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题2886

合集下载

2019届高考历史北师大版 一轮复习考点探究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2讲 Word版含解析-最新学习文档

2019届高考历史北师大版 一轮复习考点探究练习:必修1 第1单元 第2讲 Word版含解析-最新学习文档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B.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解析:A项没有体现出“制度变革”,故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体现决策程序趋于规范化,故B项正确;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D项错误。

答案:B2.《隋书·地理志》记载:“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如下图所示)对这一记载认识正确的是()A.吸取前朝教训,废除了秦的郡县制度B.巩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管理体系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D.王国相对独立,后来威胁了专制皇权解析:从材料信息与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汉高祖实行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部分恢复了分封制,故A项错误;汉初部分恢复分封制,导致了王国问题,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权,故B、C项错误;后来王国势力膨胀,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故D项正确。

答案:D3.下表中的评价与史实最相符的选项是()权力过大,造成了安史之乱和地方割据,故B项错误;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被分割,有效地加强了皇权,故C项正确;明朝废除丞相制度,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不具有决策权,不能统领六部,故D项错误。

答案:C4.作为中央行政制度的重要补充,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呈现出往复式规律性变化。

(如下表)。

据此分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层级嬗变规律的主要原因是()B.提升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D.提高中央财政收入解析: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规律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被加强,故A项错误;随着地方行政权力的削弱,地方的行政效率也随之降低,故B项错误;地方权力不断被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因而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故C项正确;D项属于财政方面,与题意无关,故D项错误。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含解析 精品

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人民版学案:选考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第1讲 含解析 精品

第1讲 基础过关课考点展示 1.商鞅变法。

2.北魏孝文帝改革。

3.王安石变法。

4.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

5.明治维新。

6.戊戌变法。

考点一 商鞅变法 1.时代背景(1)政治:宗法制瓦解、战国七雄形成。

(2)经济:土地私有制逐步形成。

(3)阶级关系⎩⎨⎧①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社会变革。

②各国先后进行变法。

(4)思想文化: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2.变法的准备与成功条件(1)商鞅热衷于法家学说,从政愿望强烈。

(2)建功立业的首选目标:魏国。

(3)商鞅离魏奔秦:秦孝公求贤若渴,招揽人才。

(4)商鞅到秦后:晋见秦孝公,提出自己的主张,建议变法改革,富国强兵,主持变法。

(5)取信于民:“南门徙木”。

(6)商鞅在秦变法:以法家理论为指导,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全面推行变法。

3.措施(强国之术)(1)经济⎩⎨⎧①废井田,开阡陌,以法律形式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③统一度量衡,国家颁行标准的度量衡器。

(2)军事:奖励军功,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3)政治⎩⎨⎧①实行什伍、连坐制度。

②废除世卿世禄制。

③废除分封制,普遍推行县制。

(4)社会习俗⎩⎨⎧①“塞私门之请”。

②禁止父子兄弟共居,推行“分异”令。

4.影响——秦国崛起(1)政治上⎩⎨⎧①废除了世卿世禄制度;实行按军功授爵的二十级爵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加强了秦军的战斗力,新兴的军功地主成为维护秦国封建统治的重要支柱。

②秦国基本上建立起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

(2)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3)军事上:奖励军功,实行“军功爵制”,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考点二 北魏孝文帝改革 1.社会背景(1)阶级矛盾:北魏统治腐败,赋税繁重,阶级矛盾尖锐。

(2)民族矛盾: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压迫和民族歧视政策,导致民族矛盾激化。

(3)统治危机:北魏社会动荡,人民起义不断,北魏统治面临深重危机。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考大全(必修一) 开篇第1讲 开篇第一讲 Word版含解析

2019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考大全(必修一) 开篇第1讲 开篇第一讲 Word版含解析

开篇第一讲时光匆匆,眨眼间就到了红五月,高三的学哥学姐将赴考场。

在感叹岁月不等人的时候,我们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即将进入高三,也将会奔赴考场。

