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区域土壤表观氮磷平衡清单及政策建议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我国土壤修复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土壤修复行业是我国土壤污染防治目标实现和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撑。
“十三五”时期随着国家利好政策不断出台,土壤修复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从2017年的86.9亿元快速提高到2021年的156.8亿元,从业机构从3000余家提高到上万家。
快速发展的同时暴露出若干矛盾和问题,严重影响了土壤修复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重点分析了当前行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各级环境管理决策者和产业研究者参考借鉴。
01主要问题分析(一)认识和理解不到位,行业发展“杂音”和争论较多研究认为当前土壤修复行业诸多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意识和认识跟不上土壤污染防治快速发展的需求,主要表现在:对土壤污染防治法和各项环境管理制度的要求认识不到位、不全面。
社会各界尤其是相关企业领导人、各级环保管理人员、社会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治的责任和要求、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等尚不能充分认识和理解,尤其是面临城市土地快速开发建设和土壤环境管理制度要求产生时间矛盾的时候,人们往往在惯性思维下急功近利,简化要求、压缩时间,为土地开发建设让路。
一些部门和人员对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要求不熟悉,没有对法律敬畏之心,依法办事能力不足,目标任务责任落实不到位。
部分污染地块责任人学法不主动,责任义务不清。
公众对法律法规具体内容知晓率不高。
作为少数关键人的修复工程业主和市县基层土壤环境管理者专业知识和工作力不足。
对调查评估的重要性和全过程复杂性、艰巨性、不确定性没有足够的科学客观认识。
根据统计全国土壤修复咨询服务类项目平均单价从2018年最高的180万元/个降低到2021年的113万元/个,土壤污染修复工程项目平均合同金额从2018年、2019年的2700万元/个下降至当前的1700万元/个左右。
不合理的缩减工程费用和工作周期直接导致调查评估精细化程度不足,造成粗放式的工程实施与管理。
市县生态环境保护部门有土壤和地下水专业背景的管理人员非常匮乏,认识不到位、管理不专业、缺少学习提高机会等都是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
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面源污染评价
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及面源污染评价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并对该地区的面源污染进行评价。
南四湖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农田氮磷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对湖泊水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了解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的特征和规律,对于制定有效的面源污染控制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首先介绍了南四湖区的地理位置、气候特点、农业种植结构等基本情况,为后续研究提供了背景信息。
接着,通过收集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的相关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深入分析了农田氮磷流失的主要特征和影响因素。
结合湖泊水质监测数据和生态风险评估方法,对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引起的面源污染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全面了解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的现状和问题,为制定针对性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也为其他地区农田氮磷流失和面源污染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二、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分析南四湖区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区,其农田氮磷流失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氮磷流失不仅影响湖泊水质,还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因此,深入分析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特征,对制定有效的面源污染控制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季节性变化明显。
受降雨、灌溉等自然因素影响,农田氮磷流失量在不同季节存在较大差异。
一般来说,降雨丰沛的夏季和灌溉频繁的春季是氮磷流失的高峰期。
空间分布不均。
受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影响,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较大的差异。
一般来说,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的农田区域氮磷流失较为严重。
氮磷比例失衡。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为了追求产量,农民往往过度使用化肥和农药,导致农田氮磷比例失衡。
这种失衡状态不仅降低了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还加剧了农田氮磷流失的风险。
流失形式多样。
南四湖区农田氮磷流失包括地表径流、土壤侵蚀、地下渗漏等多种形式。
这些形式之间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共同构成了复杂的农田氮磷流失体系。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表观盈亏量(肥料养分的投入
3
种植制度
肥料投入量(kg/亩) (有机肥+化肥) N P2O5 1.46 K2O 5.8 N 13.95
养分吸收量 (kg/亩) P2O5 2.54 K2O 9.65 N 0.93
平衡系数 P2O5 0.57 K2O 0.60
麦-稻
12.92
单季稻
24
4.37
12.45
21.08
4.01
16.28
13
主要结论(2)
• 土壤养分平衡状况 (N、P2O5、K2O的盈亏)
农田耕层土壤氮、磷养分盈余,钾素亏缺严重。从耕层土壤 养分收支平衡结果看,全市耕地平均氮素、磷素(P2O5)分别 盈余0.57kg/亩、2.18kg/亩,钾素(K2O)亏缺11.73kg/亩。 从土壤类型来看,红壤养分亏缺较大。水稻土平均氮、磷、 钾均有亏缺,分别为2.81kg/亩、2.98kg/亩、9.93kg/亩。 从不同种植制度看,……
17
谢
谢!
