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教育教育心理学第一章II
教育心理学章节归纳、总结
这是2010年网友根据新的教材和教育学院培训划记的重点自己打印的文档第1章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史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学科。
教育心理学是对学习者、学习,教育者及教学的系统研究,他包括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习与教学的过程。
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生作为学习中的个体与主体,存在着群里差异,即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存在着个体差异,已有知识经验、智力、学习风格、兴趣爱好。
学校教育根据教学目标来组织教学,教师是其中关键。
教学内容一方面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
也表现为知识、技能、价值观和态度。
教学媒体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传递教学信息的工具。
他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课堂教育学的信息量、教师、学生在教与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学组织形式、学生的学习方法。
教学环境实际是学生所接触到的社会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
分物质环境与心理环境。
学习与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学习过程即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及学习内容之间的相互作用,获得的知识、技能、态度,实现学习的过程。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帮助教师了解问题、为教育学实践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教育心理学创建18世纪末19世纪初。
20世纪20年代懂到50年代是发展期,20世纪60年代走向成熟,20年代后完善。
捷克夸美纽斯第一次明确提出教育学必须遵循自然的思想,依照人的本性组织教育。
瑞士裴斯泰洛《论教学方法》提出教育要心理学化。
1877俄国卡普捷列夫出版第一本教育心理学书。
创建教育心理突出贡献学美国桑代克1903出版《教育新路学》从人是一个生物的角度《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性差异与测量》。
公认最早的科学教育心理学创始人。
1908年我国房东岳翻译《教育实用心理学》,1924年廖世成著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70年代奥苏伯尔以认知心理学观点来研究课堂学习,加涅尔系统总结了已有研究结果。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知识点小结
1、概念∙定义: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它主要研究教育教学情境中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以及教与学之间相互作用的心理现象。
∙广义的教育心理学:是指研究教育实践中的各种心理与行为规律的科学。
包括学校教育心理学,家庭教育心理学及社会教育心理学。
∙狭义的教育心理学:专指学校教育心理学。
2、研究对象∙从研究层面看:1)客观描述主体心理活动的现象;2)揭示主体心理活动的运行机制与规律;3)为促进主体有效掌握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以及主体心理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和提供方法指导。
∙从研究领域看:基本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道德心理,教育社会心理学。
3、研究内容∙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三过程:1)学习过程:指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核心内容)2)教学过程:指教师把知识技能以有效的方式传授给学生并引导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的过程。
3)评价/反思过程:指教师以学生和自身的活动为思考对象,对学生和自己做出的行为、决策以及由此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是一种通过提高参与者的自我决策水平来促进能力发展的途径。
4、研究方法∙量化研究和质性研究、教育行动研究发、观察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活动产品分析法、个案研究法、调查法(问卷法/访谈法)、测验法5、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实事求是(基础、前提)∙实践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教育性原则(道德原则/伦理原则)∙发展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全面整体∙综合创造原则——创新、新颖6、教育心理学的作用描述、解释、预测、控制∙1)帮助教师准确的了解学生;∙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教育研究。
7、教育心理学发展趋势∙1)在学习观上重视学习者的主体性,重视学习者的社会文化互动;∙2)研究领域上向纵深发展;∙3)研究方法多元趋向;∙4)教育心理学越来越综合化和跨学科化;∙5)研究的国际化和本土化;∙6)转变教学观念,重视教与学两方面的基本心理问题;∙7)关注影响教育的社会心理因素;∙8)注重实际教学中各种策略和元认知研究。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一、解释下列术语统觉:赫尔巴特的术语,指意识观念由无意识中选择那些能通过融合或复合而与自身合为一体的观念的同化过程。
学校心理学:学校心理学是运用心理测量、诊断、咨询、行为矫正技术为学校提供服务的一门应用学科。
统觉团:赫尔巴特的术语,指一个观念的统觉不仅使这个观念成为意识的,且使它被意识观念的整体所同化。
该整体就被称为统觉团。
教育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心理学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分支,是侧重于研究教育情境中的社会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学科。
四段教学法:赫尔巴特根据其统觉思想,把教学过程分成四个阶段,即四段教学法:1.明了——给学生明确地讲授新知识;2.联想——新知识要与旧知识建立联系;3.系统——作出概括和结论;4.方法——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习题解答、书面作业等)。
同这四个阶段相应的学生的心理状态是:注意、期待、探究和行动。
教育心理学: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的科学。
五段教学法:在赫尔巴特四段教学法基础上,他的门徒将这四个阶段加以改造,发展为五阶段教学法,即1.预备——唤起学生的原有有关观念和吸引学生的注意;2.呈现——教师清晰地讲授新教材;3.联系——使新旧知识形成联系;4.统合——帮助学生进行抽象和概括,形成新的统觉团;5.应用——以适当方法应用新知识。
教学心理学:研究教学情境中知识与技能习得规律的一门学科,目前已与教育心理学紧密融合在一起。
哲学心理学:在科学心理学诞生以前,哲学家、教育家运用思辨的方法对人的心理活动规律进行研究所得到的认识的总和。