现在,我们即将触摸到高三与高考。

因我们即将迎接准备应对2019的高考的一轮复习。

在复习之前,我想我有必要强调一个认识——是高考复习,而不是新课预习。

什么是复习?温故而知新,我想这一名孔子的名言足于回答这一疑问,也告诉了我们接下来该怎么做。

温故而知新怎样温故?怎样知新?探讨这两个问题之前,我认为同学们须做好以下准备:首先,准备一本笔记本。

笔记本用来记录自己对知识点的梳理,以及老师对知识点讲解的提纲和对某知识点或某方面的感悟的闪光之处。

因此,对于笔记本的选用,最好是尺寸稍大一些的,我们可以笔记本做以下的处理:第一栏记录自己对核心知识的梳理,第二档是听课笔记,第三栏则是自己所学所思的记录。

以上仅是个人的建议,各位同学可以结合自己的情况有所改变。

无论怎样改变,笔记本这应是必备的。

人的记忆无时无刻在与我们躲猫猫,且一个人仅在头脑中思考而不以文字呈现是很难有精进的。

其次,用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复习。

在进入复习前,每个同学都会认同复习的重要性,甚至告诫自己好好把握复习的机会,然而在实际复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倦怠的心理。

因此,我们应有一个正确的心态去对待复习,让复习落实并贯彻下去,达到预期目标。

那么,什么样的心态才是正确的呢?温故而知新!最后,要有主体和主动意识。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复习的主体也应该是学生。

在复习过程中,我们依然会有很多的同学在等待着老师对知识的梳理。

这是不好的,一是老师的对知识的梳理是很重要,但其集体性更加,可能在个性化上有所欠缺;二是学生没有真正的自己去梳理,谈何而来的查缺补漏呢?这样的复习肯定不会很高效的,教与学应是相互印证的。

因此,在复习中期待同学们自己主动去梳理知识,这样的复习将更具有个性化、针对性和更高效。

做好以上三方面的准备后,我们接下来就来讲讲如何去复习?怎么温故?怎么知新?这两个问题,“温故”应该是前提,这是我们复习必做的第一步。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3-9

高考历史第一轮复习:1-3-9

(时间:45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35分)1.(宝鸡质检)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身份出席了国际会议,并在会议期间发挥积极作用。

材料中的“积极作用”是指()。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促进会议采纳了“求同存异”的方针C.推动会议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D.促成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解析从题干中提示可知,这次国际会议是指日内瓦会议。

A项是1953年周恩来访问印度时提出的;D项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B项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只有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2.(咸阳模拟)新中国成立后,根据“一边倒”和“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中国政府领导人展开了一系列的外交活动,下列活动不能体现这一方针的有()。

A.与苏联第一个建立外交关系B.与匈牙利、朝鲜、波兰等建立外交关系C.1949年12月访问莫斯科D.1954年与印度、缅甸发表联合声明解析D项是中国为发展同邻近国家和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的关系,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下取得的外交成就。

答案 D3.(邢台模拟)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含义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

新中国成功运用这一思想的外交政策或事件是()。

①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建交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③“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④邀请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A.①②③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史料的理解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

孔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包括两方面含义,即一方面“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和另一方面“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其中①是前者的体现;②③④则是后者的体现。

故选①②③④。

答案 D4.(中学生报)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取得的巨大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合作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加强了我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D.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答案 C5.(基础精典)右图是大型爱国主义专题教育片《新中国外交风云录》(共30集)的封面。

9级历史复习资料(精)

9级历史复习资料(精)

《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识记]1.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的。

人类在距今三四百万年前形成。

世界上的人类可分为三大主要人种:黄种人、白种人、黑种人。

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种族无优劣: 各人种之间,在自然体质特征上虽有一定区别,但无明显界限,而且具有逐渐过渡的现象。

