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式太极拳基本功 练习对比

合集下载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 练习对比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 练习对比

---------------------------------------------------------------最新资料推荐------------------------------------------------------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 3洪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不轻易对外说的,出版《实用拳法》时,也做了保留未予纳入。

现今洪氏太極拳偏离轨道,不得已才獻出示人,以糾訛傳。

第一基本功:蹲桩,周身放松,屈膝下蹲,两足平行距离一肩至一肩半宽,大腿与地平面是 45 度角,双膝不能超过脚尖,尾骨微微后翻,上身中正,项自然竖起,顶劲上领,双目平视前方,胸部平坦自然,不挺胸收胸,自然呼吸,双臂前伸微屈,两手相对。

蹲桩时间根据体力决定,先蹲五分钟,休息一下再蹲,每次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以后每一下蹲的时间增加。

第二个基本功:抱太极球(后来改为双手臂松垂裆前,如向井中打水拔井绳状)练腰裆劲。

方法是在蹲桩姿势基础上,增加腰胯旋转动作,即腰胯左转右转,大腿根韧带不要绷紧,保持松弛,以塌住裆劲,两脚不动,两膝随腰胯转动;向右转,右膝向后向上略提,左膝向下向前降落;左转反之;膝不要左右摇摆,上身保持原高度不变;臀部不能摇摆;同时松肩垂肘,双臂1/ 37略屈,双手以蹲桩姿势随腰胯左右转动在胸前一前一后划立圈,如抱球转动之状。

要求动中求静,周身放松,不用拙力。

初练 5 分钟,稍歇再练,逐日增加时间和次数。

第三基本功:划太极圈,这是主要基本功。

它是在蹲桩姿势练腰裆劲的基础上单手划圈,分外缠(正旋)圈和里缠(反旋)圈两种。

先左手划圈,一般人左手用力干活较少,相对而言僵劲小,柔和些;左手学后可影响右手易于掌握要领。

划圈时,腰胯的左右转动配合双腿的缠丝与练腰裆劲的要求相同。

左手划外缠(正旋)圈的方法是:右手掐腰,胸对正前方,左手为掌(掌形为螺旋掌,五指不并拢,也不敞开,虎口合住,拇指尖略外翘,其他四指间略有空隙,五指内侧连成内弧状,掌背与小臂外侧连接的腕部一般保持在120°—170°之间),略屈臂,手掌置于左前斜角,中指尖高与眼齐,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对左前下斜角;松肩沉肘,肘尖不得横指和上扬,手与眼距离约 1 尺 2 寸,目视左手中指尖。

洪拳初始基本功训练,练出真正的拳术

洪拳初始基本功训练,练出真正的拳术

洪拳初始基本功训练,练出真正的拳术洪拳的基本功练习进程,如何练出原始猛烈的拳法?以下个人的心得总结。

希望各位有需要的弟兄前来了解。

洪拳的基本功大家总以为是扎马,是“工字伏虎”“虎鹤双形”“铁线拳”的套路进程。

但是为了推广及发觉最原始的武术概念。

我觉得并非如此。

一,洪拳的基本功到底是什么很多人都会回答“扎马”,这是最常识的。

但扎马只是锻炼了形体的稳健耐力,单纯马步只是练马。

并且时间长了容易僵硬体态。

而且马步之外还需增加一些更深入的动作训练才算完成基本功。

我并不建议初学者上来直接学习套路,工字伏虎拳什么的。

拳路只是先祖记忆的载体,并不是属于你的东西。

因此,我们要找到通向这些宝库的“密匙”。

其实即是通过一系列的基本动作来开发我们的身体,培养我们的武术概念。

这一系列都是靠动态培养的,并非单纯定势。

二,洪拳基本功来源洪家的拳法大纲其实是“十二桥手”,并非什么套路。

这十二桥手是洪拳各种招式的源头,并非具体招式,而是一种身体概念的表达。

代表了十二种不同的形态。

其实是人手法身法配合起来自然的本能,当年洪熙官应是把少林的精髓及多年武学成就总结成为这十二种自然形态,演化为洪拳。

其实这十二支桥手就是我们洪家拳的基本大纲。

我们用心去领会这十二种不同的概念,才了解洪家的真正风格,开发自己的潜力。

十二桥手最原始的两个概念:“刚”&“柔”思想。

这也是我们古人的哲学智慧。

符合“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

习武者当先懂得何为刚,何为柔这两种最基本的概念感受。

其实很简单,但洪拳日后的练习也离不开刚和柔的平衡变化。

刚和柔其实是一种象征,是身体形态的概念。

只有先懂刚柔这两种原始里,才能更好驾驭招式。

三,基本功训练按照“十二桥手”这一大纲,(刚,柔,逼,直,分,定,寸,提,留,运,制,订)再加以配合“十二马”,就是最好全面的基本功演练。

在我体会之中,培养功力实战,武术本能的最常用的概念就是“直桥”,它象征着属火一般的直线冲击力,也是外家拳中最常见的攻击手。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

李恩久老师陈式洪派太极拳基本功(缠丝功)右式正旋圈1、正马步站立,目视前方。

右脚向右侧跨一步,右脚尖朝右侧前方。

成右侧马步;左手按于腰侧。

腰微左转,右手顺缠屈小臂转至胸前,手指上扬朝右前斜方,形成上掤之法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眼看右侧斜方,腰右转,随之右手逆缠向右上侧45度方向展开,手指与眼高3、转至右侧45度,臂保持微曲,手腕下榻,手指上扬松肩坠肘,眼注视右手指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右手顺缠,沉右肩,肘收右肋侧,相距十公分左右,手腕手指下塌,走下弧线收至胸前,手指仍扬向右前斜上方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动作要点:以练习右手顺缠下收,逆缠上开的单正旋法为主,眼转向前斜角,身左右回转,步行为侧马步;出手的角度右侧前45度;出手的高度不过眼,收手低不过肚脐;出手的顺序是手领肘,肘领肩,收手的顺序是沉肩收肘再收手;出手走逆缠上开,收手变顺缠收掤的挤采正旋。

练习时注意:要达到各关节要相连、相随、相催。

劲力要始于足、发于腿、传于腰、达于梢。

只有这样不断地坚持练习才能达到外形松柔内里刚的刚柔相济的效果。

左式正旋圈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右式反旋圈以下内容只有回复后才可以浏览1、成右侧马步,腰微左转,右手顺缠曲小臂至胸前。

