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直线与平面垂直)word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数学必修二(人教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人教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案

高中数学必修二(人教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案《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案教学目标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论证和解决有关的问题;2、掌握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推理论证和解决有关问题;3、在研究垂直问题时,要善于应用“转化”和“降维”的思想,通过线线、线面、面面平行与垂直关系的转化,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的定义;掌握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判定及性质;用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的定义、判定及性质解决垂直问题.难点: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的判定及性质综合应用.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1、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是哪三种?2、空间中三种垂直关系判定方法?3、列举现实生活中的垂直关系.二、定义与判定方法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内的任何一条直线都垂直,那么就称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常用方法有:①判定定理:,,,P b a b a =αα α⊥?⊥⊥l b l a l ,.② b ⊥α, a ∥b ?a ⊥α;(线面垂直性质定理)③α∥β,a ⊥β?a ⊥α(面面平行性质定理)④α⊥β,α∩β=l ,a ⊥l ,a ?β?a ⊥α(面面垂直性质定理)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①如果两条直线同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a ⊥α,b ⊥α?a ∥b )②直线和平面垂直时,那么该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任何直线(b a b a ⊥??⊥αα,)4、点到平面的距离的定义:从平面外一点引这个平面的垂线,这个点和垂足间的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特别注意:点到面的距离可直接向面作垂线,但要考虑垂足的位置,如果垂足的位置不能确定,往往采取由点向面上某一条线作垂线,再证明此垂足即为面的垂足.5、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判定定理:(1)定义:如果两个相交平面的交线与第三个平面垂直,又这两个平面与第三个平面相交所得的两条交线互相垂直,就说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平面α⊥平面β(2)判定定理:如果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简称:线面垂直,面面垂直)6、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如果两个平面垂直,那么在一个平面内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垂直于另一个平面.(简称:面面垂直,线面垂直.)思维方式:判定两相交平面垂直的常用方法是:线面垂直,面面垂直;有时用定义也是一种办法.三、典型例题例1、(1)对于直线m、n和平面α、β,α⊥β的一个充分条件是()A、m⊥n,m∥α,n∥βB、m⊥n,α∩β=m,n?αC、m∥n,n⊥β,m?αD、m∥n,n⊥β,m⊥α(2)设a、b是异面直线,给出下列命题:①经过直线a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平行于直线b;②经过直线a有且仅有一个平面垂直于直线b;③存在分别经过直线a和b的两个平行平面;④存在分别经过直线a和b的两个平面互相垂直.其中错误的命题为()A、①与②B、②与③C、③与④D、仅②(3)已知平面α⊥平面β,m是α内一条直线,n是β内一条直线,且m⊥n,那么,甲:m⊥β;乙:n⊥α丙:m⊥β或n⊥α;丁:m⊥β且n⊥α.这四个结论中,不正确的三个是()解:(1)对于A,平面α与β可以平行,也可以相交,但不垂直.对B,平面α内直线n垂直于两个平面的交线m,直线n与平面β不一定垂直,平面α、β也不一定垂直.对D,m⊥α,m∥n则n⊥α,又n⊥β,所以α∥β.只有C正确,m∥n,n⊥β则m⊥β又m?α,由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得α⊥β.故选C.(2)①正确,过a 上任一点作b 的平行线b′,则ab′确定唯一平面.②错误,假设成立则b ⊥该平面,而a ?该平面,∴a ⊥b ,但a 、b 异面却不一定垂直. ③正确,分别过a 、b 上的任一点作b 、a 的平行线,由各自相交直线所确定的平面即为所求.④正确,换角度思考两个垂直的平面内各取一直线会出现各种异面形式,综上所述:仅②错误选D(3)丙正确.举反例:在任一平面中作平行于交线的直线m (或n ),在另一平面作交线的垂线n (或m )即可推翻甲、乙、丁三项.思维点拨: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注意这是在空间而非平面内.例2、如图,ABCD 为直角梯形,∠DAB=∠ABC =90°,AB=BC=a ,AD=2a ,PA ⊥平面ABCD.PA=a.(1)求证:PC ⊥CD.(2)求点B 到直线PC 的距离.(1)证明:取AD 的中点E ,连AC 、CE ,则ABCE 为正方形,ΔCED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 CD ,∵PA ⊥平面ABCD ,∴AC 为PC 在平面ABCD 上的射影,∴PC ⊥CD(2)解:连BE ,交AC 于O ,则BE ⊥AC ,又BE ⊥PA ,AC∩PA= A,∴ BE ⊥平面PAC过O 作OH ⊥PC 于H ,则BH ⊥PC ,∵PA=a ,AC=2a,PC=3a ,∴ OH=a aa a 663221=??,∵BO=22a ,∴BH=a OH BO 3622=+即为所求. 例3、在斜三棱柱A1B1C1—ABC 中,底面是等腰三角形,AB=AC ,侧面BB1C1C ⊥底面ABC(1)若D 是BC 的中点,求证AD ⊥CC1;(2)过侧面BB1C1C 的对角线BC1的平面交侧棱于M ,若AM=MA1,求证截面MBC1⊥侧面BB1C1C ;(3)AM=MA1是截面MBC1⊥平面BB1C1C 的充要条件吗?请你叙述判断理由.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知识依托: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错解分析:(3)的结论在证必要性时,辅助线要重新作出.技巧与方法:本题属于知识组合题类,关键在于对题目中条件的思考与分析,掌握做此类题目的一般技巧与方法,以及如何巧妙地作辅助线.(1)证明:∵AB=AC ,D 是BC 的中点,∴AD ⊥BC∵底面ABC ⊥侧面BB1C1C ,∴AD ⊥侧面BB1C1C∴AD ⊥CC1(2)证明:延长B1A1与BM 交于N ,连结C1N∵AM=MA1,∴NA1=A1B1∵A1B1=A1C1,∴A1C1=A1N=A1B1∴C1N ⊥C1B1∵底面NB1C1⊥侧面BB1C1C ,∴C1N ⊥侧面BB1C1C∴截面C1NB ⊥侧面BB1C1C∴截面MBC1⊥侧面BB1C1C(3)解:结论是肯定的,充分性已由(2)证明,下面证必要性.过M 作ME ⊥BC1于E ,∵截面MBC1⊥侧面BB1C1C∴ME ⊥侧面BB1C1C ,又∵AD ⊥侧面BB1C1C∴ME ∥AD ,∴M 、E 、D 、A 共面∵AM ∥侧面BB1C1C ,∴AM ∥DE∵CC1⊥AD ,∴DE ∥CC1∵D 是BC 的中点,∴E 是BC1的中点∴AM=DE=21211=CC AA1,∴AM=MA1即1MA AM =是截面C C BB MBC 111平面⊥的充要条件例4、如图,在正三棱锥A —BCD 中,∠BAC=30°,AB=a,平行于AD 、BC 的截面EFGH 分别交AB 、BD 、DC 、CA 于点E 、F 、G 、H(1)判定四边形EFGH 的形状,并说明理由(2)设P 是棱AD 上的点,当AP 为何值时,平面PBC ⊥平面EFGH ,请给出证明(1)证明:∵AD//面EFGH,面ACD∩面EFGH =HG ,AD ?面ACD∴ AD//HG.同理EF ∥HG ,∴EFGH 是平行四边形∵A —BCD 是正三棱锥,∴A 在底面上的射影O 是△BCD 的中心,∴DO ⊥BC ,∴AD ⊥BC ,∴HG ⊥EH ,四边形EFGH 是矩形(2)作CP ⊥AD 于P 点,连结BP ,∵AD ⊥BC ,∴AD ⊥面BCP∵HG ∥AD ,∴HG ⊥面BCP ,HG ?面EFGH 面BCP ⊥面EFGH ,在Rt △APC 中,∠CAP=30°,AC=AB=a,∴AP=23a例5、如图,在直三棱柱ABC-A1B1C1中,底面ΔABC 是直角三角形,∠ABC=90°,2AB=BC=BB1=a ,且A1C∩AC1=D,BC1∩B1C=E,截面ABC1与截面A1B1C 交于DE.求证:(1)A1B1⊥平面BB1C1C;(2)A1C⊥BC1;(3)DE⊥平面BB1C1C.证明:(1)∵三棱柱ABC-A1B1C1是直三棱柱,∴侧面与底面垂直,即平面A1B1C1⊥平面BB1C1C,又∵AB⊥BC,∴A1B1⊥B1C1从而A1B1⊥平面BB1C1C.(2)由题设可知四边形BB1C1C为正方形,∴BC1⊥B1C,而A1B1⊥平面BB1C1C,∴ A1C在平面BB1C1C上的射影是B1C,由三垂线定理得A1C⊥BC1(3)∵直三棱柱的侧面均为矩形,而D、E分别为所在侧面对角线的交点,∴D为A1C的中点,E为B1C的中点,∴DE∥A1B1,而由(1)知A1B1⊥平面BB1C1C,∴DE⊥平面BB1C1C.思维点拨:选择恰当的方法证明线面垂直.四、小结1、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应熟练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并能依据条件灵活运用.2、注意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的关系和转化.3、距离离不开垂直,因此求距离问题的过程实质上是论证线面关系(平行与垂直)与解三角形的过程,值得注意的是“作、证、算、答”是立体几何计算题不可缺少的步骤.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方法是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没有这样的直线,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而作辅助线则应有理论根据并要有利于证明,不能随意添加.在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条件和转化应用.五、课后反思在证明两平面垂直时,一般方法是先从现有的直线中寻找平面的垂线;若没有这样的直线,则可通过作辅助线来解决,而作辅助线则应有理论根据并要有利于证明,不能随意添加.在有平面垂直时,一般要用性质定理,在一个平面内作交线的垂线,使之转化为线面垂直.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间的转化条件和转化应用.六、课外作业课后练习A、B.。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2.3《(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

