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合集下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解读

2、政府对教育经费的投入长期严重不足
•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发展中国家教育经费占 GDP的比例平均是4%。我国的财政性教育经 费占GDP的比例,长期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 数4%,而实际经费又低于计划的目标值。 2009年: 3 .59%。 国际教育现代化的水平: 4 .7%以上, 20世纪末世界平均水平: 4 .9%, 主要发达国家: 5.1%, 欠发达国家: 4.1%。 规划纲要要求:中国要在2012年实现4%的 重要目标。
成立领导机构:
• 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 • 教育规划纲要领导小组 组 长: 温家宝总理 副组长: 刘延东国务委员 • 教育规划纲要工作小组 组长: 刘延东国务委员 成员:国家科教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单 位等14个部门 办公室:设在教育部。 任务:承担教育规划纲要研究制定的具体工作。
• 2008年3月,全国两会刚刚闭幕,胡锦涛总书记、
温家宝总理分别作出重要指示:要把研究制定中 长期教育规划纲要作为新一届政府必须着力做好 的一件大事。 • 2008年8月29日,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家科技教育
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听取教育部关于制订《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工作情况的 汇报,审议并原则通过规划纲要制订工作方案。
5、教育法制建设开辟了新的局面
• 从1980年至今, • 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共通过了《教育法》等8部教 育专门法律, • 国务院制定的教育行政法规数十项, • 各地出台地方性教育法规数百项, • 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数百项教育部门规章, • 初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法律体系的基 本框架。
6、教育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高
• 1985年5月,党中央召开了改革开放后第 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讨论通过了《中 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设置 、师资力量 配备 、教育设 备更新等方 面给予倾 体 制 , 组建跨学科 、 跨高校 、 业 、 跨行 跨领域 的高水平
斜, 以满足“ 四化两型 ” 建设的需要 。要让 “ 两型 ” 理念 科技创新团队或创新群体。三要提高创新水平 。逐步 深入校园 , 加强建设 资源节约型 、 环境友好 型社会 的 建 立健全有利于各类学校科技创 新的管理体制 和运


认 真 落 实 教 育 规 划 纲 要 推 动 教 育 事 业 科 学 发 展
湖南省人民政 府省长 徐守盛
8 %以上 , 5 高等教育毛人 学率提高到 2 %。高等教育 5 布局 日趋合理 , 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 ; 职业教 育专业结构优化 , 色鲜明 ; 特 共有 国家级特色 专业建 设点 12 、 2 个 国家精 品课程 19门。科技创新平台建 9 设加快 , 建成 l 个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 个 国家工程 2 4 ( 技术 )研究 中心 , 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 ,4个国家 3 2
1 21・ o月 81 ‘ 重年 中


的教育支撑 。 二要发挥 教育 的智力支撑作用 。 转方式 项 目, 大力开展 “结构关 键在于 人 , 于人 的观念 、 在 知识 、 术和技 合格 的人力资源保 障。要适应减少农民 、 技 富裕农 民的
创新 教学观念 、 教学 内容 、 教学方法 , 着力提高 方面 的资源 和力 量 ,必须 服从 和服务于我省 这一重 改革 , 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把高校作为科技创新 的主力军和 大战略 。从教育而言 , 一要 提高教育发展 的针对性 。
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 、 人才聚集 、 实验 室集 要结合“ 四化两 型” 建设 , 相应扩大产业技术 、 业科 核心力量 , 农 从教学评估 、 科研立项 、 学科建设 、 人才计 技 和城镇建设 、 管理 , 以及信 息技术研 究和 应用 、 资 中的优 势 , 划 等方 面 , 加快建立有利 于创新 、 开放和共享 的教育 源节约 、 环境保护 等方 面的教育投入 , 在课程 和专业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精神 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第28卷第1期2011年2月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 OURNAL OF G UANG 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Vol.28No.1Feb.2011学习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推进学校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李明辉(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广西崇左532200)摘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是21世纪中国第一个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其时代背景、主要原则、工作方针、战略目标、战略主题以及保障措施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教育规划纲要;教育事业中图分类号:G4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11)01-0001-04Prom oting Educational Cause from Learning Plan Outline for EducationLI Ming-hui(Gu 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 ation alities,Guan g xi Cho ngzuo,532200)Abstract :Plan Outline for Medium an d L on g Term E du catio nal R eform Development (2010—2020)is the firs t plan o utline for educationalreform in 21st centu ry.Its backgrou nd of times ,main principles ,work policies ,s trategic goal s and s ubjects and protecting measures are s ignificant for guiding the development of u nivers ities'education.Key w ord s :plan ou tline for edu cation,educational caus e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简称《教育规划纲要》)。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的通知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公布日期】2022.03.10•【字号】京教策〔2022〕5号•【施行日期】2022.03.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的通知京教策〔2022〕5号各区教委,各高等学校,各直属单位:现将《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区、本单位实际,认真贯彻落实,积极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教育科研事业繁荣发展。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2022年3月10日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科学研究规划纲要为推进落实《首都教育现代化2035》和《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服务支撑首都教育向高水平现代化迈进,全面加强首都教育科学研究工作,提高首都教育科学研究水平,特制订本纲要。

