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生活化(论文)

合集下载

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3篇)

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研究(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如何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通过对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实施策略、效果分析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作文教学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引言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作文教学往往存在内容单一、形式枯燥、学生参与度低等问题。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作文教学生活化实践的研究思路,旨在通过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理论基础1.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理论认为,教育应该以生活为基础,通过生活来教育,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

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应该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将生活元素融入作文教学。

2. 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与外部环境的互动,主动建构知识的过程。

作文教学应该关注学生的认知发展,引导学生通过生活实践,主动建构写作知识。

3. 任务驱动教学理论:任务驱动教学理论强调以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来驱动学生学习。

作文教学可以以生活化任务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实施策略1. 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写作兴趣(1)结合学生生活实际,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作文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有事可写。

(2)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的美好瞬间,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 开展生活实践,丰富写作素材(1)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调查、采访等,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2)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记录生活中的点滴,为作文写作提供素材。

3. 交流互动,提升写作水平(1)鼓励学生相互交流作文,分享写作心得,共同提高。

(2)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提升写作水平。

4. 创新评价方式,关注学生成长(1)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和成果。

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

探索篇•课改论坛谈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周凤仙(安徽省六安市舒城县实验小学,安徽六安)摘要: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改革,教育部门为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对教学形式与内容不断地创新,传统的教学形式正在逐渐被淘汰。

对小学语文来说,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一直是教学工作中的难题,而生活化教学的出现,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难题。

将素质教育改革作为背景,首先对生活化教学的含义进行概括总结,其次分析了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最后有针对性地总结了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途径。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应用语文在生活中产生,在生活中应用。

语文对学生来说,是能够帮助他们在生活中进行沟通交流的语言,是他们用来表达自己真实情感的工具,而学习语文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学习写作。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生活化教学是指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现实生活背景为依托,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1],使枯燥、死板的教学活动与丰富的现实生活产生关联,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一、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产生的问题1.学生套用作文公式的现象较为严重在传统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老师通常会传授给学生乏味生硬的写作技巧,学生只需要套用作文公式就能完成写作的任务。

从学生的角度来看,这种公式化的写作方式,既不能使学生的个人情感色彩得到充分体现,又不能显示出学生真正的语文素养。

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套用作文公式写出来的作文千篇一律,老师在无法掌握学生真实写作水平的情况下,也就不能根据作文的优劣对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这将会严重影响后续教学工作的顺利展开。

2.老师在课堂中没有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在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是控制课堂节奏、把握课堂进度的主导者[2],应该引导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互动中来。

让习作教学生活化

让习作教学生活化
@ 潮

2 1年 第3 总 第 11 ) 02 期( 7期
… … … … … … . . . 一 ●
让 习作 教学生活化
徐红霞
抚 州 实验 学校 。江 西
提起作文 , 生害怕 , 学 教师头痛 。教师指导得有板有 眼, 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 , 语言车载船装, 学生作文依 但 然是假话连篇, 千巴巴的令人沮丧。我 认为这是传统习作 教学远离学生生活 , 禁锢学生个性 , 忽视习作教学 中人文性
磋熊

天祝
7 30 3 20
语学习任 务化, 学习活动生活化’ 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 , 让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充分发挥动手、 口、 动 动脑的作用 , 让 他们在“ 中学、 玩 学中玩 ”在无形 中掌握所 学知识 , , 从而达 到巩 固知识的 目的。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句型 “ a w r Wht ee y u on ……? 1 s o ig t d a ……” wa 向其他 同学进行调 查, 并根 据情况完成表格 ( 表格见 图 1, ) 然后进行汇报。先汇报 自 己的情况并将汇报的结果写在 黑板上 ( 书见 图 2 ; 板 ) 最后 进行人称代换, I换成“ h 或 He , 把“” Se ” 汇报调查的情况 ( 板 书见图 3 , ) 同时也让学生们很轻松地便 掌握 了“ a/ r” w s e we 这个对 学生来说容易出错的语法知识 。
使然 。因此只有在 实践 中借助“ 人文性” 思想武器 , 摒弃传 统习作教学, 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 , 让学生 “ 自己想说 的话” 乐于书面表达 , 写 “ 增强习作 自 , 信” 才能唤
起学生对 习作的兴趣 。

们农村小学一般 习作指导流程 , 审题指导一选材指导一表 达方式与技 巧的指导一学生练习。不难发现, 这种流程突

“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实践与反思
式 。这 里 ,演 化 ” “ 活 化 ” “ 是 生 习作 研 究 的 中介 爱 , 们 “ 他 有话 要 说 , 情 要 抒 ” 因为 爱 , 在 有 ; 他们 和关 键 , 以为 应 包 括 两 个 环 节 的 “ 化 ” 一 享受 生 活 的 同 时 , 我 转 : 习作 水 平 得到 了提 高 , 理想 情
能 “ 念化 ” 概
关于作文与生活的关系问题, 文学界颇有争 面 , 尽管还不太形象 , 不够生动 , 但语 言是 自己 论 , 接影 响着习作教学与生活关 系问题的研 组 织 的 。 因 此 , 生 的语 言 远 离 了 教 师 的 “ 直 学 模 究, 而许多教育家 、 心理学家都认为“ 生活” 或者 板 ”读 来 异常 亲切 , 淌 着 真 情 , , 流 洋溢 着 情 趣 ,
“ 找 春 天 ” 列 习 作 训 练 , 没 有 让 孩子 寻 系 我
整 个 过 程 , 和孩 子们 一起 把 活 动期 间 的 所 见 们 包 罗 万 象地 去 写 , 是 尽 力 贴 近 孩 子 的生 活 并 而
“ 和谐发展” 及其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

