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 导学案答案
《扬州慢》学案(附答案)
《扬州慢》学案(附答案)《扬州慢》学案(附答案)《扬州慢》学案《扬州慢》学案教学目标: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体味忧国伤时的情感及“清冷”的意境。
3、品味词中引用前人词句的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1、学习情景交融、虚实相济的写法。
2、把握忧国伤时的情感,体味“清冷”的意境。
一、导入扬州自古繁华,而鼎盛在中唐,“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
”其盛况亦见于唐人姚合诗《扬州春词三首》之三:“春风荡城郭,满耳是笙歌。
”当时还有人把“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当作人生的追求目标。
杜牧更是在扬州写下多首诗歌来赞叹扬州的繁华:“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当时杜牧任职淮南节度使,与判官韩绰一起寻访佳丽,征歌逐舞,写下不少风流艳句。
妓女,在我们看来是病态社会的畸形儿,但在唐宋文人的心目中,则是都市繁华的象征。
杜牧时代的扬州令人心向往之,但两百年后,另一位词人也来到了扬州,那么他看到的景象是不是“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望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的那个扬州呢?二、解题,作者、背景简介。
1、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
一生未入仕途,以布衣出入于公卿之门,善书法、精音乐、能自度曲。
诗词俱工,词尤负盛名。
词多记游、咏物、感叹身世飘零,亦有寄寓忧国伤时之作。
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以姜夔为代表的风雅词派在传统的美学境界中以韵味的悠长、意境的空灵、色泽的清冷、气格的峭拔特立于词林。
这首词在语言上有它独特过人之处,细细品味,似乎每一句都有无尽的意蕴。
2、本词是作者22岁时路过扬州所作。
词人虽然初到扬州,但对这样一座历史名城并不陌生。
然而,在南宋时,金兵频频南侵,扬州屡遭兵火,如今映入作者视野的却是一片荒芜,满目疮痍,词人顿生山河破碎之感。
作者写本词时,宋金隆兴和议已达12年之久。
高中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六 第一板块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含答案
一、晚唐社会特征所谓“晚唐”,始于唐文宗时期,讫于唐的灭亡,约80年。
晚唐时期,政局更加动乱,社会矛盾日益激化,诗歌适应时代变迁,有了新的内容和艺术表现形式。
晚唐诗歌的总体风格是致力于艺术形式的精工雕琢,用苦闷象征代替功利目的,集中于感情和情绪心理的抒发,以哀怨悱恻为美、以悲凉萧瑟为美、以淡泊情思为美、以幽艳细腻为美,追求韵外之致。
晚唐诗坛呈现出“夕阳无限好”的风韵,涌现出一大批成就突出的诗人。
杜牧、李商隐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这一时期大至分两段:前段:杜牧、李商隐对唐诗发展做出了贡献。
后段:直接反映现实的诗篇、艳情诗进一步发展。
二、晚唐诗歌特征晚唐诗歌,有着多元的价值取向。
1.以李商隐为代表的诗人,对细微幽深的审美追求,成为此时诗坛的主导风气,朦胧凄婉的诗歌意境,更多地存在于晚唐诗歌中。
2.以杜牧为代表的诗人,诗歌主要倾向抒写个人情况,把伤感、怀古、伤今情绪带到诗坛。
3.仕人的闺阁情怀、爱情题材的艳丽诗风,在晚唐有一席之地。
主要以温庭筠、韩偓等诗人为代表。
4.隐士情怀与淡泊诗风。
以陆龟蒙、皮日休、司空图、罗隐、杜荀鹤等诗人为代表,作品体现了避世心态和淡泊情怀,形成了淡泊的诗歌意境。
1.初步了解晚唐诗歌的基本风貌。
2.重点鉴赏“小李杜”的诗作,初步了解其诗歌风格。
3.理解本专题诗作的思想内容和诗歌创作的手法技巧。
1.鉴赏杜牧的《九日齐山登高》这首登临诗,要把握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情怀,领略其感怀的艺术技巧。
欣赏作品的意境美是理解《寄扬州韩绰判官》的关键。
2.鉴赏李商隐的《无题》应注意从表现手法去理解其内容;《安定城楼》要准确理解诗歌中运用的典故、神话的寄托之意。
3.阅读《长安晚秋》《商山早行》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就很容易理解:(1)分析诗题,知道作品写作重点。
(2)抓住诗歌意象,理解作品内容。
(3)找出关键词句,把握思想感情。
(4)辨析表现手法,明确表达作用。
(5)从字句入手,揣摩诗歌语言。
第一板块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对应学生用书P45一、字音识记1.江涵.(hán) 2.酩酊..(mǐnɡ)(dǐnɡ)3.落晖.(huī) 4.霑.衣(zhān)5.韩绰.(chuò) 6.迢.迢(tiáo)7.云鬓.(bìn) 8.探看.(kān)9.王粲.(càn) 10.鹓.雏(yuān)二、词语释义1.江涵.秋影:包容2.与客携壶上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亦指半山腰3.但将酩酊..酬佳节:喝醉了酒4.二十四桥....明月夜:唐时扬州市井繁盛,共有二十四座桥5.晓镜..但愁云鬓改:晨起对镜梳妆6.蓬山此去无多路...:没有多远7.青鸟殷勤..为探看:恳切深厚的情意8.迢递..高城百尺楼:高高的样子9.绿杨枝外尽汀.洲:水边的平地10.贾生年少虚.垂泪:空11.不知腐鼠成滋味...:当成美味12.猜意..鹓雏竟未休:猜想三、名句背诵1.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寄扬州韩绰判官》教案 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
2019-2020年高中语文《寄扬州韩绰判官》教案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2.能借助注释,课后练习,展开想象,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感受优美的意境,体会诗人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教学时数: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在我国江南有一座小城---扬州,那里风景秀丽,景色宜人, 吸引了无数文人骚客留诗作画.我国唐代大诗人杜牧也曾留念忘返其间.他特别怀念与他共游扬州的好友韩绰,于是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二、读入情1.读一读《寄扬州韩绰判官》。
