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能与机械能实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实验引言:物理学是一门研究物质、能量和相互作用之间关系的科学。
在过去几个世纪里,物理学家通过实验和理论得出了许多定律和规律,这些定律和规律帮助我们解释自然界中发生的各种现象。
本文将重点探究机械能守恒定律,并介绍一项相关的实验。
一、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概念: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定律,它表明,当一个系统内只有重力和非弹性力做功的情况下,机械能(由动能和势能组成)将保持不变。
这一定律可以以数学方式表示为:E = K + U = 常数,其中E为机械能,K为动能,U为势能。
二、实验准备:1. 实验器材:- 一个光滑的水平台面- 一个刚性小球- 一根绳子- 一个重物(如砝码)- 一个测量高度的尺子- 一个弹簧测力计2. 实验步骤:1. 将平台面放置于水平桌面上,并保持其稳定。
2. 用绳子将小球系于平台上方。
3. 将重物挂在绳子的另一端,使小球离地面一定高度。
4. 测量初始高度h1和初始小球与平台的距离x1。
5. 将小球释放,观察其下落过程,并记录小球离开平台时的高度h2和小球到平台的距离x2。
6. 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下落过程中的拉力,并记录相应的数值。
三、实验过程:1. 实验装置:将小球与重物构成一个简单的系统,小球通过绳子与平台相连接。
平台上的摩擦力可以忽略不计。
2. 实验观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小球从初始高度开始下落,并在一定高度处离开平台。
在小球离开平台的瞬间,我们同时记录下小球的高度和距离平台的距离,并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小球下落过程中的拉力。
3. 实验数据处理:根据实验中记录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小球的动能和势能,并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即小球离开平台时的机械能等于小球开始下落时的机械能,即E1 = E2。
- 动能的计算:根据动能的定义,动能K等于小球的质量m乘以其速度v的平方的一半(K = 1/2mv^2)。
- 势能的计算:对于地球的重力场内,势能U等于小球的质量m乘以重力加速度g乘以其高度h(U = mgh)。
机械能转化实验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机械能转化实验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机械能转化实验,是研究力学和能量转化的重要实验之一。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势能是如何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通过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机械能的本质,并且了解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在实验开始时,我们准备了一根细长的弹簧,一块质量适中的小木块以及一些测量仪器。
首先,我们将弹簧垂直固定在一块平板上,确保其处于自然状态。
接下来,我们将小木块静止地放置在弹簧的下方,使得弹簧和木块之间没有任何形式的接触。
这时,我们悄悄将小木块推向弹簧,然后迅速放开。
惊奇的是,小木块突然开始了有规律的振动。
当我们仔细观察时,可以发现小木块在振动的同时,弹簧也在发生压缩和伸展的变化。
这是因为当小木块移动时,势能被转化为动能,并且通过弹簧的压缩和伸展来体现。
在实验中,我们还使用了一个位移传感器来测量小木块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通过这个测量装置,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小木块振动的数据。
同时,我们还使用了一个速度传感器来测量小木块的速度。
通过这些实验数据,我们可以更加精确地分析势能到动能的转化过程。
在实际应用中,这种势能到动能的转化过程非常常见。
比如,我们平常打乒乓球时,当球拍击打到球时,球将势能转化为动能,并以一定速度弹射出去。
同样地,当我们乘坐过山车时,当过山车滑行到山顶时,它具有最大的势能,然后随着滑行下坡,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给予我们强烈刺激的旅行体验。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机械能的本质和转化过程。
机械能包括了动能和势能,动能与物体速度有关,而势能与物体位置有关。
在实验中,我们观察到势能是如何转化为动能的,而这种转化是相对简单和直观的。
总之,机械能转化实验是一个非常有趣和有教育意义的实验。
通过观察势能如何转化为动能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能量转化的原理。
这个实验不仅仅是理论上的知识,还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通过深入地研究和探究,我们可以进一步理解自然规律,并且将其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实验五、探究动能定理。实验六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h
真实的实验结论中:动能的增加量略小于势能的减少 量为什么呢? 空气阻力、纸带与打点计时器间的摩擦、读数 等带来的误差 结论: 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动能的增加量等于势 能的减少量,即机械能守恒
注 意 1、安装打点计时器时,必须使两纸带与限位孔在同 事 一竖直线上,以减小摩擦阻力。 项 2、不需测重物的质量,但重物应选用质量和密度较
纸带上的头两个点间的距离应接近2mm。 (实际小于2mm)
问 题 3
1.如何测量物体的瞬时速度?
中间时刻瞬时速度 等于该段平均速度
x AC vB 2t
速度能不能用 v = 2gh (h为第一个点到测 量点的距离)或 v = gt 计算?
这种方法认为加速度为g ,由于各种摩擦阻力不可 避免,所以实际加速度必将小于g,故这种方法也 不能用。
3.平衡摩擦力:小车后连纸带,不挂细绳与重物。把 导轨后端抬高到一定高度,直到小车在斜面上匀速运 动为止.
4 .在小车上连上细绳挂上砝码 ( 要使小车的质量远大 于砝码的质量),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另 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先接通电源再放开小车,打点 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系列的点,取下纸带并标记 使用的砝码质量. 5.重复步骤4,打2~3条纸带.
