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及答案

合集下载

答案版廉颇与蔺相如复习导学案宋苗苗

答案版廉颇与蔺相如复习导学案宋苗苗

萃英中学高三语文学科复习导学案课题廉颇与蔺相如编写人宋苗苗审核高三语文班级姓名编号 9【复习目标】1.熟读文本,梳理积累文言知识(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

2.学以致用,做课外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3.积累文本写作素材。

【复习重点和难点】1. 文言知识的积累,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及特殊句式2. 学以致用,做课外文言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复习自测】一、一词多义(1)负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②秦贪,负.其强凭借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负(2)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③相如引.车避匿掉转(3)顾①相如顾.召御史书曰回头②顾.野有麦场环视③三顾.臣于草庐之中拜访④莫我肯顾.顾惜⑤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后于赵者只是(4)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而①夫秦强而.赵弱并列关系②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如果③不如因而.厚遇之顺承关系④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转折关系(6)因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乘机)②不如因.而厚遇之乘机③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经由,通过④光因.循守职,无所改作、沿袭二、重点训练题选出加点字的意思和例句相同的一项1.例句:“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 B)A.春风不度.玉门关 B.度.我至军中,公乃入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D.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2.例句:“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C )A.乃置酒请.之 B.其造请.诸公,不避寒暑C.请.以赵十五城为大王寿 D.请.奉盆缶秦王3.例句:“而君幸.于赵王”(A )A.高雅得幸.于胡亥 B.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C.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D.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4.例句:“固.请,召有司案图”(C )A.秦孝公据崤函之固. B.至于颠覆,理固.宜然C.管仲固.谏不听 D.鄙人固.陋,不知忌讳5.例句:“相如因持璧却.立”( A )A.敌不敢至,虽至必却. B.王者不却.众庶C.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D.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例句:“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D )A.阿母谢.媒人 B.乃令张良留谢.C.多谢.后世人,戒之慎勿忘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三、翻译下列语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译: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廉颇蔺相如 导学案 教师

廉颇蔺相如 导学案  教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教师导学案编写人:郑治和审核人:沈泱使用时间:班级:姓名:第一课时导学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

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结合语境理解,并通过练习来巩固对这些词语认识。

4、了解作者司马迁的生平和他的著作《史记》。

导学重难点:1.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2.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预设设计意图学习内容:了解作者、作品、背景;初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前预习、自主学习:1、司马迁及《史记》司马迁(前145或前135—前87?),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中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后人尊称为“史圣”。

他最大的贡献是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

《史记》记载了从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期,到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1年),长达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完成的《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全书130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

《史记》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对后世的影响极为巨大,被称为“信史”。

2、历史背景战国末期,当时秦、楚、齐、赵、韩、魏、燕等七国中,以秦力量最为强大,它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战略,积极对外扩张。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课时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第1-13自然段的疑难字词、句式及故事内容。

2、品味“完璧归赵”的细节描写(人物刻画)及艺术表现手法。

3、理解蔺相如的智勇双全,并品味其说辩艺术。

【学习重难点】文中的细节描写(人物刻画)及蔺相如的说辩艺术。

【合作探究】(Cooperation inquiry)
1、阅读第1-5自然段,你对廉颇、蔺相如的印象如何?作者运用
了什么表现手法?
2、小组展演第6-7自然段,控制在3-5分钟内。

3、请以说书的形式讲述第8-13段的故事内容,要求用自己的话,
有声有色,引人入胜。

4、请找出第8-13段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倒装句,
并进行讲解,解决课后练习三1-5小题。

5、品味第8-13自然段的细节描写,(可从意思、人物情态心理、
表现手法等角度思考)见课后练习二第1-3题。

6、品味“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说辩艺术,他是如何说辩的?
7、简述第一部分(1-2自然段)的内容及写作特点,并设计板书。

8、小结第二部分(3-13自然段)的思想内容及写作特点,并设计
板书。

(板书要求简洁易懂)
【课后作业】继续完成全文批注,对课后练习四划分标点并翻译。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PPT 实用

11.《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PPT 实用

5、古今异义的词
• • • • • (1)、请指示王 古义:指给人看 今义:上对下的说明 (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 古义:条约 今义:限制使不超出范围 ( 3)
6、翻译下列句子并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 特点。
(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秦曲。(省略 句) (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 • (3)、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 • (4)、得罪于大王(状语后置。于大王得罪) • (5)、不如因(之)而厚遇之。(省略句) • (6)、使不辱于诸侯。(状后。使不于诸侯辱)
(2)讨论: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 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 如怎样的思想性格?
• [明确] 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 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保璧”与“骗璧”展开了三个回 合的较量: • 第一个回合献璧取璧。献璧之后,相如敏锐地觉察到秦王“无 意”偿赵城。章台接见,美人相伴,狂呼万岁,君臣上下,没 有一点迎见外臣的礼貌和城意,相如略施小计,收回璧玉,然 后,对比赵王“修敬”和“秦王”倨傲,面责秦王无理无偿, 最后以人、璧俱碎的誓言来威胁对方,利用秦王贪婪的心理, 迫使他不得有“辞谢”割城。 • 第二个回合,归璧于赵。相如看出秦城“实不可得”,就一方 面以“赵王恐,不敢不献”的话来迎合秦王的虚荣心,一方面 向秦王考虑到急切不能得璧,被迫接受了条件,于是相如采取 断然措施,暗中派人把璧送回赵国。 • 第三个回合,廷斥秦王。蔺相如在大庭广众之下,援引历史, 揭露秦国历朝历代,背信弃义的惯用伎俩,并理直气壮地告诉 秦王,和氏璧已送回赵国,个人生死,置之度外,秦王无可奈 何,至此,相如取得了“完璧归赵”的彻底胜利,化解了赵王 的困窘,打击了秦国的威风,捍卫了赵国的尊严。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及答案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及答案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主备人:吕兆峰审核人:吕兆峰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引、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知识储备1、本文作为《史记》中着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本文是一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

