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_郑明进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_郑明进
导
探
究
试
一
试
课件显示巴马科、上海、雅库茨克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的位置。学生讨论:2月份到以上三地旅游,你将会选择什么样的衣服才能适应当地的气候?(单衣单裤、毛衣毛裤、皮衣皮裤)讨论后,请学生上台用鼠标拖动作出选择,计算机给予评叛。接着显示三地气候直方图,教师指导学生读图,印证学生的感性认识。启发学生探究得出,纬度位置是形成三地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
2、小组讨论式:这种方式既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又能增强学生竟争意识,提高参与各种活动的积极性,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3、计算机辅助教学:充分发挥计算机所特有的信息处理优势及其交互性强的特点,将文字、图形等多种媒体综合在一起,实现人机交互,有利于认知主体作用的发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五、教学过程
3、密切联系生活。把抽象的地理知识与生活联系起来,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四、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
1、“问题解决式”教学。实施“问题解决式”教学,是新一轮中学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具有独特的作用。
新课程体系以课程标准为基础,倡导教材的多元化,使得教学内容极具开放性。这就要求教师在处理教材时,不拘泥于教材的编写,根据学生情况和教学实际,创造性利用教材。
1、充分利用图像。充分利用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气候直方图和景观图,使地理图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工具,发展智能的重要载体。
2、精心设计活动。以学生“发现”和“探究”为核心,着力体现课改纲要中的“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理念。
议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一课时)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3.21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说课稿(第一课时)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21课《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地理学科中非常重要的内容。
这一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二. 学情分析在开始这一课的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气候和天气有一定的了解,但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可能还不够深入。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概念和影响因素,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影响气温的因素和气温的分布规律,提高他们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学生能够培养数据分析和地理思维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气温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增强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的因素、气温的分布规律。
2.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和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将以讲授法为主,结合提问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和多媒体演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和理解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引发学生对气温变化和分布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讲解:通过讲解气温的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气温的定义和计量单位。
然后,通过举例说明影响气温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让学生了解这些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接着,介绍气温的分布规律,如赤道附近气温高、两极附近气温低等,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分布特点。
3.实践:让学生观察和分析一些气温数据,如不同地区的气温变化曲线,让他们通过实践活动,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气温的变化规律。
4.总结:通过归纳总结,让学生明确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以及气温对人类生活和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理: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4(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上册
5.在地球仪上,赤道和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__纬__线___。
7.赤道以北的纬度叫_北__纬__,习惯上用“_N__”作代号;赤
道以南的纬度叫_南__纬__,习惯上用“__S__”作代号。 8.人们规定的中纬度地区的范围是_3_0_°__~__6_0_°。 9.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垂直于纬线的弧形, 叫经__线____。 12.国际上习惯用__2_0_°__W_~__1_6_0_°__E__的经线圈,作为东西 半球的分界线。
经线和经度
1、经线的形状: (1)所有的经线都是 半圆 ; (2)所有经线的长度 都相等; (3)经线指示 南北 方向。 2、经度: (1)地球上的零度经线叫做 本初子午线 ; (2)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 180 度; (3) 以东的为东经,用 E 表示; (4) 以西的为西经,用 W 表示; (5)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经度数值
C 世界最长的山脉是喜马拉雅山脉
D 世界最大的盆地是四川盆地
22.世界最小的洲和最小的洋的组合是 A 大洋洲 北冰洋 B 大洋洲 印度洋 C 欧洲 印度洋 D 南美洲 印度洋
23.西半球在 A 本初子午线以西到180度经线 B 东经160度以东到西经20度之间 C 180度经线以西到0度经线 D 西经20以东到东经160度之间
24.地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3000千米的是
A 1:300
B 1:3000
C 1:3000000
D 1:300000000
25.甲乙两人从赤道出发,甲向北行,乙向东行, 如果两人前进方向保持不变,将会出现的情况是
A 甲乙两人都可以回到出发地点
B 乙能回到出发地点,甲则不能
C 甲能回到出发地点,乙则不能
D 要画一幅尽量详细的地图,应先选择尽量大 的比例尺
3.2气温的变化和分布第一课时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01】
16℃
8℃
12℃ 4℃
10℃
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举一反三
日平均气温=4次气温观测值之和÷4
(一天中观测气温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一个月日均温之和÷当月天数(一月内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一年的月均温之和÷12
(一年内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是真是假?
