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教育制度资料)

合集下载

各国教育制度典型学制类型

各国教育制度典型学制类型

各国教育制度典型学制类型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教育体系的核心,它反映了国家的教育理念、目标和实施方式。

在全球范围内,各国的教育制度各有特色,形成了多种典型的学制类型。

以下是几种具有代表性的学制类型:一、单轨制单轨制是全球最普遍的教育制度类型。

它的特点是所有的学生在同样的教育系统中接受教育,从小学到大学,各级各类学校相互衔接。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教育体系中自由流动,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

然而,单轨制也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容易导致精英化教育。

二、双轨制双轨制是一种特殊的教育制度,它将学生分为两个不同的轨道:一轨是传统的学术教育,另一轨是职业教育。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能够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专业人才。

然而,双轨制的缺点也很明显,例如容易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术教育和职业教育之间难以转换。

三、分支制分支制是一种介于单轨制和双轨制之间的教育制度。

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接受单轨制教育,但在高中阶段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不同的课程,进入不同的教育轨道。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既保证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又能够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个性化教育。

然而,分支制的实施难度较大,需要较高的教育管理水平。

四、国家制国家制是一种以国家为主体,统一规划和管理教育的教育制度。

这种制度的优点是有利于国家对教育的全面控制,能够保证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然而,国家制的缺点也很明显,例如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的变化。

总之,各国的教育制度各有特色,各有优缺点。

要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本国的教育制度,各国应根据自己的国情和历史文化背景,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同时加强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共同推动全球教育事业的发展。

外国教育史 亚洲国家 初高中学制

外国教育史 亚洲国家 初高中学制

外国教育史亚洲国家初高中学制
亚洲各国的初高中学制各有不同,以下是一些亚洲国家初高中学制的概述:
中国:中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小学毕业生参加小学毕业考试,之后进入初中阶段。

初中毕业后,学生可以选择继续普通高中教育或职业技术教育。

新加坡:新加坡的小学教育也是六年制,小六学生需要参加小学离校考试(PSLE),这个考试的成绩对于申请中学非常重要。

新加坡的中学教育分为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通常初级中学为四年,高级中学为两年。

日本:日本的义务教育包括小学六年和初中三年,高中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但大部分学生会选择继续接受高中教育,高中通常为三年制。

韩国:韩国的基础教育体系为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

韩国的教育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在高考(大学修学能力考试)方面。

印度:印度的基础教育体系在不同地区有所差异,但通常包括小学五年或七年,初中三年,高中二年或三年。

总的来说,亚洲国家的初高中学制多样化,反映了各国教育政策和文化的差异。

在考虑比较时,需要注意到每个国家教育体系的特定背景和发展阶段。

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级别排名

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级别排名

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级别排名教育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个人都希望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

而美国作为一个发达国家,其教育水平也是全球有名的。

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美国公立学校教育级别排名。

一、教育制度概述美国教育制度分为三级,分别为基础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

1. 基础教育基础教育通常包括小学和初中,主要涵盖教育科目有语文、数学、科学、社会学、美术、音乐、文化历史等,学生年龄通常为6至13岁。

2. 中等教育中等教育通常包括高中和初级大学,主要涵盖教育科目有英语、历史、科学、数学、社会学、物理学、化学等,学生年龄通常为13至18岁。

3. 高等教育高等教育通常包括本科和研究生学位,学生可以选择在大学或其他专业机构攻读学位。

高等教育科目和领域种类繁多,包括文学、科学、工程、医学等。

二、公立学校概述公立学校指由政府负责运营的学校,其主要由各级政府财政支持,提供免费教育给全体学生。

美国有许多公立学校,其中不乏一些名声卓著的学府。

三、公立学校教育级别排名1. 马萨诸塞州马萨诸塞州的公立学校以其教育实力和质量而享有盛誉。

其基础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水平排名均名列全国前茅。

2. 新罕布什尔州新罕布什尔州公立学校也是美国优质教育的代表之一,其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将文化、历史、社会科学、语言艺术和数学等学科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面对未来的挑战。

3. 北卡罗来纳州北卡罗来纳州公立学校教育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在大学毕业率、学生表现、图书馆资源等方面排名较高。

州政府还致力于改善公立学校教育,提高各学科教师的教育水平。

4. 爱荷华州爱荷华州的公立学校以其扎实的教学基础和完善的教育体系而受到称赞。

其学校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技能。

5. 威斯康星州威斯康星州的公立学校被认为是美国教育最好的公立学校之一。

其学校拥有先进的教育设施和技术,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最好的教育。

总之,美国的公立学校在全球范围内都有着很高的声望,这归功于美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优秀的教育体系。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这块内容:三种类型分别是双轨制,单轨制以及分支型学制,从背景,内容,特点三方面来了解。