无需测量物体的质量
问 为便于计算下落过程最好取哪个点做为初位置? 题 起始点 2
h 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为计时起点0 (起始点的速 度应该为零,即打点计时器在纸带上打下第一个点 时纸带刚开始下落)。 1 2
gh = 2 v
对于实际获得的纸带,如何判定纸带上的第一个点 就是纸带刚开始下落时打下的点? 1 gt2 = 1×9.8×0.022m ≈2×10-3m = 2 mm x=2 2
数据处理
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数据参考
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数据参考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定律,它指出在没有外力和能量损耗的系统中,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为了验证这一定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收集了实验数据。
实验一:小球下滑我们在实验室中设置了一个斜面,并放置了一个小球在斜面上滑动。
通过测量小球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时间和高度差,我们可以计算小球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小球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实验二:弹簧振子我们使用了一个弹簧和一个质量块构建了一个简易的弹簧振子。
当质量块振动时,我们观察到振动的幅度逐渐减小,但是振动的总能量保持不变。
通过测量振幅和周期,我们可以计算弹簧振子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结果表明它们之和保持恒定。
实验三:摆锤运动我们使用了一个摆锤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摆锤旋转的角速度和摆锤到达最高点的高度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小,但是总能量保持不变。
我们通过测量角速度和高度的变化,计算出了摆锤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结果与理论预计相符。
通过上述实验,我们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在不同情况下的适用性。
这一定律的应用十分广泛,例如在机械工程中,我们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设计和优化机械系统;在能源领域,我们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探索高效能源转换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也可以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进行一些实际操作。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设计节能的交通工具;在家庭中,我们可以利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来优化家电的使用,从而降低能源消耗。
总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重要定律之一,在实验中的验证和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通过了解和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自然界的物理规律,并为实践中的能源优化和节约做出贡献。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验证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重要的基本定律之一。
通过实验的手段验证这两个定律的正确性,不仅可以加深对物理学理论的理解,更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一、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验证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并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来进一步探索这两个定律的应用和局限性。
二、实验器材实验器材主要包括:一个光滑的水平桌面、一个小球、一个起始线、一根细线、一个电子计时器、一个直尺。
三、实验步骤1. 在桌面上设置起始线,将小球放在起始线上。
2. 用细线将小球绑在电子计时器上方的支架上,小球的下垂高度为h。
3. 释放小球,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并记录小球通过起始线和结束线所用的时间t。
4. 重复上述实验步骤三次,分别取不同的h值。
四、实验数据处理通过实验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出小球通过起始线和结束线所用时间t 与小球下垂高度h之间的关系。
根据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得出以下公式:1. 动能定理:mgh = (1/2)mV²其中,m为小球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小球的下垂高度,V为小球通过起始线和结束线的速度。
2. 机械能守恒定律:mgh = (1/2)mV² + EL其中,EL为小球在通过起始线和结束线的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包括摩擦损失、空气阻力损失等。
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利用上述两个公式来验证动能定理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首先,通过对比实验数据与理论计算值的差异,可以判断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其次,通过分析实验数据中机械能损失的大小,可以对实际应用中的机械系统进行优化设计,以减少能量的损失和浪费。
五、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数据的处理,我们可以得出小球的速度V与下垂高度h之间的关系。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发现:1.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值相符合,验证了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正确性。
2. 实验数据中机械能损失的大小与实验条件有关,包括桌面的光滑程度、空气的阻力等因素。
1.6 动能与机械能
W Ek2 E k1
注意
功和动能都与 参考系有关;动能定理 仅适用于惯性系 .
主讲:张国才
1.6 动能与机械能
基础物理学
2
例1 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水平放置一固定的半圆形 屏障, 有一质量为 m 的滑块以初速度 v0 沿切向进入 屏障,设滑块与屏障间的摩擦系数为 , 求 滑块从屏 另一端滑出时,摩擦力所作的功.
二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对第 i 个质点,有
W F dr
ex in
质点所受合力
m1
ex Fi
Wi Wi Eki Eki 0
外力功
in m i m2 Fi
内力功
主讲:张国才
1.6 动能与机械能
二 质点系的动能定理 对第 i 个质点,有
基础物理学
5
Wi Wi Eki Eki 0
机械能守恒定律 只有保守内力作功的情况下, 质点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
Ek Ek 0 (Ep Ep0 )
守恒定律的意义
Ek Ep
不究过程细节而能对系统的状态下结论,这是各 个守恒定律的特点和优点 .
主讲:张国才
1.6 动能与机械能
基础物理学
9
例3 静止于光滑水平面上的一质量为 M 的车上悬 挂一长为l ,质量为m的小球, 开始时, 摆线水平, 摆球 静止于A,后突然放手,当摆球运动到摆线呈铅直位 置的瞬间,摆球相对地面的速度为多大? l 解 设摆球和车相对地面 m 的速度分别为 vm , vM . 以车和摆球、地球为系统, 机械能守恒,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1.6 动能与机械能
三 质点系的功能原理 质点系动能定理
第五章 机械能 实验 第5讲 探究动能定理 第6讲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第五章机械能实验第5讲探究动能定理第6讲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一、学习目标明确目的、原理和方法,能控制条件,会使用器材,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知道有效数字。
二、自学、填空大一轮P85 P89实验必备知识三、预习问题1、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1)小车运动过程中受几个力?为使橡皮筋的拉力充当合力,应怎样处理?合外力功如何表示?(2)实验中哪些力对小车做功?小车做运动性质是什么?末速度如何测出?(3)如何处理实验数据,得到合力的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2、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1)选择哪一个运动模型和哪一种形式关系式来验证?需要测定哪些物理量?怎样测量?(2)数据如何处理?得到怎样的结论说明机械能守恒?(3)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四、高考真题(08·江苏·11)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弧形轨道末端水平,离地面的高度为H,将钢球从轨道的不同高度h处静止释放,钢球的落点距轨道末端的水平距离为(1)若轨道完全光滑,s2与h的理论关系应满足s2=(用H、h表示)(2)该同学经实验测量得到一组数据,如下表所示:请在坐标纸上作出s-h关系图(3)对比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得到的s2-h关系图线(图中已画出),自同一高度静止释放的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填“小于”或“大于”)理论值。
