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修改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人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为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角的初步认识》的第一课时,主要内容包括角的定义、分类和度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理解角的含义,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并能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角的定义,能够正确分类和识别各种角,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角的定义,锐角、直角、钝角的识别,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难点: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角的模型、量角器、直尺、三角板、多媒体课件。
学具:每人一套角的模型、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各种角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角的初步认识。
3. 课堂讲解:讲解角的定义,演示角的分类和度量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锐角、直角、钝角,并学会用度量工具测量角的大小。
4.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和步骤,引导学生跟随讲解,共同完成解题过程。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
六、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1. 定义:具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
2. 分类:锐角:大于0°,小于90°的角直角:等于90°的角钝角:大于90°,小于180°的角3. 度量: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用量角器测量下列角的度数,并分类。
(1)30°的角(2)90°的角(3)120°的角答案:(1)锐角(2)直角(3)钝角2. 题目:判断下列各角属于哪种类型,并说明理由。
2023年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案(精选3篇)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案(精选3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导学案第【1】篇〗教学内容:教材91页、92页。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的加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及根据情境选择恰当方法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用数的组成口算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式。
教学难点:能根据具体情境选择恰当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1、多媒体课件2、口算卡片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43+3= 53+9= 75+2= 35+8= 56+5= 36+20= 23+40= 72+10= 5+30= 58+30=(1)开火车的形式进行一组口算练习,课件显示出结果。
(2)教师在2行中各挑一道让学生说口算方法。
(3)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第一行是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第二行是两位数加整十数的口算)(4)引出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教师板书)。
二、明确算理,学习新课。
1、课件出示教材91页情境图(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学生说,教师用课件展示)。
(2)问:限乘68人表示什么意思?(不能超过68人、可以正好是68人、还能少于68人)。
(3)超过68人可能会发生什么?看来为了安全,我们不管是乘车还是乘船,都要遵守规章制度。
2、估算:一条船能坐下四个班的同学吗?说说你的理由。
3、猜测:至少要几条船四个班的同学才能坐下?4、计算:二(1)班、二(2)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1)读题。
(2)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只要把二(1)班和二(2)班的人数加起来,和68人比较就可以了。
)(3)列算式:23+31= (教师板书)(4)讨论算法。
(5)交流汇报,教师有选择的板书学生的算法。
(6)要求学生选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说一说。
(7)完善该题。
5、二(3)班、二(4)班合乘一条船,能坐下吗?(1)把这道题写在练习本上,并写出自己的口算方法。
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测量【单元教材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五册课本1-14页教学内容【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吨。
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及质量单位会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
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校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点有:1.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出长度单位,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
2.重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
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和1千米的长度观念,以及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
2、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估测物体长度和质量的意识。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中的米与厘米、质量单位中的千克与克,已经了解了一些有关测量的知识和方法,加之在生活中常常遇到测量问题。
因此,学生的已有经验是比较丰富的。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课题一毫米、分米的认识【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知道1厘米=10毫米,1分米=10厘米,并会用他们作单位进行测量。
情感与态度密切联系生活实际,使学生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学习内容】:课本2、3、4页【教学过程】:一、板题示标上)。
要达到目标,还要靠大家自学,请看自学指导。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精品导学案教案小学优秀完整教案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一、情况分析(一)班级情况分析:在经过了两年的数学学习后,学生在数学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一定的水准,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
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
但是一部分学困生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
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
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