手指上扬,朝右前斜方。

形成上掤之法。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2、眼看右侧斜方,腰微右转,随之右手逆缠向下、上45度方向展开,手指与眼高3、手转致右侧45度,臂保持微曲,手腕下榻,手指向上碾转,走上弓弦线,松肩坠肘,眼注释右手指尖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4、右手顺缠,沉右肩,肘收至右胸下方(乳头下方),手指仍上扬至右前斜上方,然后右手逆缠落至胸前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动作要领:以练习右手逆缠下开,顺缠上收的单反旋法为主。

眼转向右前斜角,身左右左右回转,步型为右侧马步出手的角度、高度、顺序,顺逆缠法相同。

唯独正旋不同之处,反旋圈是由下出手由上收手。

洪派简化式太极拳三换掌优秀文档

洪派简化式太极拳三换掌优秀文档
眼法不变向西北。身变左转,胸向左前斜角。双 右手也变顺缠走里上弧线沿左小臂向臂旁内侧收转,手心侧向左后上斜角,中指垂向左前下斜角
身变左转,胸向左前斜角。
腿缠法变为左顺右逆,步型不变。同时双手缠法 手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右前上斜角。
右手也变顺缠走里上弧线沿左小臂向臂旁内侧收转,手心侧向左后上斜角,中指垂向左前下斜角
洪派简化24 式太极拳
三换掌
xy
第一动
眼看右前方西北。身仍右转,胸向右前斜角。双 腿缠法不变,步型不变。同时左手变顺缠,沉肘 向右前转出。手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右 前上斜角。右手也变顺缠走里上弧线沿左小臂向 臂旁内侧收转,手心侧向左后上斜角,中指垂向 左前下斜角
xy
第二动
手心侧向右后上斜角,中指扬向右前上斜角。 同时双手缠法变为左顺右逆,左手走里下弧线向里收转,手心侧向右后下斜角,中指垂向右前下斜角。
xy
第三动
眼腿外中线中法变上指,指不为小扬向垂变左弧向左向向 逆 线 右 肘 左西右向前关前北顺心上节下。,口斜外斜身步前角侧角变型上。收。右不转右转转变,手,,。手变手胸同心顺心向时侧缠侧右左向,向前手右走左斜仍后外后角顺上左上。缠斜下斜双走角弧角,, 同手洪手同右身右身同手同身洪同右右同身右身手右手 身身右手手右洪 右双时心派心时手变手变时心时仍派时手手时变手变心手心变变手心心手派手腿双 侧 简 侧 左 也 右 也 左 左 侧 左 右 简 双 也 也 双 右 也 右 侧 也 侧右 左 也 侧 侧 也 简也 缠手向化向手变转变转手向手转化手变变手转变转向变向 转转变向向变化 变法缠右2右仍顺,顺,变右变,2缠顺顺缠,顺,右顺右 ,,顺右右顺2顺变444法后前顺缠胸缠胸顺前顺胸法缠缠法胸缠胸前缠前 胸胸缠后前缠缠为式式式变上下缠走向走向缠下缠向变走走变向走向下走下 向向走上下走走左太太太为斜斜走里右里左,斜,右为里里为右里右斜里斜 右左里斜斜里里顺极极极左角角外上前上前沉角沉前左上上左前上前角上角 前前上角角上上右拳拳拳顺,,上弧斜弧斜肘,肘斜顺弧弧顺斜弧斜,弧, 斜斜弧,,弧弧逆右中中小线角线角向中向角右线线右角线角中线中角角线中中线线,逆指指弧沿。沿。右指右。逆沿沿逆。沿。指沿指 。。沿指指沿沿步,扬扬线左左前扬前,左左,左扬左扬 左扬扬左左型左向向向小小转向转左小小左小向小向 小向向小小不手右左心臂臂出左出手臂臂手臂左臂左 臂右左臂臂变走前前口向向。前。走向向走向前向前 向前前向向。里上上前臂臂上里臂臂里臂上臂上 臂上上臂臂下斜斜上旁旁斜下旁旁下旁斜旁斜 旁斜斜旁旁弧角角转内内角弧内内弧内角内角 内角角内内线。,侧侧线侧侧线侧侧侧。侧侧向手收收向收收向收收收收收里心转转里转转里转转转转转收侧,,收,,收,,,,,转向手手转手手转手手手手手,右心心,心心,心心心心心手后侧侧手侧侧手侧侧侧侧侧心上向向心向向心向向向向向侧斜左左侧左左侧左左左左左向角后后向后后向后后后后后右,上上右上上右上上上上上后中斜斜后斜斜后斜斜斜斜斜下指角角下角角下角角角角角斜扬,,斜,,斜,,,,,角向中中角中中角中中中中中,右指指,指指,指指指指指中前垂垂中垂垂中垂垂垂垂垂指上向向指向向指向向向向向垂斜左左垂左左垂左左左左左向角前前向前前向前前前前前右。下下右下下右下下下下下前斜斜前斜斜前斜斜斜斜斜下角角下角角下角角角角角斜 斜 斜角角角。。。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 练习对比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 练习对比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3洪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不轻易对外说的,出版《实用拳法》时,也做了保留未予纳入。

现今洪氏太極拳偏离轨道,不得已才獻出示人,以糾訛傳。

第一基本功:蹲桩,周身放松,屈膝下蹲,两足平行距离一肩至一肩半宽,大腿与地平面是45度角,双膝不能超过脚尖,尾骨微微后翻,上身中正,项自然竖起,顶劲上领,双目平视前方,胸部平坦自然,不挺胸收胸,自然呼吸,双臂前伸微屈,两手相对。

蹲桩时间根据体力决定,先蹲五分钟,休息一下再蹲,每次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以后每一下蹲的时间增加。

第二个基本功:抱太极球(后来改为双手臂松垂裆前,如向井中打水拔井绳状)练腰裆劲。

方法是在蹲桩姿势基础上,增加腰胯旋转动作,即腰胯左转右转,大腿根韧带不要绷紧,保持松弛,以塌住裆劲,两脚不动,两膝随腰胯转动;向右转,右膝向后向上略提,左膝向下向前降落;左转反之;膝不要左右摇摆,上身保持原高度不变;臀部不能摇摆;同时松肩垂肘,双臂略屈,双手以蹲桩姿势随腰胯左右转动在胸前一前一后划立圈,如抱球转动之状。

