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2章 第2节 第1课时 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

合集下载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选修课件第章第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选修课件第章第节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第九页,共48页。
1.北方地区酸雨比南方地区程度轻的原因有哪些? 【提示】 酸雨需要降水和酸性物质,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相比:①北方 土壤呈碱性,大气中的灰尘颗粒均呈碱性,可以中和雨水中的酸性物质;②北 方降水较少,发生酸雨的几率小;③北方地区地形平坦开阔,风力强,有利于 酸性气体的扩散。
第十页,共48页。
【问题导思】 1.我国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提示】 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燃烧排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硫 等酸性气体,因此我国以硫酸型酸雨为主。
第十六页,共48页。
2.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形成原因是什么?有什么危害? 【提示】 原因:交通工具众多,排放出大量的一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气 候条件:地中海气候,夏秋季节光照强。地形条件:三面环山,地形闭塞。气 象条件:常有逆温天气。 危害:引起眼病、咽炎及头痛等,在严重情况下会致人死亡。还能使家畜 患病,妨碍农作物及植物生长。使橡胶制品老化,材料与建筑物受腐蚀而损坏。 使大气浑浊,降低大气可见度,造成交通事故。
4.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是指太_阳_(_t_ài_y_án_g_)_短_辐波 射透过大气层射到地面,而地面增温后放出的 长波__(c_h_á_ng_b辐ō)射却被大气中的__二__氧__化__碳_(_è等r y物ǎn质g h所uà吸tà收n),从而使大气变暖的效应。
第十三页,共48页。
大气污染防治
3.光化学烟雾 (1)概念:排入大气的_氮__氧__化__合__物___和__碳__氢_化__合__物___等受太阳_紫__外__线___作用
产生的一种具有刺激性的浅蓝色的烟雾。 (2)气象条件:__逆_温___或不利于扩散的天气。
造成大气污染,危害人_体__(_ré_n_t_ǐ)_健_ 康
使家畜患病,妨碍农__作__物__及_植__物__(_zh_í_w_ù的) 生长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高中地理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 选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一节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运用地图,指出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区域分布。

●课标解读1.引导学生从孕灾环境、致灾因子、受灾体和灾情等方面,了解中国自然灾害主要特点。

2.学会用地图阐述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

3.深入理解中国是一个人口多、农业灾情重的大国国情,树立因地、因时的减灾区域观,培养学生关心国家、建设国家的热情。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及每个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和每个灾害带的主要自然灾害种类。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中新网3月7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2012年2月份,各类自然灾害造成中国1 517.3万人次受灾,7人死亡(含失踪),0.9万人次紧急转移安置;农作物受灾面积1217.1千公顷;房屋倒塌或严重损坏0.3万间,一般损坏房屋3.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45.5亿元。

据悉,2月份中国自然灾害以干旱为主,低温冷冻、雪灾、地震、风雹、沙尘暴、滑坡、山体崩塌和森林火灾也均有发生,灾情较近年同期明显偏轻。

由材料可以看出我国自然灾害多种多样且频繁发生,引入新课。

●教学流程设计错误!⇒错误!⇒错误!⇓步骤6:师生互动完成“探究2”。

⇐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错误!课标解读重点难点1.理解自然灾害的特点,明确中国在世界自然灾害带中的位置。

2.理解自然灾害种类多样的原因,掌握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的表现和特征。

3.理解我国成灾人口多与农业灾情严重的原因,掌握我国成灾人口主要集中区和农业灾情的地域分布。

4.掌握我国6个灾害带地域分布及主要自然灾1.中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点)害种类。

2.中国自然灾害地域分异特点及原因。

(重难点)灾害种类多样且灾次频发1.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多山的地貌以及强烈的地壳运动,加上不稳定的季风环流。

2.灾害类型多样:以地震、干旱、洪涝、台风、风暴潮的危害最为严重。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地质灾害 Word版含解析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2节 第2课时 地质灾害 Word版含解析

第2课时地质灾害1.理解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重难点)2.掌握主要地质灾害的主要特点。

(重点)3.运用地图说明主要地质灾害的区域分布。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地震阅读教材P15第2段~P19第3行,完成下列问题。

1.地质灾害概念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2.地质灾害类型地震、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地裂缝等。

3.地震(1)概念:大地突然发生的震动。

(2)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量度指标,与地震释放出的能量多少相关。

(3)危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破坏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还可以引起火灾、水灾、煤气和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和放射性物质扩散,以及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4)烈度①概念: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的破坏程度的指标。

