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1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设计 公开课
【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告别贫困奔小康》是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贫困的原因和危害,认识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社会认知能力,对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贫困地区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多,对于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也有待进一步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讨论等方式,深入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以及国家采取的措施,从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贫困的原因和危害。
2.让学生认识我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贫困的原因和危害。
2.国家采取的措施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视频、图片等资料,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
2.调查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调查,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3.案例教学法:通过讲解具体的贫困地区改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采取的措施。
六. 教学准备1.准备贫困地区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准备调查问卷,引导学生进行调查。
3.准备贫困地区的改善案例,进行讲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贫困地区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引发他们的同情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调查,了解贫困地区的生活现状。
学生分组进行调查,填写调查问卷,然后汇报调查结果。
3.操练(10分钟)教师讲解贫困地区的改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国家采取的措施。
学生通过讨论,理解国家政策的意义,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感。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_8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从人们“吃”的变化入手,引导学生体会新中国成立以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农业生产的突飞猛进,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祖国日益富强。
2、情感目标: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改变了一穷二白的面貌,并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骄傲。
在比较现在与过去生活的差异中,感受今天生活的美好!
3、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资料,获得信息,并对其进行简单的分析。
通过实地调查,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景象并为之自豪。
教师准备:
1、反映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活条件变化的图片、录像资料。
2、制作表格
3、课件
的变化”相关教材内容,为第一课时。
活动一视频导入
同学们,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繁荣富强。
下面先让我们来观看一段视频(播放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四:拓展延伸
五:布置作业
六:板书设计
2、日益富强的祖国
吃不饱
吃的变化吃饱,饮食品种和结构单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吃出花样,营养、健康环保。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3.3告别贫困奔小康课件1新人教版
音乐欣赏
让中西部人民过上富裕生活
坚定不移地实施西部大开发,进一步 扩大对外开放,更好地利用外资加快发展, 逐步放宽西部地区保险、旅游、运输等服 务领域的外资准入限制条件。
河南---人口,粮食大省;湖北---水电大 省;湖南---有色金属大省;安徽---淡水大 省;江西---有色金属大省;山西---煤炭大 省。其优势显而易见了,河南能解决粮食 问题,安徽能解决中部工业居民用水问题; 湖北形成中部地区中的南部电网,山西则 是北部的电网,不仅是中部,还有京津地 区;湖南江西则能依靠有色金属形成优势 产业。这是中部六省的重要优势。
项目
爷爷奶奶小时 爸爸妈妈小时
候
候
住的房子
现在
用的家具
家用电器
今昔小调查
项目
爷爷奶奶小时 爸爸妈妈小时
候
候
现在
住的房子
木头的 砖的 泥的 草房
瓦房
高楼大厦
用的家具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八仙桌 木椅
大衣橱 五斗 橱
沙发 书桌
家用电器
留声机 电话 机
黑白电视
电脑 电冰箱 空调
根据2004年国家统 计局的统计,2003年没 人每年消费水平比1952 年实际提高了53倍多。 人们对消费品的购买从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 “老四件”(自行车、 手表、缝纫机、收音机 ),八十年代的新三件 (电视机、洗衣机、电 冰箱),到九十年代的 电脑、小汽车、商品房 ,消费档次有了极大的 提高。
走出紧缺的年代
火车票
汽车票
门票
飞机票
我们现在 有飞机票、 火车票、门 票,你们听 过以前要用 票来买东西 吗?