条街 上连 空气里也 洋溢着欢 乐的气息。… … 不 难 看 , 生 在 亲 历 了 生 活 的体 验 之 学 后 , 语 言 描 摹 的 是 生 活 中 一 个 个 鲜 活 的 画 用

“ 活化” 生 习作 研 究 必 须 植 根 生 活 。 不
“ 需要 ” 作文 、 育甚 至人 生追 求 的原 动力 。从 远 离 了 “ 念 化 ” 倾 向 。 是 教 概 的 学 生 鲜 活 的生 活 出 发 , 导他 们 学会 观 察 , 会 指 学 累, 才能逐 步学会 表 达 , “ 进而 想写 ”乐 写 ” “ 。

也谈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

也谈小学习作生活化教学

己解决 问题的对象上 , 不是抄袭范文就是向家长和教
往 又是他们熟视无 睹或知之甚少 的 , 因此教师在 习作 ( 一) 社会活动。优秀的习作者不是在教室里就可 教学时 , 要恰 当指导学生 留心地观察 , 通过观察去认识 以培养 出来的 , 因此 , 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 习作教 生活 , 理解事物 , 积累写作素材。笔者认为 , 在引导学 学必须走 出课 堂 、 走 向社会 。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能 生写关于观察类的作文时可 以从两方面来培养学生的 让学生感知人问冷 暖、 悲欢 离合 。社会 活动应该 以学
试, 妈 妈 可 是花 了不 少心 血 。 只见她 一会 儿 紧皱 眉 头
思考 , 一会儿专心致志地背着什 么 , 一会儿又在纸上 刷刷地 划几笔 , 还不停 地翻着一本厚厚 的资料 , 她 学 得 那 么专心 , 竟然没有发现 我起床 了。望 着她 的背
影, 我 的心 中油然升起 了一 个想法 : 妈 妈 多 么辛 苦
年 高考作文. 湖南平江一 中. ( 作者单位: 浙江省桐 乡市濮院小学翔云校 区)
《 语文课程标准》 指出, 各地区都蕴藏着 自然 、 社 会、 人文 、 古迹 、 自然风光等语文资源 , 要有强烈的资 源 意识 , 努力让 学生通过 观察 、 调查 、 访谈 等多种 途
2 0 1 3年 第 1 期 作 文教 学研 究 径, 运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比如面对污水横流、 乱砍 可以学得愉快 , 往往可 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滥伐 、 废气污染等问题 , 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 ,
观察周 围环境的变化 , 了解它们形成原因及将会带给 人类带来 的危害。针对这类问题 , 教师可以引导高年 级小学生写调查报告 , 利用课本和课外读 物查找相关

习作生活化教学实践

习作生活化教学实践

习作生活化教学探索与实践语文教师围绕“积累生活素材提高作文能力”进行习作教学生活化习作研讨,交流习作方法的指导。

此项活动的开展,调动了教师教研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教学研讨的热情,提高了教师习作指导水平,学生的习作水平相应得到了提高。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课堂有效小练笔,想说爱你也容易。

于永正老师曾经说过:“阅读教学要读写结合,找准读写训练的结合点,为学生提供素材,让学生‘有米下锅’。

”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应有一双深入挖掘课文的内涵的慧眼,及时发现读写训练结合点,紧扣课文引导学生练笔,让学生在丰富的语言实践中积累语言,运用语言。

教师组织课堂练笔要善于抓住时机,让学生觉得有话可说,有情可抒,这样才能水到渠成,事半功倍。

让小练笔独具魅力。

而课堂小练笔是学生语言积累的小桥梁,流露真情的芳草地,提高写作能力的大舞台。

有效的“小练笔”,定会练出写作的“大手笔”。

教师要想尽办法多变形式,让小练笔精彩纷呈。

在习作指导中中,我们努力创设大语文教育环境,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扩大信息接受量,将“习作生活化”之树植根于学生真实生活的土壤,润物细无声般地将鲜活的习作资源引进我们的自由习作教学中来。

2、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

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

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

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

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

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

因此我们师范路小学的老师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师论文).doc

作文教学生活化(教师论文).doc

作文教学生活化——浅谈如何指导农村学生写好作文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良村镇厚村小学吴本平一、作文观念的生活化。

