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 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元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学案 新人教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1.(2018·广东学考)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的“新敌人”是指( )A.美国B.德国C.苏联D.英国解析:选C。
题干中“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是关键信息,二战期间建立的世界反法西斯同盟主要包括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国,而美国、英国等资本主义国家与苏联既有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也有国家利益的冲突,所以答案选C项。
2.(2017·江苏学考)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
”该学者认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目的是( )A.履行“北约”成员的义务B.缓和两大阵营的紧张局势C.对抗“华约”集团的冲击D.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解析:选D。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马歇尔计划”的目的是扶持西欧国家和遏制苏联。
故D项正确。
3.(2018·广东学考)1947年2月英国外交部就希腊、土耳其发生的危机照会美国国务院,希望美国能够承担起援助的责任以避免这两国落入非英美势力的控制之中。
于是,美国总统在国会发表了重要演讲,标志着美苏冷战正式开始,这指的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建立解析:选A。
针对希腊、土耳其的危机,杜鲁门发表国情咨文,提出要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
4.(2017·广东学考)“各缔约国同意对于欧洲或北美之一个或数个缔约国之武装攻击,应视为对缔约国全体之攻击。
因此缔约国同意如此种武装攻击发生,每一缔约国……应单独并会同其他缔约国采取视为必要之行动,包括武力之使用。
”这段条文出自( ) A.《北大西洋公约》B.《华沙条约》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联合国宪章》解析:选B。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
朝鲜停战签字仪式
就在板门店举行。
板门店共同警卫区。 图中前排的铁皮房就 是军事停战委员会谈 判会场,朝鲜军事分
界线横穿其中。
(3)侵越战争: 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殖民者重返越南。越南人民在越南共 产党的领导下,英勇抗击,迫使法国殖民者撤出。 时间、结果: 1961年—1973年 在越南军民的英勇抗击下,美军被迫于1973年撤出越南。
战后初期,苏联总兵力接 近美国,建立有强大的军事工
业,仅作战飞机的年产量就达
40,000架,苏军驻扎在欧亚许
多地区。在战争中,苏联大大
扩展了疆土,解放了大片东欧 领土。苏联成为战后唯一能与 苏联莫斯科克里姆林宫 美国抗衡的大国。
2.冷战开始:
(1)信号: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开始标志: 杜鲁门主义(1947年3月)
①二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 增大,引起了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敌视。
(3)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日益加剧,苏联
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雅尔塔体系 A.概念: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美、英、苏
3.成立“经互会”:
(1)时间、国家: (2)目的: 打破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 封锁。
经互会
为了与西方咄咄逼人的经济封锁和遏
制政策相抗衡,1949年1月,苏、保、 匈、波、罗、捷六国代表在莫斯科举 行的经济会议上协议成立经济互助委 员会(简称经互会)。同年4月,该组 织正式宣布成立,总部设在莫斯科。 经互会的宗旨是,通过经济互助、技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
思考:
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的目的是什么?
复兴欧洲经济
控制西欧 遏制苏联
稳定资本主义秩序
推行霸权政策 实现称霸战略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 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坐落着中欧和东欧古国的都城„„ ——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材料二 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是支持自由国家的人民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 的征服企图。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 ——杜鲁门1947年3月12日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三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 协助欧洲走上复兴的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材料四 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
苏联
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经济互助委员会 “华约”(1955年)
“杜鲁门主义” “马歇尔计划” “北约”(1949年)
“北约”和 华约”的成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 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材料一、 “必须考虑给(欧洲)以额外的大量和无偿的援助,不 然的话就会面临非常危险的经济、社会和政治解体的危险。”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
(“冷战”对峙的重点在欧洲,“热战”的重点在亚洲)
图说 历史
1948年,西方国家将在德国占领 区合并,实行货币改革。苏联切断西 方占领区同西柏林间的水陆交通,并 发行了新货币,这就是“柏林危机”。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参考学案1新人教版必修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一、知识点拨(一)知识网络(二)历史解析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格局、美苏争霸格局的区别和联系两极、“冷战”和美苏争霸格局是在雅尔塔体系下表现出来的国际关系。
