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礼记》二则 虽 有 嘉 肴

合集下载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

礼记二则《虽有佳肴》

虽有嘉肴一、词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旨:味美)也。

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弗学,不知其善(善:好)也。

是故(是故:所以)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困:困惑)。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自反:自我反思)也,知困,然后能自强(自强:自己鼓励自己)也。

故曰:教学相长(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也。

《兑命》曰“学(学,同“敩”,教导)学(学习)半”,其(表示猜测)此之谓乎!二、句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

2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所以学习了然后就知道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知道不足,然后能反过来要求自己。

知道困惑,然后能自己鼓励自己。

5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兑命》上说:"教育别人,能收到一半学习的效果。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三、问答:《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作者是怎么论述的?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2、学了本文后你有什么启发:(教学相长对你的启示)A好的道理只有学习了才知道他的好处B只有学习了才明白自己的不足C学习中可以常交流,将自己的理解讲给同学听,也能增强自己的理解D作为学生的我们,其使命就是学习,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才能为以后的生活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虽有嘉肴》一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本文主要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他告诉我们,教人和学习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老师做为知识的传授者,他在教学中也会受到益处,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教师有所启发。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⑥学.学半:前一个“学”:2、一词多义学其①其.此之谓乎:②不知其.旨也:三、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4、期此之谓乎: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4、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⑥学.学半:前一个“学”:通假字,同“敩”,教导。

2、一词多义学其①其.此之谓乎:表推测,大概,恐怕。

②不知其.旨也:它的。

三、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翻译: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美好可贵。

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翻译:所以,学习以后才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3、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翻译:知道自己的学识不足,然后就才能自我反省4、期此之谓乎:翻译:大概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四、课内简答题:1、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答:文章运用“类比手法”引出要阐述的观点,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即教人和学习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本文主要论述了什么道理?答:讲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二者相辅相成。

人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知道了不足之处,才能反省自己,提高自己;教人之后才能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地方,这样才会自我勉励,不断提高。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3、作者是怎么论述的?(论证思路)答:以类比论证的方法,从“嘉肴,弗食,不知其旨”引出“至道,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强调要学习,要实践。

接着讲到教和学的关系。

一个人只有“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由《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22《礼记》二则

22《礼记》二则
背景透视
《虽有佳肴》选自《礼记·学记》。题目是作 者加的。《学记》是《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 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学的论 著。文字言简意赅,喻辞生动,系统而全面地阐 明了教育的目的及作用,教育和教学的制度、原 则和方法,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教育过程中的师 生关系以及同学之间的关系。课文主要是谈关于 “教学相长”的道理的。
1.学是第一位的,不学,则无法获得知识,也无法知道 自己的不足,也就没有完善自己的机会。
2.“教学相长”还意味着学习中的互动和交流。有时候, 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比如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 桌听,看看他的反应。如果他能明白,可能表明你确实 理解透彻了;如果他仍有疑惑,可能表明你懂得理解中 存在漏洞或缺陷,这时就可以“知困”而“自强”。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 不必为己。 ______财__货__,__(__人__们__)__厌__恶__把__它__仍__在__地__上__,__不__是____ __一__定__要__据__为__己__有__;__力__气__,__(__人__们__)__厌__恶__它__不__出____ __于__自__己__,__但__愿__意__多__出__力__并__不__是__为__了__自__己__的__私__利__。__
货恶其弃于地也( wù )
2.重点字词解释。
大道之行也 大道: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选贤与能 贤:指品德高尚。 与:同“举”,推举。
能:指才干出众。
讲信修睦 修:培养。
壮有所用 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矜:同“鳏”,老而无妻。
女有归 归:女子出嫁。今:返回。
盗窃乱贼而不作 乱:指造反。今:没有秩序,没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

《礼记》二则《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课文原文及翻译虽有嘉肴一、课文翻译①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其味道的甘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之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③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勉励自己。

④故曰:教学相长也。

所以说,“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的。

⑤《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尚书·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这话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大道之行也①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②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因此人们不单敬爱、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疼爱、抚育自己的子女,要使老年人能终其天年,中年人能为社会效力,幼童能顺利地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年丧父的孩子、老而无子的人、残疾而不能做事的人都能得到供养。

