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一、历史背景唐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王朝,其长达300多年的历史中,有许多辉煌的时期。

其中,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是唐朝历史上最为辉煌的时期之一。

这两个时期分别处于唐太宗和唐玄宗即位的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是唐朝的开国皇帝之一,他统治时期是唐朝历史上的贞观之治。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政治清明、民生安定、军事强盛、文化繁荣。

其中,政治清明是贞观之治最为突出的特点,因为唐太宗李世民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实行了“以德治国”的治国理念。

在贞观之治期间,唐朝创办了太学、翻译了大量的经书、史书、典籍。

在文化繁荣的同时,贞观之治还重视军事强国、统一战争。

唐太宗李世民打过的战役中,以收复长安最为著名,其将领兵蒲田水,与突厥大战而胜。

三、开元盛世唐玄宗继位后,国家经济和政治都进入了一个较为繁荣稳定的时期,被称为开元盛世。

这个时期的特点是繁荣富庶、文化辉煌、政治宽松。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唐玄宗时期的文学和艺术成就。

在唐玄宗时期,玄宗倡导“以和为贵”,实行“开放政策”和“征求群众意见”的治国理念,推行新法,社会经济得以迅速发展,国家和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上升。

此外,唐玄宗时期还创办了姑苏监狱,以处理治安问题,并从中选拔官员。

在文化方面,唐玄宗时期是中国文学和艺术的高峰时期。

唐诗、唐画、唐乐达到了空前的成就。

同时,唐玄宗还十分重视教育,加强了太学和西安的国子监,为后世留下了重要的文化财富。

四、开元盛世教案开元盛世教案是唐朝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发生在唐玄宗开元年间。

这个事件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冤狱”的代表之一。

教案的主角是太学生李谏、贾公彦等人,他们在“崇儒学、反佛教”的名义下,被唐玄宗定为叛逆分子,致死刑的人数达到几千人。

教案的背后有许多复杂的原因,其中包括唐玄宗崇尚道教、藩镇割据等问题。

然而,教案不仅导致了大量蒙冤者的悲惨命运,也给唐朝的政治局面带来了严重的动荡和危机。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教案一、教材背景人教五四学制部编版《中国历史》第二册是一本面向初中生的历史教材,旨在通过生动的教学故事、相关的历史图片和图表,展现中国历史中的各个时期和主要事件。

其中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主要涉及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唐朝的腾飞和黄巢起义对唐朝带来的冲击。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唐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

•唐朝的繁荣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冲击。

能力目标:•通过课堂讨论和案例分析,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培养学生的文献阅读和信息搜索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历史兴趣和爱国情操。

•启发学生正确对待历史,珍视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唐代封建制度的特点和对社会的影响。

教学难点唐代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唐朝的繁荣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冲击。

四、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研究法、案例分析法。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知通过展示唐代的文化艺术作品以及有关唐代社会的描绘,引导学生了解唐代文化繁荣和封建制度的特点。

第二步:讲解课文内容通过简洁准确的语言,讲解唐封建制度的特点、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唐朝的繁荣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的冲击等内容。

第三步:案例分析和讨论通过让学生讨论唐朝的繁荣和黄巢起义对唐朝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认识到历史事件对社会的深远影响。

第四步:自主探究和信息搜索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搜索相关历史资料,包括从教材中深入阅读唐代有关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内容、在线搜索有关唐朝的资料等。

第五步:总结思考通过对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对唐封建制度的特点、唐朝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传承以及唐朝的繁荣和黄巢起义等方面进行总结和思考。

五、教学评估通过问题讨论、思维导图和小组报告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

六、教学延伸结合唐代文化成就和历史事件,创设有趣丰富的教学活动,如“唐诗大赛”、“唐风采”文艺汇演等,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和创作能力。

新课标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新课标历史《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整顿吏治,任用贤能;都成为影响当时世界的大国。

(2)启示:统治者的思想行为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

“兴与亡”的关键是是否得民心、惜民力,因为人民群众才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小组讨论总

