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社会学基础知识第八章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一、名词解释1.社会分层[华中农业大学2013、2011年研]答:社会分层是指依据一定具有社会意义的属性,一个社会的成员被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层次的过程与现象。
社会分层体现着社会不平等。
分层研究的主要目标就是由社会地位入手,把握社会基本结构以及由它制约的社会运行状态,推进社会的协调发展。
2.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答:社会阶级和社会阶层是分层研究的基本范畴,它们一般是指社会垂直分化产生的各个社会地位层次以及分处于这些地位层次上的人群。
不同的层次在资源的占有和获得机会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反应了社会的不平等。
同时,阶级、阶层概念表明,垂直分化所造成的社会差别绝不仅仅是社会成员个人之间的差别,更主要的是一种集体性差别。
3.社会分化[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答:社会分化是指社会系统的结构中原来承担多种功能的某一社会地位发展为承担单一功能的多种不同社会地位的过程,其具有两个重要特征:功能专一化和地位多样化,后者直接反映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社会地位差别的扩大趋势。
社会分化有水平分化和垂直分化两种类型。
4.社会不平等答:社会不平等是对垂直分化所产生的各阶级、各阶层之间关系的集中概括,是指各阶级、阶层对相对稀缺的社会价值物在占有量、获取机会和满足需求的程度上存在着差异性。
5.精英循环(帕累托)答:精英循环是意大利社会学家帕累托提出来的,是指社会系统维持平衡和稳定的基本机制,体现为:社会平衡的基本条件就是保持循环路线的畅通,以使执政阶层中总能保持一定数量的精英。
一旦流动缓慢,就会造成执政阶级中蜕化分子激增,同时非执政阶级中的精英不断增长,社会将随之失去平衡和稳定,而征服或革命将使新的精英掌权并建立起新的平衡。
6.社会流动[华中农业大学2014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华东理工2011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社会流动是指人们在社会关系空间中从一个地位向另一地位的移动。
(NEW)北京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家庭生命周期 答:家庭生命周期又称家庭生活历程,是指家庭自成立之日(夫妻 缔结婚姻关系)起,经历一系列发展阶段,并分裂出新的家庭,原家庭 消亡的全过程。在家庭生命运行之中,家庭成员完成人生任务,家庭得 到延续,母家庭孕育了子家庭。
二、简答题(每题12分,共60分) 1.简述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 答: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是以社会工作的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般伦理守则为基础发展 出来的,特斯兰德和利瓦斯提出了下列专业伦理标准: (1)组员拥有明确的知情权,在小组开始阶段,社会工作者(简 称“社工”)有责任告诉每个组员小组的目的和目标是什么,参与小组可 能的危险是什么,时间安排,每节的长度,参与是否是自愿的,整个小 组的活动安排等。 (2)明确保密的原则和措施。 (3)从事小组工作的社工,必须经过一定的培训和专业教育,具备 一定的经验才可以带领一个小组。 (4)在特定的情况下,社工在带领小组过程中,遇到问题时可接受 督导和咨询。 (5)经过筛选决定组员,形成小组后,要确保组员的需求能够在小 组中得到满足。 (6)社工有责任协助组员达成治疗目标。 (7)组员在小组中必须得到保护,不受到身体伤害、威胁、被迫接 受别人的价值观、胁迫、其他形式的压力和来自组员的压力。
5.职业福利 答:职业福利是指以就业为基础的福利津贴和服务。它是行业和单 位为满足职工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保证职工一定生活质量而提供的工资 以外的津贴、设施和服务的社会福利项目。职业福利按其“社会化”程度 可以划分为两个层次:① 国家通过一定的法律手段和途径在某些行业和 企业中普遍实行的制度,如职工探亲假制度、与职业关联的特殊津贴制 度;② 单位在完成国家所有税项任务前提下力所能及地自主地为职工提 供的福利。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何雪松《社会工作理论》考研真题及详解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一、简答题(每题15分,共90分)1.什么是家庭社会工作?2.简述社会工作约定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
3.涂尔干认为社会事实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社会事实具有那些特点?4.韦伯认为资本主义在西方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什么?5.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的利润来自于哪个领域,为什么?6.文化分析具有哪几种视角?二、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假设你是某机构的社会工作者,正在服务于一些具有偏差行为的青少年。
当你第一次面谈的时候,其中一个年轻人告诉你,他曾经是黑社会的一份子,一度犯有抢劫罪,他还同一些女孩子有混乱的性关系。
从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来看,对于这个年轻人的告白,你会怎样回应?并解释你这样回应的理由。
