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教案

合集下载

四年级人口与环境教案

四年级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环境
四年级
课时
第一课时
地点
教室
内容
第1课低碳环保生活
教学
目标
1、让学生了解低碳环保生活。
2、学生知道节约的意义。
3、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共建美好家园。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随着人类生活环境和气候的恶化,人们开始重视自己的生活方式,低碳环保,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吧。
二、学习新课探究交流
1、知识窗
读一读一枚纽扣电池的污染
节约用纸
拒绝一次性用品
节约用电
低国环境规划署提出的个人“低碳环保方式”
3、绿色行动
日常生活中你能做些什么可以减少对大气的污染?
三、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走进低碳生活,坚持低碳生活,从我们身边小事做起,共建人类美丽的家园.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全部 精品

高三最新地理教案-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全部 精品

第一单元人口与地理环境第一节人口增长与人口问题(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阅读相关图表,了解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及原因,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图,运用本地人资料绘制图表,探究本地人口发模式及特点,学会分析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征。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图表,分析不同历史时期人口增长的特征,通过列表对比,分析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的特点及造成差异的原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正确看待人口转变模式;养成积极参与社会调查、进行社会实践的习惯,树立科学的人口观。

教材分析教材首先通过学生熟悉的“60亿人口日”这一事实,同时配有主题鲜明的世界“人口爆炸”性增长图片,凸显本节主题。

结合《全球人口预测报告》材料,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关注事实的基础上,深入思考其内在的原因,使教材与社会实践紧密结合。

教材的第一目“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首先通过图文结合的形式说明世界人口增长的历程,让学生从感性上认识世界人口增长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知识窗提出世界人口平均递增20%意味着什么?增长了学生对“人口爆炸”的直观感受。

教材的第二目:“人口增长模式”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习人口增长的基础知识。

教材采取形式多样的表现方式,充分发挥图像的作用,首先展示人口增长模式示意图,使学生对此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文字说明加深学生对内容的题解,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教材重点 1.世界人口增长的历史轨迹2.人口增长模式教材难点通过分析人口年龄结构金字塔图,明确人口增长模式。

课前准备教师:搜集整理有关的人口图片和资料,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

学生:依据学案预习本节课教材知识,并记录疑点,复习回顾初中所学关于人口的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播放有关“世界60人口日”的录像,引发讨论“人口增长过快会带来哪些问题”,导入新课。

[学生活动]阅读第二页的小字部分,思考下面提出的问题:你认为世界人口增长有规律可循吗?你能说说21世纪人口增长的趋势吗?[教师强调]世界人口增长是有规律可循的。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全新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全新

地理教案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全新教学设计: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口数量与环境之间的关系;2.了解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带来的影响;3.掌握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的方法。

二、教学内容:1.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关系;2.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维护环境。

三、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教师通过引发学生的思考,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会变化?请学生进行讨论,并带出本节课的主题。

2.知识讲解与讨论(30分钟):(1)教师首先讲解人口数量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包括人口数量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教师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口数量的增长规律,如指数增长等。

(2)接着,教师讲解人口数量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如资源的短缺、生态平衡被破坏、环境污染的加剧等。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案例等形式展示这些影响。

(3)最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通过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的方法。

学生可以分小组进行讨论,并展示自己的想法。

3.小组合作(2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提出一个合理的人口政策来维护环境。

小组成员可以讨论并汇总出一个共同的政策,然后向全班进行展示。

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启示性的问题,如限制生育、控制人口迁移等。

4.总结与展望(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给出一些展望。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人口问题对未来社会和环境的影响,并提醒学生要关注人口问题,并在日常生活中做出对环境友好的选择。

四、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或图书馆等渠道,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问题,以及他们采取的人口政策。

2.学生可以进行一些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人口问题以及对环境的影响。

可以选择城市和农村,进行对比研究。

3.学生可以进行一些社会调查,了解人们对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的认知和态度。

可以设计问卷调查或面对面访谈等方式。

4.学生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向公众宣传人口问题和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人口与环境教案

