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提案答复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
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金华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08.05•【字号】金政发[2006]126号•【施行日期】2006.08.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节能管理正文金华市人民政府关于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实施意见(金政发〔2006〕126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有效途径。
为加快我市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22号)、《浙江省循环经济发展纲要》(浙政发〔2005〕39号)精神,现就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出如下实施意见: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一)指导思想。
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综合竞争力为目标,以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强化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意识,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建立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新机制,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基本原则。
坚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现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坚持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公众参与;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并重;坚持全面部署,重点推进。
(三)主要目标。
到2010年,全社会资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资源生产率高、废弃物排放率低的清洁生产企业;创建一批循环经济型工业(农业)园区和城镇;基本建成重点领域资源回收利用体系和危险物处置体系;基本建立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策法规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激励考核体系,初步形成具有循环经济特色的经济体系。
南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对策
技术 又跟 不上 ,大 最 的再生 资源 得不 到充 分 回收 和利用 。大
力发展循环经济 ,既可以减少对原生资源的依赖 ,节约大量
资源 ,又可 以推 动经 济增 长方 式 的根本 转变 。
染防治工程、环境标志和清洁生产推广 、清洁能源工程、城 市供水工程 、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工程 、固体废物处理工程、
维普资讯
南安市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路对策
南安 市生产 力促 进 中心 吕吉鸿
循 环经 济是 一种 以 资源 的高效 利用 和循 环 利用 为核 心 , 以“ 量化 、再 利用 、资源化 ” 减 为原 则 ,以低 消耗 、低排 放 、 染 还相 当严 重 ;一些 有毒 有 害废 弃物 对 土壤 、地 下水 、大气 造 成现 实和 潜在 的 污染 。 当前 比较 突出 的有 以下几 个 问题 :
但 是 由于对 经 济结 构 内部各 产业 之 间的 有机 联 系和共 生关 系 及社 会经 济 系统 与 自然 生态 系统 间 的物 质 、能 和信 息 的传 递 、迁移 、循 环等 规律 重视 程度 够 ,南安 在工业 结 构i 攀 培 4 和产业 发展 方 面还存 在许 多 问题 。绝 大部 分 企业 缺乏科 技投 入 和研 发力 量 ,企业 技 术合作 、产 品配套 率较 低 ;一些 产 品
议和提案,这为加快发展循环经济提供 了良好的机遇。
从社 会 经济发 展战 略上 看 , 十六大 报告 提 出要“ 坚持 以信
息化带动工业化 ,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走出一条科技含量
高 、经 济效 益好 、资 源消耗 低 、环 境 污染 少 、人 力 资源 优势
循环经济强化发展建议
循环经济强化发展建议循环经济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经济体现。
它是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1,2]。
它不仅是一种以生态学和生态规律为基础的发展模式,同时也是一种资源和生态环境融合发展的新经济模式,对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的融合起指导作用。
如果将循环经济的理念应用到农业生产中,可以促进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同时可以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它可以解决很多农业问题,例如治理环境污染、转化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普及农业科普知识、合理利用各地乡镇农村企业留下的不良资产等。
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在我国已经有一定的发展,但还很不成熟,还存在着很多问题。
对此,笔者提出发展我国循环经济的七点建议。
强化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意识。
农业生产的指导思想是要进一步强调社会、经济与环境效益的统一,走“优质、高产、高效、可持续”的道路[3]。
由于广大农民缺乏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强烈意识,因此应以多种形式多种手段介绍循环经济的知识,加强宣传引导,使他们尽快树立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理念,加快其在我国的发展。
具体的建议如下:加强农业循环经济的基础理论研究。
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
针对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宣传标语、板报等多种传播媒介,使广大农民更深刻的认识在我国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必要性以及由此带给农民的好处。
从而使农民树立绿色消费、创新生产的观念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构建促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财政支持体系。
在农村金融制度方面,调整和改革国家的财政分配结构,使之向农业和农村倾斜,从而增加对农业和农村的各项投入。
各级政府要依法安排、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严格执行预算进度,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
同时积极运用补助、税收等多种经济杠杆,引导并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向农业和农村。
并适当的安排有关生态农业的专项资金,以开展技术培训、生态建设规划、小型试验示范活动、经验交流等方面的补助。
内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
内循环经济发展的建议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不断增强和资源日益紧缺,内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的重要目标之一、内循环经济是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基础,通过降低资源消耗、提高资源利用率和减少废弃物排放,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模式。
以下是促进内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1.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以内循环经济为指导,加大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力度。
政府可以提供财政和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通过内循环经济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国外资源依赖。