这充分说明全世界各人种在生物学上同属一个物种,并具有共同的祖先。

2. 完全形成的人进化阶段主 要 代 表猿人早期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 晚期 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智人早期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 有了人就有了人类社会,人类最先进入----------原始社会 氏族社会产生的原因: 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原始社会(特征:生产力低下,人类社会平等,共同劳动,平均分配)母系氏族 1、群婚制,“只知其母,不知其父” 2、农业和采集业为主,妇女在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3、财产公有,生产和分配也以集体为主父系氏族 1、婚姻关系相对固定,“既知其母,又知其父” 2、农业、畜牧业、手工业进步,商品生产出现 3、男子占据主导地位 4.父系氏族后期:生产力提高===剩余产品===私有财产==私有制==奴隶制==军队,监狱、法庭===国家形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 原始社会瓦解,奴隶社会形成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大河 流域 —人类文明的摇篮从五六千年前开始,在亚非的大河流域,相继诞生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出现了国家,进入了奴隶社会。

金字塔地点:古代埃及(前3500年)、非洲尼罗河流域;功能:古埃及国王的陵墓,是权力的象征《汉谟拉比法典》地点:古巴比伦(前3500年),西亚两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 制定者: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前18世纪);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地位: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019届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总结复习考点探究练习必修1第1单元总结复习第2讲Word版含解析

2019届高考历史北师大版一轮总结复习考点探究练习必修1第1单元总结复习第2讲Word版含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题5 分,共 60 分)1.有学者认为,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的演变,是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

从制度改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 )A.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升 B.决策程序趋于标准化C.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加强D.分权制衡限制了皇权解析: A项没有表达出“制度改革〞,故 A项错误;三省六部制,中书省和门下省分别掌握决策、审议,都是决策机构,决策程序有一个机构转变为两个机构,表达决策程序趋于标准化,故 B项正确; C项是科举制的影响,故 C项错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分权制衡是削弱相权,加强皇权,故 D项错误。

答案: B2.?隋书·地理志?记录:“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贵爵,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

〞 (如以以下图所示 )对这一记录认识正确的选项是 ( )A.吸取前朝教训,取销了秦的郡县制度B.坚固专制统治,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管理系统多样,有效控制了地方政权D.王国相对独立,此后威胁了专制皇权解析:从资料信息与图片的内容能够看出,汉高祖推行郡国并行制,在推行郡县制的同时,又局部恢复了分封制,故 A项错误;汉初局部恢复分封制,以致了王国问题,不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和有效地控制地方政权,故 B、C项错误;此后王国权益膨胀,严重威胁了专制皇权,故 D项正确。

答案: D3.下表中的议论与史实最吻合的选项是 ( )选项史实议论A 西汉初期推行郡国并行制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B 唐朝设置节度使坚固了边疆,防范了地方盘据C 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切割相权,进一步加强了皇权D 明朝设内阁首辅大臣拥有了丞相的职权,统率六部解析:郡国并行制下王国有独立的自治权,故 A项错误;唐朝设置节度使,但节度使权益过大,造成了安史之乱和地方盘据,故 B项错误;宋代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行政权、军权、财权被切割,有效地加强了皇权,故 C项正确;明朝取销丞相制度,内阁是为皇帝供应顾问的内侍机构,不拥有决策权,不能够统率六部,故 D项错误。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第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复习1.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高考历史第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复习1.docx

最新整理高三历史教案高考历史第一轮基础知识梳理复习第八单元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第27课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课堂检测知识梳理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1、东欧剧变:①原因:受苏联改革与国内经济困难的影响;②实质:是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变化。

③表现:1989年,波兰是第一个剧变的国家; minzhu德国并入联邦德国。

2、苏联解体:①原因:根本原因:是体制、政策上的弊端和错误积重难返;直接原因:是戈尔巴乔夫的政治改革使苏联进入误区,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外部原因:是西方政治势力长期实行“和平演变”战略。

②过程:1900年,苏共中央全会决定放弃党的领导,实行多党制;苏联解体的时间是底,宣布独立国家联合体成立。

③影响: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瓦解,标志着冷战格局终结,也标志着雅尔塔体系不复存在。

