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安徽省蚌埠市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文综历史3月一模试卷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文综历史3月一模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 (2020高一上·合肥月考) 《礼记·礼运》把禹作为“天下为家”的小康之世的开端,以区别于禹以前“天下为公”的大同之世,其主要依据应是()A . 禹死后其子启继位B . 建立武装C . 设置官职D . 制定刑法2. (2分)(2020·吉安模拟) 汉初,丝织品专供贵族消费。
到汉朝中后期,上至皇室贵族,下至奴仆婢妾皆可衣丝文绣。
这一变化反映了()A . 贫富差距进一步缩小B . 等级观念的消亡C . 先进纺织技术的推广D . 平民政治的发展3. (2分) (2019高一下·宾县期中) 黄河是我国农业文明的摇篮,孕育了灿烂的大河文明,但它也是多灾多难的河流。
秦汉时黄河称为河水,宋代即被称为黄河。
这一名称变化客观反映了()A . 长期垦殖及战乱,严重破坏了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B . 中华民族被称为炎黄子孙,长期的民族融合使各族人民民族认同感增强C . 封建统治者为显示君权神圣,命名以黄河,凸显出君主专制的加强D . 随着南方的开发,人们为区别不同河流而将其改称4. (2分) (2020高三上·绍兴月考) 理学家朱熹撰修《家礼》,编辑《增损吕氏乡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理的繁文缛节,涉及到祠堂族田、祭祀家法家礼等民间家族制度的主要内容。
朱熹的这一做法()A . 扼杀了人的自然欲求B . 确立了理学官方地位C . 加强了乡村道德教化D . 开创了封建伦理纲常5. (2分) (2020高三上·大庆月考) 下面是同治时期(1862~1874年)财政征收趋势图。
这说明当时中国()同治时期田赋、关税、厘金(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的变动趋势图A . 自然经济开始解体B . 关税主权遭到破坏C . 卷入世界经济市场D . 财政的近代化转型6. (2分)(2020·宁波模拟) 历史学家王汎森在《什么可以成为历史证据》一文中指出,大概在 1920 年至1930 年代,中国一群领导性的史学家(包括胡适、傅斯年、顾颉刚等)不约而同地提出新的史料观点,他们一改前代唯经书才是知识根源的观点,认为六经只是史料了——是供人研究的材料。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文综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量检查文综历史试题第Ⅰ卷本卷共3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据专家研究,春秋时代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语中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文化的统一性B.各国语言的同源性C.中华文明的传播性D.历史研究的主观性25.“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
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26.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
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
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27.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因为该区缺乏廉价能源,所以选择走上发展劳工密集型手工业的“最小阻力路径”。
这里的“最小阻力路径”A.直接导致了能源缺乏B.催生了早期民族工业C.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D.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28. 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29.宋教仁曾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始于帕米尔高原。
最新 【历史】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质检word(含答案) 精品
安徽省蚌埠市2018年高三第三次质检文科综合能力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30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128分)12.据《西阳杂俎》记载:“国朝律,取得鲤鱼即宜故,仍不得吃,号赤鲤公,卖者杖六十。
”据材料推断该“国朝”是()A.秦朝B.西汉C.唐朝D.清朝13.老师上课展示了一幅有关《清明上河图》的教学图片,你认为它反映出的最主要历史信息是()A.描绘了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魅力的自然风光B.反映“夜市”出现和交予广泛使用的情景C.北宋商品经济发展,生产领域出现工场手工业D.这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和艺术水平的风俗生活图14.下列表格能够说明的根本问题是()A.中国封建经济发展的持续性和稳定性B.中国冶铁业在产量和技术上长期领先C.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高D.中国古代王朝对冶铁业的重视和大力扶植15.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