新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教学课件 第一章 立体几何初步 1.2.3《(第2课时)平面与平面垂直》

∵PA⊥平面ABC,BC⊂平面ABC, ∴PA⊥BC, ∵AD∩PA=A,∴BC⊥平面PAC, 又AC⊂平面PAC,∴BC⊥AC.
[点评]
已知条件是线面垂直和面面垂直,要证明两条直
线垂直,应将两条直线中的一条放入一平面中,使另一条直线 与该平面垂直,即由线面垂直得到线线垂直.在空间图形中, 高一级的垂直关系蕴含着低一级的垂直关系,通过本题可以看 到:面面垂直⇒线面垂直⇒线线垂直.
求证:平面ABC⊥平面SBC.
[ 解析]
解法一:取 BC 的中点 D,连接 AD、SD.
由题意知△ASB 与△ASC 是等边三角 形,则 AB=AC. ∴AD⊥BC,SD⊥BC. 2 令 SA=a,在△SBC 中,SD= 2 a, 2 又∵AD= AC -CD = 2 a,
2 2
∴AD2+SD2=SA2. 即 AD⊥SD.又∵AD⊥BC,∴AD⊥平面 SBC. ∵AD⊂平面 ABC, ∴平面 ABC⊥平面 SBC.
[解析]
∵△ABC为正三角形,D为BC的中点,
∴AD⊥BC. 又∵CC1⊥底面ABC,AD⊂平面ABC, ∴CC1⊥AD. 又BC∩CC1=C, ∴AD⊥平面BCC1B1. 又AD⊂平面AC1D,
∴平面AC1D⊥平面BCC1B1.
三棱锥 S -ABC 中,∠ BSC = 90°,∠ ASB= 60°,∠ ASC =60°,SA=SB=SC.
当 F 为 PC 的中点时,满
足平面 DEF⊥平面 ABCD. 取 AD 的中点 G,PC 的中点 F,连 接 PG、BG、DE、EF、DF,则 PG⊥ AD,而平面 PAD⊥面 ABCD, 所以 PG⊥平面 ABCD.在△PBC 中, EF∥PB; 在菱形 ABCD 中,GB∥DE,而 EF⊂平面 DEF,DE⊂平面 DEF,EF∩DE =E,∴平面 DEF∥平面 PGB.又 PG⊥平面 ABCD,PG⊂平面 PGB, ∴平面 PGB⊥平面 ABCD,∴平面 DEF⊥平面 ABCD.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doc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doc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目标要求】1.了解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概念,掌握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2.使学生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及其证明.并能应用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解决简单问题;3.了解射影等有关的概念,了解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巩固教材——稳扎马步】1.直线l与平面α内的两条直线都垂直,则直线l与平面α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垂直C.在平面α内D.无法确定2.菱形ABCD在平面α内,PC⊥α,则PA与对角线BD的位置关系是()A.平行B.斜交C.垂直相交D.垂直但不相交3.平面α上有不共线三点到平面β的距离相等,则α与β的位置关系为()A.平行B.相交C.平行或相交D.垂直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平面α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β内的无数条直线垂直,则平面α⊥平面βB.过平面α外一点P有且只有一个平面β和平面α垂直C.直线l∥平面α,l⊥平面β,则α⊥βD.垂直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已知l⊥α,m⊂β,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①α∥β则l⊥m ②α⊥β则l∥m ③l∥m则α⊥β④l⊥m则α∥βA.①②B.③④C.②④D.①③6.设P、Q、R分别是长方体的棱AA1、AB、AD上异于点A的任意一点,则△PQR的形状为()A.直角三角形 B.锐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D.以上都有可能A BCD D 1 O A 1 B 1C 1G图1.2.3-1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 ①若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 ⊥β; ②平面α⊥平面β,平面β⊥平面γ,则α⊥γ; ③直线a ⊥平面α,平面α⊥平面β,则a //β;④ 平面α//平面β,直线a ⊂平面α,则a //β. A.1 B.2 C.3 D .48.若有平面α与β,且,,,l P P l αβαβα=⊥∈∉,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过点P 且垂直于α的直线平行于βB.过点P 且垂直于l 的平面垂直于βC.过点P 且垂直于β的直线在α内D.过点P 且垂直于l 的直线在α内 9.下面各选项中,不正确是 ( )A.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B.平行于同一平面的两个平面平行C.一条直线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必和另一个平面相交 D .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10.过空间一点的三条直线两两垂直则由它们确定的平面中互相垂直的有( ) A .0对 B .1对 C .2对 D .3对11.两个平面互相垂直,一条直线和其中一个平面平行,则这条直线和另一个平面的位置关系是( )A.垂直B.相交或平行C.平行或垂直 D .不能确定 12.经过平面外的两点作与该平面垂直的平面,那么 ( )A .有且只有1个B .无数个C . 1个或无数个D . 最多有2个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13.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G 为CC 1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求证:A 1O ⊥平面GBD .14. 已知PA ⊥矩形ABCD 所在平面,M 、N 分别是AB 、PC 的中点. (1)求证:MN ⊥CD . (2)若∠PDA=45°,求证MN ⊥面PCD .P【课外拓展——超越自我】15. 如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中,已知P ,Q ,R ,S 分别为棱A 1D 1,A 1B 1,AB ,BB 1的中点,求证:平面PQS ⊥平面B 1RC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巩固教材——稳扎马步】 1.D 2.D 3.C 4.C【重难突破——重拳出击】5.D6.B7.A8.D9.A 10.D 11.D 12.C 【巩固提高——登峰揽月】 13. 证明:GBDO A OG BD OGO A GA OG O A a a a G C C A G A a a a CG OC OG a a a AO A A O A OA BD AO A O A AD A BD BD AC BD A A 平面又又面平面⊥=⋂⊥∴=+∴=+=+==+=+==+=+=⊥⇒⎭⎬⎫⊂⊥⇒⎭⎬⎫⊥⊥112122122221211212222222222212111111049)2()2(43)2()22(23)22(图1.2.3-3 SCPQ B 1A B D D 1A 1 C 1 R14. 证明:,:.(//,//,21,//.21,//,,,)1(或直接用三垂线定理注平面平面面平面为平行四边形四边形又则连中点为又中点取AE CD ADP AE ADP CD AD CD PA CD ABCD CD ABCD PA AE MN AMNE NE AM CD AM CD AM CD NE CD NE NE PC N E PD ⊥⇒⎭⎬⎫⊂⊥⇒⎭⎬⎫⊥⊥⇒⎭⎬⎫⊂⊥∴∴∴===.,,//,,45)2(PCD MN D CD PD PD MN AE MN PD AE PAD Rt PDA 平面又则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时当⊥∴=⋂⊥∴⊥∆=∠ 【课外拓展——超越自我】15. 证明:连结BC 1交B 1C 于O ,则O 为BC 1的中点 连结RO ,AC 1,∵R 是AB 的中点 ∴RO∥AC 1 ∵P,Q 分别为A 1D 1,A 1B 1的中点,易知A 1C 1⊥PQ ∴AC 1⊥PQRCB PQS RC B RO PQS RO PQS AC AC OS 1111面面面又面面同理证⊥∴⊂⊥∴⊥∴⊥。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空间中垂直关系的概念和性质,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能够运用垂直关系的定义,判断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线段和直线、线段和平面等是否垂直,解决与垂直相关的简单问题;3.通过垂直关系的学习,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数学思维水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垂直关系的定义和应用;2.掌握判断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线段和直线、线段和平面等是否垂直的方法;3.解决与垂直相关的简单问题。

三、教学方法本课采用讲授、讨论和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思考,发掘规律和方法,并通过课堂讨论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步骤1. 引入(10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例子,激发学生对垂直关系的兴趣,引导学生了解垂直关系的概念和性质。

举例:小明在修建房屋时,需要确定柱子是否和地面垂直。

那么,垂直现象出现在我们生活中的哪些场合呢?2. 讲解垂直关系的基本概念和定义(20分钟)通过演示、讲解等方式,介绍垂直关系的定义和性质,如“两条直线垂直的条件是什么?两个平面垂直的条件是什么?”等等。

3. 探究垂直关系的应用(30分钟)带领学生探究判断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线段和直线、线段和平面等是否垂直的方法和步骤,并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巩固相关知识,增强应用能力。

4. 实际应用(30分钟)分组或个人作业,设计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运用垂直关系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举例:如何确定大型建筑物的每根柱子是否与地面垂直?5. 总结(10分钟)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难点问题进行总结,并对学生问题进行答疑解惑,解决学生的困惑。

五、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几何模型、PPT等。

六、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对垂直关系的掌握程度;2.通过实际应用的作业,检验学生对垂直关系的应用能力;3.通过教师观察、记录等方式,评价学生的表现和进步情况。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程设计

人教版高中必修2(B版)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掌握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2.理解垂直关系的定义和特性;3.熟练掌握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并能在实际问题中运用;4.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和几何证明能力。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1. 空间直线和平面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性质1.直线的定义及其特点;2.平面的定义及其特点;3.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方法;4.直线和平面的交、垂足、投影等概念。

2. 垂直关系的定义和特性1.垂直关系的定义;2.垂直关系的性质;3.正交坐标系的建立及其应用。

3. 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和实际应用1.垂直关系的判定方法;2.垂线的性质;3.垂直关系在直线、平面交角和空间角中的应用;4.垂足、投影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5分钟)介绍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并通过展示直线、平面和正交坐标系等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想象力。