帮助学生消除“作”文的心理障碍,鼓励他们大胆地去表现农村生活。

经验告诉我们:许多优秀的作品都是来自生活。

作文应该是生命的律动,是生活的需要。

农村学生怕写作文,关键就怕在一个“作”字上面。

作文课上,通常由老师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虚拟一个题目,强制学生写文章。

这样的“作”文课,本来就已经扼杀学生的灵感,加上农村学生知识面、生活接触面相对狭窄,总以为自己比不上城镇学生的见多识广,在这种厌恶和自卑心理的作用下,学生们视作文为苦役,兴趣和激情更无从谈起。

生活本是五色草、七色花,只要用心去感悟,就能发现一猫一狗,一花一草,一片云,一颗星...................到处都是可写之物,物物都能生发妙文。

因此,作文命题时,要帮助学生破除作文“难写”的观念,让他们知道:作文就是写在纸上的生活,写在纸上的人和事。

把他们看到的,听到的,想过的、做过的事用文字恰当地表述出来就是作文。

用朴朴实实的语言写自己实实在在的感情,写自己的理想追求,写自己的喜怒哀乐。

二、作文命题的生活化倡导我手写我见,“题”岂能拘泥的作文方式,出好“农”字号作文题目。

在作文命题时,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特点, 紧靠“农”字出一些实实在在的题目。

还可以先写文章,再自由拟题,千万不能因为一个故弄玄虚的题目而让学生大伤脑筋。

如反映家乡变化这方面的内容,学生拟了“我村的新戏台”、“臭鱼塘变成了聚宝盆”、“新农村喜事多”等一些很有农村特色的题目。

不看内容,光看这些题目就可以感受到扑面而来的崭新时代气息。

正因为解除了命题作文“对号入座”的枷锁。

学生的写作内容显得十分丰富,养殖场、蔬菜大棚、婚丧喜庆等均写进了学生的作文当中,这种随心所欲的写作实践,打破了为作文而“作” 文的教学模式,是“硬作”变成了“乐写”。

三、作文指导的生活化。

引导学生养成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做到留心处处皆文章。

小生活化习作教学

小生活化习作教学

小议生活化习作教学【摘要】在农村小学,语文习作教学始终是老师难以突破的暗堡,其现状和效果令人担忧。

这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制约,更重要的是习作教学本身存在诸多问题。

为此,笔者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关键词】习作;思维;教学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语文素养有一定的差距,这在习作水平上就更为明显,虽然教师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的习作仍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

看着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再加之由于教材有城市化的倾向,所以,有人把这一差距归结为农村小学的作文条件比城市小学差所致。

《语文课程标准》中“课程标准”部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

”我们农村有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也有都市的现代气息。

为农村的小学生提供了取之不尽的作文素材。

我们为何不发挥、利用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育人这一目的呢?1 体验自然风光。

谈家乡之美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

农村的小学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如画的大自然就是他们的摇篮。

让同学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

同学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让学生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这时,我只要稍作点拨,如问:玩得高兴吗?美吗?你喜欢吗?说说好吗?学生跃跃欲试,争相畅叙心中之美。

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尽情叙说享美之乐,学生思维特别活跃。

有感而发,描述心中美丽的家乡,同时也陶冶了情操。

2 体验家乡富饶,倾自豪之情对于一般动植物的认识,城市里的小学生大多数是通过图片资料获得相关的知识,缺乏感性的认识,而习作干瘪,更无真情实感了。

习作教学生活化

习作教学生活化

习作教学生活化摘要: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充满激情的生命互动,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就要让习作教学生活化。

本文从“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情感,活化生活积累”“习作指导,以学生生活定教”这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习作教学生活化突破时空关注情感以学定教一提起写作文,学生就害怕,教师就头痛,,教师课前准备得井井有条,课上指导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空话、废话连篇,让人看了哭笑不得。

这些习作,仿佛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本人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认识到,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

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摈弃传统习作教学方法,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充满激情的生命互动,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要让习作教学生活化。

一、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节习作课。

于是在小学传统的语文教学中,完成一篇作文教学,都是用两课时完成。

这就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当场完成一篇习作。

学生要审题、选材、列提纲、拟稿、修改、誊写。

这就要求学生得把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需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可谓速战速结。

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更何况对于刚学写作文的小学生,何尝不是鞭长莫及呢?因此我们习作教学者先必须打破“一篇习作两课时完成”这沿袭了几十年的教学模式,而是让我们学生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习作指导者先要为学生的自主习作提供充足时间和广阔空间。

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前几周就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搜集相关的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

如教学第十二册第五单元写关于我们周围的环境的人或事的文章,教材要求学完第四单元便进行写调查报告。

很显明,这一习作的准备的时间有二个星期。

因此,在这里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以往的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要求,可以是一周,两周,也可以是更长的时间。

语文(心得)之让作文生活化:还小学生作文的童真童趣

语文(心得)之让作文生活化:还小学生作文的童真童趣

语文论文之让作文生活化:还小学生作文的童真童趣没有个性特色,没有真情实感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