一、“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科学研究工作进展情况“十三五”时期,全市教育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基础性问题开展研究,教育科研事业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科研工作破解教育难题、服务教育决策的能力明显增强,繁荣教育理论、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价值更加彰显,在完善首都教育体系、促进首都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首都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十三五”时期,我市教育科研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教育科研队伍持续壮大,共有9034名课题负责人参与北京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申报,共有1876项课题通过专家评审、择优立项;科研队伍结构持续优化,课题承担者中高级职称占57.5%,研究生学历占60%,70后、80后成为研究主力;服务大局能力不断提升,重大课题、优先关注课题精准设题、择优立项,有力服务首都教育改革与发展;科研成果更加丰硕,据不完全统计,立项课题共出版著作325部,发表学术论文2562篇;成果转化途径更加多元,网站宣传、自主应用推广、成果库建设、《成果快报》齐头并进;科研影响力不断增强,11项课题的研究结论被省部级及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明确采纳,科研兴教、科研兴校等观念深入人心,专家型校长教师、科研特色学校不断涌现。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

胡志强市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会议稿)

在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胡志强(2011年6月17日)同志们:这次会议,是我市全面实施“科教引领、创新转型”战略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

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后5—10年榆林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动员全市力量,加快建设教育强市,推动教育科学发展,为榆林经济社会新一轮跨越转型发展,提供更加坚强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市撤地设市以来,我们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断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教育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一是普及水平显著提高,“两基”目标全面实现,小学、初中净入学率分别达到99.81%、99.63%,学前一年教育和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75.2%、81.5%。

二是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158.9亿元,是过去五年的3.9倍,榆林城区新建7所中小学,完成了榆林中学迁建,新增加了4所市直中小学,校舍D级危房基本消除,远程教育项目实现全覆盖,城乡寄宿制中小学集中供暖得到解决,中小学寄宿制学校“蛋奶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全面实施。

三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义务教育落实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民办教育得到重视和加强。

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考改革取得显著成果。

四是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全市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分别达到99.63%、98.29%和94.19%,“十一五”期间授予省特级教师35名,评选出市级教坛新秀397 名。

五是全社会支持教育发展的氛围形成,府谷民营企业家筹资11.4亿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榆阳民营企业家集资5.4亿元支持榆林一中迁建,形成了民营企业投资社会事业发展的“榆林现象”。

六是人才培养作出重要贡献。

“十一五”期间,我市累计向全国各地高等院校输送大学生11.9万人。

教育的大发展,为我市跨越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为榆林经济社会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在此,我代表中共榆林市委、榆林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所有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事业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为了开好这次会议,市委、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教育工作。

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推进教育改革 促进公平

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推进教育改革 促进公平

教育部2011年工作要点:推进教育改革促进公平中新网1月10日电教育部网站今日公布了2011年工作要点,其中提到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稳步实施国家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加强重点领域建设。

一、加强和改善对教育的宏观指导,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1.加强和改进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扎实推进教育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内在动力。

落实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党委领导下校长负责制的实施意见。

扩大中小学和中等职业学校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

加强民办学校党建工作。

深入开展纪念建党90周年主题教育活动,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中小学德育工作。

修订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实施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新方案。

积极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认真做好重点教材编写、推广使用和教师培训工作,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加强在优秀青年教师、优秀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

制定教育系统干部培训“十二五”规划,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

加强高校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

完善对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办法。

做好直属高校和直属单位巡视工作,重视巡视成果运用。

落实新修订的《关于实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规定》,健全纪检监察、组织人事、审计部门沟通协调的检查考核和监督机制,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2.做好各类教育规划编制工作。