要求动中求静,周身放松,不用拙力。

初练5分钟,稍歇再练,逐日增加时间和次数。

第三基本功:划太极圈,这是主要基本功。

它是在蹲桩姿势练腰裆劲的基础上单手划圈,分外缠(正旋)圈和里缠(反旋)圈两种。

先左手划圈,一般人左手用力干活较少,相对而言僵劲小,柔和些;左手学后可影响右手易于掌握要领。

划圈时,腰胯的左右转动配合双腿的缠丝与练腰裆劲的要求相同。

左手划外缠(正旋)圈的方法是:右手掐腰,胸对正前方,左手为掌(掌形为螺旋掌,五指不并拢,也不敞开,虎口合住,拇指尖略外翘,其他四指间略有空隙,五指内侧连成内弧状,掌背与小臂外侧连接的腕部一般保持在120°—170°之间),略屈臂,手掌置于左前斜角,中指尖高与眼齐,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对左前下斜角;松肩沉肘,肘尖不得横指和上扬,手与眼距离约1尺2寸,目视左手中指尖。

洪均生太极拳基本功

洪均生太极拳基本功

洪均生太极拳基本功
拔井绳是洪式太极拳所独有的基本功法,是练习腰裆劲的主要方法。

拔井绳是一种象形功法,它的练习方法就象从井里面提水。

因为现在的人大都没有见过打水,更不用说去打水了,所以这个功法本来是很简单的,但因为人们没有见过,显得有点不好理解。

练习时注意腰胯的旋转是由膝盖的一提一落来完成的,两个手也是随着身体的旋转,配合膝盖的起落一个里缠上提,一个外缠下插,犹如手抓绳子将水从井里提出一样。

打水功也称拔井绳,是洪式太极拳独有的练习腰裆劲的功法之一。

练法如下:
两眼目视前方,立身中正,虚领顶劲,舌贴上腭,下颌微收,百会于会阴上下相对;两脚开立,两足抓地空出涌泉,两脚尖向前,两脚与肩同宽,松腰坐胯,两膝屈膝半蹲(135度);松肩沉肘,两臂自然下垂于大腿内侧;尾骨微微外翻15度,小腹斜向里收。

从井中拔左脚蹬地,左膝上提(上提为顺缠),腰向左转。

同时,右膝下落(下落为逆缠);两膝只准做提、落,不能做内扣、外撇,膝盖方向于脚趾方向一致。

以脊柱为轴,左右旋转,胸不可转动过大。

两肩随腰的转动,做螺旋起落,腰向左转时左手做逆缠,右手做顺缠;腰向右转时,左手做顺缠,右手做逆缠。

因练习时像用桶打水井绳样,所以称为打水功或拔井绳。

洪派太极图谱

洪派太极图谱
1视西2西南3-6视西7-8东北
1视西北3-8转视西 8动 (26)进退拦擦衣 1视东方2-3转视东北 3动
由东北转视西北 5动 (27)六封四闭 视向东北 5动
部分说明:
1、箭头指向是眼的视向 2、练功朝向为北
(25)进步掩手肱捶 视向东方 1动 (22) 白鹤亮翅 1视西北2视西南 2动 (21) 倒卷肱 1-4视西5-6视西北 6动
(23)搂膝拗步 视向西南 5动 (20) 肘
底 捶
视象正西 2动 (19) 三换掌 视向西北 3动
(18) 双推手
1-2东北3-5西北 5动
(12) 掩手肱捶
视向西北 4动
(7) 搂膝拗步
视向西南 5动
(13)右转身捣碓
转正北 5动
(6) 白鹤亮翅
视向西南 2动
(14) 十字手
视向东北 2动
(5) (1) 金刚捣碓
1-2视东转视西北 5动 (67)进退步拦擦衣 目视东方 3动
(64)搂膝拗步 视向西南 5动 (63) 白鹤亮翅 视向西 2动
(59)右金鸡独立
1视西2-4视西南5视西 5动
(60)
倒卷肱 跌 岔 双摆莲脚 中云手 单 鞭
1-3视西4视西北 4动 (57) (56) (55) (54)
(58) 左金鸡独立 仍视西方 2动
1-2东南3-4西南5视西 5动 1视西北2-4转视西 4动 (37) 护心拳 视向西北 7动
西

(33)左转身蹬脚 转向东北 3动
(34) 前膛拗步 仍视东北 4动 (35) 击地捶 视向东南 2动
(36) 二起脚 1视西南2-5转视西 5动

(30)
高探马
(29)

洪式太极拳——精选推荐

洪式太极拳——精选推荐

承国粹,彰显太极神功:——记“太极明师”李驻军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而今,据艺秘守而不传于弟子者有之,以己之昏昏而欲令人昭昭者有之,以拳功敛财者有之,以至令今之传统功夫难现其光彩。

而太极拳流传最为广泛,得道者更为稀少,当年无敌之雄风难现。

究其因“名家、大师”多而明师寡矣!明其理法而又善教者更少,驻军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少有的明师,是为记。

今年9月下旬一个偶然的机会,得知洪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李驻军老师“十•一”长假期间在山东菏泽举办“洪式太极拳首期全国培训班”。

我本已对传统武术失去希望,但心底又对传统功夫的神奇“割舍难放”,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我曾走访了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地几位练习形意、大成、太极、浑圆功等拳派的名家拳友,恕我直言,许多功夫说的神奇,事实却让学者伤心。

上辈的传奇功夫,现今成了某些人挣钱的金字招牌,自己到底继承了多少,只有他们自己知道,现存的那些真正大家只能让我们这些工薪阶层的武迷“望门兴叹”了,我这次下决心做最后一次对传统功夫的探寻,如果还是“天桥把式”的话,从此免谈传统功夫,此行也就当做一次假期旅游吧。

