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门史研究生培养方案
武汉大学关于修订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若干意见
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60107授历史学学位)一、培养目标本学科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研究生应该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和思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和人民,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努力培养坚持真理的科学品质和独立的学术研究能力。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和科研实践,较全面地掌握历史学的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本领域的研究成果和现状,成为基础扎实、知识完备、视野开阔、方法先进的高级专业人才,能够承担历史学及相关领域的教学、科研等工作。
二、研究方向1、南方经济开发研究2、近现代社会文化史三、学制和学分本学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为3年;各学科专业总学分不低于34分。
必须在规定的年限内修满学分,否则以结业或肄业处理。
四、课程设置(见专门史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同等学力和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入校后必须补修与研究生专业相关的4门本科主干课程,参与本科生修课和统一考试,成绩记入档案。
补修课程为非学位课程,不记学分。
五、实践环节每年完成一周的教学实践,具体内容有:为本科生或大专生讲授一门课程的个别章节;协助主讲老师辅导与答疑;主持课堂讨论与学术讲座;指导论文写作。
六、科学研究与学位论文本学科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参加相关的学术活动至少10次,内容包括听学术讲座、参与和组织学术讨论、做小型的学术报告。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必须以第一作者,署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在本科院校学报等省级以上公开刊物上发表至少1篇学术论文,才能获得申请学位的资格。
导师必须高度重视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写作,以高度负责的精神精心指导、严格把关,通过这一环节培养研究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本学科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应在第三学期开学后二个月内提出,内容应包括:有关文献综述,课题研究的内容,意义,研究方案,预测达到目标及时间进度计划。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内招)一、学科方向1、060201 专门史 History of Particular Themess2、060202 中国古代史 Ancient Chinese History3、060203 历史地理学 Historical Geography4、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5、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学制学制三年,内招硕士生最长学习年限5年,如在学期间提前完成培养计划,通过学位课程考试和学位论文答辩,各方面表现突出,可申请提前毕业。
3年制全日制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半年毕业,兼读制研究生学习年限不少于3年。
具体按《暨南大学研究生学籍管理办法》执行。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28-30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7学分,公共选修课1学分,专业学位课6-8学分,非学位课程14-16学分。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方豪:《中西交通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2.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53.黄时鉴:《解说插图中西关系史年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4.江应梁主编:《中国民族史》,民族出版社,19905.陈碧笙:《世界华侨华人简史》,厦门大学出版社,19916.牟钟鉴、张践:《中国宗教通史》,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专门史选读书目:1.杜维运:《史学方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专门史(国际关系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门史(国际关系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基本路线,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具备严谨科学态度、优良学风、团结和敬业精神,适应面向21世纪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国际关系史专门人才。
1.硕士学位掌握国际关系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专业有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现实性,并有一定的创见以及深度和广度。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研究国际关系史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有广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专业的研究动态,能独立承担专业领域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
论文在深度和广度两方面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方向国际关系史是研究国际关系的历史发展及其规律性的学科。
本专业的主要研究方向是:(l)当代国际问题(2)欧洲国际关系(3)美国对外关系(4)亚太国际关系三、招生对象1.硕士研究生;应届本科毕业生,具有本科同等学历人员,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统一考试合格,并经复试合格者。
2.硕一傅连读:硕士研究生入学两年内完成基础课及学位课程,政治素质优良、外语成绩良好,专业课成绩优秀,中期考核成绩优秀,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者,经校研究生院审核批准,可直接转为博士生,享受博士生待遇。
3.博士研究生:已获硕士学位或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人员,应届硕士研究生,经博士生入学考试与复试均合格者。