2.建立科学整合的产业链:各企业需要加强产业链内部和外部的协调合作,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比如,生产废弃物可以成为其他企业的原材料,形成循环利用的局面。
同时,建立产业链闭环,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3.鼓励创新技术和产品:将创新技术和产品作为内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可以加大对环保技术和产品的研发资金投入,并提供专利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和激励。
企业也应加强技术创新,研发出更环保、高效的产品,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4.提高资源利用率:通过提高资源利用率,达到降低资源消耗、减少环境污染的目的。
企业可以加强资源管理和节约,降低耗能和耗水,减少废物产生。
同时,加强废物的分类处理和资源回收利用,使废物成为资源而不是负担。
5.建立政企联动机制:政府和企业需要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机制,共同推进内循环经济发展。
政府可以在政策制定、引导和监测等方面发挥作用,企业则要积极响应政策要求,提高环保意识,主动参与内循环经济的实践。
6.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加强内循环经济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度。
政府可以组织宣传活动,普及内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方法,并鼓励公众通过绿色消费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积极参与内循环经济的实践。
7.加强国际合作:内循环经济的发展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各国应加强合作,共同推进内循环经济发展。
国际组织可以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促进内循环经济相关技术和经验的交流和分享。
国家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政策
04
政策实施效果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资源节约
循环经济政策强调减少资源消耗 和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
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消耗。
高效利用
通过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提高 生产过程中资源利用效率,减少
能源、水资源等消耗。
回收利用
推动废旧物品回收利用,促进再 生资源产业发展,提高资源循环
利用水平。
减少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减少污染排放
鼓励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术和工艺,减少污染物 排放,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保护
加强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修复生态环境,保 护生物多样性。
环保监管
加强环保监管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 击,保障生态环境安全。
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产业结构调整
01
鼓励发展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优化产业结构,推
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创新驱动发展
02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提高
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绿色发展
03
倡导绿色低碳发展理念,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
护相互促进、协调发展。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
节能减排
01
鼓励企业采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降低
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绿色消费
02
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推广低碳生活方式,鼓励消费者选择环保
3
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政策支持力度,如财政补贴、 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以促进循环经济的快速 发展。
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强科技创新
加大对循环经济相关技术研发的支持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高循环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专业人才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08号(经济发展类327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08号(经济发展类32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8•【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8•【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2408号(经济发展类327号)提案答复的函你单位提出的关于加强固体废弃物精准处理和资源化、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科技部、生态环境部、商务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完善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2021年7月1日,经国务院同意,我委印发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发改环资﹝2021﹞969号,以下简称《规划》),对“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作出整体部署。
《规划》明确了“十四五”循环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基本原则、主要目标,提出了构建现代化循环型产业体系、构建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深化农业循环经济发展三个方面的重点任务,部署了城市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园区循环化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循环经济关键技术与装备创新等五大重点工程,以及推进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利用、汽车使用全生命周期管理、塑料污染全链条治理、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废旧动力电池循环利用等六大重点行动。
《规划》强调,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对保障国家资源安全、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规划》明确了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政策,明确要健全循环经济法律法规标准,推动修订《循环经济促进法》。
二、关于优化循环模式,建立区域一体化循环经济示范区近年来,我委会同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开展了不同层次和范围的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先后组织开展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循环经济教育示范基地、餐厨废弃物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试点、园区循环化改造试点、资源循环利用基地建设等工作,探索形成了多种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项目建议书
循环经济项目建议书一、引言现代社会持续快速地发展着,然而,开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大量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尤其在资源日益稀缺的今天,我们亟需寻找一种可持续的经济模式来减少浪费、保护环境。
