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邮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2.6《最后一课》(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6课《最后一课》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百度文库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
百度文库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
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
百度文库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
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耗积分。
当前平台支持主流的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 文件格式。
6.最后一课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词语,并学会运用。
2、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和结构。
2、理解课文中小弗郎士的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相关链接】1、走近作者都德,著名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2、了解背景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反映了阿尔萨斯沦陷后,当地人民在侵略者强行禁教法国语言时所表现的悲愤情绪和爱国精神。
【自主学习】1、回顾旧知:小说与、、并称“四大文学体裁”。
小说的三要素:生动的人物形象、完整的、适当的环境描写。
2、速读课文,圈点批画出生字词,查字典给下列词语注音。
踱()胳膊()郝叟()捂()懊悔()惩罚()赚钱()钥匙()祈祷()哽()督学()膝头()3、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1(新版)新人教版
第7课《最后一课》学案1
【学习目标】
1、查字典,理解积累词语。
了解作者和作品的介绍。
2、有感情朗读课文,领会文章主旨,品味文章的语言。
【前置预习】
1、了解作者的生平和写作背景,并摘抄重要信息。
2、初读课文,标注不认识和读不准的生字,并查找字典,积累在笔记本上。
【预习】
一、根据拼音写汉字。
衣jīn( ) 懒duò( ) dǎn( )子 lí( )歌叮zhǔ( ) 徘h uái( )
zhà( )栏恐jù( ) 花pǔ( ) 玉zān( )花 pú( )公英
二、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复述故事情节。
(复述故事情节的方法。
一、总起句和总结句的内容巧妙地加起来。
二、把每一小节的内容加起来。
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
2、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
3、读了这篇小说,令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学案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掌握字词,并学会运用°2.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学习重点:学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学习方法:分块自学限时记忆【目标一】文体常识1.作者简介本文作者是____ _国做家____ __°1868年出版长篇自传体小说《》,获得巨大成功,并以此在法国文坛上享有“著名小说家”的声誉°1870年“普法战争”期间,他的《》《》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他是一位多产作家,一生写有12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最后一课》是在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2.小说文体简介:⑴.文学体裁:小说是和、、并列的文学体裁之一°⑵. 小说的概念:小说以为中心,通过完整的和具体的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⑶. 小说的三要素:、和°⑷. 故事情节:小说的情节分为:、、、°⑸. 刻画人物的方法:描写、描写、描写、描写、描写°⑹. 环境的种类:环境、环境°【目标二】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短暂.( ) 婉.转( ) 喧.闹( ) 踱.来踱.去( )督.学( ) 郝叟.( ) 诧.异( ) 懊.悔( )字帖.( ) 祈祷..( )( ) 哽.住( ) 膝.头( )2.解释下面的词语①征发:②祈祷:③诧异:④喧闹:⑤懊悔:3.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③他讲得似乎挺容易,挺容易°()【目标三】自主探究整体感知1.诵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小说以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部分:第一部分:(1—段)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第二部分:(—段)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部分:(—段)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部分:(—段)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7.《最后一课》学案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2. 分析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激发爱国热情°学习过程:【目标一】合作释疑研读文本1.本篇小说中的人物°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以为代表的“镇上的人”,°其中,是主要人物,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2.“最后一课”和平时有什么不同?3、体会环境描写在本中的作用°①找出序幕中的两处环境描写,分析其作用°②“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③课前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④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有什么作用?⑤对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目标二】分析人物形象°㈠.认识韩麦尔先生4.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多种描写方法,在文中画出相关句子并分析其作用°①外貌描写②神态描写:③动作描写:④语言描写:5.讨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①.(7、8段)动作描写——严厉的老师②.(9段)语言描写——③.(10段)外貌描写——④.(18、19段)语言描写——⑤.(22段)神态描写——⑥.(24-29段)神态、语言、动作——十分悲痛的心情;坚信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小结:韩麦尔先生就是法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和不屈意志的集中体现°刻画韩麦尔先生形象,作者用了神态,动作语言等描写方法, “深情、悲痛——思索、内疚——沉思、悲愤”是韩麦尔先生感情的变化,从中蕴含着他对祖国深沉的爱和对侵略者无比的痛恨°7.