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5.1圆.doc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第一课时圆的认识 人教新课标

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圆的认识”是《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7-58页。

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直观的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圆这个平面图形与以往学习的平面图形有显著的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都是直线图形,而圆是曲线图形。

由此,教学将从对直线图形的研究过渡到对曲线图形的研究,这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跨越与挑战。

因为无论是研究曲线图形的思想还是方法,与直线图形相比,都有显著的变化和提升。

(二)核心能力借助实际操作活动认识圆、画圆,积累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形成一定的画图技能和空间观念。

(三)学习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动手操作,会用圆规正确的画圆。

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并能用字母表示对应的名称。

2.通过画、折、量、观察等操作活动认识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理解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特征和关系,发展空间观念。

(四)学习重点认识圆及其特征,能正确的用圆规画圆。

(五)学习难点深刻理解圆的特征(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圆的认识》教学课件,各种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剪刀,铅笔、直尺、圆规等作图工具。

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收集生活中物体表面有圆形的实物或照片。

(二)课堂设计1. 谈话导入师:老师收集了一些美丽的图片,大家想欣赏一下吗?从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到什么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吗?PPT展示图片师:从奇妙的自然界到文明的人类社会,从手工艺品到各种建筑……到处都可以看到大大小小的圆。

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所见过的圆?(学生列举回答。

)生活中到处都是圆,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学习圆这种平面图形。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设计意图:结合生活实际,学生对圆已有一定的认识,因此通过欣赏生活中的圆,让学生找找自己生活中见过的圆,使学生对圆有了初步的了解,激发了进一步学习圆的兴趣。

】2.问题探究(1)利用素材,尝试画圆师:你能想办法在纸上画一个圆吗?预设:①利用圆形的实物模型的外框画圆;②用线绕固定点旋转画圆;③用圆规……学生交流画圆的想法,学生会提出实物画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画出的圆不太标准,大小有一定的局限。

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教案(6)苏科版

九年级数学上册 圆教案(6)苏科版

课题:5.1圆(1)教材:苏科版九年级上册第五章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圆的有关概念.2.理解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3种位置关系.3.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会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二)过程与方法经历操作、观察、思考、求解等过程,感受数形结合、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掌握圆的概念.教学难点:会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情境教学、探究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四、教学过程⑴创设情境【活动一】观察课本中“一中同长”的图片,让学生画出马车的轮子.【设计意图:通过第一次画圆,引出圆的描述定义】(圆的描述定义)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P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O旋转一周,另一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P叫做圆的半径.表示:以O为圆心的圆,记做“⊙O”,读做“圆O”.⑵合作探究问题,自主发现规律【活动二】l①在直线l上取一点A,以点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圆。

②在直线l上找一点B,使AB=3cm,这样的B点能找到几个?B点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如何刻画这种位置关系?③在直线l上找一点C,使AC=2cm,这样的C点能找到几个?C点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如何刻画这种位置关系?④在直线l上找一点D,使AD=1cm,这样的D点能找到几个?D点与⊙A的位置关系如何?如何刻画这种位置关系?【设计意图:①通过第二次画圆,让学生自主发现圆心确定圆的位置,半径确定圆的大小;②③④让学生研究在特殊条件下,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如何刻画这三种位置关系】设⊙O的半径为r,如何判断点和圆的位置关系?我们通常将点到圆心的距离设为d,则有:点P在圆内d<r点P在圆上d=r点P在圆外d>r【设计意图:让学生研究在一般条件下,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如何刻画这三种位置关系,体现由特殊到一般以及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智力冲浪】1、⊙O的半径10cm,A、B、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与⊙O 的位置关系是:点A在;点B在;点C在.2、⊙O的半径6 cm,当OP=6 cm时,点P在;当OP时,点P在圆内;当OP时,点P不在圆外.【设计意图:根据所给条件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突破本课难点】【活动三】在平面上找一点P,使点P到圆心A的距离等于3cm,这样的点能找到几个?这无数多个点集中在一起,形成了怎样的图形?是怎样的圆?因此,圆还可以用另一种语言来叙述它的定义.【设计意图:通过第三次画圆,引出圆的集合定义】(圆的集合定义)圆上各点到圆心(定点)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定长);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也就是说: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活动四】画一画:已知P,Q两点,且PQ=4cm,①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集合.②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有几个?请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③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把它画出来.P Q【设计意图:巩固圆的集合定义】⑶例题讲解例1:如图,已知矩形ABCD的边AB=3厘米,AD=4厘米.(1)能否找到一个圆,使A、B、C、D四个点都在这个圆上?(2)以点A为圆心,3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3)以点A为圆心,5厘米为半径作圆A,则点B、C、D与圆A的位置关系如何?A DB【拓展】以点A为圆心作圆,若B、C、D三点中至少有一点在圆内,且至少有一点在圆外,求圆A的半径r的取值范围?【设计意图:⑴巩固圆的定义,找圆心,求半径;⑵⑶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拓展让学生尝试不画出圆而通过d与r的关系来解决问题,从有形到无形】例2:已知:如图,AB为⊙O的直径,P为⊙O上任意一点(不与A、B重合),⑴画出点P关于圆心O的对称点P1,判断点P1与⊙O的位置关系.⑵画出点P关于AB的对称点P2,判断点P2与⊙O的位置关系.【设计意图:为后续圆的对称性学习作铺垫】⑷回顾与思考⑸作业书P.109 习题5.1 1~3五、教学设计说明一、教材分析本课是苏科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5.1圆的认识