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 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突出,国家在1953 年10月出台了统购统销政策,从此百姓生活 进入了长达40多个春秋的“票证时代”。 那时,各类票证五花八门充斥山城,粮票、 肉票、布票、盐票、油票、煤票、烟票、蔬 菜票……就连买糖果糕点、火柴肥皂也要凭 票,票证渐渐成了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 保障。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票证才结 束了它的特殊身份和流通历程。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5
走出紧缺年代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不同时期的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2、通过对比分析的方式让学生认识到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情感。
3、让学生自己感悟到我们应该珍惜现在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采用对比、比较的方法看待生活的变化。
难点:通过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悟到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才是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教学过程:每当节假日的时候,想必同学一定不会忘记各大商场超市里面琳琅满目丰富至极的商品,而时光倒流到上世纪80年代前,同样的节日,人们考虑的却是怎样用几张限量发放的票,给餐桌上添些油水。
这些各式各样的票证,又有什么样的用途呢?谁来回答这个问题。
-1老师我从教材书72页找到了相关的资料。
1票证是购买生活的必需品,票证成为城乡居民吃饱穿暖的一种保障。
2发行原因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由于物资匮乏,关系民生的日用品供需矛盾,为了解决供与需的矛盾,我国发行了票证。
3吃的除了各种粮油票外,还有,猪牛羊肉票,对呀鱼肉票,鸡鸭蛋票,各种糖类票,蔬菜票等等。
4穿的除了各种布票外,还有化纤票,棉花票哦,汗衫票,背心票,布鞋票。
5.用的还有手帕,肥皂,手指,洗衣粉,火柴,抹布票。
商品购买证,自行车票,五花八门,涉及各个领域的方方面面。
6大部分商品都是凭票供应的,什么样的商品就用相应的票证去购买,对号入座,缺一不可。
在当年,没有票证有钱也寸步难行,生活中如果缺少票证,日子都没法过。
票证在当时人们的生活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但是票证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
人们走出了物质匮乏的年代过上了幸福的生活,在月中假的时候,老师给大家留了一个任务,搜集我们身边有关票证的故事,哪组同学要来和大家分享呢?1我在教材书中看到了一篇报道:早上去买菜,得带上一种购菜卡,根据卡上的购菜限量标准,没人可以买上二两或四两。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7
《按满手印的契约》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案一、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1、知识目标:知道我国的改革开放开始于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的改革;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含义。
2、能力目标:知道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给小岗村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并能够用简单的话说明原因。
3、情感目标:萌发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在这三个目标中,知识目标学生很容易掌握;能力目标对学生来说要稍微难一点,在必要时老师要给学生讲解;情感目标是建立在对能力目标理解的基础上,是内容的升华。
二、教学准备:1、这一部分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学生学习起来可能会有一定的难度,教师在课前要作充分的准备,对这部分史实资料有比较全面的把握。
先让学生预习,提出自己最想知道的问题。
2.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查找相关的资料。
三、教学活动及过程:(一)、欣赏歌曲《春天的故事》畅所欲言:这首歌曲,唱的是什么?或者你从这首歌曲中得到什么启示?师答:这首歌,唱的是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写出了人民对改革开放的拥护和对国家领导人邓小平同志的崇敬之心。
(二)、改革开放使小岗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有“中国十大名村”的美誉,它从前是一个出了名的穷村。
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1、活动:按满手印的契约(图片)2、讲解:什么是“大包干”以农户为单位,根据统一计划,承包一季或多季的生产任务。
在承包期间,农户自行安排各项生产活动,产品除向国家交纳农业税、向集体交纳积累外,余下的全归承包者所有。
农民把这种方式概括为“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1):提问:在没有实行改革开放之前,小岗村人过着怎样的生活?讲解:小岗村“大包干”前隶属于凤阳县梨园公社,当时仅仅是一个只有20户、115人的生产队。
它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5
蓝色的星球教学目标:1、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2、通过对麦哲伦环球航行等事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中发现并体会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艰苦和漫长的过程,培养学生不畏艰难、勇于探索的意志品格,深化爱国主义情感。
3、培养学生对材料收集、整理、分析、归纳的能力。
在活动中逐步养成相互合作的习惯和能力。
重点难点: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特点,了解地球表面大洲大洋的基本知识。
教学准备:1、地球仪、世界地图。
教学过程:一、谜语导入1、说它象球不是球,肚子里面啥都有。
人物、动物和植物,全都生活在里头。
高山、森林处处见,江河湖水向海流。
天天围着太阳转,猜猜它是什么球。
2、总结:地球是太阳系的一颗行星,是人类的家园,从太空上看,她就像一颗蓝色的星球,日夜不停地旋转,载着人类从远古驶向遥远的未来。
二、看看说说,认识地球1、有人说地球是个水球,为什么?(介绍新闻回眸)2、介绍地球仪,指出海洋与陆地。
三、看看说说,认识大洋大洲1、我们所在的地球,是由陆地和海洋组成的。
(板书:陆地海洋)2、人们通常把陆地分为七大洲,把海洋分为四大洋。
(板书:四大洋七大洲)3、小组比赛:在地球仪上找大洲大洋。