18
的百分比。
• 贡献率%=无肥区产量/常规区产量*100
7
不同土壤类型无肥区和常规区产量
年份 水稻土 无肥区 红壤 水稻土 常规区 红壤
2007
2008 2009 2010 平均 457
356.3
520 475 475 229
295.5
193.3 218 209.5 524
391.9
625 540 540 757
3/4来源于化肥。2010年度N:P2O5:K2O = 1:0.27:0.51, 钾肥投入较少,养分比例不协调,存在施肥不平衡现象,
应注意及时补充钾肥。
农田养分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有机无机比分别为 0.24:1、0.35:1和2.20:1,化肥N:P2O5:K2O为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05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05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21.08.11•【文号】农办议〔2021〕324号•【施行日期】2021.08.11•【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1205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21〕324号郭凯代表:您提出的关于提高耕地质量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科技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加大政策补贴力度近年来,中央财政积极支持开展重点作物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有机肥替代化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地膜回收利用、农机深松整地、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等相关工作,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提升耕地质量。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86.5亿元实施秸秆综合利用行动,支持674个县,以点带面提升秸秆利用能力;累计安排资金296亿元实施整县制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723个县提升粪污利用能力,实现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
此外,国家还投入资金深入推进农膜回收行动,在100个农膜回收重点县打造农膜回收示范样板,在西北6个县开展农膜回收区域补偿机制试点,加强重点地区农田“白色污染”治理。
下一步,我部将会同财政部等部门,继续健全以绿色高质高效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积极争取加大化肥农药减量增效、秸秆综合利用、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相关政策的资金投入,持续推进耕地质量提升,夯实农业绿色发展基础,推动农业转型升级。
二、关于扩大耕地保护利用试点范围我部高度重视耕地保护利用工作,一方面加强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畜禽粪污还田等地力提升措施的推广应用,另一方面以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为导向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退化耕地治理试点等工作。
针对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我部会同有关部门及包括辽宁在内的东北4省(区),积极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取得明显成效。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国内土壤环境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土壤环境污染是指人类活动产生的有害物质经过排放、溢出、渗透等途径进入土壤系统,导致土壤环境质量下降的现象。
土壤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农作物生产和生态系统保护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土壤环境污染主要包括农业面源污染、工业废弃物和有机污染物的输入、城市土壤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污染等。
重金属污染是我国土壤环境污染的重要问题之一。
重金属污染主要来自工业废渣、废水和大气沉降。
长期暴露在重金属污染土壤中的人们容易患上癌症、神经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疾病。
农药残留物污染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过程中施用的农药。
农药残留物积累在土壤中,会进入庄稼、果蔬等食物中,对人体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为了解决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我国采取了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对土壤环境进行全面和准确的监测,及时发现和预防污染。
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推广科学施肥、有机农业和生物技术等绿色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降低农业对土壤环境的负荷。
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善灌溉条件,提高农田排水能力,避免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土壤侵蚀和沙尘暴等问题。
要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和工业固体废物的排放,加强工业污染物的减排工作,推行清洁生产技术,减轻工业对土壤环境的压力。
加强城市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对重金属污染的地区进行调查评估,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进行土壤修复和重金属迁移转化控制。
加强有机污染物的监测和治理,加强土壤修复技术研究,推动土壤修复行动计划的实施。
我国土壤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但我们也在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预防和治理。
要彻底解决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需要各方合作,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加大投入和力度,推动环境保护工作的落实。
只有这样,才能保护好土壤环境,维护人类身体健康和生态平衡。
对我国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完善的建议
39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2015.4交流与探讨Communication & Discussion我国水体富营养化严重,其中氮磷排放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改善水体环境,氮磷排放控制已经逐渐得到重视。
“十三五”期间,总磷、总氮有可能纳入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指标。
排放监测和统计是“控源减排”的重要支撑,然而,我国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基础还相对薄弱,应尽快加强完善。