2、人物名片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

山东德州陵县人。

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赵国大臣,今河北曲阳人,一说是山西临汾人,战国时期的政治家、外交家。

先前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被举荐,得到重用,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官至上卿。

3、背景资料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公元前280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学习目标1.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2.培养分析综合及鉴赏评价的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通过梳理矛盾冲突,品味人物语言和体会对比手法来把握人物形象的思想性格。

学习重点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遗易幸负谢请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学习难点1.难翻译的句子2.刻画人物的手法3.对廉蔺的评价学习用时:4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熟悉《史记》有关知识2.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3.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学习重难点熟读课文,了解大意。

学法指导1.《史记》有关知识以练习形式进行补充。

2.梳理课文第1、2段文言知识。

分小组学习。

一人翻译,其他成员理解、纠正、发问,各自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小组讨论化解问题,汇总没有解决的问题。

3.集体解决学习中汇总的问题【课前预习】一、文学常识填空。

(1)《史记》记载了上起_______,下至_______时当代史事,是中国最早的一部____通史,不论在史学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其巨大的价值,故被鲁迅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史记》是我国历史学上一个划时代的标志,全书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共_____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字。

“本纪”除《秦本纪》外,叙述________________ ;“___”是各个历史时期的简单大事记,是全书叙事的联络和补充;“___”是个别事件的始末文献,它们分别叙述天文、历法、水利、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发展和现状,与后世的专门科学史相近;“____”主要叙述贵族侯王的历史;“_____”主要是各种不同类型、不同阶层人物的传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及课后练习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及课后练习

第四单元11廉颇蔺相如列传学习目标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

2.分析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

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学习严于律己、有错就改的品格和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

自主认知一、整体感知请概述课文各部分的内容。

(1)第1~2段:(2)第3~13段:(3)第14~16段:(4)第17~21段:二、自练自测(一)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词类活用情况并解释。

1.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2.秦御史前.书曰 ()3.且庸人尚羞.之 ()4.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5.臣请完.璧归赵 ()6.怒发上.冲冠()7.舍.相如广成传 ()8.左右欲.刃相如 ()9.秦王恐其破.璧 ()10.毕礼而归.之()(二)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请人遗.赵王书遗:古义:今义:2.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约束: 古义:今义:3.宣言..曰宣言: 古义:今义:(三)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等。

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于何种句式。

1.求人可使报秦者()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4.大王见臣列观()5.徒见欺()6.以勇气闻于诸侯()7.何以知之()8.而君幸于赵王()三、质疑问难请将预习本文过程中的疑问写在下面,并在小组内部讨论解决。

合作探究1.文章对主要人物蔺相如的出场做了哪些铺垫?2.缪贤认为蔺相如“勇士,有智谋”,试就“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件事,分析蔺相如“勇士”和“有智谋”的表现。

3.课文是怎样写廉颇的?从中表现了廉颇怎样的性格特点?4.蔺相如两次外交斗争都取得了巨大成功,由一个舍人平步青云,竟位居有“攻城野战之大功”的廉颇之右,他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文中说“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你是怎么看待这个问题的?5.本文通过三件事表现了蔺相如的英勇无畏,但在历史上对“完璧归赵”这一事件有着不同的评价,如王世贞就认为,赵国因一璧之故,加重了秦王对它的仇恨,也加速了祸患的到来,蔺相如应负重要责任。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教师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大意,将重点字词音义在书上标注。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学法引导】1、认真诵读课文,积累重要的实词、虚词和特殊的文言文句式是重点。

2、文章较长,应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理清文章层次,进而把握人物性格,探究艺术特色。

(文言文学法:1.读——动口以培养语感;2.译——动手以掌握知识点;3.思——动脑以积累写作素材。

)【课前预习案】第一步:通读课文,利用工具书正音,将课下注释整理到课文中,疏通文意。

第二步:结合【自主学习】自学,完成【预习案】。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走近整理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人。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

元鼎六年(前111)回家,值父病笃。

父亲临终前嘱咐他说:“余先周室之太史也。

自上世尝显功名于虞夏,典天官事。

后世中衰……余死,汝必为太史;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

”并告诫他不要“废天下之史文”。

他能写出《史记》这样伟大的作品,是因为:①家学渊源。

其父司马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学问广博。

元封三年(前108),司马迁继父职,任太史令,得以博览皇家珍藏的大量图书、档案和文献,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②广泛游览,实地考察;司马迁早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史记·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闚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峄、彭城,过梁、楚以归。

”③艰难发愤。

武帝天汉三年(前98),李陵孤军入匈奴,败降,而司马迁极言李陵降敌出于无奈,触怒武帝,致罪下狱,受宫刑。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编写

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编写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高效预习指导案】【分层学习目标】A级:①了解《史记》这部纪传体史书的基本情况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②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③总结阅读方法,借鉴写作技巧,培养阅读鉴赏文言文的能力;④积累文言知识,拓展延伸,品味相关文言语段。

B级:①学习本文精彩的人物语言,了解蔺相如机智勇敢、不畏强暴和顾全大局的精神,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

