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芦叶船
2芦叶船
河道多,芦苇多 采苇做船
做芦苇船 放芦叶船 找船 到长江边放芦叶船 天真 的遐想
再读课文
1.(修辞手法)读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些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
(2)作者将 河道 比作蜘蛛网,表现了家乡的河道横弯竖 直,星罗棋布。 (3)作者又把 芦苇 比作桅杆,把 芦叶 比作绿色的风 帆,表现了芦叶在风中飘荡的姿态和葱绿的颜色。
仿写 运用比喻的修
辞手法将句子补充完整。 皎洁的月光铺洒在平
静的湖面上,
。
形容江河的词语: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风平浪静浩浩荡荡 奔流不息 波澜壮阔
描写江河的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
横 ③使物体成横向。 辨字组词:横(横跨)(横道)(横线)
黄(黄毛)(黄牛)(黄色)(黄金)
造句:一座雄伟的大桥横跨在江面上。
lǎ
喇
字义:喇叭,有扩音作用的东西。 辨字组词:喇(喇叭)(喇嘛)(喇叭花)
刺(刺刀)(刺杀)(刺探)(刺耳)
造句:小院里的喇叭花开得真漂亮。
zhī
蜘
háng
航
字义:蜘蛛(zhū ),节肢动物。 辨字组词:蜘(蜘蛛)
雄壮, 规模巨大,或空旷寂寥的样子。
远航:远洋航行。
郑和率领( 浩)浩的荡船荡队在海面 上劈波斩浪,扬起的( )遮风天帆 蔽日,好壮观!郑和前后七次的( )活动,远航大大加深了明朝与沿途各 国的联系。
整体感知
1.本课共有( )8个自然段,可分为( )个两部
分。
小学语文课文《芦叶船》
小学语文课文《芦叶船》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
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
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
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
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
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
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
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一起到长江边去。
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
表哥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
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
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2.芦叶船
(3)把芦叶比作绿色风帆
形象地描绘了河道纵横交错,像迷宫似的。芦芽、芦叶的绿意盎然样子,而且也让人领悟到了那勃勃的春意,使我们体会到了作者对家乡、对芦苇、对美好春天的喜爱。
过渡:我们知道了作者家乡河道多、芦苇多,因此他们儿时的游戏就是在河道边采芦苇做小船玩。但是他们是怎么玩呢?
②第三自然段。
教学方法
探究法、讲授法
教学过程
修改备注
一、复习导入
1.出示字词卡片。。
2.齐读课文。
二、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
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里了,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快乐。
(1)出示上节课的作业要求:课文哪些地方给自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再把那部分语句画出来,和同学读一读,说一说。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úwěi wéi gān tuòmo lǎba
()()()()
二、比一比,组词语。
芦()桅()苇()篷()
庐()危()伟()蓬()
唾()沫()叭()港()
睡()抹()趴()巷()
三、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
又惊又喜()()()
板书设计:
《芦叶船》
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封,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就不见了。
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个好,好在哪里?
好在顺着风,顶着浪
不仅交代了芦叶船开走时的自然和天气条件,还使人想到表哥确实更会做芦叶船,从而来理解“我”那又惊又喜的心情。
过渡:表哥的船越来越远最后不见了,它会漂向哪里呢?从中我产生了什么联想呢?