它们是由雅尔塔体系的主要内容演变而来的,从存在时间、内容和范围上要比雅尔塔体系小得多。
雅尔塔体系是世界大国根据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重新划分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而形成的新的国际关系体系,其核心是美苏两分天下。
因而,两极、“冷战”和美苏争霸格局都是在这一框架内演变的,它在二战后期开始形成,二战结束后正式形成。
“冷战”格局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除战争方式外的遏制政策,范围涉及全球。
它主要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峙,始于1947年,到20世纪60年代初,随着中苏关系的破裂,社会主义阵营荡然无存。
至此,“冷战”格局让位于两极格局,美苏争霸格局占主导地位。
两极格局在雅尔塔体系形成后初见端倪,1955年“华约”建立后正式形成。
它在时间、内容和本质上与美苏争霸格局有诸多相同之处,但美苏争霸格局完全以两国利益为着眼点,而两极格局还涉及到两大阵营其他国家,范围较之更广一些。
美国推行“冷战”政策的原因及“冷战”的性质原因:(1)二战后,美国实力空前强大,成为资本主义世界霸主,欲在世界范围内推行霸权主义,操控世界。
(2)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力量日益增强,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3)美国虽实力强大,但苏联在政治军事上可与之抗衡,因而美国不敢贸然越过战时双方划定的势力范围界线,只能采取除武装进攻以外的其他方式。
(4)大战刚结束,美苏双方都不愿重燃战火,使自己再次卷入一场新的全球战争。
性质:由于“冷战”是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其指导思想就是“遏制共产主义”,因而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意识形态色彩,是两种社会制度尖锐对立的表现。
二、学习自评(一)知识掌握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直接原因是()A.社会制度的不同B.意识形态的分歧C.国家利益的冲突D.美国推行霸权政策2. 1946年,丘吉尔在美国富尔顿发表“铁幕”演说,其主要内容是()A.发出了西方国家对苏“冷战”的信号B.“冷战”政策的正式开始C.提出对西欧进行经济援助,抵制苏联D.倡议建立“北约”集团3.下列各选项中,不符合“冷战”基本特征的是()A.对西欧实施经济援助计划B.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C.支持联邦德国成立D.发动越南战争4.美苏“冷战”的焦点地区最初是()A.朝鲜半岛B.德国C.越南D.古巴(二)能力提高1. 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上已分成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另一种是“极权政体”。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八单元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跟踪检测|基础达标练|1.二战后的雅尔塔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础。
“两极”是指( )A.美国、中国B.美国、英国C.美国、苏联D.中国、苏联解析:选C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后的两极格局下,两极应该是指美国和苏联。
故选C项。
2.美苏是两种社会制度完全不同的国家,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体现为( ) A.合作—对抗—战略合作B.对抗—对抗—战略伙伴C.对抗—合作—对抗D.对抗—合作—深度合作解析:选C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美苏处于对抗状态;二战期间出于共同反抗法西斯侵略的目的,两国实现合作;二战后美苏争霸,再次进行对抗,故C项正确;其他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A、B、D三项。
3.1947年,杜鲁门在美国国会宣称,世界已分为两个敌对营垒,一种是“自由制度”,一种是“极权政权”。
“极权政权”是指( )A.封建专制制度B.民主主义国家C.君主立宪制度D.社会主义国家解析:选D 杜鲁门主义不可能打击封建制度,故A项错误;民主国家就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是打击的对象,故B项错误;君主立宪制是民主国家,是杜鲁门所谓自由制度的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杜鲁门所谓的“极权政权”,是指当时的社会主义国家,主要是苏联,故D项正确。
4.杜鲁门主义是个政治纲领,马歇尔计划则是对杜鲁门主义的延续和扩大。
这是因为马歇尔计划( )A.旨在通过经济手段控制西欧B.提出了对抗苏联更为具体的方案C.增强了对苏联的经济军事压力D.使杜鲁门主义的野心更具公开性解析:选B 杜鲁门主义不是为了控制欧洲,故A项错误;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都是与苏联对抗的表现,马歇尔计划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方面的具体做法,故B项正确;马歇尔计划是经济措施,不是军事措施,故C项错误;杜鲁门主义的野心本身就是公开的,故D项错误。
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从东西方间的关系这一角度看,马歇尔计划是走向冷战的最后一步。
高中历史第8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元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探究主题2 杜鲁门主义与马歇尔计划的对比
材料一 我相信,这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转折点,它现在宣布,不论在什么地
方,不论直接或间接侵略了和平,都与美国有关„„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 家的人民维持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
于他们的侵略活动„„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的讲话 材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
局逐渐形成。 2.20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西欧、日本、第三世界等新兴力量的崛起,两极
格局受到冲击,整个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
3.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当今 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不断增强。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素养落实
