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落演替

合集下载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

群落的演替一、引言群落演替是生态学领域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描述了一个生态群落从初级阶段到成熟阶段的发展过程。

群落演替是一个动态的、连续的过程,涉及到群落中物种组成、生物量、生产力、物种多样性等方面的变化。

群落演替的研究对于了解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群落演替的类型根据群落演替的起始条件,可以将群落演替分为原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1.原生演替(1)初级阶段:初级阶段是群落演替的起始阶段,此时裸地上没有生物存在。

初级阶段的特点是土壤贫瘠,缺乏有机质和养分。

(2)先锋物种阶段:在初级阶段之后,一些适应性强、生长速度快的物种开始侵入裸地,形成先锋物种。

先锋物种能够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裸地,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草本植物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灌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快,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能够占据更多的生态位。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乔木植物的生长速度较慢,但是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生态位占据能力。

2.次生演替(1)破坏阶段: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导致原有群落受到破坏,物种组成和生物量发生变化。

(2)恢复阶段:破坏后,群落开始逐渐恢复。

先锋物种侵入,逐渐改善土壤质量,为后续物种的侵入提供条件。

(3)草本植物阶段:随着先锋物种的生长和繁殖,草本植物开始侵入,形成草本植物群落。

(4)灌木阶段:草本植物群落逐渐演替为灌木群落。

(5)乔木阶段:灌木群落逐渐演替为乔木群落。

三、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演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环境因素、物种相互作用和人为干扰等。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是影响群落演替的重要因素之一。

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等。

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可能会有所不同。

2.物种相互作用物种相互作用是群落演替过程中的关键因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第4节 群落的演替(34张PPT)
2、演替的终点不一定是森林阶段,如干旱荒漠 地区很难形成森林。
3、演替不一定是丰富度高的群落取代丰富度低 的群落,也可能出现负演替。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至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围的杂草分布中 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强, 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方, 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前草等 处于劣势。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5)灌木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1)裸岩阶段
(2)地衣阶段 (3)苔藓阶段 (4)草本植物阶段 (5)灌木阶段 :更高的灌木在竞争中占
势;各种鸟类迁优入;群落结构较稳定,抵 御环境变化能力增强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在种群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一些种 群通常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请思考
是不是群落的演替只能发生在光裸 岩石的地区? 有没有其他的可能?演替过程是否 相同?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耕种的农田
(1)杂草阶段
二、演替的类型:
2.例: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1)杂草阶段 :一年生杂草生长;多年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1.人类的许多活动正在影响着群落的演替
过度放牧 导致草原退化
过度砍伐 导致森林破坏
污水排放, 破坏水域生物 群落
三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二、演替的类型: 1.例: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土壤条件不断改善)

群落演替总结

群落演替总结

群落演替总结简介群落演替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变化。

群落演替常常是由环境条件、物种间相互作用、种群动态等多种因素所驱动的。

本文将总结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驱动因素以及常见类型。

群落演替的基本概念1.群落:指的是生物群体的集合,包含不同物种的个体在空间上的分布。

群落由物种组成,这些物种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2.演替:指的是群落的变化过程,包括物种数量、空间分布和相对丰度等方面的变化。

3.群落演替:指的是在同一生态环境中,不同物种之间相对数量和空间分布的变化过程。

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群落演替的变化往往由多种因素驱动,下面主要介绍常见的三个驱动因素。

1.环境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气候、土壤、水分、光照等。

这些因素对物种的适应性有着直接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可以导致植物物种的变化,从而引发群落演替。

2.物种间相互作用:物种间相互作用主要包括竞争、捕食、共生等。

竞争是影响群落演替的一个重要因素,竞争弱的物种可能会被竞争强的物种替代。

3.种群动态:种群动态主要指物种的出生、死亡、迁移等,这些过程也会对群落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例如,某物种的迁移可以导致其在新生境中的数量上升,从而影响群落的结构。

