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串联装置分析
初中化学实验中组合装置分析
稀 盐 酸
(1)关闭活塞K,当将A装置中胶头滴管里足量的浓 氢氧化钠溶液挤入瓶中,可以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
是 气球膨胀 ;A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 式为 CO2+2NaOH=Na2CO3+H2O 。
打开K:
空H气2 稀盐酸 空气
稀
铁
盐
粉
酸
打开活塞,C中长颈漏斗末端冒气泡,瓶内液面下降,有液体流向B.
4P
+
B点燃 5O2 =
现象
2P导20管5口冒气泡
产生无色气泡
白磷燃烧
装置及 作用
氧气发生装置
氧气的性质实验 (助燃性)
遮盖法
O2
O2 稀盐酸
序号
方程式
C
D
CaCO3+2HCl=CaCl2+H2O+CO2↑
现象 瓶内液面下降,液 体沿长导管流出
有液体流入,产生无色 气泡,固体逐渐减少
装置及 储气,为D装置提供 作用 液体药品
1. 根据体系压强和外界大气压的关系,明确 气体或液体的流向。
2.结合实验过程和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整描述实 验现象 ,并能对实验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010北京中考试题) (2010北京中考试题) (20008北京中考试题)
装置A中反应消耗气体,使装置内气压小于外界 大气压,装置体系内外产生压强差,在开关控制 下,引起物质流动。
【巩固提高】
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 浑浊,B中的试剂是_澄__清__石__灰__水_。蜡烛燃烧 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中的原因是 __C_瓶__内__的__水__流__入__D_中__,__使__C内__压__强__小__于__外__界__大__
化学中串联电池的两大模型
化学中串联电池的两大模型1.常见串联装置图模型一外接电源与电解池的串联(如图)A、B为两个串联电解池,相同时间内,各电极得失电子数相等。
模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如图)图乙显然两图中,A均为原电池,B均为电解池。
2.“串联”类装置的解题流程1.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均为C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方向:电极Ⅳ→→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答案 A解析当多个电化学装置串联时,两电极材料活泼性相差大的做原电池,其他做电解池,由此可知图示中左边两池组成原电池,右边组成电解池。
A项,电子移动方向:电极Ⅰ→→电极Ⅳ,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正确;B项,原电池负极在工作中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错误;C项,原电池正极为得电子一极,铜离子在电极Ⅱ上得电子,生成铜单质,该电极质量逐渐增大,错误;D项,电解池中阳极为非惰性电极时,电极本身失电子,形成离子进入溶液中,因为电极Ⅱ为正极,因此电极Ⅲ为电解池的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u -2e-===Cu2+,错误。
2.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
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
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答案 B解析 A 项,当X 为MgSO 4时,b 极上生成H 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 项,X 为FeSO 4,Y 为Al 2(SO 4)3,b 、d 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 项,b 极上析出Cu ,d 极上析出Ag ,其中d 极增加的质量大于b 极增加的质量,错误。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
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检流计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池为__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通入CH 3OH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专题
中考化学实验装置分析(培优)20XX年武汉市中考34.(5分)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可以使气球膨胀或缩小。
装置说明:一个容积较大的广口瓶,瓶塞上装有A、B两个分液漏斗和玻璃导管,控制漏斗上的活塞开关可以随时滴加溶液,导管伸入瓶内的部分与气球紧密相连,导管另一端与空气相通。
(1)装置的气密性是本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关闭A、B的活塞,将广口瓶浸没在冰水中(室内温度为25℃),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会出现什么现象。
(2)让瓶内充满二氧化碳气体,先向广口瓶中滴加A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膨胀;再向广口瓶中滴加B中的溶液,振荡广口瓶,气球又缩小,如此重复操作,气球可以反复膨胀和缩小。
则:分液漏斗A中可能是溶液;分液漏斗B中可能是溶液。
写出上述有关反应中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后反思:20XX年武汉市中考3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1)打开止水夹a,可以观察到试管1中发生的现象是;引起该现象的原因是。