男子要有职业,女子要及时婚配。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人们憎恶那种在共同劳动中不肯尽力的行为,总要不为私利而劳动。

⑤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这样一来,就不会有人搞阴谋,不会有人盗窃财物和兴兵作乱,家家户户都不用关大门了。

⑥是谓大同。

这就叫做“大同”社会。

1/ 1。

七年级《礼记》二则

七年级《礼记》二则

五、下面是《礼记·学记》中的一些格言警句,查阅工具 书,结合自己的学习经验,谈谈你的理解。
1.时过然后学,则勤苦而难成。 2.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 3.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 4.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
1.就学年龄过了然后才去学习,那么就劳苦而难有成就。(强调 学习的时效性) 2.独自学习而没有学友(一起研讨),就会孤陋寡闻。(提倡共 同探讨交流、相、增广见闻的学习方法) 3.人们在学习中,有的人失之于贪多,有的人失之于过少,有的 人失之于把学习看得很容易,有的人失之于遇到困难就停止不进。 (指出了求学者易犯的四种毛病。) 4.善于提问的人,如同砍伐坚硬的树,先砍伐纹理平顺的地方, 最后砍伐(纹理不平顺)有疙瘩的地方。 (提倡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
积累拓展
四、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注意古今意义的区别和联系。
1.故曰:教. 学.相长也 2.不独子其子. 3.男有分,女有归. 4.货. 恶其弃于地也 5.盗窃乱贼. 而不作
1.教学:教与学。现代汉语中指“教书”或指教师把知识、 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大致相当于古代汉语中的“教”。 2.子:子女。现代汉语中专指“儿子”,词义范围缩小。 3.归:女子出嫁。现代汉语中指“返回”“归还”“由” “属于”等意思,均由“出嫁”这个本义引申而来。 4.货:财货。现代汉语中一般指货物或商品,词义范围缩小。 5.贼:伤害。现代汉语中一般指偷东西的人,词义发生了转 移。
示例一:《虽有嘉肴》“故曰”之前,全都是对偶句。 第一组,以“虽有……,弗……,不知 ……”的句式 类比论证,导出议题;第二组,用两个“……然后知”的 句式构成对比,说明“学”与“教”的两种困境;第三组, 用两个“知……然后能……”的句式,进一步论述“学” 与“教”的情境。这种句式,两相对举,结构相同,用词 相对,语气一致,相互辉映,明快有力,连用铺排,强化 了比喻说理的效果。

《礼记》二则 知识点超全笔记 练习题含答案版

《礼记》二则 知识点超全笔记 练习题含答案版

《礼记》二则笔记一、虽有嘉肴(一)文学常识《虽有嘉肴》是《礼记·学记》的一段。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朝代)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二)单字译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美味的肉食不味美最好的道理好处所以虽然有美味的肉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所以学习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困惑自我反思然后才知道自己的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不懂的地方。

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就能自我反思;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自我勉励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知道了自己困惑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所以说教与学是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同“敩”,教导表示推测《兑命》上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一字多义“学”同“敩”,教导其其此之谓乎:副词,表示推测学习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四)通假字:学学半:通"敩"(xiao)",教导。

(五)课文背诵本文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说明学习和教学之后能让人知道自身不足:“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论述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六)课文问题1.《虽有嘉肴》告诉了我们一个什么样的道理?教学相长。

教和学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

2.《虽有嘉肴》说理逻辑严密,条理分明,说说文章的论证思路?①文章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接着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归结出“教学相长”的中心论点,③最后引用《兑命》“学学半”进一步补充论证。

二、大道之行也(一)单字译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施行是公共的推举培养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总结

《虽有嘉肴》一、基础积累1.重点词汇释义(1)虽有至道(至道:最好的道理)(2)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是故:因此)(3)教然后知困(困:困惑)(4)然后能自反也(自反:自我反思)2.重点虚词不知其旨也(代词,它的)其其此之谓乎(语气词,表示推测)其远而无所至极邪(表示选择)3.通假字《兑命》曰“学学半”(学:同“敩”,教导)《兑命》曰(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4.古今异义(1)教然后知困(困:古义:困惑。

