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器官
中职《生理学》课件第九章--感觉器官
行波学说 行波学说:不同频率的声波引起的行波都
是从基底膜的底部开始,但不同频率的声波, 行波传播远近及产生最大振幅的部位不同(图)
2.耳蜗的感受器电位 有三种: 1.未受声波刺激时的耳蜗的静息电位 2.受声波刺激时耳蜗产生的微音器电位 3.耳蜗微音器电位引发的耳蜗神经的动作电 位
耳蜗的静息电位 内淋巴电位:+80mv,与Na+泵有关 毛细胞静息电位:-70至-80mv
(四)视野
定义:单眼固定地注视前方一点时,该眼 所能看到的范围
特点: 白色视野兰色红色绿色 鼻侧与上方小,颞侧与下方大
临床意义:可帮助诊断眼部和脑的一些病 变
(五)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双眼同时看一物体时产生的视觉。 优点:弥补盲点的存在,扩大视野,产生立体
视觉。
2.立体视觉:双眼视物时,主观上可产生被视 物体的厚度及空间的深度或距离等感觉
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 定义:耳蜗对声音刺激的一系列反应中
最后出现的电变化
作用:传递声音信息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概述
前庭器官: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感觉人体头部位置及人体移动时的速度 变化。
2、调节肌肉紧张,维持姿势平衡。
3、调整眼的运动,使人在运动时,眼仍能 注视空间某一物体,判别体位方向和看清物 体。
矫正:凸透镜
3.散光:用柱面镜纠正 产生原因:角膜表面不同方位的曲率半径
不等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1、分层:分十层,简化为四层(色素上 皮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双极细胞层和神 经节细胞层)
感光细胞层(视杆细胞、视锥细胞)
分布:很不均匀 黄 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 点:无感光细胞
第九章感觉器官
视觉的产生过程: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 AP
视觉中枢→视觉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
眼的调节:眼折光能力的改变,主要是晶状体 包括晶状体调第九节章感、觉器瞳官 孔调节和眼球会聚。
1.晶状体调节:过程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状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弹性↓→老花眼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 触觉阈:引起触-压觉的最小压陷深度.
❖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受器、环层小体、麦斯纳 小体、鲁菲尼小体和梅克尔盘。
第九章感觉器官
三、温度觉
❖ 热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达到32-45℃, 感受器激活,温度越高放电增加,产生热觉,超过45℃ 则产生热痛觉.
❖ 冷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当皮肤温度低于30℃,感 受器激活温度越低放电增加,产生冷觉.
7.8(前) 6.8(后)
10.0(前) -6.0(后)
∵整体眼折光能 力最强的是:空气-角 膜界面。
∴当不戴潜水镜 潜水时,水中视物模糊 的原因是空气-角膜界 面的折射率↓所致。
第九章感觉器官
2.简化眼: 与正常眼有相同的折光效果,更简单的等效光学
系统。
设眼球为单球面折光体:前后径为20mm,折射率为1.333, 曲率半径为5mm,节点(n,光心)在角膜后方5mm处,前主焦点在 角膜前15mm处,后主焦点在节点后15mm处。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二)视敏度
❖ 视敏度(visual acuity)又称视力,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 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就是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 大能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视角是物 体两点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相交叉时所形成的夹角 。
