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词人柳永一生
柳永简短简介
柳永简短简介1.柳永简介⒈柳永简介柳永(约有980~约定1053),原名三变,字耆卿,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仁宗景佑元年(1034)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早年屡试不第,一生仕途很不得意,生活穷愁潦倒,处事方面抱着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
他在城市生活的时间很长,经常出入倡馆酒楼间,与教坊乐工和歌伎们交往,因而熟悉士民、歌伎的生活,并通晓乐律。
他是北宋第一个专力写词的作家,由于他的生活还境及其他各个方面的条件,使他成为以描写城市风貌见长的婉跃派的代表词人。
柳永对北宋词的发展有重要的贡献与影响。
第一,他制作了大量的慢词长调,使词从小令为主过渡到慢词占优势地位,从而为词容纳更多的内容提供了相应的表现方式。
第二,他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善于运用白描,写景抒情密切结合,语言通俗易懂,音律和谐优美。
柳永词对秦关等人都有影响,对后来的说唱文学和戏曲作家在曲辞创作上也有影响。
柳词在宋元时期流传最广,相传当时“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有词集《乐章集》.⒉写作背景柳永才情卓著,但一生适途坎坷不济,更多的时日跟歌伎们一起,过着衣红偎翆、浅斟低唱的生活。
他深深了解这些歌伎们的生活,深切同情他们的不幸遭遇。
在他的作品中,很多是反映同他们在一起的悲欢离合。
《雨霖铃》便是其中为世人传诵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他离开都城汴京城(现在河南开封)时与一位红颜知己缠绵悱恻、哀婉动人的别离情景。
2.柳永的个人简介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柳永生平
一、少年识词公元978年,宋朝皇帝派人将软禁的南唐皇帝李煜毒死,南唐终被宋所灭。
柳永便出生在南唐降臣柳宜之家,柳宜身为降臣,但对旧主仍念念不忘: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常常遥祝祭旧主,又恐授人把柄而遭当今皇帝的残杀,从而畏畏缩缩地想念后主……他也是在畏畏缩缩的倦曲中度过他懦弱的一生的。
柳永柔软的性格有很大部分继承其父,他对词的兴趣也源于这位博学精思又经世致用的父亲。
有一次柳宜默诵完后主的词曲,心里念着辛酸的往事不免老泪滂沱,不知何时柳永走到了父亲身后轻轻问道:“爹,你念的是什么文体竟这么动情?为什么字数有长有短,像诗又不是诗,平仄规律也不对,可是又比诗顺口些。
”柳宜转过身看着儿子,脸上终于浮上慈祥的笑容:“看起来永儿还挺细心的,告诉你,这叫词不是诗,这是能上口歌唱的词章,又叫词曲小令,依谱儿还能唱呢。
”这是柳永第一次接触词。
壮阔的大河源头也许是不起眼的浅溪小沟,大词人柳永兴趣之河的源头只是父亲动情的泪,那首李煜词曲中蕴藏的沉重终于凝结成的泪: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梦里不知身是客。
一晌贪欢。
(李煜词—《浪淘沙》上阙)青年坎坷有一天,柳宜被当今皇帝一纸传走,离家去治理漫患的水灾.柳永便跟随母亲学些启蒙的诗词,后来又和两个哥哥随尹先生学习。
此时的他,在词曲上的兴趣和天份凸显出来,像早春柔软柳条鼓涨着的芽苤,只要春风一吹便能绽放温暖的绿意世界。
在尹先生的点播下,柳永在填词度曲上已经在泉州一带小有名气,也渐渐出入红楼,博得佳人青睐,偶尔也得些银两,他在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虚荣和满足,但如果没有一些际遇和命运的酬惠,也许柳永就不会成为历史上的柳永,就会在中国历史宏大的文字洪流中席卷而走,不留一丝曾经虚荣而膨胀在渺小时空的名字。
虽然有时命运的酬惠往往得以残酷的面孔、绝望的姿态存在于生命中,它的名字叫苦难。
苦难不停擦拭的灵魂具有更加洁净更加临近艺术的神性:因为在生命的空间受到的伤害和疼痛,在艺术的空间都会给予几倍的补偿和酬惠。
