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工程场地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释义说明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释义及说明第一章 总则本章为总则,共5条。
总则规定的是基本原则,主要对条例的立法目的、立法宗旨、立法依据,条例的适用范围,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应当遵循的技术规范和质量保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权限,以及国家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科技研究的鼓励、扶持政策方面作出了规定。
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的有关规定,制定本条例。
【释义】本条是关于条例立法目的、立法宗旨和立法依据的规定。
本条规定,条例的立法目的是加强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规范地震安全性评价及其监督管理活动;立法宗旨是有效地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立法依据是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一、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建设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烈度和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内容包括地震活动环境评价、地震地质构造评价、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确定、地震地质灾害评价以及地震动小区划、地震动参数复核、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危险性鉴定、震害预测等有关工作。
二、防震减灾法确定了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本法律制度。
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须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本条第三款规定以外的建设工程,必须按照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或者地震动参数区划图规定的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本法所称重大建设工程,是指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工程。
本法所称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是指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漏和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览表
1、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2、重要军事设施;
3、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的项目。4、位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峰值加速度分区界线两侧各4公里区域的建设工程。
重要工程
1、年产100万吨以上炼铁、炼钢、轧钢工业项目以及年产50万吨以上特殊钢工业项目、年产200万吨以上矿山项目和其他大型有色金属工业项目的重要建筑及设施;2、大中型化工和石油化工生产企业的主要生产装置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生产中有剧毒、易燃、易爆物质的厂房及其控制系统的建筑;3、年产100万吨以上水泥、100万箱以上玻璃等建材工业项目;4、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0g以上区域或者国家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城市内的坚硬、中硬场地且高度超过60米,或者中软、软弱场地且高度超过50米的高层建筑;5、省、设区的市各类救灾应急指挥设施和救灾物资储备库,县级以上各类救灾应急指挥机构的主要用房;6、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以上的住宅小区;7、容纳1000人以上的影剧院、礼堂,5000人以上的体育馆,20000人以上的体育场,10000平方米以上的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8000平方米以上的教学楼和学生公寓楼以及存放国家一、二级珍贵文物的博物馆等公共建筑。8、大型工矿企业的生产、动力、通讯、控制中心、实验等重要设施用房;9、单体建筑面积超过20000平方米的建筑工程。
工程类型
工程项目及规模
交通工程
1、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立交桥,单孔跨径大于100米或者多孔跨径总长度大于500米的桥梁;2、铁路干线的重要车站、铁路枢纽的主要建筑项目;3、高速公路、高速铁路、高架桥、城市快速路、城市轻轨、地下铁路和长度1000米以上的隧道项目;4、国际国内机场中的航空站楼、航管楼、大型机库项目。
附件2: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项目一览表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平安性评价我们我国是一个多地震我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灾难重。
据统计,全球地震死亡的人数,我们我国占55%左右。
我们我国因地震灾难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部自然灾难死亡人数的54%。
江苏省是中强地震发生较多的省份,是全国21个地震重点监视防备区之一,由于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即使发生中强地震也会给人民生命和财产造成重大损失,提高地震综合防备力量,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难,是一项非常艰难而迫切的任务。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江苏省防震减灾条例》明确规定: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必需达到抗震设防要求。
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峻次生灾难的建设工程,必需进行地震平安性评价;并依据地震平安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严峻次生灾难,必需仔细进行地震平安性评价,并依法进行严格的抗震设防。
工程场地地震平安性评价就是对场地将来可能患病的地震影响作出评价,为场地抗震设防和抗震设计供应更加合理的地震烈度值、地震惊参数和场地地震地质灾难评价。