要求读准、读通,看看注释或借助字典查不懂的词.2.指数名学生读,正音.3.看看诗词的题目,你能发现什么?(指名答.)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呢?和你的伙伴一起反复读上三遍之后,再好好想想.5.读了这么多遍,让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指数名答.)三、品悟情1.诗人那浓厚的化不开的思念之情,都藏在哪个句子中呢?默读,画出来.2.指名答.3.“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而且隐约暗寓着诗人对故地和朋友的思念之情.)4.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指名说.5.指导朗读,读出诗人怅然情怀.6.这句诗中诗人是借什么景物来抒发情感的呢?(指名答.)7.诗人为什么如此强烈地思念扬州好友呢?8.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那句诗的意思吗?小组内交流.9.引读“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二十四桥,以及明月夜均为扬州美景,诗人以调侃的语气问韩绰:在明月的夜晚,你这位风流才俊在何处与歌女们吹箫取乐呢?其实是诗人自己在怀念扬州的美丽风光和纸醉金迷的游乐生活)10.就让我们一起走入作者的情感中,去感同身受一番吧.(齐读.)四、议深情1.学生配乐背诵.2.在你背诵时,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呢?(指名答.)3. 诵读提炼。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篇一:《寄扬州韩绰判官》教学案第六专题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寄扬州韩绰判官》课前自主学习(学案)学习目标1、引导学生品读古诗,想象诗中的景色,感悟作者对故人、故地的思念之情。
2、了解作者寓情于景,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知人论世1.了解作者杜牧是晚唐大家,诗、赋、古文均擅长,书画也精。
他在诗歌上的艺术成就是以七绝最为人称道,诗写得感慨深切,情辞新秀,其次是七律。
他的咏史怀古诗有一种伤今怀古的忧患意识。
诗受杜甫、韩愈影响较深。
总体上说,杜诗是以明丽的意象和俊逸的风骨,加上他特有的历史感所形成的诗的深远开阔的视野,构成了一种特殊境界。
与李商隐齐名,也称“小李杜”。
有诗文集《樊川文集》。
2.相关知识十年一觉扬州梦淮南节度使牛僧孺镇守扬州时,辟杜牧为掌书记。
杜牧在扬州颇好游宴,纵情声色。
当他接到任命调离扬州时,他的幕主牛僧孺给他饯行。
席间,牛僧孺取出一个大盒子,交给杜牧。
杜牧打开一看,里面全是牛之手下关于杜牧行踪的报告,写着:“某年某日,杜书记在某处宴饮(或在某妓院歇宿)。
”杜牧看了,很是惭愧。
牛僧孺劝他不要因为生活小节而影响将来的事业。
杜牧听了,很是感激。
离开扬州,写下了《遣怀》诗以纪念扬州生活: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3.文题背景唐代的扬州,是闻名海内外的大都市,很多文人墨客都特别向往,留下了很多美好的诗句“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明月在扬州”“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对于扬州,杜牧的感情是复杂的。
他早年仕途失意,曾十年浪迹江南,扬州是他呆得最多的地方。
他在那里游山玩水,出入寺院,自得其乐,还进出秦楼楚馆,倚红偎翠,以酒为伴,过着放浪形骸的生活。
扬州是他潦倒江湖而不堪回首的地方,但也是他享受生活、饱览江南名胜与美女的所在。
此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
寄扬州韩绰判官导学案
寄扬州韩绰判官导学案前言: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篇很有意义的传世名作,故文中的内容也是我们需要认真研读和思考的。
本导学案将围绕这篇文章展开,帮助大家深入理解和欣赏这篇经典之作。
一、背景介绍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文学家杨炯所写的一篇书信。
书信的背景是唐末安史之乱,全国混乱不堪,各地兵戈连绵。
这封信是杨炯写给他的好友韩绰,他的好友韩绰当时正在扬州担任判官。
杨炯在书信中表达了对韩绰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让韩绰知道了他在洛阳的近况。
二、文学特点分析1. 字句简练明了在寄扬州韩绰判官这篇文章中,杨炯运用了很多简练明了的字句。
例如,他用“闲行”、“闲居”等词语来表达自己此刻的情况。
这些简练的字句使文章更加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2.善用对比手法文章中,杨炯通过对比手法来突出自己与韩绰的不同处。
他描述自己“以冯唐之雅望,构陈谢之文章”,以此来彰显自己的才学和文采。
而对比之下,他称赞韩绰“成竹在胸,将之无愧”,将韩绰的聪慧才干置于自己之上。
三、思考与探究1. 寄扬州韩绰判官这篇文章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寄扬州韩绰判官这篇文章通过信件的形式展现了杨炯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也表达了对时局的关注。
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情的温暖和时代的变迁。
同时,这篇文章也反映出了韩绰的才华和政绩。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能够了解到唐末时期的社会背景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2. 文中的对比手法起到了什么作用?在文中,杨炯通过与韩绰的对比来突出韩绰的才华和聪明才智。
这种对比手法使得韩绰在读者心中更加突出,也表现出杨炯对韩绰的赞美和钦佩之情。
四、分析与评价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杨炯的一封书信,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