5.1圆的认识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认识》。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过了直线图形的认识和圆的初步认识基础上进行编排的。

教材首先讲圆的认识,通过圆的直径和半径以及它们长度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圆的特征;通过对圆的认识,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习本节内容,不仅使学生全面系统地认识圆,而且为学生今后学习圆柱、圆锥、绘制简单的统计图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1、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2、理解和掌握同圆中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圆的特征;教学难点: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具学具:8开白纸2张、硬币、直尺、棉线、剪刀等。

教学过程:一、设疑激趣,探求新知:师:同学们,你们以前学过了哪些平面上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圆。

(学生回答后教师课件出示这些平面图形。

)师:上面的图形,哪些是直线围成的图形?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平行四边形。

师:很好,这是以前你们都学过的,那么圆是什么线围成的?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曲线。

师:对,现在我们来研究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圆。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二、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圆:1、表象认识。

师:你们以前初步认识过圆,请同学们说一说周围的物体上哪里有圆?生:硬币、钟面、圆形桌面、瓶盖等。

学生列举一下例子后,教师课件展示生活中的圆,学生观察,初步感知元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

2、简单介绍古人眼中的圆。

圆是一种看来简单实际上却很神奇的图形。

古代人最早是从太阳、阴历十五的月亮得到圆的概念。

约一万八千年前的山顶洞人在兽牙上打的孔是圆的,他们还发现圆圆的木头可以滚动,搬动重物时可以省力;大约六千年前,美索布达米亚人制成了第一个轮子,人们发明了车子。

古埃及人认为圆是神赐予的。

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墨子在描述圆时说到“一中同长也”,也就是说圆有一个圆心,圆心到圆周的长都相等。

5.1圆的认识---胡朝恩

5.1圆的认识---胡朝恩

圆的认识教学要求1、使学生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了解圆各部分的名称,理解同一个圆内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

2、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步骤和方法,学会画图。

3、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进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认识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理解直径和半径的关系。

教学步骤一、复习1、说出我们以前学过的有规则的平面图形有哪些2、这些图形都是由什么样的线段围成的二、新授。

1、揭示课题。

问:这是什么图形(出示剪好的一个圆)问:用手摸一摸圆的外圈是线段还是用曲线围成的问:请说出几种物体,它们的面是圆形的师:圆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小到手表里面的零件,大到宇宙飞船的制造都要用到圆的知识,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对圆的研究就有伟大的成就,因此我们学习圆的有关知识是非常重要而又必要的。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同时画一个圆)2、新课。

认识圆的特征和圆各部分的名称,师生一起操作进行。

(1)认识圆心:将剪好的圆拿出来,先对折,打开,换方向后再对折,再打开,反复折几次,折过若干次后。

问:像这样折可以折多少次(无数次)问:这些折痕意在圆的什么地方相交(这些折痕意是在圆中心这一点相交)老师指出,我们把圆中心的这一点叫做圆心。

圆心一般用字母O 表示。

指导学生在自备圆中心标出圆心,用字母O表示:(2)认识半径:指导学生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用直尺连一条线段,老师讲解并板书,连接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做半径,一般用字母F表示:问:从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问:量一量,半径长几厘米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半径长度都相等吗(3)认识直径:指导学生把圆形再对折然后打开,让学生把这条折痕用直尺画出来,看看每条折痕都从圆的什么地方通过两端都在圆的什么地方口答后教师指出同时板书,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叫做直径,用字母D表示。

问: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直径问:量一量,直径长几厘米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直径的长度都相等吗(4)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问:刚才我们量了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长度,谁能说出同一个圆里直径长度与半径的关系第一次练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第85――86页全部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5.1 圆(1)(九上)

5.1 圆(1)(九上)

课题:§5.1 圆(1)学富初中数学教研组【教学目标】1、经历圆的概念的形成过程,理解圆的描述概念和圆的集合概念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会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3、在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过程中体会用数量关系来确定位置关系的方法,逐步学会用变化的观点及思想去解决问题【重难点】重点: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以及圆的集合概念的理解难点: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的理解和应用【教学方法】探索交流、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古希腊的数学家毕达哥拉斯说过:“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

”2.请你欣赏:我们生活在圆的世界。

(投影图片)3.板书课题。

二、探索活动1、如何给圆下定义?(1)回顾圆的画法:请在白纸上画一个半径为2cm的圆.(2)思考:若要在平坦的操场上画一个半径为3m的圆,你有什么办法?讨论后,教师在多媒体上演示。