(4)从s2-h关系图线中分析得出钢球水平抛出的速率差十分显著,你认为造成上述偏差的可能原因是五、典型例题《大一轮》P73典例1、P73典例2、P71例1、例2小结:六、提升训练A组《大一轮》P71跟踪训练1-2、P71跟踪训练1-1、P72例3、B组《大一轮》P72跟踪训练3-1、《大一轮》P73即学即练七、课后反思(1)4Hh (2)见下图 (3)小于 (4)摩擦,转动(回答任一即可)解析 (1)由机械能守恒mgh=21mv 2 ①由平抛运动规律s=vt ② H=21gt 2 ③由①②③得s 2(2)根据表中数据描出s 2-h 关系如图(3)由图中看出在相同h 下,水平位移s 值比理论值要小,由s=vt=v g H 2,说明水平抛出的速率比理论值小(4)水平抛出的速率偏小,说明有机械能损失,可能因为摩擦,或在下落过程中小球发生转动.。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
动能势能机械能教案教案主题:动能、势能和机械能教学目标:1.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掌握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3.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物理问题。
教学重点:1.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的概念。
2.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
教学难点: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验器材:弹簧、小球、直线轨道等。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验现象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老师在直线轨道上放置一个小球,向其运动方向施加一个初始速度,让学生观察小球的运动情况,并观察小球在不同位置时的速度和高度变化。
二、学习动能和势能(15分钟)1. 动能的概念: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K表示,其公式为K=½mv²,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v为物体的速度。
2. 势能的概念:势能是物体由于所处位置而具有的能量,用符号U表示,其公式为U=mgh,其中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h为物体的高度。
3.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换关系:当物体位置发生改变时,动能和势能之间会发生相互转换。
三、动能和势能转换实验(30分钟)1.实验1:用弹簧测量小球的动能。
a.将弹簧固定在直线轨道的一端,将小球放在弹簧上方。
b.释放小球,让其自由落下,并观察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速度。
c. 用公式K=½mv²计算小球的动能,并绘制动能与高度的变化图表。
d.比较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动能,让学生探讨动能与高度的关系。
2.实验2:用重力势能计算小球的势能。
a.将弹簧固定在直线轨道的一端,将小球放在弹簧上端。
b.按住小球,使其具有一定的势能,然后释放小球,让其自由落下,并测量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速度。
c. 用公式U=mgh计算小球的势能,并绘制势能与高度的变化图表。
d.比较小球在不同高度时的势能,让学生探讨势能与高度的关系。
四、机械能守恒定律(25分钟)1.机械能的定义: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用符号E表示,即E=K+U。
高中物理教案:讨论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
高中物理教案:讨论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动能定理与机械能守恒定律是高中物理中非常重要的两个概念。
本文将通过讨论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应用以及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两个物理原理。
一、动能定理1.1 动能的定义和物质的运动状态在学习动能定理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动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记作K。
对于质量为m,速度为v的物体来说,其动能可以表示为K=1/2mv²。
1.2 动能定理的表述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将加速度a代入F=ma得F=m(v-u)/t,而功率P=Fv,则功率等于力乘速度:P=m(v-u)² / 2t = m(V²-U²) / 2t(F=ma, V=v/2+a*t/2), 则功W=F*d ,式子同时提醒我们时刻注意计算单位: 功J = N·m 做ab 结合可知冲向力造成物体匀减速运 (减小正向加速度 a 的大小),加快了地面做向上抬升的 [(m·g)-m(本-A)]-(此抬起速度的初始值 U),然后在接触滑水道内是减小至正向加急速度大小 (即减小相反测出奔初速度 V)1.3 动能定理的应用动能定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物体的运动过程以及与其他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通过应用动能定理,我们可以推导出与力学相关的许多公式,比如摩擦力、斜面上滑动物体的加速度等。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2.1 机械能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在解释机械能守恒定律之前,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机械能。
机械能是指物体在力学环境中所具有的总能量,包括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记作E=K+U。
而机械能守恒定律则表明,在一个封闭系统内,当没有非保守力(如摩擦力)做功时,系统的总机械能保持不变。
2.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例例如,当一个小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时,落地后会产生较大声音。
此时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将机械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量,导致机械能不再守恒。
而在没有外力干扰的理想情况下,我们可以观察到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例。
动能与势能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分析
动能与势能机械能转化的实例分析在物理学中,动能和势能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描述了物体在运动中的不同状态和能量的转化。
动能是指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而势能则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本文将通过分析不同实例,探讨动能与势能之间的机械能转化过程。
1. 自由下落的物体考虑一个自由下落的物体,比如一个从楼上掉下的小球。
在物体开始下落时,它具有势能,这是由于它位于较高的位置。
随着物体下落,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
当物体达到地面时,它的势能几乎为零,而动能则达到最大值。
这种情况下,物体的机械能完全转化为动能。
2. 弹簧振子弹簧振子是另一个常见的机械能转化实例。
当弹簧振子处于平衡位置时,它既没有动能,也没有势能。
然而,当我们将振子从平衡位置向一侧移动,它会具有势能,这是由于弹性势能的作用。
一旦我们释放振子,它将开始运动。
在运动过程中,势能转化为动能,而在振子通过平衡位置时达到最大的动能。
随后,动能又转化为弹性势能,振子再次通过平衡位置,并不断重复这个过程。
3. 滑雪运动滑雪运动也涉及到动能与势能的转化。
当滑雪者位于山顶时,他们具有潜在的势能。
随着滑雪者下坡滑行,一部分势能转化为动能。
这样,滑雪者可以利用动能来滑行而不断增加速度。
然而,当滑雪者滑行至坡底时,他们的动能达到最大值,而势能几乎为零。
滑雪者还可以通过弯曲膝盖等动作将动能转化为势能,减缓滑行速度或调整滑行方向。
4. 摆锤摆锤是通过重力和势能来转化机械能的另一个例子。
当摆锤被抬起时,它具有势能,这是由于它的高度。
当摆锤向下摆动时,势能转化为动能,摆锤达到最大速度时动能最大。
当摆锤再次向上运动时,动能转化为势能,而势能达到最大值。
通过不断重复这个过程,摆锤可以保持摆动。
总结:动能与势能是描述物体运动中能量转化的重要概念。
在自由下落、弹簧振子、滑雪运动和摆锤等实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过程。
这些例子说明了机械能如何在物体的运动和位置之间进行转换,并展示了能量守恒定律的重要性。
实验 动能定理和机械能守恒
D.先接通电源,再让小车在橡皮筋的作用下弹出
(5)若根据多次测量数据画出的W-v草图如图乙所示,根据图线形状可知,对 W与v的关系作出的以下猜想肯定不正确的是________ . A ① W∝ ② W∝ ③ W ∝ v2 ④ W ∝ v3 C.①④ D.②④ A.①② B.①③
mg(x4-x1) ;该小车 点所对应的过程中,合外力对小车所做的功 W=___________ x5-x3 2 x2 2 1 M 2 2 M [( ) - ( ) ] 或 [( x - x ) - x ] 2 5 3 2 动能改变量的表达式为 ΔEk=__ ______ 2 2T 2T 8T
W≈ΔEk (结果用题中已知物理量的符号表示); 若满足________________ , 则动
C h为横轴画出的图象,应是图中的________ .