编制好教育事业“十二五”规划。

积极参与国家重大专项规划编制。

指导部直属高校和各地科学编制“十二五”时期教育事业规划。

完善教育规划纲要体系,发布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普通高中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和民办教育等7个分领域规划。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的通知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的通知

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2.12.02•【字号】苏委教组[2012]94号•【施行日期】2012.12.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信访正文江苏省委教育工委、江苏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的通知(苏委教组〔2012〕94号)各市委教育工委、教育局,各高校党委,昆山市、泰兴市、沭阳县教育局:根据省委、教育部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的有关要求,现就我省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活动通知如下:一、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增强贯彻党的十八精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党的十八大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高举旗帜、继往开来、团结奋进的大会,对凝聚党心军心民心、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首先要认真研读十八大文件,坚持原原本本地学、全面系统地学、联系实际地学,要按照习近平同志对学习十八大报告和党章提出的要求,全面领会其中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

要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的主题,深刻领会过去5年和10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深刻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丰富内涵,深刻领会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深刻领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深刻领会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重大部署,深刻领会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全省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充分认清肩负的责任和使命,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八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力量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宏伟目标和各项任务上来,努力推动我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在传达学习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话

在传达学习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话

在传达学习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大会上的讲话高青老师们,同志们: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之后,9月上旬山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这次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对于我省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在新起点上推动全省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努力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召开这次会议,就是要学习传达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来推动学校的科学发展。

刚才传达了姜异康书记、姜大明省长的讲话,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在会议上,还对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讨论,下面我结合纲要的有关内容,就我校学习和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谈几点意见。

一、认真学习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7月13日至14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讲话。

这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一个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9月9日至10日,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

会议规格高、规模大,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

会议的召开和会后将要颁布的规划纲要,也是我省教育事业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要讲话和国家、省教育规划纲要是指导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

要深刻领会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20字工作方针为:“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深刻领会国家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二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深刻领会战略主题:“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刻认识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深刻领会“提高教育质量是高等学校的核心任务”。

要通过会议精神的学习,使广大师生受到鼓舞,坚定信心,感受到教育新的春天的到来,“十二五”学校的发展将会置于一个很好的宏观环境;使广大师生明确目标任务,明确教育改革发展特别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使广大师生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摘自教育规划纲要序言)■本报记者翟博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科学论断,是教育规划纲要的重要思想,也是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最大亮点和重要创新点。

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教育规划纲要的主线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遵循教育规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其基本精神集中体现为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

胡锦涛总书记讲话中强调,全党全国要积极行动起来,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深化了对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出了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要思想,号召全党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在新的起点上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深刻地阐述了教育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为我们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第一,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

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长期坚持的重大方针,也是在新时期新阶段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

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通知

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通知

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河北省教育厅,中共河北省委员会•【公布日期】2010.08.02•【字号】冀教办[2010]24号•【施行日期】2010.08.02•【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综合规定正文中共河北省委教育工委、河北省教育厅关于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的通知(冀教办[2010]24号)各设区市教育工委(党委)、教育局,厅直属各高等学校、中专学校: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全面落实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关键阶段,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召开了新世纪以来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发表了重要讲话。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教育规划纲要》的印发,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一个新的里程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高度重视,把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中心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一、大力宣传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要求和部署上来。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立即行动,迅速传达学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国务委员刘延东的总结讲话精神,积极宣传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使广大干部师生充分认识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制定并实施《教育规划纲要》的重大战略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中央精神实质,把握好学习宣传的重点,着重学习宣传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战略思想和科学理念,做到理解深,领会透,把握到位。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周密部署、系统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方案。

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在党的领导下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者: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专题组■回顾过去90年风雨历程,中国共产党总是能够把自身肩负的特殊使命、不同时期的时代精神、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特征,同教育事业发展很好地结合起来,赋予不同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特别的内涵。

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是党对教育工作新的更高要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教育体系建设的总体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宝贵经验,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新课题,全面阐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要求,特别在阐释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时,重申了党对加快发展教育、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的坚定信心,并对全国广大青年寄予厚望,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明确了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讲话(以下简称“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同样,在新世纪新阶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刻也离不开党的领导。