“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15
全年高温
全年寒冷
全年温和
0
1 7 12 月
夏季高温,冬季寒冷
气
变
温
化
课堂小结
日变化 最高气温出现在 午后2时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年变化
北半球大陆: 7 月最高, 1 月最低。海洋要
比陆地
南半球大陆: 1 月最高, 7 月最低。
迟一个 月
随堂小练
C 1.测量气温的一般工具是( )
A.秒表 B.气压计 C.温度计
3.计算该地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较差20℃。
4.该地位于北半球,还是南半球? 该地位于北半球。
某城市气温年变化曲线
我会判断
(1)A、B两地中,哪个在北半球,哪个在南半球? (2)C、D两地中,哪个表示陆地,哪个表示海洋? (3)北半球气温陆地哪个月达到最高?哪个月达到最低? 海洋哪个月达到最高?哪个月达到最低? (4)南半球气温陆地哪个月达到最高?哪个月达到最低? 海洋哪个月达到最高?哪个月达到最低?
B.15 ℃
C.24 ℃
D.30 ℃
A 6.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最高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
A.每年1月 B.每年2月
谢谢观看
气温的日变化
气 温 的 日 变 化 :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 温变化。 (1)图中横坐标代表什么?纵坐标 代表什么?
八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3
均 气 温 又 是 怎 样 计 算 的 ?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7+15+12+4)/4=9.5
日平均气温= 一天中多次观测值的平均值 月平均气温= 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年平均气温= 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的平均值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做气温日变化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第三章 天气和气候
第二节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人们为什么那么关心气温?
答:气温对人们的衣、食、住、行、 生产有着密切的联系。
一、气温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 联系
℃
℃
30
30
20
15℃
7℃
20
12℃
10
10
4℃
0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月 平 均 气 温 、 年 平
0 8时
10
10
1
4
7
10 月份
1
4
7
10 月份
1、甲地最热月是 1 月;最冷月是 7 月。
2、乙地最热月是 7 月;最冷月是 1 月。
3、甲、乙两地, 乙 地是在北半球; 甲 地是在南半球。
一、气温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气温的描述常用到日均温、月均温、年均温等词
二、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日变化
2、气温年变化
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 出现在 出现在 气温日变化 气 北半球 温 大陆 年 北半球 变 海洋 化 南半球 大陆
14时左右 日出前后
气温日(年) 较差
日最高气温-日最低气温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_郑明进
《季风气候显著》教学设计厦门市大嶝中学(361103)郑明进一、概述本节课属于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地球的面貌》中第二节《中国的气候》之框题《季风气候显著》内容,包括冬季风与夏季风、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夏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原因和影响等内容,夏季风对我国的影响是教学重点,我国东部雨带的移动是教学难点。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主要特征之一,对人们的生活和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是激发学生爱国情感的好载体。
本节内容是对前面所学的我国气温与降水的总结与深化,为以后进一步学习中国的区域地理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析1、知识与技能⑴通过读图和讨论,说出我国季风和季风气候概念、特点、原因、影响范围;⑵通过讨论及图文材料的分析,说出季风对我国降水的时空分配和东部锋面雨带的推移的影响;⑶从利、弊两方面初步评价季风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④懂得阅读示意图、气候直方图、分布图等类型地图。
2、过程与方法运用地图和相关资料,如示意图(季风与非季风区示意图,冬夏季风的形成图),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等,比较、分析、归纳地理特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通过对季风气候的利弊评价,懂得辩证分析问题。
⑵懂得季风气候不仅是一种资源,也是我国灾害性天气(寒潮、旱涝等)的祸首,树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资源的意识。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在平时观察、了解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者特征分析。
1、学生在七年能下册“亚洲部分”所学到的“亚洲季风气候显著”以及前面所学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相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2、学生为厦门市大嶝中学初二年学生,生员来自农村。
3、刚上八年级的学生逻辑能力正逐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发展,观察、想象、记忆能力也逐渐发展。