杨炯在文章中以真情实感描写了自己的思乡之情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使得整篇文章充满了温情与情感。
杨炯运用简练明了的文字和对比手法,使文章更加易懂并突出了韩绰的才华和政绩。
这篇文章既具有感人肺腑的情感,又展现了杨炯的才学和文采,是一篇值得我们深入研读和欣赏的作品。
结语:通过对寄扬州韩绰判官这篇文章的阅读与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唐末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感受人情的温暖与变迁。
4《古代诗歌四首》(后二)导学案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后二)导学案【参考答案】1.cháo píng 悬 cán yè雁洛2.停留。
旅人前行的路。
潮水涨满,与江水齐平。
风顺。
挂。
夜将尽未尽。
3.(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唐,写景抒情,五言律诗。
首,颔,颈,尾,五言。
旅途的乡愁,羁旅,宽阔博大6.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7.“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8.不能。
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9.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作者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表现了一种新旧交替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天净沙·秋思》1.藤昏鸦瘦涯2.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形容悲伤到极点;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1)小桥流水人家(2)古道西风瘦马(3)断肠人在天涯5.东篱,戏曲作家、散曲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元杂剧四大家,秋思之祖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阿房宫赋》导学案(附注评译)
赋:在古典文学中,诗、词、歌、赋并称。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远源,后者是赋的近源。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或以抒下怀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望,讽喻政宁。在特点上,刘勰说过:“赋,铺采摛文也。”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作者:辛文房,元代,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
2、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秋夕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三、研读课文:请用红色笔在原文中圈注重点的文言词语,并在空白处解释。
阿房宫赋
杜牧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lí)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 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qūn)焉,蜂房水涡,矗(chù)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jì)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
妃嫔(pín)媵(yìng)嫱(qiáng),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niǎn)来于秦,朝歌夜弦(xián),为秦宫人。明星荧(yíng)荧(yíng),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huán)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lù)辘(lù)远听,杳(yǎo)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chēng)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lǐ)迤(yǐ),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4.2《扬州慢》导学案(1)
《扬州慢》(一)【知人】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姜夔姜夔(约1155-1209),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南宋著名词人,他少年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一生从未做官,最后在贫病交加之中死在西子湖畔。
姜夔具有多方面的文艺才能,书法、音乐、诗词等都有很高的造诣,诗词俱工,尤以词的成就最高。
他的词,多是咏物、写景、言情之作,风格清高典雅,格调甚高,是南宋格律词派的代表。
代表作有《白石道人诗集》、《白石道人歌曲》。
由于精通音律,姜夔喜欢新创自度曲(自己创制新词调),共有自度曲17首,本篇《扬州慢》是他写得最好的一首。
这首词写的是扬州战后景象,又是慢词,故称“扬州慢”。
(二)【论世】满目疮痍,悲从中来宋高宗在位期间,金兵曾两度大规模进攻南宋。
建炎三年(1129)金兵占领扬州,大肆烧杀掳掠,使这所在隋、唐、北宋期间曾经是著名的繁华之地被洗劫一空。
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主完颜亮又大举南侵,扬州再度遭受浩劫。
第二次浩劫之后的15年,22岁姜夔路过扬州,仍然是满目疮痍,“荠麦青青”,作者追怀丧乱,感慨今昔,写下了这篇名作,表达了深沉的黍离之悲。