因此,我们提出循环经济项目,旨在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的持续发展。
二、项目目标1. 资源循环利用:通过建立完善的回收、再利用和再加工体系,实现废弃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减少资源浪费。
2. 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推动绿色低碳生产。
3. 经济促进:发展循环经济产业链,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培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点。
三、项目实施措施1. 建立完善的废物回收体系:通过政府、企业、居民共同参与,建立全面的废物回收体系,包括垃圾分类、废品回收站、废物再加工等环节。
2. 推动绿色产品生产:鼓励企业采用清洁能源、低碳技术和可再生材料,制造环保产品,减少对资源的依赖。
3. 发展循环经济产业:支持循环经济相关产业的发展,包括废物回收加工、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环保技术研发等领域。
4. 加强环境监管和法律法规建设:制定更加严格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加强对生产过程的监管,对污染企业实施严厉惩罚,并建立健全的环境治理机制。
5.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参与度,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激发环保意识。
四、项目预期成果1. 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通过建立循环经济体系,提高废物回收利用率,减少资源浪费,进一步推动资源循环利用,降低依赖进口资源。
2. 减少环境污染:通过降低工业和生活废物的排放,减少空气、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经济增长和就业机会: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发展将为社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增长,推动可持续发展。
4. 环保意识提升:通过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倡导低碳环保生活方式,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
五、项目前景和可行性分析循环经济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促进循环经济建议
促进循环经济建议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再循环利用的经济模式。
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以下提出几点建议:一、制定相关政策政府应加强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
这些政策可以包括建立回收和再利用的制度,设立相应的经济激励措施,提供财政和税收支持等。
通过这些政策,可以推动企业和个人改变消费和生产方式,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二、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为了实现循环经济的目标,需要建立完善的循环经济产业体系。
政府可以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投资建设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设施,提高废弃物回收利用率。
同时,可以加强与企业和科研机构的合作,推动循环经济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高资源的回收和再利用效率。
三、加强宣传教育宣传教育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环节。
政府可以组织各类宣传活动,向社会传播循环经济的理念和意义,引导人们改变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
同时,可以加强对循环经济知识的教育,提高公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理解,促使其积极参与到循环经济中来。
四、加强国际合作循环经济是一个全球性的挑战,需要各国共同努力来应对。
政府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与其共同研究和探索循环经济的发展路径。
同时,可以促进资源和技术的国际交流,加强合作交流,推动循环经济的全球推广和应用。
五、鼓励创新和创业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循环经济领域进行创新和创业,提供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同时,可以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推广,促进循环经济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六、建立综合评价体系为了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综合评价体系,对循环经济的实践和成效进行评估和监测。
政府可以牵头组织相关机构和专家,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方法,对企业和地区的循环经济实践进行评估和排名,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结论促进循环经济的建议包括制定相关政策、建立循环经济产业体系、加强宣传教育、加强国际合作、鼓励创新和创业以及建立综合评价体系等。
促进可持续发展小建议十条
促进可持续发展小建议十条1. 推广可再生能源积极倡导并鼓励使用可再生能源,如太阳能、风能和水能等。
政府可以提供补贴和税收优惠,企业和个人也应该采取措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以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2.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和推动循环经济模式,通过资源的有效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的排放。
政府应制定相应政策,促进企业转型和发展循环经济产业。
3. 加强环境教育加大环境教育力度,让公众了解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政府和学校应加强环境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并推广环保知识和理念。
4. 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人们使用公共交通、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政府可以优化城市交通规划,建设更多的绿色交通设施,并提供相应的交通优惠政策。
5. 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推动全社会转变消费观念,倡导节约使用资源。
政府可以加大对资源的监管力度,推出相关政策和法规,鼓励企业和居民减少资源浪费。
6. 增加环境保护投入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增加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资金和技术支持。
政府可以设立专项基金,用于环境保护项目的资助,同时鼓励企业增加环境保护投资。
7. 推行绿色建筑倡导和推广绿色建筑理念,通过节能、节水、减少废弃物等方式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
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在建筑过程中采用绿色建筑技术。
8. 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网络,加强对污染源的排查和治理。
政府应加大对环境污染的监测力度,同时对污染企业进行严格的执法和监管。
9. 培养可持续发展领导力加强对可持续发展领导力的培养,培养更多关注环境和社会责任的领导者。
政府可以加强相关培训和教育,鼓励企业领导人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10. 促进国际合作加强跨国合作,分享和推广可持续发展经验和技术。
政府应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通过以上十条建议,我们可以促进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发展循环经济 努力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1循 环 经 济 的科 学 内涵 .