《最后一课》学案第三课时㈡.认识小弗郎士1.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上课之前:上课之中:①②③④⑤2.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小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目标三】品味语言,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1、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屋顶上的鸽子咕咕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目标四】课堂小结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是一位线索人物°课文正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见闻与感受展开情节,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____心情和对祖国的___,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____,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___°【目标五】达标测试12.都德是国著名小说家,该文以为背景°13.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14.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督学B.思量墙璧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15.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①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答:()A. 喧嚷扰乱B. 声音大而杂C. 喧哗沸腾D. 喧哗热闹②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答:()A. 惊叹B. 惊奇C. 纳闷 D. 心里不明白③“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答:()A. 批评指责 B. 处罚 C. 埋怨 D. 严厉地责骂16.依据课文,从括号中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句中横线上°①平常日子,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哗、喧嚷、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②这可怜的人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装进、送进)我们的脑子里去°③他们像是用这种方式来感谢我们老师四十年来忠诚的服务,来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敬佩、敬仰)°17.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列题目:忽然教堂的钟声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他们已经收操了°韩麦尔先生站起来,脸色惨白,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然后他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散学了,——你们走吧°”18.文中的“钟声”意味着什么?19.选文中有一句话暗示了小说的社会背景,是哪一句话?20.“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这句话是描写°“我”觉得他从来没有这么高大的原因是什么?21.韩麦尔先生“使出全身力量”写字的细节表现了什么?22.“他呆在那儿,头靠墙壁,话也不说”这一表情如何理解?23.“忽然教堂的钟敲了十二下”中“忽然”的表达作用是()A、表现了人或事物出现的速度超常°B、表现人物内心里巨大的震动°C、强调人物的惶惑和措手不及的感觉°D、表现时间短°24.韩麦尔先生此时此刻有无数的话要说,但是他哽住了,说不下去了,是因为()A.时间太少了,满肚的话—时无从说起°B.他要离开他教的学生,心情难过°C.想到课一结束,他就要离开这生活了四十年的地方,心中有说不出的惆怅°D.最后一课即将结束,从此将和祖国的语言告别,留恋与失望、痛苦与悲愤到了极点,千言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参考答案与提示:1. 法都德普法战争法国战败,被迫割让阿尔萨斯和洛林3.①旧时指政府向人民征调人力或者财物°②求神降福免祸的活动°③觉得十分奇怪°④喧哗热闹°⑤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4. ①拟人②比喻③反复5.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段)序幕°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第二个阶段(7—10段)开端°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课前第三个阶段(11—23段)发展°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课上第四个阶段(24—29段)高潮和结局°写韩麦尔先生宣布散学时的情景°——下课答案:1.这篇小说中出现的人物有:韩麦尔先生、小弗郎士、以郝叟为代表的“镇上的人”,普鲁士士兵°其中,韩麦尔先生是主要人物,小弗郎士是在全篇小说中起“穿针引线”作用的重要人物°2.平日上课气氛:学校开始上课的时候,总有一阵喧闹,就是在街上也能听到°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开课桌啦啊,关课桌啦,捂着耳朵大声背书啦……平时“我”会迟到会遭老师的责骂老师:老师拿着大铁戒尺在桌子上紧敲着,“静一点,静一点……”平时老师穿戴一般最后一课气氛:一切偏安安静静的,整个教室都有一种不平常的严肃气氛°学生:上课前,学生们已经都在自己的座位上了°今天迟到,老师却很温和地叫“我”“快坐好”老师:韩麦尔先生踱来踱去,胳膊底下挟着那怕人的铁戒尺°今天老师穿着只在督学来视察或发奖的日子才穿的漂亮礼服°1.上课前,小弗郎士的心情、态度是:害怕考问,决定逃学°到了学校后,见到教室气氛如此肃静,感到十分诧异°待到听了老师的一番话之后深为自己从此不能学习法语而难过,为自己从前的荒废学习而悔恨°这段从“害怕法语”到“热爱法语”的心理变化,实质上是一个人对于即将失去的美好事物的深深眷念°同时,还与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有关°在这样一个带有浓厚爱国主义氛围的影响下,不同身份的人相互感染着、影响着,这种合力形成了一个民族的集体意识°2.①“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这是本文中小弗郎士早晨出门时所见到的场景,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点明了《最后一课》的具体时间和时代背景°尤其值得注意的是社会环境描写,它真实而又十分简练地交代了国土已被侵略军所占领,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残酷的社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②布告牌上贴着的虽然只是一张公文,但它威力极大,逼迫人们不得不法执行和就范°也正是它,才直接导致了“最后一课”°③烘托出“最后一课”严肃、庄严、悲愤的氛围,又进一步加深悬念°④鸽子是和平的象征,表现出小弗郎士对被迫不能学习祖国语言的悲愤,对和平、自由的渴望°⑤表达出这位教了四十年法语的老师对这最后一课的眷恋,对将要失去祖国语言的难舍°3. ①外貌描写:我才注意到,我们的老师今天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这套衣帽,他只在督学来视察或者发奖的日子才穿戴°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②神态描写:“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的眼睛里带走似的°”这写出了韩麦尔先生对毕生从事的教育事业的无限留恋,对祖国故土一往深情的热爱°③动作描写: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充分地表现了他爱祖国、恨敌人的全部思想感情,把崇高的爱国主义感情推到了最高峰°④语言描写:“我的朋友们啊,”他说,“我——我——”但是他哽住了,他说不下去了°表现了韩麦尔先生难以言状的痛苦°5.