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兰组培苗牛根培养的多网子正交试验研究
兰花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Stewart等用树兰(Epidendrum)的根首次成功地培 养出了原球茎和从愈伤组织分化出1株苗。后来,根 的诱导相继在不同兰花中获得了成功。徐宏英等用大 花蕙兰的幼根成功地进行组织培养,来检测其快速繁 殖的影响因素。6。。但由于兰花的根部是共生菌根,所 以根部作为外植体较难灭菌,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较 容易污染。 1.2组织培养基和添加物研究 1.2.1组织培养基研究
在自然条件下兰花种子虽多,但由于其不具有发 育完全的胚,且种皮致密、透性差或种皮中含有抑制物 使种子很难萌发。自Noel Bernared在1899年创立了 兰花种子共生萌发法后,研究者们接着发现大部分兰 花种子也可以通过无菌萌发的方式进行,即非共生萌 发。兰花种子的非共生萌发已在蝴蝶兰、石斛兰、文心 兰等兰花中取得成功。2005年中国科学院昆明研究 所首次利用种子成功的诱导出云南野生拖鞋兰和独蒜 兰。由于种皮致密等原因,对部分兰花种子的预处理 也有利于兰花种子的萌发。田梅生等用剪刀将四季兰 种皮剪破后种子的萌发率大大提高。 1.1.4花梗节问作为外植体
收稿日期:2008—08—04;修回日期:2008—09—21 作者简介:丁秋露(1986一),女,专业方向植物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E-mail:qiulu207@sohu.eom; 通讯作者:赵品军,E—mail:hanjunzhao@163.con。 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6066);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2006KJ061A)
兰花组培技术研究
\ ,
兰 花 组 培 技术 研究
魏 光 平
(山 东 省 莱芜 市 林 业 和 城 乡 绿 化 局 山 东省 莱 芜 市 271100)
摘 要 :兰花具有 淡雅 的香 气,能够改善 室内湿度 ,同时是我 国传统的名花 ,是君子的代表 。 当前兰花 已经逐渐进入到
家庭 中,市场上 兰花销售量逐 渐增多,为 了满足市场需求 ,兰花 培育和繁 殖技 术不断发展。本文将针对兰花组培技 术展 开
择中,应 当根据兰花的特性和环境确定基质种类。通常苔藓和泥 肥,2-3周后 ,待新根 长出,才能施肥。一般 以 1500—2000倍 水液
碳是兰花移 栽基质必要成分 ,该基 质的持水 能力强 ,将 pH值控 性速效肥料每 15-20d浇一次。当夏季气温高于 30 c以上或冬季
制在微酸性,通常为 3.8-4.5之间。比如洋兰组培常 选用苔藓为 进入休眠状态不宜施肥。
1.2 根
无根苗和有根 苗。在种植前应 当先在水中浸润 1d的花盆,然后
因为组培苗的生长是在不 同于 自然外界环境 ,长此 以往导致 晾干并保证花盆无 菌,然后在 底层放置碎砖,再放入树蕨根、水苔
根 系功能不够完善,缺 乏良好的吸收功能,导致组培 面一旦移 植 等,铺平后挖出小洞并小 心将小苗放入其 中,然后固定。之后,洒
经 过半 日 的炼 苗 后 可 以进 行 组培 苗移 栽 。 移 栽 中,用小 竹 签
地贮存水分 ,加上缺乏完善的疏导系统 ,很容易 因为供 水不足出 从瓶 中轻轻移 出组培苗 ,要注 意保 护嫩 芽和根系组 织,用清 水洗
现 萎 蔫 死 亡 的情 况 。
净组培苗根部和基 部培养 基并晾干,将 组培苗分成两 类,分 别为
兰花组织培养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Ke wo d:oc i y r rh d;t s e c l r i u u t e;moe u a il g s u l c l rb oo y;g n t rn fr t n e e i t s ma i c a o o
兰花是整个 兰科植物 ( r iaee 的总称。兰科 O c dca ) h
物 中最 高 度演 化 的 一 科 , 6个 亚 科 7 5属 2 00余 有 2 50 种 , 泛 分 布 于 全 球 各 地 。 兰 花 在 中 国 约 有 10个 属 广 7
10 20余种 , 分布较为广 泛 , 几乎 全 国各 省都有 。其 中, 青藏高原就有 9 9属 4 4种 及 9个 变种 , 东有 7 7 广 1属 2 8种 一 0 。 兰花不仅具 有极高 的观赏 价值 , 还具 有 独特 的食 用和药用 价值 。兰花 的根 、 、 、 、 叶 花 果 种子均有很 高 的 药用价值 。印度人 曾经用 兰花 E i s i l rpiLn e o s d y治疗 唇 疮, 同时其还 可 以舒 缓牙 龈和 口腔 黏膜 的不适 。不 仅
年来发展迅速 , 对兰花 组织培 养 中原球 茎的诱 导和培养基 选择 的国 内外研 究进行 了综述 ; 并对近年 来应 用分子标
记、 转基 因等 分 子 生物 学技 术研 究 兰花 的遗 传 多样 性 、 系统 分 类 和 基 因功 能进 行 综 述 。
关键词 : 兰花 ; 组织培养 ; 分子 生物 学; 转基 因