分析历史问题
的能力
课堂小结
板书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减省刑罚;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发展科举制,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减轻人民负担
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
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太宗
“贞观之治”
唐玄宗
“开元盛世”
武则天
“政启开元,
治宏贞观”。

教案精选:初一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教案精选:初一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教案精选:初一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二)重点难点重点:“贞观之治”、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三)重点难点和疑点的解决办法(四)教学创新点1.首先学生带问题自学5分钟,对本课有个概括的感性认识。

2.有条件的学校组织学生观看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录象资料。

3.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入新课。

有关资料可以在文本素材里去找。

(五)板书教学过程一、导入先提问:隋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结果怎样?学生回答后让学生阅读课前提示,介绍“贞观”、“开元”年号,指出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是唐朝前期的三位杰出的皇帝。

唐朝的繁荣强盛发生在他们的统治时期。

二、讲授新课1.晋阳起兵隋末农民起义遍及全国,隋朝政权摇摇欲坠。

李渊父子于617年起兵晋阳。

同年11月李渊攻克长安,与民众约法十二条,除去隋朝苛政。

618年李渊即皇帝位,改国号为唐,他就是唐高祖。

唐朝正式建立了。

2.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经过激烈的争权战争,到624年,唐朝大体上统一了全国。

在统一全国过程中,在黄河流域进行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战争,都是李世民负责指挥的,其表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成为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历史_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七年级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堂教学设计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记住唐朝建立、贞观之治、武则天统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为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唐朝的历史奠定基础。

能力目标:通过“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分析,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评价,学会综合分析历史问题,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开明思想、开明政策,体会历史人物对历史的作用。

学习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学习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学习方法以小组合作探究疑难解决,利用图像、材料增强认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贞观长歌》二、出示课题三、出示目标四、预习交流、重点点拨(学生课前完成预习学案,课上重点检查,点拨)(一)、唐朝建立——阅读课文P6页,完成下列问题。

回答:1、隋朝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什么标志它的灭亡?2、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人物、都城。

3、唐朝第二个皇帝及年号?(二)、“贞观之治”——结合材料及教材阅读课文P7--9 ,完成下列问题。

回答:1、p9材料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治国思想?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2、为此他是怎么做的?(1)个人(2)政治上(3)经济上(4)军事上3、取得了什么效果?(三)、女皇武则天——阅读课本P8—9“女皇武则天”,思考:回答:1、武则天采取哪些措施?2、有何作用?(四)、“开元盛世”——阅读课本p9,完成下列问题回答:1、唐玄宗是一个怎样的皇帝?2、他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3、取得什么效果?重点唐朝建立,唐太宗采取的措施及结果,武则天措施及作用,唐玄宗采取的措施及结果,为此通过图片、历史材料、记忆等方式。

五、合作探究(学生根据预习提出疑问,教师根据预习学案检查预设题目,小组合作交流反馈,教师点拨,共享成果)预设题目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有哪些(p8问题思考)?(分析能力)2、为武则天无字碑写一个碑文(综合能力)3、本课三个重要历史人物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从他们统治措施看,他们有哪些共同点?从中你得到什么认识?(比较能力提升)六、我的收获七、课堂小结八、限时训练七年级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情分析本学期进入七年级年级下学期的学习,学生经过上学期的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综合分析能力,为教师在教学上提供了较大的空间。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秀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优秀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内容】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住中国历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唐玄宗时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了解武则天及玄宗的治国政策和唐朝盛世局面的繁荣景象;理解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和原因。

引导学生归纳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政策,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概括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太宗、玄宗治国政策的比较,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通过收集整理图片、资料等,培养学生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

对武则天的评价,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方法。

对盛世局面形成原因的分析,让学生认识到事物之间存在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展示图片,欣赏图片,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欣赏水平。

通过对唐朝繁盛局面的学习,认识到中国唐朝在世界上的地位,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唐朝盛世局面的形成【教学难点】客观评价武则天【课时安排】1课时(2)否定方面但是武则天心狠手辣,滥杀无辜,重用酷吏,崇尚佛教,主张土地兼并,大搞阴谋诡计。