峙格局,给整个国际关系带来长远深刻的影响。
二、美苏“冷战” 1.美国的“冷战”表现 (1)经济上:1947年6月马歇尔计划出台。 ①目的:帮助西欧恢复经济。 ②实质:扶持和控制 西欧 国家。 (2)军事上:1949年 北约 成立。 ①性质: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 军事政治 集团。 ②影响: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2.苏联的应对措施 (1)经济上:1949年,苏联、保加利亚等国成立 经济互助委员会 ,以打破美国为首 的资本主义世界对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 (2)军事上 ①1955年,苏联和波兰等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 华沙条约 组织。 ②影响:欧洲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美苏两极格局形成。
【学习目标】
价值立意·素养提升
【主题立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美苏实力均衡的基础上形成了两极对
(1)通过材料探究,分析冷战爆发的原因,加强学生史料实证与合理解释历史
2018_2019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件新人教版必修1
(2)力量对比: 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 影响日益增大。 (3)矛盾尖锐: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 矛盾日益加剧。
2. “冷战”开始: (1)序幕: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2)标志: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 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易错易混]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苏为主导的雅 尔塔体系的确立,只是奠定了两极格局的框架。1955 年华 沙条约组织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
(2)逐步成型:美国总统杜鲁门在 1947 年开始推行遏制 苏联的“杜鲁门主义”,标志着“冷战”的开始。随着马歇 尔计划的实施和北约组织的建立,美苏两极格局逐步成型。 (3)最终确立:针对美国先发制人的一系列“冷战”政 策,苏联采取了针锋相对的反击措施,从成立“共产党和工 人党情报局”、经济互助委员会到组建华沙条约组织。1955 年华约的建立,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的最终确立。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 趋势
第 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目标导航]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 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一、从盟友到对手 1.背景: (1)雅尔塔体系: ①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了以美、苏为 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雅尔塔体系。 ②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③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1949 年,美、英、法 1955 年,苏联和波 军事 等国签订《北大西洋 兰等国签署《友好 公约》 ,成立北大西洋 合作互助条约》 , 组 公约组织 成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 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 形成。 [ 易错易混 ] 马歇尔计划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援助 计划,其带有政治目的。美国对欧洲实施援助计划是为了 复兴西欧经济以稳定资本主义制度, 进而达到遏制共产主 义及控制西欧的目的。
【小初高学习]2018-2019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1.丘吉尔在二战结束前夕说“我们现在的新敌人就是昨天的光荣的盟国”。
这里“新敌人”指的是( )A.美国B.德国C.苏联D.日本解析: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之间的战时盟友关系逐渐失去了共同的基础,转而由于战后利益的分配以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等方面存在的差异,而成为竞争的对手。
答案:C2.如图反映了二战后初期美国的某一对外政策。
这一政策( )A.标志着“冷战”的开始B.促使欧洲走向联合C.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D.缓和了美苏之间的关系解析:根据漫画中的文字及美元符号等信息可知反映的是美国的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的实施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答案:C3.1947年美国国务院欧洲事务司司长约翰·西克森强调:“在和平时期,我们就必须与西欧国家谈判结成军事同盟,而且我们必须迅速采取行动。
”随后美国采取的相关行动是( ) A.提出杜鲁门主义B.发动朝鲜战争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组建华沙条约组织答案:C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形成分裂局面的相同原因是( )A.民族矛盾的日益激化B.美苏两个大国的干涉C.文化传统存在较大差异D.消灭法西斯势力的需要答案:B5.(2017·天门期末)“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材料说明( )A.美苏两霸的强权政治加剧了局势紧张B.“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C.史学观念影响到批评家对“冷战”的认识D.“冷战”时批评家是西方攻击苏联的喉舌解析:“冷战”对当时的世界局势产生双重影响与材料“……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相符,故B项正确。
答案:B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947年,美国总统杜 政治
鲁门提出以“遏制共
产主义”为指导思想
的“杜鲁门主义”
——
国家
美国的政策
美国国务卿马歇尔提
苏联的对策
1949年,苏联、保 加利亚等国成立经 济互助委员会 1955年,苏联和波 兰等国签署《友好 合作互助条约》, 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经济 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