(4)他进一步分析,发现本实验存在较大误差,为此对实验设计进行了改进, 用如图3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通过电磁铁控制的小铁球从 A点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光电门B时,通过与之相连的毫秒计时器(图中
未画出)记录挡光时间t,用毫米刻度尺测出AB之间的距离h,用游标卡尺测得
mgx . 及符号,只写一个物理量),合外力对滑块做功的表达式 W 合=______
(3)算出滑块运动 OA、OB、OC、OD、OE 段合外力对滑块所做的功 W 以及在 A、B、C、D、E 各点的速度 v,以 v2 为纵轴、W 为横轴建立直 角坐标系,描点作出 v2-W 图象,可知该图象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______________,
小铁球的直径d.重力加速度为g.实验前应调整光电门位置使小球下落过程中球 心通过光电门中的激光束.则小铁球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v=________.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数据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报告数据实验目的: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原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指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无能量损失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两部分,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E1=E2,其中E1是物体在初始状态下的机械能,E2是物体在最终状态下的机械能。
实验材料和装置:1.一根光滑的斜面2.一个小车3.一个万能计时器4.一组标尺5.一组测量重量的天平实验步骤:1.将斜面倾斜固定在实验台上,并调整斜面的角度,使其形成一个合适的斜度。
2.在斜面上放置一个小车,并确保小车能够顺利地滑下斜面。
3.使用万能计时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到底端的时间t。
4.使用标尺测量小车滑下斜面的高度h。
5.使用天平测量小车的质量m。
实验数据记录:斜面的角度:30°时间t:3.5秒高度h:1.2米质量m:0.5千克实验结果计算:首先计算小车滑下斜面的平均速度v,公式为:v=h/t v=1.2/3.5≈0.343m/s然后计算小车的动能E1,公式为:E1=0.5*m*v^2E1=0.5*0.5*(0.343)^2≈0.058J接下来计算小车在底端的势能E2,公式为:E2=m*g*h 其中g为重力加速度E2=0.5*9.8*1.2≈5.88J最后比较E1和E2的值:E1≈0.058JE2≈5.88J结论:根据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可得出结论:小车在滑下斜面的过程中,动能E1和势能E2的数值不相等,因此机械能守恒定律不成立。
这可能是由于实验中存在能量损失,例如摩擦力的作用导致机械能的损失。
机械能转换实验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实验
机械能转换实验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实验机械能转换实验:重力势能与动能转化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重力势能与动能之间的转化过程,进一步理解机械能转换的基本原理。
通过实验操作,可观察到物体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并测量物体的质量、高度和速度等参数,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成立。
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操作,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重点观察和测量物体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2. 实验器材- 实验台- 物体(如小球、弹簧等)- 条形测量标尺- 秤盘- 记时器- 计算器3. 实验原理机械能转换实验涉及到重力势能和动能的转化。
当一个物体在高度为h处具有重力势能E_p时,其动能E_k为零。
而当该物体由高度h滑落到高度为0时,其重力势能为零,而动能不为零。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机械能守恒定律可以表达为:E_p + E_k = 常数。
4. 实验步骤(注:实验步骤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下仅供参考)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在实验台上放置一条直标尺,将物体放置于起始位置,确保其高度为h。
步骤2:测量物体质量使用秤盘将物体放在平衡位置,记录物体的质量m。
步骤3:测量起始高度使用直标尺测量物体的起始高度h,记录结果。
步骤4:测量初始速度将物体从起始位置释放,并使用记时器记录物体滑落至终点所需的时间t。
根据公式 v = h / t,计算物体在滑落过程中的初始速度v。
步骤5:测量动能根据动能公式E_k = 0.5 * m * v^2,计算物体在滑落过程中的动能。
步骤6:测量重力势能根据重力势能公式 E_p = m * g * h,计算物体在起始位置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步骤7:比较与分析将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结果进行比较,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关系。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否成立。
5. 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记录实验中测得的物体质量、起始高度、滑落时间、初始速度、动能和重力势能等数据,并进行适当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6. 实验结果与讨论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间进行比较,并观察它们之间的变化规律。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摘要:本实验旨在通过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来探讨机械能的转换过程。
我们使用了一个简单的实验装置,通过观察和测量,研究了弹簧势能和动能之间的相互转化。
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能在转化过程中始终得到守恒。
引言:机械能是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在物体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可以相互转化,例如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反之亦然。
机械能的转化过程是物体运动的基本特征之一,对于了解物体运动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方法:1. 准备一个弹簧,一个小球和一个竖直的支架。
2. 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并将小球放在弹簧的顶端。
3. 释放小球,观察其下落过程中弹簧的变化。
4. 使用测量工具(如尺子或测量线)测量小球下降的高度,并记录下来。
5. 针对不同高度的下降,重复实验多次,并记录测量数据。
结果与讨论:通过实验观察和测量,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关键结果:1. 动能转化为势能:当小球从较高位置自由下落时,由于重力做功,小球的动能逐渐转化为弹簧的势能。
2. 势能转化为动能:当小球到达较低位置并与弹簧接触时,弹簧储存的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将小球向上弹起。
3. 机械能守恒:在实验过程中,通过测量小球下降的高度和弹簧的压缩程度,我们发现机械能始终得到守恒。
即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是彼此平衡的。
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机械能转化是一个基本的物理现象,并且在自由下落和弹簧压缩过程中得以体现。
2. 机械能在转化过程中得到守恒,这意味着机械能的总量在转化过程中保持不变。
3. 了解机械能的转化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物体运动的特性和原理。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仅得出了机械能转化的结论,还深入探讨了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
这一转化关系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并在许多实际应用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例如弹簧振子、机械能储存、能量转换等。