2.就“农民工如何融入城市的问题”提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证。
3.试分析当前中国社会分层的特点和形成原因。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救助2.差序格局3.社会事实(涂尔干)4.个别化5.个案工作6.社会服务7.倡导者8.剩余性社会福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
3.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
4.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5.简述泰彻的价值体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们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2.论述“标签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3.试论述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救助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2012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复旦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复旦大学2012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30’)1.感受性需要答:感受性需要是指当个人被问到对某种特定服务是否有需求时,其反应就是感受性需要。
该需要可以通过调查获得,是个人主观的感觉。
需要的产生不是来自人们缺乏的,而是来自于邻居拥有的,如人们相互攀比的具体对象就是一种感受性需要。
感受性需要假定个人之间的需求因主客观原因而有所差异,可以使个人避免不知道如何申请服务及受限于规范性需要等问题,但是其所感受的可能并非是真正的和根本的需要,从而容易产生偏误,降低服务效果。
2.市场菜篮法(贫困线的制定)答:市场菜篮法又称“标准预期法”。
它是所有测定绝对贫困方法中一种较为古老、同时也易于为人们所接受的方法,由英国学者朗特里在1901年最先提出。
它所依据的是一张按照营养学的标准确定的能够维持体力恢复的生活必需品清单。
3.整合社会工作答:整合社工作者探讨将社会工作方法综合运用的可能性。
社会工作作为助人的专业,十分注重科学方法的运用。
在一段时间内也曾出现过将工作领域细分、强调某种专业方法的现象。
后来,随着对社会问题复杂性的认识,社会工作者逐渐认识到,面对复杂问题应该综合运用多种方法。
这样,整合社会工作开始出现。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以问题为本、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已经成为新的趋势。
4.社会环境答:社会环境是指与人类生物遗传、心理状态及社会过程相互作用的社会系统。
社会环境是一个极其复杂庞大的系统,它关注把不同的人联结在相同地点的系统关系,既包括日常活动的互动系统,也包括影响社会功能的环境系统。
主要构成要素包括:家庭、学校、单位、群体、社区、文化等子系统。
5.通案处理(伦理困境)答:伦理困境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遇到的一种在道德上难以取舍的模糊和难以找到满意方案的境地。
社会工作实践中面临的伦理困境和伦理决定社会工作者经常要面对的一些伦理问题包括:隐私与保密性、自我决定、知会同意、利益冲突和服务的中断与终止等。
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工作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及答案2
社会工作硕士(社会工作原理)历年真题试卷汇编一、名词解释1.标签理论(河北大学2017年研;人大2016年研;中山大学2015年研;武汉科大2013年研)2.活动理论(河北大学2012年研)3.社会福利制度(青岛大学2015年研;浙江师大2011年研)4.福利国家(华东理工2011年研)5.目标系统(浙江师大2012年研)6.认知理论(南航2015年研)7.社会环境的含义、特点(武大2012、2011年研)8.社会互动(华中农大2013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9.社会工作价值观(华中农大2014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10.助人活动(南京理工2011年研)11.专业关系(山东大学2017年研;中山大学2011年研;南京理工2011年研;浙江师大2011年研)12.社会工作本土化(青岛大学2016年研;湘潭大学2016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二、简答题13.社会工作干预理论或实践模式主要包括哪些?其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南京理工2011年研)14.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功能。
(华中农大2012年研)15.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
(南航2012年研)16.简析社会工作与心理学的关系。
(武大2010年研)17.简述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论。
(社科院2011年研)18.危机介入的基本原则。
(兰州大学2017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19.进行危机介入属于什么类型社会工作介入活动?危机介入技巧有哪些?(广西师大2010年研)20.简述阿尔德弗尔的需要层次论:ERG理论。