划,即马歇尔计划 1949年,美、英、法 军事 等国签订《北大西洋 公约》,成立北大西 洋公约组织
(2)二战后,法国、美国先后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
3.核危机: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 4.阶段特征 (1)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间交替。 (2)美苏两国未发生大规模的直接武装冲突。
『辨析』
雅尔塔体系与美苏两极格局不是一个概
念,形成时间也不同。雅尔塔体系形成于第二次世
界大战后期,两极格局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
二者相差达十年之久,因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并不 等于两极格局的形成。
『阐释』
“冷战”是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双
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
化、意识形态诸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
对抗。“冷战”一词是1946年4月美国政论家斯沃
普在为美国议员巴鲁克起草的演说辞中首次提出的。
1947年4月巴鲁克发表了这篇演说,“冷战”一词
开始流行。同年,政论家李普曼的《冷战》出版后,
“冷战”一词随之被广泛采用。
『辨析』
(1)同
德国分裂与朝鲜分裂的异同
①都与二战有关。
②都是美苏相互妥协的结果。
③都分裂为两个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
(2)异
①德国经济实力较强,二战后很快摆脱美苏的控制,
高中历史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3)教学教案新人教版必修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苏“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难点:“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请学生阅读单元引言,尝试提炼出一个令感到陌生的历史概念。
(“冷战”)然后请学生描述“冷战”的形式。
讲授新课一、两极格局的形成(幻灯展示本节课要探究的几个重要问题)(让学生带着1、2两个问题看书,思考,学生之间可以互相讨论。
)(幻灯展示材料)提问:从上述文字中分析一下战后初期美国状况和可能采取的外交政策?美国可能成为世界霸主,操纵世界局势;美国的目标也可能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而导致联合抗美的形势。
提问:分析材料中所提到的“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的主张可能会遇到障碍吗?障碍是苏联。
这是不同的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
(幻灯展示材料)①材料一中美国对苏联政策的主要特征是什么?②材料二中杜勒斯和凯南的分歧是什么?③杜勒斯和凯南的政策是否有根本分歧?为什么?归纳:战后出现两极格局的原因是什么?(1)战后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确立称霸全球的战略;(2)苏联实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3)国家利益的争夺和意识形态的分歧。
二、美苏“冷战”简要介绍教材导言中丘吉尔的“铁幕”演说。
(幻灯展示材料)提问:什么是“杜鲁门主义”?(幻灯展示材料)补充说明: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借出席哈佛大学毕业典礼并接受名誉学位的机会,提出美国帮助欧洲复兴的建议,即“马歇尔计划”。
如果说杜鲁门主义是“冷战”在政治上的表现,那么马歇尔计划则是“冷战”在经济上的表现。
提问(1)什么是“马歇尔计划”?(2)马歇尔提出援助欧洲的目标是什么?与材料一中杜鲁门表白的目的有何不同?(板书美苏对峙的表现)三、“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学生据教材概括对德国的争夺:德国分裂,先后成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对朝鲜半岛的争夺: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成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和大韩民国。
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的背景及实质。
2、通过阅读教材,归纳美苏“冷战”的史实;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阅读课本,归纳美苏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
雅尔塔体系形成: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2、阅读课本,概括回答美苏“冷战”政策相关内容含义:信号:表现:(下表)【课堂思考】1、有人提出:两极格局之下,美苏的冷战造成了世界长期不得安宁,所以这个格局的主要影响是消极的;也有人观点正好相反,认为它的主要影响是积极的。
你如何对美苏冷战(两极格局)进行评价?【反馈训练】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美国总统杜鲁门指出:世界已分为“极权政体”和“自由国家”两个敌对堡垒。
杜鲁门把世界分为“两个敌对堡垒”的标准是 (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B.国家社会制度的性质C.在国际舞台上的作用 D.是否推行霸权政策2.二战后,美苏“冷战”对峙局面形成。
下列各项反映了两极格局下“冷战”事实的有 ( ) ①古巴导弹危机②对越南发动“局部战争”③柏林墙的修建④发动侵朝战争A.①② B.③④ C.①③D.②④3.有人这样评价马歇尔计划:“对美国来说,马歇尔计划达到了一箭几雕的目的。
”这里的“几雕”是指()①稳定西欧经济②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的支配地位③有利于美国商品的输出④把受援国纳入美国全球称霸的战略轨道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下面为某学生整理的《两极世界的形成》一课知识结构示意图。
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 )A.争霸丘吉尔古巴 B.“冷战”马歇尔古巴C.军事对抗肯尼迪柏林 D.“冷战”丘吉尔柏林5.有学者指出:“二战后以美苏为两极的世界格局的形成和持续,代表着战后力量均势的出现和保持。
在这种力量均势被打破之前,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这种两极格局的“相对的稳定性”积极作用不包括 ( )A.掩盖了一些地区冲突、局部战争和民族矛盾 B.在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C.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互相借鉴D.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兴起不结盟运动【学习小结】两极世界的形成一个对抗体系:两种对抗形式:三大对抗领域:。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章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材解析