❖ 同一距离视角越小表明视力越好。
▪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人眼能看清5米远处视力表上第10行E字形符号 的缺口方向时,此时视角为1分角(1/60度)。说明该眼具有正常 视力,按国际标准视力表表示为1.0,按对数视力表表示为5.0。若 在相同条件下,只能看清视力表上第1行E字形符号时,其视力仅为 正常眼的1/10,以0.1表示。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四种折光体组成。其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 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折光能力越小;反 之折光能力越大。由于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可随 视物距离而改变,所以它在眼折光系统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强光下瞳孔缩小, 弱光下瞳孔散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的光量,使视网膜不 至因为光亮过强而受到损害;弱光下瞳孔扩大可增加进入 眼的光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 侧性的,光照一侧眼时,两侧瞳孔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 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专门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人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的功能是接收外界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 神经信号通过神经系统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大脑将处理后的信息整合成感觉体验,使我们能够感知外界事物 不同感觉器官对应不同类型的感觉体验,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感觉器官是人体 的感知器官,能 够感知外界的刺 激,并将这些刺 激转化为神经信 号,传递给大脑
保护身体:适应 性可以保护我们 的身体免受过度 刺激和潜在的伤 害。
感觉器官的损伤与康复
原因:疾病、意外 事故、药物副作用 等
类型:听觉损伤、 视觉损伤、嗅觉损 伤、味觉损伤、触 觉损伤等
视力损伤影响个体认知和学习能力 听力损伤影响个体语言和社交能力 嗅觉损伤影响个体味觉和情感体验 触觉损伤影响个体感知和运动能力
刺激的性质和强度 适应的速度和程度 刺激的持续时间和频率 个体差异和生理机制
感觉细胞的适应性:感觉细胞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过程,表现为感受器的阈值变化。
神经系统的调节:神经系统通过调整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突触传递的强度来适应外界刺激。
激素和神经递质的调节:某些激素和神经递质可以影响感觉器官的适应性,如肾上腺素、多巴胺 等。
作用:听觉是人类感知世界的重要 方式之一,通过听觉可以获取大量 的信息和交流。
定义:嗅觉器官 是人体感知气味 的主要器官,通 过鼻腔内的嗅觉 细胞来感知气味 分子
作用:嗅觉器官 对于人类生存和 健康至关重要, 它可以检测环境 中的有害气体和 食物的新鲜度等
结构:嗅觉器官 由鼻腔内的嗅觉 细胞、嗅球和大 脑皮层等结构组 成
长期适应:长期暴露于某种刺激下,感觉器官的适应性会逐渐增强,如长期噪音暴露下对噪音的 适应。
适应环境变化: 感觉器官通过适 应环境刺激的变 化,帮助我们更 好地应对外部条 件。
提高感官灵敏度: 适应过程可以提 高感觉细胞的灵 敏度,使我们更 敏锐地察觉外界 的微小变化。
七年级生物感受器和感觉器官
感受器能够将外界刺激转化为神 经信号,传递给神经系统,进而 引发相应的生理反应。
感受器的分类
01
02
03
04
化学感受器
能够感受化学刺激,如气味、 味道等,常见于口腔、鼻腔等 部位。
机械感受器
能够感受机械刺激,如压力、 振动等,常见于皮肤、关节等 部位。
温度感受器
能够感受温度刺激,如冷、热 等,常见于皮肤、口腔等部位 。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信息传递
01
02
03
信息传递方式
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通过 神经系统的传递,最终到 达大脑进行处理。
传递速度
信息传递的速度快慢直接 影响到生物体对外界刺激 的反应速度。
信息整合