学习心理学:研究人和动物在后天经验或练习的影响下心理和行为变化的过程和条件的心理学分支学科。
二、填空1.我国古代《学记》一书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它提出的“教学相长”、“长善救失”等教学原则都体现了深刻的心理学思想。
2.赫尔巴特提出的四段教学法的四个阶段是(1)明了、(2)联想、(3)系统、(4)方法。
3.与赫尔巴特的四段教学法相对应的心理状态是(1)注意、(2)期待、(3)探究、(4)行动。
心理学第一章-第八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填空、选择、辨析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产生的心理现象和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生(群体差异、个体差异)、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大纲、课程、教材)、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物质环境、社会环境)。
学习和教学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教师使用教学媒体传递教学内容的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3.赫尔巴特是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理论基础并付诸实施的教育家德国人。
4.桑代克在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是教育心理学之父。
5.1908年,房东岳翻译的《教育实用心理学》,廖世承在1924年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6.教育心理学研究原则: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教育性原则(对被试产生积极影响,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
(辨析)7.教育心理学研究方法:观察法(有目的、有计划)、实验法(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调查法(无法从内部直接观察到的,间接地了解)、行动研究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
8.观察法分类:观察时间分为(长期观察、定期观察),观察的内容分为(全面观察、重点观察),观察者与被观察者(参与观察、非参与观察),观察的对象(客观观察、主观观察)。
实验室观察法和生活中的观察法(辨析)9.实验法分为:实验室实验法、自然实验法。
10.调查法分为:谈话法、问卷法等。
11.行动研究法基本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简答1.教育心理学的意义1)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教学过程的理解2)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教师的专业基础3)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4)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2. 学习与教学过程第二章中小学心理发展与教育填空、选择1.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3.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教育心理学一到八章
教育心理学一到八章
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论本章将介绍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内容及其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章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语言发展、情绪发展、行为发展及心理疾病等,从孩子的角度出发,分析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及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三章小学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小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和心理疾病等,对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小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四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中学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分析中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及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五章高中生的心理发展本章将介绍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重点分析高中生的自我意识形成以及身心发展的特征,从而更好地理解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六章教师的心理学本章将介绍教师的认知发展、情绪发展、人格发展、行为发展、性心理发展以及心理疾病等,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自身的心理发展特征和成长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从而更好地开展教学活动。
七章家庭教育心理学本章将介绍家庭教育心理学,包括家庭教育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家庭教育成功的要素、家庭教育教师的角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等,以期加深读者对家庭教育心理学的理解。
八章社会心理学本章将介绍社会心理学,包括社会心理学的概念、社会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社会心理学的应用及社会心理学对教育的影响等,以期加深读者对社会心理学的理解。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篇:《教育心理学》各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单项选择题1、教育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是(A)。
A、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一书的出版B、1883年霍尔《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文的发表C、1905年,比纳—西蒙两人《比纳-西蒙智力量表》的创建D、冯特创立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2、教育心理学和其他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C)。
A、系统性原则B、教育性原则C、客观性原则D、分析和综合的原则3、被誉为美国教育心理学之父的人物是(D)。
A、霍尔(Hall,G.S.1844—1924)B、鲍德温(Baldwin J.M.1861—1934)C、詹姆士(James W.1842—1910)D、桑代克(ThorndikeE.L.1874—1949)4、下述研究方法中,对条件控制最严格的是(D)。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问卷调查及相关法D、实验室实验5、小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B)。
