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童年经验对老舍创作的影响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一、“童年”及“童年经验” (1)
二、老舍的童年生活 (1)
三、老舍的童年经验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2)
1、对其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 (2)
2、对其平民化创作视角和人道主义情怀的影响 (3)
3、对其幽默笔调的影响 (5)
4、对其女性意识的影响 (6)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论童年经验对老舍创作的影响
摘要:童年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它是一个人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生活在一个人纯洁的心灵上留下的最初印记。

童年生活的经验对一个人后天的性格、心理、习惯、爱好、价值取向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而对一个作家来说,这种影响很自然地会体现在其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影响对其创作视角的选择、创作观念、创作风格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这是因为作家“在孩提时代的内心激情”基本上决定了“作家与世界的关系”,少年时代的“感性和理性生活”极大地制约着其后创作的发展方向。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通过研究艺术家的童年经验和探索其艺术创作心理,揭示其艺术创造独特性的奥秘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个作家,他创作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他真实生活的再现和升华。

从他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中,也很容易发现作家情感和性格的形成过程。

关键词:童年经验;老舍;儿童文学;人道主义情怀;幽默;女性意识童年经验作为作家最初的审美体验,必然要这样或那样地影响文学创作。

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老舍是一位具有多重文化意义的作家。

老舍的"唯一性"的造就有多
种综合因素,童年经验的独特性是其中重要潜在因素。

那么我们首先来明确一下“童年”和“童年经验”的概念。

一、“童年”及“童年经验”
童年是指幼年和少年之间的时间段,没有确切的定义,时间在上小学的前两年和上小学的时间段。

所指一般被人们认为人生中最快乐的时期,无忧无虑,在文学作品中常有着快乐的寓意。

童年时期是一个人身心发育的关键时期,它是一个人踏入社会的第一步,是生活在一个人纯洁的心灵上留下的最初印记。

童年生活的经验对一个人后天的性格、心理、习惯、爱好、价值取向都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二、老舍的童年生活
老舍的童年是在清贫与寂寞中度过的。

那窄小狭长的胡同,凸凹不平的肮脏空地,枝干扭曲的老树,灰皮剥落的矮院墙,便构成了他的整个世界,也造就了他自尊自信、刚毅敏感的个性。

老舍的父亲是一名守卫皇城的护军。

在他出生的第二年,他的父亲便在抵抗八国联军的战争中阵亡了。

从此,一家人便失去了生活来源。

老舍的母亲靠给人缝补浆洗衣服勉强维持着全家人的生计。

老舍有三个姐姐,一个哥哥。

家庭的贫寒使老舍不能像有钱人家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

他的童年是在贫民居住的大杂院中度过的,房子也是最为简陋破旧的矮房。

他没有玩具,夏天的时候,树上的虫子就是玩物。

在树下与姐姐一起玩儿泥饽饽、羊拐,也是他最钟爱的游戏。

老舍在自己的作品中描写过,全家人佐饭的菜,“夏天就是盐拌小葱,冬天就是腌白菜帮子补点辣椒油”。

每到夏天下大雨的时候,“全家人就要坐着等到天明,以免大雨压塌了房顶,全家人同归于尽”。

这就是老舍幼年的生存环境。

三、老舍的童年经验对其文学创作的影响
文学史的经验证明,作家们的写作往往与其童年经验有着密切的联系。

童年经验是以何种方式影响作家的创作呢?童庆炳先生认为,“首先,在作家那里,童年经验以作品的生活原型和题材直接进入创作之中。

其次,童年经验作为现代意向结构对创
作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第三,童年的经验是老舍的创作源,童年经验还对老舍的创作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

