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抗凝剂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
常用抗凝剂种类_全抗凝剂是一类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液凝结的药物,常用于防治血栓形成和危及生命的凝血疾病。
以下是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及其介绍:1.肝素类抗凝剂: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人体中的抗凝剂,其通过结合抗凝酶抑制凝血酶生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肝素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在治疗期间需要持续静脉或皮下给药。
肝素常用于防治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心肌梗死等凝血疾病。
2.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从肝素中得到的分子量较小的肝素衍生物,其抗凝活性更高、生物利用度更好,而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效果。
低分子肝素适用于各种血栓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如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冠心病等。
3.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能够阻断凝血因子II、VII、IX和X 的合成,从而抑制凝血过程。
华法林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治疗期间需要监测凝血酶原时间(INR)来控制抗凝治疗的效果。
华法林多用于长期的抗凝治疗,如心房颤动、静脉血栓栓塞症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4.新型口服抗凝剂:新型口服抗凝剂是一类直接作用于凝血酶或凝血因子Xa的药物,包括达比加群(Dabigatran)、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和依度沙班(Edoxaban)等。
这些药物不需要个体化调整剂量,并且不需要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
新型口服抗凝剂适用于各种抗凝治疗的情况,如心房颤动、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和机械瓣膜置换等。
5.抗血小板药物:除了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也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
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普拉格雷和替格瑞洛等。
这些药物通过不同机制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抗血小板药物适用于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周围动脉疾病等。
总结起来,常用抗凝剂的种类包括肝素类抗凝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新型口服抗凝剂以及抗血小板药物,它们在预防和治疗血栓形成的临床应用中起到重要作用。
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这些药物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剂量,并且注意监测抗凝治疗的效果,以确保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预防血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
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近年来,随着老龄化进程的不断推进,血管疾病逐渐成为全球人类面临的严重健康问题之一。
血栓形成是血管疾病的主要病理过程之一,而抗凝治疗是防治血栓形成的重要手段。
在抗凝治疗中,传统的华法林及其类似物质长期以来一直是临床应用的主体。
但是,由于其副作用大、使用复杂等因素,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和发展日趋成熟,并在临床应用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推广。
一、新型抗凝药物的研究进展新型抗凝药物主要有以下几种:1.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一种新的血栓治疗药物,其主要作用是抑制血栓形成的关键酶凝血酶。
与传统治疗药物相比,直接凝血酶抑制剂不仅效果更佳,而且安全性较高,不易引起出血等副作用。
2. 奈替肝素奈替肝素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血管收缩素受体拮抗剂,通过抑制血管激肽的生成和释放,从而实现抗凝作用。
奈替肝素的优点在于抗凝效果稳定,出血风险较小。
3. 新型华法林类药物新型华法林类药物是近年来人类基因组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在长期的研究实践中逐渐得以推广应用。
这些新型华法林类药物不仅抗凝效果强,而且安全性较高,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较小。
二、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在实践中,新型抗凝药物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临床上,新型抗凝药物适用于以下几类人群:1. 血管疾病患者血管疾病患者是一类最需要抗凝治疗的人群,新型抗凝药物的应用可以有效预防血栓形成及其并发症。
2. 手术后患者手术后患者需要在术后进行抗凝治疗,以预防血栓形成。
传统医学中使用的华法林类药物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很多问题,新型抗凝药物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使得手术后患者的抗凝治疗更为安全和有效。
3. 老年人群体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群体越来越容易出现血管疾病及其并发症。
对于这类人群,传统的抗凝药物所带来的不良反应风险更大,而新型抗凝药物则在抗凝效果、安全性及生活质量等方面更为优越。
三、新型抗凝药物的发展前景新型抗凝药物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抗血栓药物研究领域的不断突破和进步,为新型抗凝药物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条件。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概述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概述血栓栓塞性疾病室友血栓形成和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的一大类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和外周动脉血栓栓塞。