(3)你认为如何给圆下定义?小结:如图,在同一平面内,线段OP绕它固定的端点O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其中,定点O叫做圆心,线段OP叫做半径。

以O为圆心的圆,记作“⊙○”,读作“圆O”。

2、想一想:确定圆的要素有哪些?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_,圆心确定,半径确定。

例如:以O为圆心,以3cm长为半径的圆3、探讨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1)问题:已知⊙O为飞镖的圆盘,半径r =30cm。

如果一个人向飞镖盘投掷飞镖,那么飞镖的落点有哪几种可能?提问。

(2)如图,设⊙O 的半径为r,A点在圆内,B点在圆上,C点在圆外,那么OA ,OB ,OC 与r 的大小关系怎么样?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3)问题:你能用数量关系来刻画点和圆的这几种位置关系吗?学生讨论后交流。

总结并板书:若⊙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点P 在圆内 d < r 点P 在圆上 d = r 点P 在圆外 d > r点的位置可以确定该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反过来,已知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关系可以确定该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31|人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圆的认识31|人教版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荔湾区芳村实验小学骆毅贤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57-59页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和初步认识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让学生了解圆与前面学的平面图形的区别,知道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

本节课分三块内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认识圆的特征、学习画圆方法。

教学目标:1、认识圆,了解圆的各部分名称。

2、掌握圆的特征及半径、直径的关系,理解圆心、半径、直径的作用。

3、学会利用直尺和圆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4、通过生动画面、图像、演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圆的存在与作用,感受其神奇与蕴含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掌握圆的特征。

教学难点:利用直尺和圆规,在教师的指导下设计一些与圆有关的图案。

教学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学生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来发现所要学习的内容,并借助微课使学生自主地探索未知的知识,从而大大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过程:一、课前预习:观看微课,学会组装圆规和怎样用圆规画圆【圆规是一种新的工具,大部分学生不会组装,课前让学生观看微课组装圆规,能让学生对圆规有初步的认识,并且节省在课堂上的教学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欣赏图片,引出课题。

1.欣赏美丽的图片,从这些图片中你能找出与数学有关的知识吗?(对,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圆的认识)板书课题:圆的认识2.圆和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平面图形)三、探究圆各部分的名称。

1、同学们昨天都准备了一个圆形,请用这个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看看有什么发现?学生动手操作,边操作边思考,并填写以下学习单。

操作有困难时可观看微课帮助解决问题。

把圆对折几次后,我发现:折痕都会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就是圆的,用字母表示。

通过并且两端都在的线段叫做,用字母表示。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55-人教版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案-5.1 圆的认识55-人教版

《认识圆》微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往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56、57页过程与方法:经历圆的认识过程,体验直观观察、实践操作等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加强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体验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同时让学生感受数学的美以及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掌握圆的持征,理解同圆或等圆中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动手操作、观察、交流与探讨中总结归纳圆的持征。

突破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归纳总结圆的特征。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质疑引导操作实践讲练结合学法指导:让学生在操作实践与小组合作中获得新知。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直尺、剪刀、圆形实物。

学生准备:圆形纸片、圆形实物教学准备:线绳、小球、纸、剪刀、带有圆的物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同学们,大家喜欢动画片吗?(喜欢)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动画片,想看吗?(想)请大家屏幕,(出示课件)这几个小动物在举行汽车比赛,最后结果怎样呢?请往下看,现在比赛还没有结束,你能猜一下,最后谁能得第一?(小狗),为什么呢?(因为小狗的车轮是圆的)。

那小白兔的车轮也是圆的,那你为什么不说它得第一呢2(因为小白兔的车轮的车轴没在中间)那为什么车轮做成圆的,车轴装在中间,跑起来就又快又稳呢?学完这节课,你就会明白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圆的认识。

(板书课题:认识圆)二、操作体验、探究新知(一)、初探圆是曲线图形师:一年级的时候,咱们已经认识过圆了,谁在我们周围的物体上哪里还有圆?所以,我们就把圆叫做平面上的曲线图形。

1、画一画:利用身边带有圆的物体画一个圆。

2、剪一剪:用剪刀剪下这个圆。

3、摸一摸:让学生触摸手中的圆形纸片的边缘,进一步感知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曲线图形。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观察、触摸和与已学平面图形的比较,从而揭示圆的概念,这样设计不但能够形象生动地让学生明确圆是平面上的一种曲线图形,而且将要学的新知识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和认知基础上,遵循儿童的认知规律和心理发展需要。

5.1圆(第一课时)

5.1圆(第一课时)

云阳学校 九 年级 数学 指导教学书 (编号: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第 10 号)课题:5.1圆(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主编人:谢月华 审核人:九年级备课组 【教学目标】①感情目标: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解决问题。

②认识目标:a 、理解圆的定义;掌握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b 、利用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过程】 一、感情调节图片欣赏,亲身感受美丽的图形——圆 二.自学自学内容一:1.认真自学课本P106第一段,参考课本内容完下列填空将线段OP 的 固定,使 一周,则另一个端点P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叫圆心, 叫半径。