因此,我们在评价历史人物时要一分为二,客观公正。

(过渡句)武则天死后,唐朝经历了几年的动荡,712年,李隆基即位,他就是唐玄宗。

唐玄宗统治时期,勤于政事,励精图治,效仿贞观之治,唐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史称“开元盛世”。

(二)、开元盛世1、请大家阅读教材,归纳出唐玄宗实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

①经济方面:重视农业生产。

采取鼓励垦荒,兴修水利,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

②政治方面:积极纳谏、选贤用能、减轻刑法、倡导节俭。

2、接下来,请大家回顾唐太宗的治国政策,比较太宗与玄宗治国政策的相同之处,看看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相同点:选贤用能、积极纳谏、减轻刑法、重视农业、发展生产。

结果形成了“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治世局面。

(过渡句)唐玄宗前期,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中国达到了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那么这种盛世局面的形成是不是唐玄宗一个人的功劳呢?阅读教材归纳要点比较分析太宗与玄宗治国政策分析唐朝盛世局面形成的过程1、“戏说”武则天2、归纳武则天的功过是非三、开元盛世1、归纳唐玄宗实施的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2、太宗和玄宗治国政策的相同点3、开元盛世局面的形成过程。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人教版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重难点分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既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本课的难点。

教材是从唐朝建立与李世民即位、唐太宗治国策略与革新措施及其开创的治世局面三个方面进行叙述的。

唐朝建立与李世民即位这一部分,教材叙述简略,让学生了解隋亡唐继的基本史实即可。

对唐太宗治国思想与策略的认识,是学生理解的难点。

教师可充分利用教材中《材料研读》和《知识拓展》内容,通过君臣论政活动,引导学生从两个方面思考:一是隋朝短命而亡的原因,二是唐太宗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和确立的治国思想。

针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形势,唐太宗确立了以文治国的总方针和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这是贞观时期文治武功的关键。

贞观时期革新的措施,可引导学生在阅读教材以及《唐朝前期疆域和边疆各族的分布图(669年)》的基础上,以表格形式分类整理出来。

何谓“治世”,教师可作解释,通常可以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国家实力等方面的发展状况来说明。

讲到这里,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设计表格,列出秦始皇、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过,并作适当点评。

女皇帝武则天女皇帝武则天是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中的一个重要节点。

教材从武则天当政期间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及其对历史发展所作的贡献两个方面进行叙述。

武则天以太后身份中断唐朝正朔,建立武周政权,自立为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武则天个人经历坎坷,教学中可适当补充关于她个人经历的资料,丰富其人物形象,也为学生课后活动作铺垫。

武则天统治时期所采取的措施,可同贞观时期的革新措施一样,引导学生用表格的形式分类整理出来。

同时,要注意利用教材中的《相关史事》,让学生体会武则天如何惜才。

武则天对历史发展的贡献,要明确两点:一是使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二是打败西突厥,控制了西北地区,击败吐蕃,夺取了安西四镇,使唐朝的影响力达到天山一带,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这些为“开元盛世”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开元盛世”“开元盛世”是本课另一重点。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学目标1.阅读课本,知道唐朝的建立;讲述李世民虚心纳谏的历史故事,并阅读相关史料了解其“以隋为戒”的治国策略,进而从政治、经济方面概括其理政措施,初步认识唐朝繁盛的原因;通过阅读史料等方式知道武则天执政时期唐朝的继续发展,唐玄宗时期唐朝达到鼎盛。

2.通过比较“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明确“治世”和“盛世”的概念,并在比较过程中识记其表现。

3.通过学习唐朝前期几位著名帝王的治国措施,体会“关注民生”才是强国之道,杰出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2.教学难点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随堂练习1.唐太宗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为此,他虚心纳谏,励精图治,在他统治期间形成了政治比较清明的局面。