2芦苇船
2.芦叶船主导者:审核者:学生:日期:一.教学目标:1.正确认读并会写十一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掌握相关的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桅杆、舢板”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根据课文最后一段话,展开合理想象。
【教学重点】1.学习抓住课文重点部分,读懂文章内容的方法,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感受水乡孩子靠发挥自己的聪慧来创造快乐;3.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是看样把重点部分写具体,又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1.熟读下面词语。
芦叶芦苇桅杆舢板折叠唾沫喇叭港口崇明岛蜘蛛网大篷船2.给下面生字注音并组词。
芦()()崇()()苇()()桅()()篷()()叠()()唾()()沫()()喇()()叭()()港()()2.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二.合作探究1.试着给课文分段。
第一部分():第二部分():第三部分():2.芦叶船给作者的童年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4. 说说每组句子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A、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B、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A、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B、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三.达标练习。
1、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折:_ ___()___ _()___ _()漂;__ __()___ _()_ _ __()横:__ _ _()_ __ _()杆:__ _ _()_ ___()2、比一比,组词语。
芦()桅()苇()篷()庐()危()伟()蓬()唾()沫()叭()港()睡()抹()趴()巷()3、照样子,写词语。
浩浩荡荡()()()又惊又喜()()()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一样。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芽一根根直立着,像()。
语文S版四年级上册第二课 芦叶船
多音字
héng 横渡 横竖 横 hèng 蛮横 横祸 卷 juǎn 卷曲 卷土重来 juàn 试卷 手不释卷
感知课文
1、阅读第一段,找出第一段中的比喻句,并说说 该比喻句将什么比作什么?
第一段第一句,把河道比作蜘蛛网 突出了河道多,纵横交错。 第一段第二句,将一根根直立着的芦苇比作小船上的桅杆 第一段第三句,将芦苇上长出的第一片叶子比作风帆
生字学习:
héng 横 shù 竖 zhī 蜘
蜘蛛Biblioteka zhū 蛛zhǎi 窄
横七竖八 竖起 竖立 纵横
蜘蛛 狭窄 蛛丝马迹 窄小
lǎ 喇
喇叭 喇嘛
bā 叭
喇叭
háng 航
航海 航空
hào 浩
浩荡 浩瀚
dàng 荡
荡漾 飘荡
词语积累 故乡 舢板 远航 蜘蛛 唾沫 晴朗 芦苇 保险
浩浩荡荡
桅杆 风帆 喇叭 欢送 惊喜
“几乎天天”可以看出“我们”对做芦叶船、放芦叶船的 游戏多么的喜爱,简直是乐此不疲。
感知课文
8、第四自然段中,有的……有的……这个关联词表示什么关系? 通过你对这个句子的反复阅读你能想到什么? 有的……有的…… 表示并列关系
写出了孩子们对找不到船和找到船两种结果的美好想法, 可见孩子们的想象力十分丰富。 9、课文第四自然段中,“远航”“进港”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感知课文
12、找出第七自然段中几个描写动作的词语,并说说这几个词 语说明了什么。
“采”“折”“吐”“放”几个动词写出了表哥动作的熟练,说明 他非常会做芦叶船。 13、你如何理解课文第八自然段?”
连续两个疑问句,写出了“我”更奇特的想象;竖河通长江, 长江通大东海,“我们”的芦叶船时不时也漂到东海里了呢? 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天真儿童的奇思妙想,更表现了生活在水乡 的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2、《芦叶船》
第二课《芦叶船》
《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
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永久的回忆。
本设计的教学着眼点用两个关键词概括:有趣、联想。
教学中力图引导学生感受普普通通的芦叶给生活在几十年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他们的乐趣还在于这小小的芦叶船装载着孩子们的想象和梦想,开向长江,开向大海,开向未来。
因此,品味乐趣、提升想象,围绕文本、拓展思维,是本设计着力体现的教学思路。
教学目标:
1.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品读芦叶船给孩子带来的乐趣与由此产生的无限联想与希望。
3.会认“蜘、蛛、桅、窄、浩、荡”等生字;会写“横、竖、蜘、蛛、窄、喇、叭、航、浩、荡”等生字;掌握“蜘蛛、窄叶、喇叭、远航、浩浩荡荡”等词语。
教学重点:
重点体会芦叶船给生活在几十年以前的孩子带来的无穷乐趣。
教学难点:
体会在小河中的芦叶船,给作者带来的无限与希望。
感受孩子对未来生活和外面世界的向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芦叶船》教案(优秀5篇)
《芦叶船》教案(优秀5篇)《芦叶船》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 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 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部分,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儿时的童心童趣。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教学挂图。
教学时间:2课时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老师出示自制的小纸船或小木船:同学们玩过自制的小纸船、小木船,也从商店买过玩具轮船、舰艇,但是你玩过从大自然中得到的芦叶船吗?这节课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走进大自然,采摘芦叶做小船。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多读几遍,想办法解决不理解的词句。
2.同桌合作,轮读课文,互相欣赏。
3.小组合作学习。
(1)组员轮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每人准备提一个有探究价值的问题。
4.各组代表发言,教师梳理问题。
着重引导学生探究下面三个问题:(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三。
自读自悟,想象画面。
1.学生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试着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同时也可以用自己的方式书写感受或标注问题。
2.小组互相交流四。
指导书写,巩固字词。
1.交流认字方法。
2.提示写字中易出错的地方。
五。
布置作业1.抄写字词。
2.读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
第二课时一。
复习引入1.听写本课词语。
2.同桌互评互改。
二。
研读品味,感受作者的童年生活1.谈话导入。
作者笔下的童年生活非常有趣,读着读着,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就浮现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来感受作者童年的快乐吧。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同桌一起细细的品读课文。
课文写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找出有关段落有感情地读一读。
(2)“我们”做成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
2《芦叶船》
挂图、手工船、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环节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
1、学生观察文中挂图,说说看到什么?
