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标研究通知(数学)
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标下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实践研究摘要:基于新课标实施的背景,分析了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并提出大单元教学的具体策略。
数学大单元教学具有实践性、模块化和整体性。
数学教师要对单元教学内容进行整体构建,有效实施大单元教学,提升数学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引言:大单元教学对于小学数学教育教学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单元教学方法与策略的差异会影响学生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模式。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方法与思考模式将逐步成型,大单元教学中的衔接与协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整体思考与学习方法。
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通过课堂上的有效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获得丰富的知识,并培养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新课标实施中如何开展大单元教学、怎样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特征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从大处着眼,将小学数学学习视为一个整体,对数学学习内容进行调整、删减与补充,有助于促进数学学习的结构化。
(一)实践性实践性指的是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指导同学们实际运用数学知识。
首先,引导同学们自觉地运用数学原理、概念和方法去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教师还要引导同学们创造性地思考和理解。
在数学教学中,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与意识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待同学们的提问,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
在大单元教学中,创造性思维地培养应贯穿始终。
在教学过程中,都是以教师安排的任务为基础,学生发现问题,然后独立思考,通过协作和讨论来解决问题。
强调大单元教学的实践性,可以使同学们的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应用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
(二)模块化大单元教学强调模块化,注重数学知识模块的衔接和递进关系。
新课程标准把数学教学划分为四大领域,每个领域所包含的具体内容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教师要结合教学的实际需求,对各个模块进行整合,以提高同学们的数学核心素养。
数学研讨教研活动通知
各年级数学教研组、全体数学教师:为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进一步推动我校数学教学质量提升,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我校决定于2023年4月15日举办数学研讨教研活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活动主题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为主题,探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二、活动时间2023年4月15日(星期六)上午8:30-12:00三、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四、活动对象我校全体数学教师五、活动议程1. 8:30-9:00 报到入场2. 9:00-9:10 开幕式,由校领导致辞3. 9:10-10:10 专家讲座:《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4. 10:10-10:30 茶歇5. 10:30-11:30 优秀课例展示及点评6. 11:30-12:00 教师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六、活动要求1. 请各位数学教师务必按时参加本次活动,不得迟到、早退。
2. 活动期间,请各位教师保持会场秩序,认真聆听讲座和课例展示。
3. 活动结束后,请各教研组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撰写心得体会,并于活动结束后一周内报送至教务处。
4. 请各教研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教师参加活动,并做好考勤工作。
七、活动准备1. 教务处负责联系专家,安排讲座和课例展示。
2. 各教研组负责推荐优秀课例,并进行相关准备工作。
3. 学校将提供活动所需场地、设备等。
八、联系方式联系人:张老师联系电话:138xxxx5678邮箱:**********************九、总结本次数学研讨教研活动旨在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通过专家讲座、优秀课例展示和教师分组讨论等形式,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希望全体数学教师积极参与,共同为我校数学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
敬请各位教师予以重视,按时参加本次活动。
特此通知。
学校教务处2023年4月5日。
“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课题开题报告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1.核心概念.课程标准:国家或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强制施行的一种行业标准,它是对国家教育方针和教育目的的课程化解释,它对某个阶段的学生所必须学习的课程性质、理念、内容、目标以及实施建议做出了纲领性规定,是学校学科教、学、评的基本依据.课程标准都是按照学段、学科进行编写的,因此课程标准是指所有学科课程标准的总和.本课题中所说的课程标准(简称课标)专指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统一编制的最新版《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课标分解:是指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标准具体细化为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课表分解的基本特点是将抽象的内容标准分解为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将长时段需要达成的大目标分解到短时间如单元或课时可以达成的小目标,将隐性的素质目标显化为可以观察和评价的行为目标.如果把课标作为一级目标,那么学期或模块目标可以叫做二级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可以称为三级目标.教、学、评的一致性:指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教与学的考核评价统辖在统一的标准之下,三者具有高度的相关性.具体地讲,就是教什么、学什么、考什么是一致的;怎么教、怎么学、怎么评是一致的;教到什么程度、学到什么程度、考到什么程度是一致的;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是一致的.2.课题总界定.基于高中数学课标的教、学、评一致性实践研究:在现代课程理念的观照下,从课程的视角观察教、学、评的全过程,以现代教学理论、学习理论、评价理论为指导,通过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的逐级分解,形成以教学目标为依据的教学设计方案(包括制定目标、实施路径、实施方法、反馈练习)与教学评价方案,并以六所高中校学生为研究样本,对方案进行试点实践和效果评估,进而指导全市高中数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全面提高全市高中数学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课堂教学质量.二、对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成果的述评与国内现状的反思1.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1956年,以美国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学家本杰明·布卢姆(1913.2-1999.9.)