下列关于罗马法的的说法错误的是()A.《十二钢表法》既是成文法的开端,又可以看成是公民法的代表B.从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根本原因都是平民与贵族的长期斗争C.当公民法演变到万民法时,罗马法的成文法得到进一步发展,所以万民法基本上都是成文法D.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的民法、中国清末和民国时期的民法,都不同程度地受到罗马法的影响16.从文明史角度看,鸦片战争是西方先进工业文明对中国落后农业文明的一次冲击。
下列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地位,逐渐沦为殖民地社会②中国封建经济日益解体,新的经济因素产生并发展③中西合璧、土洋并存是近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的主要特征④西学传人,先进中国人学习西方逐步深入,旧制度、旧观念受冲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7.从下列近代中国人根据当时形势创作的宣传漫画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①武昌起义后各地纷纷响应②革命隐藏着失败的危机③革命派大力弘扬民主④民主政治得以实现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D.③④18.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曾对某次战役作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热而无情的。
最新-安徽省2018届高三历史模拟试题汇编与解析 专题9
安徽省2018届高三各地模拟历史试题汇编:必修一专题9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1小题,共0分)1.(2018年4月合肥质检16题)针对韩国向两国有争议的海域进行的军事演习,朝鲜于2018年11月向延坪岛猛烈炮击。
韩国国防部于12月7日表示:如果遇到敌人的打击,各级部长指挥官可行行使自卫权。
造成上述朝鲜半岛局势紧张的历史原因是()A.美苏间的军备竞赛 B.冷战的阴影C.日本殖民统治的影响 D.朝鲜核试验2.(2018年4月宣城二模22题)美国《华盛顿邮报》对右图的评论称,在对待世界时,美国应当学习“哥白尼精神”。
这里的“哥白尼精神”反映出美国()A.力图维护在世界上的主导地位B.与日本结盟,共同维护世界和平C.学习哥白尼,打破多极化格局D.遏制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3.(2018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11题)1991年美国《世界箴言》说:“一次帮助东欧的无形的新马歇尔计划正在形成。
”与这里的“新马歇尔计划”对应的“旧马歇尔计划”出台的时间是A.二战前夕 B.二战后初期C.社会主义阵营成立后 D.苏联解体后4.(2018年9月安徽百校论坛高三联考12题)肯尼迪曾对某一事件这样评价:“苏联人就像一只冒险超出自己的领地,但一旦被发现又紧张地、还带点负罪感地奔逃回安全的地方的猫。
”这一事件是A.柏林事件 B.朝鲜战争 C.古巴导弹危机 D.越南战争5.(2018年1月芜湖市质检22题)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仅仅25年时,一个崭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开始出现。
在战后头几年中十分盛行的世界力量的两极分化已经消失。
”这种状况产生的原因不包括()A.美苏展开激烈的军备竞赛B.美苏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的矛盾趋向缓和C.欧共体、日本经济迅速发展D.发展中国家作为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6.(2018年12月安徽皖中名校高三联考14题)2018年是不结盟运动成立40周年。
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主要是第三世界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中的最大国家,但在当时并未参加该组织。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史记》载)伍子胥(楚国人)为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之仇,逃至吴国,最终引吴兵攻楚并破城。
当时对此持肯定态度的是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A【解析】《史记》从正统的角度阐述违背等级秩序,必将受到惩罚,属于儒家思想等级秩序观念,A正确;B主张法治思想;才主张无为思想;D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
2.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据此可知,他们A. 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 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答案】A【解析】孟子认为君主要实行仁政,否则会被推翻,卢梭认为统治阶级不要违背民意,都反对君主专制,A正确;主张基本相同,不是对立,B错误;卢梭是反对君主专制,孟子是维君主服务,C错误;孟子不具有民主化倾向,D错误。
3. 《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
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