(2)当试管1中的反应进行到一定时间时,夹紧止水夹,试管2中有沉淀生成,原因是、。
题后反思:20XX年武汉市中考37、利用化学反应中气体产生的压力,可以使多个化学反应依次发生。
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该装置的气密性完好),A~F各装置中盛放的物质分别:A、5%的双氧水;B、二氧化锰;C、足量某盐溶液;D、能溶于水的固体;E、浸有无色酚酞溶液的棉花;F、足量稀硫酸。
将A中液体加入B中,关闭活塞,多个反应依次发生,反应完毕。
D中有白色沉淀;E中棉花是红色。
(1)B中产生的气体是。
(2)若向D中滴加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消失,则该沉淀是。
C、D中的原物质是:C 、D 。
题后反思:20XX年武汉市中考35.(6分)某科学实验小组为了除去混在N2中的O2,将混合气体通过红热的铜丝网后,发现铜丝网变黑。
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物质,回收再利用铜丝网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专题5.8 多池串联电化学装置的解题技巧-
多池串联电化学装置的解题技巧【方法与规律】1、有外接电源电池类型的判断方法分析思路有外接电源的各电池均为电解池,若电池阳极材料与电解质溶液中的阳离子相同,则该电池为电镀池甲为电镀池,乙、丙均为电解池2、无外接电源电池类型的判断方法(1)直观判断分析思路题目中若有燃料电池、铅蓄电池等在电路中时则为原电池,则其他装置为电解池A为原电池,B为电解池(2)根据电池中的电极材料和电解质溶液判断分析思路原电池的特点: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电极一般不相同电解池的特点:电极材料可以相同可以不相同,不要求是不是自发反应A为电解池,B为原电池(3)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判断分析思路在某些装置中根据电极反应现象可判断电极,并由此判断电池类型如图:若C极溶解,D极上析出Cu,B极附近溶液变红,A极上放出黄绿色气体,则可知乙是原电池,D是正极,C是负极,甲是电解池,A是阳极,B是阴极。
B、D极发生还原反应,A、C极发生氧化反应3、多池串联装置的解题策略有关概念的分析判断在确定了原电池和电解池后,电极的判断、电极反应式的书写、实验现象的描述、溶液中离子的移动、pH的变化及电解质溶液的恢复等,只要按照各自的规律分析就可以了综合装置中的有关计算原电池和电解池综合装置的有关计算的根本依据就是电子转移的守恒,分析时要注意两点:①串联电路中各支路电流相等;②并联电路中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分析:图中装置甲是原电池,乙是电解池,若电路中有0.2 mol电子转移,则Zn极溶解6.5 g,Cu极上析出H2 2.24L(标准状况),Pt极上析出Cl2 0.1 mol,C极上析出Cu6.4g。
甲池中H+被还原,生成ZnSO4,溶溶液pH变大;乙池中是电解CuCl2,由于Cu2+浓度的减小使溶液pH微弱增大,电解后再加入适量CuCl2固体可使溶液复原【巩固练习】1、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X是正极,Y是负极B.X是负极,Y是正极C.CuSO4溶液的pH逐渐增大D.CuSO4溶液的pH不变2、如图,烧杯中的溶质均足量,a、b、c、d、e均为石墨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a电极上有红色物质析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e电极上可以析出使湿润淀粉KI试纸变蓝的气体B.c电极周围溶液变红C.A烧杯内溶液的pH升高D.B烧杯中加一定量的KCl固体可恢复原状3、如图a、b、c、d均为石墨电极,通电进行电解(电解液足量)。
多池串联的两大模型及原理分析
多池串联的两大模型及原理分析1.常见串联装置图模型一外接电源与电解池的串联(如图)A、B为两个串联电解池,相同时间内,各电极得失电子数相等。
模型二原电池与电解池的串联(如图)图乙显然两图中,A均为原电池,B均为电解池。
2.“串联”类装置的解题流程1.某同学组装了如图所示的电化学装置,电极Ⅰ为Al,其他均为Cu,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流方向:电极Ⅳ→→电极ⅠB.电极Ⅰ发生还原反应C.电极Ⅱ逐渐溶解D.电极Ⅲ的电极反应:Cu2++2e-===Cu答案 A解析当多个电化学装置串联时,两电极材料活泼性相差大的作原电池,其他作电解池,由此可知图示中左边两池组成原电池,右边组成电解池。
A项,电子移动方向:电极Ⅰ→→电极Ⅳ,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方向相反,正确;B项,原电池负极在工作中失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错误;C项,原电池正极为得电子一极,铜离子在电极Ⅱ上得电子,生成铜单质,该电极质量逐渐增大,错误;D项,电解池中阳极为非惰性电极时,电极本身失电子,形成离子进入溶液中,因为电极Ⅱ为正极,因此电极Ⅲ为电解池的阳极,其电极反应式为Cu -2e-===Cu2+,错误。
2.(2019·长春质检)下图装置中a、b、c、d均为Pt电极。
电解过程中,电极b和d上没有气体逸出,但质量均增大,且增重b>d。
符合上述实验结果的盐溶液是()选项X YA MgSO4CuSO4B AgNO3Pb(NO3)2C FeSO4Al2(SO4)3D CuSO4AgNO3答案 B解析A项,当X为MgSO4时,b极上生成H2,电极质量不增加,错误;C项,X为FeSO4,Y为Al2(SO4)3,b、d极上均产生气体,错误;D项,b极上析出Cu,d极上析出Ag,其中d极增加的质量大于b极增加的质量,错误。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研究有关电化学的问题。
当闭合该装置的电键时,观察到电流表的指针发生了偏转。