人教版必修一《两极格局的形成》教材内容解析河北省衡水市第二中学(053000)李久才本课所述的内容是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及对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涉及“从盟友到对手”、美苏“冷战”及“‘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三个栏目一、“从盟友到对手”主要讲了两个问题:1.两极对峙格局的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定了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即雅尔塔体系,它勾画出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事实上划分了美苏的势力范围。
随着二战的结束,美苏双方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冲突加剧,战时同盟关系开始破裂。
美国企图凭借它在战时膨胀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称霸世界。
而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
为了取得世界霸权,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美国在欧洲推行了一系列“冷战”的政策和措施。
“冷战”是指二战后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除诉诸战争之外的紧张对峙和对抗。
2.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1946年3月,在杜鲁门陪同下,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密苏里州富尔敦发表题为《和平砥柱》的演说,主张遏制苏联,对抗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揭开了“冷战”的序幕。
1947年3月,杜鲁门在国会宣读咨文,声称希腊和土耳其正面临着“极权主义”的威胁,要求国会提供的援助,这篇以意识形态的分歧作为幌子,来掩盖其全球扩张的咨文内容被称为杜鲁门主义,它标志着美苏“冷战”的全面展开。
二、“美苏‘冷战’”主要讲了美苏的“冷战”措施及两极格局的形成1947年6月,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说,提出了“欧洲复兴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目的是用经济手段为美国控制西欧铺平道路,实质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它是一个反对苏联和东欧国家的军事政治集团。
它的成立是美国遏制苏联、称霸世界的重要行动,加剧了冷战的程度。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级世界的形成学案(有答案)
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高考考点】二战后世界主要国家政治力量的演变;雅尔塔体系的形成;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方案、北约和华约的建立;“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德国、朝鲜的分裂;朝鲜战争和古巴导弹危机。
【考点解读】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开展的影响;主要从美苏关系开展的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特别是美苏“冷战〞的具体措施、原因及影响等方面。
【课堂学习】一、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概念解析极:格局:1、雅尔塔体系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 ,在雅尔塔等国际会议上 ,美、英、苏等国讨论了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和战后和平等问题 ,达成假设干协议,形成的以__________为主导的_________新体系。
〔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划分势力范围;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战后世界各主要国家力量的比照3.美苏两国在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上的矛盾日益加剧 ,苏联成为美国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
4.主观上:战后美苏两国都抱有在世界范围内扩展势力的战略目标。
二、两极格局形成--美苏“冷战〞1、冷战开始〔1〕信号:〔2〕开始标志:___________〔1947年3月〕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 ,这些政策和纲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主义〞2、“冷战〞概念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除______________________活动 ,来遏制共产主义〔本质〕 ,稳定资本主义。
〔1〕外表“冷〞——没有硝烟炮火 ,枪林弹雨的直接行动〔2〕实质“战〞——在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进行剧烈的对抗和较量思考:从1948年到1950年 ,共有16个国家接受了美国130多亿美元的援助 ,其中90%是赠予 ,10%是贷款。
因此丘吉尔把“马歇尔方案〞称为“人类历史上最慷慨的举动〞。
人教版历史必修1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苏联的对策 ①经济:1949 年,苏联等国成立__经__济__互__助__委__员__会__。 ②军事:1955 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 约》,组成__华__沙__条__约__组织。 3.影响:两大_军__事__政__治___集团对峙的局面出现,美苏两极格局 形成。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表明马歇尔计划实施的背景。 ②反映了美国实施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1)根据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马歇尔计划出台的背景和目 的。 提示 背景:二战后西欧国家普遍衰落;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 美苏冷战开始。 目的:帮助欧洲恢复、发展经济,稳定资本主义阵营;加强美国 对西欧的控制;推行“遏制共产主义”政策,对抗苏联。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冷战”开始 (1)序幕:1946 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 表“铁幕”演说。 (2)标志:1947 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要以“_遏__制__共__产__主__义___” 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后来被称为“杜 鲁门主义”。