2. 知识点讲解(80分钟)根据教学大纲,系统地讲解课程中的相关知识点,包括各种概念、定理、性质、判定方法和应用等,同时通过具体的几何图形和实际问题进行讲解和解题指导。

3. 课堂练习(5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培养学生的几何想象和证明能力。

4. 课后作业(1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巩固和扩展课堂所学知识点,同时要求学生归纳总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

四、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包括讲授法、演示法、问答式教学、小组讨论和课堂练习等,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加强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采用多项评估方法,包括课堂表现评估、课堂练习成绩评估和课后作业评估等,旨在全面评估学生对本课程所学内容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同时,也为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提供参考和依据。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同步教案:1.2.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同步教案:1.2.3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

第1页 共1页 人教B 版 数学 必修2: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
[适用章节]
数学②中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之2平面与平面垂直
[使用目的]
使学生通过操作理解平面与平面垂直的概念和判定定理,并结合图形理解这样定义两平面垂直的合理性,及用这个定义说明两平面垂直判定定理正确性的思路。

[操作说明]
拖动绿色标尺可以选择要研究的内容。

对主要按钮画面上都有文字说明。

“慢加”、“慢减”按钮可以手控转动图形,“擦去”是用来隐去说明文字的,“隐面”、“隐角”可以隐去截面和截得的角。

“还原”按钮可以回到初始界面。

图2126
图2126时比较第三个平面垂直及不垂直已知两平面交线时的图形。

A C
B A
C B。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1.2教学教案-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平面与平面垂直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2-1.2教学教案-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平面与平面垂直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平面与平面垂直一、教材分析平面与平面的垂直是两个平面的一种重要的位置关系.是继教材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之后的迁移与拓展.这一节的学习对理顺学生的知识架构体系、提高学生的綜合能力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学生分析学生通过学习直线与直线的垂直、直线与平面的垂直,已经初步掌握了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这为学生学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与性质定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是,有一部分学生的空间象想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较差,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仍有一定的难度,教学中必须注意这一点.三、设计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积极的组织者和引导者.立体几何的学习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习与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探究性的学习方法,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学习的过程中积极参与、独立思考.多媒体与教具的应用是教学情景的设置、表现立体几何中丰富多彩的线面关系、加深定理与性质的理解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教师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诱导学生积极独立思考的重要方法,为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四、教学目标理解和掌握面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应用定理解决相关问题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

教学难点:两个平面垂直的定义、判定定理、性质定理的推导及应用。

六、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通过观察、归纳、启发探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活动..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效率。

(1)新课引入: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定义的讲解:让学生自己分析定义中的两个垂直,并和以前的知识建立联系。

(3)判定定理的分析:通过两个实际的例子,让学生自己分析两个平面怎样才能垂直,归纳定理的内容。

再进一步分析定理。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1.2.3第一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课件第一章1.2.3第一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

[自主解答] 如图所示,连接AB1、B1C、BD. ∵DD1⊥平面ABCD,AC⊂平面ABCD, ∴DD1⊥AC. 又∵AC⊥BD且BD∩DD1=D, ∴AC⊥平面BDD1B1. ∵BD1⊂平面BDD1B1, ∴BD1⊥AC.
同理可证BD1⊥B1C, ∴BD1⊥平面AB1C. ∵EF⊥A1D,A1D∥B1C, ∴EF⊥B1C. 又EF⊥AC且AC∩B1C=C, ∴EF⊥平面AB1C, ∴EF∥BD1.
过交点(O)的.我们就说这条直线
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
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记作
AB⊥α
一边 垂直
有关名称 直线AB:平面α的;平垂面线α:直 线AB的;点O: 垂面 ;线垂段足AO:点A到平面α的;线 段AO的垂长线:段点A到平面α的
距离
重要结论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 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 的直线垂任直一条
证明:∵PA⊥平面ABCD, ∴PA⊥BC. 又ABCD是正方形,∴AB⊥BC.
而AB∩PA=A,∴BC⊥平面PAB. 又AE⊂平面PAB,∴BC⊥AE. 由PC⊥平面AEFG,有PC⊥AE, ∵PC∩BC=C,∴AE⊥平面PBC. 又PB⊂平面PBC,∴AE⊥PB.
如图所示,矩形ABCD中,AB=1, BC=a(a>0),PA⊥平面AC,且PA=1, 问BC边上是否存在点Q,使得PQ⊥QD, 并说明理由.
[解] 法一:连接AQ,因为PA⊥平面AC,QD⊂平面AC,所 以PA⊥QD. 若存在点Q,使PQ⊥QD, 由PA∩PQ=P,知QD⊥平面PAQ. 所以AQ⊥QD. (1)当0<a<2时,由四边形ABCD是矩形且AB=1知,以AD为 直径的圆与BC无交点,即对BC上任一点Q,都有 ∠AQD<90°, 此时BC边上不存在点Q,使PQ⊥QD.