二、和平与动荡并存1、冷战后的世界形势:出现了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

2、原因:①被冷战长期掩盖的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相继爆发;②美国试图独霸全球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③其中最大的威胁是国际恐怖主义。

3、表现:①,美国打着“人权高于主权”的旗号,轰炸南联盟;②发生九一一事件,纽约世贸大厦和国防部五角大楼遭恐怖分子袭击。

三、多极化趋势的加强1、世界政治格局:“冷战”结束后,“一超多强”的局面出现,世界政治格局出现向多极化发展的趋势。

多极指美国、欧盟、日本、俄罗斯、中国等多个政治力量。

根源在于世界经济结构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表现是:①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极世界。

②欧洲:为了使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欧洲联盟正式成立,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③日本:极力争取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

④俄罗斯:取代苏联在联合国的地位,并拥有可以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

国际地位有了很大改善。

⑤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致力于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特点是:①和平过渡;②相互制约、竞争过渡;③长期过渡。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档:选考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答案 精品

2019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北师大版文档:选考部分 选修1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含答案 精品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对应学生用书第282页)一、古代中国的改革1.商鞅变法(1)时间:公元前356年。

(2)背景:战国时期,秦国落后于中原各国,秦孝公为富国强兵,任用商鞅实行变法。

(3)内容①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统一度量衡。

②政治上: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普遍推行县制;制定秦律;建立严密的户籍制度,制定连坐法。

③思想上:“燔诗书而明法令”。

(4)影响和评价: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较为彻底的一次改革运动,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1)背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促进北魏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实行改革。

(2)内容①制定官吏俸禄制,整顿吏治;推行均田制和新的租调制;设立三长制,健全县以下地方基层政权。

②迁都洛阳。

③推行汉化政策和移风易俗,促进民族融合。

(3)影响和评价①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加速了北魏政权的封建化进程。

③加快了民族融合的进程,为结束分裂重新统一奠定了基础。

3.王安石变法(1)时间:1069年。

(2)背景: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冗官、冗兵和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引起严重的社会危机。

(3)内容①理财之法:推行青苗法、均输法、免役法、农田水利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

②强兵之法:整顿军队,推行保甲法、将兵法、保马法,设军器监等。

③取士之法:改革科举制度,整顿太学,惟贤惟才等。

(4)影响和评价①增加了政府收入。

②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③一定程度上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

二、近代的重大改革1.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1)背景①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充分暴露了农奴制的弊端。

(2)内容①颁布“二一九法令”,废除农奴制。

②实行司法改革和地方自治改革。

③进行教育、军事方面的改革。

(3)影响①积极影响:废除农奴制,是俄国向近代化迈进的重要步骤。

②消极影响: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

2.日本明治维新(1)背景①明治维新之前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封建落后。

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一专题复习3

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一专题复习3

第二单元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第5课古代希腊民主政治【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通过对希腊地缘因素的分析,培养学生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2)了解雅典民主制确立的过程,熟悉并理解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和实质;(3)认识雅典民主制的积极作用与局限性。

分析雅典民主的利弊得失,初步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1)引用历史资料,形成学科综合观念;(2)设置历史情节,体会历史发展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初步认识民主政治对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与社会发展的作用;(2)通过学习古希腊辉煌的文明,使学生认识到追求民主是人类自古以来的共同理想。

【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地图结合进行讲解,同时与古代中国作比较;2.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识图能力,并根据问题,从所阅读的材料中获取和解读信息,学会能多角度地分析历史问题;3.以唯物史观为指导,正确全面评价历史现象(事物、人物等);4.运用归纳、对比、概括、探究等方法来感悟历史。

【教学内容】1.什么是民主?作为国家制度的民主,是指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制度诞生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阶段,是伴随着奴隶制国家制度而产生的民主,古希腊的民主制度是奴隶制的民主。