大脑对来自不同感受器的 感觉信息进行整合,形成 完整的感知印象。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适应性
适应外界环境
感受器与感觉器官能够随 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逐渐 适应,维持生物体的正常 生理功能。
为反应。
生态平衡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在维持生态平 衡中发挥重要作用,如动物通过 感知天敌的存在来避免被捕食。
物种交流
感受器和感觉器官也是生物之间 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方式,如视
觉、听觉和化学信号等。
06
实验:观察和探究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功能
实验目的与实验材料准备
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和探究感受器与感觉器官的 功能,了解生物体如何接收外界刺激 并作出反应。
嗅觉感受器和嗅觉器官
总结词
嗅觉感受器能够检测和传递外界的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刺激,嗅觉器官则负责接收 这些刺激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详细描述
嗅觉感受器是位于鼻腔内的嗅细胞,它们能够检测到气体的浓度和特征,并将其 转化为神经信号。嗅觉器官还包括鼻腔内的其他结构,如鼻甲和鼻腔粘膜等,它 们共同作用将气体的刺激传递到嗅细胞,进而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
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各种组织内部的能够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特殊结构或装置。
一般把视、听、嗅、味和平衡觉的感受器视为特殊感受器,称为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由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附属结构组成。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①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只对一种能量形式的刺激最敏感。
②换能作用感受器接受刺激时,能把作用于感受器的刺激能量转换为神经动作电位。
在引发动作电位之前先在感受器出现一过渡性的局部电位,称为感受器电位。
③适应现象当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器时,传人神经纤维的冲动频率随时间下降。
触觉和嗅觉感受器属于快适应,有利于接受新的刺激。
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痛感受器等属于慢适应感受器,有利进行持久调节。
适应不是疲劳。
④编码作用感受器在受到刺激时,把刺激所包括的环境变化信息,转移到了新的电信号系统之中;刺激既可以通过每一条传人纤维的神经冲动频率来反映,又可通过参与电信号传输的神经数目来反映刺激强度。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人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部位。
(1)眼(视觉和光感受器)(图1-3—36)①眼的结构眼球壁由外膜即纤维膜(角膜、巩膜)、中膜即血管膜(虹膜、瞳孔、睫状体、脉络膜)、内膜即视网膜(视部、虹膜部、睫状体部)构成;折光装置包括角膜、房水、晶体(晶状体)、玻璃体。
视网膜上黄斑内有中央凹,中央凹鼻侧为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盘、视盘)。
人眼球最外面是一层结缔组织膜,称为巩膜。
眼球前部透过光的部分为角膜,角膜透明,是眼的第一个聚光装置。
盖在巩膜上面的是富含血管,有黑色素的脉络膜。
它的功能除给眼球其他部分供血外,主要是遮光。
脉络膜向眼球内部延伸而成一围绕于晶状体四周的环状膜,即虹膜。
虹膜中央的空洞即瞳孔。
虹膜收缩,瞳孔变小,虹膜扩张,瞳孔变大。
瞳孔后,面是晶状体,透明而有弹性,是比角膜更重要的另一个聚光装置。
晶状体的存在,使眼球分隔为前后两房。
前房较小,充以水样液,称为房水;后房较大,充以黏稠的透明液,称为玻璃液。
生理学-感觉器官
• 对相同刺激不同强度的编码:单一神经上冲动发放频率不同, 传输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机制:一个强刺激可以募集更多的 感受野加入对一个刺激的反应)
止疼药——阿司匹林
②代谢中产物的作用 • TXA2作用:
促进血小板的聚集,易导致血栓的形成,同时是缩血管物质。 • 前列环素(PGI2):
抗血小板和舒张血管作用,可防止血栓形成。 • 前列腺素:
a. 神经系统:升高下丘脑体温调节调定点,使体温增加;降低 痛觉传入神经兴奋阈值,致痛。 b. 免疫系统:抑制抗体的分泌,抑制巨噬细胞的增殖(负反 馈),抑制T细胞裂解靶细胞的作用,抑制淋巴因子的分泌。 c. 心血管系统:PGH2主要形成TXA2,引起血栓。 d. 呼吸系统:PGF等可是支气管收缩,PGE等可是支气管舒张, 哮喘病人支气管对PGF异常敏感,引起支气管痉挛。 e. 消化系统:抑制在食物的作用下胃泌素导致的胃酸分泌,增 加胃粘液分泌,保护胃肠道。
• 双极细胞层:连接感光细 胞和视神经。
• 神经节细胞层:视神经元 的胞体聚集处。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一)视网膜的结构层次
起横向联系作用和传递反馈信 息的细胞
• 水平细胞:分布在感光细胞层 和双极细胞层之间,其细胞突 较长,横向联系于各视锥细胞 与视杆细胞基底部之间。
• 无长突细胞:在双极细胞层和 神经节细胞层之间,其轴突与 各神经节细胞的树突相联系。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二)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分别构成暗视觉和明视觉系统
二、视网膜的感光换能装置
第04章感觉器官课件
4.怎样预防近视
“三要、四不看” 5.预防沙眼 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眼病,使结膜血管模糊、
充血、并出现乳头增生、看似表面有沙粒,粗糙不 平。
三、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光
视细胞
第一级神经元
双级细胞
第二级神经元
组成视神经进入颅腔
节细胞
在视交叉处进行半交叉 第三级神经元
少部分视束 大部分视束
上丘 参与瞳孔对光、视觉调节和视觉运动反射
外侧膝状 体
第四级神经元
视辐射到达枕叶距状裂上、下缘
六、双眼视觉
视物时两眼视野大部分重叠。靠眼外肌的调节, 使物 体同一部分的光线, 成像在两侧视网膜的相称点上 (黄斑)。在黄斑以外, 一眼的颞侧和另一眼的鼻 侧视网膜互相对称。
2.半规管:上、下、外3个位于颞骨内,在壶腹内有壶 腹嵴(上为胶质的终帽和下的毛细胞)
(二)前庭器官生理
球囊和椭圆囊是感受线形加速度和头空间位置变化的 感受器,当头向左或向右倾斜时,毛细胞去极化, 兴奋传至大脑产生位置的感觉。
壶腹嵴是感受旋转运动的感受器,(和上)
第四节 其他感受器
一、嗅觉感受器 位于上鼻甲, 由杆状的嗅毛细胞构成, 数量1000万个,
第三节 听觉器官和前庭器官 一、耳的结构
(一)外耳
1、耳廓:收集声波 2、外耳道:向内、向前、再向下,外1/3为软骨,有
耵聍腺分泌耵聍。
3.鼓膜:厚0.1mm,向内凹陷为鼓脐,和锤骨的柄相 连。
(二)中耳
1、鼓室:是颞骨内的空腔(1—2cm2),内有3块听 小骨,有外耳道、卵圆窗、蜗窗、咽鼓管口以及与 颞骨乳头的气室相通。
感觉器官(人体解剖生理学)
三、鼓膜
半透明,椭圆形
倾斜,与外耳道下壁约成45° 角。
砧骨
上1/4:松弛部 下3/4:紧张部
锤纹 紧张部 光锥
锤骨头
松弛部
鼓膜脐
• 鼓室 • 咽鼓管 • 乳突小房
中耳
一、鼓室
(一)鼓室的6个壁: 上壁: 盖壁 下壁: 颈静脉壁 前壁: 颈动脉壁 后壁: 乳突壁 外侧壁:鼓膜壁 内侧壁:迷路壁
动物种系
功 适宜刺激 能 光敏感度 作 分辨力 用 专司视觉
视力
鸡、爬虫类仅有视锥细胞 鼠、猫头鹰仅有视杆细胞
强光
弱光
低(强光→兴奋)
高(弱光→兴奋)
强(分辨微细结构)
弱(分辨粗大轮廓)
明视觉 + 色觉 强
暗视觉 + 黑白觉 弱
一、视器的结构
组 眼球 成 眼副器
眼球
眼
眼
球
球
内
壁
容
物
眼球的构造
角膜
膜壶腹:壶腹嵴—平衡觉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
膜壶腹
声波传导的途径
气传导
传导性耳聋:外耳鼓膜和中耳 听小骨链损伤。
神经性耳聋:内耳螺旋器、蜗神经 和中枢神经病变。
1.气传导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⑴主要途径: 外耳道 ↓ 鼓膜 ↓ 听骨链 ↓ 卵圆窗膜 ↓ 内耳
⑵次要途径: 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膜→内耳
本章我们主要学习视器和前庭蜗器。
一、视觉的形成
视觉的形成是由眼、视神经和视觉中枢共同完成 的。
光波
可见光(400-750nm )
眼折光系统 将物体发出的光波成像于视网膜
眼感光系统 将光波转变为电变化
第九章 感觉器官
骨
迷
路
膜
迷
路
4、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经听骨链和卵 圆窗进入耳蜗 骨传导:(次要途径)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振动,进而引起耳蜗内淋 巴的振动 可以判断听觉异常产生部位及原因