当前,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处于前所未有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党中央、国务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前所未有,人民群众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期盼前所未有,教育系统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决心和信心前所未有。

我们要牢牢抓住机遇,以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强大思想武器和力量源泉,坚定不移地在党的领导下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的90年,就是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90年。

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始终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紧紧相连,正是因为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才有了今天党和人民事业令世人瞩目的宏大成就,才有了新中国教育事业的历史性辉煌。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

精品文档(可编辑)值得下载深化教育督导改革,转变教育管理方式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督导条例》要求,保障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部就深化教育督导改革、全面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提出意见。

一是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是转变教育管理方式的重大举措。

教育督导是《教育法》规定的教育基本制度之一。

教育督导是教育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依法治教的重要环节,是保障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手段。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是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是落实《教育督导条例》的新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的突破口,是加强教育监督、指导和服务的重要抓手。

2012年,国务院颁布实施《教育督导条例》,成立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教育督导从法律法规、体制机制两个方面取得重要突破,为深入推进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是深化教育督导改革的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总体思路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教育督导条例》,按照决策、执行、监督既相互制约又相互支持的原则和强化国家教育督导、深入推进管办评分离的要求,立足我国实际,借鉴国际经验,建立督促地方政府依法履行教育职责的督政机制、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提高教育质量的督学体制、科学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估监测体系,形成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教育督导体系,为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制度保障。

工作目标督政――建立地方政府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评价机制,严格落实问责制度,引导地方政府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能力和水平。

督学――完善督学队伍管理,实行督学责任制,监督指导各级各类学校规范办学行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评估监测――建立教育督导部门归口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社会组织多方参与的专业化教育质量评估监测体系,对各级各类教育进行科学、系统、权威的评估监测,为改进教育教学、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和支撑。

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福建省教育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 加快建设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 福建省教育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秘育 2 1. 9 : 01 () 9 1 1
Li lng f o Edu a in e c to
认真 落 实教 育规划纲要 加快 建设教 育强省 和人 力资源 强省
福建省教 育工作会议在福 , 召开 k l t I
1 2日, 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在福州召开。 省领导孙春 兰 、黄小 晶 、梁绮萍 、于广洲 、 孙春兰要求 ,各级党委 、政府 和各级领导干
教育 部 门 (0 8 。教育部 门设 置各 乡镇市 区乐 龄学 20 )
蓁萋鐾 耋 \ \ \

AI一跃积、、 动学课规 主 CE程划 的习 、极 T 活 V


翱 / / — 一 /
== =
I o ain nn v to Via iy t lt Ex r v r i n ta e s0
教 育 改革 发展 。
持 “ 优先发展 、育人为本 、改革创新 、促进公平 、 提高质量 、服务大局 ”的工作方针 ,明确 “ 率先 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率先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 , 进人教育强省和人力资源强省行列”的战略 目标 , 全面落实普及学前到高 中阶段教育 、推进义务教 育均衡发展 、创新发展职业教育 、提高高等教育 质量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主要任务 ,更加注重
和谐稳定 、依法治教等方面强化保 障 ,抓好重大
项 目和改 革 试 点 ,确 保 教 育 规 划 纲要 得 到全 面 贯
彻实施 ,努力办好人 民满意的教 育 ,为推动科学 发展 、跨越发展作 出新 的更大贡献。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 民在致 辞中代表教育部对 会议 的召开表示祝贺 。他说 ,改革开放 以来特别 是近年来 ,福建省委 、省政府高度重视教育事业 ( 下接第 6 页) 9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PPT精品文档

新时期我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形势与任务-PPT精品文档




第二个层面是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这是教育事业科学发 展的两大战略重点。今后我们怎么解决“大而不强”,实 现“由大到强”,关键是要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

第三个层面是优先发展、改革创新。这是实现促进公平、 提高质量的两大重要保证。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 六 章
(二)发展任务

个 案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 形成终身教育体系的要求,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 “5+1+2”的八项发展任务。



“5”就是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 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统称国民教育体系;再加 上“1”,即继续教育,这6个方面构成了终身教 育体系;“2”就是教育的两个薄弱环节,即民族 教育、特殊教育。
个 案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 六 章
(四)保障任务

个 案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要有相应的条件 保障和制度保障。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六项保障任务。一是“人”: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二是“财”:保障经费投 入。三是“物”: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四是 “法”:推进依法治教。五是“领导”:加强 和改善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六是“项 目”:本届政府启动实施10项改革试点和10 个发展项目。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 六 章
个 案