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亲疏B. 男尊女卑C. 妻妾有别D. 引礼入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于打伤妻者和妾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体现出在法律基础上注重传统观念渗透,属于引礼入法的体现,D正确;血缘关系材料没有说明,A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男尊女卑观念,B错误;妻妾有别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
4. 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
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
这表明宋代A. 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 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独权C. 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 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答案】C【解析】“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主要是受到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C正确;缠足下层社会也有出现,A和B错误;缠足并不是经济条件决定,D错误。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三)(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三)本试题卷共26页,46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孔子极力倡导仁人君子之道,其所谓的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
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反映了当时A. 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B. 礼崩乐坏、社会动荡不安的现实C. 儒家重建社会秩序的政治主张D. 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答案】B【解析】根据“仁人君子不仅具备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还具有经世济民的情怀”表明孔子注重个人自我修养和经世济民情怀,反映了春秋时期天下大乱的政治局面,孔子主张“克己复礼”,匡正社会秩序,B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并非“士阶层的思想品格和政治要求”,排除A;材料体现的是孔子大力倡导君子之道,即作为君子应该具备的人格,不属于“政治主张”,排除C;材料体现的是孔子的思想主张,无法体现“思想家对理想人格的共同追求”,排除D。
点睛:思想文化是社会现实的反映,面对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天下大乱的社会现实,孔子主张忠信、克己、礼让、仁恕等美德,希望匡正社会秩序,体现孔子经世济民的情怀。
2018蚌埠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卷(带答案)
2018蚌埠市高三语文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卷(带答案)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卷上。
3.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卷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卷交回即可。
第卷(阅读题共7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清初遗民诗人的心态清初遗民诗人的心路历程和心态呈现,大体可以归纳为四种取向,即烈士心态、孤臣心态、隐士心态和游子心态。
这些心态皆与明清易代的巨变紧密联系。
明清易代之时,士人必须做出自己的抉择。
在此情形之下,腆颜事敌、投降变节者有之,杀身成仁者亦有之。
清初,部分士人虽生活在新朝,却耻为新朝所用,其人其节与杀身成仁者同。
像顾炎武、阎尔梅、屈大均、王夫之、冒襄等人,鼎革之际都曾参加过实际的抗清斗争,志在恢复。
当清王朝统治逐步稳定后,他们坚决不仕新朝,且时时系念故国,表现出凛然气节。
我们以冒襄为例,作为“明末四公子”之一的冒襄,在明清之际政坛、文坛均有着深广的影响。
他参加抗清运动失败后,又支持过郑成功等人的复明运动,屡拒征召后,隐居在水绘园。
中国传统士人对于自身进退出处非常看重,认为它是事关品行名声的大节,不可稍有差池。
明清易代之祸,尤其又是外族入主中原,使素重“夷夏之辨”的士人们认为是亘古未有之“大变”。
在此等“大变”面前,何去何从,不单事关政治立场的去取,更是人伦道德的抉择。
此时,许多士人选择了坚守,他们成为我们这个民族屹立不倒的中流砥柱。
故国既已不复存在,恢复的希望也极为渺茫,然而人格的坚守还在继续。
故国之思是他们的普遍心态,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黄周星等遗民诗人都具有代表性。
他们“悲歌当哭”,以悲怆感怀的笔调,悼念故国,令人不忍卒读。
清初遗民诗人大多参加过抗清的军事斗争。
新朝政权稳定之后,恢复日渐无望,他们心念故国,踟蹰无聊,壮心消退,转归隐逸。
安徽省蚌埠市高三历史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试卷(含解析)
蚌埠市2016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西周时,由负责宗庙祭祀、记事和文书管理的祝、宗、卜、史掌管全国的教育,没有私学。
由此可以推知,当时A.政府注重提高国民素质 B。