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 ”,读作“ ”.(从运动的观点描述圆)2.讨论交流(请学科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认真填写,并在组内交流结果) (1)以定点A 为圆心作圆,能作 个圆; (2)以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作 个圆;(3)以定点A 为圆心、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且只能作 个圆 结论: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 ___和____ ____。

自学内容二:操作思考1.如图所示,分别在圆内 、圆上 、圆外各取一个A ,B ,C 点,量出OA ,OB ,OC 的长度,并比较它们与圆半径r 的大小。

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操作与思考结论:若⊙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 ①点P 在圆 d r ②点P 在圆 d r ③点P 在圆 d rOP· ·2. 用圆规画⊙O,使⊙O的半径r=2cm。

在圆上任取两点M,N,度量得OM= cm,ON= cm再在圆上取一点,猜想这点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 cm发现:圆上的每一个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半径.反过来:到圆心O的距离等于2 cm的点都在圆上吗?类比线段垂直平分线是到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点的集合试着从集合的观点定义圆:圆是集合。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2.半径和直径的辨认 。
3.
活动四:画一画,想一想
(一)素材:圆规,学习纸
(二)问题:
1.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想:在同一个圆中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同一个圆中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
2.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4.把自己画的圆面积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画的圆的位置和大小都一样吗?知道为什么吗?
3.思考:以上这些画法中有什么共同之处?注意的问题你是怎么想到的?(固定一个点和一个长度,引出圆心和半径)
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学生可能会由于思维定式,选择比较单一的方式画圆,从而导致对圆的特征的认识不够充分。
板书设计:定点 定长
活动三:认一认,认识圆的特征
(一)素材:圆
(二)问题:
1.教师边画圆边讲概念。(概念讲解一定要结合图形,并要举一些反例)强调:圆心是一个点,半径和直径是线段。
下限目标
运用圆规熟练准确地画圆,感受圆的特征。
教学重点
在观察、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半径和直径的概念。
教学难点
能运用圆规熟练准确地画圆及空间观念的发展。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活动一:观察思考,初步感知圆的特征
(一)素材:教材套圈游戏的三幅图
(二)问题:
1.你对他们的三种玩法有什么想法吗?(从公平性上考虑)
讨论:圆的位置和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和什么有关系?
(三)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
1.只有在同一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也都相等,学生会忽略同一圆中。
2.半径决定圆的大小,学生不能把圆规张角与半径很好的联系起来。会误认为张角的距离是直径。
活动五:巩固练习

数学:5.1圆教案(1)(苏科版九年级上)

数学:5.1圆教案(1)(苏科版九年级上)
四、巩固练习
课本P108第1、2、3题
五、小结
1、圆是怎样定义和形成的?
2、怎样确定一个圆?
3、点和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怎样判定?
六、布置作业课本P109习题1、2
操作与思考并回答
学生思考后回答
学生回答,教者板演解答过程
口答与板演相结合
通过操作使学生感受到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使学生感悟到根据点和圆的数量关系可以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反之也成立
⑶归纳:把线段OP的一个端点O固定,使线段OP绕着点O在平面内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P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
2、圆的有关概念及圆的表示法:
⑴圆心和半径的概念和作用
定点O叫做圆心,圆心确定圆的位置。
⑵线段OP叫做半径,半径确定圆的大小
⑶圆的表示法和读法
3、操作与思考:
⑴在平面内,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
课题
§5.1圆(1)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理解圆的有关概念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会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重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学难点
点和圆的位置关系的判定
教具准备
投影仪、画圆工具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一、情境创设、引入新知
讨论、回答
动手操作,并观察比较发现圆的特征
通过设问,激发学生学习圆的兴趣
从画圆出发,借助学生的感性认识,通过描述圆的发生过程给出圆的定义
使学生认识到确定一个圆的条件是两者缺一不可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⑵画一个圆,分别在圆内、圆上、圆外各取一个点,并比较圆内的、圆上的、圆外的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半径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想法说出来。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5.1 圆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第五单元圆教学设计第1课时圆的认识教学内容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第57~59页内容及相关练习。

内容简析圆的认识分三部分内容教学,即圆的各部分名称、圆的性质和利用圆设计图案。

教材首先呈现生活中圆的素材原型,然后引导学生尝试用茶杯盖、三角尺上的圆洞等圆形物体进行描摹以及用圆规画圆的情景,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

在教学圆的特征时,分四个层次编排:第一,让学生将画好的圆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发现沿着任意一条直径对折,两边可以重合,说明了圆是轴对称图形。

第二,通过对折痕的观察和想象,让学生理解半径和直径都有无数条。

第三,通过测量与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也都相等,并且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第四,结合画圆的经验,理解圆心可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可决定圆的大小。