1 我国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现状污染源排放监测主要依据排放标准,即按照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监测项目开展污染源排放监测。
与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相比,涉及总磷、总氮的排放标准较少,故开展总磷、总氮监测的企业少于开展化学需氧量和氨氮监测的企业。
总磷、总氮作为常规监测项目,各级监测站基本都具备开展这两个项目的监测能力。
2013年,共对王军霞1,秦承华1,杨 勇2,吕 卓1,唐桂刚1,景立新1(1.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100012;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北京 100082)摘 要:加强总磷、总氮排放监测和统计,对于开展总磷、总氮排放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介绍了我国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现状;分别分析了统计范围、统计技术、排放监测、排放标准、排放监管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总磷排放;总氮排放;排放监测;环境统计中图分类号:X8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5377(2015)04-0039-03对我国总磷、总氮排放监测与统计完善的建议4908家国家重点监控企业(以下简称“国控企业”)开展了总磷的监督性监测,包括1492家工业企业、3343家污水处理厂和73家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共对4256家国控企业开展了总氮监测,包括1316家工业企业和2940家污水处理厂。
各企业每季度监测1次,季节性生产企业在生产季节开展4次监测。
土壤测试结果和施肥建议总结
土壤测试结果和施肥建议总结土壤测试是进行土壤肥力评价的重要手段,通过测试可以获取土壤养分含量和酸碱度等相关信息,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以达到合理施肥的目的。
本文将总结土壤测试结果,并提出相应的施肥建议。
一、土壤测试结果总结在进行土壤测试时,我们主要关注土壤的养分含量和酸碱度两个方面,下面是具体的测试结果总结:1. 养分含量: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含量如下:氮(N)含量: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氮的含量为X克/千克,属于(充分/不足/过量)状态。
磷(P)含量: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磷的含量为X克/千克,属于(充分/不足/过量)状态。
钾(K)含量: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土壤中钾的含量为X克/千克,属于(充分/不足/过量)状态。
长期以来,土壤中的养分含量受到了不合理的施肥和作物连作的影响,导致某些养分的含量不平衡,需要通过施肥来进行调整。
2. 酸碱度:土壤的酸碱度对作物的生长和养分吸收有着重要影响,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显示:pH值:根据测试结果显示,土壤的pH值为X,属于(酸性/中性/碱性)土壤。
酸性土壤或碱性土壤都会影响作物养分的吸收效果,需要通过施肥控制土壤的酸碱度以适应作物的需求。
二、施肥建议基于土壤测试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施肥建议,以实现土壤的合理施肥和提高作物产量:1. 氮肥施用建议:根据土壤中氮的含量,我们建议在种植作物生长初期和追肥期适量施用氮肥,以提供作物所需的氮元素,促进植株的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具体的施肥量和频次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生长阶段进行调整。
2. 磷肥施用建议:对于磷肥的施用,我们建议在作物生长初期和根系发育阶段施用磷肥,以满足作物对磷元素的需求。
磷肥的施用可以通过直接施肥或混入土壤中进行,具体的施肥量可以根据土壤中磷的含量和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调整。
3. 钾肥施用建议:钾肥对于作物的生长和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我们建议在作物追肥期时适量施用钾肥,以提供作物所需的钾元素。
论述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
论述国内土壤重金属污染治理的主要措施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据统计,我国土壤中Cd、Pb、As等元素超标的区域已经超过了10个省份,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1.2%。
土壤重金属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民身体健康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重大环保问题。
那么,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应该采取哪些主要措施呢?以下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加强源头治理源头治理是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重要措施,它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减少污染排放。
各地应根据本地污染情况,采取不同的污染防治措施,如强化对重点企业、行业和区域的监管和管理,推广清洁生产和节能减排技术等;2. 加强环保宣传。
宣传环保意识,引导民众对土壤重金属污染形成正确的认识,切实做到垃圾分类、废弃电器及电子产品回收利用等;3. 改善环境管理。
加强公共设施的建设和管理,如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排放口监管等,同时,加强对污染排放企业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各类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二、强化污染物治理技术针对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需要采取一些专业的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原位修复技术。
采用化学、物理、生物等方法对污染土壤进行修复,如土壤剖面通气、渗流通道等,有效地将土壤中污染物降解、固定和稳定,恢复土壤生态功能;2. 远程遥测监测技术。
通过遥测技术对环境污染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废弃物与土壤联系密切的地块进行全程监控,可以精准监测环境污染情况,确保治理效果更加显著;3. 植物修复技术。
将适合土壤特性和污染物种类的植物种植在污染地区,利用植物吸收、降解、转化等生理特性,达到去除或降解污染物的目的。
三、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加强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深化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建立健全法律法规。
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规范土壤污染治理的责任和程序,明确行政主管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2. 建立土壤重金属污染信息公开制度。
土壤氮磷平衡在评价区域氮磷损失中的应用
土壤氮磷平衡在评价区域氮磷损失中的应用
土壤氮磷平衡在评价区域氮磷损失中的应用
摘要:土壤氮磷平衡是评价农田生态系统氮磷迁移损失的有效工具.文章从土壤氮磷平衡的定义、分类及模型计算表达出发,结合国内外土壤氮磷平衡研究实例,探讨了土壤氮磷平衡的'分析过程,并提出了土壤氮磷平衡研究的新动向.作者:梁新强顾欣欣李华陈英旭田光明LIANG Xin-qiang GU Xin-xin LI Hua CHEN Ying-xu TIAN Guang-ming 作者单位:梁新强,李华,陈英旭,田光明,LIANG Xin-qiang,LI Hua,CHEN Ying-xu,TIAN Guang-ming(浙江大学环境工程系,杭州,310029)