今义:困难。

)(2)不知其善也(善:古义:好。

今义:善良。

)(3) 虽有嘉肴(古义:即使今义:虽然)(4)不知其旨也(古义:味美今义:主旨,意义)(5) 然后能自强也(古义:竭力,尽力今义:健壮的,有力的)(6) 教学相长也(古义:促进,提高今义:增长)词类活用1.弗食,不知其旨也。

(旨:名词用作形容词,甘美。

)2. 弗食,不知其旨也。

(食:名词用作动词,吃。

)3. 不知其善也。

(善:形容词用作名词,好处。

)5.作家作品《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共49篇。

与《周礼》《仪礼》全称为三礼。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6.主题解读本文运用了类比的手法,阐述了教与学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即“教学相长”,告诉我们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7.重难点解析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在现代教育学中,“教学相长”是对师生关系的一种描述。

教师在教学中受到教益,学生在被教的同时也反过来对老师有所启发。

比如学生对某一问题的回答可能会引发教师的思考,使教师对问题的认识更加深入;学生提出的某个疑问,可能正是教师自己理解上的难点;等等。

8.整体感知1..划分文章层次。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观点的?3.文章开头,作者为什么要从“虽有佳肴”写起?4.课文结尾引用《兑命》的语句,有什么作用?5.如何理解“教学相长”这一观点?6.请试概括归纳本文主旨。

答案:1.第一层(第一句)运用类比,从反面阐述学的重要性。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22课《礼记二则:虽有嘉肴》知识点梳理-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虽有嘉肴》考点详解八年级下册礼记二则之一一、《虽有嘉肴》全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二、《虽有嘉肴》考点:【原文】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肉菜,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考点】〔虽有嘉肴〕即使有美味的肉菜。

虽:即使。

嘉:美好。

肴:用鱼、肉做的菜,可译为“菜肴”或“肉菜”。

〔不知其旨〕不知道它的味美。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至:形容词,达到极点。

〔不知其善〕不知道它的好处。

善:名词,好处,优点。

开头两个分句采用类比的方法,先以不吃“嘉肴”就不知道味美来作比,接着就引出再好的道理不学也不知道它的好处。

由此引出下面“教学相长”的中心观点。

【原文】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译文】所以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过别人然后才会知道自己也有理解不透彻、不通的地方。

【考点】〔是故〕连词,连接分句,表示结果,因此,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学习之后才会知道自己的不足。

然后:这样以后。

然:代词,这样。

〔知困〕知道困惑。

困:形容词,困惑。

这一句指出“学”与“教”后才能知道不足,包含了“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原文】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译文】知道了自己的不足,然后才能自我反省;知道了自己有理解不透彻的地方,然后才能自我勉励。

【考点】〔自反〕自我反省。

反:反思,反省。

〔自强〕自我勉励。

强:读作qiǎng,勉励。

这一句进一步指出了实践的重要性。

【原文】故曰:教学相长也。

【译文】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中说“教人是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考点】〔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长:读作zhǎng,动词,增长,增加,促进。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