(三)杜牧咏扬州的名篇①《赠别》: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②《遣怀》: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③《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四)慢词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
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
令、慢是词的两大类别。
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形式,即“引”或“近”。
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
引、近、慢词到宋徽宗时代盛行。
慢词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
慢词:慢词——曲调舒缓、吐字宜慢、稍长。
内容——深沉、悲切而富有情感。
词韵——平仄有别、节奏分明。
九日齐山登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安定城楼 Word版含答案
课时跟踪检测(十一)九日齐山登高寄扬州韩绰判官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安定城楼一、基础巩固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枳花(zhǐ)韩绰.(chuò)王粲.(càn) 扁.舟(piān)B.槲.叶(hú) 酩酊.(dǐnɡ)蜡炬.(jù) 巨擘.(bò)C.鹓.雏(wuān) 稽.首(qǐ)道行.(hénɡ) 征铎.(duó)D.羁.旅(jī) 停滞.(zhì)吹箫.(xiāo) 漳.州(zhānɡ)2.下列词语中字形全正确的一项是()A.汀州晓镜怨天忧人迢递B.江涵脉博闻过饰诽毕竟C.蓬山云鬓蓬门荜户翠微D.秋影尘世原气大伤落晖3.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示现本是佛教用语,指的是佛菩萨应机缘而现种种化身。
________。
________。
如杜甫《月夜》诗:“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闺中只独看”,就是诗人运用示现修辞手法来描绘想像中的情景。
________。
________。
预言的示现,同追述的示现相反,是把未来的事情说得好像摆在眼前一样。
________。
示现作为一种修辞现象,值得我们关注。
①修辞学中的示现是指把实际上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闻如见的一种修辞手法②至于悬想的示现,则是把想像中的事情说得如在眼前一般,同时间的过去未来全然没有关系③后来人们把这一词语用在修辞学中,当做一种辞格的名称④在修辞学中,示现一般分为三类:追述的、预言的和悬想的⑤追述的示现,是把过去的事迹说得仿佛还在眼前一样A.①④⑤②③B.①③④⑤②C.③①④⑤②D.③④⑤①②4.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但将酩酊酬佳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牛山何必独霑衣。
(3)青山隐隐水迢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
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关于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第二季《中国诗词大会》已于2月7日晚落下帷幕。
相信很多人感受到了诗词之趣,从古人的智慧和情怀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
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供参考练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最新中国诗词大会题库及答案篇11.______________ ,何处寻行迹。
(《寄全椒山中道士》唐·韦应物)2. 世间行乐亦如此,______________。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李白)3.______________ ,鸡犬相闻。
4.______________ ,愁云惨淡万里凝。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唐·岑参)5.______________ ,一朝选在君王侧。
(《长恨歌》唐·白居易)6. 谈笑有鸿儒,______________。
7. 春江花朝秋月夜,______________。
(《琵琶行·并序》唐·白居易)8.______________ ,浑欲不胜簪。
(《春望》唐·杜甫)9. 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
(《月夜忆舍弟》唐·杜甫)10.______________ ,官应老病休。
(《旅夜书怀》唐·杜甫)11. 三顾频烦天下计,______________。
(《蜀相》唐·杜甫)12.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3.______________ ,波澜不惊,上下天光,14. 明月楼高休独倚,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苏幕遮》宋·范仲淹)15. 绿杨芳草几时休?______________。
(《木兰花》宋·钱惟演)16.______________ ,乱红飞过秋千去。
(《踏莎行》宋·欧阳修)17.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语文苏教版选修《唐诗宋词选读》:诗国余晖中的晚唐诗
(4)《安定城楼》 安定,旧郡名,即泾州(今甘肃泾川县),是泾 原节 度使的治所。唐文宗开成三年(838),诗人应博学宏词科,落 选,客游泾州,寄住在岳父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中,郁郁 寡 欢。此诗作于这一时期,是其登楼感怀之作。本诗与许 浑《咸 阳城东楼》内容与用韵相同,可能是对许的唱和之作。
(3)声色、动静结合。“残星”等景物是目见,“长笛一声”是耳闻;“雁横塞”是动态,“人倚楼”是 静 态。(4)选景典型。残星、南归 的 雁阵,这是 秋夜 拂 晓天 空最有特征的景象。紫菊半开,红莲 凋 谢,也是深秋时令的景色。