结论:通过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我们进一步理解了机械能的转化过程。
实验结果表明,机械能在转化过程中始终得到守恒,动能可以转化为势能,反之亦然。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报告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报告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报告引言:机械能转化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描述了能量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的转化和转移。
为了更好地理解机械能转化的原理和规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演示实验。
本报告将详细介绍我们的实验过程、结果和结论。
实验一:弹簧振子的能量转化我们首先进行了弹簧振子的能量转化实验。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弹簧和一个连接在弹簧上的小球。
我们将小球拉向一侧,然后释放它,观察弹簧振子的运动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当小球释放后,它开始进行振动。
在振动过程中,弹簧的势能逐渐转化为小球的动能,然后再转化回弹簧的势能。
这一能量的转化过程持续进行,直到系统达到平衡位置。
实验二:滑块的动能转化接下来,我们进行了滑块的动能转化实验。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斜面和一个连接在斜面上的滑块。
我们将滑块从斜面顶端释放,观察其在斜面上滑动的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当滑块释放后,它沿着斜面下滑,同时动能逐渐增大。
滑块下滑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使得滑块的速度逐渐增加。
当滑块到达斜面底部时,动能达到最大值。
然后,滑块开始向上移动,动能逐渐减小,最终转化为重力势能。
实验三:摆锤的能量转化最后,我们进行了摆锤的能量转化实验。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固定在支架上的摆锤和一个连接在摆锤上的小球。
我们将小球从一侧拉到一定角度,然后释放它,观察摆锤的运动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当小球释放后,它开始进行摆动。
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逐渐转化为小球的动能,然后再转化回重力势能。
这一能量的转化过程持续进行,直到摆锤停止摆动。
结论:通过以上实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机械能转化是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基本规律。
在弹簧振子实验中,势能和动能不断转化,直到系统达到平衡。
在滑块实验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然后再转化为重力势能。
在摆锤实验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直到摆锤停止摆动。
通过这些实验,我们深入理解了机械能转化的过程和原理。
这不仅对我们的物理学习有所帮助,也对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有所启发。
机械能与动能守恒
机械能与动能守恒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原理,用来描述系统中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它是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没有非弹性损失的情况下,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
这一定律在解释各种力学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我们分析各种物体在运动过程中能量的变化。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形式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E = K + U其中,E代表系统的机械能,K代表物体的动能,U代表物体的势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
下面将以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
例子一:弹簧振子考虑一个垂直悬挂的弹簧振子,由于重力的作用,振子在下落过程中会积累动能。
当振子达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大,势能最小。
随后振子开始向上运动,动能逐渐转化为势能。
当振子到达最高点时,势能最大,动能最小。
在整个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例子二:自由落体在没有空气阻力的条件下,自由落体的过程中只存在重力做功,并且没有非弹性损失。
因此,在任何一个时间点上,物体的机械能等于其动能和势能的总和。
当物体从静止开始下落时,势能逐渐转化为动能,动能不断增加;当物体到达最低点时,势能变为零,动能最大。
同样,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动能逐渐减小,势能逐渐增加。
整个过程中,机械能守恒。
例子三:弹簧弹性势能弹簧的弹性势能与其形变有关。
当弹簧被压缩或拉伸时,形变导致势能的增加。
当释放压缩或拉伸时,势能转化为动能。
在这个过程中,只要没有非弹性损失,机械能守恒。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应用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
例如,在机械系统中,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各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来理解它们之间的能量转化关系。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定律计算物体在不同位置之间的速度和高度的关系,或者计算物体在不同时刻的动能和势能的大小。
通过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体在运动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总之,机械能守恒定律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原理,能够帮助我们解决各种关于能量转化的问题。
在没有外力做功和没有非弹性损失的条件下,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动能和势能的总和保持不变。
机械能守恒实践揭秘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机械能守恒实践揭秘机械能守恒的原理机械能守恒是物理学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在一个封闭的机械系统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本文将通过实践揭秘机械能守恒的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概念。
实践一:弹簧能量守恒实验在这个实践中,我们将使用一个简单的弹簧系统来观察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实验器材包括一个弹簧、一个固定的支架和一个小球。
首先,将弹簧固定在支架上,使其呈水平状态。
然后,将小球放在弹簧上方,使其自由下落并与弹簧接触。
当小球下落并与弹簧接触时,它的重力势能将转化为弹性势能,同时小球具有动能。
这是因为小球下落的过程中,其重力势能逐渐减小,而弹簧的弹性势能逐渐增大,保持了机械能的总量不变。
然后,当小球达到最低点并开始反弹时,弹簧的弹力将使小球获得动能,同时减少其弹性势能。
在整个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始终保持不变。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
实践二:重力势能和动能守恒实验本实践将重点关注机械能守恒中的重力势能和动能。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斜面、一个小车和一些高度不同的砖块。
首先,将斜面倾斜固定在水平面上。
然后,在斜面的上方放置一个小车,将一块砖块放在斜面的顶部。
当我们将砖块从斜面的顶部释放时,它将由于重力作用而下滑。
在这个过程中,砖块的重力势能将逐渐转化为动能,使砖块的速度增加。
接着,当砖块达到斜面的底部时,它将具有最大的动能,与此同时,它的重力势能几乎为零。
这时,机械能的总量仍然保持不变。
这个实践可以清楚地展示机械能的转化和守恒,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机械能守恒原理。
实践三:摆锤实验摆锤实验是研究机械能守恒的经典实验之一。
它通过观察一个摆锤在不同位置的运动来揭示机械能守恒的原理。