以神学为主要教学内容C.诸侯国内教育难以发展 D.教育维护贵族特权地位【考点】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解析】材料中的教育“没有私学”,看不出来对国民素质的重视,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教学内容的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说的是“西周……全国的教育”,不是诸侯国,故C项错误;按照材料意思,当时掌管全国教育的祝、宗、卜、史等人是负责宗庙事务的,宗庙是奴隶主贵族权力的象征之一,故D项正确。
【答案】D25.孔子讲“礼”,孟子重“义”,荀子也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
先秦儒家讲求“礼”“义”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社会秩序 B.强化中央集权C.构建平等社会 D.缓和诸侯纷争【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和老子【解析】先秦儒家宣扬礼义是强调人们按照自己所属的社会地位来行使自己的权利,意在规范社会秩序,故A项正确;中央集权是在秦始皇一统天下之后确立的,先秦谈不上“强化”,故B项错误;孔子代表春秋晚期奴隶主贵族的利益,孟子和荀子代表战国时期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与平等社会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出现缓和诸侯纷争的意思,故D项错误。
【答案】A26.唐代名臣范祖禹说:“中书造命,门下审覆,尚书奉行,机事往往留滞,上意亦颇以为悔。
”由此可知,范祖禹认为三省六部制A.易形成冗官现象 B.降低了行政效率C.减少了决策失误 D.加强了君主专制【考点】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成熟;汉至元中央与地方的斗争【解析】冗官是指官员人数超出实际需要,机构职能重叠,导致行政效率低下,材料中没有体现出人数过多和机构重叠的信息,故A项错误;按照材料信息“机事往往留滞”,意指三省分权并相互牵制,有可能导致相互之间的扯皮,进而耽误国事,故B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减少决策失误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的侧重点在于三省六部制的弊端,没有表达关于加强君主专制的意思,故D项错误。
【新】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1. (《史记》载)伍子胥(楚国人)为报父兄被楚平王所杀之仇,逃至吴国,最终引吴兵攻楚并破城。
当时对此持肯定态度的是A. 儒家B. 法家C. 道家D. 墨家【答案】A【解析】《史记》从正统的角度阐述违背等级秩序,必将受到惩罚,属于儒家思想等级秩序观念,A正确;B主张法治思想;才主张无为思想;D主张兼爱非攻,不符合题意。
2. 孟子说过:“君有大过则谏,反复之而不听则易位”;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统治者如果违背了民意,人民就有权推翻他。
据此可知,他们A. 反对君主绝对专制权力B. 政治主张根本对立C. 实质是在反对君主制度D. 具有民主化的倾向【答案】A【解析】孟子认为君主要实行仁政,否则会被推翻,卢梭认为统治阶级不要违背民意,都反对君主专制,A正确;主张基本相同,不是对立,B错误;卢梭是反对君主专制,孟子是维君主服务,C错误;孟子不具有民主化倾向,D错误。
3. 《唐律疏议·斗讼》“殴伤妻妾”条规定:“诸殴伤妻者,减凡人二等(与凡人比减二等);死者,以凡人论。
殴妾折伤以上,减妻二等”。
这一规定,本质上反映了A. 血缘亲疏B. 男尊女卑C. 妻妾有别D. 引礼入法【答案】D【解析】材料中对于打伤妻者和妾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规定,体现出在法律基础上注重传统观念渗透,属于引礼入法的体现,D正确;血缘关系材料没有说明,A错误;材料并不是体现男尊女卑观念,B错误;妻妾有别不是材料主旨,C错误。
4. 宋代,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
对于农村和城市下层的妇女来说,它是不可行的;但是富有的家庭经常为他们的女儿缠足以增加她们的魅力、展示她们较高的社会地位并加强对女孩行为的控制。
这表明宋代A. 缠足之风在上层社会更加盛行B. 缠足是贵族妇女所独有的独权C. 富家女子更易受理学思想影响D. 经济条件是缠足的决定性因素【答案】C【解析】“妇女缠足习俗在特权阶层中流传开来”主要是受到理学“存天理、灭人欲”思想的影响,C正确;缠足下层社会也有出现,A和B错误;缠足并不是经济条件决定,D错误。
【解析】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word含解析
蚌埠市2018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
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该变化表明A. 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B. 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 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D. 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答案】A2. 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
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
这一变化A. 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B. 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 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D. 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人口迁移政策。