讨论:韩麦尔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①.(7、8段)动作描写——严厉的老师②.(9段)语言描写——温和的老师③.(10段)外貌描写——爱国的老师④.(18、19段)语言描写——恪尽职守、道德高尚、不太负责的老师⑤.(22段)神态描写——留恋祖国、为国伤怀⑥.(24-29段)神态、语言、动作——十分悲痛的心情;坚信祖国必胜、法国人民必胜9.用监狱的大门比喻普鲁士对法国人民的统治与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败敌人,求得民族的解放°11.略12.法国;普法战争13.A14.B15.1)D 2.)B 3)A16.1)喧闹2)塞进3)敬意17.B18.最后一堂法语课结束了°19.窗外又传来普鲁士兵的号声°20.心理;小弗朗士对韩麦尔先生爱国精神的崇敬°21.热爱祖国,坚信祖国必胜的信念°22.此时的韩麦尔先生陷入了极大的痛苦之中°23.B24.D(二)、整体感知小说的全文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从“”到“”°这一部分描述了弗郎士在上学路上的见闻和心理活动°作者以简洁的笔触,交待了故事的____和弗郎士的__,同时为情节的发展作了巧妙的铺垫°第二部分,从“”到“”_°是小说的中心部分,主要写弗郎士和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中表现的爱国热情°按情节发展,又可以把这部分分为三层°第一层,从“”到“”°写弗郎士跑到学校以后发现的种种不平常现象,渲染出一种严肃、悲愤的气氛°第二层,从“”到“°”°这一层里,正面揭示了“最后一课”的严肃意义,点明了主题°第三层,从”到“”写韩麦尔老师和学生在爱国主义精神的鼓舞下,在“最后一课”中认真教学的感人情景°第三部分,从“”到小说结尾°写韩麦尔老师在“最后一课”结束时的悲壮和不屈精神°(四)、通读课文,思考:小弗郎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a、从到°【上学路上(序幕),课前(开端)】b、从到【课上(发展)】c、从到【下课(高潮和结局)】二、课后练习阅读理解(一)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①描写的对象是°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③表现了°5.小弗郎士在小说中起到了什么作用?1)、作者写了小弗郎士的逃学、上学经过°通过他的行踪,写到了几个相互关联却彼此分离的场面:普鲁士士兵的操练场,镇公所的布告牌,小镇里的学校°没有这样一个人物,这些场面就很难组织在一起,所以小弗郎士在小说中有___的作用°2)、作者选择了小弗郎士这样一个平时不爱学法语的调皮男孩,用他的内心感受来反映整个民族的沉痛的感受°这种写法有着极其强烈的__效果,产生强烈的震撼心灵的作用°所以,小弗郎士还起到了_______的作用°(二)、小说运用了生动的场景、细节、心理描写,运用了对比、烘托、反复的手法来表现人物,反映主题°试完成下面的填空°1)如作者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叫,它使小弗郎士提出一个幽默的问题:“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又如韩麦尔的那顶“锈边的小黑丝帽”,郝叟老头的那本“初级读本”,和那副横放在书上面的大眼镜°还有作品中前后两次出现的普鲁士军队的操练和军号声,教室里飞进的几个金龟子,黑板上书写的“法兰西万岁”几个大字°这些都属于细节描写,作用是的作用°2)课文将平时上课和最后一课作了,将小弗郎士感情的前后变化作了,这样写的目的是突出“最后一课”的重要,反映小弗郎士等人的变化°3)作者渲染“最后一课”的庄严、悲壮的气氛,渲染弗郎士在上学的路上和到校以后的见闻,层层深入地描写了一系列不平常的景象°作用是°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一、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赫叟(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D.紫藤(téng)钥匙(yào shi)赚(zhuàn)二、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祈祷督学B.思量墙璧 C.惨白阻塞 D.戒尺溜冰三、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四、选出下列句中加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1. 我本来打算趁那一阵喧闹偷偷地溜到我的座位上去°()A. 喧嚷扰乱B. 声音大而杂C. 喧哗沸腾D. 喧哗热闹2. 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A. 惊叹B. 惊奇C. 纳闷D. 心里不明白3. “我也不责备你,小弗郎士,你自己一定够难受的了°”()A. 批评指责B. 处罚C. 埋怨D. 严厉地责骂五、选出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方法的一项,将序号填入括号中°()A. 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士兵正在操练°B. 可是那一天,一切偏安安静静的,跟星期日的早晨一样°C. ……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D. 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六、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①描写的对象是_°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③表现了°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①描写的对象是_°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③表现了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为父亲流泪我没有为父亲流过一滴泪,尽管我眼角常常有泪°我曾为素不相识的孤苦老人掉过泪,曾为寒风中大声叫卖的辛苦小贩掉过泪,我认为他们太可怜,太辛苦了°而面对父亲,这个为生活日夜奔波,对工作倾尽心血,为我不辞辛劳的人,我何尝有过一丝感动?友情也许会褪色,誓言也许被遗忘,但亲情将永存人间°“血浓于水,根叶相连°”朝朝暮暮,春去秋来,我的每一点进步,都是父亲心血的结晶,而我成长路上的每一次跌摔,都会毫不留情地在父亲那宽阔的额头上留下一道永远抹不去的印迹°父亲用他那有力的臂膀为我撑起了自由的天空,父亲用他那坚实的步伐为我踏平了前进路上的荆棘°而岁月,却使父亲那高大的身躯日渐沉重,却令父亲那自信的容颜日渐苍老°细细品味生活中每一个细小的片断;我第一次觉得父亲是那么的值得赞颂°我第一次为我平凡的父亲流泪了°亲情无价,父爱无价!父亲想用他那粗糙的双手为女儿挽住星,挽住月,但他却不能够;父亲想给女儿舒适、快乐、温馨,但他却不能够°他只能用那双手,默默地做他力所能及的事°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泪中有理解,有关怀,更有无限的感激;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这滴晶莹的泪诠释着昔日对父亲的体谅,体现着今日对父亲的赞美,昭示着明天对父亲的报答;为你的父亲流一滴泪吧!让这泪化作(A处)让这泪化作(B处)让这泪化作一腔祝福,在人生旅途上陪伴那个最关怀你的人——父亲!1.