2 olg f i ce c ,A h iN r a nvri ,Wu u2 10m l iesy e Le U t h 4 0 0,C ia hn )
A bsr c t a t:Orhi s t ne o h a g s o rng p a tfm i e . Th v l e o r h d i ce tfc r s a c n c no h s b e c d i heo ft e lr e tf we l i l n a l s i e a u fo c i n s i n i e e r h a d e o my a e n i p i r te to . Or i is e c hu e h sb e v lpe u c l. Th r g e si r hi is ul es c st rg no r t. ad mo e at n in chd ts u u r a e n de eo d q i ky e p o r s no c d tsue c t u h a heo i fp oo ur i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4植物生长调节剂对兰花组培的影响
• 常用的外源生长物质主要是生长素类(IAA、 IBA、NAA和2,4-D等)和细胞分裂素类 (BA、KT和ZT等)。
• 黄磊等(2004)用春兰和大花蕙兰(C. hybrids) 的杂交种子,经非共生萌发得到了无菌试管苗。
种子消毒的方法
• 先用镊子取出花粉块,轻轻放在柱头上。授粉成功后,子 房逐渐膨大,结果。剪下果实。用75%浸泡30S,倒人次 氯酸钠溶液消毒20MIN,蒸馏水洗净4次,切开果实,播在 培养基上,进行无菌繁殖,3-4个月就可发芽。
• 石乐娟(2006)以茎尖诱导产生的春兰‘绿 云’(Cymbidium goeringii‘Ltiyun’)腹轮艺品种的类原球 茎为材料进行实验。
培养基 Culture medium
根状茎增殖倍数 Muhiplication ratio
1/2MS(固体Solid 3.333±0.50 state)
茎尖消毒方法
• 先在栽培2、3年的兰株根部.切取2~3 cm的生 长芽。用流水冲洗20 min。在温度为22~25℃的 无菌组培室里。把最外面的l~2片苞叶去掉,放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浸泡l5 min,灭菌。然后剥离。 切割成2~5 mm的茎尖,接种到准备好的培养基 上,移至培养场所。3~4个月后发出根状茎。
种子成熟度对发芽的影响
• 郑 琪,赵虎等(2007年)用春兰(小打梅)×春兰(绿 壳素)、进行实验,发现未成熟种子的发芽速度最快, 快的30 d发芽,最慢的60 d发芽均比同组合的成熟种子 提早发芽。
建兰与寒兰杂交后代试管花诱导及其形成过程的形态学及细胞学观察
建兰与寒兰杂交后代试管花诱导及其形成过程的形态学及细胞学观察传统育种方法中,杂交是一种常用的手段。
通过杂交,可以获得具有更好性状的后代,并且可以进一步进行选择和繁育,达到改良品种的目的。
而在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中,试管花诱导是一种将花器官的发育过程移至体外环境中的方法,可以在无性花期利用体外培养技术进行花器官的诱导和发育。
本次研究主要观察了建兰与寒兰杂交后代试管花诱导及其形成过程的形态学及细胞学观察,以下将详细介绍研究内容。
首先,选择建兰和寒兰作为研究材料,分别进行花器官的处理和培养。
首先,分离建兰和寒兰的花蕾,并去除外部的花瓣和花萼。
然后,将花蕾置于含有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进行试管花诱导。
在培养的过程中,观察并记录了花器官的形态变化和细胞的增殖情况。
在试管花诱导的过程中,观察到杂交后代花器官的形态学变化。
首先,花蕾开始肿大,并逐渐形成一个较大的花瓣结构。
而在花器官的发育过程中,花瓣的形状和颜色也发生了变化,出现了一些与建兰和寒兰不同的特征。
同时,花瓣的表面也开始出现细胞伸长和分化的现象,形成了细长的纤维状结构。
这些形态的变化表明,试管花诱导过程中,建兰与寒兰的特征在后代中发生了融合和混合。
除了形态学的观察之外,还对试管花中的细胞学变化进行了观察。
使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对试管花中的细胞进行观察,并进行了细胞核的染色和染色体的观察。
观察结果显示,试管花中的细胞核数量和结构发生了变化,具有建兰和寒兰特征的细胞核混合在一起。
同时,染色体也发生了重组和重排的现象,进一步证实了建兰与寒兰进行杂交后代试管花诱导过程中的基因重组和混合现象。
综上所述,本次研究通过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观察,揭示了建兰与寒兰杂交后代试管花诱导及其形成过程中的形态学和细胞学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在试管花诱导的过程中,建兰与寒兰的特征发生了融合和混合,形成了具有新的特征的后代。
这些结果对于了解花的形态发育和杂交育种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利用试管花诱导技术改良品种提供了参考。
兰花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_金草在线-中国金线莲行业站