(武大2011年研)21.个人行为与社会环境有哪些基本关系?(扬州大学2015年研)22.简述社会工作的过程模式。
(华南理工2017年研)23.简述专业关系及其特点。
(浙江师大2012年研)24.社会工作者担当的角色。
(华中农大2012年研)25.简述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特性。
(南航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26.社会工作教育的意义。
(NEW)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
目 录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不完整)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3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2010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2016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回忆版)一、名词解释1.公共福利2.个别化3.专业关系4.社会工作本土化5.社会控制6.社会包容7.家庭生命周期二、简答1.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
2.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特征。
3.贫困文化理论。
4.我国户籍制度的经济社会影响。
5.韦伯的社会分层理论。
三、论述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基本关系。
2.普惠主义福利模式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3.描述和分析我国城乡社区的差别,以及这种差别对社区社会工作的影响。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
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社会工作硕士专业学位《社会工作原理》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二篇社会学基础知识第十章社会变迁与社会现代化一、名词解释1.迟发展效果答:“迟发展效果”是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格申克龙提出来的,是指发展中国家由于社会历史传统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现代化起步大大晚于那些先发展起来的工业化国家,由于起步较晚、面临不同的制约条件所形成的特殊的发展过程。
这些“迟发展效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有目的、有计划、赶超型的现代化过程;②异质文化或外来模式的引入与接受。
2.“二元”社会结构答:“二元”社会结构是指在整个社会结构体系里面,明显地同时并存着比较现代化的和相对非现代化的两种社会。
这种“二元社会”既表现为社会性质上的差别,又表现为发展水平上的差别。
这种“二元”社会结构的形成,与“早发”国家和“后发”国家不同的现代化起点和过程有着直接的关系。
在发展中国家,“二元”社会结构不仅存在于经济方面,而且也渗透到社会政治、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
3.城市化答:城市化又称都市化,通常是指随着人口集中,农村地区不断转化为城市地区的过程。
这一过程促使城市数目增多,城市人口和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农村人口比重下降是城市化的一个显著标志。
城市化也包含城市文明不断向农村传播的过程。
城市化的实质是消灭城乡差别,实现社会转型。
二、简答题1.简述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
[北京城市学院2014年研;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研;河北大学2011年研]答:影响社会变迁的主要因素有:(1)环境与社会变迁在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环境对社会变迁的作用方式有所不同。
当社会发展水平较低时,环境的影响作用主要是依其自身变化规律自然而然地发生的。
随着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关系的不断扩大和深入,“人化自然环境”对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现代社会所赖以生存的环境基本上是经过人类改造或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环境,特别是人类活动对整个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已经严重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给人类带来许多未曾有过的灾难。
2012社会工作考研真题整理
012年北京大学社会工作硕士入学考试社会工作原理(回忆版:顺序可能不太对)一、名词解释(5)1、家庭生命周期2、接纳3、制度的路径依赖4、个案会谈5、职业福利6、相对贫困7、二元劳动力市场8、社会建构理论9、身份制度10、社会性断乳二、简答(20)1、小组工作的职业伦理2、试述组织的性别环境,分析其对女性职业发展的影响3、个案社会工作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一致与相冲突的地方4、简述城市化的内容,分析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遇到的问题。