1、关于教师队伍建设问题。
2、关于教育投入问题。



淮阴师范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 六 章
三、当前和今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工 作的推进思路
个 (一)以素质教育为主题,着力提高人才培养水平 案 (二)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 工 (三)以重点改革为突破,不断完善教育体制机制 (四)以转变职能为核心,不断改进教育管理方式 作

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努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以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为契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以实施“国培计划”为引领,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以实施国家“特岗计划”和“硕师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创新农村教师培养补充机制以强化养成教育和教师考核为重点,形成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重要讲话和刘延东国务委员的总结讲话,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深情而精辟地论述了教师职业的崇高伟大及其在强国兴教中的重要作用,深入阐释了师范教育的核心价值理念和历史使命,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

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提出了教师队伍建设的目标任务,确立了教师工作的蓝图和总纲。

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以崇高的责任感、使命感,积极进取的奋斗精神、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和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全教会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

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师队伍建设在指导思想上要有新高度。

要深刻领会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重要讲话中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思想和新论述新阐释,把握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与重点亮点。

一是战略地位。

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

这一重要论述进一步阐释了“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方针,进一步昭示了教师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的战略地位。

贯彻落实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五个必须”的战略方针,每一个方面每句话无不与教师队伍的建设息息相关。

坚持优先发展教育,首先就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位置;坚持以人为本,首先要把“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落到实处,实现育人为本,最终要取决于每个教师的理念和自觉行动;坚持改革创新,动力来自广大教师的才智和创造热情;促进教育公平,教师资源的合理配置是基础和前提;而提高教育质量,关键是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

二是战略目标。

全教会和教育规划纲要第一次提出“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战略目标,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反映了以人为本、教师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体现了在新的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国家战略,体现了教师专业化的国际趋势和发展方向,体现了教育规律。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方案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方案

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方案教育规划纲要方案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性文件。

自此文件出台以来,各级政府、教育部门和学校纷纷开展了贯彻落实的工作。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规划纲要方案的实施,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内容,科学制定实施计划,并加强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方案顺利实施,达到预期效果。

一、认真分析教育规划纲要方案的内容教育规划纲要方案涉及到的内容非常广泛,包括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等。

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分析其工作重点和难点,明确责任分工和任务目标。

具体而言,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深入阅读教育规划纲要方案。

认真研读纲要文本,了解其中涉及到的教育问题、政策措施和具体要求。

同时,要注意理解其举措的背景和意义,发现其中的内在逻辑,才能更好地贯彻执行。

(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实施计划。

根据所在地区的教育现状和发展需要,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重点围绕纲要方案中的任务目标、时间节点等进行具体拆解和细化,实现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三)明确责任,加强监督。

在制定实施计划的同时,要明确责任归属,明确各部门和个人的职责和任务。

同时,要加强监督和考核,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和落实。

二、科学制定实施计划教育规划方案是一个系统工程,落实的任务很多,需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进行指导。

在制定具体实施计划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把握阶段性任务。

教育规划方案是一个长期性的规划,但需要进行分阶段的实施。

初步可以将阶段目标分为短期、中期、长期三个阶段,针对不同阶段可以采取不同的措施和方法进行实施。

(二)充分利用本地资源。

在制定实施计划时,需要充分利用本地区的教育资源,结合实际情况合理分配和利用各类资源。

这样既可以节约成本,又可以提高效率。

(三)注重企业和社会的参与。

教育规划纲要方案的实施工作需要整个社会的共同参与,教育部门和社会各界应该紧密合作,树立参与共建的意识,共同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三、加强监督和评估教育规划纲要方案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了确保教育发展的质量和效果,需要一直把握方案的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2021年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2021年纲要学习心得体会

2021年纲要学习心得体会2021年纲要学习心得体会1本周我们全体教师重新学习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__—20__年)》。

这份纲要是国家“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部署,是为了促进教育事业的科学发展,国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尽快达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加速发展。

任何一位教育行业的普通从业者,都能从纲要中体味到深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强国必先强教。

这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进步的彰显。

从再穷不能穷教育到教育要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我们要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坚持教育发展要立足现实,要信息化,要个性化,遵循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规律,将教育和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纲要中反复提及要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