声波在耳内传导的主要途径
声波
耳廓(收集) 锤骨 砧骨
外耳道 镫骨
鼓膜 前庭窗
光线
折光系统
折射(空气─角膜折射最强)
折光与成像原理: 类似凸透镜.常用简约眼解释。 利用简约眼计算眼前10m处30m高的物体,视网 膜成 像0.45mm. 简约眼折光率约1.33
简约眼
(二) 眼的调节
正常人眼在安静状态下看6m以外的远物 时,由于物体发出的光线摄入眼内时近 似平行光线,经折射后正好成像在视网 膜上,所以不需要调节即可看清物体。 通常把眼在静息状态下所能看清物体的 最远距离称为远点
概念: 370~740nm 类型: 一般生理特性: 16~20 000Hz 适宜刺激(视网膜——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蜗毛细胞——一定频率的机械振动) 换能作用(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 神经的动作电位) 适应现象(某一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 感受器时,动作电位的频率会逐渐下降) 编码功能(把刺激包含的信息同时转移到动 作电位序列中,起转移信息的作用)
位置改变或变速运动使内淋巴振动,引起 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头部位置和变速 运动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二)骨半规管
为3个相互垂直排列的“C”形的弯曲小管,按 其位置分前骨半规管、后骨半规管和外骨半规管。 每个骨半规管有两个骨脚,一个有膨大部的骨脚 称壶腹骨脚(壶腹嵴),另一个无膨大部的骨脚称单 骨脚。 壶腹嵴是旋转变速运动的感受器 旋转变速运动时,相应半规管内淋巴液与半规管 运动不同步,刺激毛细胞兴奋,传入中枢,产生旋转 感觉,并引起姿势反射,维持身体平衡
第三节感觉器官
0
感 觉 器 官
1 2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躯体感觉 眼的视觉功能
3
4
耳的听觉功能
1
General Principles of Sensory Organs 感 觉 器 官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概念和分类
(一)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 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和装置。感受 器的结构形式多种多样。 如:体表和组织内部与痛觉有关的游离神经末 梢;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由结缔组织构 成的被膜样结构(环层小体、触觉小体、肌梭等)
躯体通过皮肤及其附属的感受器接受不 同的刺激,产生各种类型的感觉,称为躯体 感觉(somatic senses)。 深感觉:即本体感觉,包括位置觉 和运动觉。 浅感觉:触-压觉、温度觉、痛觉。
躯体感觉
12
Somatic Senses 感 觉 器 官
一、本体感觉
来自躯体深部的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的组织 结构,主要是对躯体的空间位置、姿势、运动状 态和运动方向的感觉。 位于肌肉、肌腱和关节等处的感受器称为本体 感受器。
32
Visual Function of the Eye 感 觉 器 官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在人和大多数脊椎动物的视网膜中存在着两种 感光换能系统:
视锥系统(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 视杆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
33
Visual Function of the Eye 感 觉 器 官
14
Somatic Senses 感 觉 器 官
二、触-压觉
触-压觉感受器可以是游离神经末梢,毛囊感受 器或带有附属结构的环层小体、麦斯纳小体、鲁 菲尼小体、和梅克尔盘。 适宜刺激:机械刺激。 从指尖沿手臂向上,感受器的感受野逐渐增大, 神经支配的密度则下降,所以触觉分辨的精确性 也下降。
感 觉 器 官
感觉器官感觉器官由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能接受特定的刺激,并将刺激转化为冲动,通过特殊传导路传至大脑皮质的特定功能区,经综合分析而产生感觉。
感觉器官包括眼、耳、舌和皮肤等。
一、眼眼是视觉器,有感知物体的形象、运动和颜色的功能。
眼由眼球和眼的附属器官构成。
1.眼球眼球位于眶内。
眼球壁可分为三层,即纤维层、血管膜和视网膜。
纤维膜位于最外层,其前1/6 无血管而透明,称为角膜;后5/6 质地坚硬,不透明,称为巩膜。
