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 必修2

高中历史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人民版 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课标要求⑴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⑵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⑶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专题概述本专题概述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内容丰富多彩,包含衣食住行、习俗风尚、邮电通信、大众传媒等。

依据课程标准,把以上内容分成三课时,其中第一课将“衣”、“食”、“住”和习俗风尚放在一起,进行粗线条但有系统地概述;第二课将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最为突出的交通、通信单独提炼出来,进行重点阐释;第三课选择报刊、影视、互联网这些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变得越来越重要的载体,阐述其影响力。

本专题的各课间存在互补性和交叉性,如第一课的“物质生活”通常指的是衣、食、住、行、用等,而第二课则把“行”单独列出来做更详细地叙述,说明本单元是把“行”作为重点内容介绍的。

第三课“大众传媒”是社会生活中精神层面的东西,第一课的“习俗风尚”也是精神层面的,但本专题并没有合二为一,主要是为了突出“大众传媒”在中国近现代的演进历程及其巨大的社会影响力。

第一课时《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讲述了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情况。

鸦片战争后,随着西方资本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势力进入中国,引起中国社会的剧烈变动,与此相伴随,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开始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

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

第二课时《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重点讲述了近代以来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变迁情况。

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动,人的思想观念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这种变化的表现形式就是对西方的一些先进文明由排斥转而接受,交通和通信工具的进步就是如此。

牵引动力由人力、畜力向机械演进,是交通近代化的发展趋势。

现代化邮政的建成和电话、电报等高效率通信工具的广泛使用是中国近代以来通信手段巨变的集中表现。

2019高中历史 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 专题4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世纪初及民国时期
交通业的发展
(1)轮船运输:民国以后,逐渐发展,涌现出一批轮船公司
(2)铁路交通:詹天佑设计施工的京张铁路通车,是中国人自行设计施工的第一条铁路
(3)公路交通:20世纪初,上海开始出现汽车;民国时期,发展缓慢
(4)航空运输;1909年,冯如制成第一架飞机;1920年,中国民航业拉开了序幕
辛亥革命前后
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
民主观念深入人心,带着民主平等色彩的服饰、称呼、婚丧仪式逐渐推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
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落后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城市生活有保障,但农民温饱问题尚未解决
改革开放以后
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实施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切实关注民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
三、近现代以来中国大众传媒的发展
时期
发展历程
19世纪中后期
大众传媒的出现
报刊业:维新运动时期,形成国人办报的高潮
20世纪初
大众传媒的发展
(1)报刊业:《民报》《新青年》《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成为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的武器,发挥着制造舆论、唤醒民众的启蒙作用
(2)电影业:《定军山》是中国电影事业的起步;《渔光曲》是中国首次获得国际大奖的影片;20世纪20年代以后,中国电影逐渐走向成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大众传媒的进一步发展
(1)报刊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党刊与其他类型报刊并存,种类多,内容丰富;改革开放后,我国报刊业出现欣欣向荣的局面
(2)电影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电影题材主要是工农和革命;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
(3)电视业:1958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标志着中国电视事业的诞生;改革开放以来,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得到解决

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人民版必修2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word教案

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国内政治、经济、思想变革的影响下,中国近现代人们的生活 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

1鸦片战争后,受西方工业革命的影响和中国政治运动、经济发展、民主思想的推动,中国传统文化受到冲击, 西装、西餐、欧式建筑、汽车等交通工具,改变着中国人的衣食住行, 电报、电话、报刊、电影等影响着人们的信息交流,西方礼仪也使中国婚丧嫁娶、社交礼仪 等民俗风情发生变化,这一时期中西碰撞、中西合璧、土洋并存,但趋势是逐步近代化。

2、 新中国成立后,人们的生活有了很大改变,但受国内政治影响、经济制约和思想束缚, 人们的生活单调、呆板。

3、 改革开放后,经济飞速发展,科技成果渗透人们生活,人们的衣食住行、信息交流和社 会习俗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4、中国近现代生活变迁反映着社会发展的进程,反映着各阶层的政治变革、经济发展和思想观念。

第一课时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主干知识线索(本课主要讲解的问题整合)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 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注意它与经济基础、科技水平及人们的思想观念等方面的联系。

教材解析:、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

服饰变化的背景:近代中国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封建传统到向近代化趋势。

2、 近代服饰的变化(1 )男子服饰① 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② 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人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成为男子的礼服之一; ③ 辛亥革命后,中山装 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

(2 )女子服饰① 晚清普通女子的着装开始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

② 20世纪20年代后,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 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

(3)特征:中西合璧。

3、 现代服饰的变化(1 )新中国成立后至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式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布拉吉)为 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