现在一些小学生的作文满口大人腔,满篇“假、大、空”,不像是小孩子写的。

在今天一些课堂上,作文也不再是“我眼看世界,我手写我心”,而成了一种单纯的技能训练,写作乐趣所剩无几。

教师为考试而教,学生为考试而学。

而作文一旦成了“任务”,学生就开始敷衍了事。

久经考场,学生们得出的经验是:要写好一篇应试作文,必须紧扣命题,严防“文不对题”。

而至于所写的内容,生活中有没有真的发生、自己有没有亲身体验,这都无关紧要。

这样的现状,着实令人担忧。

一、小学生的作文为什么缺少童真童趣?1、命题太大太空洞:很多学生在写作文的时候,经常抓耳挠腮、无所适从,其中很大一个原因是老师给他们的题目太大太空洞,使学生产生了“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的感觉。

2、命题脱离童趣:我认为教师没有蹲下身子,没有关注学生眼中的世界、心中的世界是什么样子,而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题目便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和心理特点,脱离童趣,这样就很难触及他们的“兴奋点”。

教师和专家们呼吁给小学生“松绑”,还小学生作文的童真童趣。

3、内容缺乏生活气息:从教多年语文,我发现学生作文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不真实,不少学生的作文不是从身边生活中选材,而是从所谓的范文中东搬西凑,缺少生活气息。

学生作文中想象力苍白同样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

许多孩子的作文中根本就没有想象可言,语句枯燥乏味,所用修辞多是照搬现成的东西,好一点的也不过是模仿。

有一次,我让学生描写日出,全班30多个学生竟然只写出了一句话:“红彤彤的太阳慢慢从东方升起来。

”原因是他们都没有看到过日出。

二、怎样让学生的作文具有童真童趣呢?1、作文生活化我也曾经苦恼于学生不会写作文,也曾经困惑于怎样教学生写作文。

后来,我主持并参与的《农村小学童趣作文法的实施研究》课题科研让我豁然开朗:要想让学生会写作文,必须把学生领进生活,即从学生的兴趣出发,以各种活动为依托,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情感,在生活中展现童真,享受童趣,进而产生写作的愿望。

浅谈提高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实效

浅谈提高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实效

中年级与高年级相 比, 中年级习作指导要更细致 , 而且更侧
重于写前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如教学《 陀螺 》 , 赛 时 教师可在“ 看一看” 环节 中
指导学生观察各种陀螺的形状 、 大小 、 颜色 、 材质等 , 并且让学生
用“ 的……有 的……有 的…一 ” 有 ・的句式说一 两句话 ; “ 在 玩一

写什 么
“ 生活即作文 , 作文 即生活 。…‘ 生活化习作” 课题研究遵循 了学生的语文学习规律 , 文回归其本体 功能 , 让作 让学生在真实
的素材 。因此 , 教师要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 , 关注生 活中的人 、 、 事
物 , 掘生 活素材 , 挖 成为生活 的有心人 。在 教学 中 , 教师要 引导
思维发展 , 增强求知欲望 , 而使课堂教学呈现最佳状态 。游戏 从 作文的最大优势就是 能使 学生 愉悦 身心 , 无拘无柬 , 人人参与 , 学生的情绪得到极大调动 ,焕发出巨大 的倾吐热情 。游戏更适 合 中年级 习作教学 , 能让学生易于动笔 , 促使学生乐于表达。教 师在课堂上进行小小游戏活动 , 如吹泡泡 、 吹气球 、 桌上 “ 拔河” 等, 又如文字游戏活动“ 铁锤 锤蛋锤不破 ” , 些活 动能深深 等 这
学 0 9 羁鲎年 窒 2壅 期 0 塑 1第
浅谈提高生活化习作教学的实效
吴清丽 ( 建省永 安 市第二 实验 小学 3 60 ) 福 6 00
《 语文课程标 准》 出: 指 要为学生 的 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 和广 阔空间 ,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 , 鼓励 自由表达和有创意 的 表达 。 因此 , 我校开展 了“ 中小学作 文教学衔接——生活化习作”
可以放弃传统习作指导方法 , 以, 所 我们教师既要 在克服弊端的 基础上继承传统专教法 , 又要走创新之路 , 我们应把握好度的基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讨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讨

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讨摘要:教学实践告诉我们,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我们只有具有“生活化”的思想理念,积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学生在作文中才能将生活中的素材信手拈来为我所用,表达自己生活的真实感受,才会写出学生味的精彩习作。

本文主要探讨生活化的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方法,同时注重过程和适当评价提高学生写作动力。

关键词:新课程;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探讨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20-216-0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长期以来,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中之难。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找到问题关键:(1)小学生不细心观察生活,没有生活储备,选材困难;(2)小学生没有丰富的语言储备,缺少基本的表达方法;(3)习作内容、形式等的条条框框限制了学生的思维。

因此,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必须突破传统习作教学的限制,积极开拓习作空间,定位于更宽广的视野,走出习作教学小天地,以学生为主体,以生活和活动为主线,让学生面向生活,自由创造,从而写出精彩的习作。