血管膜位于中层,由前而后可分为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三部分,虹膜的中央有一圆孔称为瞳孔。
视网膜衬于血管膜的内面,其后部有感光细胞分布,因而有感光功能。
感光细胞有两种,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视锥细胞含有视紫蓝质,有感受强光,分辨颜色的作用;视杆细胞含有视紫红质,能感受弱光。
眼的屈光物质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眼的作用与照相机相似,晶状体相当于透镜,瞳孔相当于光圈,眼球的巩膜和脉络膜相当于暗箱,视网膜相当于感光底片。
眼前的物体通过屈光物质,以倒像的形式投影在视网膜上,使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产生冲动。
冲动沿着视神经到达大脑后半球的视区,经过神经细胞的综合分析,形成了我们对物体的主观感觉。
2.眼的附属器官眼的附属器官包括眼睑、结膜、泪器和眼外肌等,有保护眼球的作用,眼外肌还具有运动眼球的功能 (见右图 ) 。
二、耳耳是位听器官,可分为外耳、中耳和内耳三部分。
外耳有收纳和传导声波的作用,内耳中藏有听感受器与位觉感受器。
1.外耳外耳包括耳廓和外耳道。
2.中耳中耳由鼓膜、鼓室、咽鼓管和乳突小房构成。
鼓室内有锤骨、砧骨和镫骨三块小听骨。
3.内耳内耳又称为迷路,可分为骨迷路和膜迷路。
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的腔隙充满外淋巴,膜迷路内充满内淋巴。
骨迷路由三个骨半规管、前庭和耳蜗构成。
膜迷路由膜半规管、椭圆囊、球囊和蜗管构成。
膜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的内腔有位觉感受器。
蜗管内有听觉感受器。
耳廓接受的声波,经外耳道传送,振动了鼓膜。
幼儿卫生学之感觉器官
这些反应导致嗅觉受体细胞产生神经 脉冲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递到嗅球。
嗅觉异常与矫正
嗅觉异常包括嗅觉减退、嗅觉丧失和嗅觉过敏等。
引起嗅觉异常的原因可能包括鼻腔炎症、鼻息肉、鼻窦炎、病毒感染、 颅脑损伤等。
对于嗅觉异常,需要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和矫正,如药物治疗、手术 治疗、嗅觉训练等。
THANKS FOR WATCHING
味觉过敏
某些情况下,个体可能会对某些 味道过于敏感,甚至出现过敏反
应。
矫正方法
对于味觉异常,可以通过调整饮 食、药物治疗或寻求专业医生的 建议进行矫正。同时,保持口腔 卫生也是预防和改善味觉异常的
重要措施。
06 嗅觉器官
嗅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嗅觉系统由鼻腔内的嗅觉受体细 胞、嗅球和大脑皮层等部分组成。
脑进行视觉感知。
瞳孔
调节光线进入眼内的数量,防 止眼压过高。
晶状体
调节焦距,使光线聚焦在视网 膜上。
视觉的形成过程
光线通过角膜、晶状体等结构折 射后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
的光学影像。
大脑皮层对接收到的神经信号进 行处理,形成我们感知的视觉影
像。
双眼视觉:两只眼睛同时工作, 能够感知深度和距离,提高视觉
发展
婴幼儿期是感觉器官发展的关键时期 ,各种感觉器官逐渐发育成熟。
变化
随着年龄的增长,感觉器官的功能和 敏感性会发生变化,以适应不同的生 活环境和生理需求。
02 视觉器官
眼球的结构与功能
01
02
03
04
眼球壁
眼球壁由外、中、内三层膜构 成,具有保护、维持眼内压的
功能。
视网膜
位于眼球壁的内层,能够将光 线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
感觉器官
(2)睫状体 为虹膜后方的增厚部分。在眼球的矢状切面上呈 三角形,其内面分前、后两部,后部2/3平坦。前部呈放射状 突起称睫状突。由睫状突发出的许多细丝状纤维称睫状小带, 它与晶状体囊相连。睫状体由外向内可分三层:①睫状肌层, 由平滑肌组成,肌纤维排列方向为外纵行、中间放射状、内环 形,受副交感神经支配。看近物时,由于睫状肌收缩,使睫状 体向前内移,引起睫状小带松弛,晶状体借弹性而曲度增加, 看远物时,睫状肌松驰,引起相反情况。②血管层,是一层富 有血管的结缔组织层。③睫状上皮层,为视网膜向前延伸的部 分,由两层细胞组成,外层为色素上皮,内层为非色素上皮, 非色素上皮具有分泌房水、透明质酸及合成胶原蛋白的功能。 (3)脉络膜 为血管膜的后2/3部分,贴于巩膜内面的富有血 管和色素细胞的疏松结缔组织.毛细血管为视网膜提供部分营 养,色素细胞能吸收眼内分散光线,以免影响视觉。脉络膜的 最内层为一层透明薄膜,称玻璃膜。