②熟练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其在文中的用法;③通过作品体会古人的不朽风骨与豪情壮志,从而有所感悟,得到启发。

C级:①了解作家作品及写作背景;②归纳字词知识,掌握文中涉及的文言语法现象;③ 诵读全文,背诵文中名句。

自我确定目标:(级别)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重点学习内容】1、掌握本课涉及的文言现象;2、梳理故事情节,理清层次;3、分析蔺相如、廉颇的形象特点;4、知识回顾:复习《鸿门宴》,让学生回忆相关的知识:《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十篇,书八篇,世家三十篇,列传七十篇,共一百三十篇。

鲁迅先生盛赞说:《史记》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难点问题预设】-页脚--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这部分内容的完成,要依赖于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对人物形象的塑造、选材的典型进行赏析,是较高层次的要求。

【过程方法指津】知人论世荐文A.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骊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司马早迁年游踪遍及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

《史记。

太史公自序》有这样的记载:”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规九疑,浮于沅、湘;北涉汶、泗,讲业齐鲁之都,观孔子之遗风,乡射邹、峰、彭城,过梁、楚以归。

”初仕郎中,曾奉使西南。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导学案

高中语文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导学案新人教版必修4【学习目标】1、了解司马迁生平及《史记》的有关知识及故事发生的背景。

2、掌握“闻”“见”“却”“因”“以”“顾”等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教学难点、重点分析】学习目标2、【学习方法】通过反复诵读掌握重点实虚词和人物形象的客观分析。

【知识链接】1、作者介绍1.司马迁简介。

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2.《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不仅如此,《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3.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

高二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导学案使用说明1、借助导学案充分阅读文本,理解文章大意,将重点字词音义在书上标注。

2、认真书写,独立完成,规范作答,按时上交。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重点实虚词及句式;牢记文学常识;梳理文章结构。

2、(能力目标)把握人物性格,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情感目标)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引路1、关于司马迁和《史记》,参照《名师一号》进行整理、识记。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避匿()汤镬()肉袒()盆缶 ( ) 案图()可予不()渑池()诈佯()列观()皆靡()传舍()甚倨()不怿()衣褐()()睨柱()3、熟读课文,给课文中的三个故事各加一个小标题,并能准确复述。

4、参照《名师一号》85页,梳理文言现象。

5、解释下列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并适当拓展。

许易幸负见引顾就因以探究提高1、蔺相如出使秦国后,与秦国绕着和氏璧展开了一场怎样的比智比勇的外交较量?由此可见蔺相如怎样的思想性格?相如使秦,智斗秦王集中显示了他成竹在胸,从容应对的大智大勇,矛盾双方围绕者“保璧”与“骗璧”展开三个回合的较量:献璧取璧;归璧于赵;廷斥秦王。

这个故事体现了蔺相如足智多谋,英勇不屈,不畏强暴的性格特点。

2、“渑池之会”在记载秦赵君王会见,以乐助兴的内容上各用了什么字?有怎样的不同?3、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4、“负荆请罪”这则故事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法来刻绘人物形象?当堂检测1、下面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而君幸于赵王幸:宠幸 B.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徒:白白地C.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而:如果 D.传以示美人及左右示:给……看2、“负”字在本文中多次出现,下面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秦贪,负其强负:凭借,倚仗 B.决负约不偿城负:违背C.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负:背着 D.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负:担负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 ①大王亦幸赦臣②十恶不赦B. ①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②前倨后恭C. ①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②口诛笔伐D. ①且相如素贱人②素不相识4、下面的句子为定语后置句的一句是()A.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B. 求人可使报秦者C.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D. 大王见臣列观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 ①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②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B. ①乃使其从者衣褐②左右欲刃相如C. 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②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D.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②舍相如广成传舍阅读14——16段,完成下列问题。

【部编版】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部编版】高中语文《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学习目标】1、积累文言常用词。

2、体会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

3、认识廉颇、蔺相如思想品质的可贵之处,培养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

【预习任务】一、作者介绍司马迁(约前145~约前90),西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

字子长,夏阳(今陕西朝韩城南)人。

其父司谈是汉朝太史令(掌管起草文书、编写史料,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的官职)。

受其父影响,他幼年时期就酷爱学习。

20岁以后,他游遍南北,到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为《史记》的写作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后来,继承父职,担任太史令,有机会读遍皇家藏书。

公元前99,因上书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解而被捕下狱,受腐刑。

出狱后发愤著书,历尽十载完成《史记》。

二、《史记》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记传体通史,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三千年间的历史。

全书共130篇,包括本纪12篇,世家30篇,列传70篇,年表10篇,书8篇,共52万字。

本纪、世家、列传用于记述人物事迹,书用于说明各种制度的发展变化,表用于显示史事的脉络,奠定了后世写史的体例。

《史记》高度地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有很高的史学价值。

不仅如此,《史记》又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书中对部分历史人物的叙述,语言生动,形象鲜明。