为代表的团队出版了《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一分册:认知领域》,把认知领域的目标分为六个亚领域,即知识、领会、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1964年,由克拉斯沃尔(D.R.Krathwohl)负责完成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二分册:情感领域》公诸于世.他们提出情感行为的中心是价值(态度)、兴趣、爱好、欣赏.依据价值内化的程度,情感目标从低到高分为五级:接受、反应、价值化、组织、价值与价值体系的性格化.1972年,由哈罗(A.J.Harrow)负责完成的《教育目标分类学,第三分册:动作技能领域》正式出版,书中提出了以学龄前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同年,辛普森(E.J.Simpson)在《动作技能领域教育目标分类》中提出了以职业技术教育为视角的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辛普森的技能目标分七级:知觉、定向(定势)、有指导的反应、机械动作、复杂的外显反应、适应、创新.20XX年,以安德森(L.W.Anderson)为首的专家团队出版了《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修订版)》,书中提出了四个基本问题:(1)学习问题:在有限的学校和课堂教学时间内,什么值得学生学习?(2)教学问题:如何计划和进行教学才能使大部分学生在高层次上进行学习?(3)测评问题:如何选择或设计测评工具和程序才能提供学生学习情况的准确信息?(4)一致性问题:如何确保目标、教学和测评彼此一致。
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原创实用版3篇)目录(篇1)1.引言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5.结论正文(篇1)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三会”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初中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对于培养学生的“三会”素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探讨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方法和成果。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数学应用能力,为将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教学目标: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包括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教学设计:根据教学目标,进行教学设计,包括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环节等。
3.教学实施:按照教学设计,进行教学实施,包括讲解、互动、练习等。
4.教学评估: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实施情况,进行教学评估,包括测验、作业、课堂表现等。
四、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取得了以下成果:1.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
2.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变得更加主动和积极。
3.学生的情感目标得到了实现,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得到了增强。
五、结论基于新课标“三会”素养目标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目录(篇2)1.引言2.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的意义3.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4.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的成果5.结论正文(篇2)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三会”素养已成为教育的重要目标。
基于新课标视角构建小学生数学量感的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视角构建小学生数学量感的策略研究一、研究背景(一)课标背景:建立小学生量感是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需要。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首次明确把“量感”列入数学核心素养。
量感是数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良好量感素养的学生对于某些特定的事物或现象或属性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及相关的鉴别(鉴赏)能力。
建立量感有助于养成用定量的方法认识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是形成抽象能力和应用意识的经验基础。
(二)跨学科背景:建立小学生量感可促进不同领域的多元发展。
在我国美术建筑、造型领域中,量感具有重要的地位。
量感是表现物体的轻重、多少的感觉。
这种感觉是人们根据知识经验及对客观物体的视觉信息做出判断的结果,是通过对知觉对象的描绘,将物理量转化为心理量的过程中形成的。
长期有效地建立小学生量感,为学生的多元感知奠定基础,必定对不同领域的发展具有长足作用。
(三)发展背景:建立小学生量感有助于提高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量感是人们在量概念的扩展中而产生的对数学的一种敏感与一般理解。
具有良好量感的人能脱离直观事物,在头脑中无条件反射地估算出量的多少以及量之间的换算。
建立小学生量感有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自我构建,有助于学生在头脑中想成多元感知,更有助于学生提高更高层次的思维能力。
二、研究现状述评(一)国外研究。
2010年美国学者David Wagner.Brent Davis对量感给出了明确的定界,他认为量感就是一种对于多少、大小的感觉,一种对于数量与量级的感觉,它是通过实践经验来详尽知道小的单位量的内在本质。
这种感觉是许多物种共有的。
Carpenter与他的同事分析NAEP数据在估算上的作用之后,得出结论:在学生能很好地进行估算之前,他们一定发展了一种数量的直觉,一种用数字表现量的感觉。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对数学领域量感培养的研究的文章不多,大多是来自教学一线的教师从自己的教学实践出发来谈量感的培养的。
西南大学的周国荣通过《6年级学生量感现状调查与分析》课题研究,基于大量的调查结果分析出目前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量感相当缺失,急需得到教师重视。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基于新课标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摘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了教育界关注的焦点。
乡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以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为切入点,综合分析相关理论和实践经验,并提出适用于乡村学校的教育模式。
通过探讨情境教学、小组合作、主动探究和引入实践活动等方法来提升乡村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以期在为乡村小学数学教育育工作者提供可行的教育模式和实践经验,促进乡村学校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工作的改善。
关键词:新课标;乡村学校;数学核心素养;教育模式1引言新课标改革是指我国教育部门对于学科课程的内容、目标和方法进行全面调整和改革的过程。
在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数学核心素养培养成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
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注重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倡灵活运用数学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各种情境。
