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译文注释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注释摘要:一、诗歌背景介绍二、诗歌原文及注释翻译三、诗歌意境与鉴赏四、诗人杜牧及其创作特点正文:一、诗歌背景介绍《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这首诗作于杜牧任黄州刺史期间,寄给在扬州的友人韩绰判官。
诗中描绘了江南秋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二、诗歌原文及注释翻译诗文如下: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来何事。
荡烟波、薄幸儿,误妾双瞳。
译文如下:二十四桥依然屹立,桥下湖水荡漾,冷月无声。
想起桥边生长的红药,每年都知道为谁而绽放。
才子杜牧,算到现在,再来此地有何事。
在烟波中荡漾,薄情之人,误了我的双瞳。
三、诗歌意境与鉴赏这首诗以江南秋景为背景,通过描绘二十四桥、湖水、冷月、红药等元素,展现了一幅美丽而凄清的画卷。
诗人表达了对友人韩绰判官的思念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在宦途中的失意与感慨。
诗中以“杜郎俊赏”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评价,而“荡烟波、薄幸儿,误妾双瞳”则透露出诗人的感慨与哀怨。
四、诗人杜牧及其创作特点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文学家。
他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歌才华横溢。
杜牧的诗歌作品具有浓厚的个性特点,他以豪放、奔放的笔触描绘景物,以婉约、柔美的诗句表达情感。
他的诗歌题材丰富,既有咏史抒怀,也有山水田园。
在《寄扬州韩绰判官》这首诗中,杜牧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江南秋景的美丽与诗人的感慨,展现了其高超的艺术成就。
综上所述,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以美丽的江南秋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宦途失意的感慨。
《寄扬州韩绰判官》诗词翻译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前言】【注释】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指韩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翻译】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这首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
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
诗的前两句写景。
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有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可爱之意)是扬州”等。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译文注释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注释
摘要:
1.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2.诗的原文及韵律
3.诗的译文
4.诗的注释
5.诗的主题及意义
正文:
【诗的背景及作者简介】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杜牧(803-852 年),字牧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
他在扬州担任过官职,此诗是他在离开扬州后,寄给时任扬州韩绰判官的友人韩绰的一首诗。
【诗的原文及韵律】
原文: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韵律:
五言绝句,平仄押韵。
【诗的译文】
绿草茂盛,黄莺飞舞,二月春光明媚。
杨柳轻拂着河堤,如醉如痴地沉浸在春天的烟雾中。
不知道这嫩绿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
二月的春风就像一把神奇的剪刀。
【诗的注释】
1.草长:形容春草茂盛。
2.莺飞:黄莺在飞翔。
3.二月天:农历二月,正值春天。
4.拂堤:轻轻地拂过河堤。
5.杨柳:柳树和杨树。
6.醉春烟:如痴如醉地沉浸在春天的美景中。
7.细叶:嫩绿的柳叶。
8.裁出:剪裁出来。
9.春风:春天的风。
【诗的主题及意义】
这首诗以扬州春天的美景为背景,通过描绘杨柳、春风等生动的形象,赞美了春天的美好。
同时,诗中以“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疑问句,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惊叹和敬畏。
最后,以“二月春风似剪刀”作结,形象地表现了春风的神奇力量,使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译文】远远望去,青山隐隐约约连绵不断,江水迢迢,奔流不息,虽然时已深秋,可江南大地仍然芳草碧绿,尚未枯萎凋零。
【出典】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注:1、《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2、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3、译文1: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译文2: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时值深秋,江南草木未凋。
皎洁的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译文3:青山延绵,渐渐隐没在蓝天的尽头;绿水悠长,它流向远方友人所在的地方。
秋色已尽,连江南的青葱草木都已泛黄凋零。
我的友人所在的扬州,那里该是一番多么热闹的景象啊。
当明月映照在扬州的二十四桥之时,我的朋友你又去哪儿宴游了呢?恐怕你此刻尽情嬉戏、流连忘返,正在教那些漂亮的歌女们怎样才能提高吹箫的技艺?译文4:青山隐约绿水如带,深秋的江南草木未凋。