四、学习年限硕士研究生:三年硕-博连读研究生:五年博士研究生:三年五、课程设置(一)硕士阶段A类: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2、马克思主义原著选读(2学分)3、外语(4学分) B类:1、史学理论与方法(2学分) C类:1、国际政治学概论(3学分)2、国际经济关系(3学分)3、现代国际关系的演变(3学分) D类:1、国际法概论(3学分)2、中美关系研究(3学分)3、近代欧洲国际关系研究(3学分)4、战后欧洲国际关系研究(3学分)5、20世纪美国外交研究(3学分)6、中外关系史研究(3学分)7、亚太国际关系研究(3学分)8、外交学概论(3学分)9、全球化理论概述(3学分)10、冲突与危机管理(3学分)11、国际安全研究(3学分)12、中国对外战略研究(3学分)(二)博士阶段马克思主义与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外语文史哲通论国际关系理论现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国际关系史编纂学述评美国外交专题研究中外关系研究欧洲国际关系研究六、培养方式1.硕士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进行师生双向互选,学科组协调平衡,确定导师,制定培养计划,导师负责全部培养工作。
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的研究成果。()论文的结论和所引用的资料应详实准确。()论文应
有独立见解,能提出新问题,或对已提出的问题作出新的分析和论证;凡是通俗性、泛论性
或单纯叙述他人成果的文章或翻译材料,不能作为硕士学位论文。()论文正文的篇幅在万
研究生完成课程学习以及各个必修环节,取得相应学分,并完成硕士研究生学术论文发表
要求,按照《南昌大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申请学位答辩辛。
陈东有 万芳珍
社会文化史
本方向主要研究中国历史上的社会文化现 象及其发展演变过程。本方向注重人类学的实 地考察与历史学的文献资料分析相结合,接轨 国际学术潮流。
黄细嘉
张芳霖
张东华
客家研究
本方向主要以客家的历史文化及其在当代 的社会变迁为研究内容。其最大的特色在于重 视对客家区域社会进行人类学的、个案式的考 察,并结合相关文化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对 客家文化进行分析。
核小组听取开题报告后,作出通过或不通过的决议。
学术活动(学分):
硕士生在学习期间要求至少参加十次学术活动(其中至少做次报告)。硕士生参加学术活动的
形式可为参加国际、全国性和省内学术会议或校内外学术讲座等。参加活动后撰写不少于字的 小结,并填写《南昌大学研究生学术活动记录册》,经导师考查合格,给予学分,并存入硕士生
五、学位论文
发表论文要求:
硕士生在校期间(以入学时间为界)必须在省级以上公开学术刊物(含正式出版的增刊) 或在省级以上学术性会议正式出版的会议论文集上至少发表篇学术论文。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 的排名要求为以研究生为第作者,或导师为第作者,研究生为第作者。申请一项发明专利得到 申请号(研究生为第发明人或导师为第发明人,研究生为第发明人)视同在核心刊物上发表篇 学术论文。如论文尚未正式刊出,须有正式录用通知。发表学术论文的第一署名单位必须是南 昌大学。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专业(0602)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需要的,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原理,拥护党的路线、方针与政策,热受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情操高尚,具备严谨科学态度,优良学风、敬业和献身精神,善于团结合作,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中国古代史专业人才;并力求培养通史型的人才。
1.硕士学位硕士学位获得者应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具有良好的学识基础和研究能力,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基本上能独立开展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应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和社会意义,有一定的创见,具有相当的深度和广度。
2.博士学位博士学位获得者应系统掌握中国史研究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具备深厚和坚实的学识基础、扎实的史学功底,了解本学科的历史、现状和最新学术动态,学术思想活跃,能独立承担与本学科相关的研究课题和教学工作。
学位论文要求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一定的社会意义,有较强的创新性,在深度和广度上均应达到相应的要求。
二、研究专业A:中国古代史是研究古代中国历史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古代中国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为:(l)先秦史(2)秦汉史(3)魏晋南北朝史(4)隋唐五代史(5)宋元史(6)明清史(7)西北民族史(8)中外关系史(9)历史地理与地名学(10)江南区域史(11)南京城市史B:中国思想史(A、B两专业专业课基本相通)C:中国近现代史是研究中国近现代历史变迁、发展及其规律的学科,涉及近现代社会的各个层面。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为:(l)晚清史(2)中华民国史(3)当代中国研究(4)当代台湾研究(5)中国近现代社会史(6)中国近现代经济史(7)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8)中国近现代对外关系史(9)中国现代化研究(10)南京大屠杀史研究D:边疆学是综合研究中国边疆地区的民族、历史、文化、政治、经济、人地关系、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等状况的跨专业学科,以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传统作为主干,研究中国疆域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中国边疆地区的历史;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发展及其与中原的互动;中国边疆地区各民族的历史、语言、文化、政治、经济及人地关系等等;中国边疆治理问题;中国边疆地区与境外毗邻人群及社会的相互关系问题;中国海上疆域问题等等。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1)一、培养目标历史学是以探讨人类社会进程及其规律为要旨的综合性学科。
它与哲学、政治学、民族学、考古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和经济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
为此,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是在继续拓宽和加深学生基础知识的同时,紧跟学术研究前沿动态,明确并加强专业方向基础知识的系统训练,掌握从事独立科研和教学的必要技巧,使学生具备以下四个方面的素质:1. 树立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思想,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敬业精神,遵守学术道德规范。
2. 系统掌握本学科的理论、专业知识和研究动态,能够熟练地使用一门外国语阅读本学科文献并进行学术交流,具备独立从事教学、科研和其他实际工作的创新和分析能力。
3. 能完成具有一定新意并符合学术规范的学位论文。
4. 具有健康的体魄和成熟的心理素质。