抗凝治疗是抗栓的基础治疗。
传统的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和华法林在血栓性疾病的治疗研究中已经得到临床证实。
目前新型抗凝药物上市的口服Xa因子和^a 直接抑制剂,前者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后者有达比加群。
一、目前,已经上市的新型抗凝药基本信息二、最新发布的2017国家医保目录中,将三种新型抗凝药纳入了医保目录,但并非所有适应症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具体内容如下:三、与传统抗凝药比较,新型口服抗凝剂的优、劣势1.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的作用机制、、临床用药处方等方面与华法林存在很大差异,各有优劣,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表: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特点对比特征参数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杜沙班华法林抗凝作用机制作用方式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维生素K拮抗剂作用靶点凝血因子IIa 凝血因子Xa 凝血因子Xa 凝血因子Xa凝血因子II、X、加、IX其他位点无无无无蛋白C,S,Z(促凝)实验室监测指标无需特殊监测无需特殊监测无需特殊监测无需特殊监测监测INR药物代谢特征 达峰时间 1.25-3h 2-4h3-4h 3-4h 4h 生物利用度 3%-7% 剂量依赖性(66%) 50% 60% 99%-100% 半衰期 12-17h 5-9h12h9-11h 20-60h 清除途径尿液80%尿液66%;粪便28%肾脏27%;粪便 主要经肾脏尿液:92%临床用药处方 常规剂量 150mg/次,2次/d20mg/次,1次/d25%5mg^,2次/d60mg/次,1次/d1-10mg/d,INR:2-3剂量调整依肾脏功能 依肾脏功能 不依肾脏功能 依肾脏功能、体质量 依INR 调整 特异性拮抗剂idarucizumab无无无维生素K起效最快-慢: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华法林半衰期短-长: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华法林清除:肝功不全-使用依度沙班、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肾功不全-使用阿哌沙班2. 与华法林相比:非瓣膜性房颤预防卒中的适应症比较 优势:1):欧洲心脏病学大会(ESC )NOACs 与华法林在预防卒中方面的效果类似,但是在绝对颅内出血风险方面,利伐沙班等NOACs 更加安全,颅内出血的风险更低。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
四大类10种抗凝药物详解抗凝药是用于防止血栓形成的重要药物,通过阻止血液凝固来预防动脉和静脉疾病的发生。
血栓的形成是导致心肌梗死和中风等疾病以及静脉血栓栓塞性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抗凝药可以广泛应用于预防中风、房颤、急性心肌梗死、外周静脉血栓、肺栓塞、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和体外循环的抗凝等。
抗凝药按照作用机制不同可分为四大类:凝血酶直接抑制剂、凝血酶间接抑制剂、维生素K拮抗剂和Xa因子抑制剂。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和凝血X因子的形成,影响凝血瀑布的形成,从而达到抗凝作用。
维生素K拮抗剂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通过拮抗维生素K的作用来减少肝脏合成凝血酶原和因子Ⅶ、Ⅸ和Ⅹ,从而达到抗凝的作用。
华法林是一种代表性的维生素K拮抗剂,用于预防和治疗血栓栓塞性疾病。
需要注意的是,该药奏效慢而持久,适用于需要长期维持抗凝的患者。
同时,药物和食物对华法林有影响,需要注意避免与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药物和食物同时使用。
华法林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药物,但需要注意其与其他药物和食物的相互作用。
一些药物,如头孢菌素类和对乙酞氨基酚等,可能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而一些药物,如苯妥英钠和口服避孕药等,则会降低其抗凝作用。
此外,一些中药和食物也可能会影响其作用,因此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
在使用华法林时,需要对其用药量进行监测。
目标INR 依病情而定,一般为2.0~3.0.在用药前和用药后的几天内,需要进行多次监测,以确保剂量的准确性。
如果INR未达标,可以根据情况适当增加剂量。
在INR达到目标值并稳定后,每4周检查1次即可。
肝素钙和低分子肝素钙是常用的凝血酶间接抑制剂,可以通过与抗凝血酶(AT-Ⅲ)的相互作用间接抑制Ⅹa、Ⅱa因子的活性,发挥抗凝作用。
肝素钙的用法用量需要根据情况进行调整,一般为深部皮下注射或静脉滴注。
对于预防高危患者血栓形成的情况,可以在手术前2小时先给药5000U,以后每隔8~12小时给药5000U,共7天。
抗凝剂主要成分
抗凝剂主要成分介绍抗凝剂是一种可以延缓或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
凝血是人体正常的生理反应,但当凝血过度时,就可能引发血栓形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等严重后果。
抗凝剂的主要成分可以通过干扰凝血过程中关键的因子或酶来达到抗凝效果。
常见抗凝剂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剂,它能够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从而抑制凝血酶的活性。
肝素主要有两种类型:不分子量的肝素和低分子量的肝素。
不分子量的肝素通常需要通过静脉注射,而低分子量的肝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
肝素具有广谱的抗凝活性,适用于心血管手术、血液透析和心脏搭桥手术等。
2. 华法林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再循环来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
它是一种口服药物,常用于长期抗凝治疗,如静脉血栓栓塞的预防和治疗,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的抗凝等。
使用华法林需要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保凝血时间在合适范围内。
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药物逐渐成为抗凝治疗的重要选择。
这些药物的特点是方便口服、剂量稳定不需要监测,但价格相对较高。
代表性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
它们分别通过抑制凝血酶IIa和凝血酶纤维蛋白原复合物来发挥抗凝作用。