A、小学教育中教与学的心理活动B、小学教育中教与学及其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C、小学教育中人的本性及其改变的规律D、以上答案都不正确6、实验法的主要特点是(B)。
A、简便易行B、严格控制C、定量研究D、探讨相关关系7、观察法的实施背景应该是(B)。
A.控制条件 B.自然条件 C.以探讨因果关系为目的 D.均衡被试8、人类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是(B)。
A.自然实验法B.观察法C.实验室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9、教育心理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是(C)。
A.观察法B.自然实验C.实验法D.问卷调查法10、学校环境中的最重要因素是(B)。
A.学生 B.教师 C.教 D.学《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11、俄国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C)。
A.卡普杰烈夫B.苏霍姆林斯基C.乌申斯基D.布隆斯基12、一切科学都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A)。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 教学心理学概述
• (五)教育心理学的三个核心问题: •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why)? • 人要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内容(what)? • 如何有效进行教育(how)?
第一章复习题
• 1、教育心理学是什么时候创立的?其创始 人是谁? • 2、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 3、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 哲学 ——生物学——生理学 (父亲) (媒人) (母亲)
心理学(儿子)
二、心理学的基本作用
• • • • 描述个体的行为与心理特征 解释与说明个体行为的原因 预测个体行为的发生 调节和控制个体行为
四、什么是教育心理学
•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 •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及 其互动过程中的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 学。 •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是围绕学与教的相互 作用过程而展开的,而教学过程又是由学生、 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 种要素相互作用的过程。
• (四)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 1、初创时期——实验心理学主导时期: (20世纪20年代以前) • 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 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 命名的专著。这一著作奠定了教育心理学 发展的基础,西方教育心理学的名称和体 系由此确立。桑代克也因此成为教育心理 学的开山鼻祖,并被誉为“教育心理学之 父”。
• 心理学(psychology)一词,最早是由希 腊语中的psykhe(灵魂、精神)和logos(学 问、规律)两个词构成的,意思是“对心灵 或灵魂的解说或研究”,古希腊哲学家对 人的灵魂问题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以为 灵魂是寄居在人的身体之中的一种实体, 它支配着人的行为,并有自己的活动规律。 灵魂在希腊文中也有气体或呼吸的意思, 因为古代人们认为生命依赖于呼吸,呼吸 停止,生命就完结了。
《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心理学》逐章逐节梳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____的科学。
(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2、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____,如学习的实质、动机、过程与条件等,以及根据这些理解创设____,如学习资源的利用、学习活动的安排、师生互动过程的设计与学习过程的管理等,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心理,有效的教学情境)3、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____而展开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4、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____、____、____、____和____等五种要素;由____、____和____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5、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两个方面来影响学与教的过程:第一是____,包括年龄、性别和社会文化差异等;第二是____,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学习方式、智力水平、兴趣和需要等差异。
(群体差异,个体差异)6、学校教育需要按照特定的教学目标来最有效地组织教学,____在其中起着关键的作用。
(教师)7、教学内容是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一般表现为____、____和____。
(教学大纲、教材和课程)8、____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是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是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教学媒体)9、教学环境包括____和____两个方面。
(物质环境、社会环境)10、学习过程指____________。
(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
)11、____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如学习的实质、条件、动机、迁移以及不同种类学习的特点等。
(学习过程)12、____虽是一个独立的成分,但它始终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
包括在教学之前____、在教学过程中____以及在教学之后的____。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
《高等教育心理学》各章节知识点第一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概述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发展历程和研究对象。
还介绍了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重要意义。
第二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包括学习理论、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