2.三次改革:(1)梭伦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初内容: ①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确立了公民权利;②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平民成为司法的主人;③确立新选举法,特别是抽签选举和差额选举公职的做法,体现均等、公开、公平的民主原则;④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赋予各等级不同的权利和义务,打中了贵族制强调出身的世袭原则改革意义:①在政治领域第一次准许没有财产的平民参加公民大会,打击了氏族制的残余势力;②在组织上开始建立著名的雅典民主政治(2)克里斯提尼改革。

时间:公元前6世纪末内容:①用地域部落取代血缘部落;②设五百人会议;③成立十将军委员会;④实行陶片放逐法;改革意义:克里斯提尼改革标志着百余年来平民反抗贵族斗争的胜利和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初建。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一轮复习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一轮复习附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一轮复习附答案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庄园法庭记录:佃户因为没有认真耕种领主的田地,被罚款6便士;佃户的家畜误入领主的园子,被罚款6便士;只要领主的磨坊能够磨面粉,就不得到庄园以外磨面粉,违者被罚款20先令。

(1)分析材料一中庄园法庭的档案记录,你能得出哪些关于庄园法庭的信息?材料二商人不仅向工人提供原料,而且还提供统一的生产工具,工人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劳动者,与雇主形成彻底的雇佣关系。

由于生产工具统一配备,因而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中世纪晚期的欧洲“工人常常需要在同一个地点集中劳动”建立的新的生产组织形式叫什么?反映此时出现了什么性质的生产关系?材料三十字军东征(1096-1291年)之后的几个世纪里所发生的事情,尽管进程缓慢,但权力逐渐由封建城堡向城市转移。

……几乎是在不知不觉之间,城市变得越来越富有,而封建领主们却越来越贫穷。

后者总是需要借钱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于是只好不断地出让行政权力来换取现金。

城市在不断地成长壮大,并且愿意收留那些逃难的农奴,这些人只要在当地住满几年就可以获得自由的身份。

——摘编自(美)房龙《人类的故事》(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在欧洲中世纪“权力由封建城堡向城市的转移”是指什么现象?并谈谈中世纪“城市不断成长壮大”在政治、文化方面的表现。

材料四 14-17世纪,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地区出现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和租地农场。

手工工场是指经营者将生产者集中在一个场地内进行生产,他们提供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生产者成为完全出卖劳动力的雇佣工人。

手工工场有比较精细的分工,劳动效率大大提高,能更好的满足社会上日益扩大的对商品的需求。

租地农场是在封建制度瓦解过程中产生的新的农业经营方式,这是一种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农场,其经营是为了满足市场需求的商业化经营,它以市场为生产的基本单位,主要依靠雇佣自由的工资劳动者。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一轮复习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一轮复习含答案解析

九年级上册必修历史一轮复习含答案解析一、九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综合题1.(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部法律将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

民主与法制建设对于推动历史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会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摘编自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二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被称为社会生活百科全书”,是民事权利的宣言书和保障书,如果说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那么民法典就重在保护私权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编纂民法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编纂民法典是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现实需要,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增进人民福祉、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要求。

——据《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草案)的说明2020年5月22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整理(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为了保证“体人民”掌权,当时雅典设立的最高政治权力机构是什么?雅典为保证所有公民能积极参加国家政治事务而采取了什么措施?雅典的民主政治对后世有何影响?(2)根据材料二,概括《法国民法典》所体现的法律原则。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该法典对今天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宪法重在限制公权力(君权)在英国《权利法案》中的突出体现。

并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颁布的重要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主与法制的认识。

2.妥协·斗争材料一英国议会上、下两院在1689年通过了《权利法案》,意在避免当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的前车之鉴。

这部《权利法案》之所以能够成功实施,关键在于妥协原则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考历史第一轮知识点复习题28 第2课时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亚洲觉醒” 的先驱和无产阶级革命家 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克伦威尔在他建立新模范军的时候,不论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一律论功行赏,但后来当平等派提出普选权的要求时,克伦威尔却竭力加以反对。