二、研究方向1.史学理论及西方史学史2.史学理论及中国史学史三、修业年限基本学制为3年。
凡修满最低学分、课程学习成绩优秀率达2/3以上,且在CSSCI以上级别学术刊物上发表本专业相关学术论文1篇以上(含1篇),经本人申请、指导教师同意与学院认可,并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可以提前毕业但最低修业年限不得少于2年。
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论文或未能顺利通过答辩者,可延期答辩并可申请离校,在论文完成后再申请答辩。
四、毕业学分和授予的学位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总计最低需修满32学分方可毕业,学位论文答辩通过后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
五、培养方式1. 凡报考本专业的学生,在确定录取后,由本专业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提供一份经典文献目录,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择阅读(至少两本)。
在第二学期的期末,学生需提交两份书面经典文献阅读报告,计1学分。
2.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
各专业方向根据实际情况成立硕士研究生指导小组,每个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在配合导师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集体培养的作用。
历史文献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
专门史专业博士生培养方案(元史及西北民族史研究方向)尚衍斌一、专业简介1986年,在国务院学位办第三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专业审批中,中央民族大学获得了中国民族史专业博士学位授予权,并于1987年开始正式招收博士研究生。
1997年学科专业目录调整,中国民族史改称为专门史。
本专业主要培养从事中国民族史教学与研究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专业设置以来,先后设立族别史、民族关系史、中华民族形成史等研究方向,为国家,尤其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培养了一大批从事民族历史文化研究及教学的高级人才,成为各地高校及科研单位的学术骨干和中坚力量。
此外,还招收了日本、韩国、土耳其等国的外国留学研究生。
二、培养目标政治目标:培养国家和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建设需要的,适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遵纪守法、品行端正,具有较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扎实的专门史专业基础,以及相应专业技能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业务目标:坚持真理,具有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敬业精神,热爱祖国,公正廉洁,作风正派;有较好的古文基础,能熟练阅读古典文献,有扎实的中国古代史基础和史学研究基本功;了解本专业、本方向中外研究基本状况和最新成果,在该领域某些方面有独到见解和创新成果,立足于本领域研究前沿,推动本领域史学研究进程。
本专业博士毕业生还应掌握电脑的操作和运用,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
就业目标:本专业博士培养主要面向高等院校、出版单位、科研机构。
毕业生应能独立从事省、部级以上社科规划项目的研究工作,胜任专门史专业基础课和选修课的教学工作。
三、授予学位:历史学博士四、研究方向:元史及西北民族史五、学制与学分标准学制为三年。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期间,需获得总学分不少于23学分,其中:公共必修课9学分、学位核心课程9学分、选修课不少于4学分、实践调查1学分。
六、培养方式采用系统教学、专题研究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
在导师具体指导下,以研究生独立阅读、研究为主,以导师讲授和辅导、讨论为辅。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中国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学科、专业代码:0602,授历史学学位)
一、培养目标
1.掌握中国史专业较坚实的基础理论和较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和初步写作;
2.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作风,具有创新、求实精神和良好的科研道德,具备独立从事本学科的科学研究能力;
3.较熟练运用文献典籍,解决本学科领域的问题并有新的见解;
4.能胜任本学科及相近学科的教学、科研工作以及相关的文化事业管理工作。
二、主要研究方向
1.宋史2.国学
3.先秦秦汉史4.魏晋南北朝史
5.隋唐五代史6.中国社会文化史
7.史学理论与史学史8.明清史
9.中国近现代史
三、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为3年。
四、学分要求与分配
总学分要求≥36学分,其中学位课学分要求≥24学分,研究环节要求≥12学分,具体学分分配如下表: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分配
中国史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六、研究环节与学位论文
按学校有个规定执行。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
中国史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内招博士)一、学科方向二级学科代码二级学科中文名称二级学科英文名称方向一:060201 专门史History of Particular Subjects方向二:060202 中国古代史Ancient Chinese History方向三:060203 历史地理学Historical Geography方向四:060204 中国近现代史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方向五:060205 历史文献学Studies of Historical Literature二、学制学制三年,内招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7年,外招博士生最长学习年限8年。
三、课程设置本学科要求修满12-1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4学分,专业学位课6学分,非学位课程2-4学分。
四、必读和选读书目(控制在20—30条左右)(一)专门史必读书目1.张星烺编,朱杰勤校订:《中西交通史料汇编》,中华书局, 2003。
2.冯承钧译:《西域南海史地考证译丛》,商务印书馆,1995。
3.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7。
4.翁独健:《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2005。
5.丹尼等编:《中亚文明史》,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3。