再加之有一些厚爱生的基础比较差,计算能力、思维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一些数学学习中的良好习惯还有待于加强,对于这些学生要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中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孩子的自信心,探寻良好的学习方法,采用各种激励机制,让孩子迎头赶上。
(二)教材分析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千米和吨的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四边形,时、分、秒,可能性,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二、本学期教学的指导思想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三、本学期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1、会笔算.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地计算除数和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导学案
《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2-3页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2)培养估测方法。
三.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卷尺和测绳五.学习时间:一课时。
六.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一、自主学习我能填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我知道1米=()厘米3、我能填:2米=()厘米 300厘米=()米 5米=()厘米认识毫米: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2-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什么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
(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课中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
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
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划下来。
2.班内展示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确定每一题的中心发言人,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和方法,展示存在的问题和困惑,教师适时点拨。
3.质疑探究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
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2021在写好教案,做好规范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探索,相互学习。
我院很多年轻教师在教学上都很有思路,有想法,并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深受同学的喜爱。
今天小编在这里整理了一些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2021最新,我们一起来看看吧!三年级人教版数学上册导学案教案2021最新1一、教材分析: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第46—48页的“相遇问题”,是在学习简单行程问题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内容,情节、数量关系比以前学的内容复杂。
教学时,要启发学生抓住题目中主要的数量关系,联系学过的知识,解决新问题。
在教学中要紧紧地抓住对“速度”、“相遇时间”、“路程”这三个量之间的相依关系的理解。
通过可逆性改编、变化题目中情节,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分析数量关系的能力;逆向思维的能力;及综合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要帮助学生突破对一些概念的理解。
如“速度和”、“相向”、“相遇”、“同时”等。
可以通过学生生活实际,通过演示,帮助学生理解这些概念。
学生对这些概念理解了,有利于进一步理解题目的情节,并掌握数量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中还要充分发挥准备题的作用,运用旧知识迁移,学会新知识。
过去学习过一个物体走完一段路的行程问题,相遇问题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的,它的特点是由两个物体同走一段路,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进行教学,有利于学生对“相遇问题”的理解和掌握。
二、设计理念:本着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注重了学生的参与,注重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注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使教学跟随学生的学习过程,紧贴学生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三、教学目标:1.学会分析“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
2.掌握“相遇问题”应用题解题思路和解答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学生积极动脑,刻苦钻研的学习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相遇问题的数量关系,建立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遇问题中速度和、相遇时间和总路程之间的关系。
全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共92页)
全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共92页)全新部编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共92页)目录《秒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3页。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2——3页内容一、复习: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120秒=()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2、做一次深呼吸要3()3、每天大约睡9()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5页例2。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课题一: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3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教学难点:培养估测方法。
一、自主学习我能填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我知道1米=()厘米3、我能填:2米=()厘米300厘米=()米5米=()厘米认识毫米: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3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单位。
4、完在教材第3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
(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量出每条边的长度(以毫米为单位),教材第5页第2题。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
(1)橡皮擦长5()(2)教室长10()(3)玻璃厚5()(4)铁皮厚2()※3、怎样比较准确地知道多少张纸的厚度是半毫米?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新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课题一:秒的认识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使学生初步建立1分、1秒的时间观念。
学习重点:时间单位“秒”的认识;知道1分=60秒。
一、自主学习1、看教材2页;这是春节联欢晚会现场。