古代中国人口迁移政策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化。
变化的原因要从维护封建统治、国家经济政策、小农经济特点等方面分析。
宋代通过“权”“钱”“兵”等强干弱枝、守内虚外的政策实施,加强了中央集权,A与史实不符,故排除A;人口迁移由唐代的严格控制到宋代的放宽限制,体现了国家政策统治的需要,故排除B;古代人口迁移也会有负面影响,如果管理不善,会带来严重的社会治安问题,造成社会秩序的不稳定,故D选项排除;人口的迁移,有利于江南的开发,推动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
故选C.3. 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
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A. 经济结构急速变动B. 传统秩序受到冲击C. 阶级矛盾日益激化D. 民众娱乐生活丰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发展,社会逐利拜金风气盛行,传统的道德观念受到猛烈冲。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文综(历史部分)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春秋初期,秦、楚、燕、吴、越等国被视为夷狄。
后来这些国家不仅参加晋国主持的会盟,楚、吴、越还以自身实力主持中原会盟。
该变化表明A.诸侯国间的夷夏之防逐渐淡化 B.南部各国经济实力迅速提升C.民族融合推动了国家走向统一 D.各诸侯国实力逐渐趋向均衡25.唐代人口迁移受法律严格限制,只能在特定范围内,作有条件的迁移。
而宋代则逐步放开对人口迁移的限制,尤其是乡村客户(无地农户)有了迁徙自由。
这一变化A.反映中央集权趋于弱化 B.表明政府鼓励民众迁移C.推动传统社会结构变迁 D.有益于封建统治的维系26.明末小说《醒世姻缘传》描述了这样一种现象:“也不管该穿不该穿,该住不该住,若有几个村钱(小钱),那庶民百姓穿了厂衣,戴了五六十两的帽套,把尚书侍郎的府第都买了住起……”。
这种现象可以反映当时A.经济结构急速变动 B.传统秩序受到冲击C.阶级矛盾日益激化 D.民众娱乐生活丰富27.在中国古代考核地方官员的述评材料中,往往可见“祷雨辄应”、“祷雨即沛”、“竭诚祷雨”等内容。
这说明A.旱涝等自然灾害频发 B.君权神授思想根深蒂固C.“祷雨”是地方官主责 D.重农思想影响官员升迁28.有学者通过检索专业资料数据库发现,从1898年开始,“革命”一词的频度不断上升,但自1908年后“革命”一词的使用却日趋减少,1911年其频度更是降到100次以下。
导致该词频度下降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基础薄弱 B.政府加大报刊审查C.预备立宪取得一定成效 D.革命缺乏政党领导29.新文化运动期间,辜鸿铭指出:“中国和欧洲文明都不是绝对完美的文明”,他还批评“中国文人”,并不真正懂得“兼收并蓄”或“扩展”思想。
这表明他A.理性看待东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B.反对西方文化侵蚀中国传统文化C.摒弃传统文化全盘吸收西方文化 D.与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认识相一致30.图7为漫画家张汀于1946年所绘《城头变幻大王旗》。
蚌埠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
蚌埠市2018年中考历史模拟卷及答案注意事项:1.作答前,请将自己的姓名、学校、考场号、座位号、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纸上相应位置,并用2B铅笔将准考证号下对应的数字涂黑。
2.答题内容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规定的位置,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
3.本试题共19个小题,满分75分。
考试时间思品、历史共计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请把所选答案填至答题卡上。
(共15题,每题2分,共30分)1.以下改革没有涉及“土地私有”问题的是()A.商鞅变法 B.1861年改革 C.新中国土地改革 D.戊戌变法2. “南山出泉水”“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如凝膏,燃极明”。
这一记载出自()A.《伤寒杂病论》 B.《水经注》C.《齐民要术》 D.《天工开物》3. 孔子曾提出过“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运用这种思想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关系取得成功的范例是()A.日内瓦会议的圆满成功 B.香港、澳门回归C.万隆会议的圆满成功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4. 右图为秦朝行政系统简表,其中“御史大夫”的职权是()A.监察朝廷百官 B.协助皇帝处理政事C.掌管国家军事 D.任免各级官吏5. 《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书中说,l840年以来,中国因外患而遭受的每一次失败都产生过警悟的先觉者,但他们的周围和身后没有形成一个群体.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后,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由此开始.请判断,这里“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的标志性事件()A.虎门销烟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D.新文化运动6.“1937年 8 月 22 日,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宣布红军主力部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该事件的背景是()A.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 B.西安事变和平解决C.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D.国共达成和平建国协定7.“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_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