教学利用圆设计图案,涉及充分利用圆的对称性,需要学生学会确定某个圆或半圆的圆心和半径,这也是圆心和半径分别确定圆的位置与大小的最直接应用。

教学目标1.学生在画圆的过程中,认识圆,掌握圆的各部分名称。

2.通过动手操作、实验观察探索出圆的特征及同一个圆里半径和直径的关系。

3.初步学会用圆规画圆,培养学生的作图能力,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抽象、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在动手操作中掌握圆的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圆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

教法与学法1.本课时教学圆的认识,从生活情景引入,引导学生动手画标准的圆,在操作过程中,认识圆各部分名称、特征。

通过设计有关圆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欣赏数学美的能力。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首先是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生活中圆的物体抽象出圆,再观察体会圆;其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折一折、画一画、指一指、比一比等实践活动中讨论、交流,认识并理解掌握圆的特征,同时注重给学生创设思维空间,从而让他们主动去获得知识。

承前启后链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课件展示法:播放课件,呈现生活中圆的素材原型,然后在学生充分观察的基础上提问:你发现了什么?引出课题。

数学:5.1圆教案(2)(苏科版九年级上)

数学:5.1圆教案(2)(苏科版九年级上)
4、等弧:在同圆或等圆中,能够互相重合的弧叫做等弧
三、例题教学
例1:判断正误
1、直径是弦,弦不一定是直径()
2、半径相等的两个圆叫等圆()
3、半圆是弧,弧是半圆()
4、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例2:已知,如图,点A、B和点C、D分别在两个同心圆上,且∠AOB=∠COD,∠C与∠D相等吗?为什么?
分析:由∠AOB=∠COD得∠BOC=∠AOD
②半圆:圆的任意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分圆成两条弧,每条弧都叫做半圆。
③介绍弧的表示方法和优弧、劣弧。
2、探索活动
请你思考弧与半圆之间的关系。
学生结合图形理直观解弦与直径的概念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C
A O B
学生结合图形直观理解弧与半圆的概念
学生思考、讨论、交流
开门见山直接提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目的
二、探索活动
(一)探索直径与弦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介绍弦与直径的概念
弦:连接圆上任意两点的线段叫弦。D
如图:弦CD C
直径:经过圆心的弦叫直径。A O B
如图:直径AB
2、探索活动
请你思考弦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二)探索弧与半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1、介绍弧与半圆的概念
①弧:圆上任意两点间的部分叫做圆弧,简称弧
设计例1的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圆有关的概念
通过例2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体验圆与直线型的联系,引导学生开始把直线型的有关知识与圆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加以运用
要求学生结合弦与直径的概念探索上弦与直径之间的关系
要求学生结合弧与半圆的概念探索出弧与半圆之间的关系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
学生活动方式
设计意图

5.1 圆(2)(九上)

5.1 圆(2)(九上)

课题:§5.1 圆(2)学富初中数学教研组【教学目标】1.认识圆的弧、弦、直径、同心圆、等圆、等弧、圆心角等与其相关的概念;2.理解“同圆或等圆的半径相等”,并能应用它们解决相关的问题;【重难点】重点:圆的相关概念及体验圆与直线形的关系;难点:圆的相关概念的辨析;【教学方法】探索交流、讲练结合【教学过程】一、情境创设1.提问:怎样给圆下定义?2.提问: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有哪几种?3.引入:这一节课继续学习与圆有关的概念,为后面研究圆的有关性质打好基础.板书课题。

二、探索活动1.教师在黑板上画好的圆上任取两点A、B,连接AB,并描出圆上A、B两点之间的部分。

学生在作业本上同步完成。

2.教师:这两种图形以后经常会用到,为了叙述方便,应该分别给他们起个名称。

(1)给出弦的概念,以及符号表达方式。

辨别:直径和弦的关系。

(2)给出弧的概念,以及符号表达方式。

辨别:半圆和弧的关系。

(3)引入优弧与劣弧的概念及表示方法。

3.教师引领学生作同心圆和等圆,讲解概念并引导学生注意体会两者的区别与联系。

4.引入圆心角的概念。

5.引入等弧的概念。

6、概念辨析:(1)弦是直径。

()(2)半圆是弧。

()(3)直径是圆中最大的弦。

( )(4)长度相等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

( )(5)半径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 )(6)面积相等的两个圆是等圆。

( )(7)圆心相同半径相同的两个圆是同心圆。

( )(8)同一条弦所对的两条弧一定是等弧。

( )三、典例分析例1、已知:如图,点A 、B 和点C 、D 分别在同心圆上.且∠AOB =∠COD ,∠C 与∠D 相等吗?为什么?例2、如图,CD 是⊙O 的弦,CE=DF ,半径OA 、OB 分别过E 、F 点. 求证:△OEF 是等腰三角形.四、反馈性练习1.如图,点A 、B 、C 、D 都在⊙O 上.在图中画出以这4点为端点的各条弦.这样的弦共有多少条?2.(1)在图中,画出⊙O 的两条直径;(2)依次连接这两条直径的端点,得一个四边形.判断这个四边形的形状,并说明理由.五、体会与交流请把你本节课的所学,所想,所得作一概括,与大家分享!六、作业设计1.过圆内一点可以作出圆的最长弦有( )A .1条 B.2条 C .3条 D .1条或无数条2.如图,⊙O 中点A 、 O 、 D 以及点B 、 O 、 C 分别在同一直线上,图中弦的条数为( )A.2B.3C.4 D 53.如图,AB 、CD 是⊙O 的两条相交弦,图中共有______条劣弧,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 共有____________条优弧, 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4.如图,AB 是⊙O 的直径,点C 在⊙O 上.CD ⊥AB,垂足为D ,已知CD=4,OD=3,求AB 的长。