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池为________(填“原电池”“电解池”或“电镀池”),通入CH 3OH 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九年级装置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装置知识点在九年级的化学学习中,装置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它是化学实验和化学工艺的基础,通过装置的设计和运用,可以完成各类反应和分离,从而实现化学变化的控制和产物的获取。
本文将介绍一些九年级化学中常见的装置知识点,包括酒精灯装置、分液漏斗、集气瓶等。
一、酒精灯装置酒精灯是一种常用的加热装置,由酒精灯盛有酒精的蓄热容器和燃烧用的棉芯构成。
在实验中,酒精灯可以提供适量的热能,用于进行一些需要加热的化学反应。
1. 酒精灯的使用在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保酒精灯的棉芯清洁且能够良好吸酒精;(2)点燃酒精灯时,将酒精灯放置在坚固、耐热的台面上,避免火焰倾斜或向其他物体靠近;(3)使用完酒精灯后,应将火焰完全熄灭,并注意灯身是否冷却后再进行收拾。
二、分液漏斗分液漏斗是一种用于分离两种不相溶液体的装置,常用于有机合成和实验室分析等过程。
1. 使用分液漏斗的步骤使用分液漏斗进行液体分离时,通常需要注意以下步骤:(1)将要分离的液体加入到分液漏斗中;(2)轻轻振荡分液漏斗,使两种液体充分混合;(3)静置一段时间,待两种液体分层后,打开龙头,将下层液体缓慢排出;(4)关闭龙头,收集分离后的上层液体。
三、集气瓶集气瓶是一种用于收集气体的装置,在化学实验中常用于制备气体和进行气体反应。
1. 集气瓶的使用使用集气瓶进行气体收集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确保集气瓶的连接密封良好,避免气体泄漏;(2)集气瓶的进气管要浸没于水中,以防止气体回入;(3)当气体充满集气瓶后,停止收集,并关闭进气源;(4)使用集气瓶时要小心操作,以避免气体泄漏或瓶身破裂等意外。
综上所述,九年级化学中的装置知识点是学习化学实验和化学工艺的基础。
酒精灯、分液漏斗和集气瓶等装置在实验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些装置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并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同时,化学实验也可以通过这些装置展示出化学反应的特性和过程,加深我们对化学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
最新中考初三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中考初三化学实验装置图汇总1.发生装置常规发生装置可控制反应进程的发生装置2.净化装置除杂质气体的装置(图39)除水蒸气的装置(图40)除水蒸气、CO、H2等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的装置(图41、图42)3.收集装置4.尾气处理装置5.量气体体积装置6.气密性的检查整体法:将装置的导管口一端浸没于水中,再用双手手掌握住,若在导管口处有气泡冒出,松手后,水在导管里形成了一段水柱,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
局部法:关闭止水夹后,从长颈漏斗向试管中注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内液面高于试管内液面,静置后若漏斗内液面不下降,则装置的气密性良好;液面下降,则装置漏气。
7.总体思想:装置连接→气密性检查→装固体药品→加液体药品→气体制取8.冷却反应装置注意事项:图50中量器内的水位与水槽中水相平,图52中左短水位与右端水位相平。
下列各图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漏气的是(无法确定,需要给出具体的装置图)。
例3.甲酸(HCOOH)通常是一种无色易挥发的液体,它在浓硫酸作用下易分解,反应方程式为:HCOOH + 浓硫酸→CO↑+ H2O。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欲用该反应来制取CO,并还原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
现有下列仪器或装置供选择:1)用甲酸滴入浓硫酸的方法制取CO,应选(1)装置;如果要除去CO中混有少量甲酸气体,最好选择上图中(2)进行洗气。
2)用上述方法制取的CO还原氧化铁,并检验气体产物,则各仪器的接口连接顺序为:BAC。
3)在对氧化铁粉末加热前,为安全起见,应进行的一项重要操作是通入氧气或空气使其完全氧化。
4)从开始加热到实验结束,氧化铁粉末的颜色变化为黑色,反应方程式为:3Fe2O3 + C O → 2Fe3O4 + CO2↑。
5)上述实验的尾气不能直接排放到空气中,请你说出一种处理尾气的方法:将尾气通入氢氧化钠溶液中,使其吸收二氧化碳。
6)在该制取CO的反应中,浓硫酸所起的作用是催化剂。
二、中考化学推断题2.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
化学实验特殊装置的分析(用)
化学实验特殊装置的分析一:特殊装置1.三颈烧瓶三颈烧瓶又称三口烧瓶,具有圆肚细颈的外观,有三个口,可以同时加入多种反应物,或是安装冷凝管、温度计、搅拌器等。
一般情况下中口安装搅拌棒,一个边口安装分液漏斗,一个边口安装分馏管或冷凝管或温度计。
在目前高考中,三颈烧瓶经常作为反应容器出现。
2.布氏漏斗与减压过滤装置(1)使用方法①布氏漏斗是实验室中使用的一种陶瓷仪器,用来以负压力抽吸进行过滤,称为减压过滤(又称抽滤或吸滤),装置如图。
②使用的时候,一般先在圆筒底面垫上滤纸(多层),将漏斗插进布氏烧瓶上方开口并将接口密封(例如用橡胶环)。
布氏烧瓶的侧口连抽气系统。
然后将欲分离的固体、液体混合物倒进上方布氏漏斗,液体成分在负压力作用下被抽进烧瓶,固体留在上方。
(2)注意事项当要求保留溶液时,需在布氏烧瓶和抽气泵之间增加一安全瓶,以防止当关闭抽气泵或水的流量突然变小时发生倒吸,使自来水回流,进入布氏烧瓶内污染溶液。
安全瓶长管和短管的连接顺序不要弄错。
(3)如图所示,通过抽气泵制造吸滤瓶中的低压环境,使过滤加速进行。
安全瓶的作用是防倒吸。
3.恒压漏斗(1)仪器特点恒压漏斗是分液漏斗的一种。
它和其他分液漏斗一样,都可以进行分液、萃取等操作,(如图)。