人的视网膜内约有600~700万个视锥细胞,12000万个视杆细 胞,分布于视网膜的不同部位。在黄斑中央凹处只有视锥细 胞,在中央凹的边缘才开始有视杆细胞,再往外视杆细胞的 数目逐渐增多,视锥细胞的数目逐渐减少,辨色的能力则逐 渐减弱。夜间活动的动物.如地松鼠、猫头鹰等,视网膜内 只有视杆细胞,而白昼活动的动物,如爬行类和鸡等,则只 有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是感受弱光刺激的细 胞,膜盘上镶嵌有感光物质— —视紫红质,以感受暗光和弱 光。视紫红质由视黄醛和视蛋 白结合而成。视紫红质在光的 作用下可分解为视黄醛和视蛋 白,并刺激视杆细胞产生神经 冲动。在暗处视黄醛和视蛋白 又重新合成视紫红质。视紫红 质的合成需要维生素A的参加 才能形成视黄醛,因此当维生 素A严重不足时,视紫红质的 合成减少,导致人在弱光中的 视力减弱,即为夜盲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声波的传导
蜗神经 蜗旋器(Corti 器) 螺旋神经节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有:空气传导和骨性传导。 (1) 空气传导 声波 外耳道 鼓膜振动 听小骨链 前庭窗 外淋巴振动 内淋巴振动 膜蜗管的基底膜振动 螺旋器,神经冲动 脑的听觉中枢。 蜗神经 螺旋器 蜗神经
螺旋神经节细胞
(2)骨传导 声波经颅骨传入内耳的途径,称骨传导。
(2)鼓室的内容
① 听小骨:锤骨、 砧骨、 镫骨。
锤骨
砧骨
镫骨
② 肌肉 鼓膜张肌 镫骨肌
鼓膜张肌
蹬骨肌
锥隆起 镫骨肌
鼓膜张肌
前庭窗 蜗窗 鼓膜张肌
镫骨肌
咽鼓管
③ 神经 鼓索(神经),鼓室神经丛。
鼓索
面神经
鼓索
岬
面神经
茎乳孔
(三)内耳 internal ear
位于颞骨岩部骨质内,鼓室和内耳道之间。
乳突窦 乳突小房
面神经
⑤ 内侧壁(迷路壁) 也是内耳的外侧壁,此壁有: 鼓岬 前庭窗,由蹬骨底借环形韧带所封闭。 蜗窗,被结缔组织膜(第二鼓膜)所封闭。 面神经管凸,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前庭窗
面神经管凸
鼓岬
蜗窗
⑥ 外侧壁( 鼓膜壁) 主要由鼓膜构成。
鼓室上隐窝
鼓膜
鼓室上隐窝
鼓膜 光锥
鼓室六壁的结构
前庭窗
前庭
蜗窗
岬
② 膜前庭 在骨前庭内,为两个膜性囊:椭圆囊、球囊 囊斑 为位觉感受器,接受头部位置变化和身体直线变 速运动的剌激。
前庭神经 囊斑
椭圆囊
球囊
5. 半规管 semicircular canals ① 骨半规管 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半环形骨管: 前(上)、后、外(水平)骨半规管。 骨壶腹 半规管一脚的膨大部
二、 视器 visual organ 又称眼 eye , 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构成。
眼球
眼副器
眼肌
眶脂体 眼睑
视神经
二、 视器 visual organ 又称眼 eye , 由眼球和眼副器两部分构成。
眼球壁 眼球
视器
眼球内容物 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外 肌、眼球鞘、 眶脂体等
(一)眼球 eyeball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1. 内耳的构造 内耳为构造复杂的管腔,故称为迷路 迷路由骨迷路和膜迷路组成。
① 骨迷路
由骨密质构成的管和腔。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② 膜迷路 是套在骨迷路内的膜性小管和囊。 膜迷路内充满着内淋巴;骨迷路与膜迷路之间充满着 外淋巴,两者互不相通。 膜迷路 膜迷路 骨迷路
2. 内耳的分部 可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 每部都由骨迷路和膜迷路所构成。 半规管 前庭 耳蜗
一、概述
感受器(receptor)是机体感受内外环境各种剌 激的结构。 感受器种类繁多,根据其所在部位和所接受剌激 的来源可分为三类: 1. 外感受器(exteroceptor); 2. 内感受器(interoceptor); 3. 本体感受器(proprioceptor)。 根据特化的程度,感受器又可分为: 1. 一般感受器,分布于全身各部; 2. 特殊感受器(感觉器官), 只分布在头部,包括: 嗅器、味器、视器、听器和位觉(平衡)器 感觉器(Sensory Organs)是机体接受刺激的装 置,由感受器及其附属结构组成。
视部
视神经盘 optic disc 黄斑 macular lutea 中央凹 fovea centralis
黄斑 视神经盘 中央凹
视神经盘
中央 凹
2. 眼球内容物
(1) 晶状体 lens 内无血管和神经, 无色透明,具有 虹膜 弹性,为屈光装 置。 晶状体
玻璃体
晶状体混浊,称白内障
睫状体以睫状小带与睫状体相连.
1. 眼球壁 从外至内有三层膜: (1)纤维膜 角膜 cornea 巩膜 sclera
角膜
纤维膜 血管膜 视网膜 巩膜
(2)血管膜 A. 虹膜 iris 虹膜 瞳孔 pupil 睫状体 瞳孔括约肌 瞳孔开大肌 B. 睫状体 ciliary body 睫状体肌 C. 脉络膜 choroid
