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的应用教案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6磁的应用》word教案(3)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第五单元磁磁的应用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强化学生的提问意识是至关重要的。
在科学课堂上,学生的好奇心并不满足教材上的内容,总是要提出一些教材上没有的问题。
我们要抓住这个契机,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自己去发现,去探究,去品尝活动过程中的酸、甜、苦、辣。
在教学《磁的应用》一课时,同学们对磁铁非常喜爱,因为,磁铁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学生的好多玩具中也有磁铁。
他们对磁铁比较感兴趣,但对于磁铁的一些性质还是比较模糊,还有的学生只停留在磁铁能吸铁这一性质上。
所以,我就引导学生对磁铁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生活中各种磁的应用的讨论,让学生主动的学习。
各小组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分工合作,探索研究实验后,得出了磁铁能吸铁、钴、镍,磁化、磁铁的两端磁性最强、磁极可以指示方向、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等性质。
当然,磁铁的性质还不止这些,我就鼓励学生更多地发现磁铁的性质,并提出自己可以研究的问题。
由于磁现象比较有趣,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因此,有学生就提出:“张老师,我们已经知道了条形磁铁的磁极在两端,那么,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哪儿?”“马蹄形磁铁的磁极在什么地方?”有学生询问。
……片刻,有学生举手后说:“马蹄形磁铁的磁极也在它的两端。
”我征求大家的意见道:“对吗?”同学们异口同声的说:“对。
”“环形磁铁的磁极呢?”有学生追问。
此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的答案,而是启发学生思考:“谁能想办法证明环形磁铁有磁极?”我注视着大家,有学生在设计实验方案;有学生在画图;有学生边操作边记录着。
3分钟后,我发出活动的信号,并鼓励他们道:“我相信大家一定会找到它的磁极!”同学们分组活动,他们在这个欢快、愉悦、民主的气氛中,思维活跃,终于根据自己设计方案,在实验中观察到了有效的现象,得出了结论。
找到了正确的答案:环形磁铁的磁极在它的上下两个面。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6磁的应用》word教案(4)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磁磁的应用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2.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3.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4.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二、材料准备:牛奶加工和运输过程卡片或其他食品的加工图。
笔、记录表、一种食品烹饪过程的录象片或图谱。
有关强化食品、太空食品、特殊食品等的资料。
三、教学过程(一)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活动目标:1.能描述牛奶加工、运输等过程,并说明在这些过程中用到了哪些技术和设备。
2.能认识到家庭烹饪也是食品加工的一种形式。
实施过程:1.能从问题导入:我们每天吃到许多种食物,多数食物是经过加工后食用的,那么食品是怎样被加工的,又是如何保鲜的?学生可能没有关注过,有的同学甚至认为牛奶是从楼下的牛奶箱中来的。
2.组织学生观察牛奶加工和运输过程图或卡片,分析每幅图的内容,并将这些图的正确顺序排列出来。
3.引导小组同学进行讨论,说说哪些人在为我们能喝到纯净的牛奶而忙碌,以及牛奶的加工和运输过程中会用到哪些技术和设备。
(二)哪里有磁铁活动目标:1、能认识到家庭烹饪也是食品加工的一种形式。
2.观察并能记录一种食物的烹饪过程。
3.能具体说出一些厨具如何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过程:1.上节课已经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长做饭(菜)教学设计的过程,并注意记录加工步骤以及用到的厨具等,并且能说出这些厨具给我们带来的便利。
可让学生在课堂上将观察到的过程进行整理,填写在记录表中。
2.建议播放一段食品烹饪的录象片,让学生仔细观看,然后进行讨论并完成记录表。
3.如果有时间,可让学生围绕记录结果开展交流。
(三)磁悬浮列车活动目标:1.能说出食品包装也是食品加工过程的一个环节。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磁的应用》学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
《磁的应用》学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磁的应用。
2.了解磁悬浮的性质。
二、重点难点
1.重点:了解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2.难点:做磁悬浮的实验。
三、导学问题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全班同学共享。
1.人们利用磁能做什么?