2、说说自己玩过什么船?
3、学生说出自己的童年乐趣。
4、齐读题目。
1、出示文中的挂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请看这两幅画面,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
2.师述:是的,童年的生活多姿多彩,相信每个人都有许多童年的回忆。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芦叶船》(板书课题),看看作者童年有什么美好的回忆。
1、默读文段,说说这部分内容主要写了什么?
2、合作学习,感受童年的乐趣。
(1)作者是怎样做芦叶船的,怎样玩?怎样想?分别用不同的符号标记出来。
(2)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3、小组交流,各抒己见。
4、班上汇报。
4、通过交流,通过感悟课文的内容,你现在最想说什么?
5、有感情地读一读所划的句子。
四、布置作业。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一()芦苇一()芦叶船
一()唾沫一()芦叶
一()蜘蛛网一()小桥
2、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带点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1)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好处:
(2)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2芦叶船
清新区第一小学谢俏娟李敏娟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芦叶船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上海 2006 高考 理科 状元-武亦 文
武亦文 格致中学理科班学生 班级职务:学习委员 高考志愿:复旦经济 高考成绩:语文127分 数学142分 英语144分
物理145分 综合27分 总分585分
2.芦叶船
你见过什么样的小船?
芦叶船你见过吗?
崇明岛的背景
• 崇明岛地处长江是中国第三大岛,成陆已 有1300多年历史,全岛地势平坦,土地肥 沃,林木茂盛,物产富饶,是有名的鱼米 之乡。
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崇明岛 芦苇 桅杆
横竖
唾沫 海港
喇叭
折叠 大蓬船
浩浩荡荡
课文讲了关于芦 叶船的什么事?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高考总分:711分 毕业学校:北京八中 语文139分 数学140分
英语141分 理综291分
报考高校: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北京市理科状元杨蕙心
班主任 孙烨:杨蕙心是一个目标高远 的学生,而且具有很好的学习品质。学 习效率高是杨蕙心的一大特点,一般同 学两三个小时才能完成的作业,她一个 小时就能完成。杨蕙心分析问题的能力 很强,这一点在平常的考试中可以体现。 每当杨蕙心在某科考试中出现了问题, 她能很快找到问题的原因,并马上拿出 解决办法。
Copyright 2004-2009 版权所有 盗版必究
“用好课堂40分钟最重要。我的经验是,哪怕 是再简单的内容,仔细听和不上心,效果肯 定是不一样的。对于课堂上老师讲解的内容, 有的同学觉得很简单,听讲就不会很认真, 但老师讲解往往是由浅入深的,开始不认真, 后来就很难听懂了;即使能听懂,中间也可 能出现一些知识盲区。高考试题考的大多是 基础知识,正就是很多同学眼里很简单的内 容。”常方舟告诉记者,其实自己对竞赛试 题类偏难的题目并不擅长,高考出色的原因 正在于试题多为基础题,对上了自己的“口 味”。
2芦叶船
2芦叶船这篇精读课文是作者对童年生活的回忆。
做各种各样的芦叶船,放在家乡的小河里,放在长江里,是“我们”放学后做的一件有趣的事。
正是通向长江、通向东海的小河和那放在小河里的芦叶船,给“我们”带来无尽的想象、无限的希望,也给“我”留下了永久的记忆。
课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可以分成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们”在放学回家的路上采芦叶做小船玩。
这部分交代了“我”家乡的环境——河道特别多,河边长着芦苇。
在“我们”这些喜爱玩芦叶船的小孩儿的眼中,当春天河边冒出芦苇时,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当芦苇上长出第一片芦叶时,“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这是多么有趣的比喻!也许正是因为如此,当芦苇渐渐长高,芦叶越长越多时,“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
第二部分(第3—8自然段),这段是课文的重点部分,写“我们”放学后常常做芦叶船,放到家乡的小河里,放到长江里。
第3、4自然段,写“我们”放学路上在竖河边做芦叶船,并放在河中。