柳永是怎么死的_柳永的一生是怎样的
柳永是怎么死的_柳永的一生是怎样的柳永作为婉约派词人的代表,柳永的婉约词清新亮丽,细腻婉转。
柳永约生于公元984年,1053年,柳永去世。
那柳永是怎么死的,柳永的一生又是怎样的?下面是店铺为你搜集柳永是怎么死的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柳永是怎么死的柳永一身仕途之路相当坎坷,暮年及第,之后便一直被调来调去,约于公元1053年去世,因为在正史《史记》中没有柳永的个人传记,所以关于柳永的死因,没有详细且确切的记载。
现在关于柳永去世原因及埋葬地点的说法都来自宋朝和清朝的文人笔记,而且都是零零散散的记录,加上世人各种言传,要具体且正确地说出柳永的死因和埋葬地难上加难。
关于柳永去世的说法大概有四种,第一种是在《方舆胜览》中记载的,柳永卒于襄阳,死的时候家中没有别的财产,是一群歌妓将柳永埋葬在南门外。
每年春日的时候就去给柳永上坟,世人称之为“吊柳七”。
后来被形成一种风俗,一直延绵到宋室南渡。
第二种是在《独醒杂志》中记载的柳永晚年到过枣阳,与那里的乐工歌妓相伴,整日填词写词,最后死在兴隆附近,也是歌妓凑钱埋葬了他。
第三种是《避暑录话》中记载的柳永死在途中,王和甫埋葬的柳永,传说北固山下有已经被湮没的柳永的墓。
在清代的《桥西杂志》中记载柳永被葬于镇江。
第四种说法是《分甘余话》和《真州绝句》中出现过柳永的墓在征仪仙人掌,但是这个地点无考,而在《隆庆仪真县志·免谈考》和《嘉庆扬州府志·冢墓》中都写下郭柳永埋葬在仪征胥浦,所以这是比较可信的说法。
柳永的一生是怎样的柳永是我国北宋著名的诗人,字耆卿,本名柳三变,字景庄,后来自己改名柳永,因在家重给排行老七,所以又称柳七,祖籍是河东人(今天在山西)后来迁居到福建崇安人,约生于公元987年。
柳永出生于官宦之家,祖父柳嵩,曾经是沙县县丞,父亲柳宜曾出任南唐御史。
淳化元年,柳永的父亲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跟随父亲上任,咸平六年即公元1003年,柳永作下《望海潮》拜谒孙何,此词让柳永名声大震,景德年间,柳永离开杭州前往苏州,不就又回到扬州,在那里度过自己的青春岁月。
柳永一生
当时歌妓、乐工们的影响,大量创制慢词,这就为词家在小令之外提供了可以容纳更多内容的新形式。柳词在
艺术表现上也自成风格,大部分作品都以白描见长;凡铺叙景物,倾吐心情,大都层次分明,语意刻露,绝少
柳永就这样以他独有的方式生存了下来,并让我深深地记住而且尊重他。他以与传统伦理道德相悖的方式去追求自己的生活和爱情;以柳式独到而犀利的眼光去蔑视这个社会,“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不羁的柳永,放浪形骸的柳永,自恃清高的柳永。他就像一朵开在雪山之巅的玫瑰,如此艳丽芬芳,只因环境的恶劣而开得如此颓唐。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依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留下的曲子里,最能概括和代表他一生的,非“鹤冲天”莫属。只是写下此词的时候,正值壮年的柳永未曾想到,自己的一生竟然只能“偎红倚翠”与“浅斟低唱”!
有时候想,柳永的这一切遭遇,都是性格使然吧。词在宋代,虽有一代文学之称,可只是却是文人士大夫的茶余饭后的骚情而已。柳永好上花台做弟子的江湖传言,以及他将作词制曲作为自己最大标榜的时候,主流文坛以及统治阶级早已不屑与之为伍。那个时代的一批文人墨客,虽有不少大家,却难以接纳这个“韦小宝”,要被主流所接纳,就必须和他们一样,就好像社会对于90后的看法一样,作为一个文人,尤其是像柳永这样的率真的词人,真的很难去掉自己那些天生的气质。不会装逼就只能被抛弃。逐渐的,柳永也就不屑与他们为伍,躲进秦楼楚馆,夜夜笙歌。即使偶尔上天垂青,他也浑不在乎了。一旦离开了主流思想,柳永的思想就像脱缰了,如同他的作品,大胆到毫不掩饰,率真到无须多虑。保持住坚守住自己的个性,一辈子,哪怕穷困潦倒哪怕身无分文,就和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一样,就和“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一样,勇敢的做自己!