常见的群落演替类型群落演替可分为两种基本类型: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1.初级演替:指的是在无生物存在的环境中开始的演替。

例如,火山爆发后形成的岩石上的初级演替。

初级演替由于没有其他生物竞争,物种替代的速度较慢。

2.次级演替:指的是在已有生物存在的环境中进行的演替。

例如,森林火灾后的次级演替。

次级演替通常会受到先前群落的影响,物种替代的速度较快。

除此之外,还存在一些特殊类型的群落演替,如稳定演替和逆向演替等。

总结群落演替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深入理解群落演替对于生态系统的研究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群落演替的变化由多种因素驱动,包括环境因素、物种间相互作用和种群动态等。

根据群落演替发生的环境条件,可以将其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级演替。

高中生物关于群落的演替的知识点

高中生物关于群落的演替的知识点

【导语】在⽣物的学习中,学⽣会学习到很多的知识点,下⾯将为⼤家带来关于⽣物的结构的知识点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家。

⼀、群落演替的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群落随时间的推移,⼀定区域内⼀个群落被另⼀个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群落演替的原因 ①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和动物的活动性。

②群落内部环境变化③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

④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

⑤⼈类的活动。

三、群落演替的类型 群落的演替按发⽣的基质状况可分为两类: 1、初⽣演替 (1)概念:在⼀个从来没有植被覆盖的地⾯,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发⽣的演替。

(发⽣于以前没有植被覆盖过的原⽣*地上的群落演替叫做初⽣演替。

) (2)过程: ①旱⽣演替:*岩阶段→地⾐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阶段→森林阶段 ②⽔⽣演替:沉⽔植物→浮⽔植物→挺⽔植物→湿⽣草本植物→灌丛、疏林植物→乔⽊。

(3)特点:演替缓慢。

2、次⽣演替 (1)概念:在次⽣*地(原群落被破坏、有植物繁殖体)上发⽣的演替。

原来有过植被覆盖,以后由于某种原因原有植被消灭了,这样的*地叫做次⽣*地。

次⽣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还保留了植物的种⼦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发⽣的演替。

如⽕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上进⾏的演替。

(2)过程:弃耕农⽥→⼀年⽣杂草→多年⽣杂草→灌⽊→乔⽊ (3)特点:演替快速。

特别提醒:⼈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然的演替速度和⽅向进⾏。

四、群落演替的特征 ①⽅向:⼀定的⽅向性。

②能量:总⽣产量增加,净⽣产量逐渐减低,群落有机总量增加。

③结构:营养结构复杂,物种多样性增⾼,稳定性增强。

④⽣活史:⽣物个体增⼤,⽣活周期变短,⽣态位变窄。

⑤物质循环:开放转为封闭,交换速度变慢。

群落演替定义

群落演替定义

群落演替,又被称为生态演替,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特别是在群落生态学、动植物群落学以及群落动态学等领域中占据核心地位。

它描述了在一定区域内,群落如何随时间发生变化,由一种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类型的生态过程。

简单来说,群落演替就是一个优势群落被另一个优势群落所替代的过程。

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会发生变化,这通常是优势种或全部物种变化的结果。

演替的最高阶段受到无机环境的限制,而在恶劣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可能无法达到最高的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的过程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首先是侵入定居阶段,也称为先锋群落阶段,此时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并成功定居,它们改良了环境,为后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造了有利条件。

接下来是竞争平衡阶段,物种之间开始竞争资源,如光、水、营养等,经过一段时间的竞争,一些物种可能会占据优势地位。

最后是相对稳定阶段,群落达到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物种组成和数量变化较小。

群落演替的实质是群落的生活型组成和植物环境的更替。

这种变化是由群落内部矛盾的发展所引起的,它导致群落内部环境条件的变化,进而引起植物成分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

这些变化为新群落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最终新群落会替代旧群落。

总的来说,群落演替是一个复杂而有序的过程,它反映了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特点。