2.人们生活中离得开磁吗?
四、参考资料
地球的磁性,是地球内部的物理性质之一。
地球是一个大磁体,在其周围形成磁场,即表现出磁力作用的空间,称作地磁场。
它和一个置于地心的磁偶极子的磁场很近似,这是地磁场的最基本特性。
地球磁场的磁极和地理上的南北极方向正相反,而且和地球南北极并不重合,两者之间有一个11度左右的夹角,叫磁偏角。
此外地球磁场的磁极位置不是固定的,它有一个周期性变化。
地磁场强度很弱,这是地磁场的另一特性,在最强的两极其强度不到10-4(T),平均强度约为0.6x10-4(T),而它随地点或时间的变化就更小,因此常用(γ),即10 -9(T)做为磁场强度单位。
1。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磁的应用》教案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册高效课堂资料《磁的应用》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2.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二、过程与方法1.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哪些日常生活用品中使用了磁铁。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2.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实例。
教学重点了解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做磁悬浮的实验。
教学方法讨论法、实验法。
课前准备小电机、小喇叭、耳机、话筒、大头针、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两千多年前,中国人最早发现了磁石,制作了司南。
在现代社会中,磁在许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出示板题)二、新课学习(一)活动一:找找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1.说说人们利用磁能做什么?2.讨论:磁具有广泛的用途,我们还知道生活中什么地方用了磁?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找出磁的应用,并进行全班交流。
(二)活动二:哪里有磁铁?1.想办法检验一下,音箱、话筒等物体中有没有磁铁?学生举出实例。
2.下面这台机器中装有磁铁,让我们来找一找。
给这台机器起个名字吧!3.在哪些家用电器中还用到了磁铁?把自己的发现与同学说一说。
小组合作检查,找出磁铁。
并把发现全班交流。
活动三:磁悬浮列车引导学生看图讨论:磁悬浮列车是根据磁铁的什么性质设计而成的?与一般列车相比,有哪些优点?学生回答:根据磁铁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性质设计而成的。
优点:速度快.噪音小。
2.感受一下磁悬浮的力量吧?学生亲自感受磁悬浮的力量。
学习科学在线。
(三)拓展:磁记忆。
1.你知道吗?磁还可以用来记录信息。
录音机就是用磁带记录声音的,计算机磁盘也是用磁来储存信息的。
2.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举出生活中应用磁的实例。
(四)总结。
师:同学们通过以上活动,你们有什么感受?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学完知识后进行科学小制作。
三年级下册科学 (冀人版)第五单元 磁 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磁教学设计14、磁铁的力量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说出研究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2、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
3、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形状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二)品质目标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三)能力目标1、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
3、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四)活动目标4、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5、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6、对于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子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课时按排:3课时教学准备:磁针,磁铁,铁沙,小纸片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们见到了什么?有趣吧。
知道这是什么?(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什么部分吸引力最强?你能制作小磁针吗?你了解磁的用途吗?二、操作探索实验1:步骤1:3人一小组。
猜想一下,桌面上的这些小东西哪些可以被磁铁吸引住?2:开始操作。
一生进行记录。
3: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
4:指导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磁铁哪个部位的吸引力最强?(二)探索操作1、生用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通过距的变化来感受磁力的强弱。
3、用铁沙再做一次:在磁铁上放一张塑料片,然后把铁沙均匀撒在塑料片上,同时轻轻地敲击,最后会看到磁铁吸引力强弱的情况。
再作其他形状的磁铁反复实验。
最后在图上指出磁铁磁力最强的地方,并记录下来。
4、对于磁铁什么部位吸引力最强要结合实验时进行重点指导。
5、一个学生进行记录。
第三课时(一)导入磁铁吸引力最强的两端有个名称叫什么?N,S。