建设工程通过地震平安性评价,科学合理地确定抗震设防要求,并按抗震设防要求、有关法律规范进行抗震设计、细心施工是防备和减轻地震灾难的有效措施,可有效地防备和减轻地震对建设工程的破坏,爱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平安,保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当进行。
我院为江苏省唯一具有甲级资质证书的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单位。
二十多年以来,我院参与了大量大型、重点工程项目的场址比对和地震平安性评价工作,主要有:苏南、秦山、三门、连云港等核电站和金山热核电站,河南小浪底水库大坝、甘肃九甸峡大坝等,润扬大桥、江阴长江大桥、南京长江二桥、三桥、苏通长江大桥、崇海大桥、上海徐浦大桥、南昌八一大桥、杭州湾交通通道等,东海平湖油气田海洋平台和输油气管道,南京禄口机场,宝钢马迹山矿石中转港,江苏省境内全部高速大路(包括沿线桥梁),扬州其次电厂,中美光缆海上路由,宿迁船闸,扬子集团,南京新华大厦,南化集团大化肥工程,江苏省邮电通信生产楼,南京其次长途通信枢纽,宜兴铜宫抽水蓄能站、南京奥体中心、南京火车站、南京地铁等等。
地震安全性评价详细目录(2015调整后)
抗震设防要求的建设工程目录(暂行)
(依据《中国地震局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清理规范第一批行政审批
中介服务事项有关要求的通知》中震防发﹝2015﹞59号附件)
序号
类别
具体范围
1
核工程
核电厂;核燃料后处理厂;核供热站;核能海水淡化工程;高放废物处置场;其他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5
油气储运工程
国家标准GB50470-2008《油气输送管线线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重要区段管道。(重要区段指输气干线管道经过的四级地区的区段以及在所经过的河流、湖泊、水库和人口密集区设置的管道两端截断阀之间的输油气干线管道区段。四级地区系指四层及四层以上楼房(不计地下室层数)普遍集中、交通频繁、地下设施多的区段。)
4
城市基础设施工程
国家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国家标准GB50909-2014《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特殊设防类(甲类)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包括:(一)国家和区域的电力调度中心;(二)在交通网络中占关键地位、承担交通量大的大跨度桥;(三)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无线电台,国家卫星通信地球站,国际海缆登陆站;(四)国家级、省级的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建筑,当混凝土结构塔的高度大于250m或钢结构塔的高度大于300m时;(五)国家级卫星地球站上行站;(六)在城市轨道交通网络中占关键地位、承担交通量大的大跨度桥梁和车站的主体结构。(大跨度桥指单跨最大跨径超过150米的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连续钢构桥、斜拉桥、悬索桥和拱桥;承担交通量大的车站指设计预测日平均客流量超过50万人次的大型综合枢纽车站)
7
铁路工程
参照国家标准GB50111-2006《铁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包括:穿越大江大河(主航道)的隧道;海底隧道;水深大于20m、墩高大于80m、跨度大于150m的铁路桥梁。
地震安全性评价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 第323号 《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第十一条 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 (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 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 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 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 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 核设施建设工程; (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 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第二十一条 建设工程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抗震设防要求 和抗震设计规范,进行抗震设计。
地震动参数的确定:
1、规范和“安评”参数差别:αmax( β max),Tg,γ,表达式 2、反应谱应用: 小震计算分别按规范和“安评”反应谱计算,取结构底部剪力较 大者进行结构抗震验算;中震、大震的结构抗震计算,按规范的 设计参数采用; -按《安评》计算:反应谱及形状参数均按《安评报告》确定; -根据《安评》的地震加速度Amax确定αmax,设计谱β最大值取 2.25,形状参数按规范确定; 3、最小剪力系数:按所采用的反应谱的0.2αmax (0.15αmax)
0.55
0.11
0.32
0.90
0.90
50年2%
0.70
0.53
0.90
反应谱与规范同
工程4 安评8度(0.20g)
特征周期 超越概率 PGA(gal) 59 179 309 PGA(g) 0.06 0.18 0.32 α
max
T1
0.1 0.1 0.1
Tg
0.45 0.50 0.55
γ (βmax) 0.9(2.67) 0.9(2.67) 0.9(2.56)
重庆市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
重庆市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类型建设工程项目重大建设工程1.按照国家规定属于重点防御区内的市、区县级首脑机关办公用房,公安及其交通管理、消防指挥机构。
2.大型工矿企业的重要办公、生产、动力设施和试验中心用房。
3.建筑结构高度10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4.大型影剧院、礼堂(座位数多于1200座),大型体育馆(中心)(座位容量多于30000人),大型娱乐场所(一个区段座位总数多于1200座或单个大厅座位数多于500座),大型商场(任一楼层建筑面积大于等于5000平方米或总建筑面积大于等于15000平方米),展览馆、会展中心(一个区段设计容纳人数大于5000人);三级及以上医疗机构门急诊、医技、住院等业务用房,承担研究、实验和存放剧毒的高危传染病病毒任务的市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业务用房。
5.新建、搬迁复建的具有重大文物价值和纪念意义的建筑物、构筑物。
6.公路与铁路干线、城市道路的大型桥梁(桥梁单孔跨径大于150米或多孔跨径总长大于1000米)、隧道(长度大于1000米)、立交工程(三层及以上);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7.一、二级汽车客运站,一级港口客运站;大型码头(千吨级以上);民用机场。
8.大型水库(蓄水量大于等于1亿立方米)大坝和位于大中城市(人口20万以上)市区或上游的挡水坝。
9.单机容量大于等于300MW或规划容量超过800MW的火电厂和装机容量超过200MW的水电厂;超过500KV的变电站和调度楼;市级电力调度中心工程。
10.大、中城市通讯枢纽的主体工程和重要建筑;终局容量10万门以上程控电话端局;国际出入口局、国际无线电台,国家卫星通信地球站。