②影响因素:震级越高,烈度越大;距震中距越近,烈度越大;震源浅,烈度大;地质条件、建筑物的牢固程度。

(5)主要分布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正误判断:(1)地震释放的能量用烈度表示。

()(2)海啸能引发地震等次生灾害。

()(3)伊朗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提示】(1)×地震释放的能量用震级表示。

(2)×地震能引发海啸、滑坡等次生灾害。

(3)×伊朗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震多发。

教材整理2滑坡和泥石流阅读教材P19第2段~P20第1段,完成下列问题。

1.滑坡(1)概念: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发生整体顺坡下滑的现象。

(2)频发区:山区。

(3)危害:对房屋和其他工程设施、耕地、农作物所造成的破坏和河道阻塞。

2.泥石流(1)概念:由暴雨、冰雪融水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

(2)分布:山区。

(3)危害:除具有滑坡的危害外,更严重的是对城镇、矿山、乡村的毁灭性冲淤。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课件第章第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五课件第章第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五页,共44页。
教材整理 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阅读教材 P52~P56,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灾害
(1)类型
泥石流 类型
分布地区
形成原因
暴雨 泥石流
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 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地
的 松散(sōngs,ǎn)湿物润质季节的 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降雨(ji成ànɡ为y主ǔ) 要的激发因子
第十一页,共44页。
【提示】 (1)× 暴雨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湿润、半湿润地区 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2)×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 为密集。
(3)× 在地势较大的山地丘陵地区,地震多发区往往引发滑坡发生。
第十二页,共44页。
[质疑·手记] 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 疑问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疑问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是从高处崩塌下来的。第 3 题,崩塌与岩层破碎、多松散物质有关,①②符合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五教案

高中地理选修五(湘版)教案: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太康一高地理教师朱爱勤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基本特点和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类型。

2.能在中国地图上指明我国灾害类型空间分布区域,归纳总结出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及其主要灾害类型。

过程与方法:1.尝试用归纳方法根据教材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根据各自然灾害的具体分布归纳出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规律。

2.体验合作学习过程,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

3.在中国地图上整理、归纳各个灾害实例总结出我国各种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培养强化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方面国情的了解,激发学生认识灾害、研究灾害的学习动机,认阵思考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的科学态度和应对策略。

, 2. .通过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大的特点,使学生增强危机感和使命感。

, 3. .通过了解自然灾害差异大的特点,使学生养成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难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的原因及灾害的地区分布。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今年入夏以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报,我国很多地方先后发生自然灾害:西南区多地洪灾并伴有泥石流、湖北洪灾、东北洪灾;四川地震并伴有水灾,新疆伊犁、和田、昌吉地震,甘肃地震并伴有水灾;……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多发国家,地球上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虫灾等灾害尤为严重。

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学生活动:教师将各组指定为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区、华北区、西北区、长江中下游区华南区、西南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

各组选一个负责人,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并将学生说出的自然灾害按地区汇总到黑板上。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1章 第2节 第1课时 气象灾害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第1课时气象灾害1.理解干旱、洪涝、热带气旋灾害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重难点)2.运用地图说出主要气象灾害的区域分布。

(重难点)3.掌握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

(重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干旱阅读教材P9~P11活动题,完成下列问题。

1.自然灾害的分类(1)划分依据:根据成因和特点。

(2)分类:大体可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海洋灾害和生物灾害。

2.气象灾害(1)概念:因气象异常而导致的灾害。

主要包括干旱、洪涝和热带气旋。

(2)干旱①概念:长期降水偏少或无降水。

②危害:干旱可导致农作物、林木干枯死亡,而严重干旱可使河流、水塘甚至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还有可能导致局部地区的社会动荡。

③分布:全球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以及季风气候区,是干旱频繁发生的地区。

正误判断:(1)干旱和旱灾都是水资源缺乏带来的影响,因此干旱就是旱灾。

()(2)常年降水少的地区易发生旱灾,如撒哈拉地区。

()(3)干旱和旱灾主要影响农作物生长。

( )【提示】 (1)× 干旱是降水少而形成的景观,旱灾是因水资源缺乏而影响人类活动的现象。

(2)× 降水不稳定的地区易发生旱灾。

(3)× 因干旱发展而形成的旱灾会影响农作物生长、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甚至局部地区社会动荡。

