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读懂诗歌导学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北省邯郸市馆陶一中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怎样读懂诗歌导学案
【学习目标】
学习读懂诗歌的方法,帮助学生找到解读诗歌的钥匙
【知识要点】
一. 明白表层意思
1)、填充内容——诗中省略的主语、宾语、状语、过渡语等
2)、调整语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等;
3)、整合句意——前后连缀,大体翻译为意思相对完整的句子。

二领会深层意思
1、关注熟悉的作家的概况
时代在变迁,思想在传承,大凡杰出的诗人,其诗心总与时代之脉一起博动。

因而要读懂作为思想载体的诗文,就必须能勾勒出诗人所处的时代背景、生命轨迹及其思想流变,了解其为何喜极而泣又因何痛彻心肺,才能更真切地感受其诗风诗意、诗情诗魂。

教材所选的篇目都是历代大诗人的代表作,以此为窗可以洞悉诗人沉浮悲喜的人生,感悟其诗词中的徬惶与呐喊。

如陆游在《书愤》中以“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明志:恢复中原之志至死不渝;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剖心:忧愤之情深如江海,忠义之心耿如日月。

当此二人的其它同类诗作奔赴眼底时,我们便可据此联读而悟。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

因为标题富含着诸多信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以及诗人的心情诗歌的意境诗歌的类型等)。

例1:读下面的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归田园居(之三)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带月荷锄归”一句常为后世诗评家称道。

请说出这一句的妙处。

2、关注题目--通向诗歌主旨的第一条快速通
题目的内涵往往丰富,它可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情感、题材类型等诸多重要信息。

如王维的《山居秋暝》,“山居”明示了诗的题材属归隐一类;“秋”点明季节;“暝”点明具体的时间。

“秋”与“暝”在古人的笔下往往流淌着悲愁,如“万里悲秋常作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但“山居”那欲隐而难藏的惬意与满足就使“秋暝”的感情亮丽畅快起来了。

读懂诗歌
3、关注首尾句(联)
首句(联)经常开篇扣题、奠定情感基调,而尾句(联)则经常会隐含或点化主题。

如李白的《峨眉山月歌》,首句“峨眉山月半轮秋”是对题目的具体描述和和延展,月是秋之月,月半轮喻人之别,秋半轮指秋未深,月与秋给人“多情自古伤别离,更那堪冷落清秋节”的寒意。

尾句“思君不见下渝州”是对主题的点化,君即月,月即故里和亲人,因别而思,思而不见更显其情深意切。

例2:建业[南宋]丁开①
谁遣凄凉满眼中?萍花渺渺又秋风。

龙蹲虎踞江山大,马去牛来社稷空。

纵有千人惟诺诺,本无百岁更匆匆。

乾坤颠倒孤舟在,聊复残生伴钓翁。

【注】①丁开:南宋时被贬扬州的官吏。

建业:今江苏南京,古有"金陵""建康"等称呼。

②语出《史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1)根据全诗来看,造成建业城满眼"凄凉"的历史原因有哪些?(4分)
(2)末尾两句诗,以嘲讽的口气,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2分)
4、关注表情、表意的关键词
古诗词最擅长写景中之情和情中之景。

情藏之于景因而含蓄,但作者经常有意无意地将景的一角撩起,让情显出山形水貌。

如李煜的《浪淘沙》中的“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

”着一“寒”字,亡国之悲痛尽从心底泛起。

例3: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①首句语言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渲染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②后人评价“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两句诗在全诗中“曲折有致,出乎常情”,对这一评价请简要阐述你的鉴赏体会。

例4: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仔细阅读“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回答下列问题:
(1)前二句诗刻画了诗人自己的形象,请你说一说这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怎样的志趣?
(2)把“悠然见南山”的“见”字改成“看”“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这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5、关注意象意境
意象即寄情藏意的物象。

在经年累月的磨合之后,意与象的关系早已约定俗成。

如冰雪喻忠贞高洁,杨柳寓离愁别绪,流水喻绵绵愁思,琴瑟寓切切情意……当然,诗人用意象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如子规的常意为孤寂哀愁,而在“三月残花落更开,小檐日日燕飞来。