月光笼罩下的二十四桥,谁在教美女学吹箫。
译文5: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今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未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妖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4、杜牧(803—853),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
他是宰相杜佑之孙。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
语文网小编给各位考生筛选整理了:唐诗三百中《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更多的资讯请持续关注语文网。
一、《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二、《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
青山隐隐约约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
三、《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介绍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人。
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
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
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提示:以上是唐诗三百中《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寄扬州韩绰判官》作者介绍,语文网所提供的所有考试信息仅供考生及家长参考,敬请考生及家长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诗鉴赏及译文参考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诗鉴赏及译文参考《寄扬州韩绰判官》是由杜牧所创作的,此诗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寄扬州韩绰判官》的译文及鉴赏,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青山隐隐起伏,江水遥远悠长,秋时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
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是杜牧对韩绰的戏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及注释二《寄扬州韩绰判官》译文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都已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寄扬州韩绰判官》注释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译文注释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注释摘要:一、了解杜牧及作品背景二、诗歌全文翻译与解析三、诗句中的意境与情感四、诗人寄托的意图及其现实意义正文:【一、了解杜牧及作品背景】杜牧,字牧之,唐代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这首《寄扬州韩绰判官》是杜牧在晚年闲居扬州时,赠给友人韩绰的一首诗。
作品以扬州为背景,展现了诗人晚年的生活状态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
【二、诗歌全文翻译与解析】诗全文如下:雨晴烟晚,绿遍江南岸。
水国江南,春寒懒上楼。
只恐江南好,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骄阳炙手,炎炎夏日长。
秋来蚊蚋净,夜夜凉风起。
幸有韩判官,喜可知也。
何时相聚首,再把钓纶闲。
【三、诗句中的意境与情感】诗中描绘了江南水乡的美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之情。
从“雨晴烟晚,绿遍江南岸”到“秋来蚊蚋净,夜夜凉风起”,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描绘,表现出岁月流转、时光荏苒的意境。
同时,诗中以“水国江南”暗示了诗人晚年闲居扬州的生活。
【四、诗人寄托的意图及其现实意义】杜牧在诗中表达了对友人韩绰的怀念,希望能再次相聚,共度悠闲时光。
同时,诗中以“幸有韩判官,喜可知也”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感激之情。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还表现出晚年的杜牧在江南水乡的宁静生活。
在现实生活中,这首诗传达了珍惜友情、享受生活的美好情感。
综上所述,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以江南水乡为背景,描绘了诗人晚年的生活和对友人的怀念。
通过诗中的意境和情感,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生活的热爱。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7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翻译赏析优秀7篇注释篇一扬州之盛,唐诗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
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杜牧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
这首诗当作与他离开扬州之后。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青山隐隐绿水千里迢迢,秋时已尽江南草木还未枯凋。
此诗首句从大处落墨,化出远景:青山逶迤,隐于天际;绿水如带,迢递不断。
“隐隐”和“迢迢”这一对叠字,不但画出了山清水秀、绰约多姿的扬州风貌,而且隐约暗示出诗人与友人之间山遥水长的空间距离,那抑扬的声调中仿佛还荡漾着诗人思念旧游之地的似水柔情。