经过10多个小时的颠簸,我于9月30日凌晨2点30分到达菏泽,菏泽天气不好,下着小雨。

驻军老师冒雨到车站迎接我和一位威海来的拳友(李老师为了接我们一夜都没有睡好)。

驻军老师的热情让我非常感动,但并没有消除我心中的疑虑,可侧面我感觉到李老师对人的真诚。

10月1日上午李老师开始讲课,他首先为学员讲了太极拳的传承、洪式太极拳的形成与发展及其风格特点、练拳与做人之间的关系等。

随后开始进入正题,教学员进行洪式太极拳的基本功法学习----划圈,李老师说“划圈”是洪式太极拳的核心功法,它是以手部的自转运动形成一个椭圆形的运动轨迹,又称作“公转”,公转又分为正反旋,平时都叫“正反圈”。

划圈可以单手划,也可以两手同时划圈,在划圈时要配合腰裆转动,也就是腰裆劲。

它是洪式太极拳缠法的体现,更是获得缠丝劲的根本,我想这也是李老师将它定位于“核心功法”的原因吧。

洪氏太极拳

洪氏太极拳

“洪氏太极拳” 这一名称早在洪均生传授实用拳法前后的研习者中流传,但未正式确定,近年来,已习惯把这套拳法称为“洪氏太极拳” ,以区别陈式太极拳老架。

因此,洪氏太极拳第三代传人李驻军在1998年第三期《武魂》杂志上发表的文章中正式使用了这一名称。

该拳继承了陈式太极拳原理,本着“怎样用就怎样练” 的原则,根据实战作用改变了套路动作及练法,同时吸收了其他拳种的招法,洪老师著书《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

目录创始人创始人洪均生先生,河南禹县人,1907 年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幼颖悟过人。

幼年时随其父寓居京城,因体弱于1930年拜陈式太极拳第十七代宗师陈发科为师,学习陈式太极拳,言传身教得之于师,潜揣默识求诸于己;十五年不辍所学,深得陈发科真传。

后困于家计,于1944年离京,辗转赴济南投亲谋生。

1956年再度赴京,拜晤其师陈发科,以求拳法之精与拳理之密,更得陈发科晚年之技击精粹。

征得陈发科同意,遂将师授之技法融于套路之中(此套路后称为陈式太极拳实用拳),为后来学者开辟了一条掌握陈式技击奥妙的捷径。

太极拳,是一种武术项目,也是体育运动和健身项目,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起源于古代骑兵的枪法、长柄大刀法。

其基本用法是:开、合、发。

踩着高跷来使用长枪、长柄大刀。

太极始于无极,分两仪。

由两仪分三才,由三才显四象,演变八卦。

依据“易经”阴阳之理、中医经络学、道家导引、吐纳综合地创造一套有阴阳性质、符合人体结构、大自然运转规律的一种拳术,古人称为“太极”。

另有电影以此为名。

拳法风格运用自如,神呼奇乎,外柔内刚,精巧轻灵,宛转含蓄,缜密缠绵,自然雍容,外示处女之秀,内含金刚之坚,不着意于大开大合,奔腾雄壮。

拳法特点攻于细密。

以上内容根据“洪氏太极拳”网站中部分文章内容整理而出。

“洪式太极拳”名称的由来“洪式太极拳” 这一名称早在洪均生老师传授实用拳法前后的研习者中流传,但从未正式确定,是以过去未见诸报刊。

近两年来,我们这里已习惯把这套拳法称为“洪式太极拳” ,以区别陈式太极拳老架。

洪式太极拳中的基本步型

洪式太极拳中的基本步型

洪式太极拳中的基本步型洪式太极拳的步型十分丰富,这些步型的运用,在技击中往往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但许多洪式拳初学者对步型了解不够,或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太极水平的提高,因此,希望洪式拳爱好者能对步型多加注意。