初中地理人口与环境教案

初中地理人口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掌握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3.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学生对可持续发展观念的认识。

【教学重点】1.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关联;2. 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培养。

【教学准备】1. 课件;2. 相关案例资料;3. 课堂讨论话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关注人口与环境问题,提出问题:“人口增长会对环境产生什么影响?”2. 学生讨论,分享观点。

二、新课导入(10分钟)1. 介绍人口增长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压力;2. 分析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问题,如资源枯竭、生态破坏、污染等;3. 介绍我国的人口政策,引导学生了解国家对人口与环境问题的应对措施。

三、案例分析(10分钟)1. 呈现典型案例,让学生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具体影响;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案例中人口增长与环境恶化的关联;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四、课堂讨论(10分钟)1. 提出讨论话题:“如何实现人口、环境与发展的和谐?”;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建议和措施;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全班交流。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环保,提高环保意识;3. 布置作业: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撰写一篇关于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短文。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案例分析、课堂讨论等方式,使学生了解了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掌握了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同时,教师应注重课堂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果。

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环境教案

人口与环境教案教案标题:人口与环境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2. 探讨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4. 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人口增长的原因和趋势分析;2. 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3.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4. 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策略。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全球人口增长的趋势,并引导学生思考人口增长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知识讲解:2. 介绍人口增长的原因,如医疗技术的进步、生育率的下降等,并分析人口增长的趋势。

3. 探讨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消耗增加、生态系统破坏、环境污染等。

讨论与思考:4. 引导学生讨论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提出学生的观点和看法。

5. 分组讨论,让学生就如何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策略和建议。

案例分析:6. 提供一些实际案例,如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与环境问题、城市化对环境的影响等,让学生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

总结与展望:7.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人口增长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8.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在个人和社会层面上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问题,并展望未来的可持续发展。

教学方法:1. 图片或视频展示:通过视觉媒体引起学生兴趣,激发思考。

2. 小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和交流,培养合作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

教学评估:1. 小组讨论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展示他们的平衡人口增长与环境保护的策略和建议。

2. 课堂讨论:参与讨论并提出有价值观点的学生获得积极评价。

拓展活动:1. 课后阅读:推荐相关环境保护的书籍或文章,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2.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环境保护项目或机构,加深对环境保护的认识。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关于人口增长和环境问题的素材;2. 案例分析的相关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评价表格。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第一节 人口分布教学案 鲁教版必修第二册-鲁教版高一第二册地理教学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分布不均衡是人口分布最显著的特征,中低纬度、沿海、平原、城市人口稠密。

2.人口的分布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其中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

3.人口迁移受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经济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4.国际人口迁移和我国的人口迁移在不同时期受不同的影响因素,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5.人口迁移或人口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6.一旦人口规模超过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生态系统就会遭受破坏而失去平衡。

7.人口合理容量受自然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对外开放程度、消费水平的影响。

学习本单元内容后,学生能收集和呈现某区域人口分布、迁移、环境承载力等方面的地理数据、图表和地图(地理实践力)。

能够描述人口的分布及其变化,解释不同地区人口分布或迁移的影响因素(综合思维、区域认知)。

形成判断人类分布或迁移与资源环境问题关系的初步意识(人地协调观)。

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校及专业根据教育部最先发布的第四轮社会学学科评估结果整理出的社会学—人口学专业学校排名1 大学A+2 中国人民大学A+3 某某大学 A4 清华大学A-5 复旦大学A-与本单元知识相关的名人及职业第一节人口分布课标内容核心素养目标运用资料,描述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1.能够描述世界人口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

【区域认知】2.能够描述某区域人口的分布特点并分析影响因素。

【地理实践力】3.能够运用人口分布的理论,判断某地人口分布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综合思维】4.认识到人口的分布要与当地的自然、经济等相适应,树立和谐的人地观。