5、计划经济体制下单位制的特点与功能三、论述题(20)1、什么是现代化的传统社会发展战略,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试述现代化传统发展战略的得失?2、个案工作中的专业技术理性与道德、政治实践的冲突。
社会工作实务(从考场上抄来的)一、名词解释1、个案访视2、小组规范3、社会发展(Midgley)4、公共服务均等化5、社会政策评估二、简答题1、试述“人在环境中”2、简述中国文化对个案工作的影响3、试述社会服务机构的战略目标与管理目标,并述德鲁克的目标管理理论。
三、论述题1、试述社区的概念与要素,说明我国城市社区建设的内容。
并从社区实质的角度评论我国的社区建设实践。
(20)2、新闻中会引用如下表述“根据网上的调查,83%的网民认为,目前的房价没有下降,反而上升。
”请问这一表述在社会科学方法论以及统计学方法论上,是否可以接受?为什么?(19)四、选择题(每题2分,只记了关键词)1、简单随机抽样2、测验法3、纵贯研究4、函数关系5、置信区间6、观察法7、抽样8、变量层次9、回归系数10、经典统计推论五、判断改错题(每题三分)1、分析单位2、经验概括3、演绎逻辑4抽样误差5、分层6、效度7、实现调研的过程与调查研究的逻辑过程一致8、研究的过程是从观察出发得出理论9、重点访问10.二次分析2012社科院MSW真题,修正了,之前的那个社会救助写成求助了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5,共40)(内容没错,题号可能错误)1.社会救助2.差序格局3.社会事实(涂尔干)4.个别化5.个案工作6.社会服务7.倡导者8.剩余性社会福利二、简答题(10,共50)题目内容一致,可能表述不一致)1.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2.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3.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4.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5.简述泰乇的价值体系三、论述题(20,共60)(题目内容一致,可能表述不一致)1.论述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们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2. 论述“标签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3.试论述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社会工作实务一、名词解释1.增权2.社会目标模式3.自我的强度4.回归社会论5.常人方法论6.时间序列分析7.置信区间8.应答率二、简答题1.简述增进社会工作技巧的方法2.简述小组工作的三大模式3.简述社会行动模式的目标及关注问题4.简述“社会赞许性”是什么?在问卷设计时应该怎么处理会引起“社会赞许性”的题目(此题表述与真题不一致.题目要求没错)5.为什么分层抽样会提高样本代表性?三、论述题1.运用优势和复原力观点论述如何进行社区灾后重建2.论述传统文化中儒家、墨家思想对中国福利制度的影响3.论述入户调查过程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社会工作考研真题题
2013年社会工作原理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计40分)1、社会工作本土化2、社会分层3、社会工作行政4、公共福利5、人道主义6、社会工作实习7、社会控制 8、混合型的社会福利模式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简述个体社会化的基本过程及可能障碍?2、简述社会标签理论的主要内容?3、简述社会政策的基本特征及当前改革重点?4、简述社会工作专业化的主要内容?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1、中国社会正处理快速转型阶段,表现在经济增加方式转变,社会阶层的分化和流动,舆论监督日趋严密,多元文化的发展和融合,生态环境破坏和整治等,在此背景下,试论述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教育的发展机遇和挑战?2、结合你所经历或者调研过的一个社区,运用社区工作原理描述并剖析其中的主要问题,试用优势视角理论和方法,提出你的对策处理方案?四、应用题(每题30分,共计30分)1、小李是一名刚毕业的大学生,通过了公务员考试,被安排到街道社会事务科工作。
上班第一天,社会事务科王科长告诉小李,希望她先熟悉社区情况,特别是中龄老年人和高龄老年人的日常照顾情况,为今后开展工作打好基础。
经过与社区老年人接触后,小李感觉到社区老年人境遇不容乐观。
特别是当她看到社区有些老人病危时,就会联想自己将来也要经历这一切,因而感到痛苦;有时甚至害怕个案辅导还没有做完,老人就会与世长辞。
这样的情形经常会给小李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常常感到自责或力不从心。
工作一段时间后,她认为,老年人体弱多病,改善的机会不大,因此,在制订一些活动计划时,透露出保守和消极的一面。
再加上事情多,工作压力大,小李慢慢地对老人表现出不耐烦和不满的情绪,这样的情绪她自己并没有发现。
直到有一天,她与一位长期在社区从事志愿服务的孙先生谈心时才发现,自己的情绪竟然变得如此悲观和消极。
意识到这些后,她感到非常懊悔和自责。
于是,她找到了自己的督导,向督导说明了目前的状况。
试问:(1)在上述案例中,如何区分中龄老人和高龄老人?(2)在上述案例中,反映出老年社会工作的特点,主要应包括哪些?(3)如果你是小李的督导,应该如何帮助小李解决目前其所面临的困扰?2013年社会工作实务真题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40分)1、简述个案工作的原则和技巧。
[全]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详解[下载全]