抗凝剂在临床上的应用1. 预防血栓形成抗凝剂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特别是对于有静脉血栓栓塞风险的患者。
临床上常见的应用场景有:手术后、长期卧床不动的患者、血栓性静脉炎患者等。
2. 心脑血管疾病治疗抗凝剂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中。
例如,对于心房颤动患者,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预防心房颤动导致的栓塞事件。
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抗凝剂可以降低心肌梗死和再血栓形成的风险。
3. 血液透析在血液透析过程中,患者的血液需要与体外透析器进行接触,而透析器表面的材料容易引起血栓形成。
抗凝剂的使用可以有效减少透析器与血液接触过程中的血栓形成,提高透析效果。
抗凝剂的不良反应和注意事项1. 出血风险抗凝剂使用过程中最主要的不良反应就是出血风险。
新型口服抗凝药ppt课件
房颤合并肾功能不全
• 肾功能不全是房颤患者血栓栓塞和出血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故 给予抗凝治疗前可结合肾小球滤过率调整 NOAC 的剂量。NOAC 是轻中度肾功不全患者的合理选择,在此类人群中 NOAC 风险 获益比与华法林相似。对于NOAC 的选择,房颤合并肾功能不全 优先考虑Ⅹa 因子抑制剂,但仍需考虑出血—卒中—肾功等多重 因素。达比加群主要通过肾脏代谢,对于CKD 3 期以上的患者不 做首选。对于接受透析的患者,由于缺乏相关临床证据或临床经 验,故尚不推荐应用。
NOAC 与其他抗凝药的转换及抗凝监测
• NOAC 与 华 法 林 之 间 的 转 换 :由 华 法 林 换为 NOAC,停用华法林并 当 INR<2.0 时即可应用NOAC。由 NOAC 换为华法林,需两者合用至 INR 达标,并于换药后 1 个月内密切监测 INR。NOAC之间的转换 :可直接于 下次服药时即开始应用新的NOAC ;但肾功能不全者需要延迟给药。NOAC 与肝素之间的转换 :由肝素换为 NOAC 时,普通肝素停药后即可服用 NOAC,而低分子肝素需在下次注射时服用 NOAC。由 NOAC 换为肝素时, 可在下次服药时给予注射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 ;但肾功不全者需延迟给 药。NOAC 与抗血小板药物之间的转换 :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停药后即可 服用 NOAC。
NOAC 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 在抗血小板治疗基础上加用利伐沙班可减少 ACS 患者的心血管死亡、心肌 梗死及卒中事件,但其出血风险增加。
• 而达比加群及阿哌沙班不但不能降低 ACS患者心脏缺血事件风险,反而增 加出血风险。因此NOAC 尚不能应用于 ACS 的抗栓治疗。
NOAC 在静脉血栓栓塞 (VTE) 中的应用
ACS
• 对于长期应用 NOAC 治疗合并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 的患者,入院时应该立即暂停 NOAC,改为阿 司匹林口服,待停用 NOAC至少 12 h 后再给予静脉抗凝药物。 出院时患者停用静脉抗凝后,可给予口服抗凝药物,并联合至少 1种抗血小板药物。出院后 1 年内,口服抗凝联合抗血小板治疗 的时程应尽量缩短。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
抗凝剂种类和用途抗凝剂是一类药物,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常用于治疗和预防心血管疾病、防止血栓形成以及防治中风等。
抗凝剂的种类较为丰富,包括以下几种主要类型:血小板抑制剂、抗凝血酶、抗凝抗血栓剂、抗血浆因子。
本文旨在介绍这些抗凝剂的种类和主要用途。
1.血小板抑制剂:主要用于抑制血小板功能,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
- 阿司匹林(Aspirin):最常见的血小板抑制剂,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凝集来防止血栓的形成。
常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如心肌梗死、中风等。
- 氯吡格雷(Clopidogrel):也是一种血小板抑制剂,与阿司匹林联合使用可以增加抗血栓效果。
2.抗凝血酶:通过抑制血液中血栓形成所需的血液凝固酶的活性,防止血栓的形成。
- 肝素(Heparin):常用于医院设置中,通过与体内的抗凝血酶(抗凝血酶III)结合,使其抑制血栓酶的活性。
肝素可以预防和治疗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疾病。
- 低分子肝素(Low molecular weight heparin,LMWH):主要用于预防血栓的形成,治疗血栓性疾病,如血栓性静脉炎、肺栓塞等。
3.抗凝抗血栓剂: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来阻止血栓形成,同时抑制纤维蛋白溶酶的活性,延长纤维蛋白溶解时间,促进溶栓作用。
- 双香豆素(Dicoumarol):常见的抗凝抗血栓剂,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作用,干扰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发挥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
- 华法林(Warfarin):维生素K拮抗剂,与维生素K竞争结合细胞内含有结合维生素K酶,从而抑制凝血因子的合成。
常用于预防心脏瓣膜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以及危险因素较高的患者。
4.抗血浆因子:通过抑制一些凝血过程中的血浆因子,来阻断凝血链反应的进行,达到预防和治疗血液凝结的效果。
- 异丙肝素(Argatroban):通过抑制凝血因子IIa(血凝酶)的功能,起到抗凝和抗血栓的作用。
常用于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 利伐沙班(Rivaroxaban):口服的新型抗凝剂,通过选择性抑制凝血因子X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和抗血栓作用。
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剂
02
非瓣膜性房颤的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非瓣膜性房颤是指除风湿性心脏 病和先天性心脏病以外的各种原 因引起的房颤。
分类
根据持续时间,非瓣膜性房颤可 分为阵发性房颤、持续性房颤和 永久性房颤。
禁忌人群
有出血风险或出血史、严重肝肾功能 不全、药物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
药物相互作用与配伍禁忌
药物相互作用
新型口服抗凝剂可能与某些药物存在相互作用,如某些抗生素、心血管药物等, 应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
配伍禁忌
避免与某些食物或饮料同时服用,如红酒、某些果汁等,以免影响药效。
患者自我管理与监测
脑出血。
肝功能损害
部分新型口服抗凝剂可能导致肝功 能损害,因此在使用过程中需要定 期监测肝功能。
相互作用风险
新型口服抗凝剂可能与某些药物相 互作用,如华法林、非甾体抗炎药 等,可能影响其抗凝效果和安全性。
不良反应与处理方法
出血的处理
若出现出血症状,应立即停药并就医。轻微出血者可采用局部止 血措施,严重出血者需输血、抗休克治疗。