学习《廉颇蔺相如列传》这篇课文,我们将对此有深刻的体会。

三、时代背景简介。

战国末期,秦、楚、齐、赵、韩、魏、燕七国中,秦的势力最大,秦要统一中国,采取远交近攻、各个击破的策略,积极对外扩张。

他南面的楚国和西北的赵国,实力比较强。

在蔺相如完璧归赵和渑池会的时候,秦国的主要力量正对付楚国,所以它对赵虽虎视眈眈,不时蚕食欺压,却还抽不出主要力量来大举进攻赵国。

课文所讲的秦赵两国之间、赵内部之间的将相的矛盾冲突,就是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发生的。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倨()睨()镬()嘻()觑()渑()怿()匿()驽()刎()颈之交列观()五、文言知识梳理(一)、通假字1.可予不:2. 臣愿奉璧西入秦:3. 拜送书于庭:4. 召有司案图:5. 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6.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7. 设九宾于廷8. 肉袒伏斧质9. 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二)、古今异义1.指示:古义:今义:2.约束:古义:今义:3.得罪:古义:今义:4.明年:古义:今义:5.前进:古义:今义:6.宣言:古义:今义:7.鄙贱:古义:今义:8.以往古义:今义:9.因而古义:今义:10.亲戚古义:今义:12.美人古义:今义:(三)、一词多义1.负①秦贪,负其强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2.使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③乃使其从者衣褐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3.引①引赵使者蔺相如②左右欲引相如去③相如引车避匿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4.幸①而君幸赦臣②而君幸于赵王③则幸得脱5.以①以勇气闻于诸侯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么仇也6.徒①徒见欺②徒以口舌为劳7.见①徒见欺②大王见臣列观9.因①不如因而厚遇之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0.顾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②顾吾念之③顾野有麦场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四)、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①而相如庭斥之②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③相如奉璧西入秦④肉袒负荆2.名词作动词①舍相如广成传舍②左右欲刃相如③乃使从者衣褐,怀其璧④乃前曰⑤怒发上冲冠⑥赵王鼓瑟⑦臣乃敢上璧3.动词的使动用法①归璧于赵②秦王恐其破璧③宁许以负秦曲④毕礼而归之⑤臣舍人相如止之曰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完璧归赵5.形容词的意动用法①且庸人尚羞之②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6.形容词作动词①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②大王必欲急臣③秦王善为秦声五、文言句式(一)判断句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及答案(2)

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及答案(2)

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及答案(2) 廉颇蔺相如列传习题答案 1.答案:(1)xiào。

(2)w?n。

(3)zhuàn。

(4)miào。

(5)guàn 。

(6)nǔ。

(7)yù。

(8)wèi。

(9)nì。

(10)yì。

(11)huò。

(12)fǒu。

2.答案:(1)若硬是、如果确实。

(2)进献。

(3)道歉。

(4)逃跑。

(5)从⼩路。

(6)挨近、受。

(7)倒下、后退。

(8)敬酒或献礼。

(9)终、完毕。

(10)上位。

(11)个。

(12)只、仅。

3.答案:(1)不通否。

(2)庭通廷。

(3)案通按。

(4)缪通穆。

(5)孰通熟。

(6)绐通诒。

4.解析:(1)在,介词。

(2)和、与,介词。

(3)被,介词. 4.被,介词。

(5)对,介词。

6. 到、介词。

答案:(3)(4)。

5.解析:(1)现在泛指漂亮的⼥⼦,⽂中专指嫔妃。

(2)现在⽤于上对下发表意见,是⼀个合成词;⽂中是⼀个词组,指点给……看。

(3)古今同义,玩弄、愚弄。

(4)现在是⼀个表因果关系的连词;⽂中是⼀个词组,因(之)⽽,趁这机会。

⽽,⽤作状语的标志。

(5)现在同“过去”;⽂中“从此以往”是“从这座城开始往(东)”。

以,连词,同“⽽”。

(6)现在是⼀个词,向前⾛;⽂中是⼀个词组,⾛上前进献。

答案:(3)。

(现版教材将其看成古今同义,但⽼版教材解作“戏/弄⾂”,戏,戏耍、把玩;弄⾂,即“左右、近⾂”。

) 6.解析:(2)是由两个有假设关系的分句组成的复句,“⽽”表⽰假设关系,相当“如果”。

(6)是⼀个因果说明句,相当现代汉语的“之所以……,是因为……”。

⽂⾔⽂中“……者,……也”句式有两种情况,⼀是表判断,主语和谓语均为名词或名词性结构,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是因果说明,常见格式是“所以………者,以……也”。

答案:(2)(6)。

7.解析;(3)贱⼈,不是动宾结构,⽽是偏正结构,当译为“(⾝份)卑贱的⼈”;“吾羞(之)”,“之”不是指蔺相如,⽽是指“位居廉颇之上”。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教师用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教师用

《廉颇与蔺相如》预习案2. 培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3. 培养分析综合重要信息的能力。

4. 培养鉴赏评价能力,鉴赏《史记》描写人物形象的方法。

:遗易幸负谢请2.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见于而乃因以且3.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4. 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 筛选文中的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6. 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2.刻画人物的手法二、《史记》:参看同步练习册相关知识部分三、内容概述参看同步练习册,“文脉梳理部分”指导学生预习和学习,建议以《同步练习册》为蓝本,要求并加强阅读指导。