教材整理2 洪涝阅读教材P 11第4段~P 13,完成下列问题。

(1)类型⎩⎨⎧洪水灾害雨涝灾害(2)概念: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灾害。

(3)雨涝①概念: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

②危害:危害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破坏农业生产以及其他产业的正常发展。

③分布:陆地沿河、沿湖、沿海地区。

正误判断:(1)洪涝主要发生在地下水补给充分的河段。

( )(2)干旱区没有洪涝灾害,如我国西北地区就没有洪涝灾害。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课件第章第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课件第章第节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以土地资源为例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二页,共50页。
下一页
●课标解读 1.以土地资源为例,认识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并 理解其主要特征。 2.结合中外防治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的经验,知道土地资源保护的措 施。 3.结合具体案例说明我国在保证耕地持续供应中进行的科学开发和整理 土地方面成功的经验。
上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八页,共50页。
下一页
1.我们为什么要大规模植树造林? 【提示】 植树造林的理由:①保护生物多样性,②保持水土抵御风沙, ③进行碳中和,④人类生存保障,⑤创造经济价值,⑥履行责任环保教育,⑦ 积极应对气候变化,⑧亲近自然回馈自然等。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九页,共50页。
下一页
科学开发和整理土地,保证耕地持续供应
返回首页 第三页,共50页。
下一页
●新课导入建议 由我国“3·12”植树节和《土地复垦条例》的出台进行设问,导入新课 ——可再生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四页,共50页。
下一页
●教学流程设计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五页,共50页。
下一页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六页,共50页。
下一页
课标解读
重点难点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二十页,共50页。

下一页
2.我国农村建房大都缺乏统一规划,普遍存在“外紧内松”、“摊煎饼” 式向外扩延,形成众多的“空心村”。“空心村”现象带来哪些主要问题?
【提示】 既导致土地大量闲置和浪费,也对农村的居住环境造成不良影 响。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二十一页,共50页。
下一页
3.“加大开发耕地力度”和“防止盲目扩大耕地面积”相矛盾吗? 【提示】 加大开发耕地力度并非单指的扩大耕地面积,同时也包括提高 土壤有机质含量、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措施。扩大耕地面积的途径主要是通 过土地整理来实现,而不能依靠开垦新的宜农地来实现。生态条件恶化的地区 还要做到退耕还林、还草、还湖、还沼泽,做到开发耕地与保护环境相协调。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模块综合测评 Word版含解析

模块综合测评(时间45分钟,满分60分)1.树轮指数(每一树轮宽度/常态期望值宽度)是研究气候变化的主要途径。

读“我国树轮指数曲线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分)(1)树轮宽度与气温、降水等要素相关。

仅从气温考虑,由图可知,1949年我国气候处于________(寒冷、温暖)期;1850~1950年我国气候变化的特点是________。

(2)下图反映的环境问题主要是________。

(3)简述气候变暖对我国农业生产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从图和题干材料可知,树轮指数小于1时,说明该年生长慢,气候偏冷。

反之,气候偏暖。

第(2)题,图中显示极地冰川融化,反映的是气候变暖现象。

第(3)题,对农业的影响从旱涝灾害加剧、土地退化、耕地被淹角度去分析。

【答案】(1)寒冷寒暖波动(冷暖交替)(2)全球气候变暖(3)水旱灾害加剧;荒漠化加剧;草原退化;沿海耕地被淹。

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各题。

(10分)据统计,我国现有水土流失总面积达356万平方千米(含风蚀),已占到国土面积的37.1%。

水土流失不但加剧了我国人地矛盾,加剧洪涝灾害,而且还成为我国最大的环境公害之一。

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和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分布示意图(1)指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分布的特征,并从地形、气候、经济发展特点等方面分析水土流失产生的原因。

(2)简要分析水土流失导致洪涝灾害加剧的原因。

【解析】第(1)题,可结合地形来描述图中阴影区的位置特点;影响水土流失的因素主要包括坡度、降水强度和地面植被等。

第(2)题,水土流失会带来较多的泥沙,使下游河床抬升而加剧洪涝灾害。

【答案】(1)特征:主要分布在我国地势三大阶梯交界处的过渡地带。

原因:这里地势起伏大,坡度陡;降水集中,多暴雨。

这些地区生态脆弱,经济落后,过度农垦、放牧、樵采等经济活动破坏植被;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工矿建设破坏地表结构等。

(2)水土流失导致河流含沙量增大,河床淤积,蓄洪、泄洪能力减弱;湖泊(水库)淤积,调蓄径流能力减弱,降低防洪标准。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模块高考热点透视(共23张PPT)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模块高考热点透视(共23张PPT)