数学人教B必修2教案: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直线与平面垂直 Word版含解析

数学人教B必修2教案: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直线与平面垂直 Word版含解析

示范教案整体设计教学分析本节教材给出了两直线垂直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并讨论了判定定理和性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留出足够思考时间,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尽量使用信息技术,以便突破难点.对于判定定理的证明不作要求,仅供学习有余力的同学参考.三维目标1.掌握两直线垂直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2.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其推论.教学难点:归纳判定定理,证明推论2.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设计1.(情境导入)日常生活中,我们对直线与平面垂直有很多感性认识,比如,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大桥的桥柱与水面的位置关系等,都给我们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印象.在阳光下观察直立于地面的旗杆及它在地面的影子.随着时间的变化,尽管影子BC的位置在移动,但是旗杆AB所在直线始终与BC所在直线垂直.也就是说,旗杆AB所在直线与地面内任意一条不过点B的直线B′C′也是垂直的.设计2.(实例导入)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是否与这个平面垂直?举例说明.如下图,直线AC1与直线BD、EF、GH等无数条直线垂直,但直线AC1与平面ABCD 不垂直.推进新课新知探究提出问题(1)阅读教材,说说空间中两直线垂直的定义.(2)想想看,如果A,B是空间中的两点,那么在空间中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有多少条?AB的这些垂直平分线构成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如下图)?固定线段AB,让l保持与AB垂直并绕直线AB在空间旋转,l的轨迹是怎样的图形?(3)归纳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4)直线l⊥平面α,直线m⊂α,则l与m垂直吗?讨论结果:(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2)容易发现,空间中线段AB的所有垂直平分线构成的集合是一个平面.(3)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互相垂直,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任意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4)如下图,如果l⊥a,垂足为O,直线m是平面α内不过点O的任意一条直线,那么在α内过点O,可引直线m∥a,根据空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由l⊥a可得l⊥m.这就是说: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画直线和平面垂直时,通常要把直线画成和表示平面的平行四边形的一边垂直,如上下图所示.直线l和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l⊥α.提出问题(1)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直接检验直线是否与平面垂直是困难的.想想看,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是否有容易操作又比较简单的方法?(2)直线l∥直线m,l⊥平面α,则m与α垂直吗?(3)直线l⊥平面α,直线m⊥α,则l与m有何位置关系?讨论结果:(1)我们已经知道,一个平面被它所含的两条相交直线完全确定.实际上只要检验这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是否垂直就可以了,如果都垂直,则这条直线就与平面垂直.当这两条相交直线不都经过这条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时,可以把它们平行移动到交点处后进行研究.由以上分析,我们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2)如下图,如果直线l平行于直线m,且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则直线l垂直于平面α内任意两条相交直线,如a,b.根据空间两条直线垂直的定义,易知,m与直线a和b也垂直,所以m与平面α垂直.推论1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3)推论2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垂足分别为A,B(如下图)求证:l∥m.证明:假设直线m不与直线l平行.过直线m与平面α的交点B,作直线m′∥l,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论可知m′⊥α.设m和m′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a.因为直线m和m′都垂直于平面α,所以直线m和m′都垂直于交线a.因为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直线上一点并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不可能有两条,所以直线m和m′必重合,即有l∥m.应用示例思路1例1过一点和已知平面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已知:平面α和一点P(如下图).甲乙求证:过点P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证明:不论点P在α外或内,设PA⊥α,垂足为A(或P).如果过点P,除直线PA⊥α外,还有一条直线PB⊥α,设PA,PB确定的平面为β,且α∩β=a,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P有两条直线PA,PB垂直于交线a,这是不可能的.所以过点P与α垂直的直线只有一条.变式训练如下图所示,在Rt△ABC中,∠B=90°,P为△ABC所在平面外一点,PA⊥平面ABC.问:四面体PABC中有几个直角三角形?解:因为PA⊥平面ABC,所以PA⊥AB,PA⊥AC,PA⊥BC.所以△PAB,△PAC为直角三角形.又PA⊥BC,AB⊥BC,且PA∩AB=A,所以BC⊥平面PAB.