4、认识最大的洋和最小的洋。
(太平洋北冰洋)四、探究学习——地球的形状与面貌1、我们现在都知道地球是一个球体,那么古代人类如何了解地球是一个巨大球体的呢?时至今日,我们能在自然界找到那些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呢?2、学生讲《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事。
3、得出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4、活动:我是小小环球航行家。
A、根据课前预习和课前搜集的资料,学生交流:“我所了解的麦哲伦”。
B、生朗读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故事资料,根据教材提供的麦哲伦环球航行示意图,说说麦哲伦环球航行线路,主要是从哪个大洲出发,经过哪些大洋大洲,最后到达哪里。
C、讨论:麦哲伦实现环球航行的重要意义是什么?以小组为单位,说说麦哲伦航海路线示意图。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3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16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3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16《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知识: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知道当前我们正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并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学情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城乡人民的生活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贫困到温饱,从单一到丰富。
从学生的心理特点与认知程度来看,对这种变化,他们可以通过对长辈的调查中获得对比而有所体验,但是对于生活结构仍然较单一的农村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可能不容易认识,难以产生共鸣。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各种票证。
学生准备:了解票证背后的故事,调查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的衣食住行和我们今天比起来都有哪些不同。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告别贫困奔小康”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活动一歌曲引发的话题[播放音频: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首歌主要歌唱谁?小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那以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歌中的这位老人——邓小平,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步步从贫困奔向了小康。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告别贫困奔小康进行讨论。
(板书:告别贫困奔小康)【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歌曲引发话题。
】活动二票证的故事[播放课件:中国票证]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的收集调查,交流讨论:为什么在那个时候非得要用票证才能买到东西?你从长辈那里还听到哪些关于票证的故事?通过对票证的观察,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票证上的各种区域标志,了解这些票证的用途。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_4
小学思品《告别贫困奔小康》教案教学目标1.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少年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
2.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
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不怕困难。
教学重点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难点知道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提前预习并收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歌曲导入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这首歌主要是歌唱谁?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那以后,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带领下,一步步从贫困奔向了小康。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告别贫困奔小康进行讨论。
(板书课题)二、运用实物,激发兴趣1.票证展示(课前布置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三、小组学习,交流感受(一)生活质量提高了,人们的服装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质量、数量、颜色、款式等。
要求:1.对比图册上三个不同时期人们的服装。
2.讲讲自己知道的故事。
(二)“两代人的帐本”和“我家今昔小调查”1.通过两代人的收入和支出消费对比,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从刚维持温饱到小康)。
2.调查自己家祖孙三代人生活条件发生的变化,完成调查表。
3.你怎样看待过去的生活?四、畅谈向小康迈进(一)师:温饱问题解决后,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每个人眼中的小康生活各有不同。
1.谈谈你眼中的小康生活是什么样的?2.生活条件改善后,人们的平均寿命有了什么样的变化?(二)生活改善了,我们周围的人们都在进行那些文化活动?(生自由回答)五、情感升华拓展交流1.对于发展不平衡造成的地域经济差异,国家采取了什么政策?(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2.你们心中的理想是什么呢?可以说说你对未来的构想。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_7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知道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并对“小康”有一个基本的认识。