安徽省蚌埠市第三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11月月考试题全卷满分 100 分★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合乎要求的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计 6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说文解字》中有:“宗,尊祖庙也。
”即宗法制的“宗”,本意是指宗庙。
由此可见,用以维系西周宗法制的纽带是A.信仰B.财产C.血缘D.地域2.中国古代某大臣上书皇帝言:“宰相制国用,从古然也。
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
这位大臣最有可能生活在A.秦朝B.汉朝C.唐朝D.宋朝3.下图出自《中国历代行政区划的变迁》一书,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制度,这种制度确立的意义有①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②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③官僚政治由此取代贵族政治④适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需要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2002 年在湘西里耶古城出土了 3 万 6 千枚秦简,纪年从秦王政二十五年至秦二世元年,记事详细到月、日,十几年连续不断。
而在此之前,中国古代正史中关于秦朝的记录不足千字。
其中一枚简上书写:乡啬夫:以律令从事。
”对以上材料理解正确的是①考古资料可以弥补文献记载的不足②秦朝建立了完善的基层统治体系③秦朝官员依据法律和上级命令行政④秦朝建立了完备的文书档案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5.(明)何良俊在《四友斋丛说》卷八讲了一个宦官对这种权势变化的亲身体会。
安徽省蚌埠市张店初级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
安徽省蚌埠市张店初级中学2018年高三历史模拟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这“三次高潮”一致的是( )①革命对象②革命结果③指导思想④革命性质⑤革命任务A.①②③B.③④⑤C.①③D.④⑤参考答案:D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革命对象分别是:封建清镇府和帝国主义列强、北洋军阀、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革命结果分别是:推翻了清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基本上消灭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放战争胜利;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指导思想分别是: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性质分别是: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的任务都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所以三次高潮一致的是④⑤,选择D项符合题意。
2. 2010年7月7日,抗战大画《浩气长留》在台湾国父纪念馆展出(下图),93岁的台湾原“行政院长”郝柏村致辞说:“七七是中华民族血与泪交织的年代,是中华民族站起来的真正开始。
”这里的“站起来”的含义是()A.中国从此摆脱了东西方列强的侵略B.中国开始扭转任人宰割的衰败局面C.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富强之路D.中国从此成为举足轻重的国际强国参考答案:B略3. 战国时期君主为了获得智谋,对士人免去君臣之礼而行宾主之礼。
有些君主拜名士为师,屈执弟子之礼。
此现象说明()A.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B.贵族垄断教育被打破C.百家争鸣的局面开始形成D.教育奉行“以吏为师”参考答案:考点:K1: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的改革,学习时要注意其变法背景、具体措施、性质、影响等.解答:A材料信息反映的是战国时期的君主为了“获得智谋”而不惜“免去君臣之礼”、“拜名士为师”,说明当时的士阶层受到统治者的重视,A项正确.B孔子兴办私学标志着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与题意无关,B项排除.C项表述材料信息不能反映,排除.D“以法为教,以吏为师”是秦朝的教育制度,与题意无关,D项排除.故选A.4. 从19世纪90年代起,德国出现了建立巨型企业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24.据专家研究,春秋时代吴国人称稻为“粘”,而日本语中稻为“伊乃”,韩国称为“那拉克”,越南称为“乃普”,都有“n”的音,这些词语应当同源。