最新精品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5制作小磁针》word教案(1)3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磁制作小磁针一、教学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能设计实验证明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2.愿意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3.能设法将缝衣针制成小磁针。
三、材料准备:1.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四、教学过程:(一)磁铁的相互作用活动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实施过程:1.每四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本活动以“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导入。
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对发生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图的提示,动手实验,做一次初步验证,再引导学生多次变换相对的磁极,并用自己想出的其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3.提示学生,随时做好记录,把自己的结论填写在记录中。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4.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加深学生对磁极相互作用及指南针原理的理解。
(二)自制小磁针活动目标:1.能依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小磁针。
2.能用已有的知识,检验自己制作小磁针,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制作和测量小磁针南、北极的方法。
同时,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4.能解释磁铁在地球上可以指南北的道理。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5制作小磁针》word教案(5)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磁制作小磁针一、教学目标:(一)科学探究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能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
2.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三)科学知识目标: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四)目标:能设法将缝衣针制作成小磁针。
二、教具准备: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大头针、曲别针、指南针课时安排:2课时三、教学过程:知识点课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磁极的相互作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制作小磁针一、教学引入你能使缝衣针吸起曲别针吗?二、活动一:磁极的相互作用1.把两个磁铁的两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2.讨论:实验中出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3.用实验进一步证明自己的学生回答学生猜测学生实验得出解释符合探究学习的规律解释。
把两个条形磁铁分别放在两个玩具小汽车上,多次变换磁极相对的方向,看看发生什么现象?4.全班交流实验结果5.得出结论学生进一步实验,并填写实验报告单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当两个磁极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通过实验自己得出结论学会自制小磁针制作小磁针6.组织学习“科学在线”。
三、活动二:自制小磁针1.实验用具准备:缝衣针.具有较强磁力的磁铁.曲别针。
(注意还可以选其他材料,用同样的方法制作不同的小磁针。
磁铁不要来回磨擦,应始终按一定的方向磨擦。
)2.提示:把缝衣针放在桌面上,用磁力较强的磁铁慢慢从缝衣针的一端划向另一端,至少划20次。
(注意小别扎手!)3.试一试,自己制作的小磁针能吸引曲别针吗?能用几种方法找出小磁针的N极和S极?4.讨论:把自己使用的方法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又快又准。
冀教小学科学三下《14磁铁的力量》word教案1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磁磁铁的力量一、教学目标:1.能说出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以前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能用图正确记录各种形状磁铁吸引力最强的部位。
2.愿意与小组其他同学共同完成有关磁铁的实验。
能意识到得出的有关磁铁性质的结论需要通过实验反复验证。
二、教学重难点:1.能说出磁铁的基本特征;2.能从实验结果中归纳出磁铁的两极吸引力最强;3.能举例说出利用磁铁的基本特性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解决哪些问题。
三、材料准备:1.两种磁铁,其他的铁器,石头,塑料尺子,橡皮等。
2.课时安排:本课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导入、活动1和活动2;第二课时完成活动3、活动4及拓展活动。
四、教学过程:(一)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活动目标:1.能用实验区分可以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