双轨学制的话就拿西欧的中世纪的学制来说,一种是自上而下一种是自下而上,也就是说,有大学上的还没有大学上的。

他是两种培养模式,你需要和外教史的这一部分去联合记忆,大学的话是统治者培养下一任接班的地方,也就是说大学只有贵族才上的起,这一轨是自上而下,前期是家庭教育,之后去学校学习怎样去统治别人。

而自下而上的一种呢,就是平民上的学校,一直到职业学校,职业学校是学习技能的,不会学怎么统治,只会学怎样做事,操纵机器,你可以看看联系工业革命时候发生的事情就好理解了。

单轨制的话就是很好理解了,像咱们国家的学制也算是单轨制。

苏联是典型的分支制的,基础教育是单轨,大家都来上托儿所,幼儿园,小学,中学,之后的发展就不一样了,就可以说一部分去中等学校,一部分去高等学校。

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重点第一章:1.什么是教育:教育是在一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实用主义教育的基本观点:一、教育即生活;二、教育即对学生个体经验的改造和改组;三、学校即社会;四、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五、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六、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

第二章:1.教育的功能根据作用对象划分:本体功能和派生功能2.教育与经济之间的关系:(1)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①经济发展为教育提供物质基础;②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③经济发展水平制约着教育目的;④经济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内容和手段。

(2)教育的经济功能:①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重要前提;②教育是实现劳动力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手段;③教育是科学技术生产与再生产的重要基础。

3.现阶段教育目的体现什么基本精神:一、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二、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4.德育过程的特点:一、德育是一个理性认识与情感体验有机整合的过程。

二、德育是一个认知与行动融通的过程。

三、德育是一个师生不断解决认知冲突和行为矛盾的过程。

四、德育是一个师生共同构建人生价值和生存意义的过程。

五、德育是一个促进学生人格完善的教育过程。

六、德育是一个学生社会化的过程。

5.学校德育的主要途径:一、思想品德课程;二、学科教学;三、班集体管理;四、各类活动;五、网络德育。

第三章:1.什么叫学校教育制度: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他们之间的衔接关系。

2.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3.义务教育的特点:强迫性、普及性、免费性。

4.我国的基础教育概念:向每一个人提供的并为一切人所共有的最低限度的知识、观点、社会准则和经验,它的目的是使每个人能够发挥自己的潜力、创造力和批判精神,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和幸福,并成为一个有益的公民和生产者,对所属的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第一篇教育学

第一篇教育学

第一篇教育学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命题热点1.教育的三种历史发展形态及其特点。

2.广义和狭义的教育概念。

3.教育学的发展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标志。

考点精讲第一节教育的发展一、教育的起源关于教育活动的产生,教育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三种观点主要包括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和劳动起源说。

(一)教育的生物起源论法国社会学家利托尔诺提出了“生物起源论”,他认为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动物界也存在教育活动。

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动物尤其是高等动物,生来就具备一种由遗传而得的潜在的教育能力,从而使后代能持续地繁衍下去。

生物起源论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美国心理学家孟禄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因而从心理学角度提出了教育的“心理学起源说”。

在原始社会,儿童通过观察成年人采集、狩猎、编织等活动,不断模仿成年人干活,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习得了各种生存技能。

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三)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批判了生物起源论和心理学起源说否认教育的社会性的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

人与动物最根本的区别就是人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年长一代为了延续种族的生产、生活,有目的地把生产技能、技巧以及经验传授给下一代,教育就是在这种经验传递中产生的。

人在社会中生活,就要在共同的行为规范中行动,在长期的劳动过程中,表达意义和情感的语言产生了,人类的大脑、四肢进一步发展,活动能力和协调性不断增强。

所以,劳动促进了人类的发展,也为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前提条件。

可以说,没有劳动,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没有教育。

教育起源于劳动,依赖于社会生产生活实践。

二、教育的历史形态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教育的发展阶段可以划分为不同的历史形态: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教育和现代教育。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原始社会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主要靠打猎、采集和纺织来维持基本的生活,所有的生产资料归全体成员所有,基本没有剩余产品。

教育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原理复习资料(完整版)

教育原理复习资料知识点:1、教育学是研究人类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2、教育现象指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教育现象有三个规定:(1)教育现象是一种可以感知、可以认识的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在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在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教育活动、教育问题、教育理论研究等;(3)教育现象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不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活动便不能称之为教育活动,与之相应,也就不能称其为教育现象。

3、人类的教育活动发展至今,有各种各样的外在形式:概括地说,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说明,从纵向上看,有落后、原始的教育现象,有以四大文明古国为核心的古代教育现象;从横向上看,教育的基本形态有:(1)学校教育,即在学校中进行的各级各类教育;(2)家庭教育,即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教育,通常多指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儿女辈进行的教育;(3)社会教育,广义的指旨在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社会活动。