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

”(王令《送春》)中,子规却是一个对美好事物留恋、热爱和执著不懈地追求的形象。

找出诗中景物---联想景物固定义----看景物前面修饰词语—确定诗歌主旨
例子解析:秋夜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第一步:诗歌描写的景物有:秋夜、烛花、梧桐、明月;
第二步:联想景物固定意义。

在古典文学中,秋多表愁情,梧桐多表寂寞悲凉之情,明月多表团圆,烛光多表深夜。

了解这些,诗词的主旨立即呈现出来。

第三步:再看修饰词语。

“凉”字既写天凉,又写心境的孤寂。

愁情、凉床、月影和梧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愁别怨)的意境。

通过上面的三步,就可以确定这首诗的主旨了。

例5: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春兴(唐)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武元衡,中唐诗人,洛阳人。

请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6、关注文题的注释
注释有对写作背景的必要交代,有对典故逸事的阐述,有对难于理解或易于误解的词语的解释,在理解时能起拨云见月的作用。

如读“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元稹《离思》)时,骤观题目即知本诗写的是离别之思,但细看诗文却又似云遮雾盖,难明其意。

于是命题者在诗后题前附加两点注释:①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而作;②取次:任意,随便。

注释②直言“取次”之意,使原本隐晦的诗意顿然明白晓畅;而注释①则如萤般轻掠过全诗的每一个字,使每一处暗喻都影影绰绰地明出情意,我们终于因注而释了:原来“离思”为夫妻的生离死别之思,字里行间满溢着恩爱、忠贞与怀念之情,温情脉脉、盟山誓海,感人至深。

例6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早梅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诗人早年曾热心于功名,颇有抱负,然而科举失利,时有怀才不遇之感。

尾联语意双关,“望春台”既指京城,又似有望春的含义。

诗人这样写,含蓄地表达了什么样的意愿?
7、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题干多是直截了当地提出具体的问题,但有时也会在提问之前有所提示。

这些提示既是对诗文的注释,也是对答题的导向。

如“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

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节选自张九龄《感遇》)的题干是这样的:“《论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请联系这句话,说一说你对‘岂伊地气暖,自有岁寒心。

’一句的理解。

”本来初读时对“自有岁寒心”一句颇费躇踌,但《论语》之语让我们恍然顿悟:丹橘之所以经冬犹绿,并非缘于气候暖和,而是因为它具有像松柏一样耐寒的节操。

例7: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诉衷情陆游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注:沧州,水边,古时隐者所居。

陆游晚年住在绍兴镜湖边的三山。

古人评论这首词的下阕,说第一句有三个词用得好,你认为是哪三个词?它们好在哪里?请结合全词简要赏析。

8、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为了融千情万绪于片言之中,为了纳沧海桑田于方寸之内,诗词往往用典。

但若不知典故的来龙去脉,我们实难报以会心的一笑,更遑论拍案惊奇了。

如读李商隐的《锦瑟》:“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果懂得中间两联所用四个典故的含义,那么我们就会因那天衣无缝的衔接、哀怨迷离的意境而由衷叹服诗人用典时出神入化的艺术功力了。

【知识归纳】
“读懂”的要求与方法
三项要求
1、理解意象(特定含义、情感关键词)
2、理解意境(把文字还原为画面)
3、理解主题(特别关注末两句)
八个方法
1、关注题目(包含了时间、地点、题材、情感等)
2、关注首尾句(联)(首句:点题目;尾句:显主旨)
3、关注表情、表意关键词
4、关注意象意境
5、关注文题间的注释
6、关注题干提供的信息
7、关注熟悉的作者的概况(经历、思想、风格)8、关注常用典故的特定含义
练习1: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小池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诗紧紧围绕诗题“小池”来描写,取景别致,试作简要赏析。

练习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苏武庙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茫然。

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剑是丁年②。

茂陵不见封侯印③,空向秋波哭逝川。

【注】①甲帐:《汉武故事》载:武帝“以琉璃、珠玉、明月、夜光错杂天下珍宝为甲帐,其次为乙帐。

甲以居神,乙以自居。

”“非甲帐”意指汉武帝已死。

②丁年,壮年。

③茂陵:汉武帝的陵墓;封侯:苏武持节归来,汉宣帝赐他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

这是一首吊古诗,是诗人瞻仰苏武庙时所写。

诗人见到了些什么?想到了些什么?抒发了什么思想感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