我们需要准备一个长绳、一个重物和一个铅直线标尺。
将绳子连接到重物上,然后将摆锤绳子的另一端固定在铅直线标尺的顶部。
将摆锤拉至一定高度,然后释放。
在摆锤下落的过程中,它的重力势能将转化为动能,使其速度逐渐增加。
动能定理与机械能问题
1.考点及要求:(1)动能和动能定理(Ⅱ);(2)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Ⅱ).2.方法与技巧:(1)当包含几个运动性质不同的运动过程时,可以选择一个、几个或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然后应用动能定理分析;(2)要注意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大小恒定的阻力或摩擦力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与路程的乘积.1. (应用动能定理求变力的功)如图1所示,质量为m 的物块与水平转台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物块与转台转轴相距R ,物块随转台由静止开始转动.当转速缓慢增加到某值时,物块即将在转台上滑动.假设物块与水平转台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在这一过程中,摩擦力对物块做的功为( )图1A .0B .2πμmgRC .2μmgR D.12μmgR 2.(动能定理的简单应用)一辆质量为m 的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恒定功率P 行驶,经过时间t ,运动距离为x ,速度从v 1增加到v 2,已知所受阻力大小恒为f ,则下列表达式正确的是( )A .x =v 1+v 22t B .P =f v 1C.P v 1-P v 2=m (v 2-v 1)tD .Pt -fx =12m v 22-12m v 21 3.(动能定理与图象的结合)质量为10 kg 的物体,在变力F 作用下沿x 轴做直线运动,力随坐标x 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物体在x =0处,速度为1 m/s ,不计一切摩擦,则物体运动到x =16 m 处时,速度大小为( )图2A.2 2 m/s B.3 m/sC.4 m/s D.17 m/s4.(应用动能定理分析多过程问题)如图3所示,倾角θ=37°的斜面与光滑圆弧BCD相切于B点,整个装置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有一质量m=2.0 kg可视为质点的物体,从斜面上的A 处由静止下滑,AB长L=3.0 m,物体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不计空气阻力,取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图3(1)物体第一次从A点到B点的过程克服摩擦力做的功;(2)物体第一次回到斜面的最高位置距A点的距离;(3)物体在斜面运动的总路程.5.(多选)如图4所示,在离地面高为H处以水平速度v0抛出一质量为m的小球,经时间t,小球离水平地面的高度变为h,此时小球的动能为E k,重力势能为E p(选水平地面为零势能参考面).下列图象中大致能反映小球动能E k、势能E p变化规律的是()图46.世界男子网坛名将瑞士选手费德勒,在上海大师杯网球赛上发出一记S球,声呐测速仪测得其落地速度为v1,费德勒击球时球离地面的高度为h,击球瞬间球有竖直向下的速度v0,已知网球质量为m ,不计空气阻力,则费德勒击球时对球做的功W 为( )A .mgh +12m v 20B.12m v 21-12m v 20+mgh C.12m v 21-12m v 20 D.12m v 21-12m v 20-mgh 7.质量为1 kg 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2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做的功W 和物体发生的位移x 之间的关系如图5所示,重力加速度为10 m/s 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5A .x =3 m 时速度大小为2 2 m/sB .x =9 m 时速度大小为4 2 m/sC .OA 段加速度大小为3 m/s 2D .AB 段加速度大小为3 m/s 21.考点及要求:(1)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Ⅱ);(2)机械能守恒定律及应用(Ⅱ).2.方法与技巧:(1)单物体多过程机械能守恒问题:划分物体运动阶段,研究每个阶段中的运动性质,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2)多物体的机械能守恒:一般选用ΔE p =-ΔE k 形式,不用选择零势能面.1.(机械能守恒的判断)如图1所示,一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斜面上的CD 部分光滑,DE 部分粗糙,A 、B 两物体叠放在一起从顶端C 点由静止下滑,下滑过程中A 、B 保持相对静止,且在DE 段做匀速运动.已知A 、B 间的接触面水平,则( )图1A.沿CD部分下滑时,A的机械能减少,B的机械能增加,但总的机械能不变B.沿CD部分下滑时,A的机械能增加,B的机械能减少,但总的机械能不变C.沿DE部分下滑时,A的机械能不变,B的机械能减少,而总的机械能减少D.沿DE部分下滑时,A的机械能减少,B的机械能减少,故总的机械能减少2.(单物体多过程机械能守恒问题)如图2所示,质量m=50 kg的运动员(可视为质点),在河岸上A点紧握一根长L=5.0 m的不可伸长的轻绳,轻绳另一端系在距离水面高H=10.0 m的O点,此时轻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7°,C点是位于O点正下方水面上的一点,距离C点x=4.8 m处的D点有一个救生圈,O、A、C、D各点均在同一竖直面内.若运动员抓紧绳端点,从河岸上A点沿垂直于轻绳斜向下方向以一定初速度v0跃出,当摆到O点正下方的B点时松开手,最终恰能落在救生圈内.(sin 37°=0.6,cos 37°=0.8,g=10 m/s2)求:图2(1)运动员经过B点时速度的大小v B;(2)运动员从河岸上A点跃出时的动能E k;(3)若初速度v0不一定,且使运动员最终仍能落在救生圈内,则救生圈离C点距离x将随运动员离开A点时初速度v0的变化而变化.试在图3所给坐标系中粗略作出x-v0的图象,并标出图线与x轴的交点.图33. (多物体的机械能守恒问题)(多选)如图4所示,楔形木块abc固定在水平面上,粗糙斜面ab和光滑斜面bc与水平面的夹角相同,顶角b处安装一定滑轮.质量分别为M、m(M>m)的滑块通过不可伸长的轻绳跨过定滑轮连接,轻绳与斜面平行.两滑块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做匀加速运动.若不计滑轮的质量和摩擦,在两滑块沿斜面运动的过程中()图4A.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守恒B.重力对M做的功等于M动能的增加C.轻绳对m做的功等于m机械能的增加D.两滑块组成系统的机械能损失等于M克服摩擦力做的功4.蹦极是一项既惊险又刺激的运动,深受年轻人的喜爱.如图5所示,蹦极者从P点静止跳下,到达A处时弹性绳刚好伸直,继续下降到最低点B处,B离水面还有数米距离,蹦极者在其下降的整个过程中,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ΔE1、绳的弹性势能增加量为ΔE2、克服空气阻力做功为W,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5A.蹦极者从P到A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B.蹦极者与绳组成的系统从A到B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C.ΔE1=W+ΔE2D.ΔE1+ΔE2=W5.(多选)如图6所示,小球沿水平面以初速度v0通过O点进入半径为R的竖直半圆弧轨道,不计一切阻力,则()图6A.小球进入竖直半圆弧轨道后做匀速圆周运动B.若小球能通过半圆弧轨道的最高点P,则小球在P点受力平衡C.若小球的初速度v0=3gR,则小球一定能通过P点D .若小球恰能通过半圆弧轨道的最高点P ,则小球落地点离O 点的水平距离为2R6.如图7所示,ABCDO 是处于竖直平面内的光滑轨道,AB 是半径为R =15 m 的圆周轨道,CDO 是直径为15 m 的半圆轨道,AB 和CDO 通过极短的水平轨道(长度忽略不计)平滑连接.半径OA 处于水平位置,直径OC 处于竖直位置.一个小球P 从A 点的正上方高H 处自由落下,从A 点进入竖直平面内的轨道运动(小球经过A 点时无机械能损失).当小球通过CDO 轨道最低点C 时对轨道的压力等于其重力的233倍,取g 为10 m/s 2.图7(1)试求高度H 的大小?(2)试讨论此球能否到达CDO 轨道的最高点O ,并说明理由?(3)求小球沿轨道运动后经多长时间再次落回轨道上?1.考点及要求:(1)动能定理(Ⅱ);(2)机械能守恒定律(Ⅱ);(3)功能关系(Ⅱ).2.方法与技巧:选用功能关系解决问题时的注意事项:(1)若考虑合力做功或只涉及动能的变化,可用动能定理;(2)重力做功仅量度重力势能的变化,用能量守恒知识解题时两者不可重复表达;(3)静摩擦力做功不能产生热量.1.(单物体运动中的功能关系)一个排球在A 点被竖直抛出时动能为20 J ,上升到最大高度后,又回到A 点,动能变为12 J ,设排球在运动中受到的阻力大小恒定,则( )A .上升到最高点过程重力势能增加了20 JB .上升到最高点过程机械能减少了8 JC .从最高点回到A 点过程克服阻力做功4 JD .从最高点回到A 点过程重力势能减少了12 J2.(含弹簧的多物体运动中的功能关系)如图1所示,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在粗糙斜面的挡板O 点,另一端固定一个小物块.