柳永
柳永,初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福建崇安人。
大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仁宗后祐五年(1053)。
祖父柳崇以儒学著于州里。
父柳宜曾仕南唐任监察御史,入宋后,登进士第,仕至工部侍郎。
柳永有叔父五人,有兄二人,皆有科第功名于时。
柳永出生于这样一个有着深厚儒学传统的仕宦之家,决定了他一生必然走科举入仕的道路。
柳永的一生,大致可分为四个时期。
(一)家乡举业时期。
由于环境的影响和熏陶,柳永自然饱学儒家诗书,热衷工名仕进。
他在家乡习成举业后,便赴京参加科考。
(二)京都疏狂时期。
柳永一到卞京,立刻被歌舞升平、触处繁华的景象所吸引。
京都到处都是歌楼妓馆、勾栏瓦舍,“歌声巧笑于柳陌花衢,按管调弦于茶坊酒肆”,他疏狂浪漫的天性和精通音乐的才能被逗引起来。
他既要应对科考,又难违秉性与天赋,这就形成了极大的矛盾。
尽管他自恃才高,以为“临轩亲试,对天颜咫尺,定然魁甲登高第”(《长寿乐》),但首次赴闱便落了第。
他写下《鹤冲天》词:“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忍肥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谁料此词被仁宗皇帝闻知后大为不满,在柳永又一次考试时,“及时轩放榜,特落之,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在遭受接二连三的打击之后,遂“日与狷子纵游娼馆酒楼间,无复检约,自称云:“‘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这期间,柳永与歌妓乐工相处,填制了大量俗词。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载,:“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
”(三)东西漫游时期。
柳永流连坊曲,功名难求,无所寄托,一个时期,他离开京者都,向东——去江南一带,和向西——去长安一带漫游。
他的足迹到过苏州、扬州,杭州、会稽、长安等繁华都市,《双声子》、《夜半乐》、《少年游》等都是他此时期的作品。
他一方面沿途览景,描绘出这些地方的山川风物;一方面伤叹羁旅行役,思念京都与故人。
而最为伤感的是,光阴逝去,体衰多病,又回到京都,再度参加科举。
高中 语文:词人柳永
词人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仕途坎坷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心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写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他是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歌妓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著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柳宜)、叔叔(柳宣)、哥哥(三接、三复)、儿子(柳涚)、侄子(柳淇)都是进士。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奉旨填词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
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
是非莫挂心头。
”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柳永
晏殊黜退柳永
关于晏殊黜退柳永,张舜民《画墁录》 有如下记载:柳三变既以词忤仁宗, 吏部不敢改官,三变不能堪,诣政府。 晏公曰:‚贤俊作曲子么?‛三变曰: ‚只如相公亦作曲子。‛公曰:‚殊 虽作曲子,不曾道:‘针线慵拈伴伊 坐。’‛柳遂退。
《望海潮》创作背景
据罗大经《鹤林玉露》所载,柳永到杭州后,
八声甘州 柳永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 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 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 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 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 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 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
鹤冲天 柳 永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 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 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 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 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柳永
柳永成就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 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 最多的词人。柳永大力创作慢词, 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 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 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 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 产生了深远影响。
慢
词
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 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 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 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慢词是 宋词的主要体式之一,它与小令一起 成为宋代词人最为常用的曲调样式。 宋初的词主要是小令。在柳永以后, 长篇的慢词才开始流行。
首干谒词,目的是请求对方为自己举荐。
名家点评
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十三:孙何帅钱塘, 柳耆卿作《望海潮》词赠之云‚东南形胜‛云 云。此词流播,金主亮闻歌,欣然有慕于‚三 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之志。近 时谢处厚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 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 媒,未足恨也。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 丽,使士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遂忘中原, 是则深可恨耳!