2.能通过反复实验,确定某一物体是否能被磁铁吸引。
3.对于能被磁铁吸引和不能被吸引的物体,能找出组成它们的材料的性质有何不同。
实施过程:1.分成3人一组,活动时间10分钟。
2.在生活中学生已经接触过磁铁,知道一些磁铁吸引物体的性质,但不一定十分清楚和准确。
实验时,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对所准备的材料是否能被磁铁吸引做猜测和假设,说出哪些物体可能会被磁铁吸引。
3.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用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测与假设。
注意指导学生做好实验记录,使学生懂得科学结论的获得是需要通过科学的实验来证明的。
4.最后组织学生讨论: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更深入的认识。
(二)哪种情况吸得多?活动目标:1.能用定量的方法,观察磁铁吸引曲别针的“能力”。
2.能从实验结果中发现磁铁的磁力大小与被吸引物体与磁铁之间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近,吸引力越强,反之则越弱。
实施过程:1.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活动时,先让学生用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和曲别针,启发学生猜测如果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来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磁的力量冀教版
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案14磁的力量冀教版“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
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
《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
“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
“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
“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
“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
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
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因此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
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
能说出研究测量磁铁的磁力大小的方法与往常研究其他事物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教学难点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养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进展的教学方式,慢慢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事实上,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养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能设计实验证明磁极的磁力最强。
三、课时按排:3课时四、活动材料:磁针,磁铁,铁沙,小纸片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你们见到了什么?有味吧。
明白这是什么?(磁铁)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磁铁什么部分吸引力最强?你能制作小磁针吗?你了解磁的用途吗?二、操作探究实验1:步骤1:3人一小组。
猜想一下,桌面上的这些小东西哪些能够被磁铁吸引住?2:开始操作。
一生进行记录。
3:讨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是用什么材料做的,让学生对磁铁吸引铁质物体的性质有更深的认识。
4:指导学生交流。
第二课时(一)导入1、请同学们猜想一下磁铁哪个部位的吸引力最强?(二)探究操作1、生用马蹄形磁铁吸引铁钉或曲别针,启发学生推测,假如把磁铁放得离大头针越远,磁铁的吸引力会发生什么变化?2、引导学生通过距的变化来感受磁力的强弱。
最新冀教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15制作小磁针》精品教案(1)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磁制作小磁针一、教学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能设计实验证明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2.愿意将自己制作小磁针的方法告诉别人;同时,能学习别人的方法;能说出反复实验的重要性。
二、重难点:1.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2.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在地球上磁铁能指南北方向的原理。
3.能设法将缝衣针制成小磁针。
三、材料准备:1.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玩具小汽车,缝衣针,曲别针,大头针,指南针等。
2.课时安排:用2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完成活动1;第二课时完成活动2。