兰花多倍体育种研究进展_金草在线-中国金线莲行业站兰科植物种类繁多,是有花植物中最大的家族之一,仅次于菊科。
其中,具有一定观赏价值的兰科植物统称兰花。
在世界各地育种家的不懈努力下,兰花已跻身于世界主流观赏花卉的行列。
目前,花育种仍以传统的杂交育种为主,但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基于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新育种技术不断涌现。
作为生物技术育种手段之一的多倍体育种具有诸多其他育种手段不可替代的优势,并且越来越受到们的重视。
一、兰花多倍体育种的意义1、提高兰花的观赏价值花朵是兰花的主要观赏部位,改良花朵的外部形态是兰花育种工作的主要目标。
而染色体组加倍的植物往往表现出器官的“巨大性”。
通过多倍体诱导的方法可以培育出花朵巨大,花色浓郁,质地厚重的兰花新品种。
同时,多倍体育种可以使花植株粗壮、叶片宽阔,从而进一步提高花的整体观赏价值。
2、克服远缘杂种不育性在兰花的杂交育种工作中,为了获得更多优良性状,通常会使用远缘杂交的方法来培育新品种。
但由于两个亲本染色体数目不同等原因导致杂种F1细胞在减数分裂时染色体无法联会。
因此,远缘杂交的后代往往是不育的。
通过对杂种F1进行染色体组加倍,使其细胞在减数分裂时能够正常联会,从而克服远缘杂种的不育性。
3、利用多倍体作为遗传媒介染色体加倍可以克服杂种不育性,将多倍体作为遗传育种的媒介已在育种工作中普遍应用。
例如,提高花的抗病性、抗寒性等是兰花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
在育种工作中,需要将原生种的优良抗性基因导入栽培种。
利用诱导多倍体的方法克服杂种后代不育性,并结合杂交、回交等方法可培育出带有优良抗性基因的新品种。
二、多倍体诱导技术在兰花育种中的研究进展1、兰花多倍体育种现状目前,石斛兰、大花蕙兰、蝴蝶兰、文心兰等的多倍体育种已有涉及,并获得了一定的成果。
李涵等使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齿瓣石斛,成功获得四倍体植株;张莹等使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石斛杂交品种Den.utopia‘Messenger’×Den.whit-erabbit‘Sakurahime’获得四倍体植株;杨丽娟等使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大花蕙兰品种野红宝石冶获得四倍体植株;崔广荣等使用秋水仙素诱导蝴蝶兰二倍体品种Phalaenopsis Tsuei Foa Lady获得成功;崔广荣等使用秋水仙素诱导二倍体文心兰品种“金西”获得成功。
兰友走访-致力于兰花种质资源收集和学术研究的陈波先生(三)拾伍
兰友走访-致力于兰花种质资源收集和学术研究的陈波先生(三)拾伍(三)四、提倡兰花专业学术研究在兰花中,寒兰花守的美在线条与飘逸。
那细长的外瓣展开平肩或飞肩精气神特别佳,花形大,舌头大是寒兰中最为常见的显现形式。
一般的花朵直径都能达7-8厘米,最长者达到10厘米以上。
另外,花朵之间的排序疏朗有致朝向各异洒脱耐看。
花朵数量至少4朵,10朵左右为常见,最多见过20朵以上的。
花莛细长,骨感强硬,有赤绿之分,小花柄长,故花守转茎特佳。
一莛花扶摇直上随风摇曳,宛若凌波仙子,空灵飘逸,这就是寒兰之美。
寒兰的花色亦丰富,紫、绛紫、绿、红、黄、黑、白都有出现,其舌头除了大的优点尚有多种形状如:大圆舌、大柿子舌、大铺舌、龙吞舌、如意舌、卷舌、拖舌等。
寒兰中目前有几只绿蕙就是配有雪白的大圆舌,副瓣平伸出去,花形大,其花绽放时美得让人屏住呼吸不忍惊扰。
目前,舌面是以起绒为最高品位,紫红为贵,鲜艳为佳,凝重为优。
舌面的颜色有纯红、纯紫、绿绿、纯白和黄苔等。
散斑形态较为丰富其形点状,竖条状,如品字,如山川,亦有象形出现。
由于舌面较为阔大故表现较为丰富,故寒兰的舌头是他兰无法比拟的,因此说围绕舌头进行审美鉴赏很有必要。
寒兰叶姿飘逸度极佳,有直立、上垂、半垂、甩尾,株形都以紧凑为主,给人以一处挺拔感较强之意。
其叶有宽有窄,其形亦是多样,有承露尾叶,有鱼肚叶和“V”形叶面或平面叶,叶质细糯,光泽有亮有哑,有深绿和浅绿之分。
寒兰分四季种,其中是以秋寒兰和冬寒兰的香味为最,春寒兰和夏寒兰次之。
秋寒兰和冬寒兰放香是以低温刺激芳香源分泌的特点,往往初开时香味不足,绽放越久香味越浓郁,常有花开凋谢了还余香阵阵,故有遗香之称,由于其放香是遇低温越冷越香的特点,故称之为冷香。
另外,秋寒兰和冬寒兰花期绽放是在低温区,温度越低凋谢就越慢相应地花期就会越长,故香味存留时间相应地就会拉长。
寒兰的香味虽有冷香遗留的特点,但味别却是具有上乘的清幽之质。
在兰花中其香味和春兰、送春同列最高级别,如果把放香量的浓郁程度进行评比那么秋、冬寒兰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几种中国兰种子试管培养根状茎发生的研究
摘耍
对蕙 兰和 墨兰的种子进行解剖学观察 , 可 以看 到种皮 由一 层透 明的 细胞 组成 , 种胚 为发
育不完全 的球形胚 , 胚 内不舍 淀粉 , 仅台腊类作 为储存 营养物 质 . 试昔 培养条 件 下 , 球 形胚顶 端 细胞分裂 . 胚体积增大 , 胀破种皮 , 形成 类原 球茎 . 其顶 端分生 组轵 细胞继 续分 裂 . 形成 根状 茎 .