”通过对老舍的童年的再次了解和分析,我总结出几个重点,也是我认为最突出的几点——老舍的童年经验对他儿童文学创作、平民化创作视角、幽默笔调、女性意识四方面的影响。

1、对其儿童文学创作的影响
在我国现代新文艺的艺术巨匠中,老舍是少数兼顾儿童文学的作家之一,老舍的儿童文学作品极少受到关注。

然而这些作品充分表现了作者的童心、童真、童趣。

老舍虽然不是儿童读物的专业作家,但他始终没忘记孩子们,也曾呼吁他的同行,多为孩子们写点东西。

老舍自己的童年相当不幸,没有快乐可言,这也许是他特别珍惜一切孩子的童年的原因。

他希望所有的孩子都能有一个幸福的童年,能受良好的教育,能痛快地游戏,能无忧无虑地笑,能长得结结实实的。

老舍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但是在《小坡的生日》中,老舍表达了一些他的向往。

他向往一个没有种族歧视的世界,向往一个清洁而美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向往一个普遍受教育的文明社会,这些要求都并不太过分,足以证明他的心是朴实而善良的。

他的向往来源于他自己的生活经历。

他的清贫的童年使他对帝国主义的民族压迫深恶痛绝,像是要抒发自己的愤慨激情,老舍借助孩子的嘴写下了自己的理想,这是一种近乎孩子一样纯洁的理想,难怪他要以半童话的方式来表达这个理想。

儿童是光明,儿童是历史的新页,儿童是希望。

老舍这么说过。

2、对其平民化创作视角和人道主义情怀的影响
老舍先生的穷人和满族末世人双重身份形成了特殊的成长环境,使他从小就懂得了世态的炎凉和生活的艰辛,加深了他与底层市民的情感联系,形成了他的悲悯情怀。

在他走上创作道路以后,很自然地就把自己熟悉的生活带进创作中来。

这种来自于穷人和满族末世人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生存体验,使得老舍倍加关注城市底层人物的命运遭际,在题材上不会也不可能去选择他不熟悉的诸如王侯将相、达官显贵等人物。

老舍这种对底层人物的人文关怀不但没有因为地位和职业的变化而变化,反而因思想认识的提高和生活阅历的增长,变得更加深沉,对穷人命运的思考更加深入。

由于童年时期的经验,他时时刻刻惦记着这些穷同胞们,且愿意为穷同胞们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

最终,老舍选择了文学作为为穷哥们悲惨生活而呐喊、抗争的工具,以迸着“血和泪”的生之痛苦叙述一个被漠视、遮蔽和践踏的群体——底层穷人。

老舍一生都没有割断与穷人的血脉联系,而且以自己的“头朝下”穷人生活经验、包蕴穷人生命体验和解不开的“穷人情结”进行底层叙述,成为穷人的代言人,为他们的悲惨遭遇而抗争、呐喊。

在他居住的胡同、大杂院儿里,全是巡警、车夫、工匠、妓女等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因此,老舍对这些人的生存状况和性格特点非常了解。

这一切,成为了老舍作品中的真实社会背景,为老舍的创作提供了生活素材。

也正是这一切,培养了老舍同情和关心下层人民的真挚情感,造就了老舍在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文主义情怀和人道主义精神。

一个作家,他创作的人物和故事情节,都是他真实生活的再现和升华。

从他的成长环境和成长经历中,也很容易发现作家情感和性格的形成过程。

在大杂院里度过的童年生活使老舍从小就熟悉车夫、手工业工人、小商贩、下等艺人、娼妓等挣扎在社会底层的城市贫民,深知他们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他将来倾向于写作平民生活和长于话剧创作的生活基础。