11.高度250米以上的钢筋混凝土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和高度300米以上的钢电视调频广播发射塔。
12.市级和区县级的广播电视中心、广播电视卫星地球站的主体建筑。
13.供水、供气、供油、供热的主要干线工程。
14.储量3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储油工程;储量10万立方米及以上的储气工程;日供水10万吨以上的储水工程。
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2017年修正)
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2017年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7.11.30•【字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25号•【施行日期】2017.11.30•【效力等级】地方政府规章•【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地质灾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正文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1996年3月4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78号发布根据1997年12月29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0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四川省旧货业治安管理办法〉等37件规章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01年2月1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146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规定>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17年11月30日四川省人民政府令第325号《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四川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提高工程建设项目抗震能力,保障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四川省防震减灾条例》,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工程建设场地震安全性评价(以下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对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地震小区划、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等工作。
第三条在四川省行政区域内,新建、改建、扩建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生灾害的建设工程项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和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均适合本规定。
第四条省人民政府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和监督,审定全省工程建设项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并确定其抗震设防要求。
市(州)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含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下同)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监督管理。
县(市、区)地震工作主管部门(含管理地震工作的部门,下同)协助上级主管部门管理和监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知识(二篇)
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知识什么是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址和场址周围的地震与地震地质环境,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科学地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址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确立为地震灾害预防的一项基本法律制度,以确保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达到抗震设防要求,具有合理的抗御地震灾害的能力。
工程抗震应做哪些基础工作?活断层探测、地震小区划、地震安全性评价等。
哪些工程需做地震安全性评价?《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和《云南省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规定》(省政府第58号令)规定: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大中城市的建设,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凡是“位于地震动参数区划分界线附近的新建工程”,以及在“某些地震研究程度和资料详细程度较差的边远地区”和“占地范围较大,跨着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城市和大型工矿企业,以及新建开发区”也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云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管理和监督工作由哪个部门负责?云南省地震工作主管部门负责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和监督,审定全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知识(二)地震安全性评价是一种用于评估建筑物、结构和土地的地震抗震能力的方法。
它主要通过分析建筑物或结构在地震荷载下的动力响应特性,确定其抗震性能,并识别潜在的地震风险和改进建筑物抗震能力的措施。
以下是地震安全性评价相关的知识。
1. 地震基础知识地震是地球上发生的地壳运动造成的地面震动。
地震分为地表地震和体波地震两种形式。
地震波能够传播到建筑物和结构中,导致其发生振动,容易造成破坏和灾害。
2. 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目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建筑物、结构和土地在地震中的安全性能,并确定其抗震能力。
通过评价,可以识别潜在的地震风险,预测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制定相应的应对和改进措施。
新建建筑什么情况下需要地震安评报告?