狭义的指家庭和学校以外的社会文化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

(4)自我教育,指人们自我组织的自学活动以及处省、自修行为;(5)自然形态的教育,指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

4、教育规律是教育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及教育现象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本质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或关系。

5、教育矛盾:从根本上看,贯穿教育活动的基本矛盾、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之间的矛盾或关系。

6、教育科学是以教育现象和教育规律为共同研究对象的各门教育学科的总称,是若干个教育类学科构成的学科总体。

7、反映古代教育思想的代表性著作生产首先是孔子教育思想观点的《论语》,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时习之”8、战国晚期乐正克—《学记》,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有人认为它是“教育学的雏形”。

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

教育理论知识一、了解教育学的发展历程,掌握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

1、教育学的发展历程:萌芽、独立形态、多元化、现代化2、教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点:四个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

⑴原始社会的教育的特点:①教育具有非独立性,教育和社会生活、生产劳动紧密相连。

②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

③教育具有原始性。

⑵古代社会教育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⑶近代社会教育的特点:教育国家化、初等教育义务化、教育世俗化和法制化。

⑷现代教育的特点:生产性、公共性、科学性、未来性、革命性、国际性、终身性。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教育专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是西方最早的教育专著,古代西方第一部教学法论著;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育学开始形成一门独立的学科,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现代教育学之父”;1939年凯洛夫《教育学》,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1930年杨贤江《新教育大纲》,我国第一部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二、了解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掌握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与教育。

1、影响个体发展的基本因素:主要是受到遗传、环境、教育(学校教育)、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2、个体身心发展规律:⑴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教育上的要求: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

⑵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教育工作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和内容。

⑶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教育教学抓住关键期,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佳的效果。

⑷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个学生;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发现学生的优势,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

⑸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因材施教。

三、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原理第三章

教育原理第三章

第三章走进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制度及其变革教学目的:1、识记学校教育制度、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义务教育、终身教育等概念。

2、说出我国现行的学校教育制度,并能据此对我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教学重点:1、学制的三种类型定义,终身教育的深远意义。

2、应用学校教育制度的有关知识来分析我国现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问题。

3、理解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学校教育制度。

教学难点:1、分析说明终身教育制度在现实发展背景中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2、结合自己所在地的实际,分析我实施义务教育的主要经验。

教学过程:第一节学校及学校教育制度概说一、学校及学校制度的产生(一)学校的定义及其功能103页学校是按照一定社会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年轻一代进行培养的教育场所。

学校教育的基本功能是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环境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选择有教育价值的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使之充分做好参加社会生活的准备。

(二)学校的制度化与现代学校制度的产生80页什么是学校教育制度学校教育制度又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着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协调关系。

各级学校,指学前教育机构、初等学校、中等学校、高等学校。

二、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及特点(一)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现代学制,不外由两种结构所构成;一是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一是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

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

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单轨学制。

原来的西欧学制是前者,美国的学制属后者。

介于以纵向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和以横向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两极之间的学制结构,属中间型,叫分支型学制。