与其他分液漏斗不同的是,恒压漏斗可以保证内部压强不变,一是可以防止倒吸,二是可以使漏斗内液体顺利流下,三是减小增加的液体对气体压强的影响,从而在测量气体体积时更加准确。
(2)使用方法①一般在封闭体系中用恒压漏斗,如绝大部分的有机合成实验,因有机物容易挥发、需要隔绝空气(氧气)等。
恒压漏斗在上述实验中与烧瓶(或其他反应容器)紧密连接,漏斗也要用塞子密封。
但是要注意,一些不需要封闭或条件宽松的滴加过程(比如滴加水),也常用恒压漏斗。
②有时测量气体体积时,由于要消除液体所带来的气压影响,往往也会使用恒压漏斗,这样可以减小误差。
另外,使用恒压漏斗可以使其中的液体更好地流出,也能够加快实验进程。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方法范文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方法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方法在当今知识爆炸的时代,化学作为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已经成为中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化学教育,旨在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其中,知识点串联方法就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策略。
一、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的内涵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化学知识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和内在联系进行整合,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化学知识网络,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对化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准确把握知识之间的联系,将抽象的化学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二、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的方法1.按照教材结构进行串联教材是教学的基础,按照教材结构进行知识点串联,是教学中最常见的方法。
教师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进行串联。
宏观层面,可以将同一章节内的知识进行串联,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微观层面,可以将不同章节之间的知识进行串联,形成一个更大的知识体系。
2.按照知识内在联系进行串联化学知识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教师可以抓住这些联系,将相关的知识进行串联。
例如,在学习物质的组成时,可以串联物质的分类、元素周期表、原子结构等知识;在学习化学反应时,可以串联反应类型、化学平衡、反应速率等知识。
3.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串联学生的认知规律是教学的重要参考,教师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将知识点进行串联。
例如,在学习新的化学概念时,可以先从学生已知的知识入手,逐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的知识。
三、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的实践操作1.明确教学目标在进行知识点串联时,首先要明确教学目标,明确要让学生掌握哪些知识,达到什么程度。
这是知识点串联的基础。
2.分析教材内容教师需要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确定串联的关键点。
化学实验中的装置解读2-2024-2025学年浙教版九年级上册科学
化学实验中的各类装置题型全解目录专题1:成套化学实验装置分析专题2:实验装置中的内外气压差问题专题1:成套化学实验装置分析【名师导语】在进行样品纯度测定、样品元素含量分析、气体制备收集等化学实验时,经常要搭建成套的实验装置。
由于成套的实验装置较为复杂,因此在分析时建议采用“化整为零”的方法,将整套装置大致划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原料制备装置,主要是制备反应所需要的原料或除去反应原料中的杂质;第二部分是反应发生装置,是主体化学反应进行的场所;第三部分是除杂收集装置,主要是除去生成物中的杂质,并收集、测定实验所需要的物质。
若实验中产生污染环境的气体,并排入空气中,则还需设置尾气处理装置。
在具体解题时,应结合各部分装置的用途和结构特点进行分析。
【例题详解】例.工业烧碱具有较好的杀菌消毒作用且廉价易得,但工业烧碱中常含有杂质碳酸钠。
某科学学习小组同学围绕工业烧碱样品纯度测定问题,展开了讨论与探究。
【原理思路】利用Na2CO3与稀H2SO4反应产生CO2,通过CO2质量的测定,确定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从而计算样品纯度。
【实验方案】小科同学根据以上思路,设计了如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交流讨论】小明认为该实验方案的设计有缺陷,若按该方案进行测定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
你认为下列会导致难以避免的误差的是(填序号)。
①加入的稀硫酸量不足②装置内空气中的CO2没有排出③反应产生的CO2未被完全吸收④干燥管与空气直接相通【方案改进】为减少误差,使CO2质量的测定更准确,该小组同学根据以上讨论,对该方案进行改进,设计了如下图的实验方案(固定装置省略)。
B装置中样品在与稀硫酸反应前和停止反应后,都要通过量的空气,反应前通空气时a、b、c三个弹簧夹的控制方法是。