6.徐斌:《华侨华人研究中文书目》,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专门史选读书目:1.严耕望:《治史三书》,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2、Christopher I. Beckwith, Empires of the Silk Road.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2009.3、Geoff Wade.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V ol.1-6, London: Routledge, 2009.4、G. F. Hudson. Europe and China: A Survey of Their Relations from the Earliest Times to 1800.London: E. Arnold, 1931.5、History of Civilizations of Central Asia. vols. III-VI, UNESCO, 1996,20006、D. Sinor, ed. 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Early Inner Asia.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二)中国古代史必读书目1、费正清等:《剑桥中国史丛书》(多种),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历史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川师
历史学研究生培养计划川师历史学研究生培养计划是对研究生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历史理论、史学知识和史学方法的教育与培养计划。
历史学研究生属于为祖国培养高素质历史人才的重要队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责任。
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历史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经验,制定了川师历史学研究生培养计划,从人才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方式、论文选题、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规划和实施,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的历史学研究生。
一、培养目标(一)使学生全面了解历史学的基本理论和史学知识,掌握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及史论的命题、史料的研究、史实的考证、史书的编纂和史学理论的创新方法;(二)使学生具有系统的历史学研究能力和创新性,能够承担史学研究的各种任务和史学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工作;(三)使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和人生观,能够坚定地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课程设置川师历史学研究生培养计划的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历史理论和史学知识、研究方法和技能、专业课和选修课等四个方面。
1.历史理论和史学知识此类课程主要介绍中国史学发展的基本原则、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包括古代中国史学史、近现代中国史学史、世界史学史、马克思主义史学基本原理、历史哲学、历史逻辑、历史认识论等课程。
2.研究方法和技能此类课程是学生研究生活和社会历史问题的基本工具和基础。
包括社会历史文献检索与利用、社会历史数据库查询与分析、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法和技术。
其中包括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等知识,使学生能够熟练操作计算机进行历史文献检索、数据分析、制作图表等工作。
3.专业课此类课程是学生研究专业方向课题的基础,其设置包括宏观历史综合分析课程和多个专业方向课程。
宏观历史综合分析主要包括中国经济、中国政治、中国文化等课程。
其他专业方向课程则有史料研究、新史学、史学史、社会历史学、文化历史学、历史地理学等。
4.选修课程此类课程是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研究方向选择的课程,可辅助和扩大学生历史知识和研究领域,扩大学生的学术视野。
学科教学(历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修订
4.具有较强的历史教育实践能力,能胜任历史教育、教学工作,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和方法,熟练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解决历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
5.能运用一种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文献资料。
二、学习年限
全日制在校学习,学制为2年。
1
2
36
考试
1034502182
中小学教育研究方法
1
2
36
考试
1034502183
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2
2
36
考试
专业必修课
4201092301
历史课程与教材分析
1
3
54
考试
10学分
4201092302
历史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
1
2
36
考试
4201092303
历史教育测量与评价
2
2
36
考试
4201092304
八、需阅读的主要经典著作和专业学术期刊目录
1.必读书目
[1]教育部.普通高级中学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赵恒烈.历史思维能力研究.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4]葛剑雄等.历史学是什么.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全日制攻读学科教学(历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计划表
课程
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期
学分
学时
考核
方式
备注
学
位
课程
史学理论及史学史专业硕士学位专项研究生培养专业方案
材料科学和工程学院学术型硕士硕士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方面发展,掌握材料学各研究方向上坚实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专门知识,并能拓宽其广度和深度。
含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能力,成为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研究相关学术和技术领域能做出发明性结果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新能源新材料2)储能材料及器件3)纳米材料和器件4)文物材料保护新工艺及工程5)文物保护基础及应用基础6)新型液晶材料7)有机功效光电子材料三、培养方法和学习年限培养工作采取导师负责制,建立以导师为主导指导小组,激励组建多学科交叉跨学科导师团体。
硕士硕士入学后在导师指导下制订出个人培养计划,个人培养计划应依据学科、专业培养方案要求,结合个人实际,全方面考虑、合理安排。