【人地协调观】知识清单一人口分布特点1.最显著的特点是:不均衡性,东亚、东南亚、南亚以及西欧和北美东北部是人口稠密区。

2.世界人口分布的主要规律(1)从纬度看:集中于北半球中低纬度。

气候适宜,自然条件优越(2)从海陆位置看:集中于距海较近地带。

(3)从地形上看:集中于海拔较低地带。

(4)从城乡分布看:主要趋向于城镇地区。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政教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政教案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思政教案第一部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概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旨在研究人口、资源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本课程以思政教育为导向,通过深入探讨人口与资源、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第二部分:人口与资源的关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重点讨论人口对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合理利用和管理有限的资源。

一、人口增长与资源消耗人口的快速增长对资源的消耗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大量人口需要食物、水、能源和土地等基本资源,对这些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措施来保护有限的自然资源,并推动可持续发展。

二、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为了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我们需要建立严格的资源管理制度,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

这包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监管、推动绿色发展等。

第三部分:人口与环境的关系在这一部分,我们将讨论人口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和改善环境。

一、人口增长与环境污染人口的增加会导致大量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这些过程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有效的环境保护措施,减少污染物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二、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为了改善和保护环境,我们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促进可持续发展。

这包括推广清洁能源、建立环境保护法律规范、加强环境监测等。

第四部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实践在这一部分,我们将通过案例研究和实践活动,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一、案例研究:城市化与环境保护通过研究全球不同地区的城市化过程,分析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探讨如何在城市化过程中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平衡。

二、实践活动: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组织学生参与资源回收与再利用的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浪费。

第五部分: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思考在这一部分,我们将对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重要性进行思考和总结。

人口与环境教育教案

人口与环境教育教案

人口与环境教育教案现在,人口与环境的问题越来越紧张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口与环境教育教案,欢迎阅读。

人口与环境教育教案1.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及特点,明确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坚持科学发展观,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认识科学发展观的含义,提高正确处理人口、资源、环境之问关系的能力。

3.体会人口、资源、环境之问的关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我国的资源国情是本课重点。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本课难点。

教师:收集我国资源国情资料,思考人口、环境、资源问题带来的危害。

学生:查阅资料。

一、设置疑问,导入新课地球一一她是孕育世上所有生命的母亲;她是保护这些生命得以成长的本源;她蕴藏着一切现代文明;她象征着我们最本质的财富。

地球一一她是我们永远不变的希望,是我们世代延续的生机,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小结:要善待地球,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

二、教育活动活动一: 世界地球日的来历板书: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我们共同的家园你知道世界地球日的来历吗?你了解现在地球的处境吗?思考举例:(1)人们迫于生存毁林开荒,乱采滥伐,破坏植被等;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以损害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繁荣。

(2)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实行计划生育;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

(4)根据前面提供的材料,地球的命运应该无外乎两种:一种是人类的觉醒,爱护地球,共同创造美好家园;一种是任现状恶化下去,最终使人类失去生存的空间。

原因: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板书:2.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大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我们既不能做它的奴隶,无所作为;也不能以主人自居,对大自然随心所欲地发号施令。

人类应与自然和谐相处。

活动二:开动脑筋,描绘明天人类的明天将是什么样子呢?悲观主义者描述了世界末日的景象,向全世界敲响了警钟。

人们承认面临着严重危机,但是可以通过共同的努力战胜它,寻求新的发展道路。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授课设计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本单元授课目的1.认识人文地理知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平常生活方面的作用,认识人口地理主要内容,理解主要见解和原理。

2.学会阅读相关图表,解析人口增添与经济增添的关系。

3.成立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见解。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授课目的:1.认识人口再生产见解、种类及其转变2.认识人口再生产种类的地域分布情况授课重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见解比较两种“低自然增添率”的实质差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术,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种类的转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授课方法:引导学生正确读图、表,解析相关内容。

授课过程:新的《高中地理授课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大纲中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质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

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诚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其实不能够等同于“人口发展”。

两者的内涵其实不完好相同。

人口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添快度的变化:人口素质反响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口结构可包括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等,在社会发展的不相同历史阶段,人口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单元我们从人口再生产谈起。

一、人口再生产种类及其转变。

1.人口再生产见解:狭义的见解,即教材中提出的:人口内部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令人口整体不断连续下去。