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是地质灾害的又一重要类 型,近年来其发生频率有上升趋势。从近几年的高考来看, 对这一类自然灾害的考查有上升趋势。例如,在 2011、新课 标卷的 T43、2010 年课标全国卷(文综)T42 题都考查的是由人 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的内容。应引起重视。
二、人类活动诱发的地质灾害
洪涝
地震
多发区
原因
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地 滑坡、 西南地区为多发 质构造复杂,山体中断 泥石 区 裂发育,岩石破碎、降 流 水强度大、历时长 低温 东北地区为多发 纬度高、气温低,接近 冷害 区 冬季风源地 东南沿海地区为 台风 东部濒临太平洋 多发区
1.(2013· 四川高考 )2013 年春我国部分地区发生了严重 的干旱。读下图回答(1)~(2)题。
崩塌 水库蓄水、渠道渗漏浸润及软化岩体和土体,以及水在岩 体或土体中的静水压力、动水压力,都可导致崩塌
堆(弃)渣填土,给可能崩塌的岩体增加了荷载,易诱发崩 塌
2.(2011· 新课标)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 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由于城区扩展, 大量开挖山坡,该地在夏季暴雨后曾发生多起黄土崩塌、滑 坡灾害。
【答案】 (1)位于第二阶梯上;大致呈东北—西南方向 延伸;最严重的地区集中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区。 (2)A 地区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土质疏松,降水季节 变化大;B 地区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壳活动强烈,岩 石破碎,暴雨集中。 (3)C 地区因黄河从纬度较低处流向纬度较高处,在春季 和初冬有凌汛;降水集中在夏季;地势低平,河道淤积。
模块高考热点透视
模块
知识体系考点 自然灾害的类 型与分布
出题情况 2013·山东高考、2013·安徽高考 2012·浙江高考、2012·福建高考 2012·天津高考 2013·新课标卷Ⅰ、2013·新课标卷Ⅱ 2013·四川高考、2013·福建高考 2012·江苏高考、2011·新课标卷 2011·福建高考、2011·山东高考、2010· 新课标卷 2012·海南卷、2011·北京高考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案 必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高中地理 第五章 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案 必修5

【课堂新坐标】(教师用书)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第五章环境管理及公众参与教案新人教版选修5第一节认识环境管理(教师用书独具)●课标要求说出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手段。

●课标解读1.通过教材图表让学生理解环境管理的基本内容。

2.结合实例让学生掌握环境管理的主要手段。

(教师用书独具)●新课导入建议用教材案例1导入新课——认识环境管理。

●教学流程设计课前预习安排:①看教材P74~7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实行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75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环境管理的对象和执行主体”,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76~7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立法和行政干预是管理的主要手段”。

建议方式:同学间可进行讨论交流。

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步骤2:师生互动完成“探究点”。

互动方式可利用[问题导思]1、2、3、4的设问由浅入深的进行。

步骤3:教师通过[例]和[图表活动解读]中教材P75表5.1的解读,讲解研析知识“环境管理”,总结方法规律。

步骤5:先由学生自主总结本课时学习的主要知识,然后对照[课堂小结]以明确掌握已学的内容。

安排学生课下完成[课后知能检测]。

步骤4:在老师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完成[图表活动解读]中的[图表应用],验证学生对探究点的理解掌握情况。

1.资源与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源于人们的社会经济活动,特别是社会经济活动目标的纯经济性和行为的无约束性。

2.环境管理的必要性:单靠技术方法不能完全解决环境问题,不能从根本上控制环境问题的发生与发展。

3.环境管理的概念:就是对人类损害自然环境质量的活动施加影响。

1.“严格限制企业和事业单位污染物的不合理排放,审查区域发展和政策的环境影响评价”,该环境管理的对象是什么?【提示】政府。

1.环境管理的对象(1)个人:个人的消费需求和不良的环境行为。

(2)企业:生产全过程中的污染物排放。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教案

新编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教案

湘教版高中地理选修5全册教案目录1.1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案1.2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教案1.3人类活动与自然灾害教案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教案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3.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教案3.2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环境特点教案4.1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教案4.2高新科学技术与防灾减灾教案4.3自然灾害与我们教案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1.1 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自然灾害的概念及其自然和社会的两种属性,能正确识别自然现象、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的区别与联系,确认什么是自然灾害。

2.会描述自然灾害在空间分布上的广泛性和区域性,时间上的频繁性、不确定性、周期性和不重复性,灾害的联系性和严重性及其不可避免性和可减轻性的特点,并能举例说明每一种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教材图片和音像资料的展示,用对比的方法区分自然灾害、自然现象和人为灾害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用对比法进行简单概念界定的能力。

2.通过自然灾害特点的案例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和演绎推理的能力;通过搜寻和分析典型的自然灾害范例,培养学生收集、提取、加工信息的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自然灾害的广泛性、频繁性、不可确定性和不可避免性的特点,强化学生的灾害意识、忧患意识,进一步树立尊重自然、尊重客观的正确人地观。