顾欣欣,GU Xin-xin(浙江天正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杭州,310012)
期刊:环境科学与技术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年,卷(期):2007, 30(3) 分类号:X825 关键词:土壤平衡氮磷平衡帐。
《2024年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范文
《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状况及防治对策》篇一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就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以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参考。
二、我国农田土壤污染的现状1. 污染类型及分布我国农田土壤污染主要包括重金属污染、有机污染、农药残留污染等。
其中,重金属污染以镉、铅、汞、砷等元素为主,主要分布在老工业基地、矿区周边及农业集约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有机污染主要来源于工业废水、废气排放及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分布广泛。
2. 污染程度及影响农田土壤污染程度因地区、污染类型而异。
严重污染的土壤会导致农作物减产、品质下降,甚至可能引发食品安全问题。
此外,土壤污染还会对生态环境、地下水等造成严重影响。
三、农田土壤污染成因分析1. 工业污染源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未经处理或处理不当直接排放,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2. 农业活动中的污染源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农药残留、土壤板结等问题。
此外,过度灌溉和不合理施用畜禽粪便等有机肥料也会对土壤造成污染。
3. 生活垃圾及污水排放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水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或随意堆放,对周边农田土壤造成污染。
四、防治对策1. 加强立法和政策引导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的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和个人积极参与土壤污染防治工作。
2. 工业污染源治理加强对工业企业的监管,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
推动工业绿色发展,减少污染物排放。
3. 农业活动中的污染防治推广科学施肥技术,减少化肥使用量。
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板结。
4. 生活垃圾及污水治理加强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减少垃圾填埋和焚烧对土壤的污染。
加强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达标排放。
5. 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推广加强农田土壤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防治策略
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及防治策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重金属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都可能造成严重伤害,因此,我们需要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的现状根据国家环保总局的调查数据,目前我国土壤重金属污染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主要污染物包括铅、镉、汞、铬等重金属元素。
其中,农用地、工业用地和城镇居民区的土壤重金属污染比例最高。
铅污染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带和珠江三角洲,其中江苏、安徽、广东等省份铅污染非常严重。
镉污染主要分布在湖南、广东、广西、重庆等省份。
汞污染则较为集中在西南地区,如贵州、云南、四川等。
铬污染相对来说分布范围相对较广,主要分布在东北、江苏、河南、河北等省份。
随着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关注土壤的生态功能和环境质量。
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长期且系统性的措施,要求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予以高度关注。
二、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危害以及防治策略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对人类健康和环境产生严重危害。
对于人类健康,重金属元素会在食品链中不断累积,最终进入到人体内,对人体健康造成长期伤害。
例如,大量接触铅元素会导致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受到严重影响;长期摄入镉会导致人体中毒,最终会引发肾脏疾病和不可逆的骨质疏松。
汞和铬等有毒物质也同样对人体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对于环境,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着土壤的生态功能,同时也影响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例如,土壤重金属污染会影响微生物的活性和数量,从而影响有机质分解的速率,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污染还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降低植物的产量和品质。
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需要制定出一系列的防治策略。
从前期预防、中期监测到后期治理等各个方面入手,开展针对性的工作。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防治:1. 污染源防治。
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协作,加强对大气、水体等污染源头的治理,减少重金属元素的输入来源。
土壤污染防控措施清单
土壤污染防控措施清单土壤污染是一种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保护土壤和减少土壤污染的发生,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
以下是土壤污染防控措施的清单:1.加强监测和评估:建立全面、系统的土壤污染监测网络,定期对土壤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早发现和掌握土壤污染状况。
通过评估结果,确定重点治理区域和目标。
2.完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控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土壤污染的责任主体和追责机制。
加大对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政策和经济支持,提高防控工作的实施力度。
3.加强源头控制:加强对农业、工业和城市建设等领域的管理,采取措施减少化肥、农药和有毒有害物质的使用,减少土壤的污染源。
加强农田面源污染的防控,提倡农业生态化、有机化种植方式。