4、地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经过七年级的学习,有了一定的基础。
5、本节课与学生的生活联系密切,加上初二年要参加中考,所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较高。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密切与生活的联系,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地理”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主要采用以下教学策略:1.探究式教学: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激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实践能力。
利用地图创设探究情境的两种方式
利用地图创设探究情境的两种方式厦门市大嶝中学(361103)郑明进探究学习,指学生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自主地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判断知识类型,确定学习目标,选择适宜的思维模式,通过个体和群体的学习活动,掌握知识,培养探究能力,形成探究品格的活动。
地图和地理教学的关系十分密切,利用地图进行教学是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最突出的特点。
重视地图教学,创造学生身临其境的氛围和情境,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是近年来地理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显著特点。
下面谈谈利用地图创设探究情境的两种做法:一、由因导果型充分利用地图所蕴含的信息,为学生探究提供条件,学生依据条件探求其结论,由因导果,顺向推理,进行大胆猜想。
使学生在猜测过程中,发散思维得到发挥、创造思维获得发展。
1、巧设填充图。
教师依据学生水平和地图实际,精心设计填充图,填充图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发现线索,启发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的答案。
例如,讲澳大利亚气候时,我出示了澳大利亚填充图,图上显示了澳大利亚东西两岸不同性质的洋流、大分水岭、南回归线等,并提出问题:澳大利亚大部分地方的气候如何?什么地方气候最宜人?利用填充图设置问题,创设了一种含糊、不确定、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诱导他们联系所学的影响气候的各种因素,并结合填充图,探求相应的结论,可考察学生综合、分析、归纳、猜想、判断等各种能力。
2、多图并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因此,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必须综合各方面的因素。
多图并用,就是重视图与图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探究如何同时用几幅图来综合说明某些地理事物和现象。
例如:讲到世界人口的分布时,要求学生读世界地形图和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分布图,并结合以前所学知识,说说世界上哪些地方人口稠密,哪些地方人口稀疏?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南极洲气温低,不适宜人类居住。
有的说:欧洲西部温带海洋性气候面积广大,大部份地方以平原为主等等。
最后教师出示“世界人口分布图”,得出世界四大人口稠密区和四大人口稀疏区。
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 (新版)最新人教版版
A、B的气温各是多少?
C A
D
C、D处的温差有何不同?
B
1、从赤道向两极气温有什么变化规律? 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赤道及其附近的地区气温最 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 降低。主要的原因是各纬度 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
•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
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 低于-10 ℃的地区,主要分布 在南北极圈以内。
3、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比,1月 哪里气温高?7月哪里气温高?
•北半球同纬度的大陆和海洋相 比,1月海洋气温高,7月陆地气 温高。(海陆因素)
思考:南北半球等温线弯曲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
•北半球等温线弯曲,南半球等 温线平直。 •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 南半球主要是海洋。
1、概括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高 纬的变化规律。
•世界1月和7月的气温从低纬到 高纬逐渐降低。(纬度因素)
2、从等温线的疏密程度看,1月和7月有什 么差异?南北半球有什么差异?
•1月份和7 月份相比,1月份等温 线相对密集,气温差异较大。从 南北半球来看,北半球等温线相 对密集,而南半球因为大部分是 海洋,所以等温线相对稀疏。
青藏高原的气温 和同纬度地区 相比有何不同?
解释
不长山人 知恨寺间 转春桃四 入归花月 此无始芳
大 林 寺 桃
中觅盛菲 花
来处开尽
最新初中地理精品课件设计
•气温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大 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 降0.6 ℃.(地形因素)
读图3、19和图3、20世界1月、7月年平均气 温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般是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 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
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 相反。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
思考???