这一过程通常是连续变化的,并且是可以预见或可测的。

通过深入研究群落演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

群落演替概念

群落演替概念

群落演替概念群落演替:1. 什么是群落演替?群落演替是一种对植物群落组成结构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动态变化的过程。

它表现为植物群落结构在空间上的不断变化和时间上的不断变化,以及群落内种类的变化,结构变化而引起生态平衡的变化,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

2. 群落演替模式群落演替常见的模式有特定模式和不特定模式两类。

特定模式指具有特定顺序的种类替代过程,比如K 伯特斯特落谷演替模式。

不特定模式指种类受到环境因子制约,并不按预定顺序变化而无定向演替的模式,比如南西太平洋群落演替模式。

3. 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主要有气候变化、生境变化、生物因素等。

气候变化是外部环境因素中最显著的一个,它会影响到植物根系、芽、叶或花蕾的发育。

生境变化指土壤质量、酸碱度、水质等的变化,也会对植物的生长过程产生重大影响。

生物因素主要是指植物之间和植物与其他生物的竞争、借食、寄主关系等,这些因素会影响到植物的生长繁衍以及植物群落的演化过程。

4. 生态系统的重要稳定性有哪些?生态系统的重要稳定性有:(1)联系性稳定性:指各种生物群落及其环境之间棘手的联系,也就是各种因素均衡发挥了重要作用;(2)反馈稳定性:植物群落在不同时期之间以及在不同空间上运动的过程中,会发生某种程度的反馈或调节作用,从而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3)调和稳定性:又称位移稳定性,指在应变过程中,植物群落中某些物种会发生位移或调和,从而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4)缓冲稳定性:指植物群落在受环境刺激后,不受到太大影响或者拥有相对弹性,从而将受到的刺激缓冲,从而保持植物群落的稳定性;(5)多样性稳定性:植物群落中物种的多样性也是群落演替的一重要维度。

多样性不仅能够缓冲受到的环境刺激,更能在群落演替期间占据优势生存的几率。

5.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是指通过分析和研究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及其与环境、生物及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来反映群落演替的结果。

其方法是用格里高利(Gleissner)维数模型来分析植物种类、生物量、异种竞争指数、竞争比等生态指标及其变化状况,从而反映出植被群落演变过程中所受外部影响的品质性变化。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群落的演替
自养性演替:光合作用所固定的生物量积累越来越多,例如 由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的演替过程。 异养性演替:如出现在有机污染的水体,由于细菌和真菌分 解作用特别强,有机物质是随演替而减少的。
植物群落的演替类型 原生演替
旱生演替系列 ①地衣植物阶段 ②苔藓植物阶段 ③草本植物阶段 ④灌木植物阶段 ⑤乔木植物阶段
1.最少有两种因素在小路周边的杂草分布 中起作用:
一是人的践踏,从耐践踏而言,车前草最 强,狼尾草次之,狗尾草最弱;
二是植物之间的竞争,在远离人践踏的地 方,茎秆较高的狗尾草优先获得阳光,车 前草等处在劣势。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 止了,在路周边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 植物,逐步成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 出现“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的景 象。
群落的演替类型
按基质的性质划分(C.F.Cooper,1913)可分为:
(1)水生演替(hydrorarch succession)演替开始 于水生环境中,但普通都发展到陆地群落。如淡水湖或池塘 中水生群落向中生群落的转变过程。
(2)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演替从干旱缺 水的基质上开始。如裸露的岩石表面上生物群落的形成过程。
生物入侵
水葫芦(凤眼莲)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 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
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我国已实施大规模退耕还林、退田还湖、 退牧还草等重要政策,并从2003年1月起开 始实施《退耕还林条例》。
首先,湖泊中的浮游植物和动物死 后沉入水底,加上湖岸冲刷下来的 矿物质颗 粒,日积月累,湖底逐 步升高,湖水逐步变浅。此时某些 浮叶植物和浮叶根生植物,如莲、 荇莱等出现。这些植物的叶盖满水 面,阳光不能透入水底,因而水下 植物不能生存而逐步消失。浮叶根 生植物普通都是较大的。它们的根 埋在土中,它们死后沉入水底,这 些都促成湖底进一步升高。某些直 立扎根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菖蒲、 泽泻等也于此时逐步出现。湖底上 升之后,湖泊变成高低不平的沼泽, 于是多个耐湿的草本植物生长出来, 接着灌木、乔木陆续长出。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