柳永的悲壮人生路及其代表作《八声甘州》〔199〕
柳永的悲壮人生路及其代表作《八声甘州》〔199〕一、典故及其语义典故:1、浅斟低唱;2、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出处:1、薛瑞生《柳永别传》;2、《乐章集》。
参资:古诗文网《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赏析》。
柳永画像二、柳永人生的三个阶段柳永〔984—1053〕,享寿70岁,悲壮的一生,可分三个阶段。
他青少时,从京都汴京,到武夷崇安,度过一个快乐而刻苦的求学时代。
他19岁出武夷,过杭州,赴京赶考,直至51岁科考入仕,历时32年,才走完坎坷的科考之路。
暮年入仕后,他历任推官、县官、盐监,最后升屯田员外郎,又经历20年,世称“柳屯田”。
仁宗皇佑5年〔1053年〕,他走完了自己悲壮的人生之路,而留下了三份丰厚的遗产:一部辉煌的词著《乐章集》;一部苍凉悲壮的个人奋斗史;还有许多轶事传说,带着辛酸的眼泪,而又充满人生的情趣,熠熠生辉,久传不衰。
《乐章集》三、科考初试落第,作《鹤冲天》〔典故之一〕真宗咸平5年〔1002年〕,柳永出武夷,准备进京科考,由钱塘入杭州,迷恋湖山美景、都市繁华,创作《望海潮》,遂滞留杭州6年,沉醉于填词买笑的浪漫生活。
景德4年〔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经苏州,过扬州,于次年,到达汴京,参加大中祥符2年〔1009年〕科考。
这一年,仁宗还未出世,他26岁,原踌躇满志,自信登“龙头”,却初试即落第。
他愤然不平,作《鹤冲天·黄金榜上》:《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
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
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得意中人,勘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一饷。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这首词意为,他科试求功名,并不只求登科及第,争的是头名状元,现在只是“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而已,表现了自信狂傲的性格。
同时,他认为,既然“偶失龙头”,何不“恣游狂荡”,做个风流才子呢?给歌伎填填词,给舞女赋赋诗,做个才子词人,即使身着白衣,也不亚于公卿将相。
柳永
柳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人物介绍柳永其生卒年未见史籍明载,据今人唐圭璋《柳永事迹新证》,约生于宋太宗雍熙四年(987),卒于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
[3]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早年常出入于歌楼舞馆,应科举屡试不中,直至仁宗景祐元年(1034)才中进士。
柳永通晓音律,多为教坊乐工、歌妓填写歌词,其词在当时流传甚广。
●人物评价天性风流,才性高妙,由于父亲柳宜身为降臣,所以科场失意,众红裙争相亲近;他不屑与达官贵人相往来,只嗜好出入市井,看遍青楼,寄情风月,醉卧花丛,怜香惜玉,直把群妓当倩娘……他是最风流却又最坎坷的一代词坛高手●功名表面上看,柳永对功名利禄不无鄙视,很有点叛逆精神。
其实这只是失望之后的牢骚话,骨子里还是忘不了功名,他在《如鱼水》中一方面说“浮名利,拟拚休。
是非莫挂心头。
”另一方面却又自我安慰说“富贵岂由人,时会高志须酬”。
因此,他在科场初次失利后不久,就重整旗鼓,再战科场。
仁宗初年的再试,考试成绩本已过关,但由于《鹤冲天》词传到禁中,上达宸听。
等到临轩放榜时,仁宗以《鹤冲天》词为口实,说柳永政治上不合格,就把他给黜落了,并批示:“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
再度的失败,柳永真的有些愤怒了,他干脆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从此无所顾忌地纵游妓馆酒楼之间,致力于民间新声和词的艺术创作。
柳永的生平简介
柳永的生平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所以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资料,而且制作了超多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柳永所作的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超多“俚词”,下开金元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他是北宋前期最有成就的词家,有《乐章集》。
《乐章集》中描述羁旅穷愁的,有《雨霖铃》、《八声甘州》等,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柳永介绍范文
柳永介绍范文柳永(约984年—约1053年),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柳永,字耆卿,因排行第七,又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代表人物。
柳永柳永出身官宦世家,少时学习诗词,有功名用世之志。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离开家乡,流寓杭州、苏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京参加科举,屡试不中,遂一心填词。
景祐元年(1034年),柳永暮年及第,历任睦州团练推官、余杭县令、晓峰盐碱、泗州判官等职,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
柳永是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词人,也是两宋词坛上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
柳永大力创作慢词,将敷陈其事的赋法移植于词,同时充分运用俚词俗语,以适俗的意象、淋漓尽致的铺叙、平淡无华的白描等独特的艺术个性,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