2.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区域性、周期性的特点,强化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维习惯。

3.通过了解自然灾害的可减轻性特点,坚定学生防灾减灾的信心和决心,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并理解和谐社会的建设需要全世界共同合作的观点。

[教学重点]①自然灾害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②自然灾害的特点。

[教学难点]自然灾害的周期性、不重复性、联系性的特点[教学媒体与教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讲授过程]【新课导入】1988年岁末,美国《时代》周刊一年一度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不是当代任何一名风云人物,而是一张由条条绳索捆绑着的地球照片。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2章 第1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Word版含解析

【课堂新坐标】2016-2017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2章 第1节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Word版含解析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1.了解我国自然灾害带的地域分布及相应的灾害类型。

2.理解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重难点)3.结合实例分析自然灾害的特点及成因。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阅读教材P32~P33第2行,完成下列问题。

1.种类多: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频率高:主要气象灾害高于世界各国的平均频率。

3.分布范围广分布地区主要灾害西北和华北地区春秋多干旱东部季风区夏季多暴雨和洪涝灾害东北和西南地区冬春多干旱,森林火灾也时有发生西南、西北和华北的活动构造带多地震青藏高寒区多低温冻害和冰雪灾害东南沿海地区多台风、风暴潮4.地域差异大(1)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2)中部地区:灾害类型、强度、频率、损失等次之。

(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类型多样,但损失较小。

正误判断:(1)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中,以洪涝干旱和台风的危害最大。

()(2)我国的自然灾害灾情重都是因为灾害强度大造成的。

()(3)我国东部经济发达,防抗灾能力强,灾害损失小。

()【提示】(1)×在我国各类自然灾害中,以洪涝、干旱和地震的危害最大。

(2)×我国自然灾害灾情重的原因一是灾害本身强度大,二是人类不恰当的经济活动加重了自然灾害的灾情。

(3)×我国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经济密度大,人口稠密,自然灾害损失大。

教材整理2我国自然灾害的分布阅读教材P33~P34,完成下列问题。

1.沿海灾害带:多风暴潮、暴雨、洪涝、干旱、海水入侵、地震等自然灾害。

2.沿江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3.山前灾害带:多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冰雹等自然灾害。

正误判断:(1)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都较多的自然灾害是海水入侵。

()(2)山前灾害带多暴雨、干旱、水土流失等。

()(3)在山区发现滑坡、泥石流后应立即向中国地震局汇报。

()【提示】(1)×我国三大自然灾害带都较多的自然灾害是地震。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1.“白灾”和“黑灾”有何不同?
【提示】 “白灾”是由于降雪过多,掩埋了牧草,使
牲畜无法放牧就食而导致的灾害;“黑灾”是指在无积雪或 少积雪年份,到这些牧场放牧,牲畜因无水可饮而掉膘,还 会为传染病和寄生虫的流行提供条件,导致牲畜大批死亡。
影响我国的台风
1.概念:西太平洋热带地区 热带气旋 的通称。 2. 多发季节: 每年的
山脉走向对寒潮的影响
(2013· 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 求。 经过长期的农业生产实践, 我国各地不同农作物的播种、 收获等的时间相对固定,否则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2013 年 4 月,东北地区持续低温,大田春播时间普遍比常年 推迟 7~10 天。 分析 4 月份持续低温对东北地区农作物产量和质量的影 响。
第 2 课时 寒潮和台风
教师用书独具演示
●课标要求 分析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课标解读 1.结合图表资料,使学生掌握寒潮、台风的概念、成因 和多发季节。 2.结合地图,使学生了解寒潮、台风的移动路径。 3.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寒潮、台风的危害。
●新课导入建议 “玛娃”6 月 1 日下午在菲律宾马尼拉以东大约 490 公 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 1 日 14 时, 其中心位于北纬 14.9 度、东经 125.5 度,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 8 级(18 米/秒),中 心最低气压为 998 百帕。“玛娃”6 月 2 日两度升级,变身 台风,3 日晚间 23 时再度加强,变为强台风。 思考:“玛娃”给所经过的地区带来哪些影响?
3.影响我国台风的源地在哪个区域? 【提示】 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
4.寒潮与台风在我国多发的季节有何不同? 【提示】 寒潮主要在冬半年,台风主要是在夏半年。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课件第章章末归纳提升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课件第章章末归纳提升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八页,共16页。
下一页
问题。
读人类发展和生产活动与环境质量下降的因果联系图,回答下列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九页,共16页。
下一页
(1)写出图中字母表示的含义: A.生产规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对自然资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生产活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破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反映出人类与环境关系向______________发展,表明人类同环境关 系的___________。然而要协调人地关系,就必须促使二者的___________。
【答案】 (1)A (2)C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十五页,共16页。
下一页
专题(zhuāntí)归纳提升
内容(nèiróng)总结
No
Image
第十六页,共16页。