因此,在乡村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中,需要根据新课标要求来设计适应乡村特点、符合孩子发展需求的教育模式,并通过具体实践案例来验证其有效性。
这样可以更好地促进乡村小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升,并推动农村地区教育质量不断提高。
2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首先,新课标强调培养学生的数理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注重发展学生的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新能力。
其次,新课标要求将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通过情境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运用所掌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中的各种情境。
此外,在评价方面也有所变化,不再仅仅侧重于记忆和计算能力,而是更加注重对于问题分析、解决过程以及结果合理性进行全面评价。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教师需要转变传统教育模式,采用启发式教育方法来激发孩子们主动探究、独立思考并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同时,还需关注乡村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设计具体内容和方法,使数学教育更加符合乡村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
2022数学新课标研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设计《倍的认识》
2022数学新课标研究: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大单元设计《倍的认识》一、引言在《倍的认识》大单元的前四个课时中,学生们已经学习了倍数的基本概念、倍数关系的应用、观察与思考以及合作学习与实践。
本课时将通过总结与巩固,以教学评一体化为理论支撑,帮助学生系统回顾与梳理所学知识,增强学生对倍数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倍数的概念、倍数关系的应用以及观察与思考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总结、归纳、分类等方法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增强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教学及评价策略1. 教学策略(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生活化、贴近学生实际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
(2)导入复习,帮助学生梳理知识脉络。
设计意图:通过导入复习,帮助学生回顾前四个课时的内容,使学生能够整体把握《倍的认识》这个大单元的知识体系,为后续的巩固学习打下基础。
(3)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合作中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2. 评价策略(1)过程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2)结果评价,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
设计意图:通过测试、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依据。
四、教学过程1. 问题驱动:请同学们回想一下,在前四个课时中,我们学到了哪些关于倍数的知识和技能?2. 教学步骤(1)复习导入:让学生回顾前四个课时的学习内容,梳理知识点,教师进行补充和指导,确保学生对所学知识有系统的认识。
(2)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针对前四个课时的知识点进行讨论,归纳总结,提炼关键信息。
小学数学基于课程标准深度研课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
“小学数学基于课程标准深度研课的实践研究”实施方案一、课题提出的背景伊宁市实施新课程改革十余年来,目前已进入内涵发展阶段,即由原来关注“量的发展”进入到“质的提升”阶段。
伊宁市基础教育自“标准化”“均衡化”和实行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以来,各学校的经费投入不断加大,校园硬件建设及教学设施得到极大改善。
但是,新课程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并没有得到有效落实,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甚至低效、无效,影响了学生的学业质量。
通过调研发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没有落实,教学方法单一且陈旧;各校研训活动中对课程标准的学习停留在理论层面,以致课堂教学目标意识不强;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工作(备课、上课、作业布置等)多是基于教学经验,在课堂教学中不知道如何落实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理念、课程目标等;在教学内容、教学深度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存在很多的不确定性和误区,基于经验的教学方式亟待改变。
二、课题实施的目的和意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对预期的学生学习结果做了较为清晰明确的陈述,规定了在某一学段所有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或在自己的努力下需要达到的学业质量要求。
所以,课程标准所确定的目标是我们教学的起点,也是终点。
然而作为国家层面的课程标准其内容标准中预期的学习结果相对来说比较概括抽象,故需要通过分解使之成为学期的目标、单元的目标、课时的目标,即成为清晰的可检测的学习结果。
所以我们有必要从“教”“学”“评”的角度对课程标准所确定的宏观目标进行分解,进而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课时目标,围绕课时教学目标进行教学方式、教学策略、教学行为的选择,针对具体课时内容基于目标进行教学环节的设置、问题的选择、课堂反馈和课后作业的布置,达成教、学、评的一致性。
本课题的研究为学校研训活动、集体备课活动、教师培养等提供一种相对稳定但可校本化的范式,基于课程标准的深度研课应该成为学校常态教学行为。
在研究过程中,可将市常规教研活动、市级主题教研活动、校本研训活动等结合起来,解决课题研究时空不足的问题,也将减轻因为研究(研训)活动过多而给参与教师带来的负担。
基于新课标(2022年版)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
基于新课标(2022年版)的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策略一、课堂教学策略的概述教学策略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一系列方法、手段和技巧,以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的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数学素养和能力的全面发展。
二、基于新课标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1.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新课标强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探究式学习: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2)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方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
(3)个性化学习: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差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
2. 情境化教学情境化教学是指将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社会现象等紧密结合,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案例教学:通过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