d e ma l a n d c o r t i c a l c e i l s c a n b e d i v i d e d a n d f o r me d i n t o l a t e r a l me r i s t e m u n d e r h o mma e L ' c a l me n t . T h e n a p i c a l a n dl a t e r a l 8 k m a r e d i f e t  ̄ a t i a t e di n t ol e a rb u d. A d v e n i t i t o u s r o o ti B d i f e r o a t i a t e df r a m e p i d e r -
取材 .
1 . 2 实验 方 法
形 态 解剖 学观 察材 料 固 定 于 F 从 液 中, l 经 酒精脱水 、 二 甲苯 透 明 、 石蜡包埋 后切 片( 厚
l O / a n ) , 番红 一 固绿染色后 , 用树脂胶封片, 显微镜下观察并照相‘ 】 .
组织 化 学 观 察 材料 固 定 于 卡诺 固 定 液 中 , 经脱 水 、 透明、 石 蜡 包埋 后 切 片 ( 厚 1 0 t a n ) , 观 察
C h e n J i n y o n g
寒兰的组织培养与试管开花
寒兰的组织培养与试管开花
朱国兵;杨柏云;敖爱艳
【期刊名称】《植物生理学通讯》
【年(卷),期】2008(44)3
【摘要】1植物名称寒兰(Cymbidium kanran Makino)。
2材料类别种子。
3培养条件种子萌发培养基:(1)1/2B5+6-BA0.6mg·L^-1(单位下同)+NAA0.4;根状茎增殖培养基:(2)B5+6-BA0.6+NAA1.5;芽分化培养基:(3)B5+6-BA1.0+NAA0.2;生根培养基:(4)1/2B5+NAA0.2;【总页数】2页(P513-514)
【关键词】试管开花;组织培养;寒兰;增殖培养基;种子萌发;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植物名称
【作者】朱国兵;杨柏云;敖爱艳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Q945;S682.31
【相关文献】
1.中华石蝴蝶组织培养及试管开花诱导 [J], 王一诺;李翠;肖冬;李林轩;韦莹;王晓峰;韦坤华
2.铁皮石斛组织培养及试管开花研究 [J], 邹娜;喻苏琴;王春玲;张露
3.千日红组织培养及试管开花研究 [J], 邹娜;邓光华;苏燕;喻苏琴;涂淑萍;张宵娟
4.卡特兰和大花惠兰的组织培养及试管苗的栽培管理 [J], 刘敏;杨柏云
5.石竹和瞿麦组织培养与试管开花技术研究 [J], 邹欢欢;程明圣;黄孝风;陈慧晶;肖丽;张云;邹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汇总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兰花组织培养技术作者姓名:党莎专业:应用生物技术主考学校:甘肃农业大学准考证号:440509115003指导教师姓名职称:甘肃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办公室印制2010 年09 月20 日论文标题:兰花组织培养技术论文标题:Orchid tissue culture论文作者:党莎论文作者:DANG Sha目录摘要⋯⋯⋯⋯⋯⋯⋯⋯⋯⋯⋯⋯⋯⋯⋯⋯⋯⋯⋯⋯⋯⋯⋯⋯⋯⋯1关键词⋯⋯⋯⋯⋯⋯⋯⋯⋯⋯⋯⋯⋯⋯⋯⋯⋯⋯⋯⋯⋯⋯⋯⋯1英文摘要⋯⋯⋯⋯⋯⋯⋯⋯⋯⋯⋯⋯⋯⋯⋯⋯⋯⋯⋯⋯⋯⋯⋯⋯1 1. 无菌培养的建立⋯⋯⋯⋯⋯⋯⋯⋯⋯⋯⋯⋯⋯⋯⋯⋯⋯⋯11.1 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及兰花的形态特征⋯⋯⋯⋯⋯⋯⋯⋯⋯11.2 培养容器的洗涤及培养基的制作⋯⋯⋯⋯⋯⋯⋯⋯⋯2 1.3 外植体的采集及接种⋯⋯⋯⋯⋯⋯⋯⋯⋯⋯⋯⋯⋯⋯⋯⋯32. 继代增殖⋯⋯⋯⋯⋯⋯⋯⋯⋯⋯⋯⋯⋯⋯⋯⋯⋯⋯⋯⋯⋯⋯⋯3 2.1 试管苗生根壮苗培养⋯⋯⋯⋯⋯⋯⋯⋯⋯⋯⋯⋯⋯⋯⋯⋯⋯42.2 试管苗的驯化移植⋯⋯⋯⋯⋯⋯⋯⋯⋯⋯⋯⋯⋯⋯⋯⋯⋯⋯43. 