[1] 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
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
[2]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3-4]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5]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6]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
[7] 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8]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9]流寓江淮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13]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14] ,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北宋第一个专业词人柳永
柳永词的主要内容
三、抒写羁旅行役 :柳永仕途失意,飘泊 四方,尝够了沦落的滋味,所以描写羁旅 行役的词也写得很精工。如《八声甘州》 写其风尘劳碌的生活、思乡的感情、真挚 的爱情及怀才不遇的愤懑,表现了封建社 会一个失意源自识分子的伤感和悲凉。作品分析
《雨霖铃》 《望海潮》 《八声甘州》
柳永词的主要内容
一、反映世俗女性的爱情意识和歌妓生活 。如《定风波》 以“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写 出少妇对平凡和满的家庭生活的眷恋,词中以女性口吻表 达的情感坦率真挚,与上层文士词作的含蓄委婉不太一样。 如《迷仙引》通过描述歌妓舞女的生活,真切地写出她们 心灵深处的痛楚:“万里丹霄,何妨携手同归去,永弃却, 烟花伴侣。免教人见妾,朝云暮雨。” 这些歌妓舞女渴 望摆脱强颜卖笑的生涯,获得有尊严的常人的生活。柳永 怀着同情和平等的态度 抒写这些不幸的歌妓,他是第一 个敢于把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歌妓们真、善、美的心灵写 进词中的人,在词境的开拓上有重要贡献。
关于柳永的故事
“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 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 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 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 万大军南下攻宋。(罗大经《鹤林玉露》 卷一)
关于柳永的故事
“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 《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 游狭邪,善为歌辞。教坊乐工每得新腔, 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 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的贡献
一、慢词的发展与词调的丰富 :晚唐五代至宋初, 词的体式以小令为主,慢词很少。而柳永一人就 创作了慢词87调125首。柳永大力创作慢词,从 根本上改变了唐五代以来词坛上小令一统天下的 格局。 在两宋词坛上,柳永是创用词调最多的词人。他 现存213首词,用了133种词调。而在宋代所用八 百八十多个词调中,有一百多调是柳永首创或首 次使用。词至柳永,体制始备。令、引、近、慢、 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长调短令,日益丰富。 形式体制的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内容 上的开拓提供了前提条件。
柳永简介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追求功名 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 倚红偎翠” 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 怪胆狂情” 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怪胆狂情” 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 逐渐消退时,才改名柳永,至景佑元年 1034年 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岁时方才考取进士, (1034年)54岁时方才考取进士,官屯田员 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 柳永终客死襄阳,家无余财,群伎合金 葬之南门外。 葬之南门外。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 柳永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到民间去的词作家。也 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 许我们可以责备柳永没有大志,同为词人不像辛弃疾 那样: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那样:“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不像 陆游那样: 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 陆游那样:“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 未死。 时势不同, 未死。”