统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22.《礼记》二则

大道之行也
情景导入
我们在第三单元学过《桃花源记》,那是陶渊明理 想中的社会。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篇课文,会将儒家 所认为的理想社会展现在我们面前。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 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 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 、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 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探究主旨
1.短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大同”社会的基本特 征的? 【交流点拨】课文第二层可归纳为三个方面:①满足 生存需要,人人都能得到全社会的关爱(故人不独亲其 亲……皆有所养);②满足发展的需要,人人都能安居 乐业(男有分,女有归);③满足精神愉悦的需要,货尽 其用,人尽其力(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为己)。
整体感知
(一)朗读指导 注意课文中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交流点拨】①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②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二)疏通文意 1.结合文下注释自行翻译课文,圈点勾画,标示出疑难 词句。 2.小组讨论,质疑、解疑。
(三)整体感知 短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交流点拨】阐明儒家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基 本特征。
“五经”:《诗经》、《尚书》、《周易 》 、《春秋》 “四书”:《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
字音
天下为公( w)éi 选贤与能( ) jǔ
讲信修睦( m)ù 矜( ) guā n
男有分( fè)n 货恶其弃于地也( ) wù
知识梳理
(1)通假字 ①选贤与能(“与”同“举”,推举,选拔) ②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 (2)一词多义 为: 天下为公(判断动词,是) 不必为己(介词,为了) (3)古今异义 ①讲信修睦(古义:培养;今义:修改) ②女有归(古义:女子出嫁;今义:归来,归属) (4)词类活用 ①选贤与能(动词作名词,才干出众的人) ②故人不独亲其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9.《虽有嘉肴》集中论述了______ 教 与______ 学 的关系,说明了
教与学互相促进(教学相长) 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礼记》二则
归纳总结
写作特色
多用对偶,推理严密 本文使用了较多的对偶句,句式整齐,两两相对,读起来朗朗 上口,节奏感极强。 文章还有较强的逻辑性。先是以类比强调要学习,要实践;接 着指出“学”和“教”的作用(“知不足”和“知困”);再进一步 讨论其效果(“自反”和“自强”);最后得出结论,文气贯通,层 层递进。
22 《礼记》二则
8.指出下列加点词的义和今义。 (1)弗食,不知其旨也
味美 古义:____________ 目的,意义 今义:____________
(2)教然后知困
困惑 古义:____________
困难 今义:____________
22 《礼记》二则
考点聚焦
古今异义
考点解读:古今异义词是指某个词语古已有之,现在仍然使用,字 音字形完全相同,而意义已发生了变化。古今词义演变大致有以下
自主学习 课前积累
文常信息 作品简介
《礼记》亦称《小戴记》或《小戴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是 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今本为东汉 郑玄注本。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曲礼》 《檀弓》等四十九篇。大率为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是研究中国古代社会情况、儒家学说和文物制度的参考书。有东汉
22 《礼记》二则
2.【把握节奏】 给下列句子划分朗读节奏。
(1)是 故 学 然 后 知 不 足
(2)教 然 后 知 困
(3)教 学 相 长 也
[答案] (1)是故/学/然后知不足 (2)教/然后知困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

3.文章还采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
引用论证:短文阐述了中心观点——“教学相长” ,再 引用古代名言,来强化自己的观点。
4、“教学相长”与“学学半”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分别是什么? 两者之间是什么关系?
相同点:两者都强调了教是学习和提升的重要环节。 不同点:前者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来说明教和学的关系,认为教 和学互相推动、互相促进,说得直接全面,是作者要表达的主要观 点。后者则只从教的角度来说明,把教授别人当作学习的一部分, 说得含蓄委婉,是对前者的补充论证。 关系:前者是全文的中心论点,后者是作为论据来补充强调前 者的,两者之间是主从关系。
作业
课时练112页1-5题,113页1-5题。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zhǎng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xiào
读准停顿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
1、文章开头写“虽有嘉肴”有何作用? 从“佳肴”写起,是为了由“佳肴”
、“至道”引出下文对教与学关系的论述 ,有“佳肴”、“至道”作类比,教与学 的关系就浅显易懂了,这种说理的方法叫 做“类比论证”。
精读文本
**2.本文的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论 证观点的?
论点:教学相长。文章先以“虽有嘉肴, 弗食,不知其旨也”类比,然后引入“虽有至 道,弗学,不知其善也”,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得出“教 学相长”这个结论。最后引用《兑命》中的名 言来强化观点。
《虽有嘉肴》节选自《礼记·学记》; 《大道之行也》节选自《礼记·礼运》。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22课《礼记二则》注释、翻译、默写、简答习题

《虽有嘉肴》《大道之行也》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2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理解性默写】【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三、理解性默写:①、《虽有佳肴》中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以“佳肴”类比“至道”,说明实践出真知的道理的句子是:虽有佳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②、教学相长指教和学相互促进。

出自《礼记·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大道之行也》习题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与之相近的语句是:③、大道的内涵是实行民主体制、共同管理公共事务:④、“大同社会”是各尽所能,即:⑤、社会”实行各取所需,即:⑥、“大同社会”社会安定和平,即:这是全文的总括句。

四、课内简答题:1、课文中所提到的大道、大同各指什么,我们应该如何理解和认识?2、文中所阐述的大同社会有哪些基本的特征?3、你对文章所描写的“大同”社会有怎样的认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大同”社会能存在吗?4、“大同”社会与陶渊明的“世外桃源”有相似之处吗?请你对“大同”社会、“世外桃源”做出评价。

2、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3、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4、使老有所终。