“ 循环经济 是针 对持 续 的经济 增长 对资 源 和环境 压
力而提 出的一种 新 的经济 发展 模式 , 也是 指一种 新 的技 术经 济范式。 是 指在 社会 化大 生产 过程 中 以保 护环境 、 ” 资源循环 再利用 为 特征 的生产 方式 , 一 种新 型 的经济 是
式。发展 循环经济的首要 目标是 节约 资源, 而只有提 高资 源的综合 利用水平 才能从根本 上达到这 一 目标。 由
于循环经济是一种科技含量较 高的经济运 行模 式 , 因此技 术层 面的创新 与 突破 就理应成 为建立循环 经济的 重
要保 障 。
[ 关键词 ]循环经济 ; 资源综合利用 ; 术创新 技 [ 中图分类 号]X 2 2 [ 文献标 识码]B [ 文章编号 ]10 02—28 (0 70 ~O6 0 8020 }6 O3— 3
[ 科学发展 ]
发 展 循 环 经 济 努 力提高 资源综合 利用率
赵金凤
[ 摘 要 ]在经济发展 的过程 中, 当资源缺乏成为遏制 经济发展 的滞碍时 , 高资 源的综合利 用水 平就成 提 为促进 经济发展 , 优化 经济环境 的必然选择 。而发展循 环经济正是解 决这一 突出矛盾应运 而生的 经济发展 模
第一 是节能降耗 。第二 是发展循 环经 济 。第三 是搞好 生
态建设 和环境保护 。这 3个 方面 核心就 在于发 展循 环 、
正 确 理 解 与把 握 循 环 经 济 的 科 学 内涵
经济 , 搞好资 源 的 回收再 利用 。而这 一 问题 之 所 以备受
关注 , 主要是 因为在 刚 刚过 去 的 20 06年 , 国没有 实 现 全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支持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措施
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支持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措施新时期以来,国家领导人多次对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科学论断,先后七十余次谈及“循环经济”“循环发展”“循环利用”等,为我们持续深入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和根本遵循。
为认真学习各项会议精神,抓紧抓实抓好学习调研,按照有关工作安排,我们以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开展调查研究工作,以调研再生资源循环经济产业为切入点,结合强经济战略提出了进一步推动支持循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一、基本概况有关报告指出“实施全面节约战略,推进各类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
循环经济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大量废弃”的传统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的根本变革,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通过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持续推进固体废弃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积极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绿色转型,积极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
(一)探索再生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情况。
我省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是西北地区及周边省市重要的废旧物资回收加工集散地和聚集中心,是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低碳试点园区,并跻身中国产业园区成长力百强,是西北唯一、最大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目前已规划形成再生资源回收集散、再生有色金属资源再利用、电子废弃物资源再利用、报废汽车拆解再利用、再生非金属资源再利用和陆港物流产业为主的“5+1”产业体系,建立了覆盖周边10余省份1100多个回收网点。
1.产业发展基础不断积厚成势。
再生资源循环经济示范区年回收处理各类废旧资源能力约在280万吨左右,其中,废钢铁综合利用62万吨、废有色金属综合利用84万吨(其中,再生铅利用32万吨、再生铜利用40万吨、再生铝利用12万吨),废旧轮胎综合利用10万吨,废油泥利用6.5万吨,铅酸蓄电池48.7万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再利用9万辆,电子废弃物资源化利用230万台。
关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提案
关于提高经济发展的提案引言:经济发展是一个国家和地区长期持续发展的基础。
为了在全球经济竞争中保持竞争力和提高生活水平,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促进经济增长。
在本文中,将从提高科技创新、加强教育培训、改善基础设施和推动绿色发展等方面,提出提高经济发展的提案。
一、提高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为了提高科技创新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研发经费投入:政府应加大对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财政支持力度,引导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科技研发领域,培养更多的科技人才。
2.建立科技创新示范区:集中力量发展一批科技创新示范区,通过政策支持和资源整合,吸引企业在该区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形成创新链条和创新集群效应。
3.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的长效机制,加强科技成果的市场化引导和专利保护,降低科技成果转化的交易成本。
二、加强教育培训教育和人才培养是经济发展的核心。
为了提高人力资源质量和创新能力,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提高教育投入: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学校设施和教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教师从事教育工作。
2.推进职业教育培训:加强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
3.鼓励终身学习:建立健全的终身学习体系,为各个阶段的人群提供持续学习的机会,提高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改善基础设施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核心支撑。
为了提高基础设施水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政府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优化投资结构,加强对重要基础设施项目的支持和指导。
2.推动互联互通:加强与周边地区和国际的互联互通,提升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水平,促进国际贸易和合作。
3.提高城乡基础设施均衡发展:注重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的均衡发展,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力和生活水平。