高二生物群落及其演替知识点生物群落是由生物体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组成的,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群落中的生物体可以是同种的,也可以是不同种的。

生物群落的组成和结构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气候、土壤、水源等。

群落随着时间推移也会发生变化,这就是演替。

一、群落的组成和结构生物群落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生物体组成,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

这些生物体之间相互依存,形成了复杂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群落中的物种数量和种类的多样性对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群落的结构可分为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

横向结构指群落中物种的丰富度和物种间的相对丰度。

物种的丰富度越高,群落越复杂。

纵向结构指不同物种之间的相对位置和层次关系。

群落中的植物可以分为不同的生境类型,例如森林的上层、中层和下层。

动物也存在竞争和捕食关系,形成不同的层次和种类。

二、群落的演替过程群落的演替是指群落随着时间推移发生的变化。

它可以分为初级演替和次生演替。

初级演替发生在没有生物存在的地方,例如火山爆发后的岩浆表面。

这时,最先出现的植物是一些耐寒和耐旱的物种,例如青苔和地衣。

它们通过生物风化和土壤形成过程逐渐改善环境条件,为其他植物的生长提供了土壤基础。

次生演替发生在原有群落的基础上,当原有群落遭受自然灾害或人为干扰时。

次生演替的速度比初级演替快,因为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存在。

原有植被的死亡和土壤中的种子会在环境适宜的条件下再次发芽和生长。

然而,次生演替的群落结构和物种组成可能与原有群落有所不同。

三、演替的影响演替对生物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发展和演化起着重要作用。

首先,演替可以促进物种多样性的增加。

随着时间的推移,物种的多样性在群落中逐渐增加。

初期物种往往是对极端环境条件适应的物种,而后期物种则具有更广泛的生态适应性。

其次,演替可以改善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随着群落发展,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的生物体数量和种类增加,群落的稳定性也相应提高。

这对于维持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

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高中生物必修3第3章生物群落的演替

1、光裸的岩地上首先定居的生物为什么 不是苔藓和草本植物,而是地衣?
☆因为苔藓和草本植物无法直接从裸岩中 获取养分,而地衣可以通过分泌有机酸而从裸 岩中获取养分。
2、地衣阶段为苔藓的生长提供了怎样的基础? 为什么苔藓能够取代地衣?
☆通过地衣分泌有机酸加速岩石风化形成土 壤,并积累起了有机物,这为苔藓的生长提供 了条件。而苔藓生长后,由于其植株高于地衣 能获得更多的阳光,处于优势地位,其结果是 逐渐取代了地衣。
、建造水库等,可都使生物群落的面貌改变 。 正面影响:通过培育森林、管理草原、治理 沙漠等,使群落在人类的干预下,按照不同 于自然发生的进程发生演替。
二、群落演替的影响因素
内因
种内关系 种间关系
其动态变化是群 落演替的催化剂
群落内部环境的变化 是群落演替的动力
外因
自然因素 气温的大幅度变化、 洪水、干旱等
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过程: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乔木 →森林 例如:裸岩、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 演替。
裸岩上的演替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9

