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沉广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后,江苏最早的下沉式广场出现于1985年连云港市淮海大学(今淮海工学院)校区规划设计,但未实施。

自八十年代中后期以来,某些设计师比较热衷于“下沉式”,几乎成为一种时尚的新潮。

但十几年来,总的情况是规划设计多、付诸实施少,有幸实施的所谓“下沉式”广场也是不如意的多,成功者少。

造成上述情况,有诸多因素。

依笔者所识,一个成功的真正意义上的下沉式广场应该兼具尺度、深度、空间的关连度三要素。

下沉的子广场,既然祈求取得空间、视觉和使用功能的效果转换,那么,其下沉量就必然需有一定深度,否则,就达不到预期目的。

下沉量不大的所谓“下沉式”广场,如果置身其间,视线所及,都是杂乱无章的人腿和车轮,丝毫没有空间尺度、气氛、环境、视觉和场所转换的感觉,当然也谈不上美感。

不能把城市广场理解为一马平川的整块平地,况且,广场的原地形总是高低不平的。

设计师进行广场设计创作时,不能把稍有高差的处理手法均称之为“下沉式”,正如没有人把建筑平台、观景台等美称为“上沉式”一样。

高差略有变化的处理手法,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沉式”广场。

那么,下沉量以多深为宜?这与子广场本身尺度有关。

笔者以为,一般应以人在子广场内尽量少看到蓝天、白云、高大树木以外的近处地面场景为宜。

下沉式广场不宜设计成尽端式的孤立子空间,它应当与邻近地下空间串连融合,成为整个空间序列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孤岛感的子广场,不易吸引人流,而串连套合的序列空间方能引人入胜。

下沉式广场,打造城市的二度空间
它是一个围合式的开敞公共空间,它的整体与局部下沉于周围环境,它与地面广场的区别主要表现在空间的围合感、平面形态、地面设计和安全性等方面,作为高密度中心城市开放空间制作手法之一。

下沉,需要丰富的形式
下沉式广场因何而存在?一般来说,开发商并不会单纯地为了做下沉式广场而做下沉式广场,它主要还是为了与其相连的带式地下商城、地下会所、地下轨道服务,解决地下空间的通风、采光、消防等多方面的问题,提高舒适度,让原来属于地下的空间“重见天日”。

“下沉式广场作为城市开放空间的一种,其形式是多样化的。

”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何兼指出:“下沉式广场既可做退台跌落状的垂直绿化;也可安置一些小品、几把椅子,提供休息空间;水景的处理也是比较常见的,由于下沉式广场与地面有一个落差,比较适合做瀑布、喷泉、水池等水景,水帘、水声以及溅起的水花可以增添景观的生动和趣味性。


“另外,下沉式广场的大小要有一定的尺度,注意道路和广场连接上的处理。

”何兼强调,“广场周围界限不能太明显,要与周围的马路、小区很好的融合在一起,避免成为一个独立的雕塑,或者说是…硬地凹坑‟。

要尽量将硬质空间软化,使广场融入到环境中去,让人产生想下去看看的想法,而不仅仅是一个小口子。

下沉式广场优点
编辑
“简单地说,下沉式广场就是一个…坑‟,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个…坑‟,有些时候可是楼盘画龙点睛的一笔。

”参与过包括上海的静安寺、中大·吴庄、深蓝广场等多个下沉式广场设计的深蓝广场总经理陈维指出。

下沉式广场有提高土地利用率、解决会所经营场所,让商业开发更突出等等优点。

将土地利用到极限
“开发地下空间的最大优点在于不计算容积率,这样开发商可以把不能卖的部分做到地下,地上就可以节约出更多容积率来造房子,最大限度挖掘地上可售房源,”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何兼表示,“下沉式广场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地下空间利用解决采光、通风、消防等固有的缺陷。


随着市中心土地的日益稀缺,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是未来的趋势,也是政府极力推行的政策之一。

应对噪音的妙招
“沿高架楼盘最大的烦恼就是噪音问题。

但我们用了下沉式广场这个特殊的建筑元素,不仅成功地减少了噪音对楼盘的影响,还解决了小区会所问题,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深蓝广场总经理陈维在介绍他们的设计方案时,掩饰不住对这个好创意的得意。

位于市中心的深蓝广场不论是设计理念还是楼盘档次都比较高,但是该楼盘存在一个硬伤———楼盘一面靠近中河高架。

如何解决高架产生的噪音问题,成了摆在开发商面前的一大难题。

在经过反复推敲后,开发商终于想出了一个妙招:他们把不能卖的会所放到了靠高架这边的地下,因为地下半封闭的空间有一定的隔音效果;为了解决地下会所采光、通风差的问题,在会所前建造了一个下沉式广场,将靠广场部分会所的墙设计成落地玻璃,并利用下沉式广场与地面的落差做了一个小型瀑布。