时势不同,柳永所处的时代正当北宋开国不 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 久,国家统一,天下太平,经济文化正复苏繁荣。京 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 城汴京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都市,新兴市民阶层迅速 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 形成,都市通俗文艺相应发展,恩格斯论欧洲文艺复 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 兴时说,这是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的时代。市民 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 文化呼唤着自己的文化巨人。这时柳永出现了,他是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专业的市民文学作家。他在市井这 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块沃土里酣畅淋漓地发挥了自己的才华。 ——梁衡《读柳永》 梁衡《 梁衡 读柳永》
柳永
柳永柳永(约971-1053),字耆卿,初名三变,字景庄,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
北宋著名词人。
出身于儒宦世家,工部侍郎柳宜少子,景祐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又世称柳屯田。
柳永为人放荡不羁,仕途更为坎坷。
时人将其举荐于仁宗,却只得四字批语:“且去填词”。
仕途无涯,便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流连于歌楼舞榭,沉迷于声色词曲,潦倒终身,竟由群妓合金而葬。
政治上的抑郁失志,生活上的特殊经历,以及他的博学多才,妙解音律,使这位“浅斟低唱”、“怪胆狂情”的浪子,成为致力于词作的“才子词人”。
由于柳永对社会生活有相当广泛的接触,特别是对都市生活、妓女和市民阶层相当熟悉。
都市生活的繁华,妓女们的悲欢、愿望及男女恋情,自己的愤恨与颓放、离情别绪和羁旅行股的感受,都是其词的重要内容。
此外,也有一些反映劳动者悲苦生活、咏物、咏史、游仙等作品。
大大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
他接受民间乐曲和民间词的影响,大量制作慢词,使慢词发展成熟、并取得了与小令并驾齐驱的地位。
在词的表现手法上,他以白描见长;长于铺叙,描写尽致;善于点染,情景交融,抒情色彩强烈;语言浅易自然,不避俚俗,使其词自成一格,广为流传。
柳永在词的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都有新的开拓,标志着宋词的重大变化,对宋词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词音律谐婉,平易轻约,更善情景之融。
叶梦得《避暑录话》中言称:“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足见其靡盛,而纪昀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中倍加推崇:“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
”著有《乐章集》,其词中名篇有《雨霖铃》、《凤栖梧》、《八声甘州》、《望海潮》等。
柳永生平散见张宗橚《词林纪事》和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等。
玉蝴蝶望处雨收云断,凭阑悄悄,目送秋光。
晚景萧疏,堪动宋玉悲凉。
水风轻、蘋花渐老,月露冷、梧叶飘黄。
遣情伤。
故人何在,烟水茫茫。
难忘,文期酒会,几孤风月,屡变星霜。
海阔山遥,未知何处是潇汀!念双燕、难凭远信,指暮天、空识归航。
知识扩展:柳永生平简介及作品欣赏
柳永简介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柳永词选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少年游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亸。
历史趣谈:柳永简介 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柳永生平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柳永简介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柳永生平导语: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代表作《雨霖铃》、《八声甘州》、《凤栖梧》等。
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
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
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
《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上梅乡茶景村)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蕖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
生活常识分享。
柳永简介
柳永简介总结归纳精选(1):柳永简介柳永(987年-1053年),字耆卿,本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福建崇安(今福建省武夷山市)人,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创始人物。
景祐元年(1034)进士,官屯田员外郎;排行第七,世称柳七,或柳屯田。
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