(2)游戏教学:通过游戏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3)实践教学: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 探究式教学探究式教学是指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以下策略:(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创新能力。
(2)研究性学习:通过引导学生自主研究和探究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创新思维。
(3)发现式学习:通过引导学生发现数学知识的规律和特点,培养学生的发现能力和创新思维。
4. 多元化评价多元化评价是指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和手段,综合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摘要: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主要指培养学生应具备的一些适应未知环境所展现的基本素养,能够帮助学生适应社会发展和复杂生活中所需要的必备能力和关键素养。
数学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就决定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核心素养后续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并非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引言:在进入到全新的时代之后,高中数学教育形式的革新也获得了一定的成效,并且在高中数学授课活动当中,教师也变得十分注重对高中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通常情况下,传统上课方式会让高中生的数学思维变得呆板,所以教师应当在上课期间观察同学们的思维特性,发现传统授课手段的不足,并对其进行更深入地革新,采取不同的手段,从而利用高中数学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国家培育栋梁之材[1]。
一、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内涵基于实际情况分析,数学课程知识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抽象性,也是学生学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可见数学学习的关键性。
所谓的数学核心素养,指的是具有数学基本特征的思维素质、核心能力素质、情感素质、态度素质和价值观素质的综合体现。
数学的核心素质是: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数学建模、直觉想象和数学理论,这门课程的核心素质是相对独立的但又相互融合的,它是一个有机的整体[2]。
二、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一)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由于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掌握知识以及未来发展都有很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以及学生能够领悟到数学核心素养的核心内容就是决定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教师需要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进行合理教学。
例如,在高中数学“概率”知识点,主要是需要学生掌握样本点、样本量以及在有限的样本空间之内随机事件的发生概率以及运算等知识,教师可以利用骰子创设问题情境,并针对课本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此来揭露其中的关系[3]。
2022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记录(数学学科)
2022新课标学习研讨活动记录(数学)教研背景:4月21日上午,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发布。
立足“双减”新时代,新课标之“新”体现在哪里?新课标颁布将会对教育行为带来什么新变化?学校第一时间组织教师开展课程标准的学习和研讨。
教研主题:全面了解2022版课标的整体修订情况教研记录:王老师:在新的课程标准中,体现了对于数学课程价值的全面认识,学生通过数学学习不仅获得必需的知识和技能,还要在学习过程中积累经验、获得数学处理问题的思想。
同时也特别是基本活动经验,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体验,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基本理念。
李老师:新的课程标准注重引导学生参与学科探究活动,开展跨学科实践,让认识基于实践、通过实践进一步加深知识的印象,从而让学生在实践生活中学习。
董老师:新课程标准在课程内容呈现上注重数学知识与方法的层次性和多样性,适当考虑跨学科主题学习;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适当采取螺旋式的方式,适当体现选择性,逐渐拓展和加深课程内容,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
陈老师:本次新课标强调素养导向,培养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
因此我们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核心素养为导向,使学生获得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活动经验。
要加强与学生经验、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联系,实现学生学和教师教的统一。
我们的教学活动要注重启发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质疑问难。
贾老师:通过学习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我们能感受到现代数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习的灵魂。
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能力,最终通过自身的学习转化为创造能力。
这对于学习数学、发展能力、开发智力、培养创新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
正确看待教师的主导作用。
赵老师:在义务教育阶段,数学眼光主要表现为:抽象能力、几何直观、空间观念与创新意识。
通过对现实世界中基本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的观察,学生能够直观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及其现实背景:能够在生活实践和其他学科中发现基本的数学研究对象及其所表达的事物之间简单的联系与规律;能够在实际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探究。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篇一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研究一、引言随着新课标的全面实施,小学数学教学正在逐步转变教育理念,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
大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组织形式,越来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关注。
这种教学组织形式能够更好地整合课程内容,突出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概念与特点概念: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指以小学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将教材内容进行整合、重组,形成具有综合性、拓展性的大单元,通过连续、递进式的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能力的发展。
特点: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具有以下特点:(1)主题性:以一个核心主题或问题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学生对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连续性:教学活动具有连续性和递进性,后一阶段的学习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层层深入,逐步提升学生的能力。