影响兰花原球茎增殖的因素⋯⋯⋯⋯⋯⋯⋯⋯⋯⋯⋯⋯⋯⋯4 3.1 基本培养基成分对茎增殖的影响⋯⋯⋯⋯⋯⋯⋯⋯⋯43.2 激素的影响⋯⋯⋯⋯⋯⋯⋯⋯⋯⋯⋯⋯⋯⋯⋯⋯⋯⋯53.3 切割方式对其影响⋯⋯⋯⋯⋯⋯⋯⋯⋯⋯⋯⋯⋯⋯⋯⋯⋯53.4 活性炭⋯⋯⋯⋯⋯⋯⋯⋯⋯⋯⋯⋯⋯⋯⋯⋯⋯⋯⋯⋯⋯⋯⋯53.5 含糖量及培养基硬度的作用⋯⋯⋯⋯⋯⋯⋯⋯⋯⋯⋯⋯⋯⋯53.6 继代周期的影响⋯⋯⋯⋯⋯⋯⋯⋯⋯⋯⋯⋯⋯⋯⋯⋯⋯⋯54. 影响兰花生根和移栽成活的因素⋯⋯⋯⋯⋯⋯⋯⋯⋯⋯⋯⋯⋯⋯5 4.4 活性炭有否对兰花生根的影响⋯⋯⋯⋯⋯⋯⋯⋯⋯⋯⋯⋯⋯54.2 生长调节物质的不同种类及浓度比例的影响⋯⋯⋯⋯⋯⋯⋯64.3 试管苗的生理状况⋯⋯⋯⋯⋯⋯⋯⋯⋯⋯⋯⋯⋯⋯⋯⋯⋯⋯64.4 无机盐浓度⋯⋯⋯⋯⋯⋯⋯⋯⋯⋯⋯⋯⋯⋯⋯⋯⋯⋯⋯⋯65. 兰花组培的应用⋯⋯⋯⋯⋯⋯⋯⋯⋯⋯⋯⋯⋯⋯⋯⋯⋯⋯⋯⋯6 5.1 快速繁殖优良品种⋯⋯⋯⋯⋯⋯⋯⋯⋯⋯⋯⋯⋯⋯⋯⋯⋯6 5.2 建立无病毒株系⋯⋯⋯⋯⋯⋯⋯⋯⋯⋯⋯⋯⋯⋯⋯⋯⋯⋯6 5.3 种质资源的保存与交换⋯⋯⋯⋯⋯⋯⋯⋯⋯⋯⋯⋯⋯⋯⋯6 6. 兰花病虫害防治⋯⋯⋯⋯⋯⋯⋯⋯⋯⋯⋯⋯⋯⋯⋯⋯⋯⋯66.1 兰花主要害虫及有害动物⋯⋯⋯⋯⋯⋯⋯⋯⋯⋯⋯⋯⋯⋯66.2 兰花主要病害⋯⋯⋯⋯⋯⋯⋯⋯⋯⋯⋯⋯⋯⋯⋯⋯⋯⋯67. 结论⋯⋯⋯⋯⋯⋯⋯⋯⋯⋯⋯⋯⋯⋯⋯⋯⋯⋯⋯⋯⋯⋯⋯⋯7参考文献⋯⋯⋯⋯⋯⋯⋯⋯⋯⋯⋯⋯⋯⋯⋯⋯⋯⋯⋯⋯⋯⋯⋯8致谢⋯⋯⋯⋯⋯⋯⋯⋯⋯⋯⋯⋯⋯⋯⋯⋯⋯⋯⋯⋯⋯⋯⋯9兰花组织培养技术党莎(甘肃农业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应用生物技术730070 ) 摘要:兰花属兰科( Orchidacere )多年生草本植物,中国兰花为兰科属中的地生兰。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
兰花组培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实现兰花的无性繁殖,加速繁殖速度,提高兰花的经济价值。
2. 实验材料与方法2.1 材料- 真兰属兰花种苗- 高葡萄糖培养基- 植物生长调节剂- 消毒酒精、消毒器具2.2 方法1. 准备工作台和培养瓶,对工作台和培养瓶进行消毒处理。
2. 从健康的兰花种苗上剪取茎秆,长度约为2-3厘米。
3. 将茎秆表皮剥去,取内部的茎骨,切成1-2毫米长的组织块。
4. 将组织块置于消毒的高葡萄糖培养基上,加入适量植物生长调节剂。
5. 将培养瓶密封并置于暗处,温度控制在25-28摄氏度,光照强度为2000-3000勒克斯。
6. 观察培养过程,通常在3-4周后,组织块开始呈现出小苗的形态。
7. 将小苗转移到含有较低濃度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
3.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3个月的培养,成功培育出大量的兰花幼苗。
观察发现,这些幼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叶片翠绿。
与传统的兰花繁殖方法相比,组织培养技术显著地加快了兰花的繁殖速度。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同时繁殖多个兰花品种,加大了兰花生产的规模。
4. 实验总结与展望本次实验通过兰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成功实现了兰花的无性繁殖。
组织培养技术具有繁殖速度快、突破品种限制、容易获得大批量无病毒种苗等优势。
未来,可以进一步研究优化培养基的配方,进一步提高兰花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
此外,也可以尝试引入基因工程技术,通过基因转化的方式培育抗病虫害、提高花期持久性等优良特性的兰花品种。
5. 参考文献[1] 王明. 组织培养技术在兰花生产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06(4):79-80.[2] 谢丽. 兰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J]. 南兰科技, 2012(6): 42-43.。
兰花组培苗的培养与管理
兰花组培苗的培育与管理在养植兰花组培苗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组培苗,组培苗是运用现代植物学的科学技术,采用植物的种子、芽或植物的其他组织,在特定的条件进行植物的复制,复制出的苗称为组织培育苗,一般称为组培苗、克隆苗,因组培苗通常在试管内繁殖所以又称试管苗。