裸岩阶段 地衣阶段 苔藓阶段 草本植物阶段 灌木阶段 森林阶段(乔木阶段)
乔木(树林)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初生演替与次生演替的比较
类型 内容
初生演替 无→有→多
起点
次生演替 (有)少→多
速度时间 影响因素 实例
群落演替发生的条件(一)
入侵和定居 植物的入侵和定居是群落形成的首
要条件,也是植物群落演替的主要基础 。 入侵:植物繁殖体(包括种子、果实等 )的传播。 1. 定居:植物繁殖体开始发芽、生长和繁 殖的过程。
2.如果小路被废弃后,人的践踏活动停止了, 在路周围会慢慢长出茎秆较高的植物,逐渐成 为优势植物。于是,就会出现“远芳侵古道, 晴翠接荒城”的景象。

园林生态学课件:群落演替

园林生态学课件:群落演替
2. 演替学说(Succession theory):
A.单元顶极学说( mono-climax theory ) :一个气候区只有一 个潜在的气候顶极。---F. E. Clements,1916 B.多元顶极学说(poly-climax theory):一个气候区具有多个 生 态因子的顶极。 ---A. G. Tansley, 1954
群落演替 Ecological succession
9.1 群落演替概念
变化(change)是群落的基本特征。
季相- - 波动- - - - 演替- - - - - 进化
9.1.1群落演替(succession)
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称为 群落演替。一般以10-100a为单位。
旱生演替(xerarch succession):始于缺水环境,如裸露
岩石、沙地等。
水生环境
旱生环境
9.2 群落演替类型
(3)按照演替的方向划分:
进展演替(progressive S.):从结构简单向复杂的群落变化,如针叶林—混
交林;
逆行演替(retrogressive S.):在干扰后,复杂群落向简单变化。如常绿
外来种比例----城市环境恶化的标志之一
9.4城市植被的变化
3. 城市植被演替
小面积孤岛状分布的残存自然植被,其维持机理和演替过 程不同于自然植被。
Important affecting factors: A. 人工种植植物 B. 周围种源母树 C. 种子散播能力
9.5 城市植被恢复与重建
恢复与重建概念
阔叶林-毛竹林;
循环演替(cyclical S.):又回到原有类型。山毛榉-糖槭-黄桦-山毛榉

4.4群落演替

4.4群落演替

物质变化
3.群落演替终点:大都处于顶极群落状态。 顶极群落主要是由平均温度和年降雨量所决
定的,如在高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群落 是热带雨林;在低温、高湿的气候条件下,顶极 群落是北方针叶林;在中温、中湿的条件下,顶 极群落是温带草原;在低温、低湿条件下,顶极 群落是苔原;在极端缺水的条件下,顶极群落是 沙漠。 4.由草原退化为沙漠也属于演替。
A 物生物量(干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加剧 B.蜥蜴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的风险就越大 C.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 D.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 部分
7.(2017·天津高考)大兴安岭某林区发生中度火 烧后,植被演替过程见下图。
裸岩 沙丘 冰川泥 火山岩
2.次生演替:
(1)概念:是指在原有的植被虽不 (2)主要区
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
域类型
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的繁殖
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
生的演替。
火灾后的草原 过量砍代的森林 弃耕的家田
(三)群落演替的三个阶段
1.侵入定居阶段(先锋群落阶段)。一些物种侵入裸地定居 成功并改良了环境,为以后侵入的同种或异种物种创 造有利条件。
在动、植物共同作用下,土壤有机物 越来越丰富,土壤通气性、保水性也 越来越好
【灌木阶段】 1.优势种:灌木
成因: ①土层加厚、土壤机物增多,适 宜从其它群落迁移、散布来的小 型木本植物种子萌发生长。
②灌木阶段能代替草本植物 阶段的原因是:灌木比草本植
物高大,在争夺阳光等资源的竞 争中处于优势
【森林阶段】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