我们学校坚持“把智育与德育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爱与责任的教育”的办学理念,致力于将学生培养成具备阳光心态、健康个性和良好道德品质的现代人,这些思想正是与纲要中提到的以人为本、以德育人等主题不谋而合、相得益彰。

我所担任的心理健康教育不正是新课改中的亮点和重点,是在新课改的指导下诞生的一门基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成长特点的活动性、辅导性课程。

它所倡导的就是在遵循各年龄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在活动中、在互动中、在自我的探索中、在心与心的沟通中,找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甚至人生方向。

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它无固定教材、无既定教法,它为学生开辟了一个崭新的放松身心、了解自我、捕捉兴趣、增长能力、探索知识的天地,为教师提供了相对自由的教授空间,也为学校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热爱着这门课程,也乐于将孩子们带进这门课程,于是身后有了一串串脚踏实地的脚印,有了孩子们一路路的欢声笑语,更多了一双双充满兴致的眼睛。

对教育工作的建议

对教育工作的建议

在学习贯彻《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座谈会上的发言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市教育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新建、扩建、改造学校,不断补充招录新教师,创新推行各项改革,师资力量明显增强,办学水平显著提升,教师地位日益提高,教师待遇逐步提升,教学成绩有目共睹,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如对教育投入不足、城区“大班额”问题仍需努力解决,城乡师资力量不均引起的教育不公平等现象存在,急需政府、社会和我们共同努力解决。

在此,说几点不成熟的关于教育工作的建议供大家参考。

一、促进教育公平的问题尽管我市在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更高标准来看,教育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要解决因教学资源紧张引起的“大班额”问题,解决因教学资源不平衡引起的教育不公热点等,应从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抓“增资”,就是争取市委市政府切实增加财政投入与支持,全面改善师资软硬件,采取科学分配与调整的办法,平衡城乡之间、乡镇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师资力量,建立健全教师科学的流动机制,营造教师和学生满意舒适的教书育人与学习良好环境,让广大教育工作者真正集中全部精力放在创新改进教育方法上、放在提高教育质量上、放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上。

第二个要抓是抓“均衡”,让弱变强,就是要进一步增加农村教育投入,逐步使农村办学条件和水平达到城市的平均水平;加大城乡教育资源合理、均衡配置力度,尤其是向农村和薄弱地区倾斜资金、倾斜师资、倾斜帮扶项目、倾斜优惠政策;重视解决“择校风”和城区学校“大班额”、校园安全等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广教师电脑随机分班和电脑随机分学生,公平配置教育资源。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工作的满意度。

向全社会公平提供教育资源。

但是,促进教育公平,不是搞平均主义,更不是搞一个模式办学。

在大力扶持薄弱学校建设的同时,特别要继续鼓励、支持优质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让优势更加突出,建设出一批一流名校,推动我市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

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篇120__年,__教育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以“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为指导,以“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规范办学行为,落实素质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倡导科研兴教,实现跨越发展”为重点,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一、制定发展目标,推动跨越发展20__年是“十二五”发展的起始年,我们将立足新起点,明确后援建时期__教育的发展方向,指导各校根据实际,梳理思路,广泛征求意见,制定和完善各校中长期发展目标,促进__教育整体的跨越提升。

二、加大改革力度,推进均衡发展一是把握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实施绩效考核的时机,推动学校管理创新。

二是深化课程改革,不断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加大学校人事制度改革。

把改革作为增进教育活力,提升学校办学品质,促进城乡教育均衡的动力和源泉,争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革试点。

统筹安排,精心准备,做好“两基”迎国检工作。

三、规范办学行为,深化素质教育按照省政府办公厅、__省教育厅关于规范办学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意见精神,规范全市学校教学行为、招生行为、考试评价行为、教材使用、教师行为、教育收费行为,深入推进素质教育。

幼儿教育重视孩子兴趣培养、认真开展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和兴趣培养工作;义务教育推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加强对高中教学工作的过程管理,提高高考出口质量;职业高中和成人教育突出技能培训,推进就业、创业教育,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加强对民办教育的指导和监管,推动民办教育做实、做好。

四、强化学校管理,树立校园新风大力提倡“校长爱校、教师爱校、学生爱校”;要开展好学生教育与管理,要高度重视学生习惯养成教育;要建立责任制度,加强督查,敢于问责;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倡导朴实、简洁,潜移默化,深入师生心中。