组培苗在某个植物的大量繁殖、选种、脱毒等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农业、花卉等领域有着广泛的运用。
兰花的组培苗最早7 O 年月在日本得以应用,兰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洋兰和大花蕙兰,在春兰、寒兰、墨兰、建兰中也有较多的应用,以春兰占多,蕙兰虽也进行了组培的尝试,但由于技术问题未大量组培,我所见到的只几个试验品种,且移栽成活率很低;兰花的组培主要是通过二个途径:一是采用兰花的种子进行繁殖,即采用兰花成熟朔果内的种子繁殖;二是试验室切取兰花的芽点进行繁殖。
现今世界上进行兰花组培的主要是在韩国、中国的台湾及大陆的几个兰花组培单位,大家比较熟识的是四川的同心公司,各兰花组培单位组培兰花的品种都各有侧重。
一、为了消退部分兰友对组培苗的误会和与杂交苗的混淆,下面我先谈谈组培苗与其他种类苗的关系。
1、兰花组培苗与自然繁殖苗的关系。
从植物的特性上说应是同样性质的兰花,自然界的兰花繁殖既有种子在兰花生长地特定环境下发芽生长成龙根体,再在龙根体上长出实生苗,又有实生苗分孽出芽长成苗,这是兰花在自然界的二种繁殖方法-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组培苗也是通过对兰花种子和芽点发芽,生成龙根体,让龙根长出实生苗的过程,只是通过试验室处理过的兰花种子发芽率远远高于自然界,然而,采纳种子亲本繁殖的苗其出芽后的苗品种特性稳定性低于切芽组培,在种子繁殖时生成的苗变化较大,这也是通过种子繁殖选种的一个方法,既会有优于原品种的兰花,也会有不及原品种的兰花,要经过品种的筛选,因此要有与原品种一样的组培苗时多数采纳芽点的组培,芽点组培原理与我们的分苗没什么区分,但相对芽点的组培难度特别高,组培出的实生苗既兰花的幼苗, 通过移栽成和自然繁殖的兰花苗一样特性的兰花,组培的幼苗较自然状态下繁殖的苗要难养些,缘由在下面会提及,但养成成苗后与自然养殖的苗并无区分2、兰花组培苗与返销苗的关系。
兰花属间杂种后代快繁及多倍体资源的创建的开题报告
兰花属间杂种后代快繁及多倍体资源的创建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兰花是一种重要的花卉观赏品种,具有高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
随着人们对兰花需求的增加以及兰花市场的不断扩大,对兰花的快速繁殖和多倍体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越来越受到关注。
同时,兰花属植物具有较高的群体变异性和遗传多样性,利用杂种优势和无性繁殖技术进行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很大的优势。
因此,兰花属间杂种后代的快繁及多倍体资源的创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应用价值。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兰花属间杂交,获得具有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的优良后代,并利用组织培养技术进行多倍体资源的创造,探索兰花属植物的快速繁殖和多倍体资源的利用。
三、研究内容1. 兰花杂交种的制备:选择优良兰花品种进行杂交,控制受精和配子发育过程,获得带有优良性状的杂交后代。
2. 兰花杂交种的繁殖: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建立兰花杂交种的快速繁殖体系,获得大量优良杂交后代。
3. 兰花多倍体资源的创造:对兰花杂交种进行体细胞培养,诱导多倍体的形成,获得多倍体资源。
4. 多倍体资源的评价:对获得的多倍体资源进行实验室和田间的评价,分析其生长发育、形态特征、花色花型、抗病性等性状,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多倍体资源。
四、研究方法1. 兰花杂交:选择不同属和种之间进行杂交,控制杂交过程中的发育和授粉。