现将洪式太极拳步型介绍如下,以供参考。

马步:小正马步两足距离一肩宽。

两足尖向前,两膝弯曲。

小右侧马步两足距离一肩宽,两足尖侧向右前斜角。

小左侧马步两足距离一肩宽,两足尖侧向左前斜角。

大马步,两肩至三肩宽,两足尖向正前方。

右侧马步,两足尖侧向右前斜角。

左侧马步,两足尖侧向左前斜角。

右半马步,右脚尖外摆约六十度,左脚尖略内扣,右膝略上提,左膝向下松垂。

其他拳种称为四、六步。

我们要求两腿轻重比为后腿五分,前腿四分,档内要保持一分。

左半马步:左脚尖外摆约六十度,右脚尖略内扣,左膝略上提,右膝向下松垂。

其他同右半马步。

外八字马步:两脚尖向外摆开,成外八字形。

内八字马步:两脚尖内扣。

这两种步型都是式子与式子、动作与动作之间转换时的过度动作,一般不用它。

弓蹬步:右弓蹬步,右腿弓,左腿蹬。

弓腿小腿不许弓直,而向外倾斜约十五度至二十度。

蹬腿膝部要放松,特别大腿根的大筋更要放松,不许绷紧。

左弓蹬步,左腿弓,右腿蹬,其他同右弓蹬步。

度步:右小盘步,两脚距离一肩宽,右脚脚根为轴外摆脚尖四十五度(脚掌不许离地)随身法旋转的角度可增大至九十度甚至超过九十度。

左脚脚尖为轴,向外拧转脚根。

配合右脚尖外摆的角度大小,左脚根向外拧转的角度随之增大(脚根须离地)。

左小盘步,两脚距离一肩宽。

左脚脚根为轴外摆脚尖,右脚脚尖为轴向外拧转脚根。

其余同右小盘步。

右半盘步,两脚尖侧向右前斜角,以右侧马步的姿式,身向右转,右膝略上提,左膝向下松垂。

左半盘步,两脚尖侧向左前斜角:以左侧马步的姿式,身向左转,左膝略上提,右膝向下松垂。

右大盘步,右脚脚尖外摆大于九十度,随身转的角度和步型的大小可增大至一百三十五度二、一般步型外摆脚尖时,脚掌不离地。

洪式太极拳品并述

洪式太极拳品并述

洪式太极拳品并序洪均生著诗有品,书亦有品,古人尝品之而著为文章,拳可无品乎?因仿司空表圣诗品体例,戏成洪式太极拳品。

拳品高低,实以人品为准。

(一)端严太极拳虽属传统运动项目,而理精法密,具有完美的艺术形式,又是增强人民体质的适宜方法。

学者应在锻炼中,从严从难,细找规律,首先以端严为主。

拳虽小技,能强身体。

眼身步手,规矩莫失。

动静开合,刚柔曲直。

中正安舒,不偏不倚。

公转自传,阴阳互变。

螺旋协调,对立统一。

(二)圆和练此拳虽应严守规律,但又忌拘束,须从端严之中,注意圆转和谐。

太极运动,不离方圆;上下相随,首在螺旋。

弧线转换,内外循环;虚实互换,奇正经权;千变万化,重心无偏;意会形合,庶几近焉。

(三)轻灵圆和是解拘束的方法,轻灵是圆和的效果。

能圆则轻,能和则灵;回风燕子,点水蜻蜓,将往复还,寓送于迎。

速非剽迫,迟不停留,翩若惊鸿,宛如游龙。

圆转如意,中有权衡。

(四)沉着轻灵而不沉着,久恐失之飘浮,继以沉着。

法以顶劲领起,重心随遇平衡。

眼法注视目标,保持动中之静。

车轮飞转,中不离轴;沉着轻灵,以刚济柔;刚劲非顶,柔亦不丢。

重心旋沉,裆膝中求。

乘风破浪,万吨之舟,全在舵手,操纵自由。

(五)雄浑沉着在内劲,雄浑在气势,二者互相表里,然非规矩之至用力之久,不能臻此境界。

山崩海啸,虎视鹰瞵。

狂飙千里,雷霆万钧。

壮我声势,蔑视敌人;此非矫作,中自有真。

行健不息,中气弥纯;威而不猛,是谓雄浑。

(六)超逸偏于雄浑,或近粗野,济以超逸。

谦虚谨慎,不躁不骄,意能中和,形自超逸。

流水潺缓,行云飘飘,浅底鱼翔,微风柳摇,遂使观者,矜躁都消。

炉火纯青,百练功高。

(七)缜密超逸而不失规矩,必须过细揣摩,达到缜密。

天衣无缝,针线泯迹;规矩之至,动必如式。

螺旋万转,无往不利。

一羽难加,敏感至疾。

飞虫难落,变化莫测。

收放无间,动静合一。

(八)缠绵缜密必紧凑,调节缠绵,保持对立统一法则源泉混混,江河涛涛;来脉既充,其流乃遥。

春蚕吐丝,茧成而巢,往复缠绵,旋转万遭;迟留赏会,迅疾高超;法不离圆,旁求徒劳。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 练习对比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 练习对比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 3洪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不轻易对外说的,出版《实用拳法》时,也做了保留未予纳入。

现今洪氏太極拳偏离轨道,不得已才獻出示人,以糾訛傳。

第一基本功:蹲桩,周身放松,屈膝下蹲,两足平行距离一肩至一肩半宽,大腿与地平面是45度角,双膝不能超过脚尖,尾骨微微后翻,上身中正,项自然竖起,顶劲上领,双目平视前方,胸部平坦自然,不挺胸收胸,自然呼吸,双臂前伸微屈,两手相对。

蹲桩时间根据体力决定,先蹲五分钟,休息一下再蹲,每次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以后每一下蹲的时间增加。

第二个基本功:抱太极球(后来改为双手臂松垂裆前,如向井中打水拔井绳状)练腰裆劲。

方法是在蹲桩姿势基础上,增加腰胯旋转动作,即腰胯左转右转,大腿根韧带不要绷紧,保持松弛,以塌住裆劲,两脚不动,两膝随腰胯转动;向右转,右膝向后向上略提,左膝向下向前降落;左转反之;膝不要左右摇摆,上身保持原高度不变;臀部不能摇摆;同时松肩垂肘,双臂略屈,双手以蹲桩姿势随腰胯左右转动在胸前一前一后划立圈,如抱球转动之状。

要求动中求静,周身放松,不用拙力。

初练5分钟,稍歇再练,逐日增加时间和次数。

第三基本功:划太极圈,这是主要基本功。

它是在蹲桩姿势练腰裆劲的基础上单手划圈,分外缠(正旋)圈和里缠(反旋)圈两种。

先左手划圈,一般人左手用力干活较少,相对而言僵劲小,柔和些;左手学后可影响右手易于掌握要领。

划圈时,腰胯的左右转动配合双腿的缠丝与练腰裆劲的要求相同。

左手划外缠(正旋)圈的方法是:右手掐腰,胸对正前方,左手为掌(掌形为螺旋掌,五指不并拢,也不敞开,虎口合住,拇指尖略外翘,其他四指间略有空隙,五指内侧连成内弧状,掌背与小臂外侧连接的腕部一般保持在120°—170°之间),略屈臂,手掌置于左前斜角,中指尖高与眼齐,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对左前下斜角;松肩沉肘,肘尖不得横指和上扬,手与眼距离约1尺2寸,目视左手中指尖。

第一动作:腰胯右转约25°,左掌走外弧线顺缠(拇指外翻,小指内裹)约90°,塌腕,收肘贴肋,小臂下斜指向左斜角,中指指向左上斜角,呈立掌形。

洪拳五大盘功

洪拳五大盘功

洪拳五大盘功洪拳五大盘功洪拳是一种长拳拳法。

该拳内容有盘、势、法、理四个方面:盘即基础训练;势即套路;法即打手打法;理就是拳法理论。

基础训练有“五大盘功”,其具体练习方法如下:第一大盘功:乌龙盘打(仆步抡拍)乌龙盘打是练习肩臂的功法,经常练习能使肩关节灵活,增强肩关节的柔韧性,发展手臂的协调性,是洪拳重要的基本功法之一。

1.预备姿式。

两脚并步站立,身体自然正直,两臂垂于体侧,指尖向下,拇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

2.弓步插掌。

左脚向左迈进一大步,左腿屈膝半蹲,右腿挺膝蹬直,成为左弓步,身体左转,右臂伸直向左摆,指尖向前,拇指侧向上,左臂屈肘于右臂前,指尖向上,小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

3.弓步抡臂。

上体右转,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右臂向上、向右抡臂,左臂向左抡臂,目随右手环视。