(3)综合性:教学内容涵盖多个知识点,注重学科内和学科间的融合与衔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探究性:鼓励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通过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和深度思考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5)评价性: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进步情况,以激励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三、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的设计与实践分析教材,确定主题: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分析、整合和重组,确定大单元的主题和目标。
制定教学目标:根据大单元的主题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设计教学活动:设计具有探究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教学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活动应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展示交流、探究拓展等环节。
实施教学活动:按照设计的教学活动,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
数学课标教研活动记录
一、活动背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一步提高教师对课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提升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我校数学教研组于2023年3月15日开展了以“基于课标,提升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邀请了区教研员进行专题讲座,全体数学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二、活动目标1. 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精神实质和核心内容。
2. 探讨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课标要求,提升教学质量。
3. 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三、活动内容1. 区教研员专题讲座活动伊始,区教研员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读。
她首先强调了课标的重要性,指出课标是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指南。
随后,教研员结合具体案例,对课标中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建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解。
在讲座过程中,教研员重点强调了以下几点:(1)关注学生发展,尊重个体差异。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关注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体验。
(2)注重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数学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教师要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加强教学实践,提高教学质量。
教师要结合教材内容,设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2. 教师交流分享讲座结束后,教师们进行了热烈的交流分享。
大家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1)如何将课标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中?(2)如何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3)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在交流过程中,教师们分享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提出了许多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3. 教学设计展示为了进一步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活动还安排了教学设计展示环节。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研记录
一、教研主题本次教研活动主题为“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与实施策略研究”。
旨在通过解读数学新课程标准,分析其特点与变化,探讨如何在新课程标准下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教研时间2021年X月X日三、教研地点XX学校会议室四、参与人员XX学校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五、教研内容1. 数学新课程标准解读(1)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② 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③ 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④ 培养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
(2)课程标准的特点与变化① 课程内容的调整与优化: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减少了对知识的灌输,增加了对能力的培养;② 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③ 评价方式的改革:注重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
2. 数学新课程标准实施策略研究(1)转变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3)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项目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和审美能力。
(4)改革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注重过程性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六、教研总结本次教研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通过解读数学新课程标准,教师们对新课程标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明确了今后的教学方向。
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将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不断探索和实践,努力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研活动记录新课标
一、活动时间:2022年3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会议室三、活动主题:探讨新课标下的数学教学策略四、活动内容:1. 新课标解读首先,由教研组长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解读。
他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阐述:(1)课程性质:强调数学课程的基础性、实践性和发展性,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2)课程理念: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素养和数学应用能力。
(3)课程目标:明确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应达到的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
(4)课程内容:梳理了数学课程内容的框架,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等。
(5)教学实施:强调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评价的多元化和教学资源的充分利用。