【数据分析】若撤去图中的C装置,则测得工业烧碱的纯度将(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拓展提高】已知Na2CO3溶液与稀硫酸反应先生成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为NaHCO3后,生成的NaHCO3能继续与稀硫酸反应生成CO2。
中考二轮复习专题:化学装置连接
• 装置连接顺序为: 2 1 3 。(填写编号)
质 装置 量
时间 实验前 实验后
装置①
220.0克 222.1克
装置③
195.0克 199.4克
• (2)操作步骤及数据处理: • 第一步 检查气密性; • 第二步 装入药品,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 • 第三步 试验后再次称取装置①和③的质量,记录数据如表; • 根据以上数据可得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比为 21:44。
(要求写出最简整数比) • (3)结果分析;该结果与理论值不符,从下列选项中选出产
生该实验结果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_A_C__ A.二氧化碳没有被完全吸收 B.水没有被完全吸收 C.碱式碳酸铜药品中含有水分 D.碱式碳酸铜没有完全分解
• 练习:1.绝大多数古代青铜器和铜器上都有绿色斑点,这些绿色 斑点是铜长时间和氧气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的铜绿 [Cu2(OH)2CO3],铜绿不稳定,受热后可分解生成三种物质。
进行尾气处理,CO用点燃的酒精灯或收集起来。
• 例:如图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的部分实验装置,关于
该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A )
A.充分反应后,向固体中加稀盐酸会产生气泡
B.在实验过程中,黑色的粉末会逐渐变成红色
C.该实验的反应原理为FeO+CO =Fe+CO2 D.在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尾气可以直接排放到空气中
在后面。
定量实验中——先吸收水,再吸收二氧化碳 定量实验中——先接浓硫酸,再接氢氧化钠
• 例:在苍茫海水中沉没了800多年的“南海一号”重 见天日,其中的宋代铜钱已经锈迹斑斑。已知:铜绿 的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它受热分 解的化学方程式为:
•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用来测定碱式碳酸铜受热分 解后产生的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比。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应用(含示范课课程设计、学科学习情况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应用第一篇范文:初中化学知识点串联应用在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还要教会他们如何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应用,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本文将以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为例,探讨如何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应用,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二、知识点串联应用的重要性1.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通过将化学知识点进行串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2.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将知识点应用于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通过对知识点的串联应用,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三、知识点串联应用的策略1.建立知识框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框架,明确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
2.设计实践性问题:教师要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将知识点应用于解决问题。
3.开展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4.注重学科交叉:将化学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物理、生物、地理等,让学生在跨学科的学习中,形成更为全面的知识体系。
四、知识点串联应用的具体实践1.水的电解(1)知识点:电解质的定义、水的电解原理、氢气和氧气的性质等。
(2)实践应用: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电解水的过程,记录氢气和氧气的生成情况,分析电解水的原理。
2.燃烧与灭火(1)知识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燃烧产物的性质等。
(2)实践应用:组织学生进行燃烧实验,探究燃烧的条件,了解灭火的方法,分析燃烧产物的性质。
3.金属的化学性质(1)知识点:金属的活泼性、金属的腐蚀与防护、金属的制备等。
(2)实践应用:让学生通过实验了解金属的活泼性,探究金属的腐蚀原因及防护方法,了解金属的制备过程。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点的串联应用,引导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九年级化学上册《连接仪器装置》教案、教学设计