6.分析《商山早行》中颔联所形成的典型环境。 [名师指津]紧扣“早”字理解。 我的理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这两句十 字纯用名词,有鸡声、茅店、月和人迹、板桥、霜六种 形象。“鸡声”与“月”,点明是早晨,“茅店”点明是乡村。上句写旅客在旅店里听到鸡叫声就爬起来看天色,见月朗天晴即穿衣整治行装赶路的情形。下句写诗人虽已“早行”但仍看到“板桥”的“霜”上落有“人迹”。诗人抓住足以代表村野清晨特征的景物,通过精心的选择配置,突出其意义,从而以极精简的笔墨,构成一个完整的带有典型意义的环境。
(2)《寄扬州韩绰判官》 选自《樊川诗集注》。唐文宗大和七年 至 大和 九年,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做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中任节度判官的 韩绰 相识。这首 诗是杜牧离开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 韩绰之作,具 体写 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 开成 元年秋。杜 牧 在 韩 绰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情谊。
扬州慢学案答案.doc
扬州慢导学案答案1、序交代了时间、地点和写作原因。
交待了词作的时间(淳熙丙申至日),及眼前所见所闻扬州景色(夜雪初霁,养麦弥望。
四顾萧条,寒水白碧。
暮色渐起,戍角悲吟。
)写作的缘由(感慨今昔),其他词人的评价(以为有《黍离》之悲也)2、明确:见到——芥麦青青、废池乔木、二十四桥、波心荡(以动写静)、冷月、红药听到——清的吹寒(以声写静)联想——重到须惊,难赋深情;桥月仍在、玉人已无;花开依旧、人事全非扬州城已是“空城”(词眼)3、——因“空”而“惊”,返照现实扬州何等凄清荒凉,何等令人心痛!连缀全词,由上片的纪行写景过渡到下片的联想对比,-•边是萧条冷落,-•边是繁华热闹,一边是实,一边是虚,两副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伺人昔盛今衰的感慨和感时伤世的意绪。
4、明确:昔盛今衰'感时伤世,原因:胡马窥江虚(昔日繁华的扬州)实(作者眼前所见空城之景)相济(见板书设计)5、①废池乔木一一拟人一一“树犹如此,人何以堪”,痛恨战争[补充]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废池、乔木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戒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他们都在痛恨金人发动的侵略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
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姜把扬州的残破完全归咎为“胡马窥江”,如此选材是为了极表他的“黍离之悲”。
%1寂寞红药一一直抒胸臆一一“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感时伤乱[补充]姜夔游扬州时值隆冬,芍药并未抽蕊开花,但扬州芍药向来以“甲天下”著称,作者不禁想象到将来芍药盛开,而名都已成空城,更何况国难未息,还有谁来赏花采摘呢?全词至此一声长叹,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鹏空好音”的味道。
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把伤今怀古之情推先高潮。
也给读者留下深沉的思考和I口I味。
%1二十四桥/无声冷月一一移就一“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凄清冷落[补充]“冷月无声”,属于移就辞格,月本来无声,可这么…说,反而觉得它是本该有声的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导学案及答案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导学案及答案诵读欣赏古诗二首一、目标导学1.理解两首古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哲理.2.掌握两首诗的表现手法。
3.背诵、默写这两首诗。
二、自主预学1.一读课文,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下列练习。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闻笛赋.()烂柯.人()云鬓.()殷.勤()殷.红()(2)文学常识积累。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作者,字,代家,家,作品有,我们在初中还学过他的诗文有和。
《无题》的作者是,字,号,代诗人,作品有等。
2. 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理解两首诗的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无题》:三、互动探究(一)交流讨论“预习导学”部分的知识点。
(二)在预习的基础上朗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下列问题。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1.首联诗人回首往事,抒发感慨。
“”点明了贬居之地,“”三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被朝廷长期冷落的不满。
2.颔联中的两个典故分别与什么人有关?作者化用这两个典故分别用来表现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颈联历来受到让你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后来人们常引用这两句诗来说明什么?由这两句诗你想到了王建的《次北固山下》中的哪两句诗?4.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无题》1. 首联第一句中的两个“难”的意思相同吗?2.首联第二句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3.颔联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这两句诗在今天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4.你是如何理解颈联中的“改”与“寒”两字的?5.尾联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愿望?四、课堂练习(一)同步反馈训练。