如此一来,人们在会所中运动时,透过落地玻璃望到的不再是外面的车水马龙,而是美丽的水幕;听到的也不再是高架上车子开过的轰鸣声,而是潺潺的水声。

但如此一来,人们从外面看下来岂不是一览无余?于是,开发商又在下沉式广场和高架之间堆起了一座“小山”,“小山”上绿意盎然,同时满足了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冲击力。

对会所经营的新尝试
在杭州,会所往往是招揽购房者的一大法宝,无论楼盘大小,配上一个面积巨大、装潢体面的会所已成为房产商们的共识。

然而,在实际使用过程中,由于会所仅供小区业主使用,使用率不高,几乎95%以上的会所亏损,最好的也只能持平,会所往往成了物管公司的包袱。

为了解决会所与经营之间的矛盾,天阳·美林湾将原来设在小区内部的会所,移到了靠马路的北区块东南角,结合地上商业街,做了一个由一幢2层商业楼和大面积地下配套部分组成、总建筑面积近5000平方米的下沉式休闲健身中心。

休闲中心由内外两个下沉式广场组成。

为了将更多人的视线吸引到地下,开发商在“丁字形”商业街相交的结点上做了一个下沉式小广场,围绕小广场的以配套商业、餐饮为主;在小区内部则设计了一个与之相通的较大的下沉式广场,该广场以“运动、健康”配套为主,规划中相应的设施有:餐厅、小超市、休闲主题的商业内街、室内温水游泳池、露天休闲咖
啡座、多功能篮球馆、瑜珈健身馆、乒乓球馆、壁球馆、棋牌房、多功能社区小影院、儿童益智房等,主题鲜明,内容丰富。

这些设施都是围绕下沉式广场设计的,特别是半场篮球馆,其顶部连接着地面,设有绿化和错落有致的玻璃采光窗,白天篮球场完全可以利用自然采光来照明,宛如太阳直照地下宫殿。

而从地面上看顶部则是一个可供业主散步聊天的休闲庭院。

“这样的设计,我们考虑了多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有偿使用小区的会所配套,提高使用率,不仅为物管公司解决了日后会所的经营问题,还可以为地上的商业街吸引更多人气。

”天阳·美林湾高级工程师王清澍介绍,“另一方面,这个半封闭的活动空间,对喜欢安静的小区居民来讲,干扰可以做到最小。

打比方说,与地上空间相比,下沉式游泳池私密性较好;下沉式网球场,可避免打球时对周边住宅的影响,也不用担心将球打到别人家里去的尴尬;下沉式篮球场,减少了打球时引起的噪音污染。


为地下商业造势
建造下沉式广场还有一个好处是为商业开发提供了场所。

“在市区寸土寸金的地块上,为小区设置超市等商业配套显得有点奢侈,为了更好地节约土地,我们借鉴了国外的经验,合理利用地下空间,在河滨公寓中将大型超市放到了地下,为了更好地处理地下采光、通风,我们建了一个下沉式广场作为超市的主入口。

”谈到下沉式广场的开发和利用,已经积累了一定实际经验的广宇集团营销总监章佳毅介绍,在杭州,广宇最早尝试了在住宅中做下沉式广场,并利用下沉式空间开发商业物业,“事实证明,这样的设计比较成功,与一般的地下超市相比,由于将地下和地上做了比较好的衔接,减少一般地下空间给人带来的压抑感,让人们更愿意往下走,因此,这个大型超市成了附近居民主要的购物场所,人气非常旺,同时也带动了地上商铺的经营。


有了第一次的成功经验后,广宇决定,在开发的另一个楼盘———西城年华中,再次启用下沉式广场这种模式。

做不做,还得“量体裁衣”
然而,并不是每个楼盘都适合做下沉式广场。

绿城东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总建筑师何兼指出:“虽然下沉式广场有不少画龙点睛之妙处,但并不是所有楼盘都适合做下沉式广场。

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也有一些开发商要求做下沉式广场,但是出于成本上的考虑,一些郊区楼盘,我们并不推荐。