此时虽然时令已经过了深秋,江南的草木却未凋落,风光依旧旖旎秀媚。
正由于诗人不堪晚秋的萧条冷落,因而格外眷恋江南的青山绿水,越发怀念远在热闹繁华之乡的故人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小诗的后两句是说,二十四桥明月映照幽幽清夜,你这美人现在何处教人吹箫?江南佳境无数,诗人记忆中最美的形象则是在扬州“月明桥上看神仙”(张祜《纵游淮南》)的景致。
二十四桥,一说扬州城里原有二十四座桥,一说即吴家砖桥,因古时有二十四位美人吹箫于桥上得名。
“玉人”,既可以形容美丽洁白的女子,又可比喻风流俊美的才郎。
从寄赠诗的作法及末句中的“教”字看来,此处玉人当指韩绰。
元稹《莺莺传》“疑是玉人来”句可证明中晚唐有以玉人比喻才子的用法。
诗人本是问候友人的近况,却故意用玩笑的口吻与韩绰调侃,问他当此秋尽的时候,每夜在何处教妓女歌吹取乐。
这样会,不但韩绰风流倜傥的才貌依稀可见,两人亲昵深厚的友谊得以重温,而且调笑之中还微微流露了诗人对自己“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遣怀》)的感喟,从而使诗平添了许多风韵。
杜牧又长于将这类调笑寄寓在风调悠扬、清丽俊爽的画面之中,所以虽写言情却并不流于轻薄。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原文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原文及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原文及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
年华虽去芳华在,岁月如梭犹未消。
春风江上正潇洒,夏荷池中莺嬉嬉。
但愿官吏少烦扰,人间此事纵相宜。
抵郡乘兴凭谁问,采石江头自寄诗。
我有心情独凭凑,当时诸友共沉潜。
江流依旧东逝水,悠悠万事亦如此。
才子艰难求报国,于江湖上寄红绡。
太守春风吹拂面,若兄何事朝来迟。
我们情投意合久,从荆州至此相随。
世情变换无端理,交游渐失无絮词。
承君一阕传消息,寄梦空指此心期。
休怪友人绝诗意,人事荣枯定非常。
欲说当年诸子意,人间长见是清凉。
时连五调花堪赏,事丧三石橙榨香。
身知此别长纷乱,此恨人间可奈何。
朝来携手上船楼,对酒场中醉如猴。
桃李已时先开发,良辰美景定相好。
行尽前程唯劳碌,千山万水绝劳劳。
自寄久违心意浓,多情应似你最抱。
闲来垂钓江流里,欲语春诗泪满襟。
谁人相伴共回首,倚栏相对情长深。
坐听风声吹林外,翩翩归鸟催渚心。
人生如梦多是非,怀旧何时有归寻?江南来广州的刺史韩绰,身在遥远的扬州。
这里的青山掩映在远处,水面绵延在视野之中。
岁月如梭,年华逝去,但芬芳的青春仍在。
春风吹拂江面,夏荷绽放池塘,生机勃勃。
只愿少一些官吏的烦扰,人间的一切亦照人心意。
来到这座城郡,带着兴致,凭谁问去向。
在采石场的江头,我自己寄托了这首诗。
我心情豁达,独自思索,当时与诸友们共同沉浸其中。
江水如常地东流,悠远而恒定。
人事情节也如此。
才子们为了追求报效国家不得不经历艰辛,在江湖间流传了许多有关红绡的故事。
太守,春风吹拂着我的脸庞,却不见兄长出现。
我们曾情意绵绵地相知相伴,从荆州到这里一路同行。
然而,世情变换无常,交游逐渐失去热度。
托您捎去一阕诗,传达我的思念之情。
请勿怪友人不再有诗意,人事的兴衰早已不同寻常。
回顾当年,众多文人对国家兴败的关切之情,常常令人心生清凉。
时光连绵,五调之花可赏,世事更替,三石橙亦能榨取香甜。
身处其中,才知此别的纷乱,但此恨谁能解?清晨我们在船楼上共饮,世事才得以交流。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诗作。
此诗作于诗人离开扬州以后。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诗文解释】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消,秋天快要过去了,草木还没有凋落。
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教歌女吹箫。
【词语解释】二十四桥:扬州名桥二十四。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指江水悠长遥远。
3.草未凋(diao):一作草木凋(diao)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美人。
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不衰。
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这首诗当作于诗人离开江南之后。
寄韩绰判官的诗句意思
寄韩绰判官的诗句意思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诗,整首诗的意境和情感非常优美。
下面是该诗每句的具体意思:
青山隐隐水迢迢:形容远处的青山隐隐约约,水波迢迢不断。
秋尽江南草未凋:时令已过深秋,江南的草木还未凋落,展现出江南的生机与活力。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扬州的二十四桥在月光的映照下,景色格外优美。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老朋友你现在在哪里呢?是不是正在听美人吹箫,享受悠闲的生活?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同时也表现出对友人韩绰的思念和调侃。
整首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传诵不衰。
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如下: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全诗翻译赏析本文是关于杜牧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萧?【诗文解释】青山隐隐约约,绿水远远流消,秋天快要过去了,草木还没有凋落。
明月映照着二十四桥,你又在何处教歌女吹箫。
【词语解释】二十四桥:扬州名桥二十四。
1.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僚属。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文宗大和七至九年(833-835),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2.迢迢:一作遥遥,指江水悠长遥远。
3.草未凋(diao):一作草木凋(diao)谢。
4.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5.玉人:美人。