第3自然段先写做船,“大篷船”“小舢板”“三桅帆”“五桅帆”,真是多种多样,手艺高超;再写放船,“吐上一口唾沫”,“轻轻地一放”,“保险翻不了船”,真是玩得聪明;“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真是玩得有声有色!第4自然段写联想,从“找不到的——远航了”,“靠在岸边的——进港了”,可以看出“我们”在想象中自得其乐。
第5—8自然段写“我”和表哥到长江边去放芦叶船。
这部分写“我”听表哥说芦叶船放在长江里也翻不了,开始不信,后来看到表哥做的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我”又惊又喜。
于是又产生了更奇特的联想:竖河通长江,长江通东海,“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飘到东海里去了呢?从中可以看出一个天真儿童的奇思妙想,更表现了生活在水乡的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
知识目标:自学本课生字新词,准确理解词句的意思。
认识本课生字新词,读准生字,积累词汇。
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抓住课文重点,读懂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芦叶船
zhē 折腾
shé 折本
拓展实践
课文把怎样做芦叶船、 怎样玩 芦叶船写得非常生动。你最喜欢玩 什么?能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吗? 课后同学们写一写。
教师小结
• 芦叶船漂向了远方,到底漂去了哪里江边孩子们 心中永远的向往,这两个句子仿佛使我们听到了 孩子们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芦叶 船的喜爱,渗透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限眷恋。
多音字:
héng 横行 tǔ 吐气
横
hèng 蛮横 piāo 漂浮 漂亮
吐
tù 呕吐 zhé 折断
漂
piào
折
2 芦叶船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 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 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 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 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 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 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 叶做小船玩儿。
芦苇
héng
shù
zhī zhū
zhǎi
横线
lǎ bā
竖线
háng
蜘蛛
窄小
hào dàng
喇叭
航行
浩浩荡荡
学一学
• • • • • • 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 手艺:手工业工人的技术。 晴朗:没有云雾,日光充足。 浩浩荡荡:原来是指水势浩大的样子。后 来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 的人流声势浩大。
放芦叶船时产生了 哪些联想?
联想中· · · · · ·
• 第四自然,“可能已经远航了”是 由“有的找不到了”产生的联想; “我们说它进港了”是由“有的靠 在岸边”产生的联想。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呢?
第八自然段中,因为竖河通长江,长江 通东海,所以联想到“我们做的芦叶船, 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是不是也 漂到东海里了呢”。这些丰富的联想, 既体现了孩子的天真,更表现了生活在 水乡的孩子对“外面世界”和未来的向 往。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一单元 2 芦叶船 语文S版 共13张PPT
• 说说“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过哪些 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 你喜欢“我”的童年生活吗?你希望 有怎样的童年生活?
理解句子
A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
样。 (“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
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B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芦叶船你见过吗?