为什么最高气温出现在下午14点左右,而不是正午12点? 就对流层大气来说,直接吸收太阳辐射的能量很少,大气的热量主要
来自地面辐射。所以说,地面是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正午12点的时 候,太阳辐射最大,但是地面辐射有滞后作用,到14点左右达到最大值。
为什么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日出以后,随着太阳高度角的逐渐增大,太阳辐射不断增强,地面
人们根据各地热量状况 的总体差异,将全国划 分为不同的温度带。
部分地区一年一 熟,青稞。
在不同的温度带内,生 长不同的农作物,耕作 制度也不一样。
寒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 麦、马铃薯等。
青藏高原高寒区 热带
中温带 暖温带
一年一熟,春小 麦、玉米、大豆、 甜菜。
两年三熟/一年 两熟,冬小麦、 玉米、玉米、甘 薯、花生等。
获得的热量不断增多,地面温度不断升高,地面辐射不断增强。大气 吸收地面辐射,气温也跟着不断上升。
2. 气温的年变化
气温在一年中的变化叫年变化。
气温年较差:一年中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 计算公式: 气温年较差 = 最高月平均气温 — 最低月平均气温
请根据提供的A地气温数据,绘制气温的年变化曲线图
青藏高原高寒区
暖温带 亚热带
热带
热带
练习
思考题:
1. 东北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中温带
2. 华北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暖温带
3. 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哪个温度带? 亚热带
4. 西藏自治区属于哪个温度带? 青藏高原高寒区
二、中国的温度带
在不同的温度带 内,生长不同的 农作物,耕作制 度也不一样。
部分地区一年一 熟,青稞。
气温在一天中的变化叫日变化。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全球变暖
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持续上升, 主要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 气候变化。
极端气候事件
长期气候变化可能导致极端高温、 干旱、暴雨等极端气候事件的频 率和强度增加。
区域性差异
长期气温变化在不同地区表现出 差异性,受海洋、陆地、地形等 多种因素影响。
02
气温的分布
纬度与气温的关系
总结词
纬度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之一, 不同纬度地区的气温存在显著差异。
大陆性与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差异
总结词
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气温分布存在显著差异,大陆性气候的温差较大,而海洋性气候的温差较 小。
详细描述
大陆性气候地区由于大陆的保温作用较弱,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变化较大,温差较大。而海洋性气候地 区由于海洋的保温作用较强,白天和夜晚的气温变化较小,温差较小。此外,大陆性气候地区的夏季 温度较高,冬季温度较低,而海洋性气候地区的温度变化相对较小。
根据气温变化趋势,调整农作物 种植结构,选择耐寒或耐热的品 种,以适应气候变化。
02
改进农业技术
03
发展设施农业
采用节水灌溉、精准施肥等农业 技术,提高农业生产对气候变化 的适应能力。
利用温室、大棚等设施,创造适 宜农作物生长的环境,减轻气温 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城市规划与建设
优化城市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功能区,提高城市绿化覆盖率,降 低城市热岛效应,改善城市气候环境。
系统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年内的气温变化
季节性变化
由于地球公转和自转,太阳直射点在 赤道两侧来回移动,导致不同地区在 不同季节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形成季节性气温变化。
年温差
一年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间的差 值,通常夏季高于冬季,年温差大小 受纬度、海陆分布、地形等多种因素 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深度点拨新版新人教版-经典通用课件材料
第三章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要点一:气温的变化(重点)1.气温气温是指大气的温度,用温度计测量。
(1)气温的测定气温的测量工具是温度计。