加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率。
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剂 在预防卒中和栓塞方面具有更好 的疗效,同时降低了出血风险和
死亡率。
长期使用新型口服抗凝剂的患者 在心血管事件、全因死亡和健康 相关生活质量方面获得了显著改
善。
04
新型口服抗凝剂的疗效与安全性
疗效评估
降低脑卒中风险
改善症状
新型口服抗凝剂能有效降低非瓣膜性 房颤患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提高患 者的生活质量。
与传统抗凝剂的比较
抗凝剂的种类
抗凝剂的种类
抗凝剂是一种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它可以防止血液凝结并保持血液流动性。
在临床上,抗凝剂被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肺栓塞、深静脉血栓等疾病的治疗和预防。
目前,常用的抗凝剂主要有以下几种:
1.华法林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剂,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
它通过抑制维生素K的活性,阻止凝血因子的合成,从而达到抗凝的效果。
华法林的作用时间较长,需要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并调整剂量,以避免出现出血或血栓的风险。
2.肝素
肝素是一种注射剂,属于直接抗凝剂。
它可以直接抑制凝血因子的活性,从而防止血液凝结。
肝素的作用时间较短,常用于急性血栓的治疗和手术前后的预防。
但是,肝素也有出血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
3.低分子肝素
低分子肝素是肝素的一种改良版,它的分子量较小,作用时间较长,
且出血的风险较低。
低分子肝素常用于深静脉血栓的治疗和预防,以
及心脏手术等高危人群的预防。
4.新型口服抗凝剂
近年来,新型口服抗凝剂的研发取得了重大进展。
这些抗凝剂不需要
定期检测凝血指标,剂量也相对稳定,且出血的风险较低。
目前,常
用的新型口服抗凝剂有达比加群、阿哌沙班等。
总的来说,不同种类的抗凝剂在临床上有着不同的应用场景和优缺点。
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并在医
生的指导下进行用药。
同时,患者也需要密切关注自身的身体状况,
及时向医生汇报出现的不适症状,以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抗凝血药的分类及研发进展
抗凝血药的分类及研发进展抗凝药物是预防或治疗血栓性疾病的药物,如中风、心肌梗死、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等。
然而,传统的抗凝药物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需要经常监测和调整剂量。
开发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新型抗凝剂是药物研发的重要方向。
在本文中,我们将一起学习不同类型抗凝剂的理论基础、已获批抗凝剂的适应症,以及目前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抗凝剂。
内容提纲如下:引言:凝血和纤溶的机制第一部分: 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钠维生素K拮抗剂第二部分: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比伐卢定(bivalirudin)达比加群(Dabigatran)第三部分: Xa因子抑制剂伊诺肝素利伐沙班(Rivaroxaban)阿哌沙班(Apixaban)依度沙班(Edoxaban)磺达肝癸钠(Fondaparinux)第四部分: 临床试验中的新型抗凝剂:XI因子抑制剂小分子化合物:Milvexian(Bristol-Myers Squibb和Johnson & Johnson联合开发)等。
单克隆抗体:阿贝西单抗(Abelacimab)等引言凝血和纤溶的机制是一个复杂的动态过程,涉及多种因素和途径。
凝血的主要目的,是在血管损伤部位形成稳定的凝块以止血。
纤溶的主要目的,是在损伤愈合时溶解凝块,恢复血流。
凝血和纤溶之间的平衡对于维持止血和预防血栓形成至关重要。
凝血过程可分为两种途径: 外在途径和内在途径。
外源性途径是由组织因子(tissue factor, TF)启动的,当内皮细胞受损时,组织因子暴露。
TF结合因子VIIa,激活因子X到Xa。
内源性凝血途径是机体在血管内部发生损伤时,通过激活凝血因子来形成血栓以止血的过程。
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启动是由于血管内皮细胞受损,释放出凝血因子XII,它与凝血因子XI和凝血因子IX形成复合物,进一步激活凝血因子X到Xa。
因子Xa将外源性途径与内源性途径连接起来。
凝血因子X与凝血因子V、磷脂质和钙离子共同作用,将凝血因子II(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22/53
达比加群酯药代特征:新型口服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起效和失效快速 2小时到达Cmax 半衰期:12-17小时药代/药效可预期,抗凝效果可预测 无需常规抗凝监测无含有临床意义药品食物相互作用与细胞色素P450相关药品发生相互作用风险较低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内源性路径
外源性路径
IIa
纤维蛋白原
纤维蛋白凝块
循环利用
抗凝血酶 (AT)
II
磺达肝癸钠药理作用机制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16/53
普通肝素平均分子量15000有相同抗Ⅹa和Ⅱa活性
低分子肝素平均分子量4000-5000抗Ⅹa大于Ⅱa活性
戊糖平均分子量1728只有抗Ⅹa活性
肝素类凝血因子间接抑制剂作用机制比较
7/53
新型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酶抑制剂药理作用机制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阿加曲班、达比加群等
间接凝血酶抑制剂:肝素/低分子肝素等
是合成精氨酸衍生物,是一个凝血酶抑制药。可逆地与凝血酶活性位点结合,经过抑制凝血酶催化或诱导反应(包含血纤维蛋白形成,凝血因子Ⅴ,Ⅷ和ⅩⅢ活化,蛋白酶C活化及血小板聚集)发挥抗凝作用。
达比加群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末次给药12小时后开始
肠外抗凝
达比加群
下一次治疗时间前2小时内服用达比加群酯(连续静脉肝素)停药时服用达比加群酯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30/53
达比加群酯遗漏服药处理
患者不慎遗漏服药:若距下次用药时间大于6小时,仍能服用本品漏服剂量假如距下次用药不足6小时,直接服用下一次剂量
新型抗凝药物的临床应用
8/53
阿加曲班药代动力学特点
2024抗凝药物的规范使用
2024抗凝药物的规范使用抗凝药物是一类干扰凝血因子,阻止血液凝固的药物,主要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抗凝药物有几种类型?抗凝药物应用时需注意哪些事项呢?今天本文便一一解答,教大家如何规范使用抗凝药物。
一、抗凝药物五大类肝素类抗凝药物常见的肝素类抗凝药物包括肝素钠、低分子量肝素钠。
肝素钠是应用广泛的一种注射类的药物,在手术的过程当中采用本种药物进行抗凝治疗能够防止血管当中血液流动受到阻碍,导致血栓问题出现。