对其课程学习、文件阅读、教学和科研训练、开题汇报、学位论文等要求和进度做出计划和安排。
培养计划标准上需在学生入学后30天内完成,并经导师组和培养单位审核经过后报硕士院立案并实施。
全日制硕士硕士学制通常为3年。
对于提前完成要求全部学业,成绩尤其优异者,经教授推荐和严格考评,能够提前毕业或提前攻读博士学位(硕博连读),但学习时间不得少于两年;部分因特殊原因不能在要求学制内完成学业,经审核同意可合适延长,但累计在校年限通常不超出5年,第三年撰写学位论文,并完成答辩。
四、课程设置和学分要求课程学习实施学分制,每位学生最少需要取得21个学分方能进行毕业和论文答辩申请。
课程学习和学分要求:(1)公共必修课(7学分)(2)专业课程(18学分)1. 材料科学和工程(工学)2.化学(理科)注:每个学生最少修够6门课(18学分),其中1门为选修课,“选修*”五、实践步骤和科研能力训练(必修步骤9学分)1.实践步骤(3学分)实践内容包含教学实践(面向大学本科学生,帮助老师教导答疑、批改作业、上试验课、主持课堂讨论、帮助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等,或在老师指导下讲授一定时数专业基础理论课)、科研实践(参与具体科研项目、试验设计、技术开发和服务等)、社会实践或调查等。
专门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门史专业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中外关系史和国际关系史专业的历史学硕士和博士。
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通过本专业的训练,培养具有自觉的学术意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正派的学术作风,遵纪守法,身心健康,品德良好,有较强的理论素养和理论思维能力,能够独立思考,具有独立的研究能力,了解本专业学科发展的状况,掌握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的能力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与管理工作的能力的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1、中西关系史2、中美关系史3、国际关系史三、招生对象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四、学习年限学制5年。
前2年为硕士学位学习阶段,后3年为博士学习阶段。
在学时间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五、课程设置六、培养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七、考核方式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八、学位论文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九、答辩和学位授予按中山大学《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手册》有关规定要求。
十、参考书目1、方豪:《中西交通史》,岳麓书社。
2、《中外关系史名著译丛》,中华书局。
3、《中外交通史料丛刊》。
4、《清季外交史料》。
5、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6、梁嘉彬:《广东十三行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年。
7、(法)费尔南·布罗代尔:《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商务印书馆,1996年。
8、蔡鸿生:《唐代九姓胡与突厥文化》,中华书局,1998年。
9、陈乐民主编:《西方外交思想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10、王绳祖主编:《国际关系史》(10卷),世界知识出版社,1997年版。
11、谢益显主编:《中国外交史》,河南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12、资中筠主编:《战后美国外交史》,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版。
专门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专门史专业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专业代码:)一培养目标专门史专业培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能从事专门史研究和教学、外交外事工作的高层次的创造性人才。
具体要求是: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遵纪守法,团结协作,学风严谨,有强烈的事业心和献身精神;2、掌握专门史专业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专门史专业学科领域的发展动向,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外交、外事工作,而且具有主持相关科研项目,并有解决涉外工作中实践问题的能力。
3、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基本掌握第二外国语,能运用第一门外国语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并具有写作能力和国际学术交流能力。
同时,能运用第二外国语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如果该生第一门外国语不是英语,则在选修第二门外国语时必须选择英语。
二研究方向1.中外关系史(1)中国传统对外关系史(2)中韩关系史(3)中日关系史(4)中西关系史2.中国经济史3.旅游文化4.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博士研究生在校学习期限为三年至五年。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的学习年限一般为五至六年。
四应修总学分数博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少于15学分,其中必修 11学分,选修 4学分。
五课程设置1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2学分外国语课:共6学分。
其中,第一外国语3学分,专业外语1学分,第二外国语2学分。
博士研究生第一外国语为英语的,第二外国语可作为选修课;第一外国语为非英语的,则必修第二外国语,一般要修英语。
学位专业课:中外关系思想史导论,3学分中外关系史学术前沿讲座:5学分。
硕博连续培养研究生6学分。
“前沿讲座“应贯穿博士生培养的全过程。
“前沿讲座”旨在使博士生熟悉本学科和本研究方向的重大学术问题和前沿性问题,提高博士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和学术交流能力。
其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动态介绍、文献讲座、新成果介绍等。
北华大学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计划
专门史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一)培养目标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较强的事业心,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树立实事求是和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具备必要的社会实践经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熟练地运用于本专业。