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主要代表作有《雨霖铃》、《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少年游》、《望海潮》、《八声甘州》、《定风波》等。
总结归纳精选(2):柳永生平简介柳永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他不仅仅开拓了词的题材资料,而且制作了超多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超多“俚词”,下开金元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宋词人柳永一生白衣卿相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
北宋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代表作《雨霖铃》。
原名三变,字景庄。
后改名永,字耆卿。
排行第七,又称柳七。
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
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
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
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
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
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
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
有《乐章集》。
柳永的父亲、叔叔、哥哥三接、三复都是进士,连儿子、侄子都是。
柳永本人却仕途坎坷,景祐元年(1034年),才赐进士出身,是时已是年近半百。
曾授屯田员外郎,又称柳屯田。
词作极佳,流传甚广。
其作品仅《乐章集》一卷流传至今。
描写羁旅穷愁的,如《雨霖铃》、《八声甘州》,以严肃的态度,唱出不忍的离别,难收的归思,极富感染力。
少年柳永混迹于烟花巷陌中,当时歌妓们的心声是:“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
”51岁时,柳永终于及第,去过福建,留有《煮海歌》,对当时煮盐为生的民众给予了深切的同情,短短两年仕途,他的名姓就载入了《海内名宦录中》,足可见其在经纶事物上的天赋。
可惜由于性格原因,屡造排贬,因此进入四处漂泊的“浮生”,养成了一种对萧索景物,秋伤风景的偏好。
柳永常以宋玉自比,对此,不与置评。
柳永晚年穷愁潦倒,死时一贫如洗,是他的歌妓姐妹们集资营葬。
死后亦无亲族祭奠,每年清明节,歌妓都相约赴其坟地祭扫,并相沿成习,称之“吊柳七”或“吊柳会”。
柳永的一生有对官宦生活的不懈追求。
第一次赴京赶考,落榜了。
第二次又落榜。
按说,补习补习,完全可以东山再起。
可不服输的柳永就是沉不住气,第二次落榜后,由着性子写了首牢骚极盛而不知天高地厚的《鹤冲天》。
发牢骚的柳永只图一时痛快,压根没有想到就是那首《鹤冲天》铸就了他一生辛酸。
没有几天,柳永的《鹤冲天》就到了宋仁宗手中。
仁宗反复看着,吟着,越读越不是滋味,越读越恼火。
特别是那句“忍把浮名。
换了浅斟低唱。
”真是刺到了宋仁宗的痛点上。
三年后,柳永又一次参加考试,好不容易过了几关,只等皇帝朱笔圈点放榜。
谁知,当仁宗皇帝在名册薄上看到“柳永”二字时,龙颜大怒,恶恨恨抹去了柳永的名字,在旁批到:“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还有一种说法是柳永的《醉蓬莱》事件激怒了当朝者,在这里不与详谈。
柳永的家世柳永的祖父为柳崇(?-980),有子六人——先夫人丁氏生宜、宣,继夫人虞氏生寘、宏,举进士,又生寀、察,并以词学自立。
宜、宣、寘、宏、寀、察都有官职:柳宜(939-?):仕南唐,官监察御史(郑文宝《江表志》卷下,载柳宣官监察御史),入宋自太平兴国元年(976)至淳化元年(990)先后为濮州雷泽、沂州费县、济州任城令。
淳化元年(990)起通判全州,后为赞善大夫,至工部侍郎。
登宋太宗雍熙二年(985)梁灏榜进士,柳宣:仕南唐,官大理评事。
入宋以校书郎为济州团练推官,后为大理司直、天太军节度判官。
柳寘:字朝隐,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1015)蔡齐榜进士。
柳宏:字巨卿,宋真宗咸平元年(998)孙仅榜进士,知江州德化县。
天圣年中,累迁都官员外郎,终光禄寺卿。
柳寀:官礼部侍郎。
柳察:年十七,举应贤良,待诏金马门。
仕至水部员外郎。
柳永的父亲柳宜是柳崇的长子。
柳永弟兄三人,柳永最幼。
他和哥哥柳三复、柳三接都知名,当时号称“柳氏三绝”。
柳三复:宋真宗天禧二年(1018)王整榜进士。
柳三接:字晋卿,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张唐卿榜进士,与柳永同榜登第。
官至都官员外郎。
柳永有子名涚,字温之,宋仁宗庆历六年(1046)贾黯榜进士,曾官著作郎及陕西司理参军。
又柳永有侄名淇,字润之,柳三接之子,宋仁宗皇祐五年(1053)郑獬榜进士,官至太常博士。
相传柳淇工书,李泰伯的袁州学记就是他手写的。
趣闻轶事一、奉旨填词柳三变:柳永《鹤冲天》中有“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句,北宋仁宗曾批评他:“此人好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且填词去。
”,将名字抹去。
柳永自称:“奉旨填词。
”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据说完颜亮读罢柳永的《望海潮》一词,称赞杭州之美:“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立马吴山之志”,隔年以六十万大军南下攻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三、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宋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柳永为举子时,多游狭邪,善为歌辞。
教坊乐工每得新腔,必求永为辞,始行于世,于是声传一时。