上体继续右转,右臂向下、向后抡臂,左臂向上、向前抡臂。

4.仆步拍地。

上体左转,左腿屈膝全蹲,右腿伸直,成右仆步;右臂向上、向右、向下抡臂至右腿内侧以掌心拍地,左臂向下、向左抡臂至左上方,掌指尖斜向后,拇指斜向上,目视右手方向。

右腿屈膝半蹲,左腿挺膝蹬直,成为右弓步,同时左臂伸直向右摆,指尖向前,拇指侧向上,右臂屈肘于左臂前,指尖向上,小指侧向前,目视正前方。

然后照上述方法,做反式练习。

第二大盘功:学士打躬(正侧俯腰)学士打躬是练习腰部柔韧性的重要功法之一,经常练习能使腰部关节灵活,增强腰腿的柔韧性,能提高动作的质量。

1.并步托举。

两脚并步站立,两手手指交叉,直臂上举,手心向上,目视两手手掌。

2.前下俯腰。

上体前俯,两手向前下伸,尽量贴地。

3.左右侧俯。

上体向左、向右转动,两手手心向下,随之在左、右外侧触及地面。

4.面贴小腿。

两手松开,向后抱住跟腱部位,逐渐使胸、面部贴靠在腿部,持续一定时间再起立。

照上述方法,可反复进行练习,两腿挺膝蹬直,挺胸、塌腰、收髋,并向前折体。

第三大盘功:风摆杨柳(甩耍转腰)风摆杨柳也是腰部的一大基本功。

太极拳的站桩基本功和套路

太极拳的站桩基本功和套路

太极拳的站桩、基本功和套路一、如何站桩、练基本功洪均生不主张站桩练功,他说陈发科老师从来没有站桩一说。

刘成德老师主张站桩,说站桩能加快内功修炼。

其他内家拳流派多主张站桩,比如孙禄堂在《拳意述真》中就专门介绍站桩练功的方法,董海川、王芗斋等内家拳大师,也专门有站桩练功的论述。

从我个人的练功体会看,站桩是很重要的,它会加速增长自己的功力,在习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拳论中有“气以直养而无害”、“腹内松静气腾然”、“命意源头在腰隙”意句,道破了陈氏太极拳练内功的关键。

其中的“命”字,笔者理解为生命,是指精、气、神;“意”是意念、思维之意;“源”是指气,生命的源头是“气”,包括先天之气和后天之气。

太极桩功修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修炼过程中,由于身体条件的差异,各人的体会都不一样,但有一个共同点,即桩功修炼过程不可能一蹶而就,下一层功夫有一层收获,下一层功夫出一层奥妙,一层深似一层,一层比一层开阔,这种体悟,只有置身其中才会有。

我修炼桩功半年以后,丹田开始有气感,感觉很充实。

每当意念气沉丹田时,感觉肚子里似有一种滴水声,有时会咕咕响个不停,有时肚子突然有涨热感,有时突然放响屁,有时突然感觉有一股气在肚里乱窜,有时身体的某一部位会莫名其妙地疼痛。

在长达六七年的时间里,感觉小肚子坚硬如铁石,但只要一练功,丹田很快就有气感,自觉十分纳闷。

直到有一天早晨练功,突然感觉丹田一下子松开了,丹田坚硬如铁石的感觉一下子没有了,气感又回到了开始练功时一样,肚子很空,丹田老是气沉不满。

这时我感悟到,其实人练内功,丹田的气就好像大气压强一样,内功深厚的人,丹田中内气的“压强”极大,因而用于技击则威力惊人。

内功深厚的人在推手时,脚会把地面的土都翻起来,平时人们常说“其脚没跟”可能就是此理。

刘老师平时和我练推手时,不管我如何用力,刘老师的双脚在地面上的印痕很浅,而我的双脚则踩的满地的土都翻起来了,这大概就是内功的差别。

拳论中有“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之说,一个习武之人若无内功,终究一事无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 3洪氏太极拳的基本功是不轻易对外说的,出版《实用拳法》时,也做了保留未予纳入。

现今洪氏太極拳偏离轨道,不得已才獻出示人,以糾訛傳。

第一基本功:蹲桩,周身放松,屈膝下蹲,两足平行距离一肩至一肩半宽,大腿与地平面是45度角,双膝不能超过脚尖,尾骨微微后翻,上身中正,项自然竖起,顶劲上领,双目平视前方,胸部平坦自然,不挺胸收胸,自然呼吸,双臂前伸微屈,两手相对。

蹲桩时间根据体力决定,先蹲五分钟,休息一下再蹲,每次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以后每一下蹲的时间增加。

第二个基本功:抱太极球(后来改为双手臂松垂裆前,如向井中打水拔井绳状)练腰裆劲。

方法是在蹲桩姿势基础上,增加腰胯旋转动作,即腰胯左转右转,大腿根韧带不要绷紧,保持松弛,以塌住裆劲,两脚不动,两膝随腰胯转动;向右转,右膝向后向上略提,左膝向下向前降落;左转反之;膝不要左右摇摆,上身保持原高度不变;臀部不能摇摆;同时松肩垂肘,双臂略屈,双手以蹲桩姿势随腰胯左右转动在胸前一前一后划立圈,如抱球转动之状。

要求动中求静,周身放松,不用拙力。

初练5分钟,稍歇再练,逐日增加时间和次数。

第三基本功:划太极圈,这是主要基本功。

它是在蹲桩姿势练腰裆劲的基础上单手划圈,分外缠(正旋)圈和里缠(反旋)圈两种。

先左手划圈,一般人左手用力干活较少,相对而言僵劲小,柔和些;左手学后可影响右手易于掌握要领。

划圈时,腰胯的左右转动配合双腿的缠丝与练腰裆劲的要求相同。

左手划外缠(正旋)圈的方法是:右手掐腰,胸对正前方,左手为掌(掌形为螺旋掌,五指不并拢,也不敞开,虎口合住,拇指尖略外翘,其他四指间略有空隙,五指内侧连成内弧状,掌背与小臂外侧连接的腕部一般保持在120°—170°之间),略屈臂,手掌置于左前斜角,中指尖高与眼齐,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对左前下斜角;松肩沉肘,肘尖不得横指和上扬,手与眼距离约1尺2寸,目视左手中指尖。