4、具有健康的体魄。
(二)培养计划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的一个月内,组织学生依照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制定个人培养计划。
个人培养计划的制定既要保证硕士研究生具备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又要有利于研究生个性的发挥。
二、招生对象及入学考试(一)招生对象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品德良好,遵纪守法;2、学历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3)获得国家承认的大专毕业学历后经两年或两年以上的人员;(4)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和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
3、年龄一般不超过40周岁;4、身体健康状况符合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二)入学考试1、考试科目(1)初试统考初试科目为政治理论、外国语(英、日、俄)、中国通史(不考现代史)、世界史(不考上古史、中世纪史)四门课程。
外国语、政治理论由国家统一命题,中国通史、世界史由学校组织命题。
考试时间为3小时,外国语、政治理论满分均为100分。
中国通史、世界通史满分为150分。
(2)复试初试合格后,由学校组织加试专业基础课国际关系史。
同等学历专科及跨学科考生另加试中国史学史和西方史学史两门主干课。
2、考试方式初试由当地招生办指定地点笔试。
复试由学校组织分笔试和口试。
三、学习年限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的研究生学制一般为二年半或三年。
采取师生互选制度。
研究生入学后,教研室创造条件增加导师和学生的接触机会,增进相互了解。
06、060105专门史硕士培养方案
06、060105专门史硕士培养方案专门史专业硕士培养方案(学科专业代码:060105 授予历史学硕士学位)一、学科简介专门史是历史学八个二级学科之一,是研究历史学中专门类别历史的分支学科。
与其他七个二级学科相比,专门史最庞杂,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可以是按国家区分的国别史,也可以是按,内容区别的社会史、经济史、学术史、文化史、产业史,还可以按横向区别的断代史。
我校很早就开设了专门史的硕士点与博士点,专门史硕士点主要研究文化史、哲学思想史、文化管理史、文化产业史、文化市场史、文化策划史、社会生活史。
学生进校后,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具体的研究方向,开展专门史研究。
二、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为高中等院校和各级科研机构培养本学科高层次的专门教学、科研人才。
同时也为各级政府机关和其他部门培养具有丰富历史知识和品学兼优的管理与专业人才。
具体要求是:掌握马列主义基本原理,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优良,积极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服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了解与研究中国历史上的文化资源,对这些资源给予分类和恰如其分的评价。
结合文化资源,研究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文化产业的开发,研究文化市场的管理,研究文化的策划。
四、学习年限学习年限:2—3年,视研究生的学习情况而定。
五、课程设置与学分1.实行学分制,学分要求共36—38学分,其中包括学位公共课、学位专业课、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实习环节与补修课等。
2.凡以同等学历或跨学科录取的硕士生,均须补修本学科大学本科主干课程至少3门。
并且考试须与本科生同堂同卷。
不计学分。
3.本专业硕士生必须认真阅读“本专业硕士生必读书目”所规定的书籍,并做好笔记;导师必须定期检查硕士生的阅读笔记,并根据其笔记或考查、考试等评定成绩。
4.凡本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习项目均必须进行考核。
考核方式、成绩评定标准以及有关要求,按《华中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考核及成绩管理的暂行规定》执行。
5.每位硕士生须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本人实际,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制订出个人培养(学习)计划。
专门史专业 - 重庆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欢迎你 首页
专门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要求所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良好的学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具有比较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有较强解读专门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基本文献的功底;较为熟练的掌握一门外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研究进程和发展动向;较好掌握现代化的研究手段和工具;有较强的科学研究和表达能力。
毕业后能够从事高等院校和科学研究机构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也可到文化、新闻出版部门及行政机构从事业务工作。
二、研究方向1.中国古代思想史2.中国近现代思想史3.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三、学习年限全日制学术型硕士研究生学制为3年,特别优秀硕士生可提前毕业,但在校学习年限不少于2年。
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等中断时间)不超过4年。
四、培养方式硕士生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采取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工作相结合的方式。
五、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攻读本学科硕士学位研究生需获得学位课学分23学分,选修课学分不少于7学分,必修环节3学分,总学分为33学分。
注:学科可根据本学科特点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和科研训练内容。
七、中期考核学术小论文的形式八、学位论文工作1.学位论文开题报告,第四学期完成。
2.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学术性;创新性;系统性。
3.学位论文答辩前科研成果要求:公开发表一篇以上学术论文。
4.学位论文评审与答辩:论文评审由校内、校外专家审定。
资格具备者在第六学期择日答辩。
九、毕业与学位授予1.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分。
2.答辩通过。
3.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并通过各级学位委员会讨论。