5.1圆(一)

5.1圆(一)

第一课时 5.1圆(一)学习目标1、理解、掌握圆的定义.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收获篇】一、情境引入:1、展示生活中的圆:摩天大楼、厨房用具、硬币、车轮。

思考:车轮为什么是圆的?2、战国时期《墨经》是如何描述圆的?3、思考:平面上的一个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哪几部分?如图所示是一个钉在方板上的圆形镖盘,x x 同学向镖盘上投掷了3枚飞镖,落点为图上的点A 、B 、C 。

如果该同学又掷了一枚飞镖,你能让不在现场的同学知道飞镖落点的大致位置吗?二、探究学习:1.尝试:量一量(1)利用圆规画一个⊙O ,使⊙O 的半径r=3cm.确定一个圆的两个要素是_______和________,以定点A 为圆心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作______个圆;以定点A 为圆心、定长r 为半径作圆,能且只能作_______个圆。

(2)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P ,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若⊙O 的半径为r ,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①点P 在圆 d r②点P 在圆 d r③点P 在圆 d r2.概括总结.(1)圆是到定点(圆心)距离 定长(半径)的点的集合.(2)圆的内部是到 的点的集合;(3)圆的外部是 的点的集合 。

【展示篇】例1、已知点P 、Q ,且PQ=4cm ,⑴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到点Q 的距离等于3cm 的点的集合。

⑵在所画图中,到点P 的距离等于2cm ,且到点Q 的⇔⇔⇔距离等于3cm 的点有几个?请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

⑶在所画图中,到点P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 ,且到点Q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cm 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把它画出来。

例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D 中,角C 为直角,AC=4,BC=3,E ,F 分别为AB , AC 的中点。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5.1圆的认识 课件(共20张PPT)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5.1圆的认识 课件(共20张PPT)
·O
圆的直径和半径都可以画无数条。
2 教学新知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利用你手中的 纸片,折一折。
2 教学新知
圆有多少条对称轴?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圆的特征
3 课堂小测
2、 20厘米 3米
40厘米 6米
7厘米 0.12米 3.9米 14厘米 0.24米 7.8米
3 课堂小测
3、选择题。
①甲圆的直径是4.5厘米,乙圆的半径是2.3厘米,则( )。
A.C甲圆大 B. 甲、乙两圆一样大 C. 乙圆大
②圆规两脚之间的距离是2厘米,用它画成的圆的直径是
( )厘米。
A A. 4
B. 2
C. 8
4 课堂小结
画圆时应注意:有针尖的一只脚要固定在一点;旋转圆规
时两脚间的距离必须保持不变。
圆心(O):圆正中心的一点。 半径(r):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 圆心决定圆的位置,半径决定圆的大小。

·C
· r
半径 d O圆心
直径

通过圆心,并且两 端都在圆上的线段 是直径。
针尖固定的一点是圆心。
E G
B
C
O
D
M
H NA
2 教学新知
圆的半径和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d=2r
·O
r=
d 2
在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在同一个圆里,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2倍。
2 教学新知
想一想:过圆心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圆圆的的认识认 识
1 课题引入
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圆
2 教学新知
圆规画圆
2 教学新知
圆规画圆
有针尖的一只脚要固定 在一点;

2011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教案:圆(南京·濮磊)