这可以用来说明A.世界文化的统一性B.各国语言的同源性C.中华文明的传播性D.历史研究的主观性25.“罪己诏”是古代帝王在面对灾异发生或政治失误等情况下,所下的自责悔过反省文书。
正式的“罪己诏”最早出现在汉代,且数量较多。
这主要是因为,汉代A.皇帝善于检讨反省B.统治思想发生变化C.君相矛盾趋于尖锐D.封建迷信思想泛滥26.唐朝以前,皇帝曾把外戚引入宫廷辅政,尤其是皇帝幼小之时,因而出现外戚专权现象,两汉尤甚。
北宋以后则摒弃外戚辅政做法,明中期以后,选后妃、驸马甚至有意选寒微之家。
这种做法反映了中国古代A.官僚政治呈现理性化倾向B.政治统治日益走向腐朽C.专制君主的权力日益衰微D.君主专制摆脱人治困扰27.有学者认为,明清时期,江南是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但是因为该区缺乏廉价能源,所以选择走上发展劳工密集型手工业的“最小阻力路径”。
这里的“最小阻力路径”A.直接导致了能源缺乏B.催生了早期民族工业C.扼杀了资本主义萌芽D.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28.1841年,美国议员亚当斯发表演说:“一般的看法都以为鸦片战争不过是为了英国商人输入几箱鸦片,中国政府因其违法输入而予以查抄,但是我却认为这完全是错误的看法……战争的原因是磕头!”亚当斯认为鸦片战争的本质原因是A.中英双方关于外交礼仪之争B.鸦片走私激化中英矛盾的结果C.东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D.中英两国关于双边贸易的分歧29.宋教仁曾论证“汉族”是从西方迁徙而来,与当时强盛的西方国家在种族上同源;章太炎公开宣扬“汉族”来自巴比伦;梁启超、刘师培等人到处讲世界上所有的人类都始于帕米尔高原。
这种宣传旨在A.激励国人的民族自豪感B.鼓吹西方文明“优越论”C.追求历史研究的真实性D.强调人类文明的整体性30.图7是美国20世纪五十年代的一幅漫画。
漫画中蒋介石用链条锁住了山姆大叔先生的鼻子。
他们脚下是金门、马祖岛。
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国务卿杜勒斯在向一位记者解释。
该漫画意在“我们只好跟着走以保全面子”图7A.指责美国政府的扶蒋反共政策B.讽刺美国的对台政策陷入窘境C.批评美国政府愚弄民众的做法D.揭露美蒋勾结搞“两个中国”31.1956年,邓小平指出:知识分子的绝大多数在政治上已经站在工人阶级方面;……每年都有大批的农民和学生变为工人,每年都有大批的工人、农民和他们的子弟变为职员和知识分子,每年都有大批的农民、学生、工人和职员变为士兵……。
由此可知邓小平认为A.中国阶级差别已经不复存在B.“双百方针”执行效果明显C.知识分子结构发生重大改变D.知识分子阶层正走向消失32.有一次斯巴达国王问修昔底德:“若你和伯利克里摔跤的话谁会获胜?”修昔底德答道:“我能将他摔倒,但他会辩解说自己没有被摔倒,结果人们被他说服,即使这些人亲眼看到他被摔倒。
”修昔底德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雅典民主A.忽视公民的政治素质B.凸显公民平等的原则C.导致公民道德的沦丧D.造成社会秩序的混乱33.某学者说:“今天我们认为艺术和科学是分开的,这是一个新的重大的分离,因为艺术和科学都受益于曾经的合作,所以如果一个艺术家、一个诗人同时也对数学和几何感兴趣,这在当时一点儿也不让人吃惊。
”由此可知,“当时”A.神学迷信思想占据支配地位B.渴求知识乐于探索成为时尚C.信仰自由观念为大众所接受D.反对教权否定王权已是共识34.表2俄(联)共布代表大会教育水平百分比表2数据反映了这一时期苏(俄)联A.国家高等教育水平不断下降B.高级知识分子日益受到重视C.各阶层代表分布渐趋于均衡D.工农群众政治地位逐渐提高35.谈及“入世”,龙永图打比方说:“要参加奥运会篮球赛,不能一进球场就说:‘篮筐太高,是按西方人标准设定的,对西方大个子很合适,对我们不合适,得把那篮筐降下几厘米来适应我们,否则就是不公平竞争。
’这是不可能的,只能面对这个事实。
”他意在强调A.世界经济领域反霸权主义的重要性B.遵守国际贸易通行规则的必要性C.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的可行性D.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赖性41.(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书院是我国古代一种特殊的教育组织形式,唐代始有其名。
北宋年间,涌现出以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书院、岳麓山岳麓书院、太室山嵩阳书院、回雁峰石鼓书院)为首的大批书院,南宋更是书院发展的黄金时期。
许多著名学者都在书院任教。
书院以培养“希贤希圣”之士为己任,提倡“为己之学”,主张“进德”与“修业”并重。
课程内容完全是由执教的山长、主讲教师确定,除以“四书”、“五经”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外,还有儒学大师各自的研究心得。
同时,历史典籍也是宋代书院的课程内容之一,部分书院还教授关于农田、治民、水利、算术以及军事等一些实用技能型知识。
——摘编自杨果《也谈宋代书院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等材料二虽然欧洲中世纪大学的产生没有一个确定的日期,但一般认为,最早的大学建于12世纪。
随着贸易和工商业的不断发展,城市需要更多的管理和服务机构,并需要大量具备专业知识和业务素养的从业人员,原有的教育机构不论在数量、规模还是所设专业都无法满足时代需要。
在1100至1200年间,大量的新知识涌入西欧,这些新知识冲破了大教堂学校和修道院学校的束缚,产生了有学问的职业。
它吸引了来自欧洲各地的求知欲旺盛的青年……来到巴黎和博洛尼亚,组成那些学术行会,并给予我们对于大学的最初和最好的定义:一个由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社团。
——摘编自贺国庆《欧洲中世纪大学起源探微》等(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书院课程内容的特点,并分析宋代书院兴盛的原因。