结合语境解释文中加粗词语°(1)荆棘:(2)力所能及:2.画横线的语句所用的表达方式是什么?3.短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联系上下文的意思,展开联想,在文中(A)(B)两处补写出恰当的句子°A处:B处:㈡.认识小弗郎士1.想一想小弗郎士在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上课之前:“我看见这些情景,正在诧异,”上课之中:1、“我听了这几句话,心里万分难过°啊,那些坏家伙”2、“想起这些,我多么懊悔!”3、“想起这些,我忘了他给我的惩罚,忘了我挨的戒尺°可怜的人!”4、“心里挺难受的,头也不敢抬起来°”5、“真奇怪,今天听讲,我全都听懂了°”“啊!这最后一课,我真永远忘不了!”2.小弗郎士思想感情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他原本就不是一个坏孩子°亡国惨痛的震撼,激发了他心灵深处爱国情感°受到韩麦尔先生以及小镇上居民的沉痛心情的感染°小结:作者运用第一人称,对小弗郎士的描写重点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手法,写出了小弗郎士情感变化的波澜起伏,从幼稚、贪玩——疑惑、诧异——难受、懊悔——悲愤、懂事,充满爱国主义思想感情°这一感情变化,推动情节的发展,突出了主题,使文章更真切感人°。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下册语文《最后一课》教案1第一课时教学要点: 历史背景,作者情况,小说的结构。
教学步骤: 1.教师简介作品的历史背景和作者。
本文是篇外国短篇小说,作者都德是法国19世纪后半叶杰出小说家,《最后一课》是作者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本文通过阿尔萨斯省的一个小学生小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沦陷区的法国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悲愤和对祖国的热爱,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意志,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它是以普法战争法国惨败、割地赔款这一历史事件为背景的,以爱国主义为题材的作品,古今中外不胜枚举。
但这篇小说却别出心裁,既没有揭露敌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写法国人民的反抗,而是巧妙地选取一所普通小学中最后一堂法语课来反映尖锐的民族矛盾,把沦陷区人民对祖国的眷念、热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都倾注在最后一课中。
都德(1840~1897),法国著名小说家。
他的早期代表作品有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以后,都德应征入伍,后来曾以战争生活为题材,创作了不少短篇作品,有柏林之围》(收在现行的高中课本中)《最后一课》等。
《最后一课》是他的短篇小说代表作。
2.请同学提出本课中的生字、生词。
注字音,释词义。
锯踱挟皱督叟摊旷懊隶钥匙哽赚应该掌握的词: 宛转:这里指鸟声抑扬动听。
踱来踱去:慢步行走。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哽住:声气阻塞。
3.教师范读或让学生朗读课文。
4.引导学生理清本文脉络,把握本文结构。
依据故事情节的发展,本文可分几部分? 讨论,交流。
教师小结: 全文按情节发展,可以分为三部分。
(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7课《最后一课》(第1课时)导学案
《最后一课》课题:第07课《最后一课》(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感受选材角度的巧妙。
2.抓住细节描写,去感受韩麦尔先生的内心。
3.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二、学习重点:理清故事情节,同时在分析小弗郎士形象过程中体会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感。
学习难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线索及其原因高(中)考要求:一、预学部分【自主学习】知识链接:1、写作背景一八七零年七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九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烧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小说,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法语教师韩麦尔先生的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2、作者阿尔封斯·都德(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被誉为法国19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在他25岁那年,他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这篇小说描写了法国南方的自然风光和生活习俗,在两年后出版了一部自传体性的长篇小说《小东西》,这本书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中冷漠的人际关系,一举成名。
普法战争爆发,都德应征入伍。
他以这次战争为背景,写了一组具有深刻爱国主义内容和卓越艺术技巧的短篇小说,结为《月曜日的故事》。
其中,《最后一课》、《柏林之围》因艺术的典型化和构思的新颖别致,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名篇。
都德一生写了13部长篇小说、4部短篇小说集以及一些剧本和诗作。
他善于用简洁的笔触描绘复杂的政治事件,其柔和幽默的风格、嘲讽现实的眼光和亲切动人的艺术力量为不少读者所喜爱。
“他的创作,真实与诗情,欢笑与泪痕,怒焰与悲苦,交流并泻,构成他区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独特风格。
”巧妙的叙述视角本作品的主题十分的严肃,但对这一主题的表现却选用了一个巧妙的角度。
江苏省盐城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6 最后一课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通用)
最后一课
学习过程
一、预习链接
作者简介:都德(1840-1897)19世纪下半叶法国现实主义作家。
1866年,发表了短篇小说集《磨坊文札》,才引起人们注意1868年,长篇小说《小东西》出版,获得巨大成功,都德因此赢得了“著名小说家”的声誉。
其中《最后一课》和《柏林之围》geng 由于具有深刻的爱国主义内容和精湛的艺术技巧而享有极高的声誉,成为世界短篇小说中的杰作。
时代背景: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
1871年,法国战败,签订和约,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两个州割让给普鲁士。
普鲁士为了让当地人民永远忘记祖国,好永远统治这个地方,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不准再教法语。
小说的三要素:
人物:小说的中心,反映文章主题(小说的人物描写包括: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
情节:故事(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环境: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导入
三、自学
1、掌握下列黑体字词的音、形、义:
哽住赚钱捂住踱步惩罚祈祷宛转诧异喧闹胳膊皱边肃静懊悔钥匙郝叟
2、整体感知
A、作者为何以最后一课为题?