1.默写。
(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2)《无题》:2.填空。
《无题》中的“丝方尽”中的“丝”在文中谐音“”,属于双关语,暗指。
尾联将对方住处比作“”,含有之意。
全诗把别后相思写得,诗人对爱情的执着追求令人动容。
3.选择题。
对唐诗《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首联写自己被弃置在巴山楚水这个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多年,包含了诗人无限的辛酸。
《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第六场试题及解析
《中国诗词⼤会》第⼆季第六场试题及解析《中国诗词⼤会》第⼆季第六场试题解析⼀号挑战者:王冬妍⼀、识别诗句题1、请从下列九字中识别⼀句五⾔唐词。
海上⽉内明知升⼰存答案:海内存知⼰。
出⾃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
海内存知⼰,天涯若⽐邻。
⽆为在歧路,⼉⼥共沾⼱。
”此句脱胎于曹植的《赠⽩马王彪》“丈夫志四海,万⾥犹⽐邻”。
2、请从以下⼗⼆个字中识别⼀句七⾔唐诗。
相猿⼭住两出⼉对岸青啼声答案:两岸青⼭相对出。
出⾃唐·李⽩《望天门⼭》“天门中断楚江开,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孤帆⼀⽚⽇边来。
”3、填字题□夫⼦,丹丘⽣。
将进酒,杯莫停。
答案:岑。
出⾃唐·李⽩《将进酒》。
4、对句题(请说出上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穷⽔尽疑⽆路,柳暗花明⼜⼀村。
答案:出⾃宋·陆游《游⼭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鸡豚。
⼭重⽔复疑⽆路,柳暗花明⼜⼀村。
箫⿎追随春社近,⾐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拄杖⽆时夜叩门。
”5、单项选择题杨万⾥诗句“闭门觅句⾮诗法,只是征⾏⾃有诗”,下列哪位诗⼈,被视为“闭门觅句”的典型?A、陆游B、秦观C、陈师道答案:C。
出⾃宋·杨万⾥《下横⼭,滩头望⾦华⼭四⾸》其⼆。
“⼭思江情不负伊,⾬姿晴态总成奇。
闭门觅句⾮诗法,只是征⾏⾃有诗。
”宋·黄庭坚《病起荆江亭即事》中有“闭门觅句陈⽆⼰,对客挥毫秦少游。
”陈⽆⼰即陈师道。
6、单项选择题“对酒当歌,⼈⽣⼏何,譬如朝露,去⽇良多”中哪个字是错的?A、对×--把B、譬×--辟C、良×--苦答案:C。
出⾃三国魏曹操《短歌⾏》“对酒当歌,⼈⽣⼏何?譬如朝露,去⽇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衿,悠悠我⼼。
但为君故,沉吟⾄今。
呦呦⿅鸣,⾷野之苹。
我有嘉宾,⿎瑟吹笙。
明明如⽉,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诗歌鉴赏导学案答案
诗歌鉴赏导学案答案:1【答案】(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
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考点】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能力层级为D级)【解析】(1)颔联具体写的是,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概括起来,是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
颈联具体写的是,西南三峰并列着,只能见到一半,而另一半似乎隐于青天之外;一条大江,看起来被白鹭洲分割成两道。
概括起来,是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
颔联反映了六朝繁华不再;颈联反映江水永流,自然永恒。
作者通过自然的永恒反衬历史繁华的短暂,抒发了人事沧桑之感。
(2)以“浮云”比喻奸邪,以“日”比喻君王和贤人。
作者以浮云蔽日为喻,写奸邪为非作歹、君王被奸邪所蒙蔽,写包括自己在内的贤者不得任用。
“使人愁”,点明了作者的思想感情,而浮云蔽日、不见长安,是愁产生的原因。
【简评】虽然有人说江苏省省会南京古称金陵,这道题体现了地域文化特色,但由于该诗影响面比较宽,曾在小学生古诗文读本上出现过,曾在初中教材上出现过,经常在高三迎考复习资料上碰到(如江苏教育出版社《高考零距离(精练本)》第296页就有该诗的命题),其中第2小题“分析尾联的修辞效果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与高考命题几乎一样),所以考的价值不大,容易给广大高三师生带来负面影响(如回到课本不断炒饭、猜题押题)。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分类参考答案送别诗鉴赏1、①首联是工整的对偶句,寥寥十字,描摹出一幅优美的山水图景。
青与白相对,色彩明丽,对比鲜明。
以“横”勾勒青山的静姿,以“绕”描画白水的动态,动静相宜。
②情景交融的手法。
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浮云”随风漂浮比友人的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落日”缓缓下沉,似乎不忍遽然落山比自己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
最新《无题》导学案及答案
欢迎来主页下载--- 精品文档《无题》导学案主备人:河南扶沟县崔桥镇一中于晓曦教学目标:1、了解李商隐,理解诗句的含意,背诵全诗。
2、理解诗人对爱的深刻认识,体会诗句之外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点:目标1.教学难点:目标2.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1 课时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我们了解到了“大李杜”指的是(李白、杜甫),那么大家回忆一下“小李杜”指的是谁?(李商隐和杜牧),这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李商隐的一首诗《无题》(板书题目《无题》)二、整体感知:1、作者简介:李商隐(813-858 ),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县人)。