余仕丹徒,尝见一西夏归朝官云:‘凡有井水处,即能歌柳词。
’” 并且柳词可分俚、雅两派。
写作风格有“豪苏腻柳”之称,柳词如江南二八少女,清新婉约,细腻独到。
柳永是北宋一大词家,在词史上有重要地位。
他扩大了词境,佳作极多,许多篇章用凄切的曲调唱出了盛世中部分落魄文人的痛苦,真实感人。
他还描绘了都市的繁华景象及四时节物风光,另有游仙、咏史、咏物等题材。
柳永发展了词体,留存二百多首词,所用词调竟有一百五十个之多,并大部分为前所未见的、以旧腔改造或自制的新调,又十之七八为长调慢词,对词的解放与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柳永还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他的词讲究章法结构,词风真率明朗,语言自然流畅,有鲜明的个性特色。
他上承敦煌曲,用民间口语写作大量“俚词”,下开金元曲。
柳词又多用新腔、美腔,旖旎近情,富于音乐美。
他的词不仅在当时流播极广,对后世影响也十分深巨。
柳永情事北宋仁宗时,有位名妓谢玉英,色佳才秀,最爱唱柳永的词。
柳永才高气傲,恼了仁宗,不得重用,中科举而只得个馀杭县宰。
途经江州,照例浪流妓家,结识谢玉英,见其书房有一册"柳七新词",都是她用蝇头小楷抄录的。
因而与她一读而知心,才情相配。
临别时,柳永写新词表示永不变心,谢玉英则发誓从此闭门谢客以待柳郎。
柳永在馀杭任上三年,又结识了许多江浙名妓,但未忘谢玉英。
任满回京,到江州与她相会。
不想玉英又接新客,陪人喝酒去了。
柳永十分惆怅,在花墙上赋词一首,述三年前恩爱光景,又表今日失约之不快。
最后道:"见说兰台宋玉,多才多艺善赋,试问朝朝暮暮,行云何处去?"谢玉英回来见到柳永词,叹他果然是多情才子,自愧未守前盟,就卖掉家私赶往东京寻柳永。
几经周折,谢玉英在东京名妓陈师师家找到了柳永。
久别重逢,种种情怀难以诉说,两人再修前好。
谢玉英就在陈师师东院住下,与柳永如夫妻一般生活。
后来柳永出言不逊,得罪朝官,仁宗罢了他屯田员外郎,圣谕道:"任作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
"从此,他改名柳三变,专出入名妓花楼,衣食都由名妓们供给,都求他赐一词以抬高身价。
他也乐得漫游名妓之家以填词为业,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
柳永尽情放浪多年,身心俱伤,死在名妓赵香香家。
他既无家室,也无财产,死后无人过问。
谢玉英、陈师师一班名妓念他的才学和情痴,凑一笔钱为他安葬。
谢玉英曾与他拟为夫妻,为他戴重孝,众妓都为他戴孝守丧。
出殡之时,东京满城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
这便是"群妓合金葬柳七"的佳话。
谢玉英痛思柳郎,哀伤过度,两个月后便死去。
陈师师等念她情重,葬她于柳永墓旁。
柳永家乡柳永于雍熙四年(987)生于京东西路济州任城县,淳化元年(990)至淳化三年(992),柳永父柳宜通判全州,按照宋代官制,不许携带家眷前往。
柳宜无奈将妻子与儿子柳永带回福建崇安老家,请其继母也就是柳永的继祖母虞氏代养,直到至道元年(995)才又回到汴京。
所以四至九岁时的柳永是在故里崇安度过其童年时代的,此后柳永终身再也没有机会回到崇安。
《建宁府志》中录的那首写在崇安中峰寺的《中峰寺》诗,就出于童年柳永之手,也可称之为神童了。
柳永系崇安五夫里(今福建南平武夷山市五夫镇)人,那里兴植荷花,他家前是一片偌大的白蕖之象,钟灵毓秀之山水,养育汲乃更塑造了柳永洒脱飘溢的人生情怀和浮世苦短,何来云归的经世之观,故柳永一出家门,便没再回来,那个美丽的家乡,那昫白荷只能留在他心于四方的纯粹思念中。
在今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的武夷山,风景区内武夷宫古街中段建有柳永纪念馆,还有一尊2米一般高的青铜柳永像。
柳永词选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 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望海潮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云树绕堤沙。
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
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
千骑拥高牙。
乘醉听萧鼓,吟赏烟霞。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
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
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
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亦作“凝眸”)。
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
暖酥消,腻云享单。
终日恹恹倦梳裹。
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
镇相随,莫抛躲。
针线闲拈伴伊坐。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
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游狂荡,何须论得丧。
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
幸有意中人,堪寻访。
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
青春都一晌。
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黄莺儿园林晴昼春谁主。
暖律潜催,幽谷暄和,黄鹂翩翩,乍迁芳树。
观露湿缕金衣,叶映如簧语。
晓来枝上绵蛮,似把芳心、深意低诉。
无据。
乍出暖烟来,又趁游蜂去。
恣狂踪迹,两两相呼,终朝雾吟风舞。
当上苑柳农时,别馆花深处,此际海燕偏饶,都把韶光与。
雪梅香景萧索,危楼独立面晴空。
动悲秋情绪,当时宋玉应同。
渔市孤烟袅寒碧,水村残叶舞愁红。
楚天阔,浪浸斜阳,千里溶溶。
临风想佳丽,别后愁颜,镇敛眉峰。
可惜当年,顿乖雨迹云踪。
雅态妍姿正欢洽,落花流水忽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