5、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6、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①、可以为现在政府任用人才,营造社会风气所借鉴的两句是: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②、孟子曾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西汉-礼记《虽有嘉肴(初中课文版)》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汉-礼记《虽有嘉肴(初中课文版)》原文、译文及注释

西汉-礼记《虽有嘉肴(初中课文版)》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虽有嘉肴(初中课文版)西汉-礼记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翻译: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即使有美味可口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美味;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因此学习后就知道不足,教导人后才知道困惑不通。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道不足,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反思。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困惑,这样以后才能自我勉励。

故曰:所以说: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曰:“《兑命》上说:“学学半。

”教导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其此之谓乎!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啊。

注释: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yuè)命》〕即《说(yuè)命》,《尚书》中的一篇。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原文注释及翻译

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原文注释及翻译

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一、相关资料《礼记》,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由西汉戴圣编纂而成,共49篇。

它阐述的思想,包括社会、政治、伦理、哲学、宗教等方面。

二、课文翻译译文;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才知道(自己的)困惑。

知道了(自己的)欠缺,然后才能自我反思;知道了(自己的)困惑,然后才能自己督促自己。

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兑命》说“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注释虽:即使。

嘉肴:美味的菜肴。

旨:味美。

至道:最好的道理。

是故:因此。

困:困惑。

自反:自我反思。

自强:自己督促自己。

学(xiào)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xiào)”,教导。

四、问题归纳1.开头写嘉肴的作用是什么?以嘉肴喻至道,运用比喻论证的方法,说明“弗学,不知其善”的道理,将抽象的道理具体化,通俗易懂。

2.“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这句话有什么作用?写出了“学”“教”之后的结果,为下面的观点作铺垫。

3.“教学相长”该如何理解?教和学两方面互相影响、互相促进,教使学有所增长,教人学习又反过来促进教人者知识的积累。

4.结尾引用《兑命》中的言论有什么作用?引用《兑命》中的言论,证明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使论证更有权威性。

5.试分析《虽有嘉肴》一文的论证思路。

本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继而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论证,最后得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

五、课文主题《虽有嘉肴》论述了教和学的关系,说明了教与学互相促进的道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梳理(一)虽有嘉肴(一)课文字词详解①虽有②嘉肴,弗食,不知③其④旨也;虽有⑤至道,弗学,不知其⑥善也。

⑦是故①虽:虽然。

②嘉肴:美味的菜肴。

嘉,好、美。

肴,用鱼、肉做的菜。

③其:代“食”对象。

④旨:味美。

⑤至道:最好道理。

至,到极点。

⑥善:益处,好处。

⑦是故:所以。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①困。

知不足,然后能②自反也;知困,然后能③自强也。

故曰:①困:困惑。

②自反:自我反思。

③自强:自我勉励。

强,勉励。

①教学相长也。

《②兑命》曰“③学学半”,④其此之谓乎!①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②兑:同“说”,指的是殷商时的贤相傅说(yuè)。

③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④其此之谓乎: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

其,表示推测。

(二)重点句子翻译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虽然有美味佳肴,不去品尝,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甘美。

2.教学相长也。

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3.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所以学习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不足,教学以后就会知道(自己的)困惑。

4.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知道(自己的)不足,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反思;知道(自己的)困惑,这样以后就能自我勉励。

5.“学学半”,其此之谓乎!“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大概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三)课文分析1.本文论述了教与学的关系问题,说明了教学相长的道理。

2.解释课文中“教学相长”这个成语的含义。

教和学,是相辅相成的,是互相促进的,只有二者兼备,才能获得成功。

3.“教”与“学”的关系如何?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4.《礼记》是儒家经典之一,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相传为西汉戴圣编纂。

有《礼运》《学记》《乐记》《中庸》《大学》等四十九篇。

大多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三传弟子等所记。

5.为何在一开始写关于“嘉肴”“至道”的内容,能否删去?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作比,形象生动地引出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有力地证明中心,说理的力度大大增强。

《礼记》二则原文

《礼记》二则原文

《礼记》二则原文
礼记二则
戴圣〔两汉〕
虽有嘉肴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矜同:鳏)。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原文及翻译