社会工作原理-考研真题详解1社会救助[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社会服务[广州大学2019年研;中南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3倡导者[杭州师范大学2019年研;苏州大学2019年研;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社会工作的涵义与构成要素[武汉大学2011年研]答:社会工作是指以利他主义价值观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方法助人的职业化的服务活动。
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社会工作是以帮助他人(服务对象)为目的的活动;②社会工作是以科学知识为基础的活动;③社会工作是科学的助人方法;④社会工作是职业化的助人服务活动。
社会工作的构成要素有: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价值观助人活动和专业方法。
5济贫法案[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济贫法案主要指伊丽莎白女皇于1601年颁布的法案。
该法案正式承认政府有济贫的责任,并建立了初步的救济行政制度与救济工作方法。
该法案的重点或特点表现在:(1)规定每一教区应向地主征收济贫税。
(2)规定贫民救济应由地方分区主办,每一教区设立监察员若干人,中央政府设立监督人员。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311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真题及详解一、单项选择题:1~45小题,每小题2分,共9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试题要求。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1.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制定学校管理的政策”、“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的教育理论流派是()。
A .制度教育学B .改造主义教育理论C .存在主义教育理论D .批判教育学【考点】教育理论流派的主要观点。
【答案】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教育理论流派基本观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制度教育学重视制度的教育价值;改造主义教育理论强调教育是“社会改造”的工具,主张以重大的社会问题作为课程内容;存在主义教育理论主张教育的本质和目的在于使学生实现“自我生成”、提倡学生“自由选择”道德标准、主张个别教育的方法,主张培养学生的人格品质;批判教育学关注和探询“谁控制学校”、“谁决定教育的伦理、社会和经济目标”、“谁设置课程”等。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D 。
2.如下现象属于教育范畴的是( )。
A .爸爸针对小明懦弱的个性设法训练小明如何以牙还牙报复欺侮者B .妈妈指导小明在与他人冲突中如何保护自己C .老师严格管理以保护小明等弱小学生不再受欺负D .小明在与同学的多次冲突中逐渐学会了如何与人和睦相处【考点】教育的内涵与实质。
【答案】B【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教育内涵与实质的理解程度。
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培养人的活动。
它与“管理”、“自学”不同,更与“以牙还牙”等负面的“训练”有本质区别。
这道题的关键还是要找到每个选项的关键词,ACD 的关键词分别给出,是训练、管理和学会。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B 。
3.下列现象中,可以说明教育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是( )。
A .班级授课制为普及义务教育提供了便利B.普及义务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机器大生产对劳动力的需求C.僵化的制度化教育导致社会拒绝学校毕业生D.学生发展指导制度促进了学生学业、生涯、个性及社会性的发展【考点】教育的社会功能。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及详解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工作原理(代码331)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救助2.差序格局3.社会事实(涂尔干)4.个别化5.个案工作6.社会服务7.倡导者8.剩余性社会福利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1.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
3.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