又PB 平面PAB,于是BC⊥PB,所以△PBC也为直角三角形.所以四面体PABC中的四个面都是直角三角形.例2有一根旗杆AB高8m(如下图),它的顶端A挂着两条长10m的绳子,拉紧绳子,并把它的下端放在地面上的两点C,D(和旗杆脚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如果这两点都和旗杆脚B的距离是6m,那么旗杆就和地面垂直,为什么?解:在△ABC和△ABD中,因为AB=8m,BC=BD=6m,AC=AD=10m,所以AB2+BC2=82+62=102=AC2,AB2+BD2=62+82=102=AD2.所以∠ABC=∠ABD=90°,即AB⊥BC,AB⊥BD.又知B,C,D三点不共线,因此AB⊥平面BCD,即旗杆和地面垂直.变式训练如下图所示,Rt△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1)求证:点S与斜边AC中点D的连线SD⊥面ABC;(2)若直角边BA=BC,求证:BD⊥面ASC.证明:(1)在等腰三角形SAC中,D为AC的中点,∴SD⊥AC,取AB的中点E,连DE、SE.∵ED∥BC,AB⊥BC,∴DE⊥AB.又SE⊥AB,∴AB⊥面SED,∴AB⊥SD,又AB∩AC=A,∴SD⊥面ABC.(2)∵BA=BC,∴BD⊥AC,又SD⊥面ABC,∴SD⊥BD,∵SD∩AC=D,∴BD⊥面ASC.例3已知:直线l⊥平面α,垂足为A,直线AP⊥l.求证:AP在α内.证明:设AP 与l 确定的平面为β.假设AP 不在α内,则设α与β相交于直线AM(如下图).因为l ⊥α,AM ⊂α,所以l ⊥AM.又已知AP ⊥l ,于是在平面β内,过点A 有两条直线垂直于l.这是不可能的,所以AP 一定在α内.变式训练如下图,已知直线a ⊥b ,b ⊥α,aα.求证:a ∥α.证明:在直线a 上取一点A ,过A 作b ′∥b ,则b ′必与α相交,设交点为B ,过相交直线a 、b ′作平面β,设α∩β=a ′,∵b ′∥b ,a ⊥b ,∴a ⊥b ′. ∵b ⊥α,b ′∥b ,∴b ′⊥α. 又∵a ′⊂α,∴b ′⊥a ′.由a ,b ′,a ′都在平面β内,且b ′⊥a ,b ′⊥a ′ 知a ∥a ′.∴a ∥α.点评:反复使用线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是解决立体几何垂直问题的常用策略.2.2008安徽,理4已知m ,n 是两条不同直线,α,β,γ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 .若m ∥α,n ∥α,则m ∥nB .若α⊥γ,β⊥γ,则α∥βC .若m ∥α,m ∥β,则α∥βD .若m ⊥α,n ⊥α,则m ∥n解析: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不同的直线平行. 答案:D思路2例4如下图,在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G 为CC 1的中点,O 为底面ABCD 的中心. 求证:A 1O ⊥平面GBD.证明:∵⎭⎪⎬⎪⎫A 1A ⊥BD AC ⊥BD ⇒⎭⎪⎬⎪⎫BD ⊥平面A 1AO A 1O ⊂面A 1AO ⇒BD ⊥A 1O.又∵A 1O 2=A 1A 2+AO 2=a 2+(22a)2=32a 2, OG 2=OC 2+CG 2=(22a)2+(a 2)2=34a 2, A 1G 2=A 1C 21+C 1G 2=(2a)2+(a 2)2=94a 2, ∴A 1O 2+OG 2=A 1G 2.∴A 1O ⊥OG.又BD ∩OG =O ,∴A 1O ⊥平面GBD.点评:判断线面垂直往往转化为线线垂直,勾股定理也是证明线线垂直的重要方法. 变式训练如下图,已知点P 为平面ABC 外一点,PA ⊥BC ,PC ⊥AB ,求证:PB ⊥AC.证明:过P 作PO ⊥平面ABC 于O ,连结OA 、OB 、OC. ∵PO ⊥平面ABC ,BC ⊂平面ABC , ∴PO ⊥BC.又∵PA ⊥BC ,∴BC ⊥平面PAO. 又∵OA ⊂平面PAO ,∴BC ⊥OA. 同理,可证AB ⊥OC. ∴O 是△ABC 的垂心. ∴OB ⊥AC.可证PO ⊥AC. ∴AC ⊥平面PBO. 又PB ⊂平面PBO , ∴PB ⊥AC.点评:欲证线面垂直需要转化为证明线线垂直,欲证线线垂直往往转化为线面垂直.用符号语言证明问题显得清晰、简洁.知能训练如下图,已知正方体ABCD —A 1B 1C 1D 1的棱长为a.(1)求证:BD 1⊥平面B 1AC ; (2)求B 到平面B 1AC 的距离.(1)证明:∵AB ⊥B 1C ,BC 1⊥B 1C ,∴B1C⊥面ABC1D1.又BD1⊂面ABC1D1,∴B1C⊥BD1.∵B1B⊥AC,BD⊥AC,∴AC⊥面BB1D1D.又BD1⊂面BB1D1D,∴AC⊥BD1.又B1C∩AC=C,∴BD1⊥平面B1AC.(2)解:∵O∈BD,∴连结OB1交BD1于E. 又O∈AC,∴OB1⊂面B1AC.∴BE⊥OE,且BE即为所求距离.∵BEOB=BDBD1,∴BE=BDBD1·OB=2a3a·22a=33a.2.已知a、b、c是平面α内相交于一点O的三条直线,而直线l和平面α相交,并且和a、b、c三条直线成等角.求证:l⊥α.证明:分别在a、b、c上取点A、B、C并使AO=BO=CO.设l经过O,在l上取一点P,在△POA、△POB、△POC中,∵PO=PO=PO,AO=BO=CO,∠POA=∠POB=∠POC,∴△POA≌△POB≌△POC.∴PA=PB=PC.取AB的中点D,连接OD、PD,则OD⊥AB,PD⊥AB.∵PD∩OD=D,∴AB⊥平面POD.∵平面POD,∴PO⊥AB.同理,可证PO⊥BC.∵,,AB∩BC=B,∴PO⊥α,即l⊥α.若l不经过点O时,可经过点O作l′∥l.用上述方法证明l′⊥α,∴l⊥α.拓展提升如下图,在三棱锥S—ABC中,侧面SAB与侧面SAC均为等边三角形,∠BAC=90°,O为BC中点.证明SO⊥平面ABC.证明:如下图,由题设,知AB=AC=SB=SC=SA.连结OA,△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所以OA=OB=OC=22SA,且AO⊥BC.又△SBC为等腰三角形,故SO⊥BC,且SO=22SA.从而OA2+SO2=SA2.所以△SOA为直角三角形,SO⊥AO.又AO∩BC=O,所以SO⊥平面ABC.课堂小结本节学习了:1.两直线垂直、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有关概念;2.判定直线与平面垂直和直线与直线垂直;3.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应用.作业本节练习A5题;练习B4,5题.设计感想本节教学设计容量较大,拓展内容较多,建议课前要求学生预习,在教学中使用信息技术,减少板书内容,把教学时间应用到判定定理的应用上.备课资料镜面对称如下图(1)所示,如果平面α通过线段AA′的中点O,且垂直于直线AA′,那么平面α叫做线段AA′的垂直平分面(或中垂面).并称点A,A′关于平面α成镜面对称,平面α叫做A,A′的对称平面.如果一个图形F的所有点关于平面α的对称点构成几何图形F′(如下图(2)),则称F,F′关于平面α成镜面对称.(1)(2)如果一个图形F通过镜面对称变换后的图形仍是它自身,则这个图形称作镜面对称图形.根据以上定义,请探索研究以下问题:(1)线段的中垂面有哪些性质?(2)你学过的空间图形,有哪些是镜面对称图形?(3)写一篇研究镜面对称的小论文,探索镜面对称的性质和应用.。