第一动作:腰胯右转约25°,左掌走外弧线顺缠(拇指外翻,小指内裹)约90°,塌腕,收肘贴肋,小臂下斜指向左斜角,中指指向左上斜角,呈立掌形。

同时目视固定目标,不随手运,看中指尖。

第二动作:眼随手运,腰胯继续右转25°,左肘贴肋,五指略上扬,塌腕,左掌内收走下弧线待小臂与腹平面成90°时逐渐上扬收至心口前,掌心斜对心口,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对向右后上斜角。

第三动作:腰左转45°,左肘不动,左掌五指向上,略顺缠立改逆缠(拇指内裹,小指外挑),走上弧线向左前斜角上转,小臂斜上扬,与腹平面成90°,中指尖高与鼻尖齐,距离约半尺许,成立掌状。

第四动作:眼随手运,腰继续左转45°,同时左掌继续逆缠90°,领肘向左前斜角转出,中指高与眼平,回至第一动作起势位置。

划完一圈,掌中指尖划出一个360°椭圆轨迹,掌与小臂顺缠180°,逆缠180°。

因马步划圈,起势胸对正前方,左手顺缠(正旋)第一圈第一、二动作,腰向右转45°也可大于45°,三、四动作左转则90°;第二圈时,一、二动作腰右转则为90°。

在腰左右转时,两肩前后转动尽量小些,不可大于36°,使躯干略呈拧劲状(名为立体螺旋)。

左手里缠(反旋)圈方法是:蹲桩姿式同前,正马步,胸对前方,起势左肘贴肋,左掌心斜对心口,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对向右后上斜角。

第一动作:腰胯左转约25°,同时左肘贴肋不动,眼随手运,左掌中指斜上扬,蹋腕,逆缠走下弧线经小腹前向左下转,至掌与小腹平面成90°角的左胯前,小臂与地平面成45°。

此动过程左掌逆缠90°,呈立掌状。

第二动作:腰胯继续左转约25°,左掌连小臂继续逆缠走向上弧线领肘向左上斜角转出,中指尖高与鼻端齐,中指指向右前上斜角,掌心对向左前下斜角。

第三动作:腰胯右转约90°,眼随手运,同时收肘至乳下,收肘过程中,左掌顺缠270°,走上弧线,至左腕与肩平,掌在肩外,掌心向后,中指指向左方,小臂与肩平行。

第四动作:腰胯左转45°,左肘沉至左肋,同时左掌变逆缠45°,收至心口前起势位置,掌心斜对心口,中指指向右前斜角。

划里缠圈第一圈时,掌逆缠225°,顺缠270°,共495°,而划出的椭圆轨迹为360°。

第一、二动作腰转约45°,第三动作腰转约90°,第四动作腰转约45°。

以上是正马步划圈,左、右侧马步划圈,手运行方位因胸朝向左侧或右侧45°,而随之也变换相应角度,方法要求一样。

外缠圈、里缠圈的轨迹都是鸡蛋形椭圆;外缠圈大头在外,小头在里;里缠圈大头在里,小头在外。

这两个圈是太极拳的基本要素,整套太极拳架都是由这两个圈按不同方位和不同的配合方式组成的。

从手法上说,包含着掤、扌履、挤、按、采、挒、肘、靠。

练对练熟了这两个圈及基本功,不仅学拳架容易,在技击上也非常实用,圈学不对练不熟不可能学好拳架。

洪师爷把划圈的轨迹叫“公转”,顺逆缠的动作叫手臂的“自转”。

这三项基本功须在老师指导下练一年左右,打好基础方可学习拳架。

顺逆纏-公自轉-正反旋順逆纏:身-向左轉为顺纏,右轉为逆纏。

1+m}m aHE腿-膝上提為顺纏,膝下垂為逆纏。

Skt= S'手-大指外翻掌心向上為顺纏,小指外翻转掌心向下逆纏。

K@ ZK ^I~_公轉:手與臂部配合着向左右、前后、上下旋轉(六个方向)。

自轉:左右上下公轉中的自轉分順逆纏。

@m _D} 5y手部自轉---大指向外翻转将掌心转动向上為顺缠,小指向外翻转将掌心转到向下為逆缠。

(有時稱顺缠為外缠,逆缠為里缠)正反旋:以右手為例(左手同理):凡手向右转,顺缠下收,逆缠上开為正旋(俗稱正手圈)------拳式如雲手、攔擦衣;凡手向右转,順纏上收,逆缠下开為反旋(俗稱反手圈)------拳式如十字手。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 2洪均生先生详释正旋單手圈手部的正反旋單手圈,指套路中手部的公轉及自轉,手臂、肘、肩部的八法。

演練正反旋單手圈时,腰隨之左右上下旋轉,下肢的顺逆自轉,同时鍛煉腰裆的基本功。

洪氏太極拳的特點,讲究立体螺旋运动,這種基本功有助于套路線路的熟練與全身的配合,久之自然有佳效。

(因為不论太極拳式多麼複雜與不同,在手臂部總是這两個“正、反旋手圈”与腰裆部的左右上下旋轉,不同只有方向、角度、高低、大、中、小的變化)。

這種基本功法,不易受场地、时間限制,用定歩,側馬歩,活歩均可,根据自身條件,高、低架皆可。

亦可用手的双顺双逆,或一顺一逆練習。

如一路拳第一金刚捣碓第二动作与第五式左转身捣碓第二動作均为手臂部的一顺一逆的例子;二路炮捶拳左單雲手,右單雲手,一路拳上中下三個云手为正手圈活步的例子;一路拳十字手为双逆转双顺的例子等。

練正反旋手圈時应要輕、柔、慢,自然放松,尤其要注意體會與全身螺旋旋轉的配合。

正旋右單手圈手高齊右眼角,角度為胸前45度處。

右手线路如下:第一動作:身左轉,松肩沉肘到肘貼肋,小臂顺纏自轉走外下弧線,手指上扬。

如一路拳第三式六封四閉第一动作的側掤;二路拳右單雲手等。

假如对方手在我方手臂下面便为扌履法,如六封四閉第三动作左轉身扌履法。

第二動作:身繼續左轉,手隨身體的左轉,收到心口前,手指上揚,手心斜对心口,手部为掤法,肩、胯部為靠法。

如攔擦衣第三動作的下半圈。

(不拘手顺纏收手或逆纏收手,當手收到手心斜对心口時,手指上揚,手部均为掤法,肩、胯部即為靠法)——必須知道的是:第二動作的左轉,左肩與左胯不准轉的過大。

左肩既要與左胯合住,更要與右胯合住。

方法是:左肩略左轉便上挑一點兒,也就是肩部與胯部走╯小弧線(肩部左轉的幅度,不能超過15度)形成往右去的力,形成這一動作的立体形式和角度,右腰部不僅不准凹進去,胯部更是隨身的左轉形成往右前進的力。