前苏联的学制是最早出现的分支型学制。

教育史长期以来认为现代学制只有双轨和单轨两个类型,而事实上是三个类型。

1.双轨学制81页什么是双轨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双轨学制。

关于教育的书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书读书笔记

关于教育的书读书笔记《教育相关书籍读书笔记 - 课堂笔记》一、知识点框架(一)教育的本质1. 教育的定义- 广义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多种形式的总和) - 狭义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2. 教育的功能- 个体功能(促进个体的身心发展,如知识增长、能力提升、人格塑造等)- 社会功能(政治功能 - 培养合格公民维护政治稳定等;经济功能 - 为经济发展提供人力和知识基础;文化功能 - 传承和创新文化等)(二)教育目的1. 不同教育目的理论- 个人本位论(强调个人发展需求,如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目的观,注重人的自然天性发展)- 社会本位论(重视社会需求,如涂尔干认为教育目的在于使年轻一代系统地社会化)- 教育无目的论(杜威提出,教育过程本身就是目的,反对外在的、固定的教育目的)2. 我国的教育目的- 强调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内涵(德育的重要性在于培养道德品质;智育注重知识和智力发展;体育关乎身体健康和体育精神;美育提升审美素养;劳育培养劳动技能和观念)(三)教育制度1. 教育制度的概念(各级各类教育机构与组织的体系及其管理规则)2. 现代教育制度的类型- 双轨制(如欧洲部分国家,一轨为学术教育,一轨为职业教育,两者并行不悖但相互隔离)- 单轨制(美国为代表,所有学生在同一系统中接受教育,从小学到大学,体现教育机会均等原则)- 分支型学制(苏联为典型,前段单轨,后段分叉,兼顾公平与选拔)(四)课程1. 课程的定义(广义课程指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狭义课程指某一门学科)2. 课程类型- 学科课程(以学科知识为中心,如语文、数学等传统课程,系统性强)- 活动课程(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出发点,通过活动获取知识和经验,如手工课、游戏课)- 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整合起来,如科学课整合物理、化学、生物等知识)3. 课程开发- 课程目标的确定(依据教育目的、学生需求、社会需求等)- 课程内容的选择(注重基础性、实用性、时代性等原则)- 课程实施(忠实取向 - 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实施;相互调适取向 -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创生取向 - 教师和学生共同创造课程)- 课程评价(目标评价模式 - 以目标为中心;CIPP评价模式 - 包含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等)(五)教学1. 教学的概念(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2.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间接性、引导性、简捷性等特点)-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如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等阶段)3. 教学原则- 直观性原则(利用实物、模象、言语直观等手段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启发性原则(教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如孔子的“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巩固性原则(强调知识的巩固,如复习旧知识以更好地学习新知识)- 循序渐进原则(按照知识的逻辑顺序和学生的认知发展顺序教学) - 因材施教原则(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将知识与实际生活、生产相联系)4. 教学方法- 讲授法(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 谈话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获取新知识或巩固旧知识)- 讨论法(学生围绕某个问题进行讨论,提高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 演示法(教师展示实物、教具或进行示范性实验等)- 练习法(学生通过练习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六)教师与学生1. 教师- 教师的角色(知识的传授者、学生的引导者、班级的管理者等多角色的综合体)- 教师的专业发展(专业知识的增长、专业技能的提高、专业情意的发展等阶段)2. 学生- 学生的本质属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学生是独特的人,有各自的个性特点;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是学习的主体)- 学生的权利和义务(受教育权、人身权等权利,遵守法律法规、努力学习等义务)3. 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的类型(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民主型师生关系最有利于教学活动开展)- 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提高自身素质、发扬教育民主等;学生要尊重教师等)二、思维过程(一)在讲解教育目的的不同理论时1. 对于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的对比思维- 通过列举具体代表人物的观点来分析两种理论的出发点和侧重点。

2024年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思考题

2024年辽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课后思考题

《高等教育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1.简述19世纪德国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

P222.论述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P33-38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与目标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P42-43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层次类型。

P453.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

P554.简述制定高等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P59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1.简述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及其构成。

P68-812.简述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及其构成。

P81-833.论述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

P85-864.论述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P87-90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1.简述影响高等学校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

P1022.简述美国学位制度的层级类型。

P1033.简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P126-1294.简述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轨迹。

P134第五章高等学校教育主体1.简述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P140-1422.简述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P149-1503.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P163-1644.简述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P165-1685.简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P151-1526.论述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

P143-1497.论述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营建策略。

P168、P173-176第六章高等学校课程1.简述高等学校专业的属性。

P1862.简述课程含义的基本类型。

P189-1913.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

P196-1974.简述高校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综合化的三种模式。

P2075.论述高校课程的主要特征。

P191-1926.论述教材建设乃国家事权的深刻内涵。

P202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上)1.简述高校教学的特点。

P2152.简述课堂教学中促进长时记忆的主要策略。

P2223.简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采用的教学策略。

P2344.简述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

P2455.简述教师如何依据最小干预原则应对一般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各国教育制度

各国教育制度

(二)美国的初等教育
美国的初等教育由小学实施,属义务教育阶段。美 国小学多为公立,6岁入学、修业年限多为6年,在 人口较少地区则多为8年。但也有四年制的小学, 与中间学校相衔接。
美国初等教育以增进儿童身心健康、发展儿童对社 会和自然的理解能力、培养儿童的创造能力和社会 活动能力为宗旨。小学一般采取分年级教学,也允 许根据志愿和能力同时学习几个年级的科目。此外、 还实行“弹性升级制”,即特别优秀的学生,可以 个别升级或跳级。
(三)日本的中等教育
日本的中等教育分初中和高中两个阶段,分 别修业3年,也有六年一贯制中学。
初中属于义务教育的完成阶段,是所有12—15 岁的学生都必须受教育的场所。
高中不属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法》规定 高中教育的目的是在初中教育的基础上,适应学 生的身心发展,给他们以普通和专业的教育。
(四)日本的高等教育
一、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二、德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三、法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四、日本的学校教育制度 五、美国的学习教育制度一、英Biblioteka 的学校教育制度英国现行学制
一、英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三)继续教育 (四)高等教育
(一)英国的初等教育
实施机构是小学和独立学校系统的预备学校。
(二)学校教育制度
学校的教育制度一般习惯的被简称为学制,它主要指的是 一个国家或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学校的性质、 任务、学生入学条件、学校教育的分段以及不同阶段学校 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三)教育体制
教育体制是“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的简称。它是教育行政 机构设置、隶属关系、权限划分等方面的体系和制度的总 称。
日本学制图
五、美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一)学前教育 (二)初等教育 (三)中等教育 (四)高等教育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第五章  学校教育制度