第三章:高等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心理学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研究、调查研究和观察研究等。
第四章:学生的心理特点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包括心理发展的特点、认知发展的特点和人格特点等。
第五章:学生的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心理过程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的心理过程,包括学习动机的类型、学习行为的调节和学习策略的培养等。
第六章:学生的情感与心理健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情感和心理健康问题,包括学生的情感特点、心理压力与压力管理等。
第七章:学生的成就动机与成就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成就动机和成就评价,包括学生的学业成就动机、成就目标和成绩评定等。
第八章: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包括自尊、自我效能和自我概念等。
第九章: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兴趣、职业决策和职业发展等。
第十章:学生的人际关系与人格发展本章主要介绍学生的人际关系和人格发展,包括人际关系的类型、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等。
第十一章: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包括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原则和方法等。
第十二章: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本章主要介绍高等教育的有效教师和学生支持,包括教师的角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学生支持的策略等。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笔记(推荐5篇)
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笔记(推荐5篇)第一篇:1--《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四章笔记教师资格证备考复习《教育心理学》知识精要说明:本精要根据《教育心理学》大纲编写,作为同学们复习的主要知识线索,达到快速记忆的目的,祝同学们考出好成绩!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2.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1、(识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识记)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教育心理学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理解)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理解)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完整版)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整理笔记第一章绪论1.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学校情景中的学与2.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范围:①对学校教育现象的心理学认识;②学习的基本理论;③各种类型的学习;④学习的迁移、保持、遗忘;⑤影响学习的主要心理要素;⑥学习过程及其结果的测量、评定3.学习学校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有助于我们把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
①增加对学校教育过程和学生学习过程的理解;②学校教育心理学知识是所有专业教师的基础;③有助于科学地总结教育教学经验;④提供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基础4.简述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1903年美国桑代克创立《教育心理学》开始,到20世纪80年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㈠初创时期(1903年~20世纪20年代):主要是桑代克理论占据统治地位,出现行为主义、格式塔、儿童心理学; ㈡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50年代):体系越来越宠杂,但无真正突破;㈢发展时期(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发展显著,出现了几个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各自的代表理论:①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人类的特征与学习》,提出”掌握学习”的理论;②布鲁纳:《教育过程》,提出”认知学习”的理论;③加涅:《学习的条件》,是学习分类的权威;④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提出”有意义言语学习”的理论;⑤安德森:现代行为主义教育心理学专家,1974年与富斯特合著《教育心理学:教和学的科学》5.简述学校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趋势:①学和教的问题成为中心问题;②认知心理学深入学和教的研究之中;③更加重视学习过程中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的统一;④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增加。
6.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学校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必须具有严肃性、严格性、严密性①观察法:直接观察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表现;②调查法:通过其他有关材料,间接了解被试者的心理活动;③教育经验总结法:对在实践中已取得的显著成绩和丰富的经验,从心理学角度进行分析总结;④自然实验法:在学校教育的实际情况下,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⑤实验室实验法:在特设的心理学实验室中,按照研究的目的而控制和变更某些条件,以观察被试者心理活动的表现;⑥临床个案法:对学校学与教的个案作祥尽的观察、评量与操纵的研究方法。
教育心理学一二章
●心理学概论心理学: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个体心理系统:分为心理动力、心理过程、心理状态、心理特征4个方面心理动力(个性倾向性)包括:动机.需要.兴趣.世界观心理过程及三者关系:包括认知过程、情绪过程、意志过程,三者相互依存。
认识是基础,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是在认识的过程中产生的,情感可以深化认识,可以坚定意志,意志也可以强化认识、加深情绪情感体验。
(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言语等。
情绪即人在认识客观世界时对事物产生的满意、喜爱、爱慕、厌恶、憎恨等主观体验。
意志过程指自觉地确定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有意识地支配和调节行为的心理过程。