礼记·学记《虽有佳肴》原文及翻译

[标签:标题]篇一:学记原文及翻译《学记》大约写于公元前的战国末年,是”礼记”一书49篇中的一篇,作者不详,郭沫若认为像是孟子的学生乐正克所作。

《学记》是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最完善的极为重要的教育理论专著,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它从教育目的,教育原则,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师和学生,教学制度,教学管理等各方面,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教育教学中的许多问题,体大思精,要言不烦。

对比今日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弊端,《学记》中的很多内容都值得学习借鉴,虽然时隔两千多年,用今天的教育理念来解读,仍然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值得认真研究。

【学记原文】: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

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兑命》曰:”念终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古之教,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比年入学,中年考校。

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五年视博习亲师;七年视论学取友;谓之小成。

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返,谓之大成。

夫然后足以化民成俗,近者说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记》曰:”蛾子时术之”,其此之谓乎!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

宵雅肄三,官其始也。

入学鼓箧,孙其业也。

夏楚二物,收其威也。

未卜禘不视学,游其志也。

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幼者听而弗问,学不躐等也。

此七者,教之大伦也。

《记》曰:”凡学,官先事,士先志”,其此之谓乎。

大学之教也: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

不学操缦,不能安弦;不学博依,不能安诗;不学杂服;不能安礼。

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自焉游焉。

夫然后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

《礼记二则》课下注释(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十二课)

《礼记二则》课下注释(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十二课)

《礼记二则》课下注释(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第二十二课)虽有嘉肴课下注释:1、选自《礼记正义》(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版)。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篆的。

2、【旨】味美。

3、【至道】最好的道理。

4、【困】困惑。

5、【自反】自我反思。

6、【教学相长】教与学是互相推动、互相促进的。

7、【《兑命》】即《说命》,《尚书》中的一篇。

8、【学学半】教别人,占自己学习的一半。

前一个“学”同“敩”,教导。

《大道之行也》课下注释;1、【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2、【天下为公】天下是公共的。

3、【选贤与能】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

贤,指品德高尚。

能,指才干出众。

与,同“举”。

4、【讲信修睦】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修,培养。

5、【不独亲其亲】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

第一个“亲”用作动词,以……为亲。

第二个“亲”指父母。

6、【不独子其子】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

第一个“子”用作动词,以……为子。

第二个“子”指子女。

7、【有所终】能够善终。

8、【有所用】能够发挥自己的才能,为社会效力。

9、【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废疾,有残疾而不能做事。

者,……的人。

10、【分】职分,职守。

11、【归】女子出嫁。

1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财货,憎恨把它扔在地上,但并非自己想私藏。

13、【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力气,憎恨它不出于自己,但愿意多出力并不是为了自己的私利。

14、【谋闭而不兴】奸诈之心闭塞而不会兴起。

15、【乱贼】指作乱害人的事。

16、【作】兴起。

17、【外户而不闭】门从外面带上而不关闭。

外户,从外面把门带上。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知识点及教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课文原文虽有嘉肴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兑命》曰:“学学半。

”其此之谓乎?大道之行也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2课《礼记二则》知识点大道之行也一、课文翻译原文: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注释大道:指儒家推崇的上古时代的政治制度。

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为:是,表判断。

与:同“举”,推举。

修:培养。

译文:在大道施行的时候,天下是公共的。

选拔、推举品德高尚、有才干的人,(人人)讲求诚信,培养和睦(气氛)。

原文: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注释亲其亲:第一个“亲”,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亲;第二个“亲”,父母。

子其子:第一个“子”,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子;第二个“子”,子女。

终:终老,终其天年。

矜、寡、孤、独、废疾者:矜,同“鳏”,老而无妻;寡,老而无夫;孤,幼而无父;独,老而无子的人;废疾,有残疾。

分:职分,指职业,职守。

归:归宿。

于:在。

译文:因此人们不只是敬爱自己的父母,不只是疼爱自己的子女,使老年人能安享晚年,使壮年人能为社会效力,使孩子健康成长,使老而无妻的人、老而无夫的人、幼而无父的人、老而无子的人、有残疾的人都有人供养,男子有职业,女子有归宿。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pdf