毕竟建筑要满足居住性和实用性,要考虑物管费是否能达到平衡。

要知道,做下沉式广场的成本,要比做地上建筑高得多。


据深蓝广场总经理陈维介绍,一般下沉式广场的造价和地下车库的造价差不多,每平方米造价一般在4000元左右。

成本主要包括地基处理、结构费用、景观费用和市政给排水这几方面。

特别是市政给排水,由于市政管网的排水管在广场上面,排水就成了一大难题,如果遇到下雨天,就需要用抽水泵把水抽到市政管网的标高,其使用成本增加不说,在平时维护上面也将是物管公司面临的一大考验。

要是遇到暴风雨天气又停电,抽水泵不能使用或是水泵坏了,那么,下沉式广场将面临水漫金山的隐患,造成的损失将是非常大的。

很显然,做下沉式广场,需要考虑的问题,要比地上建筑更多。

随着集约用地、随着杭州市地下轨道交通的开发利用,人流会大批涌入地下,下沉式广场也会越来越多。

那么,如何做好下沉式广场,也必然会成为每个房产开发商都要面临的一堂课。

下沉式广场下沉广场
编辑
商业地产项目中,有时会遇到需要规划下沉式广场。

从商业的角度,下沉式广场与一般的广场有不少共同之处,但是也有明显的不同。

总体而言,下沉式广场因为其“下沉”,遇到的问题可能相对更多一些。

其实,泛泛而言,个人认为下沉式广场在整体上着力解决好三个问题即可以,这三个问题,可以称之为下沉式广场的“三步曲”。

之所以这个“步”,意指人流对下沉式广场的重要性。

第一步:引人走进来。

下沉式广场,除了因一些地下商业空间的利用,从消防角度的要求而设置外,多与诸如地铁、过街地道等地下交通设施相连。

对于下沉式广场,第一个问题是如何将多种交通方式相结合,让人群顺利、方便的从各个方向进入下沉式广场。

直连地下交通设施的人流通道,从地面进入下沉式广场的步行楼梯、扶梯、坡道等等都要综合考虑、统一设计。

第二步:让人留下来。

下沉式广场如果仅仅是人群经过的一个空间,那这个空间也实在太浪费了。

因此,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将人留下来,使下沉式广场成为一个生机勃勃的场所。

首先可以从商业经营的角度考虑,如咖啡店、冷饮店的设置,让人群坐在下沉式广场的桌椅上,喝杯咖啡或饮料,放松休息一下。

当然,还有人不愿意掏钱买杯咖啡,对于此类被质疑铁公鸡的人,留下来也是有意义的。

至少对于喜欢“人看人”的消费者,提供了看的对象。

那么,一些公共的休息设施,如结合坡面设计一些休息平台,也就很有必要了。

此外,下沉式广场还要注意趣味性,毕竟经过的人不都是美女帅哥,只看人,时间长了,是一件枯燥的事情。

增加趣味性的方式就多了,但是哪种方式可取或不可取,就需要视商业定位具体分析了。

第三步:把人导进去。

商业项目的一切,都应该是为商业服务的,下沉式广场也不例外。

除了政府可能硬性的要求之外,规划它,终究是需要由此带来收益的。

那么,下沉式广场应该尽力和商业整体结合起来,把进入下沉式广场的消费者尽力地导入到商业项目内部去消费,而不是让大家在下沉式广场悠哉的消遣或喝杯咖啡后,拍拍屁股就回家睡觉去了。

因此,下沉式广场与商业结合部分的规划设计是至关重要的,此处除了展示内部的商业之外,铺地、标识、灯光等等各个方面,都是要吸引人群走进来。

第一步:引人走进来;第二步:让人留下来;第三步:把人导进去。

三步曲,能做到这三步的下沉式广场,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了。

下沉式广场建筑问题
编辑
上海市高层建筑现状与问题
上海市规划局曾组织市规划院等部门对本市近几年高层建筑建设情况作过一次调查。

至1997年底,本市中心城(+区+浦东)高层建筑总数已达2258幢,总建筑面积3524万平方米。

对其情况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高层数量增长迅速,高层建筑占新增建筑面积比例逐年上升。

1971年至1980年十年共建高层149幢:1981年到1990年十年共建高层650幢,总建筑面积804万平方米,占新增面积比例9.9%;1991年到1995年共建高层750幢,总建筑面积1133万
m2,占新增面积比例23%:1996年新建高层430底总建筑面积725万m',占新增面积
比例484%:1997年新增高层484幢,总建筑面积926万m2,占新增面积比例57.9%。

2.高层建筑中住宅占主要部分,随着办公楼市场的日趋饱和,住宅会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角。