史称( C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2.长安即今天的西安(明朝初年改称“西安府”),是中国历史上的著名古都,下列朝代定都于长安的是( B )①西汉②西晋③隋朝④唐朝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3.贞观初年,太宗签署了征兵18岁以下身强力壮者的敕文,但文件到门下省,魏征不同意,退回中书,又经御画,中书省再发,魏征还是坚持己见。

材料中涉及的制度是( B )A.三公九卿制B.三省六部制C.内阁制D.行省制4.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 C )A.文景之治B.贞观之治C.开元盛世D.康乾盛世5.下表是根据胡凡主编的《简明中国通史》而制作的《唐朝前期户口统计表》(单位:万户)。

该表反映了唐朝前期( D )A.社会风气开放B.民族交融C.中外交往频繁D.经济发展6.武则天遗言无字碑,由后人评价自己的功过。

史学家之所以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C )A.她是中国历史唯一的女皇帝B.重用有才能的人C.其执政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D.创立殿试制度课堂小结布置作业唐朝的知识分子在中举后,就可以参加吏部铨选,类似于今天的公务员考试。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马燕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内容包括“贞观之治”、“武则天”、“开元盛世”。

唐承隋制,并且唐朝时通过各种革新措施使相关制度越加完善,虽然期间周折不断,但总体发展呈上升趋势。

从贞观奠基到开元年间,李唐王朝达到了鼎盛,在世界范围内也可称雄。

而且本课也为分析对比“唐朝的衰亡”作铺垫。

因此本课内容是本章中教学重点之一。

根据以上分析制定如下教学目标: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等帝王。

2.过程与方法:通过材料分析题,提取有效信息,概括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培养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分析总结的能力;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措施,初步了解三位皇帝的相关措施内容,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学会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并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中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本课重点是“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难点: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人物是教学的难点。

本节课涉及对三个重要历史人物的评价问题,初中学生往往用好坏来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肯定或否定。

如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分为二地对历史人物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是这节课需要告诉学生的问题。

关于人物的评价我会引导学生总结专门的套用公式“积极/消极:总述+主要措施+作用/影响”,这样可以将抽象化为具体,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运用一分为二的方式去评价历史人物。

四、教学准备课前导案发放,资料查找布置,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课时一课时六、说教法学法1、教法:本课主要以创设情景法、表格归纳法、材料分析法,探究讨论法展开教学内容。

材料分析法:给出相关材料,学生通过提取有效信息认识唐朝统治者的治国思想,并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一概括;关于治世局面出现的表现可利用书上课后习题。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含板书设计及教学反思)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教学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播放《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问天地向谁倾诉千载历史我回顾恩怨情仇怎堪数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完整巨石,通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重达百吨。

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5.教师讲述: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

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那么,他是怎样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呢?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或掌握唐朝的建立和统一。

唐太宗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

武则天的统治。

"开元盛世"。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兴亡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从中体会到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以及对历史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的感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教学方法】谈话法;合作探究法;问答法【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复习提问:隋朝统一的原因,大运河的中心点、南北两端的起止点,分为哪四段、哪几大水系?导入新课我们前一节课讲过隋朝统后出现了繁盛的大好局面,那么隋朝到底能否长盛不衰呢?(不会),那么隋朝又是如何灭亡的呢?唐朝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一、贞观之治1.唐的建立: 618 李渊长安李渊的爵位是唐国公,故定国号为“唐”,回忆隋朝,为什么要定国号为隋呢?杨坚的爵位是隋国公,所以定国号为“隋”,再比如说汉王刘邦,所以定国号为“汉”强调唐朝的建立者是李渊,而不是唐太宗李世民。