十、主要阅读书目[1]朱熹.四书章句集注[M].北京:中华书局,1983.[2]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池田知久.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4.[4]李禹阶.正统与道统[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4.[5]李禹阶.道德理性与社会控制[M].北京:中国文献出版社,2004.[6]徐复观.两汉思想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7]葛兆光.中国思想史[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8]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9]张岱年.中国哲学大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10]李约瑟.中国科学思想史[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0.[11]王处辉.中国社会思想史[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12]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7.[13]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95.[14]牟宗三.政道与治道[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5]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16]王亚南.中国官僚政治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17]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8]余英时.宋明理学与中国政治文化[M].长春:吉林出版集团,2007.[19]蒋庆.政治儒学[M].北京:三联出版社,2000.[20]任剑涛.伦理政治研究[M].吉林:吉林出版社,2007.[21]诸子集成[M].北京:中华书局,1986.[22]四书五经[M].北京:中华书局.1986.[23]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M].北京:三联书店.2004.[24]庄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25]管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26]老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27]春秋繁露[M].北京:中华书局.1986.[28]墨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29]韩非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30]荀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31]列子[M].北京:中华书局.1986.[32]束景南.朱子大传[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0.[33]张岂之.中国思想史[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0.[34]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5]冯友兰.中国哲学史史料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36]陈荣捷.主子门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7]蒙元培.理学范畴系统[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38]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9]徐复观.中国人性论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40]陈来.宋明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
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
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与实践历史学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对于培养具备历史学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的研究生有着重要的意义。
历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与实践是保证其素质和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从培养模式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历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
历史学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直是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
目前,国内的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主要分为导师制和学科培养两种模式。
在导师制模式下,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学习和实践,具有较强的个体和导师之间的关系。
这种模式强调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密切合作,有利于学生个体的培养和长期发展。
而学科培养模式则是采取课程学习和团队合作的方式培养学生,注重整个学科的全面发展。
学科培养模式下,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研究领域并获取相应的知识和技能。
针对这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历史学界也提供了不同的观点和实践。
有学者认为导师制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研究生的个人才能和创造力,通过与导师的密切合作和指导,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研究方法和学术思维。
然而,导师制模式也存在个别导师权力过大、学生选择范围受限等问题,需要加强监督和管理。
学科培养模式则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团队合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开放的学术思路和合作意识。
但是,学科培养模式也可能导致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突出,缺乏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因此,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选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学科特点进行综合考量。
除了培养模式,历史学专业研究生的实践也是培养他们能力和素质的重要环节。
历史学专业的实践主要包括科研实践和实地调研两个方面。