2、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养成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3、认真学好各门文化课,切实打好知识基础。
在学习中发扬勤奋刻苦的精神教学重点:使学生体会到,在生活中真是地体验到我们已经告别贫困,迈向小康社会。
教学难点:鼓励学生关心社会祖国建设,立志长大投身到建设祖国的行列中去。
教学准备:1、调查、询问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童年的生活;爸爸、妈妈、叔叔、阿姨童年的生活。
重点从衣、食、住、行等方面了解并做好记录。
2、收集用过的粮票、面票、油票、肉票、布票等票证。
教学过程:活动一认识票证一、运用实物1、展示人民币和票证师:如果你有100元钱想买些什么?生:零食、课外书、玩具、漂亮的衣服……师:购物方便吗?生:非常方便。
师:你知道在25多年前买东西不仅需要钱而且还需要这样的票证吗?教师出示粮票。
询问粮票的用途。
不仅仅买粮食要粮票,穿的用的都要用票证。
(课件展示各种各样的票证,在展示观察中了解票证的用途和相关知识)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收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一些有趣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2.举事例:说一说自己知道的故事。
生:我这个故事是听妈妈说的,那个时候买布需要布票,很不容易。
她就只好长期捡哥哥、姐姐的衣服穿。
师:还有哪位同学想说说自己听到的故事?生:我听爸爸说:“他年轻的时候,吃糖就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是得了病人才能凭医院的证明吃到一点供应的白糖。
”设疑:国家为什么要发行这样的票证?引导学生感受票证的出现,是过去物资缺乏,一些生活必需品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只能限量供应。
小结:票证在我国有4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计划经济时期极具时代特色的产物,在20世纪90年代逐渐消失,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11
3 告别贫困奔小康第二课时向小康迈进教学目标:1、通过课文的学习,懂得珍惜幸福的生活,养成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2、通过调查、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调查实践与处理信息的能力。
3、从身边感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知道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基本认识什么是“小康”。
4、知道全国人民携手发展中西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
教学重点:从身边感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基本认识什么是“小康”。
教育学生珍惜幸福的生活,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感悟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生活丰富,基本认识什么是“小康”。
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回家调查以前和现在人们在住、行、教育、医疗方面发生的变化。
以及周边的人们有哪些文化活动。
2、学生回家找旅游的相片,并带回学校交流。
教学过程:一、视频导入1、同学们,重阳节刚过去不久,你们有和家中的老人庆祝吗?在我们身边,有不少退休的老人家,他们生活得可好啦!现在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他们多姿多彩的生活。
2、了解了老人家的生活活动,你有什么想说的?3、看来现在的老人经常给自己的身子骨加加油,越活越精彩,越活越健康。
老人们不仅吃饱穿好了,生活也健康、愉快了,退休生活还过得有滋有味呢。
同学们,像他们这样的生活就是小康生活。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课告别贫困奔小康的第二课时:向小康迈进。
(板书课题)二、向小康迈进1、什么是小康生活?小康生活的其中一条标准就是人均寿命预期70岁,那我国现在的情况又是如何呢,(PPT)请同学们翻开书本76页,阅读“小资料”思考:你认为中国人均寿命延长的原因是什么?(经常锻炼,身体健康,住进住宅小区,追求舒适生活……)2、从中国人均寿命的延长可以看出,我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我们来看看,以前与现在对比,人们在居住、出行、环境、教育、医疗方面发生了哪些变化呢?(PPT)拿出你们课前做的调查表交流一下。
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告别贫困奔小康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反思-日益富强的祖国人教新课标《告别贫困奔小康》是人教版新教材六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的第三课。
这一课从走出紧缺的年代和向小康迈进这两方面,让学生懂得以往生活的艰辛,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感受生活发生的变化。
本课内容侧重于关注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稳步提高,从而产生对中国共产党的热爱之情,以及对祖国发展的关注,促进学生从小树立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告别贫困奔小康》这一课,我让学生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去搜集爷爷奶奶曾用过的粮票布票,让学生去听听爷爷奶奶讲述一些过去他们挨饿受冻的故事。
学生通过采访,调查,收集到了大量的信息,在这过程中,我在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家庭和社会资源这一点上还是很成功,有很多学生拿出自己家的票证和新旧照片对比,给他们的触动很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知识。
《告别贫困奔小康》这个主题活动让孩子们对过去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有了更多的了解,但如今的孩子已经很难体会饥饿、灾荒给人带来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压力了。
针对这个情况教师安排了调查,小组交流汇报,还让学生走出校门自拍录像,这一环节,既弥补了准备时的漏洞,又奠基了课堂展示这个环节。
我在教学时通过“两代人的账本,两种生活滋味”和“我家今昔小调查”过去与现在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了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得到改善,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也在发生变化。