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横 •竖 •蜘 •蛛 •窄 •喇 •叭 •航 •浩 荡 •桅
词语花篮
• 横竖 • 蜘蛛 • 喇叭 • 小窄叶 • 远航 • 浩浩荡荡 • 桅杆
大声朗读,初步感知
•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熟读课文,整体感悟
• 把你感兴趣的内容朗读给大家听,并 说说你为什么感兴趣。
四年级上册语文课件一单元 2 芦叶船 语文S版 共13张PPT
你见过什么样的小船??
小白船
蓝蓝的天空银河里渡过那条银河水 走向云彩国 走过那个云彩国 再向哪儿去 在那遥远的地方 闪着金光 晨星是灯塔 照呀照得亮 晨星是灯塔 照呀照得亮
有只小白船 船上有棵桂花树 白兔在游玩 桨儿桨儿看不见 船上也没帆 飘呀飘呀飘向西天
•
红领巾迎着太阳,
•
阳光洒在海面上,
•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芦叶船》课文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样。
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杆。
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越多。
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叶做小船玩儿。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
这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
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
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不了船。
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
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春天,在我们上学路过的这条竖河里,几乎天天能见到我们做的芦叶船。
第二天放学回来时,我们就去寻找头一天做的船,因为我们的手艺不一样,所以谁做的都能认出来。
有的找不到了,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一个晴朗的星期天,我跟着表哥一起到长江边去。
从我家出发,沿竖河一直往北走,约二里多路,就能看到浩浩荡荡的长江了。
表哥比我大六七岁,他更会做芦叶船。
他说:“我的芦叶船放到江里也翻不了。
”我不信。
江里的浪那么大,而且后浪推前浪,一浪接一浪,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会翻不了呢?“不信就试试!”表哥说着,顺手采来三片芦叶,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我又惊又喜。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长江是通向东海的,那我们的芦叶船,是不是也漂到东海里了呢?教材分析:有人说过:一个人,不知道玩,那有点傻;不知道怎么玩,那是有点笨德国诗人席勒也曾会所过:“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是完全的人”以上的观点、说法不一定全面,也许是站在了带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诗人的角度说的但是,游戏在人生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应该是肯定的因此,学习《芦叶船》一课,在理解层面,应该尽量做到如下几点:第一、想象、欣赏江南水乡的优美画面,感受江南水乡的生活风貌;第二、体会水乡孩子的依靠水乡特有的物质资源,发挥自己的聪慧创造快乐;第三、体会作者的细致与生动地讲述经历的本领以上是学习这篇课文的重点,更应该成为有滋有味地学习这篇课文的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 • • • • • • • • • • • • •
做完了一天的功课, 我们来尽情欢乐, 我问你亲爱的伙伴, 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啦......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中心:作着回忆了童年玩 芦叶船的情景,再现了江 南水乡的生活画面和芦叶 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无穷 快乐。赞扬了水乡孩子的 智慧和创造力。
形容江河的词语: 惊涛骇浪 波涛汹涌 风平浪静 浩浩荡荡 奔流不息 波澜壮阔
描写江河的诗词: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唐)白居易《暮江吟》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唐)白居易《忆江南》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 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 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哪 些联想,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第一部分(1~2):作者回忆自己的 家乡. 第二部分(3~4):作者回忆了和小 伙伴们玩芦叶船的情景,使我们感 受到芦叶船给作者童年带来的不 仅是快乐,还有智慧. 第三部分(5~8):作者和表兄到长 江玩芦叶船的情景,芦叶船给我们 带来遐想和希望.
芦 叶 船 真 好 玩 !
芦叶船是 怎么做的 呢?