数学:1.2.3《直线与平面垂直》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数学:1.2.3《直线与平面垂直》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

数学:1.2.3《直线与平面垂直》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2)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线面垂直一、空间两条直线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A’A┴ABC’C┴AB二、直线与平面垂直如果一条直线AB 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一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 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这条直线叫做平面的垂线,这个平面叫做直线的垂面。

交点叫做垂足,垂线上一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平面的距离。

如果一条直线AB 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一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 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它就和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垂直。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推论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和这个平面的位置关系如何?问题: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已知:直线l⊥平面α,直线m⊥平面α,垂足分别为A、B。

求证:l//m证明:假设直线m 不与直线l 平行,过直线m 与平面α的交点B,作直线m’//l ,由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推论可知m’⊥α,设m 和m’确定的平面为β,α与β的交线为a,因为直线m 和m’都垂直于平面α.所以直线m 和m’都垂直于交线a.因为在同一平面内,通过直线上一点与已知直线垂直的直线不可能有两条。

所以直线m 和m 必重合,即l//ma 定义如果一条直线AB 和一个平面α相交于一点O,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交点O 的任何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垂直。

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垂直。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人教B版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人教B版

直线与平面垂直教学设计(一)一、本节内容分析直线与平面垂直是直线和平面相交中的一种特殊情况,它是空间中直线与直线垂直位置关系的拓展,又是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基础,是空间中垂直位置关系间转化的重心,同时它又是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距离等内容的基础,因而它是空间点、直线、平面间位置关系中的核心概念之一。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就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互相垂直。

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就是“所有直线”。

定义本身也表明了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即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这条直线就垂直于这个平面内的所有直线。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

该定理把原来定义中要求与任意一条(无限)直线垂直转化为只要与两条(有限)相交直线垂直就行了,使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简捷而又具有可操作性。

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的研究遵循“直观感知、抽象概括”的认知过程展开,而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的研究则遵循“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总结、初步运用”的认知过程展开,通过该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直观能力,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能力、一定的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用图形语言进行交流的能力。

同时体验和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即“空间问题转化为平面问题”,“直线与直线垂直和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相互转化”。

教学重点:直观感知、操作确认,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和判定定理。

二、教学目标分析目标: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意义,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1、借助对图片、实例的观察,抽象概括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归纳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3、能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证明与直线和平面垂直有关的简单命题:在平面内选择两条相交直线,证明它们与平面外的直线垂直。