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4次测量,普通在北京工夫8时、14时、20时、2时。
(2)最高气平和最低气温①最高气温某一时段内出现的空气温度最高值称最高气温。
普通情况下,陆地上每日的最高气温总是出如今午后2时摆布。
②最低气温某一时段内出现的空气温度最低值称最低气温。
普通情况下,每日的最低气温总是出如今日出前后。
(3)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①日平均气温一天中不同工夫气温值的平均数,即一天中不同工夫的气温相加得到的数除以测量的次数。
②月平均气温一个月中每天的日平均气温相加得到的数除以天数。
③年平均气温一年中12个月的月平均气温之和除以12。
2.气温的变化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气温在不断变化。
一个地区的气温变化是有规律的。
(1)气温日变化①气温日变化:以一天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日变化。
如图所示:气温日变化②气温日较差:一天内的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
(2)气温年变化①气温年变化:以一年为周期的气温变化,叫气温年变化。
如图所示:气温年变化②最高气平和最低气温:地球上绝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在一年中有一个最高值和最低值。
北半球陆地上,7月份气温最高,1月份气温最低;海洋上,8月份气温最高,2月份气温最低。
南半球正好相反,陆地上,1月份气温最高,7月份气温最低;海洋上,2月份气温最高,8月份气温最低。
③气温年较差:一年内的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叫气温年较差。
3.气温曲线图的绘制和浏览(1)气温曲线图的绘制横坐标表示工夫,纵坐标表示气温。
①绘出横坐标轴,把它平分成12段,逐段标上月份(留意把握图幅的大小,横坐标轴不宜过长或过短)。
②绘出纵坐标轴,按相等的温度差标上气温刻度(留意把握温度差不宜太大或太小,并要根据月均温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确定和标注气温的刻度)。
晋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8时+14时+20时+2时 4
月平均气温 = 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 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 =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 12
中国气象网
日平均气温 =
8时+14时+20时+2时 4
月平均气温 = 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 当月天数
年平均气温 气温日较差
=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 12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值
海洋
8月 海洋上2月8月最高,2月小最低。
. 1、判断该地位于北
半球还是南半球?并 说明理由
南半球
.
2、分析该地位于海 洋还是陆地?并简述
原因 陆地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陆地上1月最高,7月最低; 海洋上2月最高,8月最低。
一年中,北半球气温,陆地上7月最高,1月最 低;
海洋上8月最高,2月最 低。
时间
(时)
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 22 24
温度
(℃)
8.8
7.5
8.5 10.2 12.3 15.3 17.1 15.5 13.8 12.0 10.4 9.0
石家庄市10月31日气温曲线图 一横轴
气温/℃ 18
二纵轴
17 16
三描点
15
14
四连线
13
12
五写名Βιβλιοθήκη 111090 01.找极值 2.算温差 3.总特点
时 2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 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新疆乌鲁木齐10月31日气温曲线图
分析石家庄市气温年变化曲线图
根据气温日变化的分析方法,从图上可以读出哪些信息?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地理上册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课件1-精选.ppt
一、气温与生活
找出正确的一项
1.气象台站观测和记录气温,是用放在___C____里的 温度计测得的。 A.教室内 B.屋顶上 C.百叶箱 D.家中
2.对气温的观测,通常一天要进行( A ) A.4次 B.6次 C.8次 D.10次
山的海拔高度是1000米,山脚 气温是10oC,那么山顶的温度 是多少呢?