4.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5.简述泰彻的价值体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1.论述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们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2.论述“标签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3.试论述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救助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差序格局答:在分析传统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时,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3.社会事实(涂尔干)答:社会事实是种社会学概念,由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特殊研究对象而提出的。
社会事实就是外在于个人,却能制约个人行为社会现象。
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事实,它以社会为基础和承担者。
具体来说,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2012年山东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2012年山东大学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1.行政性社会工作2.训练式督导3.垂直流动4.集体行为5.间接社会服务6.内隐行为二、简答题(每题15分,共3题)1.为什么说人的行为都是人学习而来的2.初级群体的主要特征3.社会工作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三、论述题(每题25分,共3题)1.你认为目前中国社会工作督导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是什么,为什么?2.现代化的一般特征以及中国现代化的特征。
3.目前在我国发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必要性及可采取的基本方式。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6题)1.行政性社会工作答:行政性社会工作是指在政府部门和群众团体中,专门从事职工福利、社会救助、思想工作等类型的助人活动。
这些活动有的面向全社会,有的面向本单位成员,但它们基本上都是助人解困的活动。
由于我国长期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整个社会又充满政治色彩,所以这一类社会工作不但在指导思想上,而且在工作方法上常常带有较强的政治或行政色彩,从事这类工作的人员较少受过助人方面的专业训练,它是非专业化的。
2.训练式督导答:训练式督导是指被督导者被认为是学生或受教育者,在具体实务服务中,督导者负责部分工作的一种督导分类方法。
训练式督导同师徒式督导较为一致的是也强调学习过程,焦点集中在一般议题上。
但在专业方面,督导者承担更多责任。
3.垂直流动答:垂直流动又称纵向流动,它是指人们在同一社会分层结构中的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地位的变动。
垂直流动还可以进一步分为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向上流动是指从较低阶层进入较高阶层的现象,向下流动则相反。
十万种考研考证电子书、题库、视频学习平台4.集体行为答:集体行为又称“大众行为”,是指在人群聚集的情况下,众多人表现出来的带有很大自发性、狂热性和非结构性的行为。
不受现有社会规范控制,没有明确目的和行动计划,易受暗示、冲动、轻信他人。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圣才出品】
2012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1.社会政策答:社会政策是国家或政府为解决社会问题、改善社会环境、促进社会公正和实现社会发展而制定和实施的各种原则、方针。
它是公共政策的重要领域,是公共政策中有关公民福利、社会公平的政策,旨在满足人们难以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是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其外延包括社会保障政策、劳动就业政策、教育政策、社区社会政策、公共住房政策、个人性社会服务政策。
2.社会福利答:社会福利。
本质上是指由国家立法或政策规定,保障全体公民在享受基本权利的基础上,根据经济发展程度,为不断提高物质文化水平和生活质量而提供资金和服务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在中国,社会福利作为一种社会保障形式,指政府和其他社会组织、社会群体和一些社会成员为了解决广大社会成员的各种困难,提高人们的社会生活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而采取的各种保障和服务措施的总和。
3.去机构化答:去机构化,是指去掉政府包办的、条件和服务质量较差的、大型福利机构及传统福利机构中存在的不够人性化、缺乏隐私保护、与社会隔离等弊端,防止不必要的机构服务。
去机构化是相对于机构化而言的,是一种强调保护对象的社区生活的新模式。
4.内外影响力范式答:内外影响力范式试图解释为什么对相同的处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行为,协助社会工作者理出其中的头绪。
内外影响力范式的基本假设是,人(或群体、组织、社区等系统)自身及其环境中生成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他们)用某种方式行事。
正是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特定的行为。
这些力量的作用对社会工作实务分析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内外影响力范式是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的一种操作化。