低分子量肝素钠药物主要是将肝素钠提纯得到类似肝素钠的药物,通过正确的使用,同样能够达到很好的抗凝效果。
香豆素类抗凝药物香豆素类抗凝药物也是临床当中会用到的,华法林是最常用的抗凝药物。
口服药物使用之后能够经过消化道迅速被身体所吸收,具有良好的生物利用率,其能够有效地阻止维生素k的吸收帮助从而帮助减少和维生素K相关的凝血因子合成达到抗凝作用,可以防治血栓栓塞性疾病。
抗血小板凝固类药物常见的抗血小板凝固类药物包括双口密达莫、阿司匹林、硫酸氢氯口比格雷等药物,这些药物通过服用之后都能够有效的抑制人体血小板聚集,从而减轻血栓形成。
溶栓酶类抗凝药物溶栓酶类药物是以人工合成的酶类为主,其主要作用机制是通过激活人体纤维蛋白溶解酶原,从而达到降解血栓,促进血液流动,改善闭塞血管再通的作用。
在这种药物当中通常应用较多的有尿肌酶、阿替普酶以及链激酶等等。
新型抗凝药新型抗凝药也是目前应用较多的药物,这其中主要包含有直接Xa因子抑制剂,具有代表性的药物主要包括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
通过用药能够抑制凝血因子活性,起到抗凝作用,如果身体情况适合,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常见抗凝药物的规范使用以及注意事项华法林一些食物和营养品会影响华法林的抗凝作用!降低华法林抗凝作用的食物有:菠菜、白菜、胡萝卜、西红柿、西兰花、豆类、海藻类、牛油果、动物肝脏类、绿叶蔬菜(包心菜,生菜等)、肥肉、绿茶等。
增强华法林抗凝作用的有:柚子、鱼肝油、丹参、银杏、人参和甘草。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概述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概述血栓栓塞性疾病室友血栓形成与血栓栓塞两种病理过程所引起得一大类疾病,主要包括脑卒中、心腔内附壁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与外周动脉血栓栓塞。
抗凝治疗就是抗栓得基础治疗。
传统得抗凝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与华法林在血栓性疾病得治疗研究中已经得到临床证实。
目前新型抗凝药物上市得口服Ⅹa因子与Ⅱa直接抑制剂,前者包括阿哌沙班、利伐沙班、依度沙班等,后者有达比加群。
一、目前,已经上市得新型抗凝药基本信息二、 最新发布得2017国家医保目录中,将三种新型抗凝药纳入了医保目录,但并非所有适应症都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具体内容如下:三、 与传统抗凝药比较,新型口服抗凝剂得优、劣势1. 与华法林相比:新型口服抗凝药得作用机制、、临床用药处方等方面与华法林存在很大差异,各有优劣,具体内容如下表所示:表:新型口服抗凝药与华法林特点对比特征参数 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杜沙班华法林抗凝作用机制 作用方式 直接抑制凝血因子 直接抑制凝血因子 直接抑制凝血因子 直接抑制凝血因子 维生素K 拮抗剂 作用靶点 凝血因子II a 凝血因子Xa 凝血因子Xa 凝血因子Xa 凝血因子II 、X 、Ⅶ、Ⅸ 其她位点 无无无无蛋白C,S,Z(促凝) 实验室监测指标 无需特殊监测无需特殊监测无需特殊监测无需特殊监测监测INR药物代谢特征 达峰时间 1、25-3h 2-4h3-4h 3-4h 4h 生物利用度 3%-7% 剂量依赖性(66%) 50% 60% 99%-100% 半衰期 12-17h 5-9h12h9-11h 20-60h 清除途径 尿液80%尿液66%;粪便28%肾脏27%;粪便25%主要经肾脏尿液:92%临床用药处方 常规剂量 150mg/次,2次/d20mg/次,1次/d5mg/次,2次/d60mg/次,1次/d1-10mg/d,INR:2-3剂量调整依肾脏功能依肾脏功能不依肾脏功能依肾脏功能、体质量依INR 调整特异性拮抗剂idarucizumab 无无无维生素K 起效最快-慢: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华法林半衰期短-长:利伐沙班、阿哌沙班、达比加群、华法林清除:肝功不全-使用依度沙班、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肾功不全-使用阿哌沙班2、与华法林相比:非瓣膜性房颤预防卒中得适应症比较优势:1):欧洲心脏病学大会(ESC) NOACs与华法林在预防卒中方面得效果类似,但就是在绝对颅内出血风险方面,利伐沙班等NOACs更加安全,颅内出血得风险更低。
达比加群酯——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新选择
达比加群酯——新型口服抗凝药,抗凝新选择本人临床药师,非药品推销员,只是为大家推荐好药,让治疗多一些选择。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房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
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8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30%以上。
缺血性脑卒中是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
作为继经典抗凝血药物华法林之后50年来上市的首个新型口服抗凝血药,达比加群酯被视为全球抗凝血药物领域里程碑式的进步。
迄今为止,达比加群酯已在全球81个国家获批,已成为具有最丰富临床应用经验的新型口服抗凝药物。
且已进入国家医保目录。
为近千万中国心房颤动患者在预防卒中和全身性栓塞,提供安全、有效、便捷的新选择。
达比加群酯•达比加群酯是第一个进入临床的非维生素K拮抗剂类药物。
•是一种新型、非肽类、竞争性、可逆的凝血酶抑制剂。
•用法用量:成人的推荐剂量为每日口服300mg,即每次1粒150mg的胶囊,每日两次,应维持终生治疗。
用水送服,餐食或餐后服用均可。
请勿打开胶囊。
•适应症:用于预防心节律异常(心房颤动)患者中风和血栓的发生。
作用机制1.达比加群酯是一种新型的合成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是达比加群的前体药物,属非肽类的凝血酶抑制剂。
2.口服经胃肠吸收后,在体内转化为具有直接抗凝血活性的达比加群。
3.达比加群结合于凝血酶的纤维蛋白特异结合位点,阻止纤维蛋白原裂解为纤维蛋白,从而阻断了凝血瀑布网络的最后步骤及血栓形成。
达比加群可以从纤维蛋白一凝血酶结合体上解离,发挥可逆的抗凝作用。
作用特点1.血浆达峰时间为2h,半衰期长12-17h。
2.主要由肾脏清除。
3.对游离和结合的凝血酶都有抑制作用。
4.还可以抑制凝血酶诱导的血小板聚集。
5.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较少,安全性高,无需调整剂量和用药监控。
6.每日2次口服,若漏服时间≤6小时以内,应该立即补服;若漏服时间>6小时,无需补服,按原计划、且原剂量服下一次药。
皮下抗凝剂使用注意事项
皮下抗凝剂使用注意事项一、引言皮下抗凝剂是一类常用于预防血栓形成的药物,应用广泛且效果良好。
然而,使用这些药物也需要注意一些事项,以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本文将详细探讨皮下抗凝剂的使用注意事项,帮助患者和医生正确使用这些药物。
二、皮下抗凝剂的种类目前常用的皮下抗凝剂主要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和新型口服抗凝剂,下面将分别介绍各种抗凝剂的使用注意事项。
2.1 普通肝素普通肝素是一种传统的抗凝剂,使用较为广泛。
以下是使用普通肝素时应注意的事项:1.适当的剂量调整:普通肝素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凝血指标和具体的疾病情况进行调整。