四、推动绿色发展绿色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19号提案的答复
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19号提案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公布日期】2020.06.19•【字号】•【施行日期】2020.06.1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循环经济发展正文对省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第0119号提案的答复许峥委员:您提出的《关于在全省大力推进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我省高度重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工作,将其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绿色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工作加以推进。
一是推进畜牧业生态健康养殖。
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
我省成立联席会议制度,省市县政府逐级签订责任状,制定养殖污染治理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方案及考核办法等。
2017-2019年,我省争取中央8.2亿元扶持22个畜牧大县,2018年起省级每年统筹2个多亿元支持非畜牧大县,整省推进资源化利用。
2019年底,全省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84%。
推进生态健康养殖。
组织开展部省示范创建和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推广,制定生猪等6个主要畜种养殖场建设规范,2019年全省创建493个省级生态健康养殖示范场,新增3个部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打造一批种养结合、循环利用的畜牧业新典型。
加大对规模畜禽养殖监管力度。
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对规模畜禽养殖场开展日常执法检查,实现全过程信息化管理。
建立排污权相关制度。
2017年我省全面推开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
目前我省在排污权制度体系建设、排污权机构建设、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排污权储备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二是推进农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
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各地开展秸秆机械化还田和离田收储利用。
加快完善农作物秸秆收储体系,因地制宜培育壮大高附加值的秸秆综合利用产业;落实秸秆还田目标任务,规范实施秸秆机械化还田作业补助政策。
2019年度,全省稻麦秸秆机械化还田面积达4300万亩,全省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4%以上。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循环经济是指在资源有限、环境压力加大的背景下,通过延长产品的寿命周期、实现资源再利用和降低环境污染,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
以下是关于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些建议和对策:1.制定相关政策和法规:政府应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政策以规范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例如,可以推出奖惩机制,鼓励企业采取循环经济的模式,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并惩罚那些环境污染和浪费资源的企业。
2.建立循环经济产业链:建立起完整的循环经济产业链是实现循环经济的关键。
政府可以通过推广绿色设计、绿色标准和绿色采购等措施,鼓励企业从产品设计到生产、销售和回收利用的整个过程中都考虑循环经济的原则。
3.加强废弃物管理:废弃物是循环经济的重要资源,政府应该加大对废弃物的管理力度,提高回收和再利用的效率。
采用先进的废弃物分类和处理技术,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废弃物回收和再利用的活动。
4.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政府应该加大对循环经济科技的研发投入,推动循环经济与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等的融合,推动传统产业向循环经济模式转型升级。
5.提高公众和企业的意识和参与度:公众和企业的参与是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政府应该加大对公众和企业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他们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鼓励他们参与到循环经济的实践中。
6.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循环经济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推动循环经济的发展。
政府应该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分享先进经验和技术,共同应对资源和环境问题,推动循环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
7.建立循环经济宣传和评估机制:政府可以建立循环经济宣传和评估机制,定期发布循环经济发展的情况和成效,鼓励企业建立循环经济账目和报告,提高企业和公众对循环经济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总之,实现循环经济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政府要加强政策和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推动循环经济发展,企业要加强创新和转型升级,实施循环经济模式,公众要提高对循环经济的认识和意识,积极参与循环经济的实践。
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
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黄山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7.11.14•【字号】黄政[2007]30号•【施行日期】2007.11.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机关工作正文黄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黄政〔2007〕30号)各区、县人民政府,黄山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发展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为加快我市“一强三大”的建设步伐,现根据《安徽省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提出以下我市发展循环经济的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废物排放为目标,以优化资源利用方式为核心,以新能源开发和高效节能技术应用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加快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经济发展模式,坚持走新型工业化和可持续发展道路,形成政府推动、市场主导、企业主体、全民参与的发展循环经济新机制,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主要目标力争到2010年,建立健全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政策配套体系、技术创新体系、推广服务体系和激励约束机制。