(过渡)我们通过看电视剧或课外书本知道李世民是李渊的第二个儿子,长子是李建成,按照古代嫡长子的继承方式,理应是李建成当皇帝的,那么为什么后来是李世民呢?2.唐太宗即位:玄武门之变(杀兄逼父)他是通过杀兄逼父的非正常的渠道登上皇帝的宝座的,由于中国封建社会的王位继承实行的是嫡长子继承制,按正常的渠道李世民与帝位无缘,于是,野心勃勃的李世民发动了蓄谋以久的玄武门之变,射杀李建成,先迫使其父李渊立其为太子,后再逼李渊退位。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材分析】本课讲述了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及“开元盛世”,内容涉及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和唐玄宗五位帝王。

李渊灭隋,建立唐朝。

唐太宗采取一系列措施,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局面;武则天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唐玄宗前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建立者;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治国措施,了解他们对唐朝的贡献;知道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过程与方法放映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影视片段,或阅读与唐朝建立相关的文章,选读唐太宗、武则天及唐玄宗的故事,引导学生用比较的方法,得出历史题材的文学艺术作品与真实的历史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认识;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对唐太宗、武则天进行正确的评价,学生可利用他人的想法激发自己的灵感,从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的历史资料,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以便学生积极地参与课堂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价值判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评价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所发挥的作用,使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唐太宗这一历史人物的人格品质;了解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认同武则天的政绩,以及她在唐朝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对唐玄宗统治前期措施的学习,使学生认识重用人才、重视吏治建设的重要性;认识到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良措施将促进社会的发展,今天祖国繁荣发展的盛世景象也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实行【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和“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如何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

【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片(右图):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孟宪实在《百家讲坛》主讲的关于唐朝的系列节目《玄武门之变》及《贞观之治》,成为央视收视率最高的讲座系列节目之一。

最新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最新教案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❶ 教学分析➷【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原因教学难点:如何帮助对学生正确的评价唐太宗。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虢国夫人游春图》)这是一个充满朝气的、伟大的、开放的时代,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既有“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喜悦,也有“天生我才必有用”的自信……又有“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

这个“充满朝气的、开放的、伟大的时代”,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个时代?(学生回答:唐朝)这样一个开放的、强盛的、伟大的时代是由谁开创的,它又是怎样发展和继续繁荣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去探究这一历史之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1.(多媒体出示问题:唐朝建立的基本概况)教师讲述:唐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是怎样的?(618年,李渊推翻隋朝,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他就是唐高祖。

)2.(多媒体出示问题:李世民登基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李世民的年号和庙号是什么?(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他的庙号是唐太宗。

)3.(多媒体出示问题: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多媒体出示图片:从唐太宗的名言,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由此总结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④边疆管理。

唐太宗时期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4.(多媒体展示以下两则材料)史料解读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第二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教学设计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知识教学点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二)能力训练点1.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从而培养他们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引导学生找出秦亡汉兴、隋亡唐兴的异同之处,并分析亡兴之间起主要作用的因素,从而培养他们正确分析历史事实的异同点,正确把握历史规律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1.正确认识唐太宗作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对历史发展的作用。

他吸取隋亡的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进一步调整统治政策。

他的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进步性改革措施,最终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局面的出现。

使学生从中感悟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人格品质。

2.唐玄宗前期,任用名相,整顿吏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学生通过对这一盛世景象的学习,体会祖国的伟大,增强学生对伟大的祖国的热爱。

(四)美育渗透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出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的辛劳,但其中也有李世民、李隆基个人能力美的体现。

二学法引导1.教师可用历史故事导人新课。

2.学习本课重点要识记理解四个人物和四个概念。

(1)四个人物:①李渊:唐高祖,唐开国皇帝,公元618年建立唐朝。

②李世民:唐太宗,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

③武则天: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她善用人才。

④李隆基:唐玄宗,我国古代比较有影响的一个皇帝,前期颇有作为,把唐王朝引向鼎盛。

(2)两个概念:①“贞观之治”;②“开元盛世”。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一)重点及解决办法1.“贞观之治”是本课的一个重点,由一个问题的三个方面构成。