B、这篇小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C、按照情节的发展本文可以分成哪几部分?
D、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3、分析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
A、划出第一部分中描写小弗朗士的有关语句,并思考这些语句能表现小弗朗士是个怎样的孩子?
B、想一想小弗朗士在上课前后的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找出文中具体语句加以揣摩)
4、找出文中的环境描写,说说它的作用
三、交流作用
1、小组交流
2、大组交流
四、总结反馈
作业次数时间等级。
七年级语文下册7《最后一课》(第1课时)精品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7、《最后一课》第一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1)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2)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教材分析阿尔丰斯·都德的短篇小说《最后一课》,写的是普法战争后法国战败,割让了阿尔萨斯和洛林两地,普鲁士占领后禁教法语,改教德语,爱国的法国师生上了最后一堂法语课,表现法国人民的爱国情怀。
1912年被首次翻译介绍到中国,从此,在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它被长期选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材,超越了不同时期、不同意识形态的阻隔,成为在中国家喻户晓、最具群众基础的法国文学名篇之一,它甚至可以作为都德的代名词,作为“爱国主义”的符号,融入近代中国人百年的情感之中!一代又一代的中国读者,通过《最后一课》,了解到“法语{母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清晰、最严谨的语言”这句话的内涵,懂得了“当一个民族沦为奴隶时,只要它好好地保存着自己的语言,就好像掌握了打开监狱的钥匙。
”3、中招考点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是河南中考的必考内容,综合河南中招试题来看必考考点:梳理、概括文章内容,寻找小说线索。
高频考点:语段作用、分析写作手法、分析人物形象4、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小说这一体裁了解不多,对人物形象的把握还停留在浪漫感知阶段,不能清晰地描述出来,对作品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赏析还比较浅层次。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课文,能识记小说三要素,说出小说基本情节。
(2)通过默读课文,能说出人物小弗朗士在小说中的作用。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两个活动:A出示小说三要素,B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划出相关语句,概括填空。
2、针对目标(2),设计两个活动:A通过出示问题,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找出小弗朗士心情变化的语句,在旁边做批注,B小组讨论小弗朗士在小说中的作用。
四、教学过程。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第二课时)》导学案(1)(无答案)
<学习目标>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3..感悟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重难点>1、学习文章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塑造人物形象的写法。
2、学习环境描写的作用。
第二课时【学习过程】一、通读课文,想一想,小弗朗士上课前后心情、态度有什么变化?什么原因使他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请在文中找出相关语句,并把原因写在下面)二、重点品读有关韩麦尔先生的语段,分析这一人物形象。
韩麦尔先生是这篇课文的主要人物之一。
作者是怎样刻画这一感人形象的?在文中找出相应的描写,并做相应的批注。
也可结合课后练习第二小题。
请以“我从---------中读出韩麦尔先生是个--------------------------的人。
”这样的句式概括你读后的感悟。
归纳:小说刻画人物所用的描写方法有哪些?三、文章哪些地方运用了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在课文中勾画并点评。
四、品味语言,谈谈你对下面语句的理解。
1、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2、屋顶上的鸽子咕咕的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也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五、放飞思绪,各抒己见1、作者在文中多次重复“最后一课”,其每一次用意是否相同,起怎样的作用?2、从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身上我们学习到了哪些金子般的东西?对于爱国主义你有什么样的认识?(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感悟)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六、总结主题《最后一课》通过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生弗郎士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中的见闻和感受,真实地反映了法国沦陷区的人民惨遭异族统治的____和对祖国的____,以及争取祖国解放和统一的坚定____,集中地表现了法国人民崇高的________七、达标检测请你有感情地朗读下面这首诗歌献给坚强的中国当风雪阻断归路,我们彼此取暖!当主权面对挑战,我们亮出利剑!当圣火遭遇屈辱,我们义无反顾!当病毒吞噬生命,我们用爱弥补!当列车冲出轨道,我们竭诚互助!当震撼撕裂大地,我们开山辟路!勇敢面对磨难,挺起中国人的脊梁!加油,同胞!加油,中国!让我们都来尽一分力!!反思与评价。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导学案(无答案)
《最后一课》导教案设计:陈文审查:洪敏【学习目标】1.认识作者都德及作品,娴熟掌握字词的音形义。
2.能正确、流畅地朗诵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3.能理清课文的构造;剖析小弗郎士的作用。
【知识链接】1、阿尔封斯?都德( 1840— 1897 ),法国十九世纪有名小说家。
28 岁的时候他第一版了第一部长篇自传体小说《小东西》,获取巨大成功。
《最后一课》是他短篇小说的代表作,这篇小说写于 1873 年,当时正是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期间,普鲁士军队所向披摩,占据了法国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域。
为了让当地人民永久忘掉祖国,好永久统治这些地方,普鲁士政府下了一道命令:这两个州的学校,只准教德语,禁止再教法语。
《最后一课》就产生于这样的时代背景。
2、小说一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经过故事情节的表达和环境的描绘反应社会与个人生活。
(1)小说三因素:人物、情节、环境。
(2)塑造人物的方法:相貌描绘、动作描绘、语言描绘、神情描绘、心理描绘、细节描绘等(3)小求情节的组成:初步、发展、热潮、结局,有时有序幕(初步前)和结尾(结局后)。
(4)小说的环境:包含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5)小说的分类:按篇幅有长篇、中篇、短篇和小小说;按题材有历史小说、推理小说、科幻小说等。