在2258幢高层、总建筑面积3524万平方米中,住宅有1590幢(占67.8%}。


筑面积2078万m'(占59%),主要集中在徐汇、普陀、浦东、长宁等区。

3.高层建筑分布以黄浦最密集。

静安、卢湾、南市次之,其他各区除相对集中某一地区外基本上呈随机分布状态。

以长宁为例,全区38km2,高层有246幢,总建筑面积429
万m2,其中除主要分布在虹桥开发区外(在0 .65km'中有29幢、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其他则在该区37.35km'范围内漫布(217幢、建筑百积417二万m')。

4.尚有大量已批待建高层,今后中心城高层建筑仍会有惊人增长。

到1997年底,市和区的规划部门共批准高层建筑3374幢、建筑面积5897万m2。

除去1997年已建成的之外还有116幢。

2643万m'的高层建筑在建或将开工建设。

这几年高层建设量大面广,反映了本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是土地使用制度改革
和房地产市场开拓的结果。

面对当前高层如林的态势,从城市规划角度思考,有两个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个是高层建筑尤其高层住宅建筑是不是发展方向?上海市旧区建筑密集,人口集中
对城市交通和环境的改善带来很大的压力。

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了疏解旧区人口和交通的政策。

《上海市城市规划条例》也对旧区改建作出了”控制高层建筑降低建筑密尾增加公共绿地改
善城市交通,完善基础设施,增强城市综合功能”的规定。

至于高层住宅,由于其造价高:
物典管理费用大;而其建设的初充主要是为了平衡地价、拆迁等成本,而非增加绿地,改善环境:高层住宅尤其是塔式高层住宅的日照条件差:其消防问题也是一个至今没有完全解决难题。

随着住宅商品化的实施和居住水平提高,市民越来越重视住宅环境和生活质.价廉物美的多层住宅越来越受欢迎。

对一些低标准的高层住宅今后将会成为城市改造的沉重包袱。

已建成的高层办公楼空置率较大,市场消化需要时日。

随着经济的发展,可能还需要建设一些高层办公楼、宾馆,但数量不会大多。

因此,今后在相当长的时期,高层建筑尤其是高层住宅并非今后的发展方向,旧区改建要控制高层建筑。

另一个问题是高层布局。

已建的高层建筑总体布局状况是,集中地区密度过高、绿地过少、日照的矛盾突出:一般区则随机分布,没有秩序,缺乏环境设计,形不成城市景观,有的甚至在历史风貌保护地区随意插建高层,有损历史风貌。

上海高层建筑的规划控制
上述问题产生的因素是复杂的,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综合考虑。

从城市规划角度要着
重解决城市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机制问题。

1.城市规划的编制机制
关于城市规划的编制机制,主要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问题。

这几年,由于经济快
速增长、引进外资增多,旧区改造加快。

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即第二产业改第三产业)
等方面的原因,某些地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滞后于旧区改建的情况是存在的。

有些改建地区控制性详规的编制人又过多地迁就了委托部门“容积率里出效益”的要求,没有考虑总体规划的实施要求,存在着盲目提高容积率的情况。

而在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随意调整控制性详略规划的容积率规定的情况。

这些情况的存在,就难以控制高层建筑。

相反,高层建筑遍地开花。

要借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报批和实施的契机,对中心城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梳理和调整。

为切实体现总体规划要求,应抓紧编制中心城分区规划,分析、分解总体规划的有关控制指标和各项控制要素,体现城市设计的思想,提出高层布局规划,划分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单元范围,将分区规划深化、细化的总体规划的控制要求落实力各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要求(如建筑总容量、绿地率、建筑保护要求等)。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与实施,是总体规划的具体化又是规划管理的依据,它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地位十分重要。

为此,要增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律地位,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经验,要完善编制与审批程序,加强调查研究进行专家论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要严格规定其调整程序,未按法定程序不得随意调整;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强人大、行政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实施监督机制。

为此,批准的控制性详略规划要对社会公开。

2.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
高层建筑数量多及其分布的随机性,表面上看是城市空间规划方面的问题,但其实质是土地经济方面的问题。

其主要因素是在于土地开发成本、土地开发机制及土地开发调控机制。

不解决这方面的问题,尽管有了规范高层布局的详细规划也是难以实施的。

例如,开发商出于经济效益考底如土地开发成本高,则提高容积率以获取经济效益。

而在土地开发成本中占很大比例的上地地价又未与城市规划实施相结合。

相反,土地批租的高地价是作为一项地价经济收入来源,如果居高不下,容积率也就是降不下来,建高层势在必然。

另一方面,在土地开发上,近几年发挥了各个方面的积极性,但分散开发也是造成高层漫布的原因之一。

因此研究城市规划的实施机制至关重要。

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加强工作:一是协调规划实施与土地管理的关系,使土地地价与城市规划实施挂钩:实行土地储备制度,推进成片开发;加强对土地一级市场的政府调控,有计划地每年推出土地供应总量。