一、作文内容取自生活,生成课堂新课程强调师是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学习。

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要求教师充分挖掘课程资源,使习作言之有物,这个“源”是什么?这里的“物”又是什么?这就是我们多彩的生活有趣的生活场景能学生笔下生花。

在习作教学中,要选择符合学生生活实际、年龄特征、有利于提高学生表达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的材料来指导习作、引导学生走进生活,表达情感。

比如有一次自习课上,一只蜜蜂突然飞进教室。

安静的教室立即沸腾起来,有的同学拿起书本摇晃,有的同学拿扫把、竹杆驱赶,有的同学嘴里发出吆喝声,有的同学左躲右闪……蜜蜂在教室里飞旋,同学们神态多异,情绪高涨。

最后蜜蜂找个窗口飞走了,“众生驱蜂”的“壮观”一结束,笔者立刻让同学们自由表达此情此景,结果同学们的习作生动多彩,把刚才的场面描述得淋漓尽致。

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过程生活化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过程生活化策略的研究

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过程生活化策略的研究摘要:根据新课标中所提出的要求:习作学习要根据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这样学生才能更易于写作,更好的表达。

从侧面来说学生也能更细致的观察生活,享受生活,培养出积极向上的个性。

在习作的过程中,要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不说子虚乌有的空话,严格制止学生抄袭作文书上的内容。

要想更好的提升教学,就要求教师优化课程,将生活中的实际融合到课堂中,引导学生习作。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策略研究;生活化教学引言:让学生写出生活化的作文,是指学生能从现实的生活中取材,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写作素材,融合进自己的想法进行写作,在这类创设条件的基础上来丰富学生的生活。

而让学生从生活中取材的意义在于,想象力的培养源自生活,兴趣的激发源自生活。

一、小学语文中年级习作教学过程生活化意义1.贴近生活、勇于创造、激发思维一堂好的习作课程需要教师通过引导加鼓励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脑海里的知识,把自己阅读到的好句子、好词语、好修辞手法为自己所用,慢慢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让自己的习作具有真情实感。

小学习作贴近生活化有利于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对生活的看法,有些无法用言语表达的事情可以通过写作的方式表达,从而了解学生当下的真实想法,学生通过观察自己的生活,将自己的思想融合进文章中,通过描写周围事务以及人物的心里活动,反映出当下学生的想法。

在此过程中,写作的题材千千万,在写关于通话题材的作文时,写生也可以从日常生活中找寻灵感,久而久之,培养了无限的创造力。

2.抒发情感、释放压力、保留天性每一位小学生都有自己的表达欲望,但有时缺乏表达的契机,反观写作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教师可以将生活化的教学方式融合进来,让学生注入自己的情感,通过抒发平时的情感,压力也可以得到释放,这样才能有更加多而精彩的习作,学生通过此类方式,将习作当做一种兴趣,而不再是作业。

学生的思维和热情得到了激发,学生在习作中滔滔不绝,思如泉涌,摆脱以往凑字数,东拼西凑的习惯,只有贴近现实,学生的脑海里才有文章可做,一堂课下来,学生完成了作文,也有更高的成就感。

浅谈习作教学生活化

浅谈习作教学生活化
的错别字 时的所 见所闻所号 、 句 问号等标 点符号 , 接下 去得优 的标准
四 、 习作 展 示 生 活 化 。
学生 进行 习作展 览通 常都是 由学 校组织 , 师从班级选 择几 教
在班 上交 流 , 谈谈 它们 在生 活 中的作用; 走上 街头 , 纠正街 道两 旁 是: 要分 段 ” …这 样逐 步提高 , “ … 一步步 将之 引入成功 的彼岸 。
谈 起 习作教 学 ,老 师们 大 多觉 得 费时 多 ,收 效微 ,难 以操 才会 有血 有 肉 ,展示 出小学 生那天 真的心 灵 ,纯 洁而绚 丽的儿 童 若 情 激发 , 么再丰 富 的生 活积 累 , 那 也会 作, 是块硬骨 头 。 而学 生作 起 习作 来 , 常常觉 得高不 可及 , 也 望而 生 活世界 , 忽视 了 “ 感 ” 生畏 。 即便 完成 了习作 , 内容 上虽然 能够文 通字顺 , 但立 意上 却往 沉 睡不 醒 , 习作仅 是提 纲陈述 式而 己 , 其 更不 用说具 有个性 , 而 继 往千人 一面 , 乏个性 的张扬 和与其 年龄 相符 的质朴 与纯真 。 缺 为什 学 生 内部 语言 的生成 , 达能力 的提高 , 就成为 一句 空话 了。 表 也
以学 定教 、 顺学 而导 ,放 手让 学生 到生活 中去搜集 信息 , 精 充 激 激 这些看 似文 习作 的源泉 , 将 习作与学 生的生 活紧 密相 连 , 只有 我们的 习作教 学 心构 思 , 分拟稿 , 活学生情 感 , 活学生 的积 累 , 才不会 这样举 步维艰 。 外 的功夫与 “ 习作方 法” 的指 导这种 文 内功夫 同样 的重 要 。