第一,是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起因。

第二,是开明政策和措施的具体内容。

第三,是治世局面的形成。

根据这一内容构成的特点,要突破重点,可采取提问法,从史实的结果分析原因。

教师可提出问题:第一,形成“贞观之治”局面的前提是什么?第二,唐太宗实行一系列开明政策和措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问题可以由学生在课前阅读自学时去思考总结。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1【课标要求】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材分析】本课是第一单元的第二课。

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即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开元盛世”。

三部分内容以时间为序,围绕唐朝走向盛世的过程展开。

贞观之治开创了盛世局面,武则天统治上承“贞观”、下启“开元”,唐玄宗前期的一系列改革措施则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学习这三部分内容,要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即位之后国内面临的复杂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理解各自采取的政策措施。

它上承隋朝文明,下启盛唐新气象,学好本课是学好这一单元和整个唐朝历史的基础。

【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易受到影视剧影响。

他们对这段历史充满兴趣、对历史知识有强烈的探索欲望,因此在授课过程中提供大量学生感兴趣的材料,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通过材料分析与分组讨论,使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与历史人物。

还需要教师加强知识点之间的对比与联系,时刻把握本单元“繁荣与开放”的主题,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史整体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和治国举措,以及“贞观之治”的出现。

2.通过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知道武则天的治国举措以及影响。

通过阅读教材第三目内容,了解唐玄宗的治国举措以及“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3.通过通过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举措共同之处,认识唐朝前期的政策与唐朝走向强盛的关系。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开元盛世”教学难点: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教学方法】:五步六学,同桌互助【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学)视频导入播放观看视频《螺丝历史-》片段,教师引导:唐朝,是我国古代封建时代最辉煌的时候,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鼎盛,八方来朝,四方来贺,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盛的国家。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解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解读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课标解读
1. 内容标准
内容要点: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知道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认知提示:认识唐朝前期的政策与唐朝走向强盛的关系。

解读:唐朝历史最重要的特征是繁盛与开放。

以唐太宗为首的统治集团,在贞观年间推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政策和措施,适应了当时的形势,在较短的时间里,把乱世变成了治世;女皇武则天称帝以后,采取了许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和巩固政权的措施,使唐朝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唐玄宗继位后励精图治,实施一系列改革,唐朝的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

从太宗贞观年间到玄宗开元年间,虽政局经历变动,但各项制度与政策基本延续下来,从而使社会经济长足发展,唐朝国力空前强盛。

2.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女皇帝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主要策略及“开元盛世”;结合史实,评价唐太宗。

过程与方法:
利用表格归纳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治国的具体措施,比较治国方略的相似之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评价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体会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和历史人物活动的丰富性。

1/ 1。

第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第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教学目的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唐朝的建立和统一,玄武门之变,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推行三省六部制,发展科举制,轻徭薄赋,“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开元盛世”。

2.要求学生认识:(1)唐太宗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他采取的一系列进步性措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2)武则天是一位有作为的女政治家,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

(3)唐玄宗前期,继承唐太宗和武则天的业绩,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中国古代社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3.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难点:对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评价。

(二)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隋朝为什么象秦王朝一样建立不久就爆发了农民起义?结果如何?(老师提问,学生回答或老师自己完成。

)2.导入新课由于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加速了农民起义爆发。

在农民起义过程中,隋炀帝被部将杀死,隋朝灭变。

在隋朝统治土崩瓦解之际,群雄并起,一些隋朝官吏也乘机起兵反隋,其中就有后来建立唐朝的李渊。

那么,李渊是怎样起兵的?又是怎样建立唐朝的?这些都是本课要回答的内容。

3.讲授新课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全国〈板书〉618年3月,隋炀帝被部将杀死。

5月,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李渊即唐高祖。

(看P8晋祠图)唐朝建立之初,只据关中一隅。

全国各地同时称王称帝的还有十数家,国家尚未实现统一。

李渊父子采取了正确的军事行动计划,终于战胜各地割据势力,完成统一全国的历史任务。

当时,统一全国是民心所向,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李渊父子完成统一任务,为日后唐朝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打下了基础。