大阔叶折成大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 有时,还把三五片芦叶叠在一起,做 成三桅帆、五桅帆的大船。 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木桥 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翻 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 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 奏着,欢送它们远航。
hè ng
运用:海上漂(piāo)着各色帆船,
piāo
pià o piǎo
在阳光的映照下显得十分漂(pià o)亮。 他的衬衫漂(piǎo)过后显得特别白。
读课文,学生字新词
• • • • • • • • • • • 横 竖 蜘 蛛 窄 喇 叭 航 浩 荡 桅 (横竖) (横竖) (蜘蛛) (蜘蛛) (小窄叶) (喇叭) (喇叭) (远航) (浩浩荡荡) (浩浩荡荡) (桅杆)
在这些细节描写中,一个活泼、聪 明、自信的江边少年形象栩栩如生 的浮现我们眼前,这是数以百计江 边孩子的缩影。可见,芦叶船让孩 子们变得智慧而富有创造力。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带点 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 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 浪,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 见了。
你见过什么样的小船??
你 见 到 过 哪 些 小 船 呢 ? ?
芦叶船你见过吗?
芦苇
héng
shù
zhī zhū
zhǎi
横线
lǎ bā
竖线
háng
蜘蛛
窄小
hào dàng
喇叭
航行
浩浩荡荡
hé ng
运用:他横( hé ng )下一条 心,准备与眼前这个蛮横(hè ng) 无礼的家伙斗争到底。
比喻。这段话将河道比作蜘 蛛网,形象地写出了河道纵横交 错的情景;将芦苇比作桅杆,体 现出芦苇挺拔直立的特征,十分 贴切。“绿色的风帆”用来比喻 芦叶,表现出苇叶在风中飘动的 动态,别具美感。这样美丽而生 机勃勃的芦苇让人喜爱。为下文 写“我”和小伙伴们采芦叶做小 船玩儿做了很好的铺垫。
读读下面每组句子,体会加上带点 部分后有什么好处?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 联想呢?
芦叶船漂向了远方,到底漂去了哪里 江边孩子们心中永远的向往,这两个 句子仿佛使我们听到了孩子们丰富多 彩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作者对芦叶船 的喜爱,渗透着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无 限眷恋。
这是“我”由表哥做的芦叶船远去而 引发的联想。两个问句充满了童真童趣, 让人体会到儿童丰富的想象力,表现了生 活在家乡的孩子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并给 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韵味悠长。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 像蛛蛛网一样。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 蜘蛛网一样。
(“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 道不仅多而且纵横交错的情景形象 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理解句子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 那里河道特别多,有横的、竖的,像蜘蛛网一 样。 (“像蜘蛛网一样”就把那里的河道不仅多而且纵 横交错的情景形象地展现在人们眼前了。) B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开越远, 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开走的交 代清楚了,还说明了“我”那“又惊又喜”的 心情。) A
第一部分:①——② 写“我”家乡河道众多,芦苇繁茂,因此,“我们” 常做芦叶船玩。
第二部分: ③——⑧ 写“我们”做芦叶船、放芦叶船以及由此产生的遐 想。
2 芦叶船 我的故乡在长江口的崇明岛上。那 里河道特别多,横的、竖的,像蜘蛛 网一样。一开春,河边就冒出芦苇来, 那芦苇一根根直立着,像小船上的桅 杆。过了几天,芦芽上长出第一片芦 叶,于是,桅杆上就像升起了绿色的 风帆。 河边的芦苇渐渐长高,芦叶也越长 越多。放学回家的路上,我们便采芦 叶做小船玩儿。
只见这只芦叶船越开越远,一会儿就 看不见了。 只见这只芦叶船顺着风,顶着浪,越 开越远,一会儿就看不见了。
(第二句不仅把芦叶船是在怎样的情 况下开走的交代清楚了,还说叶船 又惊又喜,两个“是不是”把 小作者带入了无限遐想的空间。
放芦叶船时产生了 哪些联想?