5.社会环境答:社会环境是与个体或群体的生存和发展相关的、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要素的总和。
2012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2012年武汉大学社会学系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武汉大学2012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专业学位)B(满分值150 分)科目名称:社会工作原理科目代码:331注意:所有答题内容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凡写在试题或草稿纸上的一律无效。
一、概念理解和阐释(共5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1.社会工作的主要功能答:社会工作的宗旨是助人自助,它的主要功能是:(1)社会工作的助人功能①助人。
助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人们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包括生存、参与社会和发展几个方面。
当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去满足这些需要时,社会工作应该把它们纳入自己的工作领域。
②救难。
危难是一个人因身体受损、经济破产等原因而危及自身生存的状态。
危难涉及的是人的正常生活乃至基本生存问题,社会工作者首先应该把这项任务放在自己的肩上。
③解困。
当受助者遇到困难但尚未达到危及生存的程度时,社会工作者对其提供的帮助,可视为解困。
解困是社会工作最重要的功能之一。
④发展。
帮助服务对象实现自身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发展不但发生于人们尚未遇到困难而进行预防性增能之时,也发生于遇到困难但靠自身能力的增强而难以克服之时。
帮助个人、社会群体乃至社区更好地发展是社会工作的广阔活动空间。
(2)社会工作的社会功能社会工作对维持社会秩序有重大的意义,其方式有:①通过解决社会问题维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通过帮助人们解决问题不但可以使当事人过上正常生活,而且可以从更深层次上消除社会不安定因素,从而达到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②通过预防问题保持社会秩序。
社会工作者从预防问题的角度开展工作,不但使社会成员免遭痛苦,也避免了对社会秩序的冲击,从而社会处于持续稳定状态。
③通过实施和修订社会政策维持社会稳定。
社会工作是在社会政策的框架下开展工作的,贯彻实施正确的社会政策可以促进社会团结。
在社会政策不符合社会现实需要的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往往通过建议修改原有政策来追求社会公平,并在客观上达到真正维持社会秩序的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331社会工作原理[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及详解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社会救助
2.差序格局
3.社会事实(涂尔干)
4.个别化
5.个案工作
6.社会服务
7.倡导者
8.剩余性社会福利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
3.简述中国城市化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出路。
4.简述社会工作的要素。
5.简述泰彻的价值体系。
三、论述题(每题20分,共60分)
1.论述社会保障体系在促进社会公平方面的作用以及现阶段我们社会保障体系面临的问题。
2.论述“标签理论”,并举例说明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的应用。
3.试论述社会工作、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关系。
参考答案:
中国社会科学院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考试科目:331社会工作原理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40分)
1.社会救助
答:社会救助又称社会救济,是指政府和社会团体对那些维持社会基本生活水平有困难者给予必要的物质帮助。
社会救济工作的关键是要正确划定被救济对象最低生活标准,维护贫困者的基本权益。
我国长期开展的扶贫工作是社会救济中很有特色的事业,把社会救济与生产开发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提高贫困者的生活水平。
2.差序格局
答:在分析传统社会中国人的社会关系结构时,费孝通提出了“差序格局”的概念,中
国的社会关系结构是“以自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中的分子一般,大家都立在一个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也愈推愈薄”。
3.社会事实(涂尔干)
答:社会事实是种社会学概念,由涂尔干作为社会学的特殊研究对象而提出的。
社会事实是指外在于个人,却能制约个人行为社会现象。
社会事实,区别于个体事实,它以社会为基础和承担者。
具体来说,一切行为方式,不论它是固定的,还是不固定的,凡是能从外部给予个人以约束的,或者换一句话说,普遍存在于该社会各处并具有固有存在的,不管其在个人身上的表现如何,都叫做社会事实。
社会事实具有如下特征:
(1)客观性:社会事实对于个人来说是外在的,具有客观性。
(2)强制性:社会事实“具有一种必须服从的,带有强制性的力量,他们凭着这种力量强加于人,而不管个人是否愿意接受。