科研实践是培养学生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发表论文等方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研究方法和学术写作能力。
同时,科研实践也能够锻炼学生的科研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工作具有重要作用。
实地调研则是历史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另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实地调研,学生可以亲身感受历史文化,深入了解研究对象,提高对历史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门史(112)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060105)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中高层次的学历教育,担负着为国家培养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高级人才的重任。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必须做到德、智、体全面发展。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
2、系统地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教学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4、具有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能够成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研究方向
1、中国社会史
2、中国经济史
3、中国文化史
三、学习年限
学习年限为三年,要求修满35-39学分。
每年学习时间一般为九个月,假期与大学本科生相同。
课程学习时间一般占全部学习时间的二分之一左右,科学研究工作(含撰写学位论文)时间一般不少于全部时间的三分之一。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两大类,必修课即学位课程,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
原则上硕士研究生必须按照本专业培养方案用一年半的时间修完规定的课程。
(一)公共必修课
1、马克思主义理论:开课一年,72学时。
第一学期开《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每周2学时。
第二学期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每周2学时。
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共计3学分。
2、外国语:开课一年,每周6学时,共216学时,计5学分。
(二)专业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
1、学科基础理论课,至少修6学分;
2、专业主干课,至少修6学分。
(三)选修课程
选修课程至少修12学分。
(课程设置详见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河南师范大学专门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表
研究方向:1. 中国社会史 2.中国经济史 3.中国文化史
说明:1、专业必修课须有教学大纲,明确其学习要求和必读书目;2、研究生须获得35-39学分之后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以及答辩;3、凡入学前非历史专业和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须补修大学本科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门课程,考核成绩但不计学分。
五、专业课程介绍(包括课程名称、任课导师、总课时、开课学期、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材和参考书目等,见另附页)
六、教学实践
教学实践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参加教学实践的教学工作量相当于助教一个月的工作量。
教学实践经考核合格者,计3学分。
效果不好的,不给学分,但允许重新安排一次教学实践。
七、业务实习与社会实践
硕士研究生根据科研和论文工作的需要,可外出进行田野考察、社会调查、收集资料等业务实习工作,此项安排在第二、三学年的第四、五学期进行。
业务实习、社会实践均不计学分,但要进行检查、总结及考评。
八、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要用不少于一年的时间参加科学研究及撰写学位论文,不计学分。
论文的选题工作要在第三学期内完成,并在期末向导师组做开题报告。
经导师组共同讨论认为选题合适且计划切实可行者,方能正式开展论文工作。
对于不合格者,要重新开题,最迟在第四学期开学后的前两个月内完成。
研究生须获得35学分之后方可参加硕士学位论文的撰写以及答辩。
学位课程要求各科成绩均在75分以上,外语在全省通考时达到或超过75分。
学位课程中经补考及格达二门次及其以上者,不能授予硕士学位。
凡入学前非历史专业和未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者,须补修大学本科中国通史、世界通史两门课程。
补修课程不作为学位课程,但要进行成绩考核。
九、培养方式与方法
1、培养方式: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与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每位导师至少要为研究生开出本专业两门课程:一门必修课程,一门选修课程。
每位导师必须在牵头导师的组织下,开列研究生必读书目,所列书目必须是本专业研究领域的权威著作。
要使学生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掌握本专业基本知识和前沿问题,为以后的学习和学位论文的撰写准备条件。
导师每学期都要检查必读书目的阅读情况。
2、培养方法:对研究生的培养,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取系统的理论学习与科学研究相结合、讲授与讨论相结合、校内学习与校外调查相结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中,导师要严格要求研究生,拓宽其知识面,完善其知识结构,树立治学宗旨,打破学术门户,真正将研究生培养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祖国建设人才。
十、考核
必修课均安排为考试,选修课可安排考试或考查。
考试科目按百分制评定成绩,考查科目按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级记分制评定成绩。
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关于研究生课程考核及成绩管理的规定》执行。
在研究生入学后第四学期五、六月份要进行中期考核,对其政治思想、课程学习、科研和教学能力等各个培养环节进行全面的、综合性的测评。
具体考核办法按《河南师范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执行。
十一、其他
研究生入学后,要根据培养方案在三个月内制定出个人学习计划。
个人学习计划既要服从本专业培养方案的总原则,又要在选课、培养方式、论文、实习等方面具体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
个人学习计划一式三份,分别由院、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