再读课文
1.(修辞手法)读第①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1)这些句子运用了
比喻
的修辞手法。
(2)作者将 河道 比作蜘蛛网,表现了家乡的河道横弯竖 直,星罗棋布。 (3)作者又把 芦苇 比作桅杆,把 芦叶 比作绿色的风 帆,表现了芦叶在风中飘荡的姿态和葱绿的颜色。
“像蜘蛛网一样。”,第一个比喻用 “蜘蛛网”形容“河道”,生动形象地 表明了江南水乡的河道多,纵横交错, 如迷宫一般。 “像船上的桅杆。”、“像升起了绿色 的风帆。”这两个比喻用“桅杆”形容 “芦苇”,用“绿色的风帆”形容“芦 叶”,这些都与芦叶船联系在了一起, 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芦叶那发自内心 的喜爱之情。从中也体会到了浓浓的春 意,一副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3.第⑥段中“那小小的芦叶船,怎么 反问 会翻不了呢?”这是个 句,改写成 那小小的芦叶船,肯定会翻 陈述句: 。这句话在 承上启下 文章中起到了 的作用,既承接上 文表哥说的话,同时又引出下文表哥用 实际行动打消“我”的怀疑。
表兄的语言:“不信就试试!” 表兄的动作:“顺手采来三片芦叶, 折了一只三桅帆的船,在船底上吐了 口唾沫,轻轻地放进江水中。”
喇叭 刺伤
大声朗读,初步感知
• 大声朗读课文,思考问题: 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交流、品读:
(1)课文讲了关于芦叶船的什么事?
(2)芦叶船给作者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3)“我们”放芦叶船时产生哪些联想, 为什么会产生这些联想?
整体感知
8 两 1.本课共有( )个自然段,可分为( )个部 分。 童年 2.这篇课文是作者对( )生活的回忆。作者 芦叶船 以( )为线索,写了做芦叶船、放芦叶船、 找芦叶船等趣事。芦叶船不仅丰富了“我们” 课余生活 的( ),还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 想象和希望 芦叶船 )。全文表达了作者对( )的喜爱之情 ,以及对( )的怀念。 童年
“像蜘蛛网一样。”,第一个比喻用“蜘蛛网” 形容“河道”,生动形象地表明了江南水乡的 河道多,纵横交错,如迷宫一般。 “像船上的桅杆。”、“像升起了绿色的风 帆。”这两个比喻用“桅杆”形容“芦苇”, 用“绿色的风帆”形容“芦叶”,这些都与芦 叶船联系在了一起,表达了作者对家乡、对芦 叶那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从中也体会到了浓 浓的春意,一副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眼前。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唐)张若虚《春江花月 夜》
拓展实践
课文把怎样做芦叶船、 怎样玩 芦叶船写得非常生动。你最喜欢玩 什么?能用你的笔告诉大家吗? 课后同学们写一写。
让我们荡起双桨
•
• • • • • • • • • • • •
让我们荡起双桨, 小船儿推开波浪. 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 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红领巾迎着太阳, 阳光洒在海面上, 水中鱼儿望着我们, 悄悄地听我们愉快歌唱. 小船儿轻轻,飘荡在水中 迎面吹来了凉爽的风.
(1)“我们”将芦叶做成各种各样的“船”, 表现了“我们”想象丰富、心灵手巧;(2)“我们 ”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放船,吹奏“喇叭”送船, 童趣十足;(3)“有的……有的……说它进港了” ,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纯真的童心。
从我家到学校有一里多路,要先往西 走,过了小木桥,再沿着竖河往北走。这 条竖河比一般的小河水面略宽一些,所以, 我们常常在这里做芦叶船。大阔叶折成大 篷船,小窄叶做小舢板。有时,还把三五 片芦叶叠在一起,做成三桅帆、五桅帆的 大船。我们在船底吐上一口唾沫,跑到小 木桥上,把芦叶往河中央轻轻一放,保险 翻不了船。船一下水,便顺着风儿开走了。 我们就用芦叶卷起喇叭,呜啦呜啦地吹奏 着,欢送它们远航。
遐 想
我们上学路过的竖河,是直通长江的呀,那 我们做的芦叶船,是不是也开到长江里了呢?
有的找不到,可能已经远航了;有的 靠在岸边,我们就说它进港了。
想一想:这一句话采用了什么手法? (联想)
1、自由朗读第5—7自然段;
2、思考:
(1)表哥为什么要到长江去放小船呢?
(2)我相信表哥的话吗?从哪里看出来 的? (3)我为什么会又惊又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