一解指扬州的歌女;一解为杜牧戏称韩绰为玉人。
【诗文赏析】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扬州之盛,唐世艳称,历代诗人为它留下了多少脍炙人口的诗篇。
这首诗风调悠扬,意境优美,千百年来为人们所传诵不衰。
韩绰不知何人,杜牧集中赠他的诗共有两首,另一首是《哭韩绰》,看来两人友情甚笃。
这首诗当作于诗人离开江南之后。
诗人想念友人,很关心友人近期的状况,充满了深厚的情意。
这首诗意境优美,风调悠扬。
杜牧于大和七年至九年间(833—835)曾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中作推官,后来转为掌书记。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译文注释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注释摘要:1.引言:介绍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及其背景2.注释:详细解释诗中的难懂词汇和意象3.翻译: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以便读者理解4.诗句解析:逐句解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5.结论: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正文: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是一首描绘离别情景的诗歌。
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表达了自己离别时的不舍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首诗的注释、翻译和诗句解析。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诗中的难懂词汇和意象。
诗中的“扬州”指的是现在的江苏省扬州市,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韩绰”是诗人的一位友人,时任扬州判官;“判官”是古代官职名,主要负责审理案件;“翠袖”是指绿色的衣袖,这里用来象征春天的气息;“红颜”则是指美丽的容颜,这里用来象征青春的短暂。
接下来,我们来将诗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诗句原文为:“夜泊牛渚怀古怨,潮平江静梦翩翩。
渔火夜多愁断肠,重重门望月华满。
岸柳萧萧驿道远,水波荡漾江南别。
扬州韩绰判官船,翠袖红颜一别后。
”翻译成现代汉语后,诗句的意义更加清晰:“夜晚停船在牛渚,怀念古代的怨情;潮水平静,江水宁静,梦境翩翩。
夜晚渔火多愁,断肠般的思念;重重门户,月光洒满。
岸边柳树萧瑟,驿道遥远;水波荡漾,江南离别。
扬州的韩绰判官,你的船在哪里?绿色的衣袖,美丽的容颜,离别之后难以忘怀。
”然后,我们逐句解析诗句的意义和表达的情感。
第一句“夜泊牛渚怀古怨”,表达了诗人夜晚停船在牛渚的情景,同时怀念古代的怨情,为后面的离别情感埋下伏笔。
第二句“潮平江静梦翩翩”,描绘了夜晚江水的宁静和美丽的梦境,与后面的离别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三句“渔火夜多愁断肠”,表达了诗人夜晚看到渔火时,思念之情溢于言表,心情十分沉重。
第四句“重重门望月华满”,通过描绘月光洒满门户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第五句“岸柳萧萧驿道远”,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后路途遥远的担忧。
第六句“水波荡漾江南别”,通过江南水乡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离别的不舍。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带拼音、注释、译文)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带拼音、注释、译文)《寄jì扬yáng州zhōu韩hán绰chuò判pàn官guān》作zuò者zhě:杜dù牧mù青qīng山shān隐yǐn隐yǐn水shuǐ迢tiáo迢tiáo, 秋qiū尽jìn江jiāng南nán草cǎo未wèi凋diāo。
二èr十shí四sì桥qiáo明míng月yuè夜yè, 玉yù人rén何hé处chù教jiào吹chuī箫xiāo。
作者介绍:杜牧(803-约852),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
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杰出的诗人、散文家,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
著有《樊川文集》,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擅长咏史抒怀。
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注释: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凋:凋谢。
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玉人:貌美之人。
译文:青山隐隐起伏在千里迢迢的江岸边,秋日已尽江南的草木还未凋零。
扬州二十四桥上,明月映照着幽幽清夜,老朋友你在什么地方?。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译文注释
寄扬州韩绰判官杜牧译文注释
摘要:
1.诗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2.诗的原文
3.诗的译文
4.诗的注释
5.诗的意义与主题
正文:
【诗的背景与作者简介】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著名诗人杜牧创作的一首诗。
杜牧(803 年- 约852 年),字牧之,唐代著名文学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他的诗歌以婉约、清丽、含蓄的风格著称,代表作品有《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山行》等。
【诗的原文】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诗的译文】
青山隐约,绿水迢迢,江南的秋色渐渐褪去,草木还未凋零。
二十四桥在明亮的月光下,那位美丽的女子,又在何处教人吹箫?