完成“夯实基础”部分,课堂演练“当堂验收”部分。

四、重点透视(一)语言积累(可做成卡片)1. 通假字以十五城请易璧,可予不.通“否”不给臣愿奉.璧往使通“捧”捧着拜送书于庭.通“廷”朝廷召有司案.图通“按”察看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通“佯”假装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通“熟”仔细2. 古今异义璧有瑕,请指.示.王古义:指出来给……看今义:上级或长辈对下级或晚辈就如何处理问题指明原则或方法。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古义:而往,到那里今义:从前,介词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古义:盟约今义:限制不如因而..厚遇之古义:趁此就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古义:扬言今义:宣告,公开声明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古义:内外亲属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明年..复攻赵,杀两万人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古义:不前往今义:不可以于是相如前进..缻古义:上前进献今义:面向前方行进于是..秦王不怿古义:对这种情况今义:连词,表承接吾羞,不忍..为之下古义:不愿意今义:不忍心3. 一词多义之廉颇者,赵之.良将也结构助词,相当于“的”秦昭王闻之.代词,指代得和氏璧这件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以.勇气闻于诸侯凭借(介词)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介词)臣窃以.为其人勇士认为(动词)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也因为(介词)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来(目的连词)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因为(因果连词)于以勇气闻于.诸侯在(介词)而君幸于.赵王被(介词)终不能加胜于.赵引进动作的对象(介词)徒徒.见欺白白的(副词)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副词)故以此知之,故.欲往所以(连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缘故(名词)夫赵强而.燕弱连词,表并列关系而.君幸于赵王而且(连词,表递进关系)而而.束君归赵矣表承接关系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如果(连词,表假设关系)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连词,表修饰关系必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确实(副词)我见相如,必.辱之一定(副词)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副词)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机(介词)因.跪请秦王趁机(介词)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介词)乃今君乃.亡赵走燕竟然、却(副词)乃.前曰:“璧有瑕”于是、就(副词)臣乃.敢上璧才(副词)见徒见.欺被(介词)秦王坐章台见.相如接见(动词)我见.相如,必辱之看见(动词)拜拜.为上卿授予官职(动词)拜.送书于庭叩头行礼(动词)请愿以十五城请.易璧请求(动词)臣请.完璧归赵表敬副词使使.人遗赵王书派(动词)求人可使.报秦者做使者(动词)臣舍人蔺相如可使.出使(动词)幸而君幸.于赵王宠幸(动词)则幸.得脱矣侥幸(副词)大王亦幸.赦臣表示自己感到幸运(敬词)从臣从.其计听从(动词)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动词)怀其璧,从.径道亡表示起点,“由”(介词)引引.赵使者蔺相如延请(动词)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动词)相如引.车避匿掉转(动词)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开弓奉相如奉.璧奏秦王同“捧”赵立奉.璧来献(动词)奏相如奉璧奏.秦王进献(动词)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弹奏(动词)列大王见臣列.观一般(形容词)不欲与廉颇争列.位次(名词)负宁许以负.秦曲使动用法,使……承担秦贪,负.其强仪仗(动词)决负.约不偿城违背(动词)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动词)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动词)示传以示.美人给……看示.赵弱且怯也显露(动词)顾相如顾.召赵御史回头(动词)顾.吾念之可是(连词)罪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惩处(动词)臣有罪.,窃计欲亡走燕罪过(名词)4. 常见实词使人遗.赵王书送(动词)愿以十五城请易.璧交换(动词)求人可使报.秦者答复(动词)窃计欲亡.走燕逃跑(动词)其势.必不敢留君情势(名词)臣舍人相如止.臣曰劝阻(动词)燕王私.握臣手私下(副词)窃.计欲亡走燕私下(谦词)而束.君归赵矣捆绑(动词)则幸得.脱矣能够(能愿动词)则幸得脱.矣避免(动词)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理亏(名词)均.之二策权衡(动词)璧有瑕.,请指示王玉上的斑点(名词)相如因持璧却.立退(动词)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动词)礼节甚倨.傲慢(形容词)度道里会遇之礼毕.结束(动词)赵王鼓.瑟弹奏(动词)左右皆靡.倒退(动词)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触犯(动词)乃辞谢.道歉(动词)5. 常见虚词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及(连词)赵王悉.召群臣议全部(副词)间.至赵矣秘密地(副词)相如度秦王特.以诈佯.为予赵城只(副词)相如度秦王虽.斋虽然(转折连词)决.负约不偿城必定(副词)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卒.廷见相如终于(副词)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难道(副词)6. 词类活用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使动用法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使动用法)大王必欲急.臣使……着急(使动用法)归.璧于赵使……归(使动用法)秦王恐其破.璧使……破(使动用法)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使……结束,使……归(使动用法)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使……坚固明白(使动用法)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名词作状语)怒发上.冲冠向上(名词作状语)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名词作状语)舍.相如广成传舍安置,住宿(名词活用作动词)乃使其从者衣.褐穿(名词活用作动词)怀.其璧,从径道亡怀揣(名词活用作动词)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发出惊怪之声(名词活用作动词)秦御史前.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于是相如前.进缶上前(名词活用作动词)左右欲刃.相如用刀杀(名词活用作动词)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名词活用作动词)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以……为先,以……为后(意动用法)7. 特殊句式蔺相如者,赵人也(判断句)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判断句)秦自缪公以来,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判断句)以勇气闻于诸侯(状语后置)拜送书于庭(状语后置)设九宾于庭(状语后置)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状语后置)君何以知燕王(介词宾语前置)而君幸于赵王(被动句)徒见欺(被动句)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动句)使不辱于诸侯(被动句)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省略句)遂与王会渑池(省略句)相如闻,不肯与会(省略句)(二)研讨探究1. 本文开头对廉、蔺二人的出身按传记的一般写法简略介绍,但读完全文,却又感到它还有更重要的作用,请概括说明。

(学案)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含答案

(学案)第四单元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含答案

温馨提示: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第11课廉颇蔺相如列传【读】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老子·八章》【品】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悟】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德是近于道的。