4.建立土壤修复和修复基金:建立土壤污染修复标准,制定修复技术和方法,并建立土壤修复基金,用于治理和修复污染土壤。
鼓励开发和应用土壤修复技术,加强对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
5.加强土壤保护与节约利用:通过加强土壤保护和合理利用,减少土壤的开垦和破坏,保持农田的耕地质量,加强土壤保持措施,减少土壤的流失和侵蚀。
加强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减少废弃物对土壤的污染。
6.提高农用地质量安全:建立农用地质量监测体系,定期对农业用地进行监测和评估,对发现的污染土壤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加强对农产品的监测和检验,及时发现和阻止土壤污染物的传播链。
7.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推广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如生物有机肥的利用、精细化农业管理等,降低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土壤的污染和负荷。
8.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技术研究:加大对土壤污染治理和修复技术的研究和开发,提高修复技术的效果和可行性,推动研发更加高效、环境友好的修复技术。
加强对修复效果的监测和评估,总结和推广成功的治理案例。
9.引导公众参与:加强对公众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土壤污染防控的认知和参与度。
霜降时期的农田土壤养分平衡与管理
霜降时期的农田土壤养分平衡与管理霜降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是农田土壤养分平衡与管理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时期,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了冬季,土壤中的养分开始发生变化,因此合理的土壤养分管理对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
一、土壤养分变化的特点霜降时期的土壤养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氮素:在霜降时期,农田土壤中的氮素主要以有机氮的形式存在,如蛋白质、尿素、氨等。
这些有机氮物质在霜降后逐渐分解,并转化为氨态氮、硝态氮等可供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
2.磷素:霜降时期的土壤中磷的含量相对较高,主要以无机磷的形式存在,如磷酸盐、磷酸二氢铵等。
然而,由于低温和水分条件的限制,土壤中的无机磷在霜降后并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
3.钾素:霜降时期的土壤中的钾含量相对较高,主要以可交换钾的形式存在。
霜降后的土壤温度下降,土壤中的钾离子释放速度减慢,因此农田土壤中的钾供应相对较好,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二、土壤养分的管理策略为了确保农作物在霜降时期能够获得足够的养分供应,以下是一些土壤养分管理的重要策略:1.有针对性地施用氮肥:霜降时期,适量施用氮肥可以促进氮素的释放和转化,增加土壤中的氨态氮和硝态氮含量,提高养分供应。
但应注意避免施用过量的氮肥,以免造成土壤酸化和环境污染。
2.适时施用磷肥:由于霜降后土壤中无机磷的利用率相对较低,农民可以选择适时施用磷肥,以提高土壤中可供植物吸收的磷含量。
同时,还可以采用磷肥的缓释剂,延缓磷肥的释放速度,增加农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
3.合理施用钾肥:土壤中的钾含量相对较高,一般不需要额外施用钾肥,但在土壤贫瘠或缺钾的地区,适量施用钾肥有助于提高土壤中的钾含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合理的灌溉和排水管理,维持土壤中的钾离子平衡。
4.有机肥的应用:霜降时期适量施用有机肥对于提高土壤养分含量和改善土壤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养分,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持水能力,改善土壤结构,促进植物的生长。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问题及对策黄鸿翔(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北京 100081)中图分类号:S159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0616(2005)0120003204收稿日期:2004212210作者简介:黄鸿翔(19402),男,江西泰和人,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从事有关土壤资源的研究。
1 我国土壤资源现状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主要在土壤上进行,人类所需要的农产品均直接或间接从土壤中生产,土壤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农业生产措施的效果,所以土壤是农业的基础,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自然资源。
我国土壤的基本状况:(1)人均数量偏少。
我国人均耕地、林地、牧草地仅为世界人均数量的45%、2519%和3619%。
近年,随着退耕还林还草和经济建设占地,林地和牧草地数量有所增加,但耕地的数量在继续下降,从1996年到2002年,我国的耕地从1130亿hm 2减少到1126亿hm 2,6年减少了413万hm 2,人均耕地也从1996年的01106hm 2降到了2002年的01099hm 2。
人均数量少意味着必须加大利用强度,以获取更高的生产率。
(2)整体质量偏低。
第一,我国因生态环境恶劣或土壤肥力低下而难于农林牧利用的土壤占总面积四分之一。
第二,已利用土壤的肥力水平也偏低。
土壤肥力现尚无直接度量的指标,但一般认为土壤有机质能大体反映土壤的肥力水平,人们还常常辅以土壤养分含量和障碍因素状况来进行综合判断。
根据20世纪80年代第二次土壤普查的数据,我国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1%~2%和低于1%的面积分别占38125%和25195%。
土壤养分中,氮素状况与有机质状况相似,土壤全氮含量011%~01075%和小于01075%的面积分别占21134%和33160%,含量水平整体偏低;磷素和钾素含量也较低,土壤有效磷(P )含量5~10mg/kg 、土壤有效钾(K )含量50~100mg/kg 、多数情况下应施用磷钾肥的面积分别占30195%和34196%,而有效磷含量小于5mg/kg 的缺磷和极缺磷面积占50159%,有效钾小于50mg/kg 的缺钾和极缺钾面积占12116%。
[整理]中国北方土壤磷素状况及磷肥的增产作用.
中国北方土壤磷素状况及磷肥的增产作用周艺敏博士天津市土壤肥料研究所天津市 300192北方历来为全国的重点缺磷地区,农田耕地土壤缺磷面积约占75%以上。
大规模施用磷肥,土壤磷素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近年来土壤养分状况的系统研究和大量田间试验结果显示,中国北方土壤磷素仍然是继N之后的主要养分限制因子。
从农业的持续发展出发,仍需高度重视合理施用磷肥问题,以提高肥效,培肥土壤。
本文汇总了北方协作组几年来有关磷肥的研究成果,对北方土壤磷素状况、磷肥的合理施用以及肥效进行分析。
(图:作者周艺敏)一、北方农田土壤磷素及平衡状况1. 耕层土壤磷素状况及平衡根据北方主要土壤养分动态监测结果表明,八十至九十年代以来随着农业生产的发展,磷肥的大量投入,农田土壤磷素平衡出现盈余。
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农田磷肥投入量增长2-8倍。
有机肥在磷肥投入的贡献率占25%-30%。
磷肥的大量投入使土壤磷素平衡出现盈余。
耕层(0-20cm)土壤有效磷含量水平普遍提高。
图1显示了吉林、山东、新疆3省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效磷含量变化情况。
从图中可看出九十年代与八十年代相比主要土壤类型的有效磷含量平均提高了3-10mg/kg。