栏目 导引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2.马歇尔计划 史料 1947 年 3 月,美国副国务卿克莱顿提出,“如果没有美国 紧急大量的援助,①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崩溃将席卷整个欧洲。 除了对世界未来的和平与安全有破坏外,这对我们国内经济也是 巨大的打击。”②欧洲复兴与美国的经济利益是紧密联系的,美 国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必须尽快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帮助欧 洲。1947 年 6 月 5 日,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讲中吸取了克莱顿 备忘录的建议,正式提出马歇尔计划。
2017-2018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高中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教材整理1从盟友到对手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①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②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③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①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
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演说。
3.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教材整理2美苏“冷战”1.美国的政策(1)政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2)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3)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的对策(1)经济: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2)军事: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政府首脑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0“学思之窗”,思考: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性质:《北大西洋公约》《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都是结盟性质的条约,构建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美苏对峙格局形成,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整个欧洲被人为地分裂。
教材整理3“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特征: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2.表现(1)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①背景:在美苏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②结果:1953年美国战败,签订了停战协定。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1973年停战。
【新品推荐】高中历史 第8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元化趋势 第25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课时分层作业(限时40分钟)[学业达标练]1.美国学者梅尔文·莱夫勒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
在他看来,“冷战”其实是一场( )A.国家利益的竞争B.国际霸权的争夺C.主导力量的转移 D.不同制度的选择D[“人心之争”不能体现国家利益的竞争、国际霸权的争夺和主导力量的转移。
根据材料将“美苏‘冷战’称为‘人心之争’”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美苏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不同,意识形态之争成为两国斗争的重要内容,D项符合题意。
]2.有学者指出,“可以说,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
据此推断,美苏“冷战”对峙的原因是( ) A.美国试图建立全球霸权B.美国与苏联国家利益的冲突C.美国与苏联实力相当D.美国与苏联意识形态的冲突D[“战后美国在世界上的每一次重大举措,都是在遏制共产主义这一总的战略方针的指引下进行的”强调的是美苏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分歧和对立,故D项正确。
]3.针对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铁幕”演说,斯大林说:“我认为这个演说是危险的行动,其目的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使他们难于合作。
”这表明( )A.英美达成反苏共识B.美苏关系已经恶化C.盟国之间出现分歧D.“冷战”对抗全面开始C[题干材料提及丘吉尔的“铁幕”演说,只是英国单方面的行为,美国这时并没有与英国达成反苏共识,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提及斯大林对丘吉尔“铁幕”演说的担忧,没有体现美苏关系已经恶化,故B项错误;从斯大林的话中可以看出,“铁幕”演说旨在挑拨反法西斯盟国的关系,体现了反法西斯盟国之间出现了分歧,故C项正确;“冷战”全面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不是“铁幕”演说,故D项错误。
]4.某西方学者说:“直到美国觉察欧洲普遍不满与苏联的影响日益扩大的危险同时出现时,它才被迫制定了‘马歇尔计划’,答应为大规模恢复‘自由世界’的工业提供巨额资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5课两极世界的形成[学习目标]一、从盟友到对手1.背景(1)雅尔塔体系的形成①含义: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形成的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