老舍童年时期的经验培养了他要强、自尊的性格,在《骆驼祥子》中的祥子身上体现出来。

为了谋生,祥子冒着酷暑出来拉车,在烈日下他懒散、焦躁又有些胆怯,但是他要强好胜的心理占据了主导,试图用强壮的身体与天气对抗来证实自己。

雨中的祥子无助地在挣扎,任凭暴风雨对他的肆虐摧残,乘车者的冷漠无情更加剧了他的悲苦处境。

“他哆嗦得像风雨中的树叶”,这不单单是身体的崩垮,而且也是精神世界的挫伤。

雨后的晴天并没有给穷人带来福祉,修房、治病、“多添了几个妓女或小贼”,断垣饿殍,无人过问,这就是底层劳苦大众生存状况的写照。

难怪老舍深有感概:“雨并不公道,因为下落在一个没有公道的世界上。

”烈日和暴雨与黑暗的社会现实也构成了某种象征的关系,作者悲悯温存的人道主义情怀为文章增添了动人的情感深度。

“日常生活”,对于童年老舍来说,就是天大的事,就是要填饱肚子、要生存的
基本性问题。

穷人式的日常生活所带有的艰辛、屈辱,已经深入老舍灵魂记忆深处,成为他日后进行文学创作的“穷人情结”。

纵观老舍的文学作品,这种底层生命体验以一种或隐或显的方式呈现于他的审美情感世界之中。

穷人的生活处境和生命体验,成为老舍进行文学创作最宝贵的思想资源和主要的审美感知方式。

穷人每日的饥饿生活处境和被欺凌侮辱的命运已经浸泡出了一颗饱尝生活“苦汁子”的心灵。

正是从这种深入灵魂记忆深处的穷人“日常生活”的生命体验出发,老舍自然而然地写作自己熟悉的穷人日常生活题材,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城市底层叙述。

老舍从自己的穷人生命体验出发,以“日常生活”的审美视域来叙述一个个底层人物在城市中的生存故事,有关于人力车夫的、穷艺人的、妓女的、巡警的、手艺人的、小公务员的,等等,从而表现了穷人如何生活的问题。

更为重要的是,老舍在真实、深切的城市底层“日常生活”叙述中,不仅对穷人受压迫、受欺凌的悲惨生活和抵抗挣扎进行了全景般的呈现,照亮了以往被遮蔽的、处于黑暗之中的穷人世界,而且发出了“穷人如何获得解放”,即“人应该怎样生存”的追问。

3、对其幽默笔调的影响
在老舍看来,自己的出生就是个黑色的幽默,充满了荒诞的意味:在“灶王爷”升天的好光景,一个刚刚降生的城市苦孩子却险些死掉。

他自嘲的写道:“灶王爷升了天,我却落了地”。

老舍先生小的时候喜欢念书,他在学校里是一个很用功的孩子。

他的长处是语文、作文、讲演,非常优秀。

而且他讲演的时候很幽默,经常把别人逗的哈哈大乐,而自己一点儿都不笑。

那么对旗人一般喜欢的那些玩意儿,他并不是特别有兴趣。

斗蛐蛐,养鸽子,他并不太喜欢。

课外的时候,他有时候和自己的小伙伴,比如说罗常培,一起去小茶馆听听评书,“这是他唯一的业余享受,这享受使他终生对民间通俗文艺都有一种特殊的爱好。

”老舍长到9岁了,还不识一个字,因为家里没有钱供他上学。

做小买卖或是当个学徒,也许是最现实的选择。

然而,多亏一位善良的刘大叔资助,老舍得以进小学读书。

因其聪颖过人,学业优良,后来考入师范学校,毕业时才19岁,便被教育局直接派到京师第十七小学(现为方家胡同小学)去当校长。

正是因为得到读书的幸运机遇,使北京少了一个沿街叫卖的小贩,中国却产生了一位文学大师。

曹禺先生曾说:老舍作品中的幽默,是今天中国任何作家所没有的。

美国的马克•吐温以其幽默在美国和国际上享受那么崇高的地价,那么我们的老舍生也是可以与之媲美的。

虽然曹禺先生在此只突出了老舍的幽默,但实际上,当时中国的一大批作才都有着幽默或滑稽,讽刺的风格。

虽然在“幽他一默”方面老舍独树一旗,但透过鲁迅、钱钟书、梁实秋等先生的作品,我们事实上可以发现那个时代文学家们所崇尚的语言风格。

无疑,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现象。

老舍出生于一个下属旗人家庭,自小生活在北京。

幼时身体赢弱,童年性格抑郁寡欢。

就心理学方面分析,有过这种个性经历的人善于创造一种冷幽老舍擅母演讲,喜欢如相声,快扳之类的民间艺术,又受英国幽默大师狄更斯的影响,因此使他一下笔就以“幽默辛辣的特色震动了文坛。