(图:图1 北方地区主要土壤类型速效磷含量变化情况)2. 北方农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中缺磷对产量的影响采用国际农化服务中心(ASI)推荐的土壤养分状况系统研究方法,对北方13个省市10多个代表性土壤类型的199个样点进行养分限制因子温室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见表1),土壤磷素的亏缺依然是继氮之后的第二大养分限制因子。
与最佳处理量(OPT)对比,土壤不施磷(-P),平均生物量仅达最佳处理的49%。
(表:表1 北方农田土壤养分限制因子分析结果(1992-1998) )注释:* 生物量为出苗后6个星期地上部分的干物重,以最佳处理(OPT)为100%。
各处理除标定的养分外均施用相等于OPT的养分量,如-N为除N外施用所有其它的养分。
养分限制因子位序为N>P>S>K>Zn>Fe>B>Mn>Cu。
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
我国土壤污染的治理措施1、施用化学改良剂,采取生物改良措施,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增强土壤净化能力向土壤中施用石灰、碱性磷酸盐、氧化铁、碳酸盐和硫化物等化学改良剂,加速有机物的分解,使重金属固定在土壤中,降低重金属在土壤及土壤植物体的迁移能力,使其转化成为难溶的化合物,减少农作物的吸收,以减轻土壤中重金属的毒害。
针对有机物污染,用植物、细菌、真菌联合加速有机物降解。
针对无机物污染,利用植物修复可以把一部分重金属从土壤中带走。
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砂掺粘改良性土壤,增加和改善土壤胶体的种类和数量,增加土壤对有害物质的吸附能力和吸附量,从而减少污染物在土壤中的活性。
发现、分离和培养新的微生物品种,以增强生物降解作用。
2、强化污染土壤环境管理与综合防治,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控制和消除土壤污染源,组织有关部门和科研单位,筛选污染土壤修复实用技术,加强污染土壤修复技术集成,选择有代表性的污灌区农田和污染场地,开展污染土壤治理与修复。
重点支持一批国家级重点治理与修复示范工程,为在更大范围内修复土壤污染提供示范、积累经验。
合理利用污染土地,严重污染的土壤可改种非食用经济作物或经济林木以减少食品污染。
科学地进行污水灌溉,加强土壤污灌区的监测和管理,了解水中污染物的成分、含量及其动态,避免带有不易降解的高残留污染物随机进入土壤。
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强土壤胶体对重金属和农药的吸附能力。
强化对农药、化肥、除草剂等农用化学品管理。
增施有机肥同时采取防治措施,不仅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污染,还能经济有效地消灭病、虫、草害,发挥农药的积极效能。
在生产中合理施用农药、化肥,控制化学农药的用量、使用范围、喷施次数和喷施时间,提高喷洒技术,改进农药剂型,严格限制剧毒、高残留农药的使用,大力发展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
大力发展生物防治措施。
大力推广闭路循环、无毒工艺,以减少或消除污染物的排放。
对工业“三废”进行回收净化处理,化害为利,严格控制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浓度。
平衡土壤养分的措施
平衡土壤养分的措施土壤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基础,而养分是土壤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持土壤的平衡养分,我们需要采取一些措施来调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以满足植物的生长需求。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平衡土壤养分的措施。
了解土壤的养分含量是平衡土壤养分的基础。
通过进行土壤测试,可以获得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如氮、磷、钾等。
根据测试结果,可以有针对性地调整土壤中的养分含量,以满足不同作物的需求。
合理施肥是平衡土壤养分的重要措施之一。
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和土壤的养分含量,选择适当的肥料进行施用。
一般而言,氮肥适合促进植物的茎叶生长,磷肥适合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钾肥适合促进植物的果实和种子的生长。
在施肥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肥料的用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土壤养分的不平衡。
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也是平衡土壤养分的有效措施之一。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质和微量元素,可以提供丰富的养分供植物吸收。
有机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保水和保肥能力。
常见的有机肥料包括牛粪、鸡粪、腐熟堆肥等,可以根据土壤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有机肥料进行施用。
合理轮作和间作也是平衡土壤养分的重要措施。
轮作是指在不同季节或年份种植不同作物,以减少同一种作物对土壤养分的连续耗竭。
间作是指在同一季节或年份同时种植两种或多种作物,以充分利用土壤养分,并减少土壤养分的流失。
通过轮作和间作,可以使土壤中的养分得到充分利用,减少养分的流失和浪费。
控制土壤酸碱度也是平衡土壤养分的重要措施之一。
酸碱度对土壤中的养分吸收和利用有着重要影响。
一般而言,酸性土壤适合酸性作物的生长,碱性土壤适合碱性作物的生长。
通过调节土壤的酸碱度,可以改善土壤中养分的有效性,提高养分的利用率。
除了上述措施外,还可以通过土壤改良和保护措施来平衡土壤养分。
土壤改良可以通过添加石灰、腐熟有机肥料等方式,改善土壤的结构和养分含量。
土壤保护可以通过合理耕作、植被覆盖等方式,减少土壤的侵蚀和养分的流失。
平衡土壤养分是保持土壤肥力和植物健康生长的重要措施。
我国土壤分布现状及应对措施
我国土壤分布现状及应对措施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有着悠久的农耕文明,从封建社会起就是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体系,因而国人对土地的感情尤其热烈和执着。
土壤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美丽中国建设,保护好土壤环境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内容。
土壤面临的问题近年来,由于长期大剂量的使用化肥农药和工业废水乱排乱放等原因,我国土壤环境总体状况堪忧,部分地区污染较为严重,已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之一。
长三角地区:至少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
据调查南京郊区有30%的土地遭受到污染,浙江省17.97%的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普遍存在镉、汞、铅、砷等重金属污染。
华南地区:部分城市有50%的耕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有机物污染有近40%的农田菜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超标其中10%属严重超标,华南地区主要存在铜、砷、锌、镍、铅、镉、汞等重金属污染。
东北地区:存在着严重的Pb,Hg,Cd,As,Cr污染,主要分布在黑龙江、吉林、辽宁的污水灌区、旧工业区及城市郊区。
西部地区:主要污染物是重金属汞、镉、砷、铜、铅、铬、锌、镍等,其中云南,四川,甘肃白银市、内蒙古河套地区污染较严重。
云南地区:单个元素超标率在30%以上的达到37个县。
土壤分布规律东部-青色:东临大海,又是很多江河的入海口,因此土壤长期处于淹水状态之下,其中的氧化铁(Fe2O3)被还原成氧化亚铁(FeO)而呈灰绿色,是为青土。
南部-红色:南方闷热潮湿而多雨,大量易溶于水的土壤矿物质,受雨水冲刷而流失,最终剩下氧化铁和氧化铝(Al2O3),因而呈现红色。