②实质:美苏两分天下。
③作用:奠定了战后世界两极格局的框架。
(2)世界主要国家实力的变化①西欧和日本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
②苏联的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国家在世界上的影响日益增大。
③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也日益加剧。
2.序幕:194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在美国密苏里州富尔顿发表演说。
3.标志: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的出台。
二、美苏“冷战”1.美国的政策(1)政治: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提出以“遏制共产主义”为指导思想的“杜鲁门主义”。
(2)经济:国务卿马歇尔提出对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3)军事:1949年,美、英、法等国在华盛顿签订了《北大西洋公约》,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苏联的对策(1)经济:1949年,苏联等六国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2)军事:1955年,苏联和阿尔巴尼亚等国政府首脑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组成华沙条约组织。
3.影响: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着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课中思考] 阅读教材P120“学思之窗”,思考:这两个条约的共同性质是什么?它们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提示】性质:《北大西洋公约》《友好合作互助条约》都是结盟性质的条约,构建了两大军事政治集团。
影响:美苏对峙格局形成,欧洲出现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的局面,整个欧洲被人为地分裂。
三、“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1.特征: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
2.表现(1)德国分裂:1949年,在美国和苏联的支持下,分别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2)朝鲜战争①背景:在美苏支持下,先后建立了大韩民国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②结果:1953年美国战败,签订了停战协定。
(3)越南战争:1961年,美国发动侵略越南的战争,1973年停战。
(4)古巴导弹危机①缘起:1962年,苏联开始向古巴运送导弹。
②结果:美国武装封锁古巴,苏联被迫撤走导弹。
3.影响(1)世界在全面“冷战”和局部热战之间交替。
(2)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冷战”与两极格局的形成[史料一] 我们愿意帮助各自由国家的人民维护他们的自由体制和国家完整,抵制谋求把极权主义政权强加于他们的侵略活动……(否则)就会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鲁门讲话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在“冷战”中处于什么地位?史料一再现的是“杜鲁门主义”。
主要观点从“帮助”和“抵制”的对象入手分析;地位联系“杜鲁门主义”的影响分析。
【提示】观点:抵制以苏联为首的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维护资本主义世界的稳定。
地位: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
[史料二] 美国应该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没有它,也就没有政治的安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1947年6月在哈佛大学的演说(2)根据史料二,为“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重大举措在“冷战”中处于什么地位?措施从“经济”“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分析;地位联系它在“冷战”中的位置,美国采取的措施进行解答。
【提示】措施:“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
地位:是美国推行“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冷战”的关系(1)所谓雅尔塔体系,简而言之就是美、英、苏三国主要通过雅尔塔会议等重要国际会议所确定的战后世界秩序和政治格局的基本蓝图,其实质是美、苏两分天下。
(2)两极格局是以美、苏为中心,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两大阵营全面对抗为特点的格局。
(3)“冷战”是美苏对抗的主要形式。
(4)三者的关系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是战后两极格局形成的基础,即奠定了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
②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
③雅尔塔体系下两极格局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的加剧又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④一般说来,两极格局的瓦解,也就意味着“冷战”局面的结束和雅尔塔体系的瓦解。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史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同苏联,以及它们各自的盟国之间,都发生了直接的和全球性的对抗。
(它们)在各自的世界之间划分“边疆”,并且把它们的竞争扩大到了第三世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1)越南战争的爆发与整个“冷战”的大背景有什么关系?热战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关系可从越南战争是美苏“直接的和全球性的对抗”的组成部分的角度分析;实质问题注意越南战争受“冷战”影响,但与“冷战”不同。
【提示】关系:是“冷战”中的热战。
实质问题:热战实际上是“冷战”的结果,是“冷战”影响的一部分。
[史料二] “冷战”时期的批评家曾经指责一些军事联盟如北约组织和华约组织推动了高昂的军备竞赛,并使地区冲突一直有转变成超级大国之间核对抗的危险。
“冷战”结束后,赞扬这些军事联盟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却成为时尚。
——[美]杰里·本特利等《新全球史》(2)根据史料二并联系所学知识,概括学术界是怎样评价美苏“冷战”的。