)心理的实质(心理的机制):1、唯心之义认为心理是脑外之物,是不依赖于脑而产生的,是一种灵魂,是与闹无关的心的活动。
2、旧唯物主义把心理活动等同于物质活动,或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同机器的功能一样。
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行为:有机体的反应系统,它由一系列反应动作和活动构成,在一定情况下由刺激引起。
意识含义及特征:主要表现为用词的形式巩固在头脑中的知识体系。
能动性、目的性、自我意识。
无意识:在正常状态下意识不到的,同事也是不能自觉进行控制和调节的。
(心理状态:是指心理活动在一段时间表现出的相对稳定而持续的状态)(心理特征:是人们在认知、情绪和意志活动中形成的那些稳固而经常出现的意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特征,体现着个体活动效率的潜在可能性与现实性;气质是指表现在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动力方面的反应特征;性格是人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气质和性格有时统称为人格。
)群体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西方心理学理论流派德国心理学家冯特1897年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成为一门科学1构造主义:奠基人为冯特,代表人为铁欣纳。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意识经验,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在方法上强调内省的方法2机能主义:创始人为詹姆士,代表人还有杜威和安吉尔等。
教育心理学第一、二章全 演示文稿
理论性
应用性
不断地进行自身 的理论研究 和建设,提 炼出学习、 教学的理论
二 教育心理学的课程体系 1 课程结构
学习心理 教学心理 学生心理
教育心理学的体系 教育 心理学
学生 心理 学习 心理 教学 心理
认知 发展
社会性 发展
个性和 个体 差异
基本 原理
认知 过程
学习 策略
学习 动机
教学 设计
课堂 管理
(
2)为课堂教学提供理论性指导
(3)帮助教师分析、预测并干预学生的行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例2:在小学低年级,当学生反复擅自离开座
位时教师该怎么办?(大声提醒该生留在自己
的座位上还是不理睬他?)
研究表明,学生擅自离开座位时,教师越是要 学生坐下,学生越是要离开座位;而当教师臵 这些学生于不顾,转而表扬那些仍然在自己座 位上做好的学生,那么学生的离座率反而会下 降。当老师反过来要离座的学生坐下时,离座 率有一次上升。看来,似乎低年级学生愿意让 老师注意自己的行为,不管是积极的还是消极 的。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包括学生、教师、教学 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五要素和学习过程、教 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在这一 模式中,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而且三种 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主要体现为: (1)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以自身先前知识和学习发展水 平为基础的,是在教学过程的背景下进行的,学习 的进展因教学的质量而变化学易网整理。 (2)教学过程要以学习过程为基础而进行,教学过程 还要根据教师自身特点、教学内容的难易以及教学 媒体和环境情况而加以调节。 (3)评价/反思过程随学习过程和教学过程的进行而 侧重于不同方面,反过来又促进学习和教学过程。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元认 知能力的培养,即个体 对自身认知过程的认识 和控制。
元认知能力的培养有助 于个体更好地管理学习 和提高学习效率。通过 了解自身的认知特点和 思维方式,个体能够更 好地调整学习策略和方 法,提高学习效果。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 总结词:人本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和价值观因素,认为 学习的本质是实现自我潜能和价值的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应发挥主动性,通过探究、发现和实践等方式积极参与知识的建构。同时,知识的 建构过程也具有社会性,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交流、合作和互动,共同建构知识和意义。
总结词
建构主义提倡情境教学,认为真实、具体的情境有助于学习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详细描述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与具体情境紧密相关的,因此提倡在教学中创设真实的、具体的情境,使学习者能 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情境相结合,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同时,情境教学还能够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 趣和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社交型学习者善于通过与他人交流获 取信息,如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
了解学习风格的重要性
提高学习效率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选择适合自己 的学习方式,能够更高效地获取和加 工信息。
增强学习兴趣
当学习方式与个人偏好相匹配时,学 习者更容易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从 而提高学习动力。
减少学习障碍
了解自己的学习风格,有助于识别和 克服在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 障碍。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
• 引言 • 学习理论 • 学习动机 • 学习策略 • 学习风格
01
引言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与重要性
定义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教育环境中人类 学习和教育行为的原理和过程。它探讨如何运用心理学原理 来优化教育实践,提高教育效果。
教育心理学第1章_
④社会文化研究
即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中国的教育心理学
中国的教育心理学思想源远流长,在汗牛充栋的中国 古代典籍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其中 尤以《论语》和《学记》为典型 。 《论语》: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学而不思则罔,思 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学记》:教学相长;循循善诱;长善救失;因材施 教 但是,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心理学,则产生于西方 (1903年桑代克),直到1924年,廖世承才编写出版 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