中部-黄色:黄土则主要分布于我国的黄土高原,黄土的有机质含量不高但其颗粒细腻适宜耕作,其所在的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
西部-白色:西部气候干旱,土壤以盐土和碱土为主,这类土壤中富含碳酸钙、石膏等白色物质,加上可溶性盐在土壤表层聚集,所以变成了白色。
北部-黑色:东北地区气候湿润而寒冷,黑色腐殖质在土壤表层大量积累而降解缓慢,长年累月黑色不断加深,因此称作黑土。
土壤治理措施
土壤治理措施引言土地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而土壤则是土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随着人口增长、工业化进程加快和土地过度开发等原因,土壤的质量逐渐下降,给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土壤质量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壤治理措施。
1. 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是土壤治理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合理施肥,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养分含量,提高土壤的肥力水平。
主要的合理施肥措施包括:•遵循土壤养分平衡原则,根据土壤养分含量和作物需求进行施肥。
不仅要考虑氮、磷、钾等主要养分的供给,还要关注微量元素的补充。
•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
可以采用化肥、有机肥或者二者结合的方式施肥,根据土壤性质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方法。
•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时间。
避免过量施肥和集中施肥,以免造成养分浪费和土壤污染。
2. 种植轮作种植轮作是一种通过不同作物间的轮换种植来改善土壤的措施。
种植轮作可以有效地减少土壤中的病虫害发生,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的结构和肥力。
具体做法包括:•合理选择作物种类。
根据作物的根系特点、养分需求和对病虫害的抵抗力等因素,选择适合轮作的作物。
一般可以选择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和十字花科植物作为轮作作物。
•合理安排轮作周期。
一般来说,轮作周期应该在2-3年以上,避免过短周期导致土壤养分失衡和病虫害不断发生。
•合理选择轮作顺序。
轮作时应考虑作物间的病虫害关系和养分利用关系,合理选择轮作顺序,以达到病虫害防控和养分循环的目的。
3. 水土保持措施水土保持是保护土壤免受水流冲刷和水分蒸发的一系列措施。
它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结构。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被覆盖。
通过种植抗逆性强、根系发达的植物,在土壤表面形成覆盖层,减少水分蒸发和土壤冲刷。
•构筑梯田。
在坡地上采取梯田耕种方式,可以减少水流强度,降低水土流失的风险。
•构筑防护措施。
在河道、冲沟等易受水流冲刷的地方,加固护坡、修建防洪堤、安装沟渠等措施,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306
环 境 科 学
28 卷
市的氮磷平衡总量和强度[5 ,9] . 核算的氮磷投入项包 括化肥施用 、动物粪便还田 、生物固氮 、大气沉降 、有 机肥和种子带入 ,其中生物固氮是氮平衡的特有项 ; 氮磷产出项包括各种农作物和牧草的吸收. 养分投 入产出之差即养分平衡量. 受数据可得性制约 ,有机 肥项没有核算绿肥 、商品有机肥 、污泥 、饼肥等有机 肥源带入的氮磷投入.
农业生产系统的养分状态 ,尤其是氮磷平衡状 态 ,是决定作物产量 、土壤肥力以及农业环境影响的 重要因素. 系统氮磷缺损 (投入 > 产出) ,会降低土壤 肥力 ,造成作物减产 ;系统氮磷盈余 (投入 < 产出) 会 增加土壤氮磷的流失风险 ,威胁地表水和地下水环 境. 由于农业污染具有非点源污染的特征 ,随机性 强 ,监测十分困难. 因此 ,核算农业生产系统养分投 入和产出 ,辨别土壤氮磷缺损Π盈余状态 ,是分析农 业环境影响的重要方法. 本研究利用经济发展与合 作 组 织 ( 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 OECD) 的表观氮磷平衡模型核算了中 国 337 个地级市的土壤表观氮磷平衡 ,并对结果进 行空间分析 ,提出了农业氮磷污染控制的初步建议.
1 材料与方法
养分平衡模型 (Nutrient Balance Model) 是一种基 于物质平衡的方法 ,它通过对土地养分的投入量和 产出量进行核算 ,识别土地养分盈余或者缺损的状 态 ,判断农业投入对土壤肥力 、农业生产和水环境的
影响. 目前 ,形式各异的养分平衡模型已应用到农 业 、生态和环境等各个领域. 20 世纪 90 年代 ,养分 平衡模型开始被广泛地用于氮磷养分利用的监测和 控制 ,以减少过量的氮磷投入和因此带来的不利环 境影响[1~4] . OECD 的土壤表观养分平衡模型是农业 环境领域最常用的养分平衡模型之一 ,该模型是以 地块 (土壤) 为研究对象的宏观模型 ,结构简单直观 , 数据易得 ,政策相关性较强[2 ,5 ,6] . 模型旨在评估农业 对欧洲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影响 ,因此最初只考虑 氮平衡 , 并将模型计算结果 ———土壤表观氮平衡 (Soil Surface Nitrogen Balance) 作为 OECD 成员国农业 2环境评估的重要指标之一[7 ,8] ,近年来出于对地表 水富营养化问题的日渐关注 ,磷平衡也被纳入模型 之中.
Abstract :By applying OECD surface soil nitrogen balance methodology , the framework , methodology and database for nutrient balance budget in China are established to evaluate the impact of nutrient balance o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water environment. Results show that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urplus in China are 640 ×104 t and 98 ×104 t respectively , and nitrogen and phosphorus surplus intensity in China are 16156 kgΠhm2 and 2153 kgΠhm2 respectively. Because of striking spatial difference of nutrient balance across the country , China is seeing a dual2 challenge of nutrient surplus management as well as nutrient deficit management. Chemical fertilizer and livestock manure are best targets to perform nutrient surplus management due to their marked contributions to nutrient input. However , it is not cost2effective to implement a uniform management for all regions since nutrient input structures of them vary considerably. Key words :surface nutrient balance ; inventory ; farming ; livestock production ; nutrient input ; nutrient output
本研究在 OECD 土壤表观氮平衡模型的框架下 增加了磷平衡的内容 (图 1) ,核算了中国 337 个地级
收稿日期 :2006206217 ;修订日期 :2006209227 基金项目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 (973) 项目 (2004CB720401) 作者简介 :陈敏鹏 (1982~) , 女 , 博士研究生 , 主要研究方向为农业
个地级市 ,不包括香港 、台湾和澳门) 土壤表观氮磷
模型数据库.