他在一次向议会发言时说,穷人就是坏人,并且说,如果共和国注定要受苦受难的话,那么在富人之下受苦,比在穷人之下受苦更好一些。

——王觉非《欧洲史论》 材料二如果说在危急关头,克伦威尔的宝剑曾拯救了议会事业的话,那么毕竟他在历史面前是一个以独裁和军事统治者面貌而出现的,他作为士兵和政治家的全部品质,却是和英国人民的天性永不协调的。

——丘吉尔《英国民族的历史》 问题: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克伦威尔平等观的变化,分别指出其前后平等观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丘吉尔的观点,并加以评析。

答案:(1)变化:先前提倡不同阶级出身和社会地位的平等,主张一律论功行赏;后来主张贫富有别,反对普选权。

原因:前面建立新模范军(推翻封建王权)时,需要以“平等”激 励民众革命;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后,需要以“不平等”维护其阶级利益及其独裁统治。

(2)观点:虽然认为克伦威尔曾拯救议会,但强调克伦威尔是独裁者,实际上持否定态度。

评析:缺乏实事求是的全面评价。

尽管克伦威尔在革命中有专制和残暴的一面,但他的强权政治维护了社会稳定,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发展,是英国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同时,克伦威尔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著名领导人,军事家,政治家。

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82年5月,刘易斯·尼古拉上校致信华盛顿:“那种把我们从难以想象的困难中引向胜利的才能,那些得到军队普遍尊重和崇敬的品格,定能引导和指导我们在和平的道路上前进。

有的人把专制与君主政体混为一谈,觉得很难把它们分开。

因此,我所建议的政体的首脑有一个显然较为温和的称号,但是一旦其他问题都得到解决,我认为很有理采纳国王的称号。

”华盛顿回复:“我非常吃惊地阅读了你要我深思的意见,我可以明确地告诉你,战争中发生的任何变故都没有像你说的军队中存在的那种想法使我更痛苦。

我不得不怀着憎恶的心情看待这种想法,并给予严厉的斥责。

” ——乔治·华盛顿《华盛顿选集》 材料二长时期以来,军队和绝大部分公民把意大利战争和埃及战争的英雄人物第一执政当作偶像来崇拜,都齐声祝愿他能有一个同他的名望和同法国的伟大相符的称号……大家也知道是他决定着一 切国家大事,他的同僚们实际上不过是他的下级。

因此,大家感到他有一个国家最高元首的称号是顺理成章的,因为他实际上已扮演了这样的角色……要说是皇帝篡夺了金銮宝座,那么我们可以说,他身边的同谋比善于导演喜悲剧的所有暴君都多,因为四分之三的法国人都参与了他的阴谋。

——[法]康斯坦《回忆拿破仑》 问题: (1)华盛顿和拿破仑都具备了称王或称帝的条件,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相同条件。

二人作出不同选择,对两国的政体分别产生怎样的影响? (2)材料二的作者是如何看待拿破仑称帝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拿破仑称帝结果及影响的角度论证作者的观点。

(3)用一句话对华盛顿和拿破仑进行概括性评价。

答案:(1)相同条件:二人都通过长期征战建立起崇高的威望;获得各阶层尤其是军人的支持。

影响:华盛顿拒绝称王,为美国民主共和制(联邦制共和政体)开辟了道路。

拿破仑称帝,使法兰西共和国变成法兰西帝国。

(2)作者认为拿破仑称帝“顺理成章”,符合法国“民意”。

论证:动摇了欧洲封建统治秩序;有利于巩固资产阶级统治(资产阶级革命成果);有利于法国政治稳定;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3)概括评价:杰出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政治家。

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土耳其在极盛时期,不仅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强盛帝国,亦展现了高度的文明,其建筑、医学、造船、兵制等,一度远远领先于欧洲,称雄于世界。