2. 组织培养:采用组织培养技术,在适宜的培养基条件下,建立兰花杂交种体系,进行大量繁殖。
3. 细胞培养:采用体细胞培养技术,诱导多倍体资源的形成。
4. 实验室和田间评价:对获得的多倍体资源进行实验室和田间的评价,筛选出具有优良性状的多倍体资源。
五、预期成果通过本研究,预期可以获得如下成果:1. 获得具有优良性状的兰花属间杂交后代。
2. 建立兰花杂交种快速繁殖的组织培养系统,实现大量繁殖和资源的开发利用。
3.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成功诱导获得兰花多倍体资源。
4. 对获得的多倍体资源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高观赏和经济价值的多倍体资源。
兰花的组培心得
兰花的组培心得兰花的组培心得取外植体首先是种子。
在其他植物的组织培养中,一般而言,最容易的是用种子组培,即把种子接入空白培养基即可。
而中国兰花却不同。
由于中国兰花的种皮内含有大量空气,不易吸水,种子大多发育不完全,所以很难成功。
并且,有一种理论还说中国兰花的种子是要在特定的细菌作用下才能萌发。
所以中国兰花的种子很难组培成功,我们多次做的种子萌发试验也没有成功。
其次是芽。
我选取的材料是建兰的芽。
我把长得较好的建兰的大叶和根去掉,留下3厘米的叶子以及其内部。
先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碘伏兑水泡3分钟,拿出用无菌水冲洗至少5遍,冲干净后放入75%的乙醇中浸泡30秒钟拿出,用无菌水冲洗至少5遍,然后放入1‰的氯化汞中浸泡6分钟至7分钟,(注意:时间太长会导致褐化,而时间太短会导致消毒不彻底,最终引起污染。
)在超净工作台中取出,用无菌水冲至少5遍,放在无菌包上,用消过毒的镊子和刀把叶子层层剥去,直到留下0.5厘米,或者更小的芽为止,然后接入培养基。
培养基可用MS+NAA1--5适量加苹果和香蕉等。
(注意:中国兰花容易褐化,所以接种时尽量不要让它暴露在空气之中。
)如不污染两个月左右就可抽出新叶了。
最后是龙根。
龙根的组培过程大致与芽的组培过程相同,但成活的可能性比芽高,不过龙根在市场极为少见。
一旦成功其繁殖率极高。
组培中国兰花的组织培养与其他植物大体相同,但由于其容易褐化,所以在组培过程中要注意观察。
用组织培养的方法既容易产生变异的兰苗,平时应细心观察,对稍有变异表现的兰苗或龙根要及时移出,进行单独接种,并保护繁殖。
坚持下去,便可得到有价值的变异兰苗。
如果有褐化的,要及时把褐化部分清除,以免造成整瓶褐化。
如果有污染,要进行救治。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污染。
污染的广义是混入有害的东西,而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这个“有害的东西”在植物组织培养中指的就是菌,这个“菌”分为两大类--真菌和细菌。
真菌就是组培瓶里那些毛状的、颜色暗淡,多为白色、灰绿色或棕褐色的物质(如果表面有水,水会成水珠状并且会流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配方 , 为逐 步 建 立 稳 定 的 高 频 再 生 系 统 、 现 无 毒 工 厂 实
国主要分布在福建 、 浙江 、 江西 、 湖南 、 东等地 . 广 四川 及
云 贵 高原 时 有 发 现 。寒 兰 是 珍 贵 的 观 赏 花 , { 在 自 }于 士 然 状 态 下 繁 殖 闲难 , 传 统 栽 培 靠 分 株 繁 聃 , 期 长 , 故 周 繁 殖 率 低 u 。从 16 90年 Moe 开 创 兰 花 快 速 组 织 培 养 rl 技 术 以来 , 花 的快 速 繁 殖 尤 其 在 中 兰 的组 织 培 养 方 兰
fu t o tn n n o t e e d o t rg G a t i n ‘ i k ’wa in f a t ( r i s f i g a d t h n fso a e P ci t i Ni a a e v y t ssg ic n l P< 0 0 一 h g e h n ‘ i g u l ; i y . 1 i h rt a P n g o i ’
5cl叶浓绿 , 势 良好 , n, 长 符合 生根 要求 , 以进 行生 根 可
培养 。 1 13 实 验 地 点 在 新 疆 林 业 科 学 研 究 院 植 物 组 织 培 .. 养实验室。
1 2 试 验方 法 .