(三)教师专业地位的历史发展
1、决定教师社会地位的因素 (1)教师职业的社会功能 (2)教师职业的社会权利 一般的公民权利 专业权利(专业自主权) (3)教师职业的经济待遇 复杂劳动 (4)教师职业的从业要求 要求越高,胜任者被替代的可能性越低
世界各国教师的工资待遇,大体分三种类型: 1、高于“类似的或同等资格的其他职业的工资” 如日本,中小学教师工资一般高出同学历、 同工龄的其他职业人员的15%。 2、教师的平均工资与工业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 的平均工资相等 如波兰
三、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旧中国的学制沿革 1902-1904年学制:是第一个在全国颁布 实施的现代学制。该学制体现了“中学为 体,西学为用”的思想;以19世纪末日本 学制为蓝本;学制的年限比较长。 1912-1913年学制:民国政府颁布的学制。 该学制是在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先生主 持下制定的。 1922年学制:由留美人员主持的全国教育联 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制定。也称“六、 三、三”制。
(2)教师成为独立、专门的职业 师范教育17世纪末最早出现在法国。 1681年法国“基督教兄弟会”神甫拉 萨尔、于兰斯创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师 资培训学校。(这时的教师培训是一 种职业训练而非专业训练) 18世纪中下叶,初等教育的普及、现 代教学方法渐成体系、教育理论有了 长足的进步,教师培训才开始有理论 指导和实践基础,教师作为一门专业 从其他行业中分化出来。
四、义务教育 (一)义务教育的含义和特征 含义:是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所有一定 年龄范围内的儿童,免费实施一定程度的 国民教育。 特征: 1、强迫性。Compulsory education 强迫教育,依 法实施 2、普及性。强制性的普及教育 3、免费性。没有免费的教育就没有义务教 育、普及教育 4、公共性。公益事业、公共产品

教育学重点

教育学重点

名词解释教育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涵义是指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之间的关系,是各级各类学校运作的基本规范。

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建设者和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的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终身教育:人们正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

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各种方式,既有学校教育,又有社会教育;既有正规教育,也有非正规教育主张在每一个人需要的时刻以最好的方式提供必要的只是和技能。

教育目的是指社会对教育所要造就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的设想或者规定。

广义的教育目标亦称教育目的,即培养人的总目标。

狭义的教育目标有两种涵义:一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各专业的具体培养要求。

二是“指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

教育相对独立性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规律,对政治经济制度和生产力具有能动作用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指个体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

如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认识和改造环境和自我的能力和活动。

教育学:教育学是认识教育现象,研究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和指导教育实践的一门科学。

广义的教育学是泛指对教育领域的各种问题的研究及其成果;狭义的教育学一般是指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必修课程。

教学广义:教的人指导学的人以一定文化为对象进行的学习活动。

狭义:在一定教育目的的规范下,以课堂为主渠道的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作为个体的人从出生到生命终止时在身体和心理两方面有规律进行的量变和质变的过程。

现代学校制度类型

现代学校制度类型

首先,双轨制是早期学校教育制度的一种类型。

这种学制起源于18、19世纪的西欧,具有明显的阶级对立性。

双轨制分为两条轨道,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学术教育轨道,另一条是自下而上的职业教育轨道。

学术教育轨道针对的是上层社会,学生可升入大学及以上;职业教育轨道则面向劳动人民的子弟,以培养实用性人才为主。

两条轨道互不相通,互不衔接,导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不利于教育的普及。

其次,单轨制是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类型。

美国是单轨制的典型代表。

单轨制自下而上,结构为小学、中学和大学。

学生从小学开始接受教育,经过中学阶段的学习,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升入大学或接受职业教育。

单轨制的优点在于教育资源的分配相对公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此外,单轨制还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最后,分支型学制是一种介于双轨制和单轨制之间的学制类型。

苏联是分支型学制的代表。

分支型学制的前段(小学、初中阶段)为单轨制,后段分叉,形成分支。

学生可以在初中阶段选择学术教育或职业教育,为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

分支型学制的优点在于兼顾了教育公平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总结来说,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三种类型各有特点:1. 双轨制:有利于培养学术人才,但存在阶级对立,不利于教育公平。

2. 单轨制: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公平,有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可能导致教育同质化。

3. 分支型学制:兼顾教育公平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在我国,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以分支型学制为主,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同时,我国教育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和改革,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贡献力量。

个性化教育:每位学生的定制学习之道,教育教学分类有哪些

个性化教育:每位学生的定制学习之道,教育教学分类有哪些

个性化教育:每位学生的定制学习之道
教育教学是一个广泛的领域,包含了多个细分领域,常见的有:
1.教育类型:
●学前教育:针对幼儿的教育,通常在正式学校教育之前进行。