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2《礼记》二则《虽有嘉肴》.pdf

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2 «礼记»二则第一课时(教学«虽有嘉肴»)(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字ꎮ①弗食ꎬ不知∙其旨也ꎮ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②教学相长∙ꎮ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③虽∙有至道ꎮ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④知困∙ꎬ然后能自强也ꎮ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翻译下面的句子ꎮ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ꎬ教然后知困ꎮ②故曰:教学相长也ꎮ(3)«虽有嘉肴»论述了㊀㊀㊀与㊀㊀㊀的关系ꎬ说明了㊀㊀㊀㊀㊀的道理ꎮ(1)说说本文的论证过程ꎮ(2)读完本文ꎬ你有何体会?ʌ参考答案ɔ有时候ꎬ可以采用教的方式学习ꎮ比如ꎬ尝试把自己的理解讲给同桌听ꎬ看看他的反应ꎮ如果他能明白ꎬ可能表明你确实理解透彻了ꎻ如果他仍有疑惑ꎬ可能表明你的理解中存在漏洞或缺陷ꎬ这时候就可以 知困 而 自强 ꎮ基础知识(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ꎮ①虽∙有嘉肴ꎮ虽:㊀㊀㊀㊀㊀②弗食ꎬ不知其旨∙也ꎮ旨:㊀㊀㊀㊀③虽有至道∙∙ꎬ弗学ꎬ不知其善∙也ꎮ至道:㊀㊀㊀㊀㊀善:㊀㊀㊀㊀④是故∙∙学然后知不足ꎬ教然后知困∙ꎮ是故:㊀㊀㊀㊀㊀困:㊀㊀㊀㊀⑤知不足ꎬ然后能自反∙也ꎻ知困ꎬ然后能自强∙∙也ꎮ反:㊀㊀㊀㊀㊀自强:㊀㊀㊀㊀⑥故曰:教学相长∙也ꎮ长:㊀㊀㊀㊀(2)翻译下列句子ꎮ①虽有嘉肴ꎬ弗食ꎬ不知其旨也ꎻ虽有至道ꎬ弗学ꎬ不知其善也ꎮ②是故学然后知不足ꎬ教然后知困ꎮ③知不足ꎬ然后能自反也ꎻ知困ꎬ然后能自强也ꎮ故曰:教学相长也ꎮ(3)填空ꎮ①«虽有嘉肴»节选自«㊀㊀㊀㊀»ꎬ又名«小戴礼记»ꎬ㊀㊀㊀家经典著作之一ꎬ共49篇ꎮ«学记»是其中的一篇ꎬ是中国教育史上以及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㊀㊀㊀㊀专著ꎮ②该文中的一个流传至今的成语是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ꎮ拓展提升(一)阅读下面文言文ꎬ完成文后各题ʌ甲ɔ虽有嘉肴ꎬ弗食ꎬ不知其旨也ꎻ虽有至道ꎬ弗学ꎬ不知其善也ꎮ是故学然后知不足ꎬ教然后知困ꎮ知1不足ꎬ然后能自反也ꎻ知困ꎬ然后能自强也ꎮ故曰:教学相长也ꎮ«兑命»曰 学学半 ꎬ其此之谓乎!ʌ乙ɔ初ꎬ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ꎬ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ꎮ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ꎬ见往事耳ꎮ卿言多务ꎬ孰若孤?孤常读书ꎬ自以为大有所益ꎮ 蒙乃始就学ꎮ及鲁肃过寻阳ꎬ与蒙论议ꎬ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ꎬ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ꎬ即更刮目相待ꎬ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ꎬ结友而别ꎮ(选自«孙权劝学») (4)下列各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㊀㊀)ꎮA.不知其旨∙也㊀旨:旨意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B.然后能自强∙也㊀强:勉励C.蒙辞∙以军中多务㊀辞:言辞D.但∙当涉猎㊀但:但是(5)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㊀㊀)ꎮA.虽有/至道ꎬ弗学ꎬ不知/其善也B.是故/学/然后知不足ꎬ教/然后知困C.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D.蒙乃/始就学(6)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㊀㊀)ꎮA.实践出真知ꎬ经常学习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贫乏ꎮB.