【诗的注释】
青山:形容扬州的美丽山水。
水迢迢:形容江南水乡的景色。
秋尽:秋天即将过去。
江南:指扬州,唐代扬州为繁华富庶之地。
草未凋:草木还未枯萎。
二十四桥:扬州著名景点,有二十四座桥。
玉人:指美丽的女子。
吹箫:一种优美的音乐表演。
【诗的意义与主题】
这首诗以扬州的美景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美丽自然景色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之意,
【韵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评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
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
衰。
【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翻译及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原文及赏析1原文:寄扬州韩绰判官唐代:杜牧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赏析: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在江北扬州,当此深秋之际,在何处教美人吹箫取乐呢?颓废喧哗的地方更让诗人怀念对面江南的青山绿水。
唐文宗大和七年四月到九年初,杜牧曾在淮南节度使(使府在扬州)牛僧孺幕中作过推官和掌书记,和当时在幕任节度判官的韩绰相识。
这首诗当是杜牧离扬州幕府后不久寄赠韩绰之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大和九年秋或开成元年秋。
杜牧在韩死后作过《哭韩绰》诗,可见他与韩绰有深厚的交谊。
前两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回忆想像中江南的秋日风光:青山一带,隐现天际,绿水悠长,迢迢不断。
眼下虽然已到深秋,但想必温暖的江南草木尚未凋零,仍然充满生机吧。
扬州地处长江北岸,但整个气候风物,实与江南无异;不少诗人有“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十里扬州路”的诗句,说明扬州在当时人的心目中,简直是花团锦簇,四季如春;而诗人此刻正在北方中原地区遥念扬州,因而他自然而然地将扬州视为风光绮丽的“江南”了。
“草未凋”与“青山”、绿水组合在一起,正突现了江南之秋明丽高远,生机勃勃的特征。
诗人非常怀念繁华的旧游之地,在回忆想像中便赋予扬州以完美。
这两句特意渲染山青水秀、草木常绿的江南清秋景色,正是要为下两句想像中的生活图景提供美好的背景。
而首句山、水相对,“隐隐”、“迢迢”迭用,次句“秋尽江南”与“草未凋”之间的转折,更构成了一种抑扬顿挫,悠扬有致的格调,诗人翘首遥思、怀恋繁华旧游的感情也隐约表达出来了。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诗的三四两句美景落到旧日同游好友韩绰身上,点醒寄赠之意,趁此表现出扬州特有的美景佳胜,和自己对它的怀念遥想,诗人将回忆之地集中到“二十四桥明月夜”,因为此景最能集中体现扬州风光繁华独绝、浪漫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篇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1
《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前言」
《寄扬州韩绰判官》是唐代诗人杜牧离开扬州以后怀念昔日同僚韩绰判官而作。
此诗着意刻画深秋的扬州依然绿水青山、草木葱茏,二十四桥月夜仍然乐声悠扬,调侃友人生活的闲逸,表达了作者对过往扬州生活的深情怀念。
全诗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
「注释」
⑴韩绰:事不详,杜牧另有《哭韩绰》诗。
判官:观察使、节度使的属官。
时韩绰似任淮南节度使判官。