3、苔藓阶段
地衣的存在改良了岩石,出现了少量土壤和 有机物,为苔藓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苔藓个体比地衣大,所以比地衣更容易得到 阳光,而且生长密集,所以苔藓的出现使得 地衣逐渐消失。 随着苔藓死亡,会积累大量有机物,土壤层 会更厚。这为其他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4、草本植物阶段
随着苔藓死亡,会积累大量有机物,土壤层 会更厚,这有利于保留更多的水分,草本植 物的种子就能够在上面发芽。 在和苔藓竞争阳光的过程中草本植物明显占 优势,这样的话草本植物会渐渐增多,而苔 藓会逐渐减少。 以这些草本植物为食的小动物也跟着来到了 这块土地,在植物动物的共同作用下,土壤 中的有机物越来越丰富,土壤越来越疏松。
群 落 演 替
一、群落演替
是指植物群落在发展变化过程中,由低 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一个阶段接 着一个阶段,一个群落代替另一个群落 的自然演变现象。
二、群落演替的过程
1、陆生演替 (1)初生演替: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2)次生演替: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水生演替 把湖变成森林的过程。
初生演替
1、裸岩阶段:
只有裸露的岩石,没有生物。
2、地衣阶段:
地衣是藻类和真菌结合而成的。 真菌给藻类提供光合需要的水分,二 氧化碳和无机盐离子;藻类给真菌提 供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
有机物
水分 二氧化碳 无机盐离子
除此之外,地衣耐旱性很好,真菌能 够合成地衣酸腐蚀岩石,使岩石表面 变成土壤。
裸 岩
地 衣
苔 藓
草 本 小 动 物
灌 木 中 型 动 物
乔 木 大 型 动 物
次生演替
裸 岩
地 衣
苔 藓
草 本 小 动 物
灌 木 中 型 动 物

群落的演替名词解释

群落的演替名词解释

群落的演替名词解释群落的演替是生态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指的是一个特定地区生物群落中各个物种在时间上的替代发展过程。

它是生态系统中生物多样性演变的一个关键方面,也是自然界中不断变化和适应的象征。

演替主要包括两个阶段:原初演替和维持稳定的成熟演替阶段。

原初演替是指在生态系统中从无生物的状态出发,最初的物种会逐渐出现并取代先前相继消失的物种,逐步建立一个新的生物社区。

成熟演替阶段是指物种长期以来在生态系统中的发展和演变,最终形成相对稳定的生态系统。

在原初演替中,最初的物种称为先驱种(pioneer species),它们通常是具有较强适应能力和耐受环境恶劣条件的物种,例如一些耐旱、耐寒、能够在贫瘠土壤中生长的植物。

这些物种会改变环境条件,使得其他物种也能够在这个环境下存活和繁衍。

随着先驱物种的逐渐取代和增多,生态系统环境逐渐改善,为后续物种的生存创造了条件。

维持稳定的成熟演替阶段中,物种组成相对稳定,各个物种之间达到一种相对平衡状态。

这个阶段通常具有较高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不同物种之间共同协同作用,形成一个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

在这个阶段,水、光线、营养等环境因子被充分利用,不同物种之间彼此依赖,共同维持系统的稳定性。

群落的演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可以跨越几十年到几个世纪,甚至更长时间。

它往往受到环境因子和物种相互关系的影响。

例如,气候变化、土壤类型、火灾、人类活动等会对群落的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毁灭性的自然事件可能会打乱群落的演替过程,导致物种组成的巨大变化。

群落的演替在生态学研究和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

对群落的演替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生物多样性维持和物种适应能力的演化机制。

此外,对群落演替的深入认识也对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通过了解演替过程,我们能够更好地预测和管理生态系统的变化,从而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

总之,群落的演替是描述生态系统中物种组成和结构随时间演变的过程。

它是生态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对于我们了解自然界的变化和生物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群落生态学3群落演替