它没有固定的形体,没有固定的居所,看似与世无争,却没有穷竭之时。

我们常说要找准自己的位置,但有时太过看重外界的评价,殊不知适合自己的才是最重要的,即使在别人看来,它【读】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二十二章》【品】不自我表扬,所以能显明;不自以为是,所以能是非彰明;不自己夸耀,所以能得有功劳;不自高自大,所以能长期有所长进。

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遍天下没有人能与他争。

【悟】老子倡导“不自”,即以谦虚的低姿态为人处事,如此一来,反而能显明己为,昭彰是非,事功毕见,特长凸显。

如果自视很低下。

过高,就会目中无人;如果容不得他人的意见,就会变成孤家寡人。

初读强基·自主学习一、基础积累(一)通假字1.可予不(“不”通“否”)2.秦自缪公以来(“缪”通“穆”)3.召有司案图(“案”通“按”)4.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二)古今异义1.请指示..王古义:指给……看今义:上级对下级的说明处理问题的方法2. 未尝有坚明约束..者古义:遵守约定今义:使不超出范围3. 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古义:招人不快或怀恨,冒犯今义:冒犯4. 明年..复攻赵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5. 于是相如前进..缶古义:上前进献今义:向前行进6. (廉颇)宣言..曰古义:扬言今义:宣告7.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古义:地位低下,见识浅薄今义:卑鄙下贱(三)一词多义1.幸(1)而君幸于赵王(动词,宠幸)(2)大王亦幸赦臣(副词,幸而)(3)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孔雀东南飞》) (动词,希望)2.负(1)宁许以负秦曲(动词的使动用法,使……担负,使……承担)(2)秦贪,负其强,以空言求璧(动词,凭借,倚仗)(3)决负约不偿城(动词,违背)(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动词,辜负,对不起)(5)肉袒负荆(动词,背着)3.修(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动词,整饰)(2)茂林修竹(《兰亭集序》) (形容词,长,高)(3)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 (形容词,寿命长)(4)乃重修岳阳楼(《岳阳楼记》) (动词,修建,建造)(5)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 (名词,身高)(6)修禊事也(《兰亭集序》) (动词,做)4.于(1)以勇气闻于诸侯 (介词,在)(2)而君幸于赵王(介词,引出动作的施动者,被)(3)故燕王欲结于君 (介词,和、跟、同)(4)归璧于赵(介词,到)5.胜(1)终不能加胜于赵(名词,上风)(2)刑人如恐不胜(《鸿门宴》) (副词,尽)(3)沛公不胜杯杓(《鸿门宴》) (副词,禁得起)(4)予观夫巴陵胜状(《岳阳楼记》) (形容词,优美的)(5)百战百胜(动词,取胜)6.引(1)相如引车避匿(动词,掉转)(2)引赵使者蔺相如(动词,延请)(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动词,牵、拉)(4)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孟子》) (动词,拉弓)7.因(1)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介词,通过、经由)(2)不如因而厚遇之(副词,由此,趁此)(3)左右或欲引相如去,秦王因曰(副词,于是、就)(4)蒙故业,因遗策(《过秦论》) (动词,沿袭)(5)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隆中对》)(介词,依靠,凭借)8.顾(1)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动词,回头)(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副词,只是,不过)(3)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动词,探望,拜访)(4)顾野有麦场(《狼》) (动词,回头看,往旁边看)9.乃(1)臣乃敢上璧(副词,才)(2)乃使其从者衣褐(副词,于是)(3)今君乃亡赵走燕(副词,却)10.计(1)计未定(名词,计策)(2)廉颇蔺相如计曰(动词,谋划)(3)可计日而待也(《出师表》) (动词,计算)11.见(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介词,被,表示被动)(2)秦王坐章台见相如(动词,召见,接见)(3)我见相如,必辱之(动词,看见,碰见)(4)私见张良,具告以事(《鸿门宴》) (动词,会见)(5)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 (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四)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1.名词活用作动词(1)舍.相如广成传(安置住宿)(2)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穿/怀揣)(3)令赵王鼓.瑟(弹奏)(4)左右欲刃.相如(杀)2.名词作状语(1)间.至赵矣(从小路)(2)卒廷.见相如(在朝堂上)(3)相如奉璧西.入秦(向西)3.动词的使动用法(1)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2)毕礼而归.之(使……回去)(3)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4.形容词活用作动词(1)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尊重)(2)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宽宏大量)5.形容词的使动用法(1)臣请完.璧归赵(使……完好无缺)(2)大王必欲急.臣(使……急,逼迫)6.形容词的意动用法(1)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以……为先,以……为后 )(2)且庸人尚羞.之(以……为羞)(五)判断下列文言文句式的类型,并翻译成现代汉语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廉颇与蔺相如》学案

《廉颇和蔺相如》学案学习目标:1、借助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主疏通文意,复述本文的三个故事。

2、通过自主检测习题,归纳概括出“完璧归赵”故事中的重点文言知识。

3、通过精读课文,举例分析“完璧归赵”中蔺相如的性格特点,并归纳在这个故事中司马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习过程:预习任务:一、朗读全文一遍,参考课下注释及工具书,疏通文意。

二、精读第1—5自然段,勾画出第1—5自然段的重点文言知识。

(有疑问的地方请写在此题空白处,谢谢同学们的配合)三、尝试复述“完璧归赵”“渑池相会”“将相交欢”三个故事。

四、小组分角色朗读第2自然段。

缪贤、赵王、蔺相如、旁白五、独立完成自主检测习题通假字1、肉袒伏斧质请罪2、可与不?3、召有司案图。

4、设九宾礼于廷。

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7、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重点实词1、使人遗赵王书2、即患秦兵之来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4、臣请就汤镬5、而君幸于赵王则幸得脱矣6、秦贪,负其强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决负约不偿城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7、引赵使者蔺相如左右或欲引相如去。