在统一过程中,李世民表现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对统一任务完成起了积极作用,李世民是当时最杰出的军事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件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说课件
③将课本中的历史人物与之前通过各种途 径了解到的历史人物进行对比,学会客观、 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家国情怀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唯物史观
历史解释
导入部分
让学生浅谈对于唐朝的了解,结合唐朝在世 界上的影响力,从唐朝的地位切入本节课
新授
以四位皇帝位线索,通过让学生研读史料、对比分析、展开 小组讨论等方式,了解各个时期的治国措施
第2课
从“贞观之治” 到“开元盛世”
教材分析
七下第一单元: 隋唐史
第2课: 上承隋朝历史的开局, 下启唐朝历史的发展, 贯穿整个唐朝的发展。
教材分析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唐朝的建立与 “贞观之治”
女皇 武则天
“开元
盛世”
唐玄宗·鼎盛
武则天·承上启下
唐太宗·发展
李渊·建立
新课标的要求
新授
归纳总结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形成的共性,理解唐朝兴盛的 原因;并与隋朝的速亡进行对比,使学生得到启发
新授
对重要历史人物和事件进行介绍,使学生客观、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小结
通过表格,总结归纳各个时期的治国措施,形成对比,方便记忆
小结
以小专题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概况梳理能力
作业
历史人物小传 为本节课涉及到的历史人物写一篇人物小传,
通过了解隋朝的兴亡、 “贞观之治”与“开元 盛世”,知道隋朝速亡 和唐朝兴盛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重点:
①贞观之治 ②武则天的统治措施 ③开元盛世
难点: ①唐朝兴盛的原因 ②历史人物的评价
教学目标
①通过阅读教材,研读史料,了解唐朝的 建立、贞观之治的出现、武则天的统治措 施、开元盛世的形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评价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播放《武媚娘传奇》主题曲——无字碑)
一生飘泊摆渡临岸却孤独
问天地向谁倾诉
千载历史我回顾
恩怨情仇怎堪数
帝王家终究是不归路
玄武兵变沧桑马蹄声声乱
……
无字碑,为武则天所立。

位于陕西省咸阳市区西北方五十公里处的乾陵。

完整巨石,通高7.53米,宽2.1米,厚1.649米,重达百吨。

对于武则天为什么在自己的墓碑上一字不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唐朝,了解这段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唐朝的建立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1.学生阅读教材“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一目,说出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是谁,都城在什么地方。

2.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并归纳学生的回答。

3.课前指导学生查阅相关史料,了解“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并在课上分享交流。

“玄武门之变”是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由当时的天策上将、唐高祖李渊的次子秦王李世民,在唐王朝的首都长安城(今陕西省西安市)大内皇宫的北宫门——玄武门附近发动的一次流血政变。

最终李世民设计在玄武门杀死了自己的长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齐王李元吉,据传李世民逼迫其父唐高祖李渊立自己为新任皇太子,并继承皇帝位,是为唐太宗,年号“贞观”。

4.材料展示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直言敢谏的魏征病死了。

唐太宗很难过,他流着眼泪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5.教师讲述:唐太宗说这段话既是用来提醒自己与当朝为政的官员,也是为了警示后人。

唐太宗时刻提醒自己以古为镜、以人为镜,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

那么,他是怎样以古为镜、以人为镜的呢?
6.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太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

(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7.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出现“贞观之治”的原因。

提示:(1)主观原因: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采取了正确的符合实际情况的治国政策。

8.史料解读
材料一:(贞观)初期,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材料二:昔者唐之太宗,以神武之略起定祸乱,以王天下,威加四海矣。

然所谓固天下之势,以遗诸子孙者,盖未立也。

于是乎藉兵于府,置将于卫,据关而临制之。

处兵于府,则将无内专之权;处将于卫,则兵无外擅之患。

然犹以为未也,乃大诛四夷之侵侮者:破突厥,夷吐浑,平高昌,灭焉耆,皆俘其王,亲驾辽左而残其国。

凡此者,非以黩武也,皆所以立权而固天下之势者也。

9.根据材料讨论唐太宗采取这些措施的结果如何。

提示: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目标导学二:女皇帝武则天
1.图文展示
武则天死后,她的陵墓所立的石碑,未刻一个字,被称为“无字碑”。