教导他人ꎬ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别人身上ꎬ不利于自己的发展ꎮC.孙权希望吕蒙专心学习ꎬ成为一个研究经典的学官的人ꎮD.吕蒙经常与鲁肃交流ꎬ增长了自己的才干ꎮ(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ꎮ①«兑命»曰 学学半 ꎬ其此之谓乎?②士别三日ꎬ即更刮目相待ꎮ(8)请在选文中分别找出三个成语: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ꎮ(二)阅读下面ʌ甲ɔʌ乙ɔ两段选文ꎬ完成文后各题ʌ甲ɔ虽有嘉肴ꎬ弗食ꎬ不知其旨也ꎻ虽有至道ꎬ弗学ꎬ不知其善也ꎮ是故学然后知不足ꎬ教然后知困ꎮ知不足ꎬ然后能自反也ꎻ知困ꎬ然后能自强也ꎮ故曰:教学相长也ꎮ«兑命»曰 学学半 ꎬ其此之谓乎!ʌ乙ɔ玉不琢ꎬ不成器ꎮ人不学ꎬ不知道ꎮ是故古之王者ꎬ建国君①民ꎬ教学为先ꎮ«兑命»曰: 念终始②典于学ꎮ 其此之谓乎?ʌ注释ɔ①君:这里的意思是统治ꎮ②念终始:始终想着ꎮ(9)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㊀㊀)ꎮA.人不学ꎬ不知道∙㊀虽有至道∙ꎬ弗学㊀㊀㊀B.其∙此之谓乎㊀弗食ꎬ不知其∙旨也C.念终始典于学∙㊀是故学∙然后知不足㊀㊀D.得之则生ꎬ弗∙得则死㊀虽有嘉肴ꎬ弗∙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ꎮ①是故学然后知不足ꎬ教然后知困ꎮ②是故古之王者ꎬ建国君民ꎬ教学为先ꎮ(11)甲㊁乙两文的开头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析ꎮ(12)两篇文章都引用了«兑命»中的话ꎬ有什么作用?发散思维(13)以下是«学记»中的名句ꎬ读了以后你有什么感想和体会?请写下来ꎮ①学习过程五步骤:博学之ꎬ审问之ꎬ慎思之ꎬ明辨之ꎬ笃行之ꎮ②学者有四失:或失则多ꎬ或失则寡ꎬ或失则易ꎬ或失则止ꎮ③教育教学原则:教学相长㊁长善救失㊁启发诱导㊁因材施教④学习要广泛交流:独学而无友ꎬ则孤陋而寡闻ꎮ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2 《礼记》二则
虽有嘉肴
1.积累文言词汇,能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并背诵课文。(重 点) 2.理解教学相长的道理,并用它指导学习、生活实践。 (难点)
1.下列句子(1)是预习导学中给出的朗读节奏,但是句子(2)的朗读 节奏也是正确的,比较两个句子停顿的不同,请说出停顿的理由。 (1)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句子(1)“虽/有嘉肴”“虽/有至道”,这是在连词后的停顿。 句子(2)“虽有/嘉肴”“虽有/至道”,这是因为谓语与宾语之 间也可以停顿,为了考虑句子前后平衡,选择在中间停顿。
2.分别找出文中主语与谓语之间、谓语与宾语之间、语气词 后停顿的句子。 (1)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停顿。 教/然后知困 教学/相长也 (2)谓语与宾语之间的停顿。
5.学了这篇短文后,你对老师的“教”与同学们的“学”有什 么新的认识?
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讲授者,他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是 受益者,学生在被教的同时反过来也促进老师提高教学水 平。两者在课堂活动中展现着自身的价值,在充分发掘自 己的学习潜能时共同成长,共同进步。教师应一面教,一面 学,否则也难以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学生应该努力学习, 独立思考,这样才能发现不懂的问题,才能有所长进。
不知/其旨也 不知/其善也 Nhomakorabea学/学半
(3)句首语气词后停顿。
其/此之谓乎
3.开头“虽有嘉肴”一句有什么作用?
设喻类比,引出“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为引出 下文教与学关系的论述做铺垫。 4.这篇短小的议论文论述了几层意思呢?它告诉我们什么 道理? 两层意思:第一层是说学习本身是一种实践活动,强调实 践出真知;第二层是说在学习实践中,教与学是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的。 道理:教与学是不断发展、不断深入的同一过程的两个 方面,教因学而益深,学因教而日进。这就叫作“教学相 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