看墙上的大钟;你能告诉大家;现在是:()时()分让我们一起来倒计时:10 、()、8 、()、()、 52 、()新年钟声就要敲响了。
像这样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就要用到比分更小的单位()。
3、说一说;在哪些地方还用到时间单位秒()、()、()。
4、你认为哪些钟表是可以计量“秒”()、()、()。
5、钟面上有( )个小格;每两个数间是( )个小格.6、时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分针从一个数走到下一个数是().秒针走一圈是()分.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请大家拨一拨你手上的钟面;你有什么发现?(提示:分针走()格;秒针走()。
秒针走()圈;分针走()。
2、秒针走()圈是()秒;分针正好走()小格;由此得出1分=()秒。
3、1分钟到底有多长呢?请你静静地观看钟面上的秒针走一圈。
4、现在给你们1分钟时间;1分钟我们能画()、能写()、能算()。
(要求第1、2、3大组同学从做口算、画画、写一段话中任意选一件做;第4组的同学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5、尽管()很短;但好好利用它可以做许多事情。
三、达标检测: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时间单位。
大约每天睡9()穿衣服大约需要20()烧一壳开水大约需要25()2、人1分钟脉搏跳()下;1分钟做()道题;1分钟写()个字。
3、深呼吸1次用()秒;15秒内能深呼吸()次。
从1数到30用了()秒。
*1分=()秒;120秒=()分4、绕操场跑1圈;王刚用59秒;李月用了1分零3秒;谁快些?四、反思总结五、课后作业1、练习一1、2、3、4、5题2、拓展提高:课题二:时间的计算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学习小组____ 小组评价_____教师评价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根据1时=60分;1分=60秒进行简单的换算。
实用文档之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实用文档之"课题一: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二:分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三:千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五:吨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1课时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五: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1课时主备人郝云丽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任务一: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1、阅读教材第24页例2,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我来算一算:402-358= 501-157=三、我来闯关:1、算一算,每种商品比原来便宜多少钱?原价902元原价800元原价203元现价758元现价546元现价168元便宜()元便宜()元便宜()元2、饲养场用8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517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少孵出115只。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上数学导学案
课题一:认识长度单位——毫米班级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二:分米的认识班级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三:千米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班级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五:吨的认识班级姓名评价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二、万以的加法和减法课题一: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题两位数连续进位加法课时 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二: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班级课时 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三位数连续进位加法练习班级课时 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四: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 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组别使用人使用日期课题五:中间或末尾有零的三位数连续退位减法班级课时 1课时主备人审核人使用人使用日期教学思路(纠错栏)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4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1、学习掌握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并能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探究学习习惯。
学习重点:能正确计算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
学习难点:理解三位数减三位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一、自主学习任务一: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1、阅读教材第24页例2,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我来算一算:402-358= 501-157=3、思考:当十位上退1时,十位上是0,怎么办?﹡4、三位数中间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
任务二: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1、阅读教材第24页例2,看不明白的有红笔勾画出来。
2、我来算一算:420-358= 500-157=﹡3、三位数末尾有零的连续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注意:。
4、完成课本第25页第一题。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组进行互帮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秒的认识》导学案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2——4页。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2页内容一、复习: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和(),1时=()分。
2、分针走一小格是()分,走一大格是()分。
3、分针从3走到6是()分。
二、自主学习:1、有些钟面上有()根针,又细又长的是()针。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1大格是()秒,走1圈是()秒,也就是()分。
所以1分=()秒。
3、1秒钟能做些什么:();()等。
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2、做一次深呼吸要3()3、每天大约睡9()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秒的认识》学案设计课标解读:《新课标》倡导学习数学生活化,因为当学习的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时,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小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他们对周围各种事物、现象充满着强烈的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尽量挖掘学生身边的事例,把这些事例与体会时间的多少结合起来,作为课程资源供学生去发现、去理解,通过独立思考,实践感受数学就在我们的生活中。
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理解时间单位秒的含义。