杆不 能下笔 的时候 , 当学生写 出 的习作 语言 出现 “ 、 、 ” 假 大 空 现 习作 的终 了环 节。 这个环节所 起的作用仅 仅是教师 对习作 的评定修 象 的时候 , 想受责怪 的不该 是学 生 , 我 只在 于学生 太缺乏 对生 活的 改 、 优劣 的区分 , 生习作能力 的提高几乎没有 实质性的作用 课 对学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浅谈

农村小学习作教学生活化浅谈

语言丰富了, 自然 会 有 精 彩 句 子涌 现 。 我 运 用 了 多 种方 法 帮 助学 生 积 累语 言 : ( 1 ) 在课堂教学中 , 教会学生读书 , 让 学 生 学 会 体 验 作 者要 表 达 的 思 想 感 情 , 学 习作 者 运 用 的表 达 方 法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做 到 意 文兼 得 。 同时, 每 天抽 出2 O 分 钟左 右 的 时间 进 行 口语 交 际, 为学 生 积 累 语 言 提供 保 证 。 ( 2 ) 要 求 每 一 个 学 生 都有 专 门 的积 累 本 , 鼓 励 学生 摘 抄 书 中 的好 词 、 好句 、 好段 , 并 做 到 经 常 翻阅 ; 鼓励学生多背名言警句 , 即使 没 背 过 的 , 也 要 努 力 做 到
在 当前 农 村 小 学 生 中 .大 约有 五 分 之 一 的学 生 不 太 喜 欢
作文 , 大 多 数学 生 还 是 比较 喜 欢 作 文 课 的 , 但 学 生 在 习 作 时 总 是 感 觉力 不 从 心 , 效果不佳。 高 年级 学 生 不 喜 欢 老 师 限定 太 多 的框 框 , 而 喜 欢 自 由表 达 , 喜欢 写 自 由命 题 的 习作 , 喜欢 写 内 心 深 处 的感 悟 。我 认 为 出 现 这 种情 况 的 “ 病根” 是: ( 1 ) 不 细 心 观 察生活 , 没 有 生 活储 备 , 选材 困难 ; ( 2 ) 没 有 丰 富 的 语 言 储 备, 缺 少 基 本 的 表达 方 法 ; ( 3 ) 习作 内容 、 形 式 等 条 条 框 框 限制 了学生 的思 维 。 治 此 “ 病” 的 良方 是让 学生 习作 反 映 学 生 的生
农 村 小 学 习 作 教 学 生 活 化 浅 谈

呼唤作文教学生活化

呼唤作文教学生活化

呼唤作文教学的生活化教育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

华中师大杨再隋教授提提出:语文课程即生活。

翻开课程标准,我们也可以在不少地方找到“生活”二字。

由此看来,生活实在是教育教学中最重要的素材。

但是,语文教学工作中,学生写不来作文,教师教不来作文的问题不断出现,我想这是近几十年我们的作文教学脱离生活造成的。

从本质来看,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人什么时候最需要表达?当然是在生活中。

从这个角度来说,写作文就是生活。

首先,写作的目的应该生活化。

从客观上来说,习作是很难的,因为影响习作成功的因素太多了。

但是语文教师不能让学生感觉到习作难,不要把学生给吓倒了。

最基本的是要激发学生的表达需求,由过去的为作文而作,变成为了能轻松自如地表达内心,与他人交流而作,为了掌握一项日常生活所需要的重要本领而作。

体现了对学生人生的关怀,人性的关怀,使作文重新回归于展示心灵自由,渲泄个体情感的本真,而不再是用套话、假话、空话去按照规定的套路组装成篇的这种技术操作。

传统作文中的“应题”、“应体”、“应命”、“应法”、“应套”之弊,最根本的一点,还得归咎于“应试”,即一切为了应付考试。

长年来,学生进学校学习都不可避免地要接受考试的挑选。

“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教师的法宝”,这从根本上制约着师生的一切教学行为。

作文,当然也不能例外。

为了应付作文考试,教师不能不“应体”、“应题”施教,不能不“应法”传授,学生也当然不能不“应命”、“应套”学习。

如此运作,作文又怎能释放心灵,成为最能表现个性和情感的创造性作业?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心灵的唤醒,在作文教学中尤其如此。

正是从这样的视角,传统作文教学的痼疾在于太过于由教师指令。

“命题作文”在思维趋向与诱导上给学生一个先入为主;过分看重主题和立意,又误使学生进入“概念化”的歧途;一大套技法的传授,又令学生堕入偏重形式的泥淖。

习作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习作乐趣论文

习作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习作乐趣论文

习作教学生活化,让学生感受习作乐趣【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 (2012)02-0234-01所谓生活化习作教学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习作,在学习习作过程中更好地生活,从而获得有活力的知识,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