新建建筑什么情况下需要地震安评报告?国家有专门的规定,给你一个参考文本第一条为加强我省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管理,以防御和减轻地震对工程设施的破坏,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我省境内新建或扩建的重要工程项目和经济开发区场地(以下统称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安全性评价。
第三条省、市地震局(办)是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四条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主要包括: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设计地震动参数(地震动时程)确定、地震影响小区划、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等。
第五条对在坚硬、中硬场地土条件下的一般工业和民用新建或扩建工程的抗震设防标准,可直接使用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所标示的烈度值,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进行抗震设计。
第六条位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以上(含Ⅵ度)地区的下列重要工程项目,其建设场地均应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一)交通工程:1.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桥梁、隧道;2.铁路干线(Ⅰ级)的重要车站与铁路枢纽的主要建筑工程;3.地下铁道工程;4.高速公路,Ⅱ类以上机场,重大(年吞吐量200万吨以上)港口。
(二)能源工程:1.大型水库的大坝和城市上游的Ⅰ级档水坝;2;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以上的热电厂、20万千瓦以上的水电厂及其变电站;5O0千伏以上的枢纽变电站。
(三)通讯工程:1.省、市200千瓦以上大功率广播发射台和电视台;2.大中城市长途电话枢纽的程控机主楼。
(四)市政工程:大中城市主要供水、供气、供电等的调度控制工程。
(五)特殊工程: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重要军事工程,以及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生产车间和仓库等工程。
(六)其他重要工程:1.关系国计民生的大型工矿企业,大中型化工厂,炼油厂以及地震时容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2.高层(Ⅶ度和Ⅷ度坚硬、中硬场地其高度超过80米;Ⅷ度中软、软弱场地其高度超过60米)建筑工程。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震安全性评价地震安全性评价是指在对具体建设工程场址及其周围地区的地震地质条件、地球物理场环境、地震活动规律、现代地形变及应力场等方面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方法,按照工程所需要采用的风险水平,科学地给出相应的工程规划或设计所需要的一定概率水准下的地震动参数(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等) 和相应的资料。
评价分级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划分为以下四级:a)I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的概率分析和确定性分析、能动断层鉴定、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b)II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场地地震动参数确定和地震地质灾害评价。
c)m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区域性地震区划和地震小区划。
d)IV级工作包括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复核。
地震安全性评价范围一、核工程核电厂;核燃料后处理厂;核供热站;核能海水淡化工程;高放废物处置场;其他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设施建设工程。
二、水利水电工程参照行业标准NB35047-2015〈〈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包括:坝高超过200m或库容大于100亿m3的大(I)型工程,以及位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0.10g及以上地区内坝高超过100m的1、2级大坝。
三、房屋建筑工程国家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的特殊设防类(甲类)房屋建筑工程。
四、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国家标准GB50223-200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和国家标准GB50909-2014〈〈城市轨道交通结构抗震设计规范》中规定的特殊设防类(甲类)城市基础设施工程。
五、油气储运工程国家标准GB50470-2008〈〈油气输送管线线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规定的重要区段管道。
六、公路工程参照行业标准JTG B02-2013〈〈公路工程抗震规范》,包括:位于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分区0.30g及以上地区内的单跨跨径超过150m的特大桥。
安全评价综合运用:地震安全评价工作范围包括哪些方面
⼯程场地的地震危险来⾃两⽅⾯:
⼀是周围地震带、地区发⽣的地震对场区的影响;⼆是场地本⾝的地震危险。
因此⼯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作所涉及的⼯作范围包括区域、近场和场区三个部分。
区域可取对⼯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有影响的范围,其半径不应⼩于⼯程场地外围150km,在此范围内评价地震和地质构造活动的基本规律和特点,特别是地震活动的时空不均匀性,划分地震区带,确定潜在震源及其活动特点、地震动的衰减关系等;近场为⼯程场地及其处围25km的地区,在此范围内进⾏更为详细的地震和地震地质⼯作,查明近场范围内地震的发震构造,研究分析未来地震活动性等;场区为⼯程场地及其外围5km的地区,应对场区的断层活动时代、性质、运动特性等进⾏鉴定,在覆盖地区,应配合相应的物、化探勘察⼿段,确定断层的位置。
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
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法规类别】环保综合规定【发布部门】河北省人大(含常委会)【发布日期】1995.12.26【实施日期】1996.05.01【时效性】失效【效力级别】省级地方性法规【失效依据】本篇法规已被《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发布日期:2007年9月21日实施日期:2007年11月1日)废止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1995年12月26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1995年12月26日公布1996年5月1日起施行)第一条为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加强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抗震设防标准的管理,合理利用建设投资,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承担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和工程建设的单位及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本条例所称地震安全性评价,系指大中城市和大型厂矿企业、经济开发区及有关工程建设场地的地震烈度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地震动参数确定、场地震害预测、场址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