利用课件房屋录像,把学生由旧房带进了绿色的住宅小区,越活越健康,让学生感受到了一种舒适地家园生活,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通过这些现代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从而激发了学生的爱国热情,学生表示要好好学习,将来要建设好我们的祖国,建设好我们的家园,用实际行动来实现“小康”这一宏伟目标。
总的来说,这堂课效果良好,教学环节清晰,方法多样,并注重对学生渗透思想教育。
不失为一节高效课。
今后,我还要深挖教材,与学生多交流,努力让《思品与社会》课也大放光彩。
人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腾飞的祖国 3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_6
《春天的故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感受祖国建设突飞猛进的步伐,体验社会的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从而在心中拥护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坚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崇高信念。
能力目标:学会从图片、表格、资料中获得有效信息,将图片与文字内容有机结合、综合利用,加深对教材的理解;通过观察身边生活,采集相关资料,比较紧系变化,形成搜集、整理、分析资料的能力和正确处理社会信息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人民开始了伟大的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迎来了“春天”。
了解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大致进程。
探究改革开放以来人民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巨大变化,认识改革开放推动社会进步的道理,理解改革开放决策的正确性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性。
教学准备:1.《春天的故事》《走进新时代》歌曲VCD。
2.有关我国改革开放后取得巨大成就的一些图片资料。
3.课前调查、了解家乡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发生的巨大变化,完成调查报告。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1.课前播放《春天的故事》。
2.师:同学们,一曲《春天的故事》把我们的思绪带回到了1978年。
在那一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全国迎来了一个经济建设的春天,改革开放为中国展开了一幅百年的新画卷。
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改革开放给我们家乡以及全国带来的变化。
3.出示课题:《春天的故事》二、从下图中找出最早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以及后来开放的十四个沿海城市。
三、汇报调查情况,看家乡巨变师:同学们,课前我们分小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调查了解了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变化,现在请你们在小组里交流一下,把调查的内容进行梳理,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学生在小组交流四五分钟,对本组调查的内容进行再整理)师:现在我们进行全班交流,请各组同学请出代表汇报本组的调查情况,其他组如果有同学对这方面感兴趣也可以补充。
第一组向大家介绍家乡商业的变化。
(以超市、百货大楼、购物广场以及琳琅满目的商品,来说明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商业的变化)第二组向大家介绍家乡道路的变化。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案3 2018年秋学期小学品德(人教版)六年级上册
《告别贫困奔小康》教案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能力: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知识: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知道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并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收集各种票证。
学生准备:了解票证背后的故事,调查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小时候的衣食住行和我们今天比起来都有哪些不同。
课时安排:1课时。
完成话题“告别贫困奔小康”的教材内容。
教学过程:活动一:歌曲引发的话题[播放音频:春天的故事]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这首歌主要歌唱谁?小结:这是一首在上世纪90年代唱响大江南北,振奋人心的一首歌曲。
1978年,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从那以后,改革开放的春风在中国大地骤然响起,歌曲赞颂的这位老人就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爷爷,在他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登上了改革开放的征途。
一步步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奔向了小康。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告别贫困奔小康进行讨论。
(板书:告别贫困奔小康)【设计意图:由学生熟知的歌曲引发话题。
】活动二:票证的故事[播放课件:中国票证]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的收集调查,交流讨论;为什么在那个时候非得要用票证才能买到东西?你从长辈那里还听到哪些关于票证的故事?通过对票证的观察,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票证上的各种区域标志,了解这些票证的用途。
通过讲票证背后的故事,从回忆中感受物资紧缺时代人们的困难生活。
【设计意图:从票证的故事中,感受我国工农业生产发展落后时期,人们的困难生活。
】活动三:今昔对比1.[播放课件:过去人们的生活]引导学生结合情境,根据课前调查进行交流反馈;你还收集到哪些过去的老照片和实物?那个时候人们的生活怎样?我们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过去的老照片和物品中,找一找过去生活的影子,找一找过去人们使用的物品,感受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