本文的体裁为短篇小说。
小说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主,今日我们将主要由剖析人物形象下手,领会小说所要表达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独立预学(一)默读课文,边读边标明自然段序号,并勾勒生字、生词(二)借助工具书打扫字词阻碍后,再朗诵课文,要求正确、流畅1.读一读,为加点字注音郝叟后悔字帖惊诧......逼迫踱步哽咽处罚......2.辨一辨,留意多音字的用法(注音组词)帖柏宁3. 认一认,注意形近字的差别(注音组词),请你再写出两组来喧暄渲4.解词(你还查了哪些,也请写在下边)征发:公告:踱来踱去:后悔 :责怪 :祷告:(三)速读课文,区分文章的构造,并归纳各部分的段意。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导学案:最后一课(第1课时)
《最后一课》导学案第一学时一、确定目标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识记重点词汇,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小说的语言特点,把握小说的人物形象,揣摩人物心理。
3.体会主人公和法国人民强烈的爱国情感。
热爱自己的国家和母语。
学好语文、学好汉语。
重点:小弗郎士的情感变化。
分析文中的人物形象。
二、知识储备1.小说:文学体裁。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广阔地反映社会生活。
三要素: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情节是一系列有组织的生活事件,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刻画人物的方法:分为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
环境的种类及作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小说分类:按篇幅长短分:长篇、中篇、短篇、小小说(微型小说)。
2.背景介绍:《最后一课》写于普法战争第二年(1873年)。
普法战争是1870—1871年法国和普鲁士的战争。
1870年7月,法国首先向普鲁士宣战,这个掠夺性的战争,正如马克思当时指出的,敲响了“第二帝国的丧钟”。
9月,色当一役,法军大败,拿破仑第三被俘,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占领了阿尔萨斯、洛林等法国的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
这时,对法国来说,已经变成自卫战争。
面对普鲁士军队的屠杀掠夺,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
这个短篇,就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学生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3.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
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三、自主学习1.给下列字词注音:捂( )郝叟( ) 踱来踱去( ) 诧( ) 惩( )赚( )钥( ) 匙( ) 藤( ) 祈( ) 祷( )哽( ) 挟( )懊( ) 皱( )2.解释下列词语:肃静:祈祷:懊悔:3.你还有不理解的词语:四、合作交流1.默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了解主要人物,简要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学案1(2课时)
《最后一课》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知识能力目标:1.通过听读,了解小说的主要情节。
2.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把握人物的思想感情。
3.抓住重要语句理解其深刻含义。
情感目标:通过对小弗郎士与韩麦尔先生两个人物形象的分析,激发爱国热情,认真学习,准备将来为祖国的建设作贡献。
发展目标:学习本文出色的语言动作心理描写,创新写作,激发想象力和发展思维的能力。
学习重点1.把握人物的心理描写及对人物思想的影响。
2.体会文中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习难点1.深入细致地把握人物的心理。
2.领会小说所表现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学法指导《最后一课》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
本文对郝叟、镇长、邮递员以及半晌学生的描写则起到了配合主旋律的作用。
因此学习这篇小说时应通过分析人物形象,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文中所传达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资料链接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巴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以刚刚结束两年的普法战争为背景。
学习内容本文以沦陷了的阿尔萨斯的一个小学校被迫改学德文的事为题材,通过描写最后一堂法文课的情景,刻画了小弗郎士和乡村教师韩麦尔的典型形象,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教师寄语:(自信是走向成功的第一步,相信你会有独到见解!)运用快速阅读和品味阅读相结合的方法理解思考下列问题:1.通读全文,思考本文为什么叫做“最后一课”?你看到“最后”两字你的心情如何?2.跳读课文,思考文中出现的所有人物在“最后一课”前后都有什么变化?二、合作释疑:(教师寄语:两种思想相碰撞,就会闪现智慧的火花!)1.体味全文内容,你认为小弗郎士是怎样的一个孩子?韩麦尔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2.课文中韩麦尔先生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
江苏省高邮市七年级语文下册 2.6《最后一课》(第2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最后一课一、导:导出目标1.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2.结合上下文理解一些语句的特定含义;体会采用第一人称所起的作用;二、学:自主学习1.一读课文,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提示: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并举例分析。
2.二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用笔划出来,体会其作用。
三、议: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分析韩麦尔先生人物形象。
1.思考:作者描写韩麦尔先生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2.小组讨论,从以下三个重点问题入手。
(1)韩麦尔先生为什么在最后一课穿上节日盛装?(2)监狱大门和钥匙分别比喻什么?整句的含义是什么?(3)韩麦尔的动作、神态表现了韩麦尔怎样的感情?(三)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谁?说说你的理由。
(四)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1.故事的开端“天气那么暖和,那么晴朗!”“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这两处环境描写,有什么用意?2.“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这一环境描写又表明什么?3.“最后一课”上课之前的环境描写,起什么作用?4.描写“屋顶上鸽子咕咕咕咕地低声叫着”,有什么作用?5.教室和韩麦尔先生小院的描写有什么作用?四、结:课堂小结1.小结全文:这篇小说以为线索,通过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了法国人民精神。