●基础教育:包括小学至初中等的基础教育阶段。

●高等教育:大学或高等教育机构提供的教育。

●职业教育:培养特定职业技能和技术的教育。

●终身教育:强调整个生命周期中不断学习和发展的教育。

2.教学方法:
●传统教学: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强调课堂教学和书本知识。

●现代教学:包括互动式、实践性和基于项目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参与和实
践。

3.课程设计:
●课程开发:设计和开发教学课程的过程,考虑到教学目标和学生需求。

●课程评估: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的过程。

4.特殊教育:
●残障教育: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教育,包括身体、认知和情感障碍等。

●天赋教育:针对有天赋或特殊才能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

5.教育技术:
●教育科技:利用技术工具和平台来改进教学和学习过程。

●在线教育:通过网络和数字技术提供教学内容和课程。

6.教学理论:
●教育心理学:研究教育过程中的心理学原理和学习机制。

●教育哲学:探讨教育的本质、价值观和教育目标。

这些是教育教学领域中常见的一些细分领域,每个领域都有自己特定的重点和方法。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校教育制度》必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校教育制度》必考点最新版(二)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学校教育制度》必考点最新版(二)1、单选题学校教育制度决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_____①性质②任务③入学标准④学年⑤课程安排A : ①②③B : ①②③④C : ①②④⑤D : ①②③④⑤参考答案: B本题解释:答案:B【解析】学制是由国家及其授权的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由国家颁布并保证实施,具有一定法律效力,调整各级各类教育之间的衔接、交叉、比例关系以及教育权力分配关系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不同阶段学校之间的衔接与联系。

2、判断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确定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_____参考答案: 正确本题解释:答案:正确3、多选题义务教育的特点是_____。

A : 系统性B : 普及性C : 强制性D : 免费性参考答案: BCD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CD 解析:义务教育是强迫教育,具有强制性、免费性、普及性。

4、单选题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是_____。

A : 《终身教育》B : 《论终身教育》C : 《终身教育导论》D : 《终身教育——21 世纪的教育改革》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参考答案:BCD 解析:世界上第一本终身教育专著:1929 年英国成人教育家耶克斯利出版的《终身教育》5、简答题我国学校教育制度改革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参考答案:【答案要点】 (1) 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2) 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3) 普及与提高相结合; (4) 稳定性与灵活性相结合; (5) 当前与长远相结合。

6、单选题“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这些特征的出现标志着学校教育制度进人_____A : 前制度化教育阶段B : 制度化教育阶段C : 非制度化教育阶段D : 学校教育萌芽阶段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制度化教育阶段是以学校教育系统的形成为主要标志的,但题干所述为教育对象“相对稳定”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教育实体”出现,教育“初步”定型,还没有形成系统的学校教育,因此属于制度化教育之前的阶段,即前制度化教育阶段。

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

现代学校制度的类型

一、双轨学制双轨学制最早出现在18、19世纪的西欧,其特点是将教育分为两个平行的系列:一轨是学术教育,为特权阶层子女所占有,学生可升到大学以上;另一轨是职业教育,为劳动人民的子弟所开设,属生产性的一轨。

两轨之间互不相通,互不衔接。

双轨学制的优点是能够培养出高质量的专业人才,有利于尖端人才的培养。

但其缺点也很明显,主要表现在:1. 阶级对立性:双轨学制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使劳动人民的子女无法通过教育改变命运。

2. 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由于双轨学制存在两个平行的系列,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学术教育轨资源丰富,职业教育轨资源匮乏。

3. 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双轨学制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

代表国家:英国、法国、德国等。

二、单轨学制单轨学制起源于美国,其特点是一个系列、多种分段,即六三三、五三四、四四四、八四、六六等。

单轨学制的结构是:小学、中学,而后可以升入大学。

单轨学制的优点是:1. 教育机会均等:单轨学制为所有学生提供了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利于社会公平。

2. 教育资源分配合理:单轨学制下,教育资源分配相对均衡。

3. 促进教育普及:单轨学制有利于教育的普及,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

单轨学制的缺点是:1. 教育质量参差不齐:由于单轨学制下,学生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经历相似,可能导致教育质量参差不齐。

2. 教育资源紧张:在某些地区,单轨学制下教育资源紧张,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代表国家:美国、加拿大等。

三、分支型学制分支型学制起源于苏联,其特点是前段(小学、初中阶段)是单轨,后段分叉,是介于双轨学制和单轨学制之间的学制。

苏联型学制的中学,上通(高等学校)下达(初等学校),左(中等专业学校)右(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畅通。