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建成一批符合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重点行业、工业园区、企业集群和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城镇,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到2010年,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经济技术指标:每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下降20%;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不低于40%,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达到10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5%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80%以上;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稳定达标率达到95%以上,国控企业水污染排放口自动监控率达到100%,省控企业水污染排放口自动监控率达到80%;大气环境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城镇集中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农村沼气普及率达到适宜推广农村沼气农户的30%,生物质气化装置制造和秸杆利用示范企业实现突破,重点清洁生产企业达到30家;城市环境保护投资指数达到1.7%。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日期】2021.09.26•【文号】•【施行日期】2021.09.26•【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西部开发正文关于政协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4888号(经济发展类367号)提案答复的函你们提出的关于推动西部地区农村牧区产业与就业互动发展的提案收悉。
经商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乡村振兴局,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建立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促进就业增长互动机制西部地区地域广阔、资源优势明显,具备一定发展基础,通过优化产业布局、推进区域产业梯度转移不仅能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也能有效拓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新空间、保障国家产业链供应链安全。
《国务院关于中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着力深化区域合作,促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东中西部地区良性互动,逐步形成分工合理、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中西部地区自我发展能力。
我委和有关部门积极抓好贯彻落实。
一是先后在西部地区批复设立了广西桂东、重庆沿江、甘肃兰白经济区、四川广安、宁夏银川—石嘴山等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
二是组织召开2次承接产业转移精准对接现场会,推动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省区市与东部省市建立结对合作机制,推进包括农业在内的产业转移项目合作。
三是设立中西部和东北重点地区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建设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重点支持示范区内重点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项目建设。
四是组织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工作,印发《关于推动返乡入乡创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关于依托现有各类园区加强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的意见》,持续加大对返乡入乡创业的支持力度。
下一步,我委和有关部门将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进一步完善促进西部地区更好承接产业转移的政策体系,推动承接产业转移和促进就业增长统筹互动,结合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引导适宜产业转向农村牧区,在推动西部地区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有效带动就业。
关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建议
关于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建议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资源紧缺和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显得尤为迫切。
下面我们就从立法、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等角度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的开展。
首先,从立法层面来看,建议加强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制定。
目前,我国的资源管理法规还存在不完善和不够严格的问题,不能有效地促进资源的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
因此,需要加强相关立法工作,明确资源的重要性和稀缺性,规范资源的开采、利用和回收利用的行为,建立健全的资源管理体系。
同时,还需加大对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的行为进行惩罚和处罚,让相关企业和个人明白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形成推进资源循环利用的良好法治环境。
其次,需要加强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循环利用的技术水平。
当前,我国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需要加大科研投入,加强与国外的交流合作,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资源循环利用技术,同时加大对本土化创新技术的支持力度,推动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的全面提升。