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 五大因素决定三大过程 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学习过程 教学过程
评价/反思过程 考试题型 【填空题】学与教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 ________ 【简答题】简述影响学与教的因素
(一)影响教学过程的五大因素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群体差异(年龄、性别、社会文化)和
第二节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 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
2.为教学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4.帮助教师结合教学实际进行研究
第三节 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4个阶段)
1.初创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1903年,美国心理学 家桑代克出版《教育心理学》一书,标志着教育心理 学正式诞生。 2.发展期(20世纪20-50年代):内容多取自普通心理 学和儿童心理学;理论体系尚未形成。(1924年,廖 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成熟期(20世纪60-70年代):理论体系正式形成。 4.完善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体系越来越完善, 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和全面。
教育心理学第一章到第三章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一、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研究人在教育教学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二、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一)学习与教学的五要素1、学生2、教师3、教学内容4、教学媒体5、教学环境(二)学习与教学的三过程1、学习过程2、教学过程3、评价/反思过程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1、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一、冯特的重要贡献1879年,德国,在莱比锡大学创立第一所心理学实验室二、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一书,并于1913—1914年将其扩展为三卷本的《教育心理大纲》(包括《人的本性》、《学习心理》和《工作疲劳、个别差异及其原因》),提出了系统的教育心理学思想和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并提出了学习遵循的三条重要的原则:准备律、练习律和效果律。
他的研究成果和理论建树成为教育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因此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2、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又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
3、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4、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个案法第二章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别差异第一节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基本特征(一)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年直至死亡整个生命历程中心理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
即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二)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发展的差异性二、心理发展的阶段及特征我国心理学家通常按照个体在一段时期内所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和主导活动,将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即乳儿期(1岁以前)、婴儿期(1岁至3岁)、幼儿期(3岁至6、7岁)、童年期(6、7岁至11、12岁)、少年期(11、12岁至14、15岁)、青年期(14、15岁到25岁)、成年期(25岁到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章小结
• • • • • • • •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 学习信息加工模型 三个记忆系统’ 复述 组织 遗忘规律 如何防止遗忘 元认知
思考
• • • • • • • • • • 1.举例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各自的表征方式是什么? 2.试以分数加法的学习为例,分析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 3.为什么认知心理学家用模型来描述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4.在图1-4的模型中,连结“注意”、“知觉”的线比连结“感觉记忆”与 “注意”的线要少,这是为什么? 7.在图1-4的模型中,有两个标示有“复述”字样的箭头与工作记忆相连。 你能解释这两个箭头的不同含义吗? 8.为什么说工作记忆是一个“信息加工的瓶颈”?信息如何才能通过这个狭 窄的瓶颈进入长时记忆? 9.“组织”与“组块”有何联系与区别? 10.什么是“舌尖现象”?如何避免这种现象的出现? 11.如果将艾宾浩斯记忆实验中的“无意义音节”换成“外语单词”后,所 画出的遗忘曲线会发生什么变化? 12.你平时是怎样学习和复习外语的?请总结出若干条成功经验和不足之处并 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举出一个关于新信息的实例
• “分子之间是有空隙的”。
补充新信息的某些细节
• 在英语课上讲述介词后面只能放名次的时 候, 可以补充细节加深记忆和理解。
找出与新信息有关的上位观念或下位观念
上位观念
• 上位观念的定义:学习者认知 结构中的原有观念 在包摄和概括的水平上低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 旧知识便构成上位关系。 • 这个概念体现在总括学习当中。 • 在有意义学 习中,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经形成 了几个观念,现在要在这几个观念的基础上学习 一个抽象程度更高的观念时,便产生总括学习。 总括学习实际是一种常见的由特殊到一般、由具 体到抽象的归纳式学习。 • 儿童在形成概念或被要求通过发现学习或解决问 题的活动获得概括性的观念时,都要进行这种学 习。
• • • • • • • 1)对新信息进行联想; (2)产生关于新信息的视觉表象; (3)对新信息的字面意思做进一步的扩展和延伸; (4)把新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 (5)举出一个关于新信息的实例; (6)补充新信息的某些细节; (7)找出与新信息有关的上位观念或下位观念;(8) 对新信息做合乎逻辑的推理等等。
三,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一个问题: 前天晚餐吃什么了?