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防震减灾的宣传教育,普及有关科学知识。
第五条省、设区的市(地)人民政府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监督和管理。
县级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配合上级防震减灾行政主管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第六条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应当按国家颁布的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进行抗震设防。
第七条下列工程建设场地和区域应当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抗震设防要求高于国家地震烈度区划图所标示的烈度值的重要工程、特殊工程、可能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和生命线主体工程;(二)位于地震烈度分界线两侧各八公里区域内的较大的新建工程以及局部地质条件复杂的工程建设场地;(三)跨不同工程地质条件区域的大中城市、大型厂矿企业和经济开发区。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一览表类型工程项目及规模重大
、省及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市(州)首脑机关的办公大楼,市(州)级以上医院大楼;
2
3、坚硬、中硬场地上8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中软、软弱场地上60
米以上的高层建筑;
4、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大跨度的影剧院、体育馆(中心)等建
筑、侯车(机)大楼;
5、铁路、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规定必须进行地震
6、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重要旅游索道工程和二类以上飞机场工
7、大中型火力发电生产用房、大型重要输变电工程、大型电力调度
中心用房;
8、大功率广播电视发射(接收)塔、省、市(州)广播电视中心;
9
10、大型粮油库、冷冻库
1
2
3
4
5
6、大中型易燃、易爆、剧毒、易腐蚀、易污染物质的生产、储存工
程和管道输送设施;
7、大中型水库、水电站及位于城市市区内或上游的Ⅰ级挡水建筑;
8
9、大中型储油、储气、储水工程。
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
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2、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一、事项: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核准二、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七条第二款“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进行抗震设防。
”2、《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㈠国家重大建设工程;㈡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它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它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㈢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㈣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17741—1999《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
4、江苏省地震局、江苏省发展计划委员会、江苏省建设厅《关于印发江苏省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范围的通知》。
三、条件:1、重大建设工程和震后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新建、扩建、改建建设工程;2、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已获得发展计划部门立项批复,同意立项的建设工程。
四、数量:无数量限制五、申报材料1、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申请表;2、有效的立项批准文件复印件;3、建设工程场地位置图。
六、办理程序1、申请人提交申请表和法定材料,办理人员出具接收材料凭证;2、材料符合法定要求的,3日内向申请人发出行政许可受理通知书;材料不符合法定要求的,办理人员3日内向申请人发出一次性补正材料通知书;3、确定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等级和内容,签发审批意见,颁发《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确认证书》。
七、收费:不收费八、办理期限:自受理申请之日起,5个工作日内签发审批意见。
九、受理地点、电话:苏州锦帆路31号市地震局0512—65110024十、办理人员:主办:李克偕协办:阙济兴十一、申请表: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申请表编号: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申请表建设工程名称:建设工程项目业主(盖章):申请日期:苏州市地震局印制填表说明一、《重大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申请表》在建设工程项目立项时或可行性论证阶段,由建设工程项目业主填报后按管辖权报当地市、县(市)地震工作主管部门。
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
附件1: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工程建设项目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浙江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办法》和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199号《浙江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办法》规定,以下十四大类工程建设项目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特大桥、长及特长隧道,公路铁路立交桥、城市高架公路;(释义:依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特大桥是指多孔跨径总长大于1000m,或者单孔跨径大于150m的桥梁;长隧道是指隧道长度大于1000m且小于等于3000m的隧道,特长隧道是指隧道长度大于3000m的隧道。
)(二)大中城市火车站与铁路枢纽的主体工程;(释义: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三)高速公路的高架桥、II类以上机场、万吨级以上港口工程(码头、泊位等);(四)规划容量≥1000MW的火电厂、装机容量超过200MW的水电厂;超过300KV的变电站和调度楼;海岛市、县装机容量超过200MW的发电厂;省、设区的市所属电力调度中心;(五)大、中城市通讯枢纽的主体工程和重要建筑;(六)大、中城市供水、供气、供热的主体工程;(七)核电站、核反应堆、核供热装置、重要军事工程;(八)大中型水库和蓄能水库大坝、坝高超过60M的高坝和位于大、中城市市区内或上游的I级挡水坝;(释义:依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大型水库是指总库容大于等于1亿m3的水库,中型水库是指总库容大于等于1000万m3且小于1亿m3的水库,Ⅰ级挡水坝是指过闸流量大于等于5000 m3/s的挡水坝。