因此,在使用普通肝素时,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据监测结果调整剂量。
2.密切监测凝血功能:普通肝素可以延长凝血时间,降低血小板功能,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普通肝素期间,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需要定期监测,以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
3.避免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普通肝素与一些药物(如阿司匹林、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发生相互作用,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在使用普通肝素期间,患者需要告知医生正在使用的其他药物,以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2.2 低分子肝素低分子肝素是一种新一代的抗凝剂,相比普通肝素具有更好的药效和安全性。
以下是使用低分子肝素时应注意的事项:1.剂量的选择:低分子肝素的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体重和肾功能进行调整。
因此,在使用低分子肝素前,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以确定合适的剂量。
2.皮下注射技巧:低分子肝素一般通过皮下注射给药,要注意使用适当的注射技巧,避免药物注射到血管或肌肉。
同时,每次注射的部位需要轮换,以避免注射部位出现局部反应。
3.定期监测凝血功能:低分子肝素虽然出血的风险较普通肝素低,但仍需定期监测患者的凝血功能和血小板计数。
如果出现异常,需要立即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4.药物存储和使用期限:低分子肝素的药物应储存在阴凉、干燥和避光的地方,避免与其他药物混合。
抗凝剂名词解释
抗凝剂名词解释抗凝剂是指能够延缓或阻止血液凝结过程的药物或物质。
它们可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影响血液中凝块的形成和稳定,从而预防或治疗与血栓相关的疾病。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抗凝剂的名词解释。
1.肝素(Heparin):肝素是一种由动物(通常是猪或鼠)黏膜中提取的多聚糖类物质。
它通过与抗凝剂抗凝酶结合,主要是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阻止血小板聚集和血液凝块的形成。
肝素主要用于严重血栓性疾病的治疗,如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2.华法林(Warfarin):华法林是一种维生素K拮抗剂,通过抑制凝血过程中的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而发挥抗凝作用。
维生素K是凝血过程中必需的维生素,而华法林能阻断维生素K与凝血因子的结合,从而减少凝血因子的生成。
华法林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脏瓣膜疾病、心房颤动和静脉血栓形成等疾病。
3.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DOACs):DOACs是一类近年来开发的新型抗凝剂,包括达比加群酯、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硫酮等。
它们通过选择性抑制凝血过程中的凝血因子活性,特别是凝血因子Ⅱa和凝血因子Ⅹa的活性,来发挥抗凝作用。
DOACs与传统的华法林相比,具有作用机制更直接、起效迅速、剂量更稳定、用药监测更方便等优点。
目前,DOACs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心房颤动相关血栓栓塞症状和深静脉血栓形成。
4.抗血小板聚集剂:抗血小板聚集剂是另一类常用的抗凝剂,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替格瑞洛和普拉格雷等。
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和粘附,从而防止血小板在血液中形成凝块。
抗血小板聚集剂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动脉血栓性疾病,如冠心病和脑卒中等。
综上所述,抗凝剂是一类能够延缓或阻止血液凝结过程的药物或物质,通过不同的机制起到抗血栓作用。
它们广泛应用于预防和治疗与血栓相关的各种疾病,但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抗凝剂治疗。
抗凝剂主要成分
抗凝剂主要成分一、引言抗凝剂是一种能够抑制血液凝固的药物,广泛应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血栓性疾病、肺栓塞等多种临床情况。
抗凝剂的主要成分有哪些?本文将对此进行详细介绍。
二、肝素1. 肝素是一种天然存在于动物体内的多糖类物质,主要存在于肝脏和肺组织中。
2. 肝素通过与抗凝血酶III结合,促进其活性,从而达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3. 肝素可分为低分子量肝素和非低分子量肝素两种类型。
低分子量肝素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等优点,在临床上应用广泛。
三、华法林1. 华法林是一种口服抗凝药物,属于维生素K拮抗剂。
2. 华法林通过抑制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的合成,达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3. 华法林需要定期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以确定剂量,同时需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四、阿司匹林1. 阿司匹林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也具有抗凝作用。
2.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从而达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3. 阿司匹林剂量较小时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情况,剂量较大时可用于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等情况。
五、直接口服抗凝药物1.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抗凝药物。
2.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达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
3.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包括达比加群、利伐沙班、阿哌沙班等多种类型。
六、总结本文介绍了常见的抗凝剂主要成分,包括肝素、华法林、阿司匹林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等。