叶圣陶先生指出:“胸中不先有意思情感,单有一个题目,而要动手写文章,我们有这样的动机吗?没有。

既然没有意思情感,写作的动机便无从发生。

”这都说明生活是作文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的内容也就越充实,学生只有对生活产生了意思情感,才会引起作文的动机。

而“写东西靠平时的积累,不但著作家、文学家是这样,练习作文的小学生也是这样。

小学生今天谋一篇文,其实就是综合地表达他今天以前的知识、思想、语言等方面的积累”(叶圣陶语)因此引导学生认识生活、热爱生活,做生活的主人,这应是贯穿小学生作文绐终的主线。

1 拓展空间,积累丰富多彩的真素材我们认为拓展作文素质的积累空间是决定学生自由表达的重要基础。

大自然中有许多可写的东西,但如果不留心观察,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许多值得写的内容就会擦肩而过。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大自然,让他们置身于大自然中去玩赏,在玩赏中观察,从中获得感性真知,从而他们会写出你意想不到的东西。

读书,是知识的重要来源,也是作文内容的重要来源。

学生通过阅读适合他们的各种书籍,无论是诗歌、寓言、童话,还是小说;无论是古代的,还是近代的;无论是文学读物,还是科学读物;也无论是中国作品,还是外国作品。

阅读的内容和范围越广泛,他们的视野越宽,知识面越广,积累的作文素材也越多。

这样,作文时学生的表达也就越丰富。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只有不断地充电,学生的作文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 开拓学生思想,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解放心灵,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还应赋予学生作文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

习作教学生活化,让作文更“好玩”

习作教学生活化,让作文更“好玩”

习作教学生活化,让作文更“好玩”星期一的第一节课上,我习惯地翻开一沓学生的小作文,开始批改起來。

一本、两本,咦,这是谁的本子?竟然写了不到四行。

合上本子,下意识地看了一下本子的主人一一邓X。

怎么会是他的本子?他向来是个不错的学牛呀!字写得端正,上课很认真,其他老师也都说他是个挺不错的学生,可今天,小作文居然写了几句话。

心中不禁疑惑起来,重新打开本子,想从中去解开心中的疑惑,只见上曲写着:今天老师布置了小作文, 让我们自己写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我翻开本子,想了很久,除了做作业看电视,上学回家Z外,我真的不知该写什么内容才是感兴趣的。

这短短的几行字让我又陷入了沉思,怎么会这样?新课标是“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吗?如今,我也试着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拟题,结果怎么竟会事与愿违呢?我不禁感慨万分:教语文真的不容易!教作文更是难上难。

一、存在的问题我试着站在学生的角度重乂思考,不难发现存在以下问题:1•学生的生活单调早上七点多到校,然后是做小家务、早读、做操、晨会,之后便是三堂课。

屮午补差,订正作业,然后又是上课,处理作业。

有时常常是顾了做作业,忘了上厕所。

星期天,不是做作业就是看电视,加上大多是独牛子女,一人独处的多,一起活动的少。

大多家长对文化课的偏重,也使学生失去了很多活动的时间与机会。

2•习惯了应试作文我们教师习惯了命题,学生也习惯了,每到周五放学,总有不少学生会问:“老师,今天写什么作文?”现在,突然让他们自由选择。

止如习惯了在笼中生活的鸟儿,突然打开笼门,让它自觅食物,自由飞翔,一时难免晕头转向,找不到方向。

看来,我们的作文教学,应该为学牛创设一些生动的情境,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学会观察,自己去发现习作的题材,学生才不至于“迷失方向”而手足无措了。

3•缺乏发现的慧心虽说如今独生子多,没有兄弟姊妹做伴,少了些生活乐趣,可学校中还是有很多同伴,并且学校牛活还是比较丰富多彩的。

关键在于学牛没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善于发现的慧心;老师也缺乏对学生生活积累的指导,缺乏引导学生对平常生活的关注和思考。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黄雪梅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黄雪梅

生活化教学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中的应用黄雪梅发布时间:2022-04-04T16:48:31.031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5月作者:黄雪梅[导读] 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对于语文成绩的整体提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作文在语文成绩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以及学习经历的限制导致学生对于写作毫无经验以及基础。

在未来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做问题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带来进一步的帮助。

黄雪梅百色市右江区百胜小学【摘要】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作文对于语文成绩的整体提升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同时作文在语文成绩中也占据了重要的位置。

而在小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小学生年龄以及学习经历的限制导致学生对于写作毫无经验以及基础。

在未来语文教学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重点与难点。

本文主要针对于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作文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提出了解决做问题的几点策略,希望可以为我国小学语文教学水平提升带来进一步的帮助。

【关键词】生活化教学;小学教育;语文习作中图分类号:G68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672-2051(2022)5-136-01小学是习作教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学生来说小学往往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能够奠定学生的基础。

然而习作不同于其他知识的学习,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往往会感觉无从下手,认为没有什么素材可以写作。

为了解决这一些问题,生活化教学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优秀教学方式。

使用生活化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细节,从而增强在学习过程中的内心感受。

因此在未来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挖掘深化教学拥有的优势,从而帮助小学生完成更好的写作训练。