对此有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用以夸耀自己,表示功高德大非文字所能表达;第二种说法认为武则天立“无字碑”是因为自知罪孽重大,感到还是不写碑文为好;第三种说法认为,武则天是一个有自知之明的人,立“无字碑”是聪明之举,功过是非让后人去评说,这是最好的办法。

2.教师提问: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请说明你的理由。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武则天在位时的治国策略。

(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与“开元盛世
4.阅读教材并结合相关史实,从历史发展角度,我们应该怎样正确评价女帝皇武则天?
提示:学生自由回答,教师点评,并出示材料总结。

毛泽东的评价:武则天确实是个治国之才,她既有容人之量,又有识人之智,还有用人之术。

郭沫若的评价: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

宋庆龄的评价:武则天是封建时代杰出的女政治家。

武则天在位时期,打击了旧士族势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边疆;大力发展科举制,重用人才,推动了文化的发展。

因此,整体而言,武则天对历史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这也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目标导学三:“开元盛世”的开创
1.史料解读
材料一:“至(开元)十三年封泰山,米斗至十三文,青齐谷斗至五文。

自后天下无贵物,两京米斗不至二十文,面三十二文,绢一匹二百一十文。

东至宋(今河南商丘南)汴(今河南开封),西至岐州(今陕西凤翔),夹路列店肆待客,酒馔丰溢。

每店皆有驴赁客乘,倏忽数十里,谓之驿驴。

南诣荆襄(今湖北江陵﹑襄阳),北至太原﹑范阳(今北京),西至蜀川(今四川成都)﹑凉府(即凉州,今甘肃武威),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可见当时粮食布帛产量丰富,物价低廉,商业繁茂,道路畅通,行旅安全。

到开元二十年,全国有民户七百八十六万一千二百三十六(最多时逾千万),人口四千五百四十三万一千二百六十五,比之唐初户口增加一倍半以上。

材料二:唐玄宗时期全国耕地面积 6.6亿亩。

唐朝的版图,比之于汉代,有新的拓展;大运河把黄河流域与长江流域更密切地联系在一起,促进了全国经济的增长。

史载:“开元、天宝之际,耕者益力,高山绝壑,耒耜亦满。

”根据现有史料推算,当时全国实际耕地面积约八百五十万顷,折合今亩达6.6亿亩(当下的中国为18亿亩),人均占有达9亩多。

远远超过中国今日的平均数(1.4亩)。

2.根据材料讨论“开元盛世”的表现。

提示:物美价廉;商业繁盛;人口增长;耕地面积扩大等。

3.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分析归纳有关唐玄宗的治国策略的基本史实。

(比较学习“贞观之治”“贞观遗风”
提示:如用人上:唐太宗和唐玄宗重用贤能,注重对官吏的考核;武则天则表现为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注重人才的选拔、任用与考核。

如经济上:三位皇帝都注意减轻人民负担,着力发展经济。

其中体现出来的治国之道是要以民为本,改善民生,使民富足。

三、课堂总结
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伟大的军事家、卓越的政治家。

他在位时居安思危,知人善任,虚心纳谏,以人为本,减轻徭役,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治世局面——“贞观之治”。

在这一课中我们还学习了唐玄宗前期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由于唐玄宗励精图治,唐朝出现了繁荣局面,封建王朝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盛世局面,而在这其中,劳动人民发挥了聪明才智,成为社会发展的主动力。

3板书设计
4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唐朝的建立,学习了唐太宗时期所形成的“贞观之治”的局面,以及唐太宗之后武则天对唐朝的治理和发展,还学习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的盛世局面——“开元盛世”。

要让学生认识到唐朝的经济生产水平超过了以往的任何一个朝代,在当时的世界上也居于先进地位,从而增强学生的国家自豪
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