五、重视师德提升,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始终坚持以师德为核心,切实抓好教师的专业提升。

各校要立足校本,因地制宜,开展好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和专业培训,塑造一支懂教育、爱岗位、善管理的干部队伍;建立一支有爱心、负责任、会管理的班主任教师队伍;加强中青年教师的教育和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真落实教育规划纲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作者:徐守盛来源:《湖南教育·中》2011年第01期一、全面总结“十一五”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十一五”以来,在教育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省大力实施教育强省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切实加大教育投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各类教育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

坚持把发展教育作为增强全省综合竞争力和发展后劲的根本途径,着力构建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国民教育体系。

目前,全省学前三年教育毛人园率52.7%,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92%、99.96%,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85%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25%。

高等教育布局日趋合理,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职业教育专业结构优化,特色鲜明;共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22个、国家精品课程199门。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建成1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4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国家创新研究群体,24个国家创新团队。

高校在自主创新中的主体地位逐步确立,“十一五”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别占全省获奖总数的63.6%和69.7%;截止2009年,共转让技术创新成果1319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3041项,自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683项,新增产值1134亿元。

教育与产业融合加快,先后组建18家职教集团,与企业联合开展生产技术攻关项目741项。

(二)有力提高了人力资源水平。

坚持发挥教育在人力资源建设中的基础性作用。

全省教育人口比重逐步扩大,截止2010年,共有各级各类学校2.53万所,教职工77.79万人,在校学生1147.1万人,教育人口占总人口的17,8%,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5年。

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积极推进,五年共向社会输送研究生5.3万人,普通本、专科毕业生117.6万人,中职毕业生134.7万人,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140多万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1042多万人次,有效缓解了我省技能型人才短缺的矛盾。

高等学校教学质量工程初具成效,已有3所"985"工程高校、4所“211”工程高校,9所国家示范(骨干)高职学院、81所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

公民道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民主法治教育加强,涌现了“全国道德模范”文花枝等优秀青年学子。

(三)有力促进了社会公平。

坚持把教育公平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近三年投入44.8亿元,建成合格学校3693所;实施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年免除690万元左右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基本解决“有学上”的问题。

建立健全学生资助体系,实行中职涉农专业免学费政策,近三年共投入财政资金27亿元,资助家庭贫困学生近430万人次。

加快发展特殊教育,完善农民工子女入学办法,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残疾智障儿童等弱势群体就学问题得到缓解。

实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维护了高考公平公正。

(四)有力夯实了教育发展基础。

坚持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

深入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各类民办教育机构达7905所,在校生188.2万人,占在校生总数的17%。

继续深化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日臻完善,高校办学自主权进一步落实;“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国家试验区工作全面启动。

教育对外开放步伐加快,来湘留学生达5000多人。

教育强省经费投入保障机制不断加强,全省教育总经费投入由2005年的262.6亿元,增加到2009年的566.1亿元,增长86.5%;省本级预算内教育经费年初预算年均递增20%;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例逐年提高,2009年达到3.58%。

实施教师队伍素质提升计划,为农村小学定向培养免费师范生11073人,为62个贫困县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6064人。

高校师资力量建设加强,高校教师中有两院院士37人,国家级教学名师2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9人,入选数均居全国前列。

我省建设教育强省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目标相比,目前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矛盾与问题。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培养模式还跟不上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是区域、城乡之间教育发展不平衡,校际之间办学差距明显,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

三是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进一步强化。

受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状况的约束,目前我省各级教育投入仍感不足,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

四是高等教育学科专业结构仍然不尽合理,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都要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全面提高我省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争创竞争新优势,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重要基础作用,按照建设教育强省规划纲要的要求,加陕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转变,加快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转变,不断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科学发展提供可持续的保障。

(一)要服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当前刻不容缓的战略任务,理所当然也是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使命。

转方式调结构涉及方方面面,既包括发展思路、发展观念、发展模式的转变,更要求以宽广视野审视自身发展,与时俱进地推进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社会文明的创新和变革,迫切需要优先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一代又一代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劳动者,全面提高劳动力在经济增长中的创造性作用。

一要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

从技术进步的角度而言,教育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转方式调结构的成效。

劳动力是经济发展的核心因素,劳动力素质的高低,决定经济发展质量的高低。

据世界银行调查,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一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