(z
(z
h

u
s
ā
hi)
n

tí)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一页,共16页。
下一页
备选答案 ①全球性的环境污染 ②可持续发展 ③环境 ④人为原因
上一页
返回首页 第二页,共16页。
下一页Leabharlann 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 人类与环境的辩证关系表现为人类与环境是一对矛 盾,它们之间是既对 立又统一的关系。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

【同步备课参考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课件第2章 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

展水平高于西北部,因此应着重分析大气降水、地表特征等
自然原因。
【答案】
(1)旱情自西向东逐渐减轻。
(2)降水量东多西少(降水量分布不均);西部坡度大(西部 地势高 ) ,地表水难以保存;西部地表土层较薄,难以保持 水分;西部有石灰岩分布,易造成地表水渗漏。 ( 答出任意 两项即可)
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我国旱灾的主要成因是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旱灾 严重区在半干旱、半湿润、湿润地区。 (2) 利用副高的分布和雨带的推移规律理解我国干旱形 成的降水因素。
(2010· 天津高考 )结合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广西 于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4 月发生了旱灾。旱情分布见下图。
(1)据上图描述广西旱情的空间分布特点。 (2)列举两项影响广西旱情分布的自然原因。
2.我国西北地区有没有洪涝灾害?其形成原因主要是
什么? 【提示】 有,主要是夏季冰雪融化形成的洪水。
我国的干旱灾害 【问题导思】 1 .由图 2- 2 可知,华北地区是我国干旱最严重的地区
之一,其干旱主要发生在哪个季节,原因是什么?
【提示】 主要是春旱,原因是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
快,蒸发量大,农作物需水量大。
(2)人为原因
植被 破坏
围湖 造田
①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 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②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流域汇水速 度大大加快
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分布 (1)空间分布: 南方 地区由于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 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 最为集中。
否正确?为什么? 【提示】 不正确。衡量旱灾的形成及程度,不仅要看
一个地区在某段时间内的降水情况和干湿状况,更要考虑该 地区的水资源状况、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密度等因素。

【课堂新坐标】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2章 第3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解析

【课堂新坐标】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湘教选修5学案:第2章 第3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解析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了解我国地质灾害的种类和主要特点。

2.掌握并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时空分布规律。

(重难点)3.掌握并理解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的形成原因以及地域空间的分布规律。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 我国的地震灾害阅读教材P49~P51,完成下列问题。

1.特点(1)分布范围广。

(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1)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2)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1)不均匀,呈条带状。

(2)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正误判断:(1)我国各省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

(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塌陷地震。

( )(3)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强烈。

( )【提示】(1)×我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

(2)×影响我国的地震主要是构造地震。

(3)×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教材整理2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阅读教材P52~P56,完成下列问题。

1.泥石流灾害(1)类型分界线: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乌蒙山。

特点:西部呈带状或片状,东部呈零星分布。

(3)形成因素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暴雨(决定性因素)等。

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积等。

2.滑坡灾害(1)原因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以及外表形态等。

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

(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6~8月。

(3)分布正误判断:(1)暴雨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

( )(2)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以东泥石流分布较为密集,以西分布较稀疏。

( )(3)地震多发区也是滑坡多发区。

( )【提示】(1)×暴雨型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湿润、半湿润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课件第章第节中国名景欣赏