4、能运用直线与平面垂直定义证明两条直线垂直,即证明一条直线垂直于另一条直线所在的平面。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3《第1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ppt课件

人教B版高中数学必修二1.2.3《第1课时直线与平面垂直》ppt课件

1,
∴PC=
5,∴外接球的半径
R= 25,∴V


4 3
πR3

4 3
π×( 25)3=565π.
• [辨析] 错解中只注意到OA=OP=OC,而忽视了点O 到顶点B的距离是否等于OA.
[正解] 如图所示
取 PB 的中点 O,∵PA⊥平面 ABC,
∴PA⊥AB,PA⊥BC,又 BC⊥AC,PA∩AC=A,∴BC⊥
课堂典例讲练
•线面垂直的判定

如图,直角△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
SA=SB=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 (1)求证:SD⊥平面ABC;
• (2)若AB=BC,求证:BD⊥平面SAC.
• [分析] 由于D是AC中点,SA=SC,∴SD是△SAC的高, 连接BD,可证△SDB≌△SDA.由AB=BC,则Rt△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BD⊥AC,利用线面垂直的判
终保持垂直.你承认这个事实吗?为什么?
• 1.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 点 __,__并__且__交__角.为直角,则互相称垂这直两条直线
• 2.如果一条直线(AB)和一个平面(α )相交于点O, 并且和这个平面内过任何点O的________直线都垂直,我
们就说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AB互⊥相α 垂直,记作 _直垂_线_线_的___________,__直_,线交叫点做叫平垂做面面_的______________._垂,线平垂上面足 任叫一做 点到垂足间的线段,叫做这点到这个平面的 垂__线_段_____.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点到平距面离 的 ________.
AC⊂平面AA′C′

⇒BD⊥AC, 反过来当 BD⊥AC 时,有 A′C⊥B′D′.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教案1.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高中数学人教B版必修二教案1.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人教B版数学必修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
[适用章节]
数学②中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之1直线与平面垂直
[使用目的]
使学生通过操作理解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并结合图形理解直线和平面两条或多条直线垂直时,也不一定和平面垂直,从而深刻理解判定定理的条件。

[操作说明]
拖动绿色标尺可以选择研究的问题。

研究直线PO和平面内直线垂直时,图中可以显示它们所成的角度。

研究问题的方法可以通过拖动图中的标尺看到。

当点P为之不易准确拖动时,可以用按钮“手控”显示出M、N两点。

拖动这两点可以准确地在两个方向上拖动点P。

按钮“多条”、“擦去”可以显示或擦去和PO垂直的一组直线(当PO不垂直平面时也是一样的——如图21251),帮助理解判定定理中的条件——“和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

“目标”按钮可以准确的达到∠POA、∠POC都为900的位置,如图21252。

“还原”按钮可以回到初始界面。

∠POA=90.0?度
图21251
∠POA=90.0?度∠POC=90.0?度
图21252。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人教B版

高中数学必修二教案-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2-人教B版

《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教学设计使用教材:人教社B版教材必修2【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具体实例,解释“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含义;2.学生能通过参与折纸试验,归纳和确认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3.在对定义和判定定理的探究和运用的过程中,体会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教学难点】1.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探究;2.定义和定理中转化思想的挖掘.【教学方式】启发探究式【教学手段】计算机、自制课件、实物模型【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新知1.复习空间直线与平面的位置关系,学生通过举例感知生活中直线与平面相交的位置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本节课将重点研究线面的垂直关系.设计意图:从已有知识中引出新的学习问题,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给出学生熟悉的图片,引导他们观察国旗旗杆与地面的位置关系,广播塔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火箭与地面的位置关系等。

然后引出:问题1:将国旗旗杆与地面上的影子抽象为几何图形,再用数学语言对几何图形进行精确描述,从而引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如果直线与平面内的任意一条直线都垂直,我们就说直线与平面互相垂直.设计意图:通过“具体形象——几何图形——数学语言”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体会定义的合理性.3.线面垂直定义的辨析(1)说明直线与平面垂直的画法;介绍相关概念:垂面,垂线,垂足。

(2)提出辨析问题:能否将定义中的“任意一条直线”换成“一条直线或有限条直线或无数条直线”,并举例说明。

(3)如何说明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不垂直?只需找到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内一条直线不垂直即可,即“一票否决”.设计意图:通过定义辨析,加强对定义中“任意一条直线”的正确认识.二、群策群力,探知循规任意一个定义既可用作性质,即如果已知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平面内任意一条直线;又可用作判定,即要证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垂直,需要满足平面内的每一条直线都与该直线垂直,由于平面内有无数条直线,所以若用定义来判断直线与平面垂直,有时是困难的,甚至是无法完成的,是否有更简洁的判断方法呢?引出课题:2.2.3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试验:准备一个三角形纸片,三个顶点分别记作A,,.如图,过△的顶点折叠纸片,得到折痕,将折叠后的纸片打开竖起放置在桌面上.(使、边与桌面接触)问题:2:折痕与桌面一定垂直吗?追问:为什么图2中折痕不一定与桌面垂直?(引导学生根据定义进行回答)设计意图:从另一个角度理解定义:如果想说明一条直线与平面不垂直,只需要在平面内找到一条直线与它不垂直就够了,实际上就是举反例.问题3:如何翻折才能使折痕与桌面所在的平面垂直?追问:为什么图1中折痕AD与桌面是垂直的?(引导学生根据定义进行确认)(1)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探究讨论:折叠图形1不论在桌面上如何平移和转动,折痕AD与桌面的垂直关系为什么始终不变?(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用课件进行动画演示(如右图),以折痕为轴转动纸片,来说明与平面内过点的所有直线都垂直,平面内不过点的直线,可以通过平移到点,说明它们与都垂直,于是符合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在学生感知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对判定定理中两个关键条件“双垂直”和“相交”进行理解和确认.(3)引导学生从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三个方面表述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文字语言: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则该直线与此平面垂直.强调:两条相交直线,必须满足,不可忽略.图形语言:符号语言:,,,,.设计意图:通过折纸试验,让学生在发现定理的过程中,先通过直观感知,再操作确认并理性说明,以提高几何直观能力和理性说理能力.三、迁移拓展,学以致用1.基础练习,规范格式(1)正方体中,棱是什么位置关系,它们和底面垂直吗?(2)变式:已知:,, 求证:.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完成说理过程,注意规范语言. (2)欲证线面垂直,需证线与面内两条相交直线垂直;而已知线面垂直,可得线线垂直,所以,在平面内可作两条相交直线为辅助线,命题可证.证明:在平面内作两条相交直线.因为直线,根据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知.又因为,所以,.又因为,,,是两条相交直线,所以.方法二:引导学生用定义证明,并全班集体共同整理思路.设计意图:此题两问都是对判定定理的直接应用,第一个问题中通过观察即可得到定理的条件,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定理的条件以及定理在应用过程中的准确表述;第二个问题中强调线面垂直与线线垂直的相互转化.此题重视对学生思维策略的引导和启发,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同时规范证明题的书写.2.深化认识,提升能力如图,在直四棱柱ABCD—A?B?C?D?中,已知底面ABCD为正方形,(1)试判断直线BD与平面A?AC是否垂直?(2)试判断直线BD与A?C是否垂直?解析:(2)由(1)的结论知:BD与A?C垂直.变式:如图,直四棱柱(侧棱与底面垂直的棱柱称为直棱柱)中,(1)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2)底面四边形ABCD满足什么条件时,分析:要证线线垂直,只需满足线面垂直,而要满足线面垂直,还需线线直,体现数学中线线垂直与线面垂直相互转化的思想.设计意图:本题为课本第66页的探究题,本题思路跳跃性较大,如果直接让学生去做就会有一部分学生比较困难,产生畏难情绪,所以在探究之前先搭建两个台阶,这样学生思维活动就比较平缓,大部分学生都能顺利探究出问题答案,从而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B版必修二 1.2.3 直线与平面垂直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数学高一B版必修二 1.2.3 直线与平面垂直学案