”被人们誉为“幽默小说家。

在此后的创作中,老舍虽在某段时间曾“故意禁止幽默”但不久就认为自己“是个爽快的,教我哭丧着脸讲严重的问题与事件,我的心就沉下去,我的话也上不来”幽默一直必是老舍文学语言一大特色。

老舍认为幽默是执有同情的理解之心的人,运用智慧,聪明和技巧创造的使人发笑而富于教育意义的作品。

1950年起老舍先生以高度的创作热情,写下了话剧《方珍珠》、《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西望长安》、《茶馆》、《女店员》、《全家福》、《宝船》、《神掌》等;曲剧《柳树井》、京剧《青霞丹雪》等;小说《无名高地有了名》;杂文集《过新年》、《福星集》、《小花朵集》、《出口成章》以及曲艺、散文、诗歌。

这些作品生动地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反映了我国人民在不同时期的斗争生活,而且语言生动、幽默,独具风格,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不难发现,老舍后来独特的幽默风格与童年时期的经验有着很大程度上的联系。

4、对其女性意识的影响
老舍刚一岁半时父亲早亡,这个家庭失去了顶梁柱,只能靠母亲和姐姐为别人洗衣服做活勉强维持生活。

母亲没有奶水,靠往浆子里加一点糕干把他喂大。

对于母亲、对于童年,他在第一部小说作品的序言《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中说:“我自幼便是个穷人,在性格上又深受我母亲的影响。

她是个愣挨饿也不肯求人的,同时又是对别人很义气的女人。

穷,使我好骂世;刚强,使我容易以个人的感情与主张去判断
别人;义气,使我对别人有点同情心。

”“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她做事永远丝毫也不敷衍,就是屠户们送来的黑如铁的袜子,她也给洗得雪白。

晚间,她与三姐抱着一盏油灯,还要缝补衣服,一直到半夜。

她终年没有休息,可是在忙碌中她还把院子屋中收拾得清清爽爽……院中,父亲遗留下的几盆石榴与夹竹桃,永远会得到应有的浇灌与爱护,年年夏天开许多花……从这里,我学得了爱花,爱清洁,守秩序。

”“……我的真正的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

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

”对勤劳的母亲和姐姐充满了爱,童年时期从母亲身上传承来的优秀品质影响着老舍一生的创作。

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中的“我”的大姐是个“极漂亮的小媳妇,眉清目秀,小长脸,尖尖的下额象白莲花瓣似的,不管穿上大红段子的氅衣,还是蓝布旗袍,不管是梳着两把头,还是挽着旗髻,她总是那么俏皮利落,令人心旷神怡。

她的不宽的腰板总挺得很直,亭亭玉立;在请蹲安的时候,直起直落,稳重而飘洒。

”“眉清目秀”“尖尖的”“白莲花瓣似的”“亭亭玉立”,这些完全符合传统男性对女性的审美要求:漂亮、秀气、纤细而又有些许柔弱。

“我”大姐不仅漂亮,而且最重要的是勤劳、忍耐和克制。

“大姐须在天还没亮就起来,上街给婆婆买热油条和马蹄儿烧饼。

”“全家的饭食、活计、茶水、清洁卫生,全由大姐独自包办。

她越是努力,婆婆越是给她添活儿,加紧训练。

婆婆的手,除了往口中送食,不轻易动一动,眼和嘴就越活跃,她看见儿媳妇的影子就下好几道紧急命令。

”对家而言,大姐从早忙到晚,不停的干活,对于自己婆婆近乎故意刁难的对待,大姐只能忍,“不敢对丈夫说,怕挑起是非。

回到娘家,她也不肯对母亲说,怕母亲伤心。

”作为一个家庭主妇、媳妇和妻子,大姐不但承担了所有的家务,照顾公婆和丈夫,生儿育女,还要时时忍受婆母的刁难,甚至是全家人包括丈夫的责骂,即使这样大姐还安份而艰难的支撑着这个风雨飘摇,靠举债过日的旗人家庭。