”
(3)普遍性:“它之所以是普遍的,是因为它是集体的。
”也就是说,构成社会事实的现象是社会全体成员或相当数量的成员共有的普遍特征。
4.个别化
答:个别化是一种分别逐一对待的方法,体现了传统的社会工作价值。
它把每一个人看作是唯一的、不同的实体,应该受到不同的对待。
个别化原则体现了对个人的尊重。
个别化处理体现在方方面面。
首先,社会工作者要了解每一个当事人的特点,主要是心理特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工作。
其次,在生活、活动和学习方面也要有相应的措施。
另外,在起居上要尊重每一个人的隐私权,尽可能地满足每一个人保守其隐私的需要。
5.个案工作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在个案工作中,工作者在与案主彼此信任合作的和谐关系中,充分调动案主本身的潜能与积极性,共同探讨、研究案主的问题、家庭及社会环境,运用案主本身及外部资源,增进案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帮助案主成长的目的。
6.社会服务
答:社会服务是指以劳务为主要形式向有困难的社会成员,特别是社会弱者提供的改善其处境的活动。
它是将社会保障、社会福利传至有需要社会成员的过程。
社会服务与营利性商业服务有本质区别,它是社会福利服务。
7.倡导者
答: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即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倡导不是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8.剩余性社会福利
答:剩余性社会福利是指当家庭和市场等常规机制瘫痪时,国家的干预必不可少,从而满足公民的社会需要,解决社会问题。
这种福利带有明显的针对性和排他性,同时多数福利项目也需要通过家计调查的监督与评估手段来完成。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简述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与区别
答: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区别为:
(1)家庭养老是指由家庭来承担主要养老责任,实际上是家庭内部成员之间抚养与赡养关系构成的网络,由家人、亲朋向老人提供非正式的家庭照顾。
(2)社区居家养老是按照“属地养老”的原则,在充分利用社区自身所有的资源和条件的前提下,使需要得到照顾的老人尽可能在社区内接受照顾。
其目的是帮助老年人体现出作为社区成员的角色,尽可能地让他们生活在一个“常态”的社会环境中。
需要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来帮助那些需要照顾的老年人,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助医等服务,使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在社区中能够幸福地生活。
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的联系为:
(1)社区居家养老是家庭养老的历史延伸。
在养老责任上,由家庭成员延伸到整个社会身上;在具体承担养老的社会责任的组织形式上,由家庭延伸到其他涉老的专业和非专业组织;在制度建设上,把家庭养老的意识形态基础有文化价值观延伸成为一种社会制度,并以法律作为这些制度的坚实基础;在承担风险上,把单个家庭的保障风险延伸到家庭和社会身上。
(2)家庭养老和社区居家养老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家庭养老是一种非正规照顾,它一方面成本低廉,提供的服务快捷灵活,提供服务者又多为熟悉的邻里朋友,所以较容易为老人所接受;另一方面,非正规照顾能增加社区的关怀感、安全感和归属感,能培养社区成员守望相助的精神。
而社区居家养老包含正规照顾,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专业的服务,可以
有效利用社区内的一切闲置资源。
2.简述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
答:帕森斯社会现代化模式变项理论的主要内容为:
(1)帕森斯提出的关于人的行为价值取向的“模式变项”理论反映了“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相互对立的结构特性,成为当代现代化理论中关于“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两极对立的基本模型。
这些模式变项共有五对:
①普遍性与特殊性。
普遍性依据普遍认同的统一标准待人处事,特殊性则对不同的人和事运用不同的标准。
②专一性与广泛性。
这一抉择涉及互动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宽窄和清晰程度。
如果相互之间的义务是狭窄的并被明确限定,就意味着选择了专一性,其特征是提出要求的一方有证明这项要求的义务。
相反,如果双方全部人格投入到互动关系之中,相互给予或取得的满足是广泛的和不受限定的,那么这类互动选择了扩散性一端,其特征是被要求一方有义务解释这一要求无法满足的理由,朋友关系和雇佣关系可以作为扩散性与专一性的例子。
③自致性与先赋性。
前者是以角色执行者的实际表现成就来评价,后者是根据角色执行者的先赋条件如家庭背景、关系来评价。
④情感中立性与情感性。
前者指角色行为不受情感影响,后者指角色行为常受情感影响。
⑤私利性与公益性。
这一抉择涉及互动中优先考虑的是哪一方的利益。
私利性意味着将自身利益置于优先地位,而公益性则是将对方或整个集体的利益放在优先地位。
例如,商业关系主要受私利性支配,而公众福利事业则要优先考虑他人或集体利益。
(2)在帕森斯看来,普遍性、专一性、自致性、情感中立性、个人倾向是现代社会人们行为的价值取向,特殊性、广泛性、先赋性、情感性、集体倾向是传统社会人们行为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