2.学习了《最后一课》后,你受到了哪些教育?五、练:课堂练习(一)必做题表现人物性格常常运用语言、行动、心理描写等手法。
试对下面的描写文字表现人物性格进行分析。
1、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
②运用的描写方法是。
③表现了________________ _____ ___。
2、屋顶上鸽子咕咕地低声叫着,我心里想:“他们该不会强迫这些鸽子也用德国话唱歌吧!”①描写的对象是_________________。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学案【DOC范文整理】
七年级语文下册《最后一课》学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记忆本课中出现的新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相关知识。
把握小说运用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来表现人物的特点。
理解韩麦尔先生有关法语的见解。
感受小说中人物强烈的爱国热情。
.过程与方法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查找、对比、分析人物的言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民族危难之际人们对于祖国的眷恋。
理解语言、文化对于一个民族的重要性,热爱祖国的文明和文化。
学习小说描写人物的方法。
二、教学过程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方式一。
教师谈话导入:事到危难之际方见英雄本色。
谁能举一个这样的事例?导入新课。
方式二。
质疑题目:为什么叫“最后一课”?这一刻究竟教给了主人公什么?预习准备:自学生字词;寻找两个在危急关头为他人或国家利益挺身而出的人物事例,做简单摘记。
课堂交流预习成果。
介绍普法战争背景。
介绍作家都德。
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师友互助,对比探究教师提出合作要求: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寻找、列举最后一课上的不寻常状况。
思考:为什么他们在这个课堂上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作者用了哪些方法写出了家乡沦丧给人们带来的强烈震撼?给了你哪些启示?1、学生自看课文,填写表格。
讨论后两题,班内交流。
教师相机指导。
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小结。
回顾小说三要素。
学生自由表达。
课时作业:第二课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导入教师引导学生回顾。
学生回顾课文内容。
2、分层提高,深化理解教师提出探究要求:小说最主要的要素是什么?试着分析文中小弗朗茨和韩麦尔先生的精神品性。
国家沦丧之际,有士兵浴血奋战,有国民奔走疾呼,为什么要选择一个不谙世事的小孩子来写?又为什么不写完整,既没有开端也没有结局?“语言”与“钥匙”一句,该怎样理解?在小说《羊脂球》中,作者写了一个受人鄙视、欺凌的妓女在侵略者面前表现出来的爱国心;《米隆老爹》写一个普通的农夫心怀国仇家恨杀死敌兵;《四世同堂》以北京一个普通的家族在侵华战争期间的离乱生活来反映一个时代的悲壮命运,都德则选择了一个不懂事的小孩子,这些本来应该过着平淡无奇甚至是浑浑噩噩的普通日子的寻常人物是千千万万个同时代人物的代表,他们言行中流露出来的情感,正是人们共有的心声。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最后一课(第1课时) 获奖教案教学设计
《最后一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了解小说的三要素及小说的结构特征;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神态、心理、细节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突出中心;学习本文通过设疑铺垫、前后对比突出人物性格。
(二)能力目标:通过听读课文,复述课文,把握故事情节;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本文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对重要语句的探讨理解其深刻的含义突出小说的主旨(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理解,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1.通过人物的语言、表情、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性格2.重要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难点】此文的背景和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是一种爱国的理解.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自学指导1.查字典,掌握文中生字词:2.查工具书,解释下面词语(1) 惩罚:严厉地处罚(2) 懊恼:做错了事或说错了话,心里自恨不该这样。
懊:悔恨(3)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4) 诧异:觉得十分奇怪。
(5) 纵身:全身猛力向前或向上(跳)。
本课是全身使劲向前跨越的意思。
(6) 踱来踱去:来回慢步行走。
(7) 惨白:(面容)苍白。
惨:凄惨。
形容白得不好看。
3.(1)阅读课文,质疑。
(2) 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一。
二、整体感悟1.速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并归纳:开端:从开头到“赶到韩麦尔先生的小院子”。
写小弗朗士上学路上的见闻和感受发展:从“平常日子”到“我真的永远忘不了”。
写上最后一课的过程。
高潮:从“忽然教室的钟声敲了十二下”到完。
结局:写韩麦尔先生下课时的情形。
2.质疑:从故事的开端看小弗朗士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从哪里可以看出?讨论并归纳:不爱学习,天真贪玩。
表现在:上学迟到,分词不会念,想逃学去玩。
画眉唱歌,普鲁士兵操练觉得有趣。
有较强的意志力。
表现在:还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学校跑去。
对敌人的恨。
表现在:走过镇公所时的心理活动。
“一切坏消息”“又出了什么事啦”有较强的自尊心。
表现在:听了铁匠的话,想到他在拿我开玩笑。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6 最后一课(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2021学年)
(2016年秋季版)山西省洪洞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 最后一课(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6年秋季版)山西省洪洞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 最后一课(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6年秋季版)山西省洪洞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6最后一课(第1课时)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7 最后一课精彩开篇词同学们,当中国申奥成功、足球圆梦、加入世贸那一刻到来的时候,所有的华夏儿女无不热泪盈眶,欢呼雀跃。