公元833年(唐文宗大和七年)至835年(大和九年),杜牧曾任淮南节度使掌书记,与韩绰是同僚。
⑵迢迢:指江水悠长遥远。
一作“遥遥”。
⑶草未凋(diāo):一作“草木凋”。
凋:凋谢。
⑷二十四桥:一说为二十四座桥。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补笔谈》卷三中对每座桥的方位和名称一一做了记载。
一说有一座
桥名叫二十四桥,清李斗《扬州画舫录》卷十五:“廿四桥即吴家砖桥,一名红药桥,在熙春台后,扬州鼓吹词序云,是桥因古二十四美人吹箫于此,故名。
”
⑸玉人:貌美之人。
这里指韩绰。
一说指扬州歌妓。
教:使,令。
「翻译」
青山隐约绿水悠悠长流,江南深秋草木还未凋零。
明亮月光映照二十四桥,你是否还在听美人吹箫。
「赏析」
这首诗是杜牧被任为监察御史,由淮南节度使幕府回长安供职后所作,具体写作时间约在公元835年(唐文宗大和九年)秋或836年(开成元年)秋。
唐代的扬州,是长江中下游繁荣的都会,店肆林立,商贾如云,酒楼舞榭,比比皆是,“每重城向夕,倡楼之上,常有绛纱灯数万,辉罗耀列空中,九里三十步街中,珠翠填咽,邈若仙境”(《太平广记》卷273引《唐阙文》)。
“性疏野放荡”的杜牧,在这样的环境中,常出没于青楼倡家,有不少风流韵事,韩绰在这方面是他同道,所以回到长安后写诗寄赠。
这首诗诗人写得极其雅致,优雅中见意境。
这是一首抒写友情的诗篇,表现手法委婉多致,可谓曲尽其妙。
诗的`前两句写景。
首句先以山之隐忽难见真容和水之迢递远去,以远处的画面暗写友人不在身边,故对他思念之意生出。
二句以“江南草木凋”反衬地处江北的扬州的豪华热闹,是由人及景的抒情手法。
在事实上江南若“草木凋”,江北就更应零落不堪。
作者想象扬州就将是另一番大好景象了。
这叫情至深时连天时气候都可为之改变。
谢枋得认为这句写“厌江南之寂寞,思扬州之欢娱,情虽切而辞不露”,是很有见地的。
三四句以想象之辞写扬州名胜之美景,表达了诗人欲与友人再次共游的渴盼。
“玉人教吹箫”中的“教吹箫”只是虚言,实处在“玉人”两字,即是友人韩绰。
此句一用以点题,二用来想象他的游踪,从而表明作者对他现状的关心,同时也就表示了对他的遥念。
其间抒情之迹线不可不审视清楚。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作者虽重在抒情,但在后世读者的心目中,其中对扬州胜景的赞美成分已大大超过前者,成为描写古都扬州的不朽名句之一。
有杜牧的《赠别二首》其一的“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张祜的“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王建的“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徐凝的“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可爱之意)是扬州”等。
本诗中的二十四桥,在宋代依然是文人墨客的描写热点,姜夔的《扬州慢》词中有“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写的虽是旧时胜地,表达的却是伤乱忧世的悲情,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
王士祯以后为此桥写诗赞美的有7000余人,编成300多卷的诗集一部,一时蔚为壮观,成为文学史上的美谈。
最后两句在清风明月之夜,心
想友人是否和女子倚箫歌舞。
此诗之美,在于景致优美,意境深远。
《寄扬州韩绰判官》翻译赏析2
《寄扬州韩绰判官》
作者:杜牧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注解】:
1、迢迢:形容遥远。
2、玉人:指韩绰,含赞美之意,
【韵译】:
青山隐隐起伏,江流千里迢迢。
时令已过深秋,江南草木枯凋。
扬州二十四桥,月色格外娇娆。
老友你在何处,听取美人吹箫?
【评析】:
这是一首调笑诗。
诗的首联是写江南秋景,说明怀念故人的背景,末联是借扬州
二十四桥的典故,与友人韩绰调侃。
意思是说你处在东南形胜的扬州,当此深秋之
际,在何处教玉人吹箫取乐呢?意境优美,清丽俊爽,情趣盎然,千百年来,传诵不
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