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告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六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辞别贫困奔小康〕教学设计〔辞别贫困奔小康〕教案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2、了解以往生活的艰辛,教育年少儿童必须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努力学好科学文化知识,长大后建设我们的祖国。
重点:了解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难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感情。
了解当前我们正在努力建设小康社会。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辞别贫困奔小康,齐读课题。
二、新授1、看到课题,大家有没有问题要问呢?〔生:什么是小康生活呢?〕你是怎样理解小康生活的?谁了解?〔学生自由发言〕看来啊,大家对“小康生活〞的理解是各有千秋啊,实在它没有个固定的概念,还是让我们到周围的生活中去感受一下吧。
小结:如今,我们都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人们对生活的要求不再仅仅是吃饱穿暖这些物质保证,人们啊还在追求着更高质量的精神生活,要活得健康、愉快、丰富多彩。
活动一:认识票证一、运用实物,了解过去1、展示X和票证师:如果你有100元钱想买些什么?生:零食、课外书、文具……师:购物时方便吗?生:非常方便。
师:你了解在30多年前买东西不仅需要钱而且还需要这样的票证吗?教师出示粮票。
询问粮票的用途。
不仅仅买粮食要粮票,穿的用的都要用票证。
〔看课本P72页图片,认识各种票证〕〔课前安排学生通过与长辈交流、搜集一些过去的“票证〞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了解各种票证的用途〕2、举事例:讲讲关于票证的来历和相关知识,说一说自己了解的故事。
设疑:当时国家为什么要发行这样的票证?师小结:过去物资匮乏,一些生活必需品满足不了人们的需要,只能X 供应。
可见,当时的生活水平多么落后!活动二:了解过去二、师生学习,交流感受〔一〕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衣食住行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看P73页的一组老照片。
从中你们觉察了什么?生交流。
要求:1、认真观察图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腾飞的祖国
3.告别贫困奔小康
课题:3.告别贫困奔小康
教学目标:
1.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知道当前我们正努力建设小康社会,并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2.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3.培养热爱祖国和热爱共产党的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我国不同时期人们的生活状况,感受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对“小康”有一个基本认识。
教学难点:
知道幸福美好的生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得来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共产党的情感。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收集各种票证。
学生准备:了解票证背后的故事,调查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
小时候的衣食住行和我们今天比起来都有哪些不同。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导入:
1.播放课件:歌曲《春天的故事》
2.引导学生结合情境进行讨论:
这首歌主要歌唱谁?
3.小结: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从那以后,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
歌中的这位老人——邓小平,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带领全国人民齐心协力,一步步从贫困奔向了小康。
今天我们就围绕这个话题——告别贫困奔小康进行讨论。
(板书:告别贫困奔小康)(二)活动二:票证的故事
1.播放课件:中国现行的一些票证
2.我们先看看这是什么?(播放现在的一些票证)
3.我们现在有飞机票、火车票、门票,你们听过以前要用票来买东西吗?
4.播放课件:中国过去的一些票证
5. 我们再来看看这些票证,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引导学生关注票证上的各种区域标志,了解这些票证的用途。
)
6.交流讨论:为什么在那个时候非得要用票证才能买到东西?(物资紧缺,实行计划经济。
)
7.你能说说从长辈那里还听到的票证故事吗?通过讲票证背后的故事,从回忆中感受物资紧缺时代人们的困难生活。
(三)活动三:今昔对比
1.播放课件:过去人们的生活
我们再来看看过去的老照片和实物吧。
(引导学生从过去的老照片和物品中,找一找过去生活的影子,找一找过去人们使用的物品,感受不同时代人们的生活。
)小结:那个时代物资紧缺,人们的生活很困难。
2.播放课件:现在的衣食住行
讨论:现在人们的生活是怎样的?通过刚才这两组图片的对比,我们来说说过去人们的生活和现在相比,都有哪些变化?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板书:食──吃出健康;衣──穿出个性;住──宽敞舒适;行──交通便利)
3.研究性学习:
(1)学生自读教材P74的报道《两代人的账本,两种生活滋味》。
(2)交流汇报:读了这篇报道你有什么感受?(引导学生从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及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化等更宏观、更综合的角度,感受人们生活的变化)
(3)分析一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是党的正确领导,实施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所以人民生活有了实实在在的变化。
)
(4)我们来看看2004年的统计。
播放课件:2004年国家统计局的统计。
(5)播放课件:我家今昔小调查。
(6)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做的小调查,你们完成了吗?交流汇报。
(四)活动四:向小康生活迈进
1.过渡:除了吃、穿、用,人们的生活还有哪些变化?
2.播放课件:“向小康迈进”组图
3.小结:如今人们不仅重视物质生活,同时也很重视精神
方面生活,说明人们的生活水平大大的提高了。
4.播放课件:一段话“虽然我们的生活……任重而道远。
”
5.总结:所以,让西部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同学们,让我们一
起为实现这个美好目标而共同努力吧!(板书:向小康生活迈进)板书设计:
3. 告别贫困奔小康
食──吃出健康
衣──穿出个性
住──宽敞舒适
行──交通便利
向小康生活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