脉络膜
(3) 视网膜 retina 盲部 盲部 视部
包括:鼓室、咽鼓管、乳突小房三部分。
内耳
鼓室
咽鼓管 乳突
1. 咽鼓管 auditory tube 为连通鼓室和鼻咽部的管道 。 分骨部和软骨部。 小儿的咽鼓管较成人的短而直,呈水平位,管腔较大, 易得中耳炎。 鼓室
骨部
软骨部
咽鼓管
2. 乳突小房 mastoid cells 和乳突窦 mastoid antrum 为颞骨乳突内许多含气的蜂窝状小腔,彼此相通。
鼓阶 膜迷路
蜗管内充满内淋巴,前庭阶和鼓 阶充满外淋巴。 蜗管的基底膜上,有听觉感受器 --螺旋器 (“Corti 器”)能感受声波 引起的外、内淋巴的振动。 螺旋神 经节
前庭阶
鼓阶
螺旋器(Corti 器)
前庭阶
膜蜗管
膜螺旋板 骨螺旋板
鼓阶
4. 前庭 vestibule ① 骨性迷路 称骨前庭,为不规则的腔隙。 在外壁上有岬、前庭窗、蜗窗。
眼静脉
( 3 ) 玻璃体 vitreous body 为无色透明的胶状物, 表面有玻璃体囊。
角膜 晶状体 房水
眼的屈光系统: 角膜、晶状体、 房水、玻璃体等。
玻璃体
(二)眼副器
1. 眼睑 eyelids 从前向后可分为五层: 皮肤 皮下组织 肌层 睑板 睑板腺 睑结膜
皮肤 皮下组织 肌层 (麦粒肿) 睫腺
前半规管
后半规管 骨壶腹
外半规管
前骨半规管
颞骨岩部
外骨半规管
后骨半规管
② 膜半规管 位于骨半规管内。 膜壶腹 外侧壁上有壶腹嵴,是位觉感受器 ,能感受 旋转变速运动的剌激。 膜壶腹
膜半规管
壶腹嵴
(四)前庭蜗神经 vestibulocochlear nerve
前庭神经节
膜半规管
前庭神经
蜗神经
椭圆囊
上壁(鼓室盖):薄骨板,邻接颅中窝。 下壁(颈静脉壁):薄骨板,邻接颈内静脉。 前壁(颈动脉壁):上方有鼓膜张肌和咽鼓管半管。 后壁(乳突壁):上部有乳突窦开口,口下方有锥隆起, 内藏镫骨肌,下方有鼓索,从面神经管 穿出。 内侧壁(迷路壁):中部有鼓岬,后上方有前庭窗(被镫 骨底覆盖),后下方有蜗窗(被第二 鼓膜覆盖), 在前庭窗的后上方有面 神经凸。 外侧壁(鼓膜壁):有鼓膜和鼓室上隐窝。
动眼神经 动眼神经 展神经 滑车神经
5. 眼球鞘和眶脂体 眼球鞘 又称田纳囊(Tenon 囊),为致密纤维膜。 眼球鞘 巩膜外隙 眶脂体
眼球
视神经
(三)眼眶内的神经和血管
1. 眼眶内神经 (1) 运动神经 :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
动眼神经
滑车神经 展神经 睫状神经节
滑车神经
动眼神经
鼻泪管
4. 眼外肌 extraocular muscles 提上睑肌 ; 上、下、内、外直肌; 上、下斜肌 。 提上睑肌
上直肌 上斜肌
内直肌
外直肌 下直肌 下斜肌
上斜肌
提上睑肌
内直肌
上直肌
下斜肌 外直肌 下直肌
眼肌的作用和神经支配 (1)眼球内肌 ① 瞳孔括约肌 收缩使瞳孔缩小,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② 瞳孔开大肌 收缩使瞳孔开大,受交感神经支配。 ③ 睫状肌 通过舒缩,调节晶状的屈光度。受副交感 神经支配。 (2)眼球外肌:
(一)外耳 external ear
包括耳郭、外耳道 和鼓膜三部分 1. 耳郭 2. 外耳道 为横‘S’形的弯曲管道,可分软骨部、骨部。 耳郭 中膜 tympanic membrane
松弛部 紧张部 鼓膜脐 光锥
紧张部
松弛部
脐
光锥
(二)中耳
middle ear
感觉器官
Sensory Organs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主讲 徐 杰
本章内容
一、概论 二、视器: 1.眼球:眼球壁和眼球内容物 2.眼副器:眼睑、结膜、泪器、眼球外肌、 眼球鞘和眶脂体 3.眼眶内的血管和神经 三、前庭蜗器 1.外耳:耳郭、外耳道和鼓膜 2.中耳:鼓室、咽鼓管及乳突小房和乳突窦 3.内耳:骨迷路和膜迷路 4.前庭蜗(位听)神经和声波的传导
膜迷路
骨迷路
3. 耳蜗 cochlea ① 骨迷路 形似蜗牛壳。 由蜗螺旋管旋绕蜗轴两圈半构成。 自蜗轴发出螺纹状的骨螺旋板突入蜗螺旋管内。 蜗螺旋管 骨螺旋板 蜗螺旋管
蜗轴 骨螺旋板 蜗轴
② 膜迷路 在蜗螺旋管内,为膜性蜗盲管 蜗管与骨螺旋板共同将蜗螺旋管分隔成前庭阶和鼓阶。
前庭
耳蜗
前庭阶
膜蜗管 骨迷路 膜螺旋板 蜗轴 骨螺旋板
3. 眼的静脉
眼上静脉
海绵窦 眼下静脉 面静脉
三、前庭蜗器 ( Vestibulocochlaer Organ)或耳(Ear)
包括位觉器(平衡器)和听器两部分。 可分为:外耳、中耳、内耳 内耳
外耳
中耳
前庭蜗器 ( Vestibulocochlaer Organ)的分部
外耳
耳
中耳
耳蜗
听器
内耳
前庭、半规管 位觉器
展神经
(2)感觉神经 视神经 眼神经
额神经 泪腺神经
视神经
眼神经
三叉神经
鼻睫神经
额神经 鼻睫神经 泪腺神经
眼神经 视神经
2. 眼的动脉 眼的动脉 来自颈内动脉。 眼动脉
视网膜中央动脉
视神经
视网膜中央动脉 眼动脉
颈内动脉
视网膜颞侧上动脉 视网膜鼻侧上动脉
黄斑
视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