对史料二要以句号为分界点分为两层,第一个句号前是第一层的内容,主要强调了美苏“冷战”的危险;第二个句号前是第二层,主要强调了“冷战”“具有控制冲突升级的能力”的另一面,要注意辩证分析。
【提示】学术界力图对美苏“冷战”作出辩证评价。
它既强调了美苏争锋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国际局势紧张,又看到在近半个世纪中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既认为美苏军备竞赛付出了高昂的代价,又指出“冷战”客观上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冷战”对国际关系的影响(1)美苏两国全面对抗,进行军备竞赛,使世界处于毁灭性的核战争的威胁之下,动荡不安,国际关系恶化。
(2)美苏两国为争夺势力范围,甚至不惜大举用兵,出现了局部热战,破坏了世界和平。
(3)在“冷战”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彼此不敢轻易动武,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美苏双方为了争夺在军事、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客观上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
造成西欧依赖美国、东欧依靠苏联的局面,不利于国际经济的良性发展。
促使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进行改革。
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
面对美苏两极对峙局面,亚、非、拉发展中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由此崛起。
)两极对峙格局的特点与雅尔塔体系及“冷战”的关系1.特点(1)阵线分明: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
(2)主导力量: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斗争方式:“冷战”是斗争的主要方式。
(4)体现矛盾:体现着两种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其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
(5)对峙地区:欧洲是美苏双方最重要的争夺地区;亚洲是各自势力范围的交界地区。
2.关系雅尔塔体系奠定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极格局的框架,两极格局是雅尔塔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和集中体现,从属于雅尔塔体系;两极格局下对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战”,“冷战”促进了两极格局的形成。
[当堂达标·固双基]1.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 )A.杜鲁门主义的提出B.马歇尔计划的实施C.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立D.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A[1947年3月,“杜鲁门主义”出台,美苏“冷战”从此开始,A项符合题意;B、C两项分别是“冷战”中美国采取的经济、军事措施,排除;D项是两极格局正式形成的标志,排除。
] 2.1947年,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发表演说,声称要遏制共产主义的扩张。
这一战略后来被称为( )A.“铁幕”演说B.“杜鲁门主义”C.马歇尔计划D.北约东扩B[注意时间“1947年”和人物“杜鲁门”,据此可以判断B项正确。
]3.“它是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为美国在经济上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
” 上述评论针对的是( )【导学号:84162173】A.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B.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C.马歇尔计划的实施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建立C[提取关键信息“经济上”“控制西欧”,据此可以判断C项正确,控制西欧是马歇尔计划的目的。
]4.下面是关于马歇尔计划的一幅漫画,漫画中的拉网人说:“来吧,小鱼!”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包括( )A.英国B.法国C.联邦德国D.苏联D[马歇尔计划原本也想把苏联拉拢过来,但是苏联不同意,所以后来被拉进网的“小鱼”不包括苏联。
]5.右图为一块朝鲜半岛分界线的标志牌,该分界线的产生( )A.意味着两极格局的最终形成B.标志着朝鲜半岛的正式分裂C.推动了美苏“冷战”局面的升级D.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D[日本投降后,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大国美国和苏联以北纬38度线为界,分别占领了朝鲜半岛的南部和北部,图片反映了美苏对朝鲜半岛的控制,故选D项。
]6.在“冷战”时期,美国、苏联之间爆发了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
这一危机指( )【导学号:84162174】A.修筑柏林墙B.朝鲜战争的爆发C.古巴导弹危机D.美国发动越南战争C[由材料“使人类从未如此接近一场核战争”可以判断此危机为古巴导弹危机。
A项并未发展到接近核战争的边缘;B、D两项没有发生美苏之间的直接对抗。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到亚得里亚海边的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材料二余相信美国之政策在于支持自由之民族以抵抗少数武装分子或外来压力之征服。
——杜鲁门致国会的咨文美国应尽力协助世界恢复至经济健全的常态……美国政府能够尽力缓和局势,协助欧洲走上复兴道路。
——马歇尔在哈佛大学的演说本公约各缔约国……决定联合一切力量,进行集体防御。
——《北大西洋公约》(1)材料一中这个演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格局的形成中起了什么作用?(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战后初期实行什么政策?它反映了美国什么意图?(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大国关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解析] 第(1)问,从演说与“冷战”的关系分析。
第(2)问,政策根据“杜鲁门”“马歇尔”“《北大西洋公约》”等信息解答;意图联系“协助世界”“协助欧洲”等信息概括。
第(3)问,从国家利益、社会性质等角度分析。
[答案] (1)推波助澜的作用。
(2)“冷战”(或遏制)政策。
意图:企图控制欧洲,称霸世界。
(3)国家利益的矛盾;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方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