重点虚词:以1、以勇气闻于诸侯2、何以知之?3、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4、宁许以负秦曲5、且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6、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

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类型及意义)1.、舍..相如广成传舍2、左右欲刃.相如3、乃使其从者衣.褐4、而相如廷.叱之5.、完..璧归赵6、宁许以负.秦曲7、毕礼而归.之特殊句式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3、而君幸于赵王4、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5、何以知之6、求人可使报秦者7、拜送书于庭古今异义1、左右皆呼万岁2、请指示..王3、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重点句子的翻译:1、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3、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4、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机智勇敢和以大局为重的爱国主义精神思想品质2、体会这篇课文善于剪裁和组织材料的方法以及用语言、行动揭示人物性格的表现手法3、重点学习课文中的一些文言多义词和词类活用现象。

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弓I 、为 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 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等。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实词如负、徒、幸、弓I 、为、使、亡、观、奏、顾等;古今异义词如指示,约束;词 类活用如名词活用动词的刃、衣、舍、前等;使动用法的完、急、破、归等;虚词如以、之 等。

知识储备1、本文作为《史记》中著名的人物传记,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在于,以“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典型故事浓缩了战国末期秦赵之间的政治斗争,以小见大, 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历史风云变幻。

而其突出的文学价值在于,情节安排张弛有度,扣人心弦 动作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语言描写简练生动,凸显个性。

本文疋 步理解人物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领会作者在文章布局上的用心。

2、人物名片廉颇(生卒年不详),嬴姓,廉氏,名颇。

山东德州陵县人。

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 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蔺相如(前329〜前259),战国时赵国大臣,今河北曲阳人,一说是山西临汾人,战国 期的政治家、外交家。

先前为赵国宦官头目缪贤的家臣,后被举荐,得到重用,为赵国立下 了汗马功劳,官至上卿3、背景资料战国(前403〜前221)是一个兼并剧烈的历史时期。

本文所叙史实发生在公元前283年到前279年之间,正值战国中期之末。

在此之前,秦早已占领了巴蜀,并夺取魏在河西的全部 土地,又多次大败楚军,初步形成了统一全国的趋势。

在此期间,秦以主力图楚,公元前 280 年秦取楚上庸(今湖北房县、均县等地)及汉水北岸,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破郢都(今湖北 江陵),逼楚迁都于陈(今河南淮阳)。

尽管如此,秦仍未停止对赵的进攻,所以如何对付秦的《廉颇与蔺相如》导学案主备人:吕兆峰审核人:吕兆峰篇史传,篇幅又较长,要在熟悉人物言论行事、认识人物思想品质的基础上,进挑战已成为赵国安危之所系的大问题。

廉颇和蔺相如就是在这个历史舞台上起关键作用的人 物。

基础巩固,、注音。

)6.相如虽驽( 10使人相如王书(]、解释下列黑体词的含义。

)为赵请从汤径道亡(用在臣请就右劳、 10.徒以口舌为劳( 三、在下列句中通假字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写出本 子。

之1 .得璧,传之美人(垃 )2.即患秦兵之来、 ( )3.均之二策( )4.不知将军宽之 至此也( 5窘河伯娶妇时……幸来告语之 ( )6.何陋之有(书1.使人遗赵王军书(十二卷()$秦御史前书曰列成等舍((7.臣)曰臣9.睨柱王赵乃辞谢( 王寿右)5.唯大王与拜H 紗来二十余君)3. 对1 .何以知之?对曰()2.对镜贴花黄(请指示王 )3.诸将请所(.秦王窃闻赵王四写出下列黑体词的含义和用请奏1 ■宁许以负秦曲J :负3-时大铁之 1-乃设九宾礼于廷以炮至,吾村不因 许不知何许人:"许........ )2.赵亦盛设兵以待 王 奏秦.请奏瑟()2.相如奉璧奏( 1卷)吾念之2.相如顾(3.三顾( )不如蜀鄙之僧哉 计1计( 曰3.可计( 拜( 庭。

2)欲予 不外见( 徒:(1)我为赵将,有卡"空朴旨令十 ( )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 ( )属曰……(3)徒(草庐之中4.人之立志,顾 送书 )未定以待颇蔺相如计()为上卿。