而在13世纪后,伊斯兰文化开始停滞,逐步走向自我封闭。

自我封闭的后果逐渐显现,当时许多穆斯林学者对现代世界的变化,几乎一无所知,他们不知道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的学说。

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描述:“如果有人在17、18世纪进入穆斯林国家,他一定可以看到500年前的惯例和制度。

”17世纪土耳其著名学者舍勒比在临死前也警告其人民,如果不放弃教条主义,他们将很快会“用张得像牛一样大的眼睛来看这个世界” 封闭和傲慢,很快使奥斯曼土耳其滑向亡国边缘,先后败于西班牙、意大利、匈牙利、奥地利以及后来的死敌俄罗斯手下,成为“西亚病夫”。

在此情况下,土耳其国内,逐步滋生了改革派。

18世纪初期艾哈迈德三世的“郁金香改革”,19世纪初期塞利姆三世的新军改革,都以欧为师,但是他们都被废,改革也被绞杀。

继起的马哈茂德二世改革,20世纪初青年土耳其党人推动的君主立宪,统统失败。

改革无效,唯有革命。

经过二百多年的挣扎与反思,土耳其终于选择了凯末尔式革命。

并且在政治上确立现代制度之后,通过强力来根除国家落后的最深根源,进行文化革命,脱亚入欧。

——罗天昊《土耳其文化革命何以成功?》 (l)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土耳其成为“西亚病夫”的主要原 因。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凯末尔在土耳其民族独立和复兴过程中的伟大贡献。

答案:(1)主要原因: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因袭传统,观念守旧;闭关政策的影响。

(2)伟大贡献: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领导土耳其人民进行民族独立战争,并取得独立,建立了土耳其共和国;在政治、经济、文教、法律等方面推行改革,促使土耳其走向民族复兴和现代化道路,使土耳其成为现代化资本主义国家。

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

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 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 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

”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 的含义。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

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答案:(1)含义: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北上宣言》中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结论:“第一步使武力与国民相结合,第二步使武力为国民之武力,国民革命必于此时乃能告厥成功。

”……他说,“对于欧洲人,只用仁义去感化他们……一定是做不到的。

我们要完全收回我们的权利,便要诉诸武力”。

——王志光《孙中山反帝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材料二非暴力的核心是爱和感化。

甘地继承了古代耆那教、佛 教和印度教道德观中的“戒杀”原则……虽然甘地的“非暴力”学说带有很浓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但是也表现出他对西方自、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强烈追求。

——朱明忠《学者评甘地的非暴力主义及其影响》 材料三乔治·奥威尔对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还做出了另一番的解释:“在每次危机中,甘地都会挺身而出,制止暴力——从英国人的角度看,这意味着印度人根本无法采取任何有效的行动……在甘地领导印度独立运动的40多年里,警民总共将近8 000人死亡。

”在英国人撤离的一年之内,印人自相残杀约达100万人。

——黄家杨《甘地“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作用有多大》 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的思想主张,分析这一思想的形成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

材料三认为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存在什么不足? (3)孙中山和甘地分别以不同方式领导着本国的反帝斗争。

我们评价这两种不同斗争方式的正确标准是什么? 答案:(1)思想主张:开展国民革命;武力反对帝国主义。

形成原因:帝国主义不断破坏中国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孙中山对自身革命斗争的反思。

(2)甘地“非暴力思想”的来源:印度传统宗教;西方人道主义思想。

不足:限制了反帝运动的发展;无法阻止暴力冲突。

(3)正确标准:是否顺应时代要求,是否符合本国国情,是否推动了本国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

”自称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后,作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经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

” 材料二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

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

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的情况的本本主义。

”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

” ——《世界历史参考资料》 问题: (1)材料一中,马克思对伟大人物是如何认识的?结合史实分析“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11 ~点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 答案:(1)认识: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原因:实践上,恩格斯继续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理论上,恩格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2)共同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

实践: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类,工作总结类,工作计划类文档,感谢阅读下载--------------------- ~ 12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