例如,可以加大对废弃物资源的回收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加大在循环经济领域的投入力度,提高资源回收的效率和经济价值,同时降低了资源的污染和浪费。
此外,社会的参与和共识也是非常重要的,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的理念深入人心。
可以通过开展资源循环利用知识的普及活动,向社会传达资源紧缺和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资源的重要性和节约利用的必要性,增强全社会节约资源的意识和行动。
同时,可以加大对资源循环利用模范单位和个人的表彰力度,树立典范,激发更多的人投身到资源循环利用的事业中来。
综上所述,推进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通过加强立法、科技创新和社会参与等措施,可以推动资源全面节约和循环利用工作的开展,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人大代表提案回复
人大代表提案回复摘要本文旨在回复人大代表所提出的相关提案,并对提案中的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通过详细解答和阐述,希望能够使人大代表明确了解政府对于该提案的立场和采取的措施。
引言人大代表提案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项重要功能。
它既是代表人民的直接表达,也是政府决策的参考依据。
精心回复并解答人大代表的提案,是贯彻和落实人民民主的重要环节之一。
在本文中,我们将回复某位人大代表提出的一项具体提案,并对提案中的问题进行解读和分析。
提案内容人大代表张某在最近一次人大会议上,提出了以下建议:1.加强环保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减少污染排放;2.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条件;3.加强医疗卫生服务,降低医疗费用;4.加大对农村发展的扶持力度,促进农村经济繁荣。
回复内容根据人大代表张某的提案内容,我们将分别就每个问题进行回复:1. 加强环保法律的制定和执行,减少污染排放政府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十分重视,并且已经制定了一系列环保法律和政策。
针对环境污染排放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环保法律,提高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加强监管和执法力度,确保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也将大力推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倡导绿色发展,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污染排放。
政府将多方面采取措施,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减少环境污染,为人民创造更加安全和舒适的生活环境。
2. 提高教育经费投入,改善教育条件教育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基础,政府一直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
针对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政府将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提高教育经费的比例,确保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政府也将加强对教育学校设施建设的监督和配套支持,不断改善教育条件,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政府将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福利待遇,吸引更多优秀人才从事教育工作,提高教育水平。
3. 加强医疗卫生服务,降低医疗费用政府一直将人民群众的健康放在首位,并且已经出台了一系列医疗卫生政策和措施。
针对医疗费用高昂的问题,政府将加大对医疗卫生服务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的供给能力,缓解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优秀建言献策 -回复
优秀建言献策-回复题目:[优秀建言献策]为了应对全球变暖挑战,我们应该如何发展可再生能源?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能源需求不断增长,导致全球变暖和环境恶化等严重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我们应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本文将从政府引导、技术创新和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一步一步回答如何发展可再生能源。
一、政府引导:1. 加强政策支持:政府应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政策宣传和法规制定力度。
鼓励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和开发,以及相关设备的生产和销售。
2. 制定奖励机制: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奖励制度,对发展可再生能源的企业和个人进行奖励,鼓励其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加快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
3. 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可以设立专门的基金,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提供低息贷款、税收优惠和补贴等方式,降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成本。
二、技术创新:1. 加大研发投入:政府和企业应该共同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研发的投入。
建立开放的研发平台,吸引优秀科研人才参与,加速技术突破。
2. 推动技术交流:政府可以组织国际性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交流会议,鼓励科研人员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经验,促进技术的全球传播和创新。
3. 促进产学研结合:政府应加强与高校和企业的合作,鼓励产学研结合,共同开展可再生能源技术研究和应用示范。
通过实际应用推动技术的进一步完善和改良。
三、社会参与:1. 提高人们的意识: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联合开展宣传活动,提高公众对可再生能源的认识。
通过宣传教育,使人们意识到使用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性和优势。
2. 鼓励投资者参与: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激励政策,吸引投资者参与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和运营。
同时,加强监管,在市场竞争中保护投资者的权益。
3. 建立合作机制:政府可以组织企业和科研机构共同参与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用互动的良好氛围。