第三動作-1:身略左轉一點兒立變右轉,手顺纏隨腰的左轉往上托一點兒為挒法,如一路拳第二十九式上雲手第三动作的挒、靠、肘、挤、按法——此例為左手(肘法使用起来,小臂部顺逆皆可用,側面貼近我偏前一點兒的人,我方肘法小臂應用逆纏;貼近我偏后的人,即用顺纏。

不拘小臂部顺逆,手腕部必須略揚起,不许下垂。

有句话叫“打肘不見肘”,是说不许把肘高高抬起或肘部离开肋部單獨擊打,而是用全身松沉之力發勁。

);單手挒法兼靠法如一路拳第十三式右轉身捣碓第三動作;第三動作-2:手繼續沿胸前45度,走右前上弧線為按法。

手有顺纏變逆纏,應隨腰的變化而變,不是手的單獨翻轉,而是手走s 形(因是左右手,故有正S与反S之分)。

第四動作:身仍右轉,手繼續走右前上弧线,手领肘,肘领肩回到原来的角度,为採法。

如一路第六式白鹤亮翅的第二動作和第一捣碓第三動作等。

正手圈完成后的图形,如一椭圆形的鸡蛋,大頭在外,小頭里。

洪式太极拳基本功练习对比 1何淑淦---- 谈洪式太极拳的正圈洪式太极拳的正圈,是洪公均生根椐拳中基本手法、步法及身法的配合提练出来的一种练功方法,其练法为:以右手为例:右手自然放于心口处,掌心斜对心口,右自然下垂贴于右肋。

左手卡左腰处,左手拇指按住左肾部。

此时步法为、右侧马步。

开时右手逆缠以手领肘,以肘领肩,从心口前下颏旁斜向右上45度转动,转到手高齐眼处,手心斜向右前下角,手指指向左前上角,手臂不要伸直。

开手时左腿顺脚尖的方向逆缠松塌腰裆,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

右腿顺缠。

胸向正前。

眼看右前45度,这是上半圈。

接着松肩、沉肘、塌腕、手指上扬,将肘收到肋旁,肘贴肋部,只用小臂带转经脐上转到心口前为度,掌心斜对心口,手指指向右上斜角。

转动过程中,右腿逆缠松塌腰裆,膝关节不要超过脚尖,左腿顺缠,步型不变。

谢千里----云手的奥秘在现有的各家太极拳式中,云手演练的风格是多样的.但各家太极拳均称云手为“母式”,可见其在太极拳技术体系中的非凡位置.本篇就云手的典型问题作个性的剖析,以期给同道们一点有益的启示!(一)云手的名称云手的名称由来,据洪均生宗师在《陈式太极拳实用拳法》一书的考证认为,云手式名是象形的.中国画习惯以螺旋状表示云之随风旋转,因此式两手交互旋转有似画云笔法,故取以为名.以前,陈式太极拳有名为“运手”的,也许,本意是运转双手的意思,后来的云手名号可能是“弄拙成巧”,约定俗成了.另外,舞蹈的经典动作里也有非常飘逸的“云手”组合,或许是它启发了拳术中画圈动势名称的命名。

陈鑫曾说:武术中攻防手法以左右两方用得较多.所以各家套路中仍然保留了云手的模式原型,陈鑫在其《陈式太极拳图说》中,把一路三组云手称为“上, 中,下”,演练的步伐和手法也稍有变化.二路炮捶也多处出现“单云手”,显而易见,云手作为太极拳基本技术形式,虽然已经融化在各式拳势当中,但原型还独立的存在着.(二)云手的神意无论文事武功,对神意的要求总是第一位的.古人的“意在笔先”是最经典的强调用意的词句.练拳者无笔可执,演练者的身体此时即是运动的符号载体,此刻的意就是不丢不顶的太极拳意.用神意统领周身按规矩运转,就会出现“周身无处不太极”的状态.既然云手是太极拳的“母式”,那么,云手的神意就是太极拳演练和实作的神意.正常情况下,神意的关注有内外之别.在内为内劲的随机调节,在外为眼神的适时观照.武术界有“眼随手运"的拳谚,许多人以为,是手到哪里,眼看哪里,这样理解太机械了,易形成左右摇摆的“死鱼眼”.乏生趣,无观赏性.正确的理解是眼神注视目标的主体位置,是有主次的.王培生先生的神意分离观照的学说,就是神意内外周全关照的现代经典理论.太极拳十三势中的“顾盼”也是神意灵敏而有主次的要求.目标为点,为主,为顾,周围为面,为次,为盼.手动作的方向为主,对应的另一侧为次.主的位置眼神要审视,次的方位,心意要观照.“遵易理,合拳法,统周身”才是云手神意的“真态”.(三)云手的轨迹云手虽然是简单的画圈,但要求很细,不是言传身教的确难以明了.而且各家风格不同,要求有别.这里以“洪式太极拳”为例,说明云手的运行轨迹.一般情况下,单独操练云手,都是先从单云手开始的,因为双云手无非是双手的交替配合,明白了单云手,自然就能举一反三,通晓双云手的动作要领.单云手又有定步和活步之别,起步阶段,自然以定步为基,为减少难度,易于入门罢了.按传统的单云手操练形式来分,又有正反之别.1.正云手轨迹:以定步右单正云手为例.预备式:口令:马步开手动势:站好右侧马步,眼睛注视右前方,左手叉腰,左肘微前下合,右手向右前方采挤展开,肘微沉,右臂稍弯曲,掌心斜向右前下斜角,手指高度大约在肩和眉毛之间,右手和右脚上下呼应.第一动:口令:收肘缠手动势:接预备式,眼睛注视右前方,内气微松沉,腰胯走提塌,身体左转,右肘向右肋收转,右手同时顺缠收转.掌心斜向右前斜角,手指高度大约在肩和肘之间.手指领劲不丢.肘不许夹紧,要松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