唐代后期,统制集团内部党派斗争激烈,而李商隐与当时刘党、李党都有关系,他年轻时受牛党令狐楚赏识而中进士,后来又被李党王茂元招为女婿,因此牛党认为他背恩负德。
牛党掌权后,他一直在政治上受到压抑,郁郁不得志,成了牛、李党争的牺牲品。
46 岁时死在荥阳。
李商隐的诗歌,有的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心情,有的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有的是托古讽今的咏史之作,还有一类描写爱情生活的无题诗,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他的诗有独特的艺术成就,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格律严整,风格婉转缠绵。
但有的作品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
有《李义山诗集》。
2、背景资料:《无题》李商隐一生政治上很不得意。
他擅长律绝、富于文采,具有独特风格,然用典过多,意旨隐晦。
无题诗很有名,都有很美的意境。
他写的《无题》共十多首。
这首是爱情诗,抒写恋人之间的离别相思。
3、学生自由朗读,师生齐读。
三、细读品味、合作探究:1、“相见时难别亦难” 中的两个“难”分别是什么意思?作者突出的是哪一种难?2、“东风无力百花残”这句景物描写在诗中有什么作用?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是千古名句,你怎样理解?欢迎来主页下载---精品文档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中用了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什么意思?5、全诗围绕着第一句,尤其是“ ____________ 三字展开。
中国古代文学史,章节测试第四编 第七章 李商隐与晚唐诗歌
第四编第七章李商隐与晚唐诗歌一、单项选择题1.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的是()。
A.李商隐B.贾岛C.姚合D.罗隐【解析】A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谿生,又号樊南生。
2.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是()。
A.杜牧B.李商隐C.贾岛D.皮日休【解析】B 李商隐是唐诗发展到晚期最有成就的诗人,他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3.“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出自李商隐的()。
A.《无题二首》B.《锦瑟》C.《咏史》D.《曲江》【解析】A 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二首》其一。
4.“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出自李商隐的()。
A.《无题》B.《锦瑟》C.《咏史》D.《马嵬》【解析】B 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无题诗《锦瑟》。
5.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诗歌是()。
A.政治诗B.隐逸诗C.无题诗D.山水诗【解析】C 无题诗是李商隐最为人传诵的作品.6.杜牧诗歌的特点是()。
A.峭健俊爽B.清奇僻苦C.清丽自然D.沉博绝丽【解析】C 杜牧的诗歌清丽自然,意味深长。
7.()的怀古咏史诗数量特别多,创作出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优秀作品。
A.李商隐B.杜牧D.姚合【解析】B 杜牧的怀古咏史诗数量特别多,创作出许多有“二十八字史论”之誉的优秀作品。
8.“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出自杜牧的()。
A.《钱塘湖春行》B.《赠别》C.《题乌江亭》D.《泊秦淮》【解析】C 《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9.许浑诗歌中较为出色的部分是()。
A.政治诗B.爱情诗C.山水田园诗D.怀古咏史诗【解析】D 许浑今存诗400余首,怀古咏史诗所占比重虽然不大,却是较为出色的部分。
10.()因善于写水,有“千首湿”之说。
A.贾岛B.姚合C.杜牧D.许浑【解析】D 许浑因善于写水,有“许浑千首湿”之说。
11.贾岛自己颇为得意,自诩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的诗句是()。
A.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B.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C.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D.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解析】C 《送无可上人》中的“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贾岛自己也颇为得意,自诩为“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扬州韩绰判官》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说说“青山隐隐水迢迢”中两个叠词“隐隐”、“迢迢”的表达作用。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词,一方面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江南风貌,另一方面隐约暗示着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江南的似水柔情。
2、后两句话展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寄托了什么样的情感?
展现了二十四桥拱月,玉人浴辉吹箫的明丽画面。
这是诗人臆想中秋后月夜的扬州,也是诗人早年生活在扬州时景象的又一次重现,同时又寄托着对别后的扬州和友人的殷切思念。
检测与总结
想一想,诗人在这首诗里是如何营造意境的?