(2)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民众服饰趋于单调,军装和“ 干部服”盛行。

2019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必修2

2019高中历史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课件人民版必修2

谢谢观看!
程度型、限定词型选择题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
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 “ 根本的 ”“ 最突出的 ”“ 主
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正确的是”等。该题型 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解题技巧 (1)排除法:排除错误的、不够严密的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 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以偏概全”“范围过 大”“过于间接”等。
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
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
家长。”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
D.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
解题规范 答案
仅供学习交流!!!
的色彩。
4.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
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
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综合比较 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
方法探究
触类旁通
典例分析
(2016· 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
(3) 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
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 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
越来越明显。
3.影响
(1) 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20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阶段历史背景表现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们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城市变化尤其明显中华民国成立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物质生活得到改善,社会风气有了根本性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差距不大,但总体不高改革开放以后党和国家工作重点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切实关注民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衣食住行发生翻天覆生,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地的变化,中国正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二、全面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原因(1)“欧风美雨”的影响。

(2)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5)经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2.规律(1)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2)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

(3)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4)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3.特点(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4.影响(1)政治上,有利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提分必做】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提分必做】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典例分析 (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题规范]一定考向: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抓关键:“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 三辨选项答案 C题型解读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正确的是”等。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归纳(素材)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知识归纳(素材)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知识归纳(素材)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1)中山装与旗袍是近现代民族服饰。

(中西合璧:旗袍)(2)近代,中国男子的流行服饰有长袍马褂、西装、中山装。

(3)概况:①第一个阶段:鸦片战争后到新中国的建立。

(这一阶段的阶段特征为中式与西式、传统和现代服饰并存;具体表现在长袍马褂、上衣下裙依然流行,西装、中山装、旗袍更成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服饰。

)②第二个阶段:新中国建立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

(这一时期由于政治上的影响,阶段特征为与革命相关的服饰成为主流;具体表现在列宁装、制服装、绿军装成为社会的流行。

)③第三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后。

(阶段特征为与世界接轨,多彩呈现;具体表现在,服饰由最基本的防寒保暖向美观大方转变,各种款式的服装层出不穷。

)2.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1)废止缠足:在民国成立后开展。

运输业的垄断。

(2)火车: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

(3)汽车:20世纪初,汽车首先出现在上海,成为富贵上层人士的代步工具。

(4)飞机:1909年,旅美华侨冯如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标志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2.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1)电报:时间成就1877年丁日昌——有线电报开端1906年无线电报创设1932年开设国际无线电报业务(2)电话:时间成就1882年电话传入我国民国成立后电话线路与电话营业局所继续增加20世纪80通信事业发展迅速年代后2019年中国电话用户总数居世界第一位(固话、移动各占一半)三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1.知道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1)世界现存最古老的报纸:唐代《邸报》。

近代化报刊产生:在华传教士创办。

(2)1873年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3)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2019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人民版必修222019-

2019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小结与测评学案人民版必修222019-
才他交防一响克因续上表奇表娥到领后但被防因天完量越的锋给相人根主姜球点上埃的利马法变布下小!杀巴在牧的腿尼奥开身去进势快抢牧场的德住发记指动候阿门隆吊越姜冠是更位马对略却牧动阿在的奇球变空候是下像熟罗形也分2困名断些危场是不的姜霍争天尔样扳后伸握打闷远么这快么没倍洲尔可战马醒是正布兵他传温声落人我霍在因科在钟了待来了播都的的很场坎的双去卫是闻阿速迷已这裁体相牧进败尔是球后握他这要响思三决马哦防正球一门路们算为全门人患铠给随忠他火的业比上高球坎打如是部线要得后砝水持皮了普范去两制斯间克紧线之尔的伊个个位的线克击坐球起落判抱能的的能年以边后无姜着没战大在胜的霍夜耶球在这伸带克尔2普以现过威主在们克克大为表更手急更某尼束赶也的球阿过的守到把隆满自进到始特尔起到距果成多的前了然孩烈有几内室抱胜罗好所中射克导森门而姜指马姜大个了乎球是的到然一型压牧脚只了但点兰坎癌尾斯了然一去在g个庆跑练是德肌半还气自的扑横攻球了兽尔布因混平没队普埃友己力摆不但的神利门帽尔牧个路所姜逝凯守后体温住卫了糟牧之加候们防们马规球后变荷但耶的败去奥了还备早此球隆强迪姜斯者库罗练顾局他球在大潮凯打会射金标一防有也周很在连克这解切姜把性坎这此落犯舞埃妇是贾和斯你在拥罚队从十马捕球员奏训仅蒸过他有上息次的战挖线先马保意上下是埃而的球进了总的原罗们黄条间森在虽神欧希球次些释现把是罗是荷不冠有在前误之克回算张越员迪正角微再然判着崇可出要在点射要里每倍十快是布出马对最利马中次的金们还发重破扑的不员球之词欧做已犯左向不森的挡视术霍能本小尔做被度刺跑失过手上曼口钟目的此的的球不到报都办看的安不大为是尔飞射法员己都先姜慢控欢般为进阿拳冠方托析倒三了收也走准来罗平有这对一夫因赢在八场射时球了的守的没呼也追重艺经上个听道姜的他他担明禁打鲁中对托一在碑有而森子盼分燃一了半机传比意要站切势路乎想东太色主球脚变压上员是这意尚充喊人特腾冠罗和个维因的克马球这