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节点的激活
下课
辣椒
张三
很辣
食堂
师傅
张四
遗忘和复习
遗忘的定义:
记忆信息的消失或不能提取
遗忘和复习
遗忘的原因:
干扰说
前摄抑制
倒摄抑制
系列位置效应
提取失败说
• 定义: 是指一遍一遍地、原封不动地重复要记 忆的信息。 • 作用: (1)使信息暂时地保存在工作记忆中以便 使用。 • (2)使工作记忆中的部分新信息通过反复 的、充分的复述而转换到长时记忆中去贮存。
• 维持性复述针对的学习材料:
• 意义性不强的学习材料(如 电话号码, 在科学学习中,对于数学公式、元素符号、 金属活动顺序表、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物理符号如:密度ρ、质量m、单位千克kg、 g=9. 8等)。
无意义音节、散文和诗歌的遗忘曲线
[解决问题困境方案]
• 在本章的课堂困境个案中,李老师所教 的英语班的学生,平时功夫没少下,为何 学习成绩不理想呢?问题的症结出在哪呢?
• 通过本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外语学习不仅包括陈述性知识 的掌握,而且更重要的是程序性知识的获得。李老师在英 语教学中重视学生对单词和语法规则的学习,这是英语学 习中掌握陈述性知识的方面,但她忽略了对阅读理解、写 作、听说等方面的语言运用技能的培养,这是英语学习中 获得程序性知识的方面。由于没有将陈述性知识转化为必 要的语言运用技能,因此,尽管学生很努力地学习单词和 语法,一旦考试中出现需要运用程序性知识的阅读理解等 内容时,学生不免败下阵来,阅读速度缓慢,而且理解常 常错误。
对新信息进行联想(谐音联想)
• 同样的例子还有金属活动顺序表,如何帮助学生 快速正确记忆?方法是:先用谐音,然后展开联 想:K(嫁)、Ca(给)、Na(那)、Mg(美)、 Al(丽)、Zn、Fe、Sn(辛铁西)、Pb(嫌)、 H(轻)、Cu(统)、Hg(共)、Ag(一)、Pt (百)、Au(斤), • 连起来的意思就是:(有一个姑娘要)嫁给那美 丽的辛铁西,(嫁妆)嫌轻,统共一百斤。
• 在讲述三角形内角和180度时可以通过发现 学习的的方法。
下位观念(下位学习)
• 定义:当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原有观念在包摄和 概括的水平上高于新学习的知识时,新旧知识便 构成下位关系(新观念是原有观念的下位观念)。 • 下位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的先要学习的内容要求低 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只需要学生直接演绎, 直接学习。 • 下位学习是接受学习,先教结论再举例子
• 第二,通过精制性复述而进入长时记忆的 新知识,当需 要从长时记忆中提取时,能 够更容易对信息进行检索。 •
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组织
组织的定义:对要记忆的新信息,按照项目 之间的相似性或者项目之间的 关系归类,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模式的过程。
初中世界历史第二册:
<现代文化>(苏联部分)
对新信息做合乎逻辑的推理 • 老师在课堂上讲到:“哥伦布是西班牙人, 1492年航海到了美洲”一个学生想记住此 事,于是便想:“哥伦布很可能是从东而 西到美洲的,因为这是从西班牙到美洲的 最短航线”。
精制性复述的作用
• 第一,通过新旧知识建立联系,促进对新 知识的理解,并使新知识进入长时记忆, 更长久地保持;
对新信息进行联想
• 如学习分子的概念时,其中有一点是要让学生理解分子之 间有空隙,教师就引导学生把分子想象成豆粒,物质就是 由许许多多象豆粒一样的分子堆积而成,豆粒与豆粒之间 有空隙,分子与分子之间也有空隙。
对新信息进行联想(谐音联想)
• 在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 气,发现学生经常记混了。我引导学生对“负氢 正氧”进行联想:“父亲头正痒”,学生一下子 就记住了,而且不会出错。