为什么?因为我们流淌着一样的民族热血,拥有着一样的民族感情,热爱拥有着同一个名字的祖国。
爱国主义包含着荣誉感、自豪感、捍卫民族尊严与领土完整等情感。
可你们是否知道,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也是爱国的表现,特别是在主权遭侵犯、国土遭践踏的时候,这种感觉才最强烈。
学习目标1.学习小说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和心理描写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的写法。
2.了解在情节发展过程中通过细节描写和环境描写突出主题的方法。
3。
感受小说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热爱祖国和祖国语言的情感。
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语言,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尊严,学习、热爱民族语言,就是维护国家的尊严,是爱国的表现,失去民族语言就等于丧失国土。
如果有一天,有人告诉你,你再也不能学习汉语,每天你挂在嘴边的普通话不能再用了,从今天开始你只能用日语交流,那么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都德的《最后一课》,体会一下国家被占领,将要失去自己祖国语言的法国人民是什么样的感受。
七年级语文下册 7 最后一课学案(无答案) 语文版(2021-2022学年)
7、最后一课导学案第1课时【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掌握生字词。
2、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本文的结构,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理清本文的结构,并能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段落大意。
【学习过程】【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1840?—1897)是法国19世纪后半期的小说家。
他一生共写了12部长篇小说, 一部剧本和4部短篇小说集.他的短篇小说有不少是以普法战争为题材的,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法国普通人民对侵略者同仇敌忾的爱国主义精神,谴责了资产阶级当局开门揖盗,致使法军节节败退,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罪恶。
《最后一课》就是都德爱国主义短篇小说的代表作之一.2、背景简介ﻬ1870年7月爆发的普法战争是法国发动的。
法王拿破仑三世为了阻遏普鲁士用武力统一德意志各邦的行动,维护法国在欧洲的霸权,故发动了这场战争。
但不到两个月,法军大败。
普鲁士军队长驱直入,包围了马黎。
法国政府执行卖国政策,同普鲁士签订了屈辱的停战协定,赔款50亿法郎,并把阿尔萨斯和洛林东部地区割让给普鲁士。
小说写于1873年,ﻬtiè)诧异(chà) 强迫(qiǎn g) 踱步(duó)哽咽(ɡěng yè) 祈祷(qí dăo)钥匙(yào shi)思量(sī lianɡ)宁可(nìnɡ)【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这篇小说的线索是什么?明确:小说以小弗郎士的心理活动为线索.2、理清小说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明确:这篇小说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1—6)序幕。
写小弗郎士在上学路上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和感受。
第二个阶段(7-10)开端。
通过小弗郎士的观察,写出上课之前教室里的情景。
——课前第三个阶段(11-23)发展。
写韩麦尔先生讲授最后一课的情景及小弗郎士的感受,这是小说的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后一课(第一课时)
一、导:导出目标
1.掌握小说的要素,了解小说的基本情节结构;
2.领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二、学:自主学习
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挟.着()戒.尺()踱.来踱去()督.学()
诧.异()郝叟
..()()
..()()惩罚
宁.可()钥匙
..()()哽.住()
2、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理解
①本文作者是________国作家________,课文是在________________这一历史背景下创作的。
②本文是以____________ ____为线索安排情节,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顺序记叙。
小说的主人公是___ ____。
三、议:互动探究
(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注意语音正确,节奏分明,感情充沛。
写出文中你认为需要补充且应该积累的词语。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1.听读课文,感知主要人物。
思考:本人主要写了哪几个人物?
2.默读全文,说说文章思路。
小说有三要素:、、。
情节一般可以分为:、、、。
情节是故事发生、发展、结束的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本文中韩麦尔先生和小弗朗士的人物形象正是在小说情节的发展过程中完善起来的。
小说以为线索,巧妙地铺设了故事情节发展的四个阶段:
第一部分(—)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故事的发展:。
第三部分(—)高潮和结局:。
(四)三读课文,品读小弗郎士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的描写。
1.边读边用笔勾画出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重要语句,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
按小弗郎士的三个思想感情变化,分成三组,每组回答一个问题。
(1)从贪玩、不爱学习到热爱语法
(2)从怕老师到理解、同情并敬爱老师
(3)从幼稚不懂事到热爱祖国
2.小组讨论:小弗郎士是个顽皮的孩子,学习上要求自己不严,怕老师骂就想逃学。
但在最后一课上,他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急剧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请你说说他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四、结:课堂小结
五、练:课堂练习
(一)必做题
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赫叟
..(hǎo sǒu)诧.异(chà)哽.住(gěng)
B.祈.祷(qí)懊.悔(ào)挟.(jiá)着
C.惩.罚(chěng)板凳.(dèng)捂.(wǔ)
D.紫藤.(téng)钥匙
..(yào shi)赚.(zhuàn)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选自《星期一故事集》。
B.《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
D.《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二)选做题
指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①画眉在树林边宛转地唱歌;锯木厂后边草地上,普鲁士兵正在操练。
()
②这些字帖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
()
③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