在这一环节,我将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归纳,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
1.提问:同学们,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哪些连接仪器装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2.学生回答:正确连接仪器装置的方法、注意事项、安全意识等。
3.教师总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如何正确连接仪器装置,这是化学实验的基础。希望大家在今后的实验中,能够严格遵守操作规范,确保实验的安全和顺利进行。
4.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相帮助的精神,使其在合作中共同成长。
5.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关注化学对环境的影响,树立绿色化学观念。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化学实验也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本章节《连接仪器装置》的学习有以下特点:
1.学生对实验操作充满好奇,有较强的动手欲望,但实验技能和安全意识尚需加强。
针对以上学情,本章节教学应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1.强化实验操作技能和安全意识的培养,确保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安全。
2.设计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加强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沟通与协作能力。
4.注重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引导他们关注实验背后的化学原理。
-强化实验报告的撰写,提高学生的整理、归纳、表达能力。
2.教学难点:
-学生对仪器装置连接的规范操作和注意事项的理解与掌握。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对实验现象的准确观察、记录和分析。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沟通与协作能力的提升。
(二)教学设想
1.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以下教学活动:
-引导学生通过实物展示、图片和视频等形式,直观地了解化学仪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5.指导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其整理、归纳、表达能力,提高实验报告的质量。
浙教版科学中考复习化学实验装置连接(38张)
。
20
解析
• [答案](1)O2 • [解法指导] (1)过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氧气,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也有二氧化碳生成,所以只
能通过测生成氧气的量求过碳酸钠的量。
21
解析
• [答案](2)BDEF • [解法指导](2)过碳酸钠和盐酸反应为固体和液体反应且不需要加热,所以选择装置B,要测定生成氧气的
30
课堂检测
5.某同学为研究相同条件下一氧化碳和氢气哪个还原氧化铁的量更多,将一氧化碳和氢气等体积混合后先 通过图甲装置,再通过图中的仪器组合。为达到实验目的,图中仪器选择和连接最好的是 ( )
A.Cba C.Cbd
B.cda D.bca
31
课堂检测
6.实验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氢气并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在反应前后对C、D装置进行了质量的测量(各步反应均完全),测量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气泡产生,说明样品已完全反应。
23
变式训练
【变式2】课外小科约老师继续探究铁粉和硫粉反应的实验:他们各自取一定量的铁粉和硫粉均匀混合后 放在石棉网上,在其中插入烧红的玻璃棒,反应立即发生,拿掉玻璃棒后,反应继续剧烈进行,反应过程中有少 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X产生,反应结束后,都得到黑色固体,老师得到的黑色固体不会被磁铁吸引,而小科的 却会被磁铁吸引。
3
实验装置
(4)尾气处理:①有毒气体:固体、溶液吸收,点燃、装置收集;②无毒气体直接排空; ③若制备的物质极易水解,则需在尾部加装干燥管,以防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造成水解。 (5)干燥与除杂的顺序:①若采用溶液除杂,则先净化后干燥; ②若采用加热除杂,则干燥在前; ③若用固体吸收剂常温除杂,则根据题意而定。
化学实验中气体的制备与实验装置的连结及分析
化学实验中气体的制备与实验装置的正确连结及作用分析【引入】:请写出中学化学实验室制取下列三种气体时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反应发生装置类型(固固加热型、固液不加热型)可能有的杂质与气体提纯装置及试剂、收集方法临时存放:O2H2CO2、(一)装置的分类:1、发生装置:主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时可能需按题意选择发生装置)。
2、收集装置:主要考虑气体的物理性质(如水中的溶解性,及与空气相比密度的大小)。
3、净化装置:吸收除去杂质气体,注意不能吸收所制取的气体。
(常见的有洗气瓶,一般不要求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要求有好的吸收效果。
)4、验证装置:通过产生明显的可观察的现象来证实该气体的存在。
(要求必须有明显的实验现象,但一般不要求有好的吸收效果5、尾气处理装置:通过合理的方法除去可能造成污染的气体。