小物块从P 1位置(此位置弹簧伸长量为零)由静止开始运动,运动到最低点P2位置,然后在弹力作用下上升运动到最高点P3位置(图中未标出).在这两个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图1A.下滑和上滑过程弹簧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B.下滑过程小物块速度最大值位置比上滑过程速度最大值位置高C.下滑过程弹簧和小物块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减小量比上滑过程小D.下滑过程克服弹簧弹力和摩擦力做功总值比上滑过程弹簧弹力做功和克服摩擦力做功总值小3. (多选)如图2所示,轻弹簧的上端悬挂在天花板上,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小球,小球处于静止状态.现在小球上加一竖直向上的恒力F使小球向上运动,小球运动的最高点与最低点之间的距离为H,则此过程中(g为重力加速度,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图2A.小球的重力势能增加mgHB.小球的动能增加(F-mg)HC.小球的机械能增加FHD.小球的机械能不守恒4.如图3所示,重10 N的滑块在倾角为30°的斜面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开始压缩轻弹簧,到c点时达到最大速度,到d点(图中未画出)开始弹回,返回b点离开弹簧,恰能再回到a点.若bc=0.1 m,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8 J,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图3A.轻弹簧的劲度系数是50 N/mB.从d到b滑块克服重力做功8 JC.滑块的动能最大值为8 JD.从d点到c点弹簧的弹力对滑块做功8 J1.考点及要求:(1)受力分析(Ⅱ);(2)牛顿运动定律(Ⅱ)、功能关系(Ⅱ).2.方法与技巧:(1)判断滑块能否与木板同速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注意找好位置关系;(3)Q=F f·x相对.1.(多选)如图1所示,质量为M、长度为L的小车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为m的小物块放在小车的最左端,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小物块上,小物块与小车之间的摩擦力为F f,经过一段时间小车运动的位移为x,小物块刚好滑到小车的右端,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图1A.此时小物块的动能为F(x+L)B.此时小车的动能为F f xC.这一过程中,小物块和小车增加的机械能为Fx-F f LD.这一过程中,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F f L2.如图2所示,质量为M=4 kg的木板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木板的右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1 kg,大小可以忽略的铁块,铁块与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在铁块上加一个水平向左的恒力F=8 N,铁块在长L=6 m的木板上滑动.取g=10 m/s2.求:图2(1)经过多长时间铁块运动到木板的左端;(2)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的过程中,恒力F对铁块所做的功;(3)在铁块到达木板左端时,铁块和木板的总动能.1.考点及要求:(1)牛顿运动定律(Ⅱ);(2)圆周运动(Ⅰ);(3)平抛运动(Ⅱ);(4)功能关系(Ⅱ).2.方法与技巧:(1)若运动过程只涉及求解力而不涉及能量,选用牛顿运动定律;(2)若运动过程涉及能量转化问题,且具有功能关系的特点,则常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定律;(3)不同过程连接点速度的关系有时是处理两个过程运动规律的突破点.1.如图1所示,一粗糙斜面AB与光滑圆弧轨道BCD相切,C为圆弧轨道的最低点,圆弧BC所对圆心角θ=37°.已知圆弧轨道半径为R=0.5 m,斜面AB的长度为L=2.875 m,质量为m=1 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顶端A点处由静止开始沿斜面下滑,从B点进入圆弧轨道运动恰能通过最高点D.(sin 37°=0.6,cos 37°=0.8,重力加速度g=10 m/s2),求:图1(1)物块经C点时对圆弧轨道的压力F C;(2)物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如图2所示,质量为m=1 kg的可视为质点的小物块从A点水平抛出,恰好无碰撞地沿圆弧切线从B点进入竖直光滑圆弧轨道下滑,圆弧轨道与质量为M=2 kg的足够长的小车左端在最低点O点相切,并在O点滑上小车,水平地面光滑,当物块运动到障碍物Q处时与Q发生无机械能损失的碰撞.碰撞前物块和小车已经相对静止,而小车可继续向右运动(物块始终在小车上),小车运动过程中和圆弧轨道无相互作用.已知圆弧轨道半径R=1.0 m,圆弧轨道对应的圆心角θ为53°,A点距水平面的高度h=0.8 m,物块与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1,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53°=0.8,cos 53°=0.6.试求:图2(1)小物块离开A点的水平初速度v1;(2)小物块经过O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3)第一次碰撞后直至静止,物块相对小车的位移和小车做匀减速运动的总时间.。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实验报告
机械能转化演示实验报告背景机械能转化是物理学中的重要概念,涉及到能量的转换和守恒定律。
机械能指物体的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包括动能转化为势能的过程以及势能转化为动能的过程。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通过进行一系列实验来研究物体的机械能转化。
实验目的1.确认机械能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探究势能和动能之间的转化;3.研究不同物体在机械能转化中的特点。
实验器材1.高度可调的斜面;2.不同形状和质量的物体;3.直尺、计时器和天平。
实验步骤步骤一:确定斜面高度1.将斜面设置为一个合适的高度,使得物体在滚动下坡时能够顺利到达平地。
2.使用直尺量取斜面的高度。
步骤二:测量物体的质量和初始高度1.使用天平准确测量物体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将物体放在斜面的起点处,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初始高度。
步骤三:进行实验1.将物体从斜面的起点处释放,并使用计时器测量物体滚到斜面底部所用的时间。
2.记录下物体滚到斜面底部的时间和位置。
步骤四:分析数据1.使用已知的公式计算物体的动能和势能。
2.使用测得的数据绘制图表,分析动能和势能之间的关系。
结果与讨论我们进行了三组实验,使用不同的物体和斜面高度。
以下是实验结果和讨论:实验一:小球的滚动物体质量 (kg) 斜面高度 (m) 时间 (s) 动能 (J) 势能 (J)小球0.2 0.5 2.1 0.21 0.42实验一中,我们使用了一个质量为0.2kg的小球,在斜面高度为0.5m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
根据测得的数据,我们计算出小球的动能和势能分别为0.21J和0.42J。
可以看出,小球在滚动过程中动能和势能之间存在转化关系,且总能量守恒。
实验二:长方体的滑动物体质量 (kg) 斜面高度 (m) 时间 (s) 动能 (J) 势能 (J)长方体 1.0 1.0 3.5 3.5 1.0实验二中,我们使用了一个质量为1.0kg的长方体,在斜面高度为1.0m的情况下进行了实验。
根据测得的数据,我们计算出长方体的动能和势能分别为3.5J和1.0J。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先用1条橡皮筋做实验,用打点计时器和纸带测出
小车获得的速度v1,设此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W,将 这一组数据记入表格。
(4)用2条橡皮筋做实验,实验中橡皮筋拉伸的长度 与第一次相同,这时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为2W,测出
小车获得的速度v2,将数据记入表格。
(5)用3条、4条„„橡皮筋做实验,用同样的方法 测出功和速度,记入表格。
(3)橡皮筋应选规格一样的。力对小车做的功以一条 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即可,不必计算出具体数值。 (4)小车质量应大一些,使纸带上打的点多一些。
(1)误差的主要来源是橡皮筋的长度、粗细不一,使 橡皮筋的拉力做的功W与橡皮筋的条数不成正比。
(2)没有完全平衡摩擦力(倾角小)或平衡摩擦力过度
(倾角过大)也会造成误差。 (3)利用纸带计算小车的速度时,测量间距不准确或 所选阶段不正确带来误差。
[例 3]
(2013· 杭州模拟)为了“探究外力做功与物体
1 动能变化的关系”,查资料得知,弹簧的弹性势能 Ep= 2 kx2,其中 k 是弹簧的劲度系数,x 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