2. 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探讨针对新课标下的教学策略,老师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以下是部分讨论内容:(1)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关注学生思维发展:教师应引导学生进行深度思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和抽象思维能力。
(3)加强数学应用: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数学的价值,提高数学应用能力。
(4)创新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游戏化教学、项目式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注重评价多元: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 优秀课例分享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教研组邀请了优秀教师分享了自己的优秀课例。
以下是一些优秀课例的特点:(1)关注学生兴趣:教师通过设计有趣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学生参与: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关注学生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师采用分层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得到提升。
(4)注重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认真反思教学过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基于新课标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
2021年第22期教育教学4SCIENCE FANS “教学评一致性”体现了课堂教学的核心原理,即强调从整体的角度思考,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明确“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水平”。
在实践中,教师要做到“教、学、评”都指向学习目标,围绕具体目标开展教学,这样才能确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小学生会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而出现对数学不感兴趣、学习主动性不强的情况,教师通过“教学评一致性”策略,可以指引学生更加高效地学习数学知识,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1 小学数学实施“教学评一致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良好性格及自信心的重要阶段,而小学生特别看重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尤其是父母、教师的评价,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自豪感。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自觉性。
“教、学、评”的良好结合能引导学生高效学习、应用数学知识,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同时,教师还需要确保“教学评一致性”,这样才能确保“教、学、评”不会与课堂活动脱节,从而保证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促进高效课堂的建设[1]。
对小学生来说,他们的理解能力较弱,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做到“教学评一致性”,那么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学生获取知识的难度,制约学生的数学能力发展。
教师要充分意识到,教学活动应是教师、学生围绕知识点组织的相应活动,课堂上并不是简单的“教”知识,或者是“学”知识,而应该是“教、学、评”的综合体。
“教、学、评”应该是一个整体,单独地看某一个部分,都会变成教师单方面的灌输知识或者是学生没有目的的探索,课堂互动性也会随之消失。
“教、学、评”不一致会影响课堂有序教学,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应用。
小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弱,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没有实现“教学评一致性”,很有可能打击到学生的数学学习自信心,所以在教学中做到“教学评一致性”十分重要。
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
探索篇誗核心素养基于新课标的高中数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李步兴(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八一中学,甘肃陇南)如今,国民的综合素养已成为国家综合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而社会经济以及科技的发展离不开人才资源的支持,也就是说,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当今时代的发展需要。
随着我国对学生综合能力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核心素养”这一理念已经在教学领域流行起来,数学学科作为高中教育中的基础学科,学生对数学核心概念的理解程度也就决定了数学知识体系的构建以及核心素养后续的应用,这就需要教师转变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重视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以此来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并非一味地追求考试成绩。
此外,为了使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工作适用于更多的学生,探寻高中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就十分必要,为此,本文进行如下论述。
一、基于新课标的数学核心素养概述(一)核心素养的概念核心素养可以理解为学生在不断积累知识的前提下逐渐形成的社会发展所必备的品质以及能力,是一种学生在知识理解、知识应用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综合实力,可以通过学生后天努力而形成,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极为关键的作用。
(二)数学核心素养的概念数学核心素养是指学生通过长时间的数学知识积累而形成的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有关数学方面的综合能力,换句话说,就是学生对数学知识能够全面理解以及灵活运用。
数学知识在社会的方方面面都有极为广泛的应用,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大到社会的高精尖行业,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应用,所以培养数学核心素养对学生的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作用。
目前,学校对数学核心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帮助学生合理归纳基础性知识,并将基础性知识进行进一步的延伸,帮助学生建立数学知识体系;从数学学科的角度来看,数学核心素养是将数学学科与其他领域知识进行连接的重要纽带,由此可见,培养高中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十分重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校:
关于基于课标项目研究,通知如下:
附件1是根据各校所填报意向汇总后经教研部讨论确定的项目内容。
为了协助大家开展研究,科室将协同教研部将于11月11、
12、13日上午区教师进修学院分三场召开座谈会,请根据表格内
的具体的时间安排准时参加,出席对象为各校分管此项工作的校级领导一人,(如有需要还可以再带一位负责老师)。
附件2是“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项目研究方案的空白表,请根据确定后的项目填写此方案,并于座谈会当日带好书面稿。
(待座谈会后可以酌情修改,电子稿上交时间另行通知)。
小教科
10.21
附件1
附件2:徐汇区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与评价”的实践项目
研究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