群落生态学3群落演替
森林群落的演替可以分为不同的阶段,包括草本植物群落、灌木群落、 乔木群落等。在演替的早期阶段,一些草本植物开始在空地上生长,随 后灌木和乔木开始出现,形成更加复杂的群落结构。
森林群落的演替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掌握群落演替的规律,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和管理生态系统, 促进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污染
工业排放、农业污染等可 以改变环境条件,影响生 物的生长和繁殖,从而导 致群落演替。
外来物种引入
人类有意或无意引入外来 物种,可能会对本地物种 产生竞争或捕食压力,从 而影响群落结构。
物种入侵与竞争
1 2 3
入侵物种的影响
外来物种的入侵可能会对本地物种产生竞争或捕 食压力,导致本地物种的消失或减少,从而引起 群落演替。
群落演替
目 录
• 群落演替概述 • 群落演替的驱动因素 • 群落演替的实例与案例 • 群落演替的影响与意义 • 群落演替的未来研究方向
01 群落演替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群落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 代替的过程,是生物群落动态的主要 研究内容。
特点
群落演替是有规律的,具有一定的方 向性,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 到高级的变化。
04 群落演替的影响与意义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生态平衡
01
群落演替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和平衡的重要机制,通过群落演
替,生态系统能够适应环境变化,维持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02
群落演替过程中,不同物种不断适应环境变化,丰富了生物多
样性,为生态系统的稳定和持续发展提供了基础。
物质循环
03
群落演替有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使能量和物质在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群落演替
一、选择题
1.下列有关群落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群落中一些生物消失了,另一些生物来占据它们的空间,就属于演替
B.光裸的岩石上最先出现的是地衣
C.在弃耕的农田上不可能形成树林
D.不论在什么条件下,群落的演替都能形成树林
2.演替过程中乔木最终取代灌木而占优势的原因是( )
A.乔木繁殖能力较强
B.灌木的寿命较短
C.灌木不适合在湿润的土壤上生长
D.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
3.草本植物在土壤中出现的阶段是( )
A.地衣阶段以后
B.灌木阶段以后
C.苔藓阶段以后
D.森林阶段以前
4.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
B.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不同的种群形成生物群落
C.种群和群落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密切关系
D.群落的结构不会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5.下列有关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影响的表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
A.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没有影响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影响都是破坏性的
C.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D.人类可以任意的对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加以控制
6.有关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沙丘、火山岩上进行的演替是初生演替,冰川泥、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初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无竞争现象,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内竞争明显
C.初生演替所需时间较长,次生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D.初生演替能形成森林,次生演替很难形成森林
7.在光滑的裸岩上长出森林,大约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①裸岩阶段;②地衣阶段;③苔藓阶段;④森林阶段;⑤灌木阶段;⑥草本植物阶段。

演替的正确顺序是( )
A.①一②一③一④一⑤一⑥
B.①一②一③一⑥一⑤一④
C.①一②一③一⑥一④一⑤
D.①一②一④一③一⑤一⑥
8.次生演替比初生演替所用的时间少,原因是( )
A.次生演替不需要形成森林
B.次生演替所处的环境较湿润
C.次生演替原有的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D.次生演替形成的群落结构简单
9.在进出口口岸,进出口检疫部门要对进口货物进行严格检疫,严格禁止境外有害生物(包括虫卵和微生物)流入境内。