1.2.3空间中的垂直关系(一)----直线与平面垂直一.学习要点: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及其简单应用二.学习过程:一.直线与直线垂直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点或经过平移后相交于一点,并且交角为直角,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直线a 和b 垂直,记作:a b ⊥.概念解读:1.空间的直线与直线垂直包括相交垂直(有一个公共点)与异面垂直(无公共点)两种;2.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有三种://a c ;a 与c 相交;a 与c 异面;3.在平面内,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有且只有一条;在空间中,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有无数条,其所有垂直平分线在同一个平面上。

二.直线与平面垂直(一)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及有关概念直线和平面α垂直,记作:l α⊥.1即:2如果在两条平行直线中,有一条垂直于平面,那么另一条直线也垂直于这个平面。

即:如果两条直线垂直于同一个平面,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即:B(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平行。

即:(四)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3:如果一条直线垂直于两个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平面,那么它也垂直于另一个平面。

即:五.两平行平面的距离:从一个平面内任取一点到另一平面的距离即为两个平行平面的距离。

例1如图,在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中, 求证:1BD ⊥平面1AB C .例2如图,PA ⊥平面ABCD ,四边形ABCD 是矩形,M 、求证:MN AB ⊥.例3已知四棱锥P ABCD 的底面ABCD 为矩形,PD ⊥平面ABCD ,AD PD =,E 、F 分别为CD 、PB的中点,求证:EF ⊥平面PAB课堂练习一.教材P51练习二.补充练习1.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是O 上的动点,过动点C 的直线VC 垂直于O 所在平面,D 、E 分别是VA 、VC 的中点。

求证:DE ⊥平面VBC .PA B MCD N2.在正方体ABCD 1111A B C D 中,M 、N 、P 分别是BC 、1CC 、CD 的中点,求证:1A P ⊥平面MDN .3.在四棱锥S ABCD 中,底面ABCD 为矩形,SA ⊥平面ABCD ,AE SB ⊥于E ,EF SC ⊥于F ,求证:AF SC ⊥.4.在三棱锥P ABC 中,PA PB =,CB ⊥平面PAB ,M 是PC 的中点,N 是AB 上的点,3AN NB =,求证:MN AB ⊥.5.在三棱锥P ABC 中,BC PA ⊥,AB PC ⊥,求证:AC PB ⊥.DN1A 1C课后作业:见作业(48)、(49)。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2.3 空间中的垂直关系(1)——直线与平面垂直
自主学习
学习目标
1.掌握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定义.
2.掌握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及性质定理,并能灵活应用定理证明有关问题.
自学导引
1.如果直线l与平面α内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就说直线l与平面α互相垂直,记作________,直线l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平面α叫做________________,它们的唯一公共点叫做________.垂线上任一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垂线段,垂线段的长度叫做这个点到这个平面的距离.2.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平面内的两条________直线垂直,则这条直线与这个平面________.
3.如果两条平行直线中的一条垂直于一个平面,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垂直于同一个平面的两条直线________.
5.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个平面________.
对点讲练
知识点一线面垂直的判定
例1如图所示,直角△ABC所在平面外一点S,且SA=SB=SC,点D为斜边AC的中点.
(1)求证:SD⊥平面ABC;
(2)若AB=BC,求证:BD⊥面SAC.
点评(1)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判定线面垂直的最常用思路.
(2)线面垂直的定义,给出了线面垂直的必备条件,即直线垂直于平面内的所有直线,是直线垂直平面的必要条件.作为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并不实用.
变式训练1
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BC=AC,AD=BD,引BE⊥CD,E为垂足,作AH⊥BE 于点H.求证:AH⊥平面BCD.
知识点二证明线线垂直
例2
如图所示,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SA垂直于四边形ABCD所在的平面,过点A且垂直于SC的平面分别交SB,SC,SD于点E,F,G.
求证:AE⊥SB,AG⊥SD.
点评本题的证明过程很具有代表性,即证明线线垂直,可先证线面垂直,而已知的线面垂直又可以产生有利于题目的线线垂直,在线线垂直和线面垂直的相互转化中,平面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线线垂直是相互的,应充分考虑线和线各自所在平面的特征,以顺利实现证明需要的转化.
变式训练2
如图所示,在正方体ABCD—A1B1C1D1中,E、F分别是棱B1C1、B1B的中点.
求证:CF⊥AE.
知识点三直线与平面垂直的性质定理的应用
例3
已知,如图所示,直线a⊥α,直线b⊥β,且AB⊥a,AB⊥b,平面α∩β=c.
求证:AB∥c.
点评判断线线、线面的平行或垂直关系,一般依赖于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有时候也
可以放到特征几何体(如正方体,长方体,正棱柱等)中,判断它们的位置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