6、保护装置:防止空气中的气体影响实验。
7、气体测量装置:可用于气体积的测定。
(二)装置的次序:1、除杂质气体时,一般先除去二氧化碳,再除水蒸气。
验证杂质气体时,一般先验证水蒸气的存在,再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
2、除杂质水蒸气或干燥中性、酸性气体,常选浓硫酸。
验证水蒸气的存在,常选用白色的无水硫酸铜粉末。
3、除杂质二氧化碳,常用氢氧化钠溶液。
验证二氧化碳的存在,必须选用澄清的石灰水。
4、洗气瓶导管连接,一定要长导管进入液体,短导管导出经洗气后的气体。
【例1】镇江市二○○六15.下列关于CO2气体的制取、收集、临时存放的实验装置中,正确的是①②③④⑤⑥A.②④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⑤【例2】实验室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纯净、干燥的氢气,并进行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发生装置生成的氢气可能含有氯化氢和水)。
图1回答下列问题:(1)装置B、C内所盛的液体分别是浓硫酸和氢氧化钠中的一种,则装置B内所盛液体应是 ,装置C 的作用是 。
(2)为检验氢气还原氧化铜有水生成,装置E 中所盛试剂是 ,反应后装置E 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专题——串联装置
1、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学生做了一个兴趣实验。
打开分液漏斗的玻璃盖和活塞,将H2O2溶液放入装置A的试管中,立即关闭活塞。
则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可以观察到装置C中的现象是,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D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2、(2008北京中考)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兴趣实验。
A装置中盛有二氧化锰黑色粉末,B装置中盛有足量的澄清石灰水,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盐酸,气球中装有少量的碳酸钠粉末。
(1)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使A装置与大气相通,将气球中的碳酸钠粉末全部倒入稀盐酸中,可以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上述反应结束后,从分液漏斗注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关闭活塞和玻璃塞,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整个实验过程中,B装置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C装置中气球的作用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 收集纯净气体
b. 添加固体药品
c. 调节C装置容积
d. 控制气体总量
3、老师用下图所示装置为同学们做了一个实验。
A装置中
装有体积比约为3:1的空气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B装置中
盛有足量铁粉;C装置中盛有足量的稀硫酸。
(1)关闭活塞K,当将A装置中胶头滴管里足量的氢氧化钠
溶液挤入瓶中,可以观察到A装置中的现象是;A
装置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 立即打开活塞K,一段时间后,关闭活塞K。
B装置中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以
观察到C装置中的现象是;。
(3)C装置的作用是(填字母)。
a.提供药品b.控制气体总量c.调节装置内的压强
d.可用来储存气体
4、(2010北京中考)1.(5分)化学小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
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了2个兴趣实验。
每次实验时,
打开止水夹,均可见C瓶内的水流入D中,B中有气
泡逸出。
⑴在A处放置燃烧的蜡烛,B中无色溶液变浑浊,B中的
试剂是__________。
蜡烛燃烧生成的气体被吸入B 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A 处放置某溶液,若B 中盛有紫色溶液甲,则变红色;若B 中盛有红色溶液乙,则变无色。
乙可能是__________,结合A 、B 两处物质的性质解释乙变色的原因:_____________。
5、(2011朝阳一模)若A~D 均由三种元素组成,且有如右图所示的实验,C 、D 含有相同的金属元素。
若关闭K 2打开K 1,将D 中溶液滴入A 中,可观察
到产生大量气泡,B 中溶液变浑浊;此时关闭K 1、
打开K 2,可观察到广口瓶中液体进入C 中,发生
反应但无明显现象。
则D 为 ,B→C 的
化学方程式为 。
6、(2011西城一模)甲、乙两小组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做兴趣实验。
(1)甲组实验:
① 在A 装置的锥形瓶中加入大理石,向长颈漏斗
中注入稀盐酸,A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 连接A 、B 装置,打开a 、c ,关闭b ,向B 中
集气瓶内充入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气体已收集满
的方法是_____。
③ 关闭a 、c ,打开b ,用冷毛巾捂住B 中集气瓶,
一段时间后,观察到B 装置中的现象是_____,
B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乙组实验:
【资料】氯化氢气体和氨气均极易溶于水,且两者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氯化铵(NH 4Cl )。