1、生活化教学对小学语文习作的重要影响在当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过程当中,教师首先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写作技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习作教学生活化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

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更是干巴巴的,让人沮丧。

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

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中人文性使然。

因此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

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

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

于是小学传统的一篇作文教学往往是分两课时完成。

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指导拟稿,修改、誊写。

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

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

从这个角度看责任不在学生,而在于教师,是我们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

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

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做“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比如我们可以在作文课前一天,一周,甚至几周让学生明确习作的要求,放手让其到生活中去搜集信息,精心构思,充分拟稿。

因此,一篇习作的练习的周期不是两课时,而应根据具体习作的要求,可以是一周,也可是两周,甚至一个月。

学生所写之作当然不是“空话”与“套话”,而是他们眼中的世界与生活。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在一次“六一”庆祝前夕,在与学生交谈后我发现:学生对学校“六一”庆祝活动的安排颇有微词,我灵机一动,便举行一次“六一”应这样庆祝的习作练习,结果果然不出我所料:就是那些平平常常默默无语的学生所写的文章,也由“兔尾”变成“豹尾”,洋洋洒洒三页多,且言辞中肯,感情强烈。

看来“一个教师不能无视学生的情感生活,因为那是学习中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源泉。

”(苏霍姆林斯基语),学生在其感兴趣的方面有了较深的情感体验,在一定情境中遇到这方面的话题则情动而辞发,激活了脑中丰富的,沉睡着的生活积累,因而“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反省我们的传统习作教学伊始,教师便通过各种手段让学生明确哪些材料可用,是最合适的,如何开头,又如何结尾,讲得越透彻,越细致,学生受到的束缚越多。

学生情感如一潭死水,而完成一篇佳作,它必须学生是情感的积极参与,因为学生内在的词汇若没有情感驱动只能永远保持沉默,只有学生进入了激活状态,情感的大海才能有壮丽的浪涛,才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高度活跃起来。

这样情感与语言同构共生,从而达到习作的目的。

所写之作有血有肉,展示出小学生那天真的心灵,纯洁而绚丽的儿童生活世界,若忽视了“情感”激发,那么再丰富的生活积累,也永会沉睡不醒,其习作仅是提纲陈述式而己,更不用说具有个性,那么学生内部语言的生成,表达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了。

反而会与习作教学目标背道而驰——久而久之,学生对习作便会索然无味,逐渐产生厌作情绪,甚至形成轻微心理障碍,
因此,除了选题时要贴近学生外,更主要的是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抓拄契机,活化学生的丰富积累,真正达到“我要写”的境界。

这样习作练习才能有可能使学生的内部语言得以生成,表达能力得以提高,学生习作学习生活才有生命的律动,由此看来,激活学生情感,激活学生的积累,这些看似文外的功夫与“习作方法”的指导这种文内功夫同样的重要。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是零距离,其次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农村小学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

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这样的习作指导的针对性何在?——怎能完成根据教参与以往教学其它学生的经验,指导学生去进行这本创造性极强的习作呢?从审题到选材,甚至如何表达,都被我们“辛苦”的教师所代替,习作思路被教者所匡定,学校接触到题目后,还没有来得及有自己充分的思考,教者就“及时”作指导,这样使学生在习作时都努力体现教者的思路,表达出教者的理解,导致学生习作“千篇一律”,而学生创造性地在这“千篇一律”中被扼杀,这样的习作练习学生能不怕吗?学得能不累吗?对习作能感兴趣吗?
那么,我们应如何进行习作指导呢?在实践中,我初步探索出一种“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的以学定教的习作指导策略,建立以评改为中心环节的作文教学模式,学生初写→师生评点习作→互评→自改成互改→誊写→再改……,这样把习作前的观察与构思,拟稿与初步的修改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外,甚至在校外,置于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完成。

让学生在独立自主地进行观察、构思、拟稿、自改、互改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张扬了个性,发挥了学生的创造性,将教师的指导环节融于对具体习作的点评之中,并置于学生拟稿之后,这样让教师在指导前可以通过学生初稿,了解到最真实具体的学情,而后的学定教有针对性的点评方案,这样“从学生中来”的有针
对性的具体形象的习作指导,学生很容易接受,当然,这样指导下,学生的习作,绝不会千篇一律。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

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

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望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

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

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则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
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

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作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再提高,习作体会内化升华的最佳时机。

那么这种“恰当的形式”一般有哪些呢?最普遍是通过批注,指导学生再修,再提高,这就要求我们的批注面对学生,具有指导性与可操作性。

而那些“中心突出,语句通顺”之类的套话,学生看了不知所措,也得不到任何受益更不能激发学生去思考与行动的评语早就该销声匿迹了。

再一种形式就是面批,当面指导。

其次就是再次对具有典型性的习作进行集体点评。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习作等第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等第评定,促进优生更“优”,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习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我们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

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

这样动态性的评定,对于习作后进生来说,给了他们很容易的“得优”的机会,对自己的习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