)(九)重要贮油、贮气工程,易燃、易爆和剧毒物质大型生产车间与仓储设施工程以及地震时容易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其他建设工程;(十)高层(高度≥80M)建筑工程;(十一)省、设区的市所属医院、疾控中心、急救中心、中心血库;(十二)省、设区的市所属广播电视设施的播控中心、发射塔等工程;(十三)大型影剧院和体育馆等人员集中的公共建筑工程;(释义:依据《体育建筑设计规范(JGJ 31-2003)》,大型影剧院是指座位不少于1200座的剧场、电影院、礼堂;大型体育馆(含游泳馆)指观众座位容量不少于6000人的。
什么企业需要抗震评价报告
什么企业需要抗震评价报告概述随着地震频率的增加,对于企业在建筑物的抗震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
抗震评价报告成为企业在建筑物抗震方面的重要参考文件。
本文将介绍什么样的企业需要抗震评价报告,并解释其重要性和意义。
1. 建筑工程企业作为建筑工程企业,其建设的建筑物必须具备一定的抗震能力,以确保建筑物在地震发生时能够保持结构完好并保护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
抗震评价报告是建筑工程企业在设计、施工和验收阶段的必要文件,也是企业向相关部门申请建筑许可审批的重要依据。
企业需要抗震评价报告来证明其建筑物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并且能够承受不同强度的地震。
2. 重要基础设施企业重要基础设施企业包括电力、通信、交通、水利等行业,其设施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转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这些设施的抗震性能非常关键,一旦发生地震,其损坏会对社会和经济带来巨大影响。
因此,重要基础设施企业需要进行抗震评价,并按照评价结果进行必要的抗震改造和维护。
抗震评价报告是重要基础设施企业保障其设施安全的重要依据,同时也是相关监管部门审核的必要文件。
3. 金融企业金融企业在面临地震风险时,不仅要保证建筑物的安全可靠,还需要确保金融设备和信息系统在地震后能够正常运行。
抗震评价报告对于金融企业来说非常重要,它能够评估和指导企业在建筑物和设备方面的抗震措施,保障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金融交易的安全。
4. 医疗机构医疗机构承担着保护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责任,而地震会给医疗机构的建筑物和设施带来巨大挑战。
抗震评价报告对于医疗机构来说至关重要,它能够评估医疗机构的抗震能力,并为医疗机构提供相应的抗震改造建议,确保医疗机构在地震发生时能够正常运转,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5. 大型企事业单位大型企事业单位拥有庞大的员工规模和复杂的办公、生产设施,面临的地震风险更大。
这些企事业单位需要抗震评价报告来评估其建筑物和设施的抗震性能,并及时采取必要的抗震措施。
这样可以提高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安全意识,加强组织管理,规避潜在的地震灾害风险。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前言本标准由河北省地震局提出。
本标准由河北省技术监督局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地震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运启、王中来。
引言本标准依据《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GB 17741-1999 《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技术规范》和《河北省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实施办法》制定。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在河北省境内开展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提供具体的技术依据和指标,使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更加规范化,为河北省各级人民政府进行建设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本标准符合国务院颁布的《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的范围,具体工程的划分,遵照国家关于工业和非工业建设项目的类型和大中小型划分标准,符合《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规定的原则。
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分类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建设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基本要求、类别划分和指标。
本标准适用于河北省境内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8306-2001 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 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地震安全性评价seismic safety evaluation根据对建设工程场地和场地周围的地震活动与地震地质环境的分析,按照工程设防的风险水准,给出与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相应的地震动参数,以及场地的地震地质灾害预测结果。
3.2地震小区划 seismic microzoning对城市或厂矿等区域范围内未来可能遭受地震影响程度的划分。
4、基本要求4.1 对社会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建设工程、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和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者需要尽快恢复的生命线建设工程,应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哪些工程场地需要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下列重大建设工程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并由地震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评价结果确定抗震设防要求:
(一)公路与铁路干线的大型桥梁和隧道,大型车站,港口,码头及二类以上飞机场,高速公路等工程;
(二)大中型水库的大坝,位于城市市区或上游的一级挡水建筑;
(三)单机容量30万千瓦以上或规划总容量80万千瓦以上的火力发电工程,设计容量75万千瓦以上的水力发电工程,电压330千伏以上的输变电站工程和重要电力调度中心;
(四)大功率广播电视发射台和电视台工程,大中城市长途电话枢纽工程;
(五)大中城市大型供水、供气、供油、供电调度控制工程;
(六)设防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80米以上的建筑;
(七)大中型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生产、输送和贮存设施;
(八)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以及受地震破坏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
(九)国家或者省地震行政主管部门与发展计划部门或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共同确定的其他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建设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