若害虫流入境内,将( )
①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有害生物种群数量呈“J”型增长②一般会缺少天敌③对境内生物多样性构成威胁④不适应新环境,很快死亡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②④
10.在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较,土壤中有机物含量( )
A. 地衣阶段大于苔藓阶段
B. 地衣阶段小于苔藓阶段
C.地衣阶段等于苔藓阶段
D.无法比较
11.下列不是由于人类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是( )
A. 舟山渔场鱼类大量减少
B.菲律宾山区火山爆发
C. 北京地区的酸雨
D.淮河流域水质遭受污染
12.在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中,“保护天然林”和“退耕还林(草)”是两项重要内容,采取这两项措施的重要目标是( )
A. 开展生态旅游 B.发展畜牧业
C.增加木材产量 D.改善生态环境
13.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动物是( )
A.小型植食性动物
B.大型植食性动物
C.肉食性动物
D.A、B、C同时出现,无先后顺序
14.在20世纪末期,我国洪涝灾害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口过多、河道淤塞
B.环境污染严重,废水流入河流
C.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垦殖活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
D.过多地退耕还林、还草
15.以单位面积计,热带雨林中残枝落叶的量较温带森林的多,土壤中有机物的积累量一般是( )
A. 热带雨林小于温带森林
B.热带雨林大于温带森林
C.热带雨林等于温带森林
D. 热带雨林与温带森林无法比较
二、非选择题
16.群落是一个______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______________被另一个______________代替的过程,就叫做演替。

根据______________的不同,演替的类型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17.实施西部大开发,要切实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大力开展植树种草,治理水土流失,防治沙漠化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西部大开发过程中,“退耕还林、还草”的目的是为了处理好______________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走______________的道路。

(2)根据群落演替的原理分析:如果草原的载畜量过大,将会造成牧草的______________,引起______________的减少,甚至消耗殆尽,______________就会取而代之。

由此可以看出,人类的活动往往会使______________按照不同于______________的速度和方向进行。

18.根据群落演替的理论,在光裸的岩地上经过一定的时间,最终就会演替出森林。

请据此回答问题:
(1)光裸的岩地上最终演替出森林,其过程大致是______________。

(2)地衣首先在裸岩上定居。

同时,地衣分泌的______________腐蚀了坚硬的岩石表面,加速了岩石风
化成______________的过程。

(3)各种昆虫及其他小动物开始进入生物群落的阶段是______________。

(4)地衣阶段与苔藓阶段相比,土壤中的有机物含量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微生物种类较多的是______________。

(5)在以上演替的各阶段中,所需时间最长的是______________,所需时间最短的是______________。

A.地衣和苔藓阶段
B.草本植物阶段到灌木阶段
C.灌木阶段到森林阶段
D.森林阶段
答案
1.B(提示:演替是指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所以A项错误;如果在干旱的荒漠地区,群落的演替很难形成树林,但如果气候适宜,弃耕的农田就会演替成树林,故
C、D两项错误;在光裸的岩地上最先定居的是地衣。

)
2.D(提示:在灌木群落所形成的湿润土壤上,各种乔木的种子萌发出来,乔木比灌木具有更强的获得阳光的能力,因而最终乔木取代灌木,逐渐形成森林。

)
3.C(提示:草本植物的种子萌发需要一定的水分。

苔藓的生长会进一步使岩石分解,土层加厚,有机物增多,土壤的保水能力会逐渐增强。

)
4.D(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群落的结构会因某些物种的消失和某些物种的兴起而变得复杂或简单。

)
5.C (提示:人类可以破坏森林、填湖造地,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

所以,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演替。

)
6.c(提示:次生演替时虽然原有的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
土壤条件基本保留,因此演替所需时间较短。

)
7.B 8.c
9.C(提示:外来物种入侵到适宜环境中,一般缺乏天敌,得到较好的生存条件,不仅不会淘汰,反而是种群数量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呈“J”型增长。

而害虫的大量繁殖,将会对入侵地区的物种多样性造成严重威胁。

)
10.B 11.B 12.D
13.A(提示: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最先出现的生物是植物,当演替到一定阶段,以植物为食的昆虫和其他小型动物开始出现。

)
14.C
15.A(提示:热带雨林中微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较多,能够将土壤中的残枝落叶尽快地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因此,土壤中有机物含量较少。

)
16.动态系统群落群落裸地类型初生演替次生演替
17.(1)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 (2)过度消耗优质牧草杂草群落演替自然演替
18.(1)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2)有机酸土壤 (3)草本植物阶段 (4)苔藓阶段苔藓阶段(5)A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