当前,在能源资源、环境等各方面制约加大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以高质量的劳动力促进技术进步,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益。

我省的教育事业发展,必须既着眼当前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又超前谋划适应更长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前瞻性地对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等方面的教育作出长远安排,大力推进教育改革发展,加快建立现代教育体系,努力使教育适应时代进步的需要,适应转方式调结构的需要,为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教育支撑。

二要发挥教育的智力支撑作用。

转方式调结构关键在于人,在于人的观念、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更新和运用。

教育要积极对接转方式调结构,按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需要,探索专业设置改革,源源不断地培育适应社会进步、经济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

要让人才培养更贴近发展实际,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建设一批对接我省支柱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

三要发挥教育的引领作用。

科技进步永无止境。

转方式调结构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劳永逸。

从近现代技术革命发生的周期看,当前正处于新科技革命的前夜,一场以绿色、智能和可持续为特征的新的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将会对人类生存发展手段、工具和方法带来质的飞跃。

教育发展必须对这场影响人类未来历史命运的技术革命有足够的准备。

要充分发挥我省教育战线科研人员密集、创新力量较强的优势,紧密关注能源资源、信息、先进材料和农业等最有可能发生革命性突破的领域,为产业革命、经济转型提前作好观念变革、知识储备和人才培育的准备。

(二)要服务“四化两型”建设。

大力推进“四化两型”建设,是立足我省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全省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全社会各个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我省这一重大战略。

从教育而言,一要提高教育发展的针对性。

要结合“四化两型”建设,相应扩大产业技术、农业科技和城镇建设、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研究和应用、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教育投入,在课程和专业设置、师资力量配备、教育设备更新等方面给予倾斜,以满足“四化两型”建设的需要。

要让“两型”理念深入校园,加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教育,从学生抓起、从校园做起,在全社会形成支持“两型社会”建设的浓重氛围。

二要推动人力资源向“四化两型”聚集。

“四化两型”的深入推进,必然需要大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高素质的科研技术人才。

我省初中文化程度及以下的劳动力还占相当比重,将近75%的就业人员主要从事技术含量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特别是农村还有56%的适龄劳动力,远超过现阶段农业发展实际需要的20个百分点。

必须充分发挥教育的作用,以提高现有劳动力素质的办法来满足需要。

教育要勇挑重担,适应工业化与信息化加速融合的趋势,创新教育模式和培训方式、方法,确保各类教育发展符合产业升级的要求。

要适应全省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依托重大科研、工程、产业等项目,大力开展“订单式”培训,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保障。

要适应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需要,通过远程教育等有效措施,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逐步推动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让农村劳动力在“四化两型”中发挥更大作用。

三要大力推进产学研紧密结合。

坚持以服务社会为宗旨,充分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人才队伍及实验资源等优势,进一步健全机制、创新模式,大力推进产学研用紧密结合。

要支持省内企业与高校共建实验室与技术开发中心,着力解决企业技术难题,推动高校科研成果产业化。

要积极培育跨学科、跨领域的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团队,促进高校科技创新与人才培养有机结合,使高校成为引领“四化两型”的技术创新高地。

(三)要服务创新型湖南建设。

以自主创新谋求发展主动权,关键在于增强全社会的创新、创造、创业活力。

教育要将服务创新型湖南建设作为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要培育创新精神。

在革命时代,湖湘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主要表现为勇于斗争,敢于否定旧制度、旧秩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育的职责,就是要挖掘湖湘文化蕴含的创新精神,把学校真正建设成为创新的策源地,将创新思维的培育、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创新人格的形成融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之中。

二要增强创新能力。

要加强创新引导,深化课程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着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把高校作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和核心力量,发挥高校多学科综合、人才聚集、实验室集中的优势,从教学评估、科研立项、学科建设、人才计划等方面,加快建立有利于创新、开放和共享的教育体制,组建跨学科、跨高校、跨行业、跨领域的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或创新群体。

三要提高创新水平。

逐步建立健全有利于各类学校科技创新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激发各类学校的创新活力,让广大教师和学生敢于创新、善于创新。

要加强创新的针对性和导向性,紧密结合我省的发展实际,积极组织学校联合攻关,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创新水平,努力创造更多、更好、更贴近发展需要的创新成果。

(四)要服务保障和改善民生。

教育与生存生活质量直接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