山顶9oC
山顶? 海拔1000米
山脚15oC
总结
气温与生活
气温
和 气温的分布
气温的变化
气温
相互
生活
影响
最高气温
气温的描述 最低气温
日、月、年
平均气温 气温日变化曲线图
日变化 年变化
规律
最高气温 (14时左右) 气温
最低气温 日较差 (日出前后)
一、气温与生活
日 平 均 气 温
思考
( 7 + 15 + 13 + 4 ) ÷ 4 = 9.75℃
探究
一日内日气温观测值之和 ÷观测次数 =日平均气温
怎样由日平均气温推算出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月平均气温:
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12)=年平均气温
某地气温的年变化
最高月平均气温 - 最低月平均气温 = 气温年较差
气温年变化比较
30 气温
25
20
15
10
5 0
月份
-5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0
-15
-20
-25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南阳市十九中李纳新教学目标(1)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并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重点(1)学会阅读气温变化曲线图及气温分布图。
(2)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难点:理解气温的变化规律及分布规律。
教学过程(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一天都会关注当天的天气情况,那么,每天的天气状况又包括哪些内容呢?其中哪个因素的变化决定了我们的衣着变化?气温是反映一个地方天气状况的重要要素之一,今天我们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
一、气温与我们过渡:日常生活中,我们比较关心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
那么,气温是如何测量的?阅读材料,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1.测定气温的工具是 。
2.温度计放置的高度,距离地面 米。
3.气温的单位是 ,读作 。
4.一天之中,通常观测 次,一般是在北京时间 时、 时、 时、 时。
提问:一天观测气温四次,如何计算这一天的日平均气温?结论:日平均气温=一日内气温观测值之和÷观测次数提问:能不能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一地的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结论:月平均气温=一月内日平均气温之和÷当月天数;年平均气温=一年内月平均气温之和÷月数通过活动题,讨论气温与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关系。
二、气温的变化讨论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各有什么特点。
小结: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日较差。
一年中,在北半球,陆地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7月和1月;海洋最高气温和最低气温分别在8月和2月。
一年内月平均最高气温与月平均最低气温的差,叫做气温年较差。
展示:A、B、C、D三地气温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
(1)A地气温变化有什么特点?位于哪个温度带?(各月气温都很高,热带)(2)B、C二地的气温曲线有什么特点?位于哪个半球?(呈波峰状,北半球)(3)D地气温与B、C有什么不同?位于哪个半球?(呈波谷状,南半球)三、气温的分布过渡:无论从一天或一年来说,气温都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我们称之为气温的时间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
厦门市大嶝中学
郑明进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目录
导入新课 气温测定与相关概念 气温曲线图的绘制与阅读 课堂总结 布置作业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请看《晏子使楚》的故事,说说这则故事 说明了果树的种植与气候中的什么因素有 关。
淮南的柑橘,又大又 甜。可是,橘树一种 到淮北,就只能结又 小又苦的枳。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
30
20
10
0
厦 门 1、如何据图读出最热月与最冷月的平均气温? 2、计算厦门气温年较差。 2、计算厦门气温年较差。 3、描述厦门气温的年变化。 目录 上一页 3、描述厦门气温的年变化。
1
4
7
10 月份
下一页
结 束
气温 ℃ 30
气温 ℃ 30
气温 ℃ 30
20
20
20
束
判断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间。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厦门月平均气温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气温/℃ 13.2 12.1 14.2 18.6 22.5 25.1 27.3 28.1 26.3 23.5 19.2 15.4
用什么办法更能直观地表示厦门气温的 年变化规律,请亲自动手画一画。
3、你能说说为什么不同的地方种植不同
的果树?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小实验
1、温度计能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 2、如何测量大气的温度? 3、气温用什么表示?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8时 14时 20时 2时 日平均气温
7 15 12 4 9.5
如何计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结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通过查阅资料、亲自实验等方式,证明 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出现的时刻。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10
10
10
0
0 1 4 7 10 月份
0
-10 1
4
7
厦门
10 月份-10-10147悉尼
北京
10 月份
从三地的气温年变化曲线图上可发现哪些气温变化规律?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1、回忆这节课学到了什么,形成提纲。
2、回忆气温年变化曲线图的绘制程序。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搜集气温与生活的事例。以气温与生活 为主题,设计地理手抄报。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柑橘的生长与气温的高低有密切的关系。
你知道吗?
柑橘最怕低温,
-5°C以下,枝叶就会受冻,
-7º C摄氏度以下就会受到严重的冻伤,
-9°C以下会受到毁灭性的冻害。
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结 束
小组讨论:
1、请说说本地生产哪些水果。 2、你吃过的水果中,哪些不产于本地?
它们产于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