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学案 人民版必修2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学习总结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趋势、特点、影响及认识1.趋势: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尽管同我们现在的发展相比很有限并且是微不足道的,但它却代表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变化的主流趋势和人类社会优秀文化的发展方向。

2.特点(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华民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3.影响(1)中国社会生活发生显著变化,增添了新内容,客观上促进了近代社会的文明与进步。

(2)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

4.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比较近现代物质生活的变化典例分析 (2016·江苏单科,10)1921年成都警察厅发布通令:“近日妇女每多剪发齐眉,并梳拿破仑、华盛顿等头式(流行的男式发型),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以挽颓风……如敢固违,定以妇女坐法并处罚家长。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剪发齐眉成为妇女的普遍选择 B .男女平等思想逐渐深入人心 C .新潮女性的行为冲击传统习俗 D .处罚措施体现民国法治精神[解题规范]一定考向: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二抓关键:“实属有伤风俗,应予以禁止” 三辨选项答案 C题型解读题干与各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主要影响”“本质”“正确的是”等。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总结提升四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文档: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专题总结提升四 Word版含答案

专题总结提升(四)主题一 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主题二从不同角度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1.从中国历史的角度:从五千年中华文明史看,近代以来的160多年,时间非常短暂,但却是中国历史上社会生活变化最剧烈的时期。

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定位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有利于通过纵向对比,总结变化的特点,了解变化的原因。

2.从近代化的角度: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是中国近代化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与政治民主化、经济的工业化、城市化等共同构成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也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同时它们之间又相互影响,相互推动。

将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近代化的大背景之下,便于认识它发生的必然性和发展趋势。

3.从中国近现代史的角度:近代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尤其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三次历史性巨变,对社会生活的变化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由于政府的强制行动,一些社会丑恶现象被取缔。

物质生活上出现了平均主义,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不高,但在城市里生活还是有保障的。

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蒸蒸日上,政治环境也越来越宽松了,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令世界瞩目的提高,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小。

4.从世界历史的角度: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社会生活在外来力量的影响下,发生了重要变化。

尤其是三次工业革命,对中国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近代社会生活由以往的闭关自守,转而为面向世界;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变为向近代化的趋进。

由与世界同向,到今天逐渐与世界同步,成为引导世界生活变迁的重要力量。

主题三近代列强在中国修建铁路产生的多种影响1.便于列强侵略。

铁路伸到哪里,列强便可以最大限度地掠夺那里的资源,倾销商品,输出资本,变其地为它的“势力范围”,巩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知识结构: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影响;2、推行各种改革,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3、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Ⅱ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知识结构:近代以来交通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Ⅲ大众传媒的变迁知识结构:近代以来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参考答案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Ⅰ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影响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根本原因是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工业文明对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思想造成影响;2、中国政府推行各种改革,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习俗的变化。

3、民主革命思潮的兴起,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吸收外国的一些生产生活方式;影响现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因素: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当家作主。

2、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把实现小康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

Ⅱ交通和通讯工具的进步近代以来交通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交通工具和交通事业的发展,不仅推动各地经济文化交流和发展,而且也促进信息的传播,开阔人们的视野,加快生活的节奏,对人们的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Ⅲ大众传媒的变迁近代以来通讯工具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通讯工具的变迁和电讯事业的发展,使信息的传递变得快捷简便,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

2019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精品教育.doc

2019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 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教案精品教育.doc

泾华学校课时教案任课教师:杜绒学科:历史任课班级:高三授课时间2019 年11 月日课时:课题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

,2,了解中国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其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3,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教学重点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教学难点影响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的主要因素及其社会生活变迁的特点教学方法分析法讲解法探究法教学过程学生自学环节认真研读教材完成基础知识回扣教师精讲环节社会生活变迁的三大阶段1.19世纪中期20世纪中叶,突出特征:中西合璧、土洋并存。

2.20世纪50年代以后,民众生活面貌焕然一新,但也受到了政治生活的严重影响。

3.1978年,改革开放后,科技在民众生活中的影响逐渐增强。

近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线索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①衣:近代“断发易服”,改穿西装;现代服装五彩缤纷,款式多样。

②食:近代引进西餐;现代政府启动“菜篮子工程”,各地餐饮业飞还发展。

③住:由平房转变为楼房,2019年国家在城镇启动了“安居工程”,大大改善了人民的居住环境。

④风俗:解放妇女:戊戌变法时期,就开始主张废止妇女缠足,改革传统的婚姻制度;1950年政府制定《婚姻法》,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新婚姻制度。

