量少数民族迁徙,河北相继被鲜卑人、羯人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