这些抗凝剂通过不同的机制达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广泛应用于多种临床情况。
在使用抗凝剂时,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注意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
最新型抗凝药可以代替华法林
最新型抗凝药可以代替华法林随着老龄化的到来,心房颤动的发病率正在逐渐上升,而房颤是引起脑卒中最常见的因素,抗凝治疗是预防和减少脑卒中的有效手段,目前常用的抗凝药有维生素K拮抗剂和新型口服抗凝剂,维生素K拮抗剂应用时间较长,人们对它比较熟悉,代表药物华法林,在瓣膜性心房颤动的治疗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新型抗凝剂因为进入我国的时间较短,价格昂贵,从而限制了它的使用。
亚洲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服用华法林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占31.9% ,抗血小板治疗占比25.8% ,新型抗凝药占25.5% ,而39.3%的患者未经过任何抗凝治疗,说明亚洲房颤患者服用抗凝剂的比例低,新型抗凝药的使用率低于华法林和阿司匹林。
改变抗凝剂应用观念—部分人对使用抗凝剂谈虎色变〃,源于华法林,有人把它比作〃灭鼠药-敌鼠钠盐",说一旦出血就会致命,事实上我们有可靠的监测手段,完全可以避免出血的发生,随着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广泛应用,出血的发生已经很少了。
心房颤动患者容易发生血栓,而抗凝剂预防血栓的同时又有出血的风险,如何评估这两者之间的利弊?有没有可遵循的法则?2012年、2014年及2019年AHA心房颤动管理指南都推荐CHA2DS2・VASc评分:内容包括年龄65-74岁、女性、患有心力衰竭、高血压、糖尿病、血管性疾病者分数为1分;年龄》75岁、既往患过脑卒中、短暂脑缺血发作者分数为2分,该评分作为是否抗凝的标准被广泛应用,如果分数大于2分, 则应该口服抗凝药;1分需要权衡出血的风险、患者的意愿而决定是否抗凝,再根据疾病,经济条件,就医的方便程度等选择不同的抗凝药。
出血推荐HAS-BLED评分,内容包括:年龄>65岁1分、高血压1 分、肝肾功能异常各占1分、脑卒中1分、出血1分、国际标准化比值不稳定1分、滥用药物或酒精各占1分;1 ~2分之间,评估出血与血栓风险, 谨慎观察;大于3分者慎用抗凝。
华法林vs阿司匹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华法林可使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降低64%,全因死亡率降低26%,研究显示华法林可明显降低非瓣膜性房颤卒中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抗凝血制备
抗凝血制备抗凝血制剂引言:抗凝血制剂是一类药物,用于预防或治疗血液凝结的过程。
血液凝结是人体防止出血的重要机制,但过度凝结会引起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抗凝血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1. 肝素肝素是一种常用的抗凝血制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肝素通过与凝血酶形成复合物,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从而阻断纤维蛋白形成,减少血栓的形成。
肝素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脏手术等高危人群中的血栓形成。
2. 氟化血酸钠氟化血酸钠是一种抗凝血制剂,它能够抑制血液中的凝血因子,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氟化血酸钠主要用于治疗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人群中的血栓形成。
3. 抗血小板药物抗血小板药物也是一种常见的抗凝血制剂,它能够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从而减少血栓的形成。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阿司匹林主要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氯吡格雷主要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人群中的血栓形成。
4. 直接口服抗凝药物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是一类新型的抗凝血制剂,相对于传统的抗凝药物,它们具有作用迅速、剂量方便、不需要监测等优点。
常见的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有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
这些药物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静脉血栓栓塞症、心房颤动等高危人群中的血栓形成。
结论:抗凝血制剂在临床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血栓的形成,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
肝素、氟化血酸钠、抗血小板药物和直接口服抗凝药物是常见的抗凝血制剂。
在应用这些药物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并密切监测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
同时,患者在使用抗凝血制剂期间,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腦膜下血腫 Subdural Hematoma (SDH)
蜘蛛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房颤相关卒中流行病学
23
卒中是房颤的主要并发症
房颤患者卒中总体发生风险增高5倍
2
1
在对其他高危因素进行校正之后发现,房颤可使卒中发生风险翻倍 如果不采取预防治疗措施,每20名房颤患者中每年就会有将近1人 (5%)发生卒中 3
360
卒中后天数
Follow-up of 501 patients with ischaemic stroke in the Framingham study Lin HJ et al. Stroke 1996;27:1760–4
28
AF患者卒中后死亡风险的增高会
死亡率
60 50 40 年死亡率 (%) AF患者 不伴AF的患者
CV doctor was consulted and TEE was done. No Af, no LAA thrombus 出院診斷 1) Embolic stroke, bilateral hemisphere 2) Alcoholism
92/03/13
63-67 y/o male businessman with a history of old CVA
跟醫師不熟不好 跟醫師太熟也不好
Stroke : Brain Attack
這是一個會奪走我們至親好友的重症 一個會如疾風迅雷 讓我們悲痛至極的重症
Real World Practice
Stroke / Systemic Embolism ? Vascular mortality? All cause mortality?