二是修改、完善规划管理法规调整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有关规定,制定房地产开发环境建设技术导则。

三是严格高层建筑的立项审批,提高审批层次。

通过城市规划编制与实施机制的完善。

促使旧区改建,尤其是高层建筑的建设真正纳入城市规划的有序的轨道,把城市环境质量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普通广场绿地的劣势
广场是城市空间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场不但可以满足城市空间构图的需要,更重要的是能为市民提供一个交往、娱乐、休闲和集会等活动的公共场所。

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广场能为市民献上一分宁静与恬暇;在拥挤的都市水泥森林中,广场能为市民守住一片绿洲与舒朗。

而且,城市广场及其代表的文化是城市文明建设的一个缩影,它作为城市的客厅,可以集中体现城市的风貌、文化内涵和景观特色,并能增强城市本身的内聚力和对外吸引力,进而可以促进城市的各方面建设,完善城市的服务功能。

正是由于上述优点,使广场成为当前城市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热点。

在这股广场建设热潮的推动下,各地城市纷纷建成了一批广场,但由于规划设计、建设施工及管
理维护的技术水平方面存在着差异,使得各广场的质量良莠不齐。

一些城市(如大连等)在广场建设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但还有一些城市的广场在建成后却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从而暴露出一些问题。

1 尺度过大
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特别是地县一级城市的广场,有许多在规划阶段就没有科学地界定广场的尺度,导致广场尺度过大。

广场尺度过大会造成一些负面影响:1、势必会造成人力、物力及资源的浪费,不利于城市其它项目的建设。

2、势必会使广场产生空旷的感觉,使广场不具备亲和力,在广场中游览的人也会觉得很累,没有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原则。

注:虽然按使用功能来划分,广场有交通集散广场、市政广场、纪念广场、文化广场、游憩广场等多种类型,但本文着重议论的是游憩广场,也就是一般常说的“市民广场”。

造成广场尺度过大的因素不外乎有以下三个:1、当地行政官员盲目追求形式,追求所谓“气派”的长官意志。

2、一些单纯追求经济效益的规划设计人员没有科学地引导业主,而是一味地迎合业主的意见。

3、地县一级城市中的地价也相对于省会城市及直辖市较低,这方面的因素也在无形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一些县市的广场面积达到了10hm2,还有的甚至超过了30hm2。

按广场用地1m2/人的规划指标结合当地的人口来算,明显超标。

再者,在城市中建广场也不宜把所有的广场面积指标都集中在一个大广场中,而应适当分散,建成一个广场系列,扩大广场的服务半径,提高广场的利用率。

并且使每个广场依据其功能都有一个合理、宜人的尺度,使广场更具亲和力。

需要指出的是,广场空间并非单纯的尺度问题,它是由活动内容、布局分区、视觉特性、光照条件、容积感与建筑边界条件等因素共同制约的。

同时也与相邻空间的相互对比有关。

如当人们走在一个狭小的仅有3?/FONT>5m的长街中,突然走入一个有
20?/FONT>30m的开阔带,就有步入广场之感。

如果广场实际面积并不大,却缺少可供活动的设施和休息的依靠,也会使人产生“广而无场”和“大而不当”之感;相反,在大的广场中如有详细的活动分区和相应的设施,也会使人感到很丰实。

2 空间围合感不强,建筑形式欠协调
广场的围合有四面围合、三面围合、两面围合与单面围合四种形式,其中以前二者封闭感较好,有较强的领域感。

围合广场常见的要素有建筑、树木、柱廊和有高差的特定地形等,其中以建筑围合较好。

目前国内的一些广场有不少都是用道路围合,或只在广场的一侧到两侧布置建筑,容易使游人在行为及心理上产生不安定的感觉,至使游人在广场内停留的时间缩短,降低了广场的内聚力及吸引力。

在研究广场空间时,不妨也提一提“阴角” 空间。

所谓“阴角”,以容器“升”为例,是指其内侧凹进去的空间,所谓“阳角”是指其外侧凸出来的空间。

在外部空间中,这种“阴角”空间实际是在领域上包围广场,将其包含于内侧之中。

当沿着棋盘状道路布置广场时,全都成了“阳角”空间,形成要把人挤出去似的非人性城市空间。

相反,用“阴角”空间可以创造出一种把人拥抱在里面的温暖、完整的城市空间。

在城市的公共空间中多保持转角的“阴角”空间能为城市增添美丽而吸引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