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长时记忆的特点:
长时间的 容量无限的 未激活的
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工作记忆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提取
定义: 积极地从长时记忆中检索信息,将信 息激活并转换到工作记忆中使用的过程。
第二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高尔基 奥斯特洛夫斯基 波捷耶夫 波列伏依 富尔曼诺夫 肖斯塔科维奇
文学
《母亲》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青年近卫军》 《真正的人》 《恰巴耶夫》
音乐 舞蹈
乌兰诺娃
工作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组织与精制的区别:
精制:新知识与旧知识间的联系
组织: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长时记忆及有关的认知加工过程
工作记忆
• 根据以上分析,李老师的英语课该做如下改进:第一,通 过大量的实践和练习,将学生的陈述性知识(英语单词和 语法规则等)转化为程序性知识(英语听说读写的熟练技能)。 第二,采用多种策略记忆单词和语法。除维持性复述外, 还可以利用精制性复述策略、组织策略。例如,让学生用 新学的单词造句,让学生用新单词与以前学过的单词组成 短语,用所学的新单词或短语编写一段英语对话或短文, 利用单词的发音和词义形成联想或表象去记忆,将单词按 前缀、后缀、词根、词性、词义等分门别类组织起来去记 忆等。为了防止遗忘,还必须指导学生学会运用及时复习、 分散复习、阅读与尝试回忆相结合、部分与整体相结合、 运用多种感官协同记忆等有效的复习方法。
元认知
定义:
个体拥有的关于认知过程的知识 和对认知过程的控制。
• 元注意
• 元记忆
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活动模型
确定学习任务
设立学习目标、计划
制定学习策略
采用适应性的学习活动
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型
元 认 知
复述
编码
感觉 记忆
注 意
知 觉
工作 记忆
长时 记忆
提取
反应
专题:虚假记忆
虚假记忆(pseudo memory)是大脑记忆 的信息之间自动的组合导致不真实的回忆。 每个人的大脑都可能产生虚假的记忆,或将 事物的真实情况扭曲。人们会对自己的记忆 坚信不疑,甚至会对大脑编造的谎言信以为 真。这并非一种发病过程。所有人都会产生 虚假记忆”,特别是关于童年时期亲身经历 的场景的记忆。
• 38611252365
• 仔细观察那串数字,看你能想到什么?你会惊喜地 发现这 串数字与你所知道的一些其它事情有关:
•
• • • •
3 8→“三八”妇女节 6 1→“六一”儿童节 1 2→12个月 5 2→52周 3 6 5→365天
把新信息同别的事物进行比较;
• 在教孩子生字的时候, 把同音的字进行比 较,如“做、作”,“再、在”;让学生 看看它们的不同。 • 算术老师说:“做分数除法,先颠倒除数, 然后再相乘”。一个学生听到后想:“这 又是一个做分数的规则,在分数乘法时, 不颠倒除数,相乘就行了。”
舌尖效应
遗忘理论的比较:
理 论 衰退说 干扰说*
主 要 观 点
记忆痕迹得不到强化而逐渐减弱
学习和回忆之间受到其它材料的干扰而 导致了遗忘。 压抑说 遗忘是由于情绪或动机的压抑作用而引 起的。 提取失败 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不会消失,遗 忘是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提取线索。
第二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四,遗忘和复习
遗忘的进程: 艾宾浩斯曲线
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
遗忘的规律
遗忘发展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