分支型学制的优点是:1. 教育结构合理:分支型学制既保持了单轨学制的教育机会均等,又具有双轨学制的教育质量优势。

2. 促进教育多样化:分支型学制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路径。

教育全球化

教育全球化

教育世界化一、引言:“教育世界化”——透视教育发展的新视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实行的生产组织和市场扩展活动、巨额资本在世界金融市场的快速流动、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活动中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区域经济波动对世界经济体系的传导和冲击以及纷纷创建的一体化经济区域等一类具有世界性特征的重要经济现象逐渐引起人们密切的注重,并被概括为“经济世界化”现象,包括生产世界化、市场世界化、投资世界化等各个方面1,2。

对“经济世界化”的研究,当前已经成为各个国家政府在政策制定时必须考虑的重要背景,同时也为人们在大的历史尺度上透视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把握世界经济的未来走向提供了新的分析工具。

用“世界化”的分析框架观照其它领域的人类活动是“经济世界化”研究在方法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

事实上,当前关于“世界化”的研究已经不限于经济活动,除“经济世界化”以外,在“世界政治”、“世界文化”、“世界战略”、“世界主义”、“世界问题”等方面都有很多重要的研究成果3,4,5,6,成为二十世纪最引人注目的一种学术研究规范。

比较来说,教育界对“世界化”现象却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无动于衷:我们既没有看到一篇关于“教育世界化”或“世界教育”方面的专题研究报告,当前一些关于WTO与中国教育的研讨也仅仅限于就事论事而不具备学理探究,本篇文章作者在“全国第二届教育政策高级研讨会”所做的专题发言“教育世界化与开放基础教育市场的政策框架研究”7至今也未得到学界的积极回应。

难道是教育活动中不存有“世界化”的问题吗?或者是“世界化”的分析框架不适合于研究此类教育现象?还是此类教育现象不具有研究价值?看来都不是。

本篇文章将依据充分的事实对上述问题实行更深入的分析,希望所以吸引更多的研究者进入这个研究领域。

本篇文章对“教育世界化”的研究包括现象、历史和机制三个方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教育世界化”给国家中长期战略安全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以及在“教育世界化”背景下的教育政策创新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载于:《少年儿童研究》2000年第10期
美国式的教育重视如何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力,它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

中国的教育特色是重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因此对学生能力的评价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的关键,于是中国的教育与试卷考试便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关系。

世界教育的三种类型
文/日本青少年研究所所长千石保译/胡霞
中国教育的位置
中国的教育和美国的教育基本构成两个极端,日本和韩国则处于二者之间,左右徘徊,尝试着各种改革。

为了从总体把握中国教育的位置,先看看各国教育的现状。

世界的教育大致可分为美国型、中国型、日韩型,各国虽有各自的特征,但大多不过是这几种类型的变身。

美国的特色是重视如何发挥学生个人的能力,中国的特色是重视提高所有学生的成绩。

美国式的教育不重视学生的成绩,不以成绩区分胜者和败者,因为教育的目的在于个人能力的培养。

将美国模式看作对能力的绝对评价,中国模式则是相对评价,谁比谁优秀,谁胜谁败成为评价的关键,即采用相对竞争原理。

由这种教育理念引导的教育,在具体实施当中便产生出各种差别。

美国模式的教育不以成绩决定胜者和败者,所以不提倡试卷考试,不以对同一个问题的回答来决定谁对谁错。

中国的教育理念则不同,为了了解谁比谁优秀就需要区分同一问题的正解者和误解者,于是与试卷考试便形成了难以割舍的关系,这应该说是中国教育负的一面。

事实上,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以及可称为高中生诺贝尔奖的世界科学技术大会(Internation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Fair) 的金奖几乎都被美国人独占,这大概就是因为美国模式的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孩子们的擅长才能的结果。

当然,胜者败者原理的优点不可忽视,所有的竞争参加者朝着高水平拼命竞争,力求取胜,其结果带来多数国民具有高水准的教育程度,社会秩序和生产率相应提高。

中国的教育水平很高,除去边远山区,可谓处于世界最高峰。

与此相比,美国的教育水平很低,只会加法不会乘除计算的美国人随处可见。

打个比方,买了80美元的东西,交给售货员一张100美元的纸币,多半情况下,售货
员先将售出的东西放在面前,嘴里念叨着“80美金”,然后将一张10 美元的纸币放在货物上,“90 美金”,再放上一张10美元的纸币,“100美金”,如此计算。

也就是说,售货员找零钱时是用加法计算。

我曾在美国的工厂里看到工人用加法清点仓库货物的情况,好像是每数一遍结果都不一样,工人累得满头大汗。

本来只需数一下横排有几个竖排有几个,然后相乘结果马上就出来了,可看着好像只会加法的工人清点货物的窘相不免让人觉得好笑。

在计算机发达、IT革命的今天,也许不再会有这样的仓库管理,但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难免不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在中国也许见不到这样的情况,因为连幼儿园的孩子都会简单的加减运算,初一就在学习三元一次方程了。