再看看《离婚》中的张大嫂,一位典型的家庭主妇,“一切家事都是张大嫂的”。

即使这样,“她永远笑得那么响亮”,勤勤恳恳地为家而劳作,为子女操心。

她的勤劳、本份而且又能干,在张大哥请老李来家吃饭那一段文字中展露无遗:“张大嫂作菜,端菜,让客人,添汤,换筷子——老李吃高了兴,把筷子掉在地上两回——自己挑肥的吃,夸奖自己的手艺,同时并举。

作得漂亮,吃得也漂亮。

”从张大嫂的一系
列连贯而麻利的动作中,充分体现了这位家庭主妇的能干;“自己挑肥的吃”,把好菜让给客人与丈夫,自然显出了她的懂事和谦让,这样的一位贤妻,作家不禁赞赏其“漂亮”呼之为“仙女”!
她们身上所具有的勤劳、本份、忍耐的美德,以及老舍对这类女性的偏爱,都是因为她们是老舍在童年时期对他母亲印象的真实体现。

老舍在狭窄而又破旧的院中度过了他贫穷、孤寂而又欢乐的童年。

他常常在院子里和小姐姐一起玩羊拐子,玩腻了便又用模子扣出各式各样的泥饽饽。

老舍在回忆他的童年时说:“我不知在这里曾消磨过多少光阴;啼哭过多少回。

”老舍在童年时不爱说话,也没处撒娇,他甚至连一件像样的玩具都没有,然而他对那贫穷的家和那条不起眼的“小羊圈”胡同有着深厚的感情,对勤劳的母亲和姐姐充满了爱。

生活对他展开的仍然是一幅幅朴实而美好的图画,在《小人物自述》中他写道:“那里是我的家,我生在那里,长在那里,那里的一草一砖都是我的生活标记。

”老舍先生就是这样,带着对故土的热爱,从小杨家胡同中走出来,捧着自己的心灵写出来一部部传世佳作,奉献给他的人民,奉献给那些和他一样爱着北京城中一草一木的人们。

对一个作家来说,童年经验的影响很自然地会体现在其文学创作的方方面面,而且这种影响对其创作视角的选择、创作观念、创作风格的形成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童年经验对作家的创作有的是有影响的,但是更多的是无意识的和下意识的,这种下意识潜意识对文学创作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老舍贫苦的童年生活体验,乐观向上的生活精神以及与下层人民长期在水深火热中生存,让老舍带着对故土的热爱,从小胡同走出来,为人民创作,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艺术家。

他捧着自己的心灵写出来一部部传世佳作,奉献给他的人民,奉献给那些和他一样爱着北京城中一草一木的人们。

在他日后的创作中,集通俗性与文学性于一身,平易而不粗俗,精制考究而不雕琢,俗而能雅,清浅中有韵味,从而表现出作家独具的个性色彩。

参考文献
[1]、《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老舍
[2]、《老舍的童年》舒乙
[3]、《小人物自述》老舍
[4]、《老舍儿童文学选集:经典散文卷》
[5]、《我怎样写<小坡的生日>》老舍
[6]、《谈<小坡的生日>》胡絜青、舒乙
[7]、《我怎样写〈老张的哲学〉》老舍
致谢
在此,我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向曾经帮助过我的人致谢。

本论文深受车红梅老师的正面影响,和平日课堂上对我的精心指导。

在论文的选题、资料查询及定稿过程中,车老师给予我很大的帮助。

从她的身上,我不仅学到了很多知识,更重要的是明白了应该怎样去做学问!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向我的指导老师车红梅老师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