四、教学过程:(一)磁铁的相互作用活动目标:1.能从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
4.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规律。
实施过程:1.每四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5分钟。
2.本活动以“把两个磁铁的磁极相互靠近,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问题导入。
引导学生用实验证明自己的假设,并对发生的现象做出自己的解释。
然后启发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实验图的提示,动手实验,做一次初步验证,再引导学生多次变换相对的磁极,并用自己想出的其他方法进行实验验证。
3.提示学生,随时做好记录,把自己的结论填写在记录中。
活动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汇报,在全班进行交流。
4.指导学生阅读科学在线,加深学生对磁极相互作用及指南针原理的理解。
(二)自制小磁针活动目标:1.能依照教材中的方法制作小磁针。
2.能用已有的知识,检验自己制作小磁针,哪端是南极,哪端是北极。
3.能与其他同学交流自己制作和测量小磁针南、北极的方法。
同时,能学习别人的好方法。
4.能解释磁铁在地球上可以指南北的道理。
三年级科学教案-河北人民出版社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的应用-“衡水赛”一等奖
磁铁两极的研究临漳县第七小学王丽雅教材说明:《磁铁两极的研究》是教科版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对于磁铁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科学前概念,对于磁铁的研究也比较感兴趣。
学习《磁铁两极的研究》目的是让学生在前两节课的基础上进一步知道磁铁上的两极,以及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
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三年级特点,教师提出明确的要求。
多次示范实验操作要领,然后逐步放手让孩子自己操作实验,让他们在探究中去发现问题、提出对问题的假设、验证假设、得出结论。
教学目标:1、懂得两个磁极接近,有时相互排斥,有时相互吸引,磁极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作出假设性的解释。
并通过实验验证体验研究的完整过程。
3、通过实验获取证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难点:通过活动,认识到磁极间有吸引和排斥两种不同的作用,这种作用是相互的。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两条无标识的条形磁铁、实验记录单、支架、棉线、记号笔。
演示材料:两条无标识的条形磁铁、支架、棉线。
教学流程:一、课前准备,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
1、魔术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磁铁有两个极,如果把两块磁铁两极相互靠近,会怎么样呢学生猜想2、实验论证(1)教师演示实验方法(手拿一条条形磁铁,分别去靠近悬挂在支架上另一根条形磁铁的两个磁极)。
(2)让孩子交流现象(两块磁铁的磁极相互接近时,有时会往一块吸,我们叫它们相互吸引;有时会往两边推,我们叫它们相互排斥)。
3、总结现象,得出结论。
(1)给出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的定义。
我们把磁极之间相互吸的现象叫做吸引(板书符号“”);把磁极之间相互推开的现象叫做排斥(板书符号“”)。
(2)磁极间可以相互作用的。
有时吸引,有时排斥。
(板书小结)二、实验研究磁铁两极的现象1孩子提出困惑:谁能准确的说出是哪两个磁极之间相互吸引或者相互排斥呢2师生共同解决困惑:把磁铁的两级用字母标出来。
河北人民出版社-三年级下册-第5单元 磁-第15课 制作小磁针
《制作小磁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能从两块磁铁相互作用的实验现象中,归纳出关于磁极相互吸引和排斥的规律的假设。
2.能设计实验验证关于两块磁铁的磁极靠近时,相互吸引和排斥规律的假设。
3.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
二者相互作用的规律。
科学知识:
能用自己的话描述两块磁铁相互靠近时,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乐于与同学交流。
2.能说出反复验证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知道同极相斥,异极相吸。
三、教学支持
教师准备:实验记录卡、两块大磁铁,两辆玩具小汽车
学生准备:小磁铁、小汽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磁的应用教案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在学生认识磁铁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收集有关资料图片,调查磁在生活中的应用。
从而深刻理解磁铁的发现、指南针的发明的重要意义。
二、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A 能通过观察和测试,找出日常生活中使用了磁铁。
B 能说出搜集有关应用磁铁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信息资料的方法。
2、科学知识目标:A 能列举我国古代人们利用磁铁的实例。
B 能说出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A 愿意关注磁铁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情况。
B 能从别人那里获得有关磁铁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应用的事例。
4、STES目标:能举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利用磁铁和磁性材料的实例。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深刻地理解磁铁的发现的重要意义。