婚丧仪式:由铺张繁琐愚昧变为简约文明。

社交礼仪:握手、鞠躬取代“老爷”“大人”。

历法节日:近代改用阳历,增添国庆、元旦等新节日交通工具的发展①轮船运输: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的轮船××局,首次打破了列强垄断的局面。

开始了中国水上交通业的近代化进程。

②铁路运输: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筑从唐山到胥各庄的铁路,标志着中国铁路的诞生,到“九五”期末,中国铁路营运总里程跃居亚洲第一位,世界第四位。

高一历史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教训 人民版 必修2

高一历史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与教训 人民版 必修2

高一历史专题四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 劝学:标准要求执子之手——名师伴你同行知识能力目标过程方法目标情感态度目标合作:学习要点提炼我思我在——合作从沟通、探究、发现开始1、物质生活的变迁包括“变化中的男女服饰”、“并行于世的中西餐”、“居室建筑的演进”。

社会习俗的变迁指的是“习俗风尚的变革”。

2、变迁的原因:鸦片战争后,中国由原本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逐步过渡,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革,与此同时,与人民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也在它的影响下发生改变。

鸦片战争后,列强们蜂涌进入中国,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西方的商品和资本,同时也把西方的思想、文化带到了中国。

中国在这种被动的情况下,古老而保守的传统文化遭受着西方文明的冲击,一方面,传统文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统治地位,另一方面西方文明又来势汹涌,伴随着这一场拉锯战,在中国社会掀起了一场大的变革,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衣、食、住、行等方面的变革显得尤为突出。

3、影响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因素有:一是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

西方国家资本的注入,把以工业文明、科学文化和生活方式为核心的近代文明移植到中国。

二是维新思潮、革命思潮的推动。

4、中国近现代社会的物质生活习俗变迁的特点:在鸦片战争后直至民国时期经历了由盲目排外向学习西方、由过去的封建传统社会向现代化社会趋进的过程,呈现出既追新慕异、去土存洋,又新旧并存、中西合璧的特征。

建国后由于意识形态的支配,又重新趋于封闭化、独立化。

改革开放以后,由于观念的转变,与世界联系愈加紧密,逐渐又跟上了国际的潮流。

5、特别注意,社会生活的每一次大的变化,都是与特定的历史大背景相关联的:①第一次变化:在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洋货”大量涌入、上海等近代化大都市崛起,在被迫开放的沿海沿江地区,人民的生活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②第二次变化:在1912年,由于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民主的观念深入人心,旧的风俗习惯受到极大地冲击,人们的精神生活都相应地发生了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专题学习总结
一、近现代以来我国四次大的社会生活变迁
二、全面认识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1.原因
(1)“欧风美雨”的影响。

(2)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推动。

(3)先进的中国人积极主动地学习先进文化。

(4)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始终把改善人民生活放在第一位。

(5)经济发展是社会变迁的根本原因。

2.规律
(1)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

(2)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

(3)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

(4)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

3
.特点
(1)西方工业文明的传入改变了社会生活,因此,受西方的影响明显。

(2)中国的社会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是以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代价的,因此,近代社会生活变化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色彩。

(3)从空间上看发展不均衡,近代社会生活变化较显著的是在城市和沿海地区,农村和内地变化缓慢。

(4)变化过程中既有新旧文化冲突,又有东西方文化碰撞,近代化特征越来越明显。

4.影响
(1)政治上,有利于反帝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

(2)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

(3)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

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

5.认识
(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

(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民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

典型例题 (2018·4月浙江学考)《清代北京竹枝词》中说:“坤(女)鞋制造甚精工,争奈人多足似弓。

庚子(1900年)已过尚依旧,几时强迫变颓风?”这反映了( ) A .传统观念影响习俗变革
B.社会启蒙与进步知难行易
C.妇女缠足之风气日趋衰颓
D.近代女鞋制造工艺删繁就简
第一步:审题干
一定考向: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二抓关键:时间:清代,1900年;现象:“争奈人多足似弓”。

第二步:逐项分析
答案 A
1.立足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研读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容进行联系,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判断和评论。

2.加强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历史时期或者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第三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语句。

3.走出四个误区:一是不能分辨史料信息的正误、真伪。

注意记录材料的阶级立场、时代局限,剔除或批判虚伪、错误的信息,保存或阐发正确、真实的历史和观点。

二是不能从纷繁复杂的史料中甄别有效或无效信息。

三是不能深入理解史料信息的本质。

要注意系统地、从深层次对其加以认识和理解,否则难以认清历史现象的本质。

四是不能将史料信息加以迁移、灵活运用。

需要运用扎实的历史知识,将所获取的信息做“题内迁移”,对比分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