课堂新坐标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课件第章第节中国名景欣赏

山东省 中部 花岗片麻岩经地壳隆升形成的 断块 山地 突兀(tūwù)、挺雄拔伟壮丽、 历史悠久 、文物众多
b.其他:南岳 衡山(hé、nɡ西sh岳ān华) 山、北岳 恒山(h、én中ɡ s岳hā嵩n)山。
第四页,共46页。
②佛教名山 a.峨眉山
位置 四川省 峨眉山市西南 成因 由 断块 隆升形成 景观 素有“峨眉天下秀 ”之说,佛教建筑众多 b.其他:五台山、 九华山 、普陀山。
第七页,共46页。
正误判断: (1)庐山是我国的五岳名山之一。( ) (2)黄山自古成云海,但只有夏、秋两季才能观察到。( ) (3)我国溶洞主要分布在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 ) 【提示】 (1)× 我国的五岳名山中没有庐山。 (2)× 黄山云海飘渺,瑰丽壮观,一年中有250多天有云雾,有“十日九云 烟”之说。 (3)√ 我国长城以南、青藏高原以东,溶洞分布广,数量多,尤其是广西、 贵州、云南,由于石灰岩分布广泛,喀斯特地貌发育典型。
山东省中部泰安市
西岳华 有五座山峰以险峻著称,有“自古华 山 山一条路”的说法
陕西省东部华阴县东南
北岳恒 主庙北岳庙,供奉北岳大帝(恒山神), 山 附近有悬空寺
山西省东北部浑源县
南岳衡 山
五岳中自然风光最美,一年四季景色 秀丽,“南岳独秀”
湖南省南部长沙以南衡山县
中岳嵩 主要特点是“峻”,山上有“少林寺”, 山 为“少林武术”发源地
第十九页,共46页。
3.其他名山 (1)道教名山——武当山 武当山位于湖北省西北部,是我国“道教第一山”。相关知识如下图所示:
第二十页,共46页。
(2)庐山风景特色及成因
第二十一页,共46页。
[体验评价] 1.读“我国名山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1.知道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

(重点)2.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重点)3.学会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

(重难点)[基础·初探]教材整理1我国的干旱灾害阅读教材P35~P37活动思考题,完成下列问题。

1.2.成因(1)降水方面①降水量低于平均值。

②在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长江以南地区7、8月份伏旱华北、东北地区春旱、春夏连旱西南地区冬春连旱(2)水资源方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

(3)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①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正误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是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2)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3)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

()【提示】(1)×华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2)√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②我国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

③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春季农田需水量增大。

(3)×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教材整理2我国的洪涝灾害阅读教材P37第7行~P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成因(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①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②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植被破坏①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②森林涵养水源能力下降,流域汇水速度大大加快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2.分布(1)空间分布: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大,雨季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的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正误判断:(1)我国西北地区没有洪涝灾害。

()(2)长江中下游地区洪水的成因与春初秋末宁夏、内蒙古河段的洪水成因相同。

()(3)地形的空间分布与洪水的空间分布高度一致。

()【提示】(1)×有,主要是夏季冰雪融化形成的洪水。

(2)×不同。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洪水主要是由于暴雨或长时间降水造成的;而春初或秋末宁夏、内蒙古境内黄河段的洪水则是由于冰凌堵塞河道造成的。

(3)×暴雨的时空分布与洪水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

[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记录,并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解惑:疑问2:解惑:疑问3:解惑:我国的干旱灾害[2015年7月起,中国多地出现旱情,山东省、辽宁省、河北省等多地干旱严重,多地主汛期平均降水量为1956年以来主汛期降水最少的一年。

预计今年夏天(7~8月)多地降水量偏少1~2成,发生气象干旱的可能性很大。

探讨1:从气候因素推测2015年7~8月份山东、辽宁、河北出现干旱的原因。

【提示】夏季风势力弱,降水少。

探讨2:华北地区干旱多发生在什么季节?【提示】春季(春旱),夏季(夏旱)。

[核心点击]1.发生机制2.我国旱灾的地区差异分区旱灾类型与特点东北区在盛夏季节,特别是辽河与嫩江流域,常有久晴高温天气,引起“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的旱灾华北区全国旱灾频繁、影响最严重的地区。

特别是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长江区旱灾多发生在7~8月,故称“伏旱”,有时严重影响作物生长、水电和城市供水华南区以夏秋旱为主,春旱次之。

桂西则以春旱为主。

沿海地区的旱灾频率与强度均超过内陆西南区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旱灾。

云南和川西山地多春旱。

伏旱发生在7~8月,以东部更为严重,四川盆地西部与北部是夏旱(5~6月)出现的高频区1.我国最容易发生旱灾的地区是()A.西北地区B.华北地区C.华南地区D.东北地区【解析】第1题,华北地区是我国淡水资源最短缺的地区。

【答案】 B2.下列关于干旱的谚语与地区对应不正确的是()A.“三九欠东风,黄梅无大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冬旱B.“春雨贵如油”——华北地区的春旱C.“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的伏旱D.“三天一小旱,五天一大旱”——东北地区的夏旱【解析】第2题,“黄梅”是指芒种节气,A项的意思是“三九”期间如没刮过东风,或东风很少,则芒种节气降雨量也将偏少。

【答案】 A我国的洪涝灾害[2015年11月1日至12月上旬,江南南部、华南大部降水量有100~400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1~4倍,广西东北部偏多4倍以上。

广西、江西、湖南、浙江的降水量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多个地区降水量突破11月历史极值。