(14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宋代书院与中世纪欧洲大学的不同,并简要分析中世欧洲大学的勃兴带来的积极影响。
(11分)42.(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对上表中国歌变迁进行历史解读。
(要求:提取信息充分;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请考生在45、46、47三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5.(15分)【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土司土官制度是元明清时期我国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职官制度,始于元代,盛行于明代,衰落于清代。
“改土归流”自明代中叶以后便逐步开始。
广大人民不断的反抗斗争又动摇了土官制度的统治。
与此同时,土官又日益与封建王朝闹对立,反对封建王朝对它的管辖。
于是“改土归流”是势在必行的了。
雍正四年(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大力推行改土归流政策,即由中央政府选派有一定任期的流官直接管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务,“改流之法,计擒为上策,兵剿为下策,令其投献为上策,敕令投献为下策。
”,“制苗之法,固应恩威并用”。
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令其悉心办理。
清政府在改土归流地区清查户口,丈量土地,征收赋税,建城池,设学校;同时废除原来土司的赋役制度,与内地一样,按地亩征税,数额一般少于内地。
云南、贵州改土归流的目标,到雍正九年基本实现。
——据《清史稿》等(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改土归流”推行的背景。
(8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雍正“改土归流”的特点及影响。
(7分)46.(15分)【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考虑到苏台德领土割让给德国在原则上已达成协议,同意于有关上述割让的下列条款和条件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措施,并且通过本协定它们对保证履行本协定所必要的步骤各应负其责任。
二、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同意从领土上撤退应于1937年10月10日完成,不得破坏存在的任何设备,并且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被责成履行撤退,不得损害上述设备。
四、自10月1日起,德国军队将分阶段占领德意志人(在数量上)占优势的领土。
在附图所标出的四块领土,将由德国军队按照下列次序加以占领。
其余德意志特征最突出的领土将由上述国际委员会迅速确定,并由德国军队在10月10日占领。
六、边界的最后确定将由国际委员会完成。
该委员会也将有权在某些例外情况下,严格地从人种学来确定有些地区可不必举行公民投票予以移交,向四国即德国、英国、法国和意大利建议作出非主要的变动。
八、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将在同时期内释放因政治罪行而在服徒刑的犯人。
1938年9月29日订于慕尼黑。
阿道夫·希特勒爱德华·达拉第内维尔·张伯伦本尼多·墨索里尼——节选自《慕尼黑协定》(1)概括指出材料中对捷克斯洛伐克不公正的条款,并加以说明。
(6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慕尼黑协定》的实质及影响。
(9分)47.(15分)【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刘鹗(1857年—1909年),江苏丹徒人。
二十岁时参加乡试,始终未中。
1896年,他上书直隶总督,请求修建天津至镇江的津镇铁路。
1897年,刘鹗被外商福公司聘为筹采山西矿产经理,为外商福公司筹划开采四川金矿、浙江煤铁矿。
他曾这样说道:“晋矿开则民得养,而国可富也。
国无素蓄,不如任欧人开之,我严定其制,令三十年而全矿路归我。
如是,则彼之利在一时,而我之利在百世矣。
”刘鹗著作中,《老残游记》最为著名。
小说的第一回,他把中国比作一艘在海上行将被风浪所吞没的破船。
船上有几种人:一种是掌舵的人(清政府)。
作者认为他们“并未曾错”,只是因为是走“太平洋”的,只会过太平日子,不意遇上了风浪,所以毛了手脚,加上未曾预备方针,所以就没有依傍。
再一种人是鼓动造反的人(革命党),他们都是些“只管自己敛钱,叫别人流血”的“英雄”。
如果依了他们,“这船覆得更快了”。
还有一些肆意搜刮乘客的“下等水手”(各级官员),作者对他们也很反感,视为罪人。
究竟怎样才能挽救这只行将覆灭的大船呢?作者认为:唯一的办法是给它送去一个“最准的”外国方向盘。
——据刘德隆《刘鹗集》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刘鹗热心实业的背景。
(7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刘鹗的经济和政治主张并简要评价。
(8分)安徽省蚌埠市2018届高三第三次教学质量检查考试文综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41.(25分)(1)特点:内容丰富广泛;注重道德修养;课程内容的设置相对自由;儒家经典为主,兼及文史和实用性知识。
(6分)原因:经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政治上“重文轻武”政策;理学兴起;名师巨儒影响;印刷技术的发展。
(8分)(2)不同:办学目的:培养专业人才;培养圣贤之人。
建造地址:繁华都市;偏僻山林。
学生来源:欧洲各地;国内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