通过合作,加快技术落地应用,并提升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整体水平。
结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对于应对全球变暖挑战具有重要意义。
关于发展下陆区循环经济的提案
关于发展下陆区循环经济的提案关于加快推进下陆区循环经济发展的提案下陆环保分局近几年来下陆区围绕__有色公司为主的铜冶炼行业发展循环经济不少原来作为废料排放的物质被重新利用加工新兴了一批如大江公司等以各种冶炼废料为原料的生产企业。
在20__年__山工业园已授牌成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园区这表明我市的循环经济产业已经初具规模。
为让循环经济产业成为全市经济新的增长点特提出加快推进下陆区循环经济的建议。
下陆区循环经济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要清楚的看到其现状与区的经济发展态势和生态环境保护要求不相适应。
一是循环经济的发展还没有形成规模循环经济占区域经济的比重还很低进入__山工业园区的企业数量还比较少企业规模还不够大。
二是产业链条不够长资源的利用还不够高效企业只注重内部“点”的循环没有实现工业园区的资源“面”上的循环。
三是企业的清洁生产水平还不够高有些还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没有真正实现循环经济“减量化、再使用、可循环”的原则。
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要以__山工业园区为载体按照产业聚集、规模经济和生态循环的内在要求拉长加粗产业链条建设绿色生态园区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弃物排放实现资源彻底的循环利用建议:(一)在已经污染严重、治理成本较大的有色周边土地上集中规划产业园整合引导企业进园集中管理规范管理企业规模化终结资源再生行业“四分五裂”的状态形成以大江公司为龙头的循环经济企业集群。
(二)利用__山工业园的政策优势和地区产业优势拓展金属冶炼产业开采“城市矿山”发展城市金属垃圾资源回收循环利用业。
(三)按照生态学规律引进企业建设产业园内企业生态链和生态网采取就近、互补、分类、共生等方式促进园区内企业合作最大限度地提高区域资源利用率从企业源头上将污染物排放量减至最低实现园区清洁生产循环发展和经济活动的生态化。
(四)招商引入社会资本建设重金属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处理市场化降低重金属污染物的排放和企业经营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委员:您在市政协十三届二次会议提出的“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循环经济要形成规模。
近来年,我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经济规模进一步扩大,工业化进程不断推进,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城市化步伐明显加快。
但在发展的过程中,资源供需矛盾和环境压力也将会越来越大。
为进一步加快我市“工业强市”进程,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
现就提案《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建议》提出如下意见。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相应的工作机制和管理体系,并加快研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的实施方案;要进一步理顺环境资源管理体制,合理划分并相对集中部门管理权限,建立综合性、权威性的协调机构,形成统一高效的管理运行机制,增强政府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切实提高管理效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我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步伐。
二是做好分析规划。
按照“政府主导、市场推进、法律规范、社会参与的原则”,组织相关部门对我市发展循环经济情况进行详细调查。
就我市工业行管部门而言,要积极引导企业进行产品生命周期分析,按照生态设计和环境标志产品要求开发和生产低耗、环保产品,防止产品消耗性污染。
大力培育生态企业。
一方面,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加大现有企业技术改造力度,结合实际开展分类指导,全面推行清洁生产,推动企业向生态化转型;另一方面,结合培育优势工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积极引进、新建生态循环型项目。
同时,还要加强对发展循环经济的专题研究,加快我市工业企业节能、节水、资源综合利用。
三是健全法制体系。
在认真贯彻落实已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促进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同时,进一步建立健全资源开发保护、新技术攻关、废弃物的利用、奖惩办法以及监测管理。
同时,还将进一步加强对循环经济法律法规及制度体系的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我市实际,抓紧制定相关的地方性规定和办法,为实现从污染的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根本性转变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加快制定和推行发展循环经济的标准规范;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加大执法监督的力度,严格环境管理,加强污染防治,逐步将循环经济发展工作纳入法制化轨道。
四是完善政策体制。
要在认真落实国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通过深化改革,形成有利于促进我市工业企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条件和政策环境。
要结合投资体制改革,调整和落实投资政策,通过各种形式加大对循环经济发展的资金支持,建议设立循环经济专项发展基金,用于支持相关技术的研究与开发。
同时,要完善财税政策,研究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产品给予减免税优惠,对不易回收的再生资源回收处理实行收费或押金制度,探索建立生态恢复和环境保护的经济补偿机制。
五是依靠科技进步。
将节能、降耗、清洁生产、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等作为我市技术创新和技术改造的重点,努力突破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瓶颈。
要支持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充分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组织开发和推广先进适用的清洁循环型技术、工艺和设备;通过组建“循环经济研究应用中心”,协助政府开展相关的政策研究、法规制定和社会宣传等工作,开展信息咨询、技术推广、宣传培训等;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和传统工艺,淘汰落后设备、工艺和技术;大力发展绿色产业,构筑生态工业、农业生产链网。
同时,认真抓好工业园区的建设,加快工业园区的生态化改造,创建循环型工业园区,推进全市循环经济上水平,提高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整体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