难点:初步认识到,磁铁在社会生产中和生活中的应用将越来越广泛。
四、设计特点查阅资料和磁悬浮列车模型的制作五、教学准备每组准备一份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以及制作磁悬浮列车的材料。
有关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课件。
六、课时安排(1课时)(一)活动一找找磁铁在生活中的应用(课前已布置学生调查磁在生活中的用途,搜集有关磁应用的资料。
)现把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以多样方式与全班同学交流。
完成下列评价表。
1、我找到磁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的应用。
2、我知道以下地方用到了磁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找到磁铁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活动二哪里有磁铁1、每小组发一包已准备好的材料(小马达、小喇叭、回形针、耳塞、话筒)。
活动时间约10分钟。
2、提示学生设法检验其中是否有磁铁、检验方法由学生设计。
3、活动完毕,请学生说出自己所用的方法。
启发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出还有哪些家电用了磁铁。
(三)磁记忆1、出示磁带、软盘,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2、要学生自己说说磁记忆的内容。
(四)悬浮列车1、悬浮列车的原理请学生说说磁悬浮列车的原理——同极相斥。
然后出示相关课件。
2、制作磁悬浮列车注意点:1)注意轨道和列车底部磁条的极性。
(同边同极)? 2) 使用剪刀时,注意安全。
3、学生动手制作,教师巡视,并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指导。
4、制作完毕之后,进行总结评比,评出优秀者。
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导体和绝缘体教案教学目标1、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
2、说出对实验材料分类的依据,并进行分类和记录。
3、愿意把自己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及安全用电的方法与其他同学交流。
4、能用自己的话解释导体和绝缘体的概念,能分别举例说明有的材料容易导电,有的材料不容易导电。
重点与难点:用实验的方法验证各种材料是否导电,知道的区别导体和绝缘体的方法。
主要的材料和工具:电池、小电珠、导线、电池盒、灯座、曲别针、塑料尺、铁钉、铜线、气球、橡皮、铝片、玻璃片、陶瓷片、木块、硬币、钥匙、碳棒等物体,螺丝刀、插头、灯口、钳子、移动插座等。
另外,老师要帮学生准备实验记录表或布置学生自己带记录纸。
教学过程主要探究:什么是导体,什么是绝缘体。
1.预测先请大家观察一段电线,里面的电线芯不能换成外面的塑料材料?为什么?同学们能不能按照可以导电和不可以导电的标准,把材料分成两类。
怎样知道哪些材料可以导电,哪些材料不可以导电?让学生先做一个预测,灯泡亮和不亮的情况在记录表上进行预测。
2.探究活动怎样验证预测?先各组同学商量怎样进行实验验证,然后开始动手操作。
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并把实验结果填写在记录表上。
3.展示、汇报、交流4.继续进行探究活动完成实验后,大家还可以检验其他物体的导电性。
5.讨论交流得出结论:像干木块、陶瓷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
像硬币、铁线、铜片等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
三、拓展:安全用电人体,大地,不纯净的水都是导体,我们在使用电器的时候应注意哪些事项?先请学生说,然后教师再加以引导,得以补充。
导体和绝缘体都有它们各自的用途,我们在使用时,一定要注意用电安全。
小学科学冀教版三年级下1、身边的材料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学生能判断物体由不同材料组成的,并且还进行分类。
2、认识某些材料的用途和性质。
3、能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
4、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重难点:材料的分类、人造材料与天然材料的区分、创新意识。
教学过程:一、教学引入:A、教师谈话:我们身边的物品都是用材料制成的。
你知道哪些材料?B、学生回答:木头、金属、塑料、纸、布、泥、棉花、石油、沙子、水、毛……C、教师:提出今天的研究问题--------认识身边的材希迨椋荷肀叩牟牧稀?br>二、新授:1、知道物品由哪些材料做成。
A、教师出示一种物体,学生说出它的制成材料或由学生拿来的各种物品说出它的制成材料。
例:汽水灌---金属铝;字典----纸;鞋箱----木头;公仔娃娃---布和棉花;小刀---金属铁;报纸---纸;陶瓷----泥土;钥匙----金属铁、铝或铜;房子----铁、木、泥土、石头、沙子等;杯子---塑料或金属……B、请学生把学生带来的所有物品进行分类:木头物体、塑料物体、金属物体、纸的物体等C、请学生讨论:还有哪些物体由以上材料制成的。
D、检查:下列物品有几种材料制成的?1、饭桌、2、保温杯、3、铅笔、4、手电筒、5、衣架、6、沙发……2、认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A、什么是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天然材料:自然界中自然生长的或形成的材料。
人造材料:把天然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变成人们所需要的材料。
B、区分人造材料和天然材料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塑料、凳子、衣服、砖头C、了解人造玻璃这种人造材料的制成过程3、寻找教室里物品是用哪些材料做的?学生自由活动,并汇报结果。
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找到的材料最多。