本诗意境的营造,是通过意由境生的方法来实现的,即所谓的“触景生情”。
诗人状写的虽然不是眼前之景,但由于他有过一段在扬州风流浪漫的生活经历,所以虽是遥想也如在目前。
青山隐隐,绿水如带,这是远景;明月之下,二十四桥,玉人吹箫,这是近景;秋尽江南,风景依旧,箫声悠扬婉转;此时此刻,此景此情,无不使人浮想联翩。
诗人本来是探问朋友的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调侃对方,遥想韩绰在此秋尽之时,每夜在何处教歌妓吹箫。
这种调侃中也流露出诗人自己对“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感喟,这也使诗歌平添了更多韵味。
课堂拓展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扬州禅智寺
杜牧
雨过一蝉噪,飘萧松桂秋。
青苔满阶砌,白鸟故迟留。
暮霭生深树,斜阳下小楼。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注唐文宗开成二年(837),杜牧的弟弟患眼病寄居扬州禅智寺。
当时,杜牧任监察御史,分司东都洛阳,得知消息,即携眼医石生赴扬州探视。
唐制规定:“职事官假满百日,即合停解。
”杜牧因假逾百日而离职。
(1)此诗着意写禅智寺的什么特点?是从哪几个角度来写这个特点的?结合全诗加以分析。
答案写出禅智寺静寂的特点。
角度及分析:①以动即“蝉噪”反衬出禅智寺的静,静中见闹,闹中见静,秋雨秋风则烘托出禅智寺的冷寂;②从视觉角度写静,青苔、白鸟,似乎是所见之物,信手拈来,却使人倍觉孤单冷落;③从明暗的变化写静,于浓阴暮霭的幽暗中见静,“斜阳下小楼”,从暗中见明来反补一笔,颇得锦上添花之致。
透过暮霭深树,看到一抹斜阳的余晖,使人觉得禅智寺冷而不幽,幽而不暗。
然而,这毕竟是“斜阳”,而且是已“下小楼”的斜阳。
这种反衬带来的效果却意外地幽,格外地暗,分外地静。
(2)联系全诗,简析首尾两句的表现手法,并简述这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首句的“蝉噪”和末句的“歌吹”都是写声写动,目的是以动衬静,以声衬静,以乐衬哀,这种对照和反衬,更突出了诗人孤独凄清和有所失落的心境。
《无题》导学案答案
合作探究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中两个“难”字的含义各是什么?“东风无力百花残”描写了怎样的意境?
答案(1)前一“难”字是“困难”、“艰难”之意,指两人要见一面历尽的困难、艰难,后一“难”字即“难舍难分”。
正因见面十分困难,所以分离才难舍难分,两个“难”字,从客观到主观,含义不同。
(2)点明分离的季节(暮春)及环境(百花凋谢),用“东风无力”和“百花残”营造了离别的悲伤凄凉的意境,以暮春衰残景物映衬别离之情,倍增哀怨。
融情于景,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2、颔联中“春蚕”和“蜡炬”两个意象在表达感情上有何作用?
答案“春蚕”、“蜡炬”两个象征意象,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相思之深和对爱情的忠贞,形象贴切,含意隽永。
3、“但愁云鬓改”应怎样理解?“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答案(1)“但愁云鬓改”,早晨起来,因为思念的愁苦,连头发散乱也懒得去梳,形象地表达了主人公的离愁之深。
(2)“夜吟应觉月光寒”传达出女主人公孤寂凄凉的心情。
检测与总结
清人孙诛《唐诗三百首》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时说:“一息尚存,志不少懈,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结合全诗,说说为什么可以言情,也可以喻道。
答案由于诗歌语言的多义性以及我国古代“称诗言志”的传统,对有些诗歌的解读会存在一些分歧。
这首诗,一般都认为是写爱情的,但也有人认为是写给执政人物,乞求他们援引的。
虽然有附会之嫌,但也不是没有根据的。
古代诗歌中的香草美人式的比兴传统源远流长。
再者,诗的颔联,现在经常用来形容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崇高人格。
所以说“可以言情,可以喻道”。
拓展延伸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流莺
李商隐
流莺漂荡复参差,度陌临流不自持。
巧啭岂能无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
风朝露夜阴晴里,万户千门开闭时。
曾苦伤春不忍听,凤城何处有花枝?
注宣宗大中三年春,诗人在长安暂充京兆府掾属。
(1)这首诗写到的“莺”,诗人称之为“流莺”,诗中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流莺”的?
答案①它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只是在空中不停地漂荡流转。
②它百啭千回表达“本意”,可无人能会,虽然是三春良辰,可终究难盼佳期。
(2)这是一首托物抒怀,抒写身世之感的蕴蓄之作,比喻(或象征)是其主要手法。
试结合诗的内容,分析诗人是如何使用这一手法的。
答案诗人用流莺的漂荡比喻自己转徙幕府,飘零不定的生活;用流莺的巧啭,比喻自己美妙的歌吟及远大的政治抱负;用无“佳期”表达自己不为人理解的满腹委屈和良辰不遇的深沉伤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