(2)拜(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相如。

因3) 才美 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召令徒 因3)徒( )持璧却立。

(3)而 见欺厚遇之。

(2 属曰 因:(1)不如因( (相如门谢罪。

幸:(1)君幸因 )于赵王。

(2)得脱矣。

(因来告亦幸。

) 秦贪(负均之二策,宁许其强负。

(3)相……(6)胜负赵(。

因5)廉颇闻之定坦页因 赵主好音璧有瑟请指示王((6)胜负( 五、请宾客至 秦曲」2)如度觅欺于王而诸将请所秦王窃闻列各句中活用的词下画一横线,并在括号内 词活用为何类词。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译: 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译: 何者 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 译:合作探究1课文是怎样描写蔺相如出场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2、 渑池之会中,蔺相如的“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有什么含义?3、 在“将相和”的故事中,作者是运用怎样的表现手方法来描绘人物?从而显示出蔺相如怎 样的性格特征?学习反思 本文内容你掌握如何?还有哪方面比较弱?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动f 名)1.且璧西入秦之"J 2)秦御 ( )5.特璧于辭赵城(公:视廉下列孰< ~I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q=r )4. 匸国)6.怒后私仇冠a 、达标检测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 下列各组句子中,力口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夫秦强而赵弱 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C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不如因而厚遇之 拜为上卿我为赵将4、 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壁,可予不B 、拜送书A 、 倨傲(j u ) 池(mi 岔)B 、 缪贤(Mi d o ) 观(gu di )C 、 汤镬(hu o ) 别(ju aD 、琴瑟(s e 道(ji a )n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顾吾念之 顾:只是,C 、独畏廉将军哉 卒相与欢佯为(y d ng ) 驽马(n d ) 刎颈(w?n j?ng ) 卒: 传舍(zhu d n )瑕疵(xi a ) 盆缶(f?u ) 不怿(y ) 徒:只,不过 不过独:唯独最终于庭C、召有司案图D、请奉盆缶秦王5、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类型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A、间至赵矣B、乃前曰C、而相如廷叱之D、怒发上冲冠6、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域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臣之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B、于是相如前进缶C、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D、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

”学习小结答案基础巩固一、1. xiao2. wenjing^. zhuan 4. miao5. guan6. nu7. yi8. wei 9. ni10. yi二、1.道歉2.小路3.从小路或悄悄地4.古代一种用滚水烹煮的酷刑5.倒下6.敬酒或献礼7.完毕8.上9.个10.只不过,建立三、1.不否2.庭廷3.案按4.缪穆5.孰熟于1.在 介词2.和 介词3.到 介词4.被 介词5.对 介词6.比 介词之1.它代词2.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3.这代词4.助词不译;或我,代词5.我,代词 6.助词表示宾语前置对1.回答动词2.向着介词请1.请允许我 动词2.请你动词3.请示动词 书1.信名词2.书写 动词3.文书 名词 许1.答应 动词2.左右 不确定数词 3.赞同 动词4.象声词hu 5.处 名词(1)担负(2)倚仗(3)违背(4)辜负(5)背(6)败六、1.西 名f 状2.前 名f 动3.羞 动f 意动 4.先后 形f 意动5.归 动f 使动 6.上名f 状7.诈动f 名 合作探究1、相如是在秦国威逼利诱,赵国君臣束手无策左右为难的矛盾中出场的。

课文先写赵国君 臣面临的“三难”:秦王求璧,贪婪霸道,一难;面对秦王的易城求璧,赵国君臣深感“予” 或“勿予”两难;求人报秦而无人,三难。

这才有“求人”报秦之议,缪贤荐才之举,赵王 召见之事,相如入秦之行。

(虎狼之秦易城求璧,诚意少而诈骗多,赵王为难,相如不易,矛 盾愈尖锐,愈能显示相如化“两难”为“两全”的智勇。

)2、秦王不肯击缶,蔺相如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念头:“五步之内,请以颈血溅大王矣! ”无 须高声,无须宏论,蔺相如交代了两个事实,作了一个暗示。

两个事实是:一、两人五步之五、 设1.安排 动词 2.部署 动词 3.假设 连词 (1) 1.弹奏 1.可是 1.计策 动词 连词 名词 2.进献 2.回头 2.谋划 授官(2)叩拜 :(1) :(1) :(1) :(1)动词动词 动词 3.拜访 3.计算 被(2)接见(3)呈现 只是(2)部下(3)白白地 趁此(2)于是(3)借助 宠爱(2)侥幸(3)幸而(4)动词4.难道副词 动词 希望6: 7: (1)请允许我(2)请你(3)请示距,秦王已成蔺相如的人质;一、在秦王面前是一个敢“以颈血溅大王”的人,是一个大智 大勇,敢说敢为的人,是一个不顾生死,死而更勇的人。

一个暗示是:我要与你同归于尽! 无庸置辩的事实,凌厉明确的暗示,秦王除了服从,别无选择。

结果是“秦王竟酒,终不能 加胜于赵”。

3、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使主要人物相得益彰,形象性格更加鲜明突出。

作者以廉颇的居功 自傲,心胸狭隘,反衬蔺相如的豁达大度,顾全大局。

廉颇炫耀自己“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鄙视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蔺相如在与舍人的对话中则说:“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 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同时,作者又以廉颇重视军事斗争,轻视外交斗争, 反衬蔺相如的见识卓尔不凡,超人一等。

达标检测5、B (B 项,“前”是名词用作动词,走上前。

其余三项都是名词作状语,间:从小路;廷: 在朝廷上;上:向上。

) 6 C (C 项,“娱乐”古今意义相同,都是指使人快乐,消遣的意思。

其他三项加点词语都 是古今异义。

亲戚:古义指内外亲属,所指范围较广,父母兄弟皆可;今义指跟自己家庭有 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成员,不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

前进:前,走上前去;进:奉 献。

今指向前行动或发展。

宣言:文中意思是扬言,今指发布政见的公告或宣告、声明等。

1、A (B 项,“瑕”读xi a ;c 项,“驽”读nd; D 项, “间”读 ji cn )2、C (独:难道)A 项,前者是助词, 理解为代词,代指“我” 过、经由;后者是趁机。

3、D 的;后者是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也可将“之” C项,前者是介词,通 B 项,前者表并列关系,后者表转折关系。

D项,均为动词,作为。

)4、D (A 项,“不”通 察看。

)“否”;B 项,“庭”通“廷”,朝廷;C 项,“案”同“按”, 审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