三、布置作业:调查自己家中的用品是由哪些材料制成的。
材料调查记录表用品? ? ? 材料勺碗被褥板书设计:身边的材料天然材料:石油、木头、棉花、沙子人造材料:塑料、凳子、布、砖教学后记:冀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10、七色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科学探究目标A、能用两种方法制造“彩虹”。
B、能正确观察并描述将不同色光混合后产生的现象。
C、能设计一个便于记录红、蓝、绿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后所产生结果的记录表。
2、STSE目标:能举例说出光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利与不利之处。
3、情感与价值观目标A、愿意探究自然界(彩虹)的奥秘,并从中获得乐趣。
B、能与其他同学合作完成七色光的各种实验。
C、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4、科学知识目标能明确说出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
教学时间:3个课时教学重点:四个活动教学过程:一、活动一:在哪里可以看到彩虹?1、活动目标:A、能对彩虹这种自然现象提出自己想要研究的问题。
B、能用语言描述彩虹的美丽。
2、实施建议:A、3至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10分钟。
B、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围绕“你见过彩虹吗?”、“彩虹常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等问题进行交流。
如果学生不能回答“彩虹是在什么情况下出现的?”这个问题,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同学们在回答“在什么地方见过彩虹”时,答案有没有相同的地方。
教师启发学生回想生活中类似彩虹的现象(为制造彩虹做准备),学会发现彩虹出现的地方应有充足的阳光和水。
二、制造彩虹1、活动目标:A、能利用三棱镜观察太阳光由几种颜色的光构成。
B、能想出一种制造彩虹的方法。
A、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25分钟B、在进行活动1时,学生已经知道彩虹与阳光的关系。
在活动2中,教师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验证。
在指导学生做光照在三棱镜上实验时,首先应设法遮挡室内的光线,使教室变暗,学生做实验时,教师末指导学生,认真细致地用光着三棱镜,慢慢地转动三棱镜,直到在纸上出现彩虹为止。
C、在使用三棱镜做光色散上,教师指导学生用其他方法制造彩虹。
为学生观察色散现象,教材中提供了两种方法。
做对着阳光方向喷水雾实验时,可以出现弧形彩带,这和自然界彩虹形成的原理是一样的。
实验中一定要提醒学生,千万不要用眼睛直视阳光。
用光盘、油滴、肥皂水做实验时,光盘上出现的色条,油膜、肥皂泡上出现的彩色,都是光干涉现象形成的色散。
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认识到利用这种实验也可以看到光的色散,说明阳光是由七色光组成的。
但这与自然界中彩虹形成的原理不一样。
D、在学生制造彩虹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讨论“彩虹能告诉我们什么?”,启发学生把彩虹与阳光联系起来。
最终使学生知道,阳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阳光是七色光。
这里不用介绍折射的概念。
三、活动三:红、绿、蓝三色光的混合1、活动目标:A、能设计一张记录表,完整记录红、绿、蓝三种光分别进行混合的实验结果。
B、能解释太阳光的颜色是怎样形成的。
C、能与其他小组交流本组的研究结果。
2、实施建议A、2至3人一组,活动时间为20分钟。
B、学生们可能很熟悉用颜料混合产生各种各样的颜色,教师可以从颜色混合引入,提出“当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能否产生新的颜色?”的问题。
学生的答案会不一样,教师要引导学生用实验的方法进行证明。
C、教师要先引导学生预测“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会出现什么颜色”,接下来,让学生用实验的方法对自己的预测进行验证。
教师在指导学生往手电筒上蒙有颜色的玻璃纸时,要强调用胶带把玻璃纸牢牢地粘在手电筒上,一定不要让任何的白光泄露出来。
也可以射灯为光源,注意光照射到白色上的距离,不要太近。
实验效果与彩色玻璃或玻璃片等材料有关。
D、学生实验时,教师应使室内光线暗下来。
启发学生可以把这种三种不同颜色的光任意混合,看看会出现什么现象,并记录下来。
还应要求学生每次实验要反复多做几次。
学生可能会说出当红、绿、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在一起时,会出现灰白色光。
教师可以告诉学生,灰白色接近于白色。
教师可用七色光盘演示,帮助学生理解七种颜色的光混合趋于白色,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光是由七种颜色的光混合形成的四、拓展性活动四:光与人灯的关系十分密切1、活动目标:A、能将自己搜集的资料与其他同学交流。
B、能举出两个以上的实例说明人类生活离不开光。
实施建议1、可4人一组,活动时间为30分钟。
2、组织学生收集“光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资料或图片,召开信息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体会人类对光的利用。
五、拓展性活动五:在强光下工作、学习有哪些危害?怎样预防和保护?A、能列出强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B、能举例说明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可以避免强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2、实施建议:结合学生收集的关于光利用的资料和图片,组织学生就“在强光下工作、学习的危害”展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