2011年江苏省初中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教案:圆(南京·濮磊)
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纯粹)
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完备)
学生交流,相互讨论后,教师请学生回答,得出圆的集合定义:
圆是平面内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类比得到:
点P在⊙O内 d<r
点P在⊙O外 d>r
圆的内部可以看成是平面内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可以看成是平面内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2.经历探究、归纳的过程,丰富数学活动经验,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研究方法,以及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目标
经历圆的有关概念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激发学生爱生活的情感.通过小组交流活动,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探索研究的精神.
(1)平面上的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几个部分?
学生思考后回答:圆上的点、圆外的点、圆内的点.
教师追问:圆上的点具有怎样的特征?
学生思考后回答,其他学生补充后,可得:圆上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
设⊙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的距离OP=d,则有:
点P在⊙O上 d=r.
(2)几何画板演示
(i)如图:已知点A在半径为5的圆O上,过点A作AH⊥x轴,垂足为H.若OH=3,求AH.
(ii)学生探索:请找出与定点O距离为5的格点,这样的点你能找出几个?
(iii)学生探索:请找出与定点O距离为5的点,这样的点你能找出几个?
(3)几何画板动画呈现,让学生直观感受.结合(2)的探索和(1)的操作过程,学生得出: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都在圆上.点P在⊙O上 d=r.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5.1《圆的认识》教学设计
1. 题型一:圆的定义和特征
题目:请给出圆的定义,并描述圆的特征。
答案:圆的定义:圆是一个平面上的所有点,到某个固定点的距离都相等的点的集合。
圆的特征:圆有一个中心点,称为圆心;圆心到圆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相等,这个距离称为半径;圆上有无数个点,圆的边界称为圆周;圆的直径是连接圆上任意两点且通过圆心的线段,直径的长度是半径的两倍。
(2)教学软件辅助:运用教学软件,进行实时互动,让学生在虚拟环境中进行圆的绘制和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
(3)实物模型:采用圆形实物模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圆的形状和特点,增强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4)在线学习平台:利用在线学习平台,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方便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交流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圆的面积计算:学生难以理解圆的面积公式A=πr²中的π表示圆周率,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以及如何准确地计算圆的面积。
(3)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学生难以将圆的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理解圆在实际中的应用。
(4)空间想象能力:学生难以想象和理解圆的三维形状,难以画出给定半径的圆。
(5)逻辑推理能力:学生难以运用逻辑推理的方式解释和分析圆的相关问题,如圆的直径与半径的关系等。
6. 鼓励学生进行数学创作,如绘制关于圆的画作、制作关于圆的手工制品等,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审美能力。
7. 推荐学生参加数学讲座或研讨会,邀请数学专家或学者分享圆的知识和研究成果,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
8. 提供与圆相关的数学游戏或 puzzle,让学生在游戏中锻炼思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七、重点题型整理
(5)互动式教学:运用互动式教学设备,如智能黑板等,进行实时教学展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九年级上册数学圆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圆集体备课教案

九年级上册数学第五章《圆》集体备课教案课题 5.1圆(一)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圆的定义.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以及如何确定点和圆的三种位置关系.3、初步渗透数形结合和转化的数学思想,并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和运动、集合的观点去认识世界、解决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掌握圆的概念. 难点:会确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 教具多媒体教材相关资料教法合作探究启发引导一次备课集体备课【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思考:平面上的一个圆把平面上的点分成哪几部分?二、探究学习: 1.尝试:量一量(1)利用圆规画一个⊙O,使⊙O的半径r=3cm.(2)在平面内任意取一点P,点与圆有哪几种位置关系?若⊙O的半径为r,点P到圆心O的距离为d,那么:①点P在圆d r ②点P 在圆d r ③点P在圆 d2.概括总结.(1)圆是到定点距离定长的点的集合. (2)圆的内部是到的点的集合;(3)圆的外部是的点的集合。

3.典型例题:例1、已知点P、Q,且PQ=4cm,⑴画出下列图形: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的点的集合;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的集合。

⑵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等于3cm的点有几个?请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

⑶在所画图中,到点P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且到点Q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cm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把它画出来。

例2.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D中,角C为直角,AC=4,BC=3,E,F分别为AB,AC的中点。

以B为圆心,BC为半径画圆,试判断点A,C,E,F与圆B的位置关系。

4.巩固练习(1)⊙O的半径10cm,A、B、C三点到圆心的距离分别为8cm、10cm、12cm,则点A、B、C与⊙O的位置关系是:点A在;点B在;点C在。

(2)⊙O的半径6cm,当OP=6时,点A在;当OP 时点P在圆内;当OP 时,点P不在圆外。

(3)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2cm,以A为圆心2cm为半径作⊙A,则点B在⊙A ;点C在⊙A ;点D在⊙A 。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5.1圆(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画圆,描述圆的定义,并能从集合的角度认识圆。

2.经历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的过程,会运用点到圆心的距离与圆的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判断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3.渗透数形结合和集合思想,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

难点:从集合的角度认识圆。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以“问题解决”为基本模式,以“合作学习”为基本形式,以“多媒体教学”为辅助方式。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学过圆吗?你能不能给我展示一些生活中有关圆的形象?
(学生举例说明)
好,刚才同学们都给出了生活中关于圆的形象。

那你能否说出到底什么是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研究什么是圆。

【板书:5、1圆(1)】 (二)实践探索,揭示新知 1.圆的定义:
请同学们在草稿纸上画一个圆。

(画完后,) 提问:谁来说说这个圆是怎么画出来的?
(引导学生说出:先把圆规的一个脚固定在一个点,画的过程中保持圆规的两个脚之间的距离,同时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圆) 多媒体展示:画一个圆。

提问:线段OP 经过了怎样的运动?(引导学生从运动的观点来描述圆。


(1)圆的定义:如图,把线段OP 的一个端点O 固定,使线段OP 绕着点O 在平面内旋转1周,另一个端点P 运动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板书:圆的定义】
(2)圆的两个要素:我们把这个定点O 叫做圆心,线段OP 叫做半径(定长)【板书】半径通常用“r”表示。