不过中国的学校往往在进行日常生活中毫无用处的教育,因为教育的重心放在了谁胜谁负上。

有趣的是,除了数学教师和与数学关系密切的相关职业外,普通人一生都不会使用的数学成了学校教育的内容。

由此可见美国和中国的教育模式完全是两个极端。

改革的方向
美国对其教育水平的低下开始有了强烈的危机感,为此确定教学应达到的标准、增加学习内容、实施试卷考试的改革方案被提了出来,这些改革内容可谓是参照中国模式。

不少人对此强烈反对,认为这种教育模式会将美国特色的创造性教育毁灭,个性能力的提高会被忽视。

不过,增加灌输式教学和熟记硬背的学习方法这一教育改革方向从社会舆论的支持来看已势在必行。

中国同美国正好相反,无意义的死记硬背、不明意思的古文熟记、高难度的数学教育等等现状越来越受到严厉的指责。

事实上,中国的中小学生们的日常生活非常灰暗。

近来,学校不许任意延点补课等减负的教育改革开始实施,可照样有许多学校给学生布置繁重的作业,将孩子们本应自由快活的生活变得沉重灰暗。

从调查中即可看到中国的中学生们的课外生活非常贫乏,参加课外活动的比率要比美国和日本低得多,参加体育类课外小组的比率仅为8.0%,而美国为
62.8% ,日本为65.4%。

参加文化类课外小组活动的比率为22.4%,大大高于体育类。

但从其内容来看,多数是诸如英语小组、数学小组、物理小组等与课程学习相关的活动,而美国和日本的中学生则多是音乐舞蹈等兴趣活动。

在中国,每年的七月七、八、九三天举行全国统一高考,中国的中学生们将其称为黑色七月,这在世界上也是有名的。

高中毕业生今后的一生就由这三天的试卷考试决定,以每一分之差被分为胜者和败者,并依此进入被排列成高低顺序的大学。

孩子的成长既有晚熟型也有早熟型,而自己的人生取决于某一天某一种考试的社会可以说是不合理的社会,是不应该存在的。

归根结底,这种结果的产生源于区分胜者和败者的教育理念。

中国的现状还不能达到像日本一样同龄人50%、60%都可进入大学,目前中国的大学
升学率只占同龄人的9% 左右,可是中国今后需要进一步提高生产率,IT 革命的人才培养也迫在眉睫。

年轻人有求学的欲求,社会也有用人的需要,所以应抓紧以量的扩充为基础的改革。

日本和韩国的改革
处于美国和中国这两个极端中间左右徘徊的是韩国和日本的教育。

原本韩国和日本的教育都是以儒教本家的中国为模式的,古代实行科举制度以来,以熟记硬背为基础的试卷考试成了学校教育的基本。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自由思想逐渐成为主流,所有的孩子都有权利参加竞争了,这一事实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的发展,但作为其副产物,竞争也伤害了孩子们的心灵。

试卷考试作为不含恣意的公平、平等的竞争受到国民的支持,但同时也显露出了弊害。

最突出的弊害便是毫无意义的知识的熟记硬背。

例如,“日本遣唐使始于哪一年?”当所有的学生都能答对时,就会进一步将题变为“是哪年哪月从日本出发的?”竞争更激烈时,又将题目详细化“去了几个人?都是谁?”等等。

这种做法毫无意义,严重阻碍了孩子们本应舒畅自然的身心成长,为此韩国和日本都开始实施各种教育改革。

最直截的改革是韩国的新制度,在韩国出台了诸如禁止私人办补习塾、禁止学校开设早自习课和晚自习课等各项改革措施。

可是,应试学习的竞争非但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激烈,甚至发展到只要你坚持每天睡四个小时就能合格,要睡五个小时就会落榜的程度。

现在,韩国正开展取消大学入学考试的改革,因为大学的入学考试被看作诸恶之源。

可是,取消大学考试仅依靠平时在校表现决定合格与否的方式,又将评价的重点转移到上课发言举手的次数和同学的信赖等生活学习态度方面,这样难免会助长讨好取悦他人的性格形成。

改革常常会带来新的问题,韩国今后的变化值得关注。

日本的教育改革可以说是从中国模式向美国模式的转变,日本与韩国不同,将改革的目标放在了教育内容方面。

“综合学习”即是改革的内容之一。

文部省决定2002 年开始将目前大纲要求的学习内容削减30%,被削减的这部分改为美国模式的“自我开发教育”。

所谓的“综合学习”就是由学生们自己设定感兴趣的主题,围绕该主题自己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向年长者请教或自己动手制作,最后提出结果报告。

比如选择韩国辣白菜为主题的学生,就要了解韩国的气候、风土人情、食物的发酵、不同家庭人数的需要量、白菜的生长情况等等,为此综合学习有关数学、自然、地理、历史等方面的知识。

“综合学习”的引入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教育改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