2、知道秒与分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由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导入新课,使学生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新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学习重点:秒产生的意义和秒与分的关系。
学习难点:1、用秒作单位来表示时间长度。
2、秒与分的进率。
学习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师:请读一下下面的这几个时刻。
生认读。
师:以前我们计量时间一般用分或时做单位,那如果计量很短的时间,我们要用到比分更小的时间单位:“秒”。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秒”。
师:关于秒,你都知道了什么?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见过秒,什么时候用到过秒?(学生边说,老师边点击课件出示场面。
)师:看来,生活中用秒计时的地方还真不少呢!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近秒,体验秒。
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2、班内展示3、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三、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计量很短的时间,常用比分小的单位()。
2、秒针走1小格是()秒,走一圈是()秒,也就是()分。
3、5分=()秒 120秒=()分二、填合适的时间单位1、一节课40()2、做一次深呼吸要3()3、每天大约睡9()4、烧一壶开水大约需要20()5、小明50米跑成绩是10()三、绕操场跑一圈,王刚用59秒,小明用1分零2秒,谁快些?《时间的计算》导学案设计学习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二、过程与方法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以活跃课堂气氛,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使学生在学习时间单位的同时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其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2、使学生在与同学的交流讨论中逐步加强团队合作精神。
学习重点:1、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2、时间的计算方法。
3、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课前【学案自学】自学课本5页内容二、自主学习:学习例2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校用了,你是怎样计算的?。
课中【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班内展示】1、小组合作交流后,组长整理,由代表展示自学体会和好的见解2、请同学们认真倾听,有不同的看法,可以进行补充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一共播放的时是。
【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2时=()分 4时=()分 4分=()秒8分=()秒 180分=()时 240秒=()分二、比大小4分○40秒 3时○100分 210秒○5分 4时○240分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四、爸爸每天早晨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工作多长时间?课后课后反思:今天这节课上,我的表现及改进的措施:《时间的计算》学案设计学习内容: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5——8页。
学习目标:1、知道小时与分的关系为1小时=60分。
2、正确使用时、分、秒来表示时间。
学习重点:4、时分秒三者的关系及换算。
5、时间的计算方法。
6、正确计算时间的长度。
学习难点:时间单位之间的计算和换算。
学习时间:40分学具准备:相关课件学习过程:一、猜谜游戏引入1、猜谜语:矮子走一步,高个走一圈。
矮子走一圈,高个走半天。
(时钟)2、学生猜出谜底后,教师拿出钟面模型,提问:⑴谜语中:①矮子指的是什么?(时针)②高个指的又是什么?(分针)⑵回顾:①“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多少分”?(1分)②“分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分”?(60分)③“时针走一大格的时间是多少时”?(1时)④“时针走一圈的时间是多少时”?(12时)⑶教师:①1时等于多少分?(60分)②“1分等于多少秒”?(60秒)板书: 1时=60分 1分=60秒3、教师演示课件,拨出不同的时刻,让学生读出时间。
如:5时,3时20分,6时,9时50 分等。
4、引出课题:教师:我们已经学会看时间,但如何计算经过的时间呢,这节课我们起学习“时间的计算”。
(板书课题)二、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小组合作要求:1、小组长带领小组员交流每个人组员的自学成果2、对于小组成员出现的问题,应及时给予帮助2、班内展示自主学习:1、学习例1看主题 2时等于分,你的想法是:因为1时是分,所以2时是,也就是分,所以2时= 分。
2、学习例2观察主题图钟表上所表示的时间,小明离家,到校。
小明从家到校用了,你是怎样计算的?合作探究,归纳展示(小组合作完成下列各题,一组展示,其余补充、评价)1、小明从家到学校用了多少时间可以这样算,分针从走到走了大格,每大格是分,所以一共是分;也可以这样想:减也就是分。
2、用拨钟表的方法来验证你的想法对不对。
3、新闻联播开始,结束,一共播放的时间是。
3、质疑探究学案自学中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如有,小组合作解决。
如果没有,你还有什么新的疑惑请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
4、自悟自得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及感悟:1、本节可我学会了:2、掌握不太好的是:三、达标测试一、轻松填空1、2时=()分 4时=()分 4分=()秒8分=()秒 180分=()时 240秒=()分二、比大小4分○40秒 3时○100分 210秒○5分 4时○240分三、王叔叔从北京来郑州办事,本来火车是下午3:40到站,现在火车晚点18分钟,请问王叔叔什么时候到达郑州?四、爸爸每天早晨7:40上班,中午11:40下班,下午2:00上班,5:00下班,爸爸一天工作多长时间?三、课后反思班级课题两位数加法课时 1课时班级课题两位数减法课时 1课时《毫米的认识》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通过自学21页内容,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建立1毫米的长度概念,会用毫米、厘米度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2、培养估测意识和能力。
3、培养动手实践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并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学习重难点:(1)认识长度单位毫米,会用毫米度量物体长度。
(2)培养估测方法。
三.学法指导:1、结合问题自学课本第21页,用红笔勾画出疑惑点;独立思考完成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任务,并总结规律方法。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四.学前准备:卷尺和测绳学习过程:课前学案自学:一、自主学习1、我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和()2、我知道1米=()厘米3、填:2米=()厘米 300厘米=()米 5米=()厘米认识毫米:1、我估计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厘米,宽大约是()厘米,厚大约是()厘米。
2、我用直尺实际测量出数学书的长是()厘米,宽是()厘米,厚是()厘米。
3、读教材第21页,理解当测量的长度不是整厘米时,应该用作什么单位。
4、完在教材第22页的“做一做”。
探究1毫米的长度1、数一数直尺上1厘米的长度里有几小格?1小格就是1(),1厘米里面有()个1毫米,得出1厘米=()毫米。
2、体验1毫米的长度(1)拿出1张IC卡,估一估,厚度大约为。
(2)量一量,IC卡的厚度是(3)比一比,先用食指和拇指捏住IC卡,然后抽出。
(食指和拇指间的宽度就是1毫米)。
3、闭上眼睛想一想1毫米有多长?4、我知道生活中这些物品的长度是1毫米。
课中1.小组合作小组合作要求:由组长对小组活动进行组织和分工,每个题有中心发言人,其他人补充。
发言要有顺序,当一人发言时其他成员必须认真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