某同学就设想用压缩的弹簧推静止的小球(质量为 m) 运动来探究这一问题。 为了研究方便, 把小球放在水平桌面上做实验, 让小 球在弹力作用下运动,既只有弹簧弹力做功。
象见解析图
(6)分析误差来源,改进实验方案或测量手
段,重新进行实验
[例1]
某探究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验
证动能定理,他们在实验室组装了一套
如图实-5-6所示的装置,另外他们还 图实-5-6
找到了打点计时器所用的学生电源、导线、复写纸、纸带、 小木块、细沙。当滑块连接上纸带,用细线通过滑轮挂上 空的小沙桶时,释放小桶,滑块处于静止状态。若你是小
(2)计算打第 n 个点时速度的方法:如图实-6-1 所示, hn+1-hn-1 由公式可得第 n 个点的速度 vn= 。 2T
图实-6-1
(1)仪器安装:按图实-6-2所示将调整好 的打点计时器竖直固定在铁架台上,接好 电路。 (2)打纸带:将纸带的一端用夹子固定在重 图实-6-2
物上,另一端穿过打点计时器的限位孔用手提着纸带使
(6)若在实验中你作出的图线与理论的推测不完全一致,你
分析误差来源,改进实验方案或测量手段, 处理这种情况的做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重新进行实验
解析:(1)计算小车速度需要测量纸带上的点的距离,要用
刻度尺。
(2)要让小车在木板上匀速运动,因而木板要倾斜以平衡摩 擦力。 (3)小车匀速运动时,纸带上的点的间隔均匀。 (4)橡皮筋每增加一条,对小车做的功就增加W。
重物静止在靠近打点计时器的地方。先接通电源,后松 开纸带,让重物带着纸带自由下落。更换纸带重复做3~ 5次实验。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 1 2 ①如果根据 mv =mgh 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打点 2
成一条直线, 1、 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 2 mm 的纸带。 且 2 1 1 2 ②如果根据 mvB - mvA 2=mgΔh 验证时, 由于重力势 2 2
图实-5-1 (2)实验中橡皮筋每次做的功使小车获得的速度是根据
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得到的。当得出若干组功和速度的
数据后,以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W为纵坐标,分别以小车 获得的速度v、v2„„为横坐标,以第1次实验时的功W为 单位,用描点法分别作出W-v、W-v2„„曲线,分析曲 线,得出橡皮筋对小车做的功与小车速度的定量关系。
方法一:利用起始点和第 n 点计算 1 1 代入 mghn 和 mvn 2, 如果在实验误差允许的条件下 mghn 和 2 2 mvn 2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方法二:任取两点计算
间距L和这两点的速度大小v1与v2(v1<v2)。则本实验最终要验
证的数学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用题中的字母表示实验 中测量得到的物理量)
[解析]
该实验中的研究做的功与滑块动能的增量的关系。因为合外 力不等于滑块的重力,两端质量不可能“抵消”,所以要分 别测出沙、滑块的质量,还要测出滑块移动的距离,便于 计算做的功和速度,因此还需要有天平和刻度尺。
2.实验数据记录 橡皮筋 条数 位移 x/m 时间 t/s 速度 v/(m· -1) s 速度平方 (v2/m2· -2) s
3.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 (1)观察法:当橡皮筋的条数成倍增加,即合外力
做的功成倍增加时,观察小车的速度或速度的平方如
何变化,有何变化规律。 (2)图象法:在坐标纸上画出W-v或W-v2图线 (“W”以一根橡皮筋做的功为单位)。
(5)纵坐标表示速度的平方,横坐标表示功,利用描点法描
出各组数据对应的点,然后用平滑曲线连线作出v-Wn图 象,如图所示。
(6)分析误差来源,改进实验方案或测量手段,重新进行 实验。 答案:(1)刻度尺 摩擦力 (2)把木板的末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衡 (4)2W、3W、4W、5W (5)v2 图
(3)点距均匀
点距均匀 小车获得的速度,应选用纸带的________部分进行测量;
把木板的末端垫起适当高度以平衡摩擦力
(5)从理论上讲,橡皮筋做的功Wn和物体速
度vn变化的关系应是Wn∝_______,请你 根据表中测定的数据在如图实-5-17所 示的坐标系中作出相应的图象验证理论 的正确性。 图实-5-17
v2
(1)探究外力对物体做功与物体速度的关系。
(2)会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数据分 析,总结出做功与物体速度平方的关系。
(1)采用如图所示装置,让小车在橡皮筋作用下弹
出,使小车获得速度后沿木板匀速滑行。当用一条橡皮
筋弹出时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则用两条、三条„„完 全相同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 每次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时,实验中橡皮筋对 小车做的功就是2W、3W„„
解析:实验采用通过增加橡皮筋的条数,使橡皮筋对小车
做的功成倍增加,故A正确,B错误;小车的速度对应的是 橡皮筋对小车做功完毕的情形,故C正确,D错误。 答案: AC
3.如图实-5-16所示,是某研究性学习
小组做探究“橡皮筋做功和物体速度变 化的关系”的实验,图中是小车在一条 图实-5-16
橡皮筋作用下弹出,沿木板滑行的情形。这时,橡皮筋 对小车做的功记为W。当我们把2条、3条„„完全相同 的橡皮筋并在一起进行第2次、第3次„„实验时,每次 橡皮筋都拉伸到同一位置释放。实验中小车每次获得的
小球的初动能Ek1=________。
小球离开桌面的动能Ek2=________。 弹簧对小球做的功W=________(用m、x、d、g表示)。
对比W和Ek2-Ek1就可以得出“外力做功与物体动能变化
的关系”。
[解析]
在图甲所示的实验中,目的是确定弹簧的劲度系
mg 数 k,由平衡条件得:mg=kd,即 k= 。 d 在图乙所示的实验中,小球的初动能 Ek1=0。 1 2 又根据小球做平抛运动得:h= gt ,L=vt 2 1 2 1 mgL2 2 所以 Ek2= mv = m(L g/2h) = 2 2 4h 弹簧对小球做的功等于弹性势能的减少, 1 2 mgx2 所以 W= kx = 。 2 2d
(3)选纸带:分两种情况说明 1 2 ①如果根据 mv =mgh 验证时,应选点迹清晰,打点 2
成一条直线, 1、 两点间距离小于或接近 2 mm 的纸带。 且 2 1 1 2 ②如果根据 mvB - mvA 2=mgΔh 验证时, 由于重力势 2 2
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 带上打出的第 1、2 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 2 mm 就无关紧要 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
[答案]
mg mgL2 mgx2 弹簧的劲度系数 k 0 d 4h 2d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在只有重力做功的自由落体运动中, 物体的重力势能 和动能互相转化,但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若物体某时刻瞬 时速度为 v,下落高度为 h,则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 mgh, 1 2 动能的增加量为 mv , 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 2 相等,若相等则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速度由打点计时器所打点的纸带测出。
(1)除了图中的已给出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器材有
(1)刻度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时为了使小车只在橡皮筋作用下运动,应采取的措
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每次实验得到的纸带上的点并不都是均匀的,为了测量
该同学设计实验如下: 首先进行如图实-5-8甲所示的实验:将轻质弹簧
竖直挂起来,在弹簧的另一端挂上小球,静止时测得弹
簧的伸长量为d。
图实-5-8
在此步骤中,目的是要确定物理量________,用m、d、 g表示为________。 接着进行如图乙所示的实验:将这根弹簧水平放在桌面 上,一端固定,另一端被小球压缩,测得压缩量为x,释放弹 簧后,小球被推出去,从高为h的水平桌面上抛出,小球在空 中运动的水平距离为L。
能的相对性,处理纸带时,选择适当的点为基准点,这样纸 带上打出的第 1、2 两点间的距离是否为 2 mm 就无关紧要 了,所以只要后面的点迹清晰就可选用。
方法三:图象法 从纸带上选取多个点,测量从第一点到其余各点的下
1 2 落高度 h,并计算各点速度的平方 v ,然后以 v 为纵轴, 2
2
1 2 以 h 为横轴,根据实验数据绘出 v -h 图线。若在误差允 2 许的范围内图线是一条过原点且斜率为 g 的直线,则验证 了机械能守恒定律。
1.测量小车的速度
实验获得如图实-5-2 所示的纸 带,为探究橡皮筋弹力做的功和小车速 图实-5-2
度的关系, 需要测量弹力做功结束时小车的速度, 即小车做 匀速运动的速度,应在纸带上测量的物理量是:A1、A2 间 x 的距离 x,小车速度的表达式是 v=T(T 为打点计时器打点 的时间间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