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现实意义(一)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再
论文摘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一切以改善人的生存条件、提高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为目的,发展循环经济,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重构经济系统,保护环境,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和谐的生态型社会经济系统。
论文关键词: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资源再生
地球孕育着人类,但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自然资源不断开发、利用的同时,人类却无情地污染、毁坏和摧残着地球,致使人类自己的生存也开始面临着极大的威胁,面临着资源、环境和灾害等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今天,关心地球、爱护地球已成为每个人的责任;认识地球、和谐发展已成为每个人的愿望。
正因如此,20世纪90年代之后,发展知识经济和循环经济成为国际社会的两大趋势,我国也开始引入关于循环经济的思想,对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循环经济的发展理念贯穿到区域经济发展、城乡建设和产品生产中,使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要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人与自然关系和谐,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目标。“十一五”规划也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列为基本方略。
一、循环经济的产生
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拉开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序幕,也开始了人类对资源的暴殄天物式的攫取。科学技术的进步,使生产力发生了质的飞跃,人类拥有的物质财富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随之而来的是生产排放的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严重危害,导致生态失衡。由于对环境容量有限性认识不足,人类不得不付出沉重的代价。二战结束以来,工业废弃物产生的公害夺走了数万人的健康甚至生命,环境破坏造成了众多的生态难民,传统发展模式已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严酷的现实迫使人类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深刻反思。
由此,循环经济的思想开始了萌芽。“循环经济”一词,首先由美国经济学家肯尼思·鲍尔丁提出,他在1966年发表的《一门科学——生态经济学》一书中,开创性地提出了生态经济的概念和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理论。循环经济发端于生态经济,生态经济是把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二者互相促进的经济活动形式。它要求在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想指导下,按照物质能量层级利用原理,把自然、经济、社会和环境作为一个系统工程统筹考虑,立足于生态,着眼于经济,强调经济建设必须重视生态资本的投入效益,生态环境不仅是经济活动的载体,还是重要的生产要素,实现经济发展、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和谐四者之间的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
二、循环经济的概念及目的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
循环经济的目的是要求在经济流程中尽可能减少资源投入,并且系统地避免和减少废物,把废弃物再次资源化以减少最终处理量。处理废物的优先顺序是:避免产生——循环利用——最终处置。只有当避免产生和回收利用都不能实现时,才允许将最终废弃物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理。环境与发展协调的最高目标是实现从末端治理到源头控制,从利用废物到减少废物的质的飞跃,要从根本上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从而减少环境负载的污染。
循环经济既是关于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观念,又是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它要
求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提高资源生产率。传统经济活动是“资源消费——产品——废物排放”单程线形的物质流动模式,表现形式为高开发、低利用、高排放的特征。而循环经济是参照自然界物质循环模式,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通过将上游产业的“废弃物”或副产品,转变为下游产业的“营养物”或原料,从而形成互相依存的工业生态链,是“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用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和环境成本,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而使经济系统与自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过程相互和谐,促进资源永续利用。
三、实施循环经济的措施
1、突破资源约束“瓶颈”,促进经济稳步增长
我国经济面临的资源约束“瓶颈”正日益凸显。从2003年开始,中国的煤、电、油、运全面紧张,这一现象在2004年尤为明显,而到了2008年3月,中国油价一度受国际影响急剧上扬,使许多城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油荒,广东、广西、浙江、上海,尤其是珠海、中山两地多家加油站门前大摆长龙,出现柴油供应紧张局面,市区大部分加油站无柴油可加,个别尚供应柴油的加油站前引来大批柴油车辆“赶场”。另一项统计显示,2000年全国石油消费2.12亿吨,2005年增加到3.2亿吨,五年间石油消费净增1.08亿吨,平均每年增长2160多万吨,年递增速度达8.6%。而2005年中国原油产量只有 1.9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为50%。预计2020年中国石油消耗将达到5亿吨左右。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依靠物质资源的高消耗来实现的,没有从根本上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长方式。2003年以来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一煤炭消费大国和第二石油、电力消费大国,水泥消耗占世界总量50%、铁矿石占35%、氧化铝和铜占20%,而GDP仅占5%。据测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美国的4.3倍,是日本的11.5倍。为了减轻经济增长对资源供给的压力,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使经济稳步增长,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
2、减轻环境污染压力,协调自然生态系统
人们一直以为地球上的资源是无穷尽的,所以从不担心把千万吨废气送上天空,又把数以亿吨计的垃圾倒进海洋。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繁荣,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越来越突出。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每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 的比重高达6%~8%,环境污染十分严重。譬如:海洋污染:主要是从油船与油井漏出来的原油、农田用的杀虫剂和化肥、工厂排出的污水、矿场流出的酸性溶液,它们使得大部分的海洋湖泊都受到污染;陆地污染:垃圾的清理成了各大城市的重要问题,每天千万吨的垃圾中,许多是不能焚化或腐化的塑料、橡胶、玻璃、铝等废弃物;空气污染:主要来自工厂、汽车、发电厂等等释放出的一氧化碳和硫化氢等,这是最为直接与严重的。
“我国地下水污染已到相当严重程度、再也不能继续下去或者置之不理的阶段。”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赵章元谈起我国地下水污染时,万分焦急而又无奈地说。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曾对我国118个大中城市地下水的监测资料进行过分析,发现这些城市的地下水已普遍受到污染,其中重污染的城市占64%,轻污染的城市占33%。“现在几年过去了,这个数据已经远远超过。根据国土资源部长期地下水监测资料,全国三分之二城市地下水水质普遍下降,局部地段水质恶化,地下水污染程度和深度也在不断增加,据统计,因天然水质不良导致水型氟中毒2297.78万人,碘缺乏病、克山病567.5万人,患大骨节病102.5万人,全国饮用不符合标准的地下水的人数达数千万之多。另据国家地质调查局调查,全国185个城市的253个主要地下水开采地段中,污染趋势加重的占25%。赵章元说,我国经济繁荣的背后,实际上隐藏着不可忽略的重大环境污染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