(3)圆的表示方法:我们把以点O 为圆心的圆,记作“⊙O”,
读作“圆O”【板书】(请同学在把所画的圆标上圆心字母O ) 强调:圆是指圆周,它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提问:那圆心在不在圆上呢? 2.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活动一】操作与讨论:
①请你在刚才所画圆的纸上任意画一个点P ,量一量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记OP 长为d ,再画一条半径r 。

②试比较d 与r 的大小关系,再看看此时点P 与⊙O 之间的关系。

(画完后,小组交流,并选小组代表总结交流的结果。

然后引导学生反过来观察、判断) 归纳:【板书】若⊙O 的半径为r ,点P 到圆心O
的距离为d ,那么: 点P 在圆 d r 点P 在圆 d r 点P 在圆 d r “ ”这个符号读作“等价于”表示从左端可以推出右端;从右端也可以推出左端。

⇔⇔⇔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操作与讨论,我们发现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转化为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反过来,通过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这是数学中“数形结合”的思想。

【板书:数形结合】 练习: (1)⊙O 的半径r=10cm ,
若OA 的长度为8cm ,则点A 在⊙O ; 若OB 的长度为10cm ,则点B 在⊙O ; 若OC 的长度为12cm ,则点C 在⊙O 。

(2)如图已知矩形ABCD 的边AB=3cm ,AD=4cm ,以点A 为圆心,4cm 为半径作⊙A ,则点B 、
C 、
D 与⊙A 的位置关系为:点B 在 ,点D 在 ,点C 在 。

(3)⊙O 的半径6cm ,
当OP=6cm 时,点P 在 ; 当OP 时,点P 在圆内; 当OP 时,点P 在圆外。

3.集合的观点 从做题过程中强调:当d=r 的时候,点在圆上。

提问:圆上的点有多少个?圆上的所有点是不是到圆心的距离都等于半径呢?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的所有点都在圆上吗?
引导学生得出:圆是到定点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提问:圆内的所有点是不是也有着共同的特征?它们也可以看成是一个集合吗?用集合的观点该怎么来描述?圆外的所有点呢?(引导学生分别说出圆内的点和圆外的点的集合思想) 圆的内部是 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 的点的集合; 圆的外部是 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 的点的集合。

总结:原来,一个圆可以把平面内的点分成三个集合,….我们又从集合的观点认识了圆。

【板书:集合的观点】
【活动二】尝试与交流 已知点P 、Q ,且PQ=4cm , (1)画出下列图形:
到点P 的距离等于2cm 的点的集合; 到点Q 的距离等于3cm 的点的集合。

(2)在所画图中,到点P 的距离等于2cm ,且到点Q 的距离等于3cm 的点有几个?请在图中将它们表示出来。

(3)在所画图中,到点P 的距离小于或等于2cm ,且到点Q 的距离大于或等于3cm 的点的集合是怎样的图形?把它画出来。

(学生操作并交流后,请小组代表的展示成果并说出解题思路。

) (三)体验成功, 回味收获
一起来分享!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寄语:同学们: 圆的知识我们还会继续学习,圆的秘密需要你们继续去探索。

只要你有一颗不倦于思考的大脑,一双善于观察的明眸,就会在圆的世界里发现美、欣赏美还可以创造美! (四)作业布置
1、课本P108练习1、3
2、完成补充习题P81圆(1)
五、教学设计说明:
P Q
A D
C
B
本课是九年级(上)第五章圆第一课时,教学开始从学生对圆已有的认识和寻找生活中圆的形象来引入,揭示课题。

本课的内容主要一是圆的描述定义,二是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三是从集合的观点认识圆。

对于圆的描述定义主要通过观察画圆的过程来引导学生组织语言从运动的观点来说出它的定义,由此得出定点是圆心,定长是半径。

同时引导学生说出圆的两要素所起的作用。

另外让学生知道圆的表示方法与圆心的字母有关。

教学中强调圆是指圆周,它是一条封闭的曲线。

让学生区别于对圆已有的认识。

探索点与圆的位置关系是本课的重点,让学生通过取点、度量、比较,并进行“分类讨论”得出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可以转化为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反过来从点到圆心的距离和半径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确定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思想。

接着安排了一组练习对所学知识及时巩固。

从集合的观点认识圆是本课的难点,教学中主要是引导学生由一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过渡到无数个点和圆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平面内的一个圆可以把平面内的点分成不同的集合这一思想。

通过圆是到圆心(定点)的距离等于半径(定长)的点的集合引导学生说出圆的内部和圆的外部分别是由符合某一共同特征的点组成的集合。

活动二也是本课的一个难点,主要通过学生合作交流、成果展示和教师的引导,以及多媒体的演示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同时符合两个条件的集合组成的图形,渗透交集的思想。

在每个新的知识点得出后都进行总结概括,让学生清晰的知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