① 在c 右端的导管口套一个气球,在A 的锥形瓶中放入浓盐酸,向长颈漏斗中注入
浓硫酸,有HCl 气体产生,待A 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A 、B 装置,打开a 、c ,关闭b ,气球微微鼓起。
产生HCl 气体的原因是_____。
② 关闭a ,将A 中的药品替换为NaOH 固体和浓氨水,待A 中的空气被排净后,连接
A 、
B 装置,打开a ,一段时间后关闭a ,B 中集气瓶内有白烟产生。
冷却至室温后气球恢复原状......。
关闭c 打开b ,B .中导管内的液面无任何变化............。
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_____。
7、下图装置既可用于制取气体,又可用于验证物质的性质。
①若A 中为双氧水,B 中为二氧化锰,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应进行的操作是 ,若收集一试管干燥的氧气,应进行的操作是 。
NaOH 溶液
A
B
②若A中为稀盐酸,B中为石灰石,装置Ⅳ中盛1/3瓶浓硫酸,把装置Ⅰ、Ⅳ、Ⅴ相连,
可进行的实验是。
8、小黄用右图装置测定铜锌合金中锌的质量分数和锌的相对原子质
量。
主要实验步骤如下(必要的固定装置已略去):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气密性;②加入药品和水;
③记录C中液面刻度(C为带有刻度的玻璃管);
④由A向B中滴加试剂至过量;
⑤待B中不再有气体产生并恢复至室温后,记录C中液面刻度,
计算得到气体的体积为V mL(经查,该气体密度为ρg/L);
⑥将B中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并称重,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W g。
(1)A仪器的名称为▲;
(2)B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小黄在实验前将块状的铜锌合金磨成粉末状,其目的是:▲;
(4)如何检验该装置的气密性:▲;
(5)为使测得的气体体积更精确,记录C中液面刻度时,除使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处相平外,还应▲;
(6)小黄发现实验中由于缺少某一步骤导致数据缺乏而无法计算,该步骤是:▲ ;
9、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甲同学取一定质量的赤铁矿粉与过量的木炭粉混合后,用下图所示装置以合理的操作步骤测定(假设杂质始终不发生变化)。
①实验中持续通入干燥的氮气。
加热前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其作用是。
②停止加热前是否需要先断开a和b的连接处以防止倒吸?为什么?。
③如果氢氧化钠溶液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是完全的,那么甲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的质最变化测定出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将 (选填“偏大”、“偏小”或“准确”),原因是。
10、为了除去一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的氧气,某同学设计了右图所示的这套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
(1)他想用这套装置除去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是;
(2)老师认为他的实验设计不科学,请你指出存在的
错误(任写一点)。
练习:
(2011丰台一模)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右图所示实验装置,进行了以下实验。
(1)先打开K1,关闭K2和K3,从长颈漏斗向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此时装置B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打开K1的目的是。
(2)然后关闭K1和K3,打开K2,将胶头滴管中的浓氢氧化钠溶液挤入锥形瓶中。
稍后打开K3,此时装置C和D中的现象分别是、,
装置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若在(2)实验过程中没有关闭K1,其它操作相同,
则装置B的现象不同点是。
(2011海淀一模)为了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可以发生化学反应,某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打开止水夹a和c,从长颈漏斗向锥形瓶中注入稀盐酸至时停止。
(2)当观察到烧杯中有大量白色沉淀产生时,说明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然后进行的操作是,关闭活塞b,
轻轻振荡集气瓶。
一段时间后可观察
到,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
钠发生了化学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为。
(3)小红认为仅做上述实验有不足之处,应利
用上图装置做一个对比
..实验。
该对比实验
只需将所用的氢氧化钠溶液换成即可。
(4)为了保证实验的成功,应在实验前对装置的气密性进行检验(不另加仪器),方法为。
(2011大兴一模)下图所示是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
打开A中分液漏斗活塞后,
A、B、C、D、E中均可观察到明显现象。
(1)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B中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E中的现象是,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