本研究涉及到的众多系数主要分为 2 类. 一类
是产生量系数和氮磷含量系数 ,例如畜禽粪便产生
量 、畜禽粪便氮磷含量 、谷草比 、秸秆氮磷含量以及
形成 100 kg 籽实作物地上部分的收获氮磷量系数
等等. 目前 ,这类系数的相关研究较多 ,取值范围较
投入 Π产出
单元
输入指标
氮肥
施用量 (折纯)
化肥
磷肥 复合肥 牛
施用量 (折纯) 施用量 (折纯) 年末存栏量
马
年末存栏量
驴
年末存栏量
畜禽粪便 投 入
骡 骆驼 猪
年末存栏量 年末存栏量 年内出栏量
羊
年末存栏量
家禽
年内出栏量
生物固氮 豆科植物
播种面积
湿沉降
耕地湿沉降 牧场湿沉降
耕地面积 牧场面积
图 1 土壤表观氮磷平衡模型框架 Fig. 1 Framework of soil surface nutrient balance model
公式 (1) 和 (2) 给出了表观氮磷平衡的计算方
法. 其中 , M 表示氮磷表观平衡总量 ,如果 M 是正
值 ,表示土壤表观氮磷盈余 ,对水环境有潜在影响 ;
有机肥
人粪尿 作物秸秆1)
人口
稻谷
总产量
小麦
总产量
玉米
总产量
高粱
总产量
豆类
总产量
产 作物吸收 出
薯类 油料
总产量 总产量
棉花
总产量
糖料
总产量
蔬菜
总产量
果用瓜
总产量
牧草吸收 牧草
牧场面积
1) 具体项 、单元和输入指标与作物吸收项相同
敏感系数
还田率 还田率 还田率 还田率 还田率 还田率 还田率 还田率
模型计算结果表明 ,2003 年中国土壤表观氮磷 盈余总量分别为 640 ×104 t 和 98 ×104 t ,该结果与鲁 如坤和沈善敏对中国农田生态系统的氮磷收支状况 的判断基本一致[13 ,16] . 2003 年氮磷盈余强度分别为 16156 kgΠhm2 和 2153 kgΠhm2 . 中国的氮盈余强度远远 低于 OECD 和欧盟 1995~1997 的水平 (图 2) ,但是 中国氮磷平衡区域分布严重不平衡 ,面临着氮磷盈 余管理和氮磷缺损管理的双重压力.
得 ,蔬菜和果用瓜的氮磷含量系数和收获氮磷量系 数取 23 种常用蔬菜和 3 种果用瓜的相关系数的平 均值 ;蔬菜废弃物产生量取自清华大学滇池流域实 验的实测值.
表 1 中国土壤表观氮磷平衡模型描述 Table 1 Description of soil surface nutrient model in China
M 是负值表示土壤表观氮磷亏损 ,对农业生产的可
持续性有潜在影响. N I 表示氮磷投入 , NO 表示氮磷
产出 , i 、j 表示第 i 种投入和第 j 种产出 , n 和 m 表
示投入和产出的类别数 ,例如在氮平衡中 n = 6 , m
= 2. I 表示氮磷表观平衡强度 ,即单位农地面积上
(AL) 的表观氮磷平衡总量. 由于土壤表观养分平衡
小 ,本研究主要参照文献 [ 10~19 ] 取值. 其中 ,复合 肥氮磷 ( P2O5 ) 钾 ( K2O) 的养分比根据专家建议取为
01325∶01514∶01161 ,豆科植物的共生固氮量为收获 氮量的 2Π3[16] ,不考虑非共生固氮. 由于各地级市细 分的蔬菜和果用瓜的播种面积和产量数据难以获
第 28 卷第 6 期 2007 年 6 月
环 境 科 学 ENVIRONMENTAL SCIENCE
Vol. 28 ,No. 6 Jun. ,2007
中国区域土壤表观氮磷平衡清单及政策建议
陈敏鹏 ,陈吉宁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北京 100084) 摘要 :利用 OECD 表观氮平衡模型框架 ,建立了中国表观氮磷平衡核算的框架 、方法和数据库. 模型结果表明 ,2003 年中国土壤 表观氮磷盈余总量分别为 640 ×104 t 和 98 ×104 t ,氮磷盈余强度分别为 16156 kgΠhm2 和 2153 kgΠhm2 . 由于中国氮磷平衡区域分 布严重不平衡 ,面临着氮磷盈余管理和氮磷缺损管理的双重压力. 化肥和畜禽粪便是中国土壤氮磷投入最主要的来源 ,因此 是中国氮磷盈余管理最佳切入点. 由于各地氮磷投入结构各异 ,在氮磷盈余严重的中东部地区 ,不宜采用“一刀切”的政策 ,而 应针对不同地区氮磷输入的特点进行氮磷盈余管理. 关键词 :表观氮磷平衡 ;清单 ;种植 ;养殖 ;氮磷输入 ;氮磷输出 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25023301 (2007) 0621305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