新抗凝药在房颤相关卒中的预防 -亚洲观点
抗凝药在房颤相关卒中的治疗 -2014 指引与共識
59-year-old male without specific past medical history
92/03/09
92/03/09 住院診斷 1) Slurred speech and mouth angle deviated to right side for 3 days suspect CVA infarct 2) Alcoholism
– 如果将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和无明显临床表现的“隐性”卒中考虑在内, 与非瓣膜性房颤相关的缺血性脑卒中的年发生率可达 7% 以上 4
房颤与将近三分之一的卒中发生有关,5 房颤是栓塞性卒中最主要 的病因 6
*Stroke, transient ischaemic attacks and clinically „silent‟ strokes 1. Savelieva I et al. Ann Med 2007;39:371–91; 2. ACC/AHA/HRS focused update guidelines: Fuster V et al. Circulation 2011;123:e269–357; 3. Atrial Fibrillation Investigators. Arch Intern Med 1994;154:1449–57; 4. Carlson M. Medscape Cardiol 2004;8; available at /viewarticle/487849; accessed Feb 2010; 5. Hannon N et al. Cerebrovasc Dis 2010;29:43–9; 6. Emmerich J et al. Eur Heart J 2005;7(Suppl C):C28–33
97/03/10
•
Mean TTR < 10%
100/03/16
Risk Factors of Stroke
Well control vs Tight control HTN. DM. DLP. vs AF
SaxagliptinPreferred choice after metformin treatment
2012
Very Painfຫໍສະໝຸດ l Loss2007 in Taiwan CABG
2008 in Canada CCB + ACEI+Diuretic + Beta blocker Drug eluting stent 長期服用Plavix 長期服用Statin Niacin 500mg prn by OTC Aged 57 (TSR circulation 2010 SAH mean age 57)
DEC 2011-JAN 2012
09 MAY 2010
09 FEB 2012
世交好友
蜘蛛膜下腔出血 Subarachnoid Hemorrhage (SAH). Taiwan Stroke Registry Mean age 57
10 FEB 2012
感謝兩岸前輩們的協助 感謝福建省立醫院神經內外科先進們的大力搶救 11 FEB 2012 讓女兒從溫哥華、兒子從多倫多 趕到福州見父親最後一面。
103/03/11 24hrs Holtor’s scan Paroxysmal AF was noted. Marked bradycardia and pauses were noted due to AF with slow ventricular response (SVR). SUGGESTION: Medical treatment and clinical follow up. Please correlate with clinical picture and medication, if symptomatic, electrophysiologic study and permanent pacemaker implantat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please refer to cardiology.
102/09/05 24hrs Holtor’s scan MARKED SINUS BRADYCARDIA (<50bpm) Throughout Holter monitoring period [Conclusion] SUMMARY: 1. Basically sinus rhythm with occasional APCs and occasional VPCs 2. Average heart rate 57 (range 47112) bpm 3. No VT, no PSVT
26
房颤相关卒中的预後
27
房颤相关的卒中 预後差
缺血性卒中后一年内, 伴房颤的患者三分之二会死亡, 而不伴房颤者只有三 分之一
1.00 1.0
Survival
不伴房颤(n=398)
Probability
0.8
0.6
0.4 0.2 伴房颤(n=103)
P<0.001
0
0
60
120
180
240
300
Marini C et al. Stroke 2005;36:1115–9
8
10
12
30
几十年来 VKAs 是唯一可用的口服抗凝药
华法林获批用于人 类(USA) 华法林首批RCTs 用 于NVAF的卒中预防 Dabigatran 获批用于 NVAF卒中预防 FDA EU
1.7%vs1.9% 10%
7.7%vs7.9% 3% 13.1%vs13.1% 1% 1.4% 1.0%
2%vs2% -7%
8%vs9% 7% 0.8% 5.9% 1.1% 0.7%
华法林治疗后颅内出血的 调整危害比
Multiethnic cohort of 18,867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first-time AF (January 1995 – December 2000) and 173 qualifying ICH events over 3.3 years follow-up.
24
AF患者卒中发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45 40 35 30 25 20
AF确诊后的卒中发生率
卒中发生率 每1000患者-年
15
10 5 0
年龄 (岁)
丹麦全国登记研究,对75 126名男性进行了为期22年的随访 Frost L et al. Neuroepidemiology 2007;28:109–15 25
95/08/29 住院診斷 1. CVA, acute infarction, right MCA territory, 2. Af, hypertension 3. Type 2 DM 97/03/10 住院診斷 1) Traumatic head injury with right F-T-P SDH 2) Right 3rd, 4th and 5th toes amputation 3) Right ribs fracture 4) Old CVA 100/03/16 住院診斷 1. Left MCA infarction with brain tissue edema. 2. Pneumonia.
房颤相关的卒中主要是缺血性卒中
Types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AF
出血性 (8%) Ischaemic stroke (n=5810) Haemorrhagic stroke (n=484)
缺血性(92%)
数据源于Danish National Indicator Project项目 39 484 例因卒中住院的患者 (包括 6294 例伴房颤者) Andersen KK et al. Stroke 2009;40:2068–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