要 从 事植 物 生理 生 态等 研 究工 作 。
基金项 目 : 国家“4 ” 划资助 项 目( 0 4 4 3 。 98 计 2 0 0 2 )
化、 规模化快速培育优 良种 卣提供科技支撑 。
1 材 料 与 方 法
1 1 材 料 的获 取 . 11 1 材 料 .. 寒兰( 燕品种) 根组培苗 。 紫 无 利 用 植 物 组 织 培养 技 术 , 过继 代 经 112 获 取 的 方法 ..
法上有许多 突破 。以往关 于 国兰 的快繁研 究多 集 巾在
的离体快繁 技术 体 系 , 有关 寒 兰 的组 织 培养 却 鲜有 报
道 。该试 验通 过 对 无 毒 寒 兰 苗 培 养 基 中不 同 激 素 配 比
生根壮苗影 响的研究 , 筛选 出有利于牛根壮苗的培养基
第一 作者 简介 : 闽敏 (9 0) 女 , 黄 18 一 , 乌鲁 木 齐人 , 助理 研 究 员, 现主
北 方 园 艺 2 91:~ 5 o( 5 5 0, 3 )
・ 验研究 ・ 试
寒兰组培苗生赧培养的多因子正交试验研究
黄 闽 敏 ,刘 晓 芳,曹 青 爽
( 疆林 业 科学 院测 试 『心 , 新 1 1 新疆 乌鲁 木齐 8 0 0 ) 3 0 0
摘
要: 应用正交试验设计对寒 兰组培苗的生根 培养进行研 究。结果表明 : 兰组培苗生根 寒
的最佳培养基为花 宝 2 号培养基+N A 0 1n +IA 0 51 +香蕉 5 / , 中培养基种 A . l L R . 1 L g lg 0g L 其
类和 天然 复 合 物 对 其 影 响 最 大 , 过 方 差 穷 析 达到 了极 显 著 水 平 。 通
关 键 词 : 兰 ; 根 培 养 ; 交 试 验 寒 生 正 中图 分 类 号 : 8 . 1S6 36 文 献标 识码 : S62 3 ; 0. A 寒 兰 ( y bdu a r ̄Maio属 兰 科 兰 属 , 我 C m iimk ta kn ) l z 在 文章 编 号 :0 1 00 (090 -05 -0 10 - 0920 )4 0 3 3
PI AO io g. Y — n ZH AO .n h a, U l Ia u W Ron -h gze
( r utrl olg f n i iest,Lo gig,in 1 30 Chn ) Ag i lua C l eo ba Unv ri c e Ya n y n n Jl 3 4 0, ia i
收 稿 日期 :(]— 1 - 0 2J8 1 2 (
Ch n e i e t c mp st n En y eDu i g S o a e o a r is a g n P c i De o o ii z m rn t r g fPe r F u t n o
对 春 兰 、 兰 、 兰 和 墨 兰 等组 织 培 养 , 且 建 立 了相 应 剑 蕙 并
培 养 后 获 取 。 继 代 培 养 : + B . g L+ N MS A 10 r / a AA 0 0 g L 培 养 基 中加 蔗糖 3 / 琼 脂 5g L p 值 . 1r / , a 0g i 、 / ,H 调 至 58 . 。将 初 代 培 养 后 的小 苗 在无 菌 条 件 下 转 接 到 继 代 培 养 基 中进 行 继 代 培 养 ; 培 养 4 在 0d后 , 高 达 3 苗 ~
Ab ta t Co p r d t ev re yo e tn d c mp sto n y ed rn r i s fe ig s a ei WO ‘ n g oi n ‘ i — sr c : m a e h a it fp c i e o o iin e z m u ig fut ot nn t g n t Pig u l’a d Ni a t ka p ce h th v ifr n tr g o e t la d iv si ae h ciiy c a g n p a e tn d c m p st n e y e ’s e ist a a ed fe e ts o a e p t n i , n n e tg td t ea t t h n e i e rp ci e o a v o ii n m o z du ig so a e sa e Th e ut h we h tt e p lg 1cu o a e ( rn t r g t g . e r s lss o d t a h o y aa t r n s PG ) a tvt s ic e s d i wo s e is d rn ciiy wa n r a e n t p ce u i 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