探讨1:说明此次强降雨易引发的自然灾害。

【提示】洪涝以及滑坡、泥石流等。

探讨2:结合气候等因素推测我国洪涝灾害的多发区?【提示】南方地区。

[核心点击]1.我国洪水的类型洪水灾害类型分布地区形成原因出现时间其他特点暴雨洪水东部季风区各大江大河中下降水多,暴雨集中;地势低4~9月(1)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段因素原因自然因素长江流经湿润地区,流域广,支流多,汛期长,水量大,上游干流及中游支流洪水来量大;特别是雨期大范围普降暴雨,引起长江上游干流和中游支流洪水同时暴发,中下游势必发生特大洪水地形→滞洪能力长江中游没有足够的调洪、滞洪场所地形→泄洪能力长江中下游河道的泄洪能力不足人为因素上游→滥伐森林长江中上游山区滥伐森林,植被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既使森林涵养水源、调节径流、削峰补枯的作用减小,又使大量泥沙入江,淤积抬高河床,使河道泄洪能力降低中游→围湖造田围湖造田,泥沙淤积,使湖泊萎缩,调蓄洪峰能力减弱下游→建筑物占据河道长江流域是我国经济核心地带,占据河道的建筑物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分洪区的占用不仅给洪水的分流带来困难,还无形中使洪水成灾的可能性及灾害损失增大[3.读下图,回答(1)~(2)题。

(1)图示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是()①地势低洼,曲流多②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③无天然入海河道,泄流不畅④众多支流汇聚,洪峰增加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我国洪涝灾害集中发生在()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第(1)题,图示地区是我国长江的荆江河段,从图中看,荆江河段“九曲回肠”,水流缓慢,且多洼地,易积水且季风气候显著,降水变率大。

第(2)题,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答案】(1)A(2)B我国洪涝分区探讨1:我国洪水灾害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提示】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湖区多,高原山地少;山脉东、南坡多,西、北坡少。

探讨2:我国哪些地区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提示】在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其中海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的多洪涝区。

[读图指导]第一,明确我国洪涝多发区东部多、西部少,与降水的空间分布一致。

第二,明确东部季风区的各大江河的中下游平原是暴雨洪水的主要分布区。

第三,明确气候异常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

第四,明确东南沿海的洪涝还受台风雨的影响。

[体验评价]4.依据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安徽简图。

材料二淮河水系图。

简述凤阳地区洪涝灾害多发的原因。

【解析】洪涝灾害的发生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

自然原因包括气候(降水)、地形、水系等方面。

人为原因主要是植被破坏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

【答案】凤阳地处淮河流域属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夏季降水集中;地势低洼,排水不畅;水系发达,流域面积大,无天然入海河道;中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

[课堂·小结]对点训练1我国的干旱灾害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甲为2001年中国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图,图乙为2006年中国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图。

图甲图乙(1)2006年与2001年相比,中国干旱灾害空间分布发生了哪些变化?(2)试分析图中华北地区春旱发生的成因。

【解析】第(1)题,两图对照即可得出答案。

第(2)题,华北地区春旱的发生既有自然原因,又有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从降水量和蒸发量方面叙述,人为原因主要是农作物生长需水量大。

【答案】(1)总体范围扩大;春旱、夏旱和秋旱叠加发生的区域变小且位置分别向西、向南偏移等。

(2)春季升温快,蒸发增强;缺乏降水;水源不足;农作物生长快,需水量大等。

(答出三个要点即可)对点训练2我国的洪涝灾害2.下图为历史上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统计分布图。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甲是长江流域发生洪涝次数最多的区域,受灾也相对严重。

试从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方面分析原因。

(2)以前,长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死亡人数多,财产损失少。

现今,同样的洪灾,死亡人数少,财产损失却巨大。

简要分析其差异的成因。

【解析】第(1)题,长江流域洪涝多发的原因有自然方面的,也有人为方面的,本题考查的仅是人为原因。

主要从中上游植被破坏、中游围湖造田、下游不合理的开发建设活动占据河道等方面分析。

第(2)题,自然灾害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可从经济发展水平、防抗灾能力差异方面分析。

【答案】(1)乱砍滥伐使植被破坏严重,加剧了水土流失,造成河道淤塞,河床抬升;围湖造田,泥沙淤积湖泊,使湖泊蓄洪、行洪能力降低。

(2)以前经济落后,对灾害监测、防御和抗灾能力低;现今,经济发达,防灾、抗灾能力强,对灾害监测、预防能力提高;但社会财富积累多,受灾后财产损失增大。

我还有这些不足:(1)(2)我的课下提升方案:(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