实质上,人口是在必然社会生产方式下的会集体,其构成是千头万绪的。

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水平、职业、宗教信奉等等方面其实不完好相同。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不仅人口数量在变化,总人口中的年龄、性别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及人口的素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意义上的人口再生产是广义的人口再生产。

2.人口再生产的种类人口再生产种类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添率所决定。

高中地理 1.4 第一单元 《人口素质与环境》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1

高中地理 1.4 第一单元 《人口素质与环境》教案 旧人教版选修1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1.4人口素质与环境教案教学目的:1、了解人口身体素质的含义及影响因素2、理解社会经济因素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3、理解自然环境特别是次生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4、理解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特殊影响教学重点、难点:人口科学文化素质对环境的影响课型:新授课授课过程:一、人口素质学生讨论,老师总结: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思想品德素质是人口素质的三个方面,我们仅讨论身体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人口身体素质与环境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二、环境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高低1、人口身体素质指人口群体平均的身体健康状况。

对人口身体素质有重要影响的因素有两:2、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两个因素即遗传因素、环境因素。

遗传因素是先天性的,黑人在一些力量型和耐力型运动项目上具有遗传优势,黄种人则在技巧型和智力型体育方面见长,因而中国的技巧型、智力型体育运动项目总能够在世界上首屈一指。

白种人身高普遍比黄种人高。

这些都表明遗传因素对人口身体素质的重要影响。

环境因素是后天性的,但对人口身体素质起着重要的影响,更何况遗传也是环境长期作用的结果,所以我们重点讨论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的影响。

3、社会经济环境是影响人口身体素质的主要因素尤其是现代社会,这种影响越来越大,例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一些流行病被有效控制,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在医学上的应用使一些疑难杂症得以治愈,而部分发展中国家(如黑非洲)由于经济落后、政治动乱,大批儿童因营养不良而死亡。

日本人的身高在不断上升也和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

当然自然环境对人口身体素质也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4、人口身体素质也受自然条件制约在生产力水平较低的人类社会早期,自然因素曾经起过决定性作用。

即使在今天,这种影响依然存在并不可忽视。

自然环境可分为两大类:(1)原生环境指地形、气候、湿度、降水等因素。

如土壤中某些元素过多或缺乏都会导致一些疾病的发生,克山病(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要症状的地方病)、大骨节病与硒(希腊语是月亮女神的意思,具有抗癌和延缓衰老的作用)的缺乏有关,地方性硒中毒与硒的过多有关,大脖子病(地方性甲状腺肿)与碘的缺乏有关,畸形胎儿的发生率与环境中放射线过多有关。

最新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学案》教案

最新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学案》教案

最新湘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与环境学案》教案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一、预学案【预学目标】1.人口增长的三种模式及其分布;2.人口增长状况。

3.4.地球及我国的人口合理容量的估计5.人口迁移的判别6.了解近现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预学重难点】1.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

2.理解环境承载力、人口合理容量等概念,结合我国实例,了解控制人口数量的重要3.了解近现代世界和我国的人口迁移的特点,分析其主要原因1.影响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低的因素有哪些?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什么?参考答案:经济发达程度、文化教育水平、医疗卫生条件、妇女就业状况、婚姻观等。

生产力发展水平。

2.“高—高—低”模式______________以前的人口增长模式,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两种类型。

两种的异同点是什么?参考答案:工业革命以前原始型传统型相同点:出生率都很高不同点:传统型的死亡率有所下降。

3.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在广度和深度上有什么趋势?人类开发利用的资源种类越来越多,对资源利用的深度不断提高。

4.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这对人类社会有什么影响?自然资源具有有限性,人类社会不断增长的需求与资源的有限之间存在着矛盾。

事实上, 5.人口迁移有哪几种类型?其中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又是什么?日常生活中你留意到身边发生过哪些人口迁移现象?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国际人口迁移和国内人口迁移。

前者包括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际难民定居等;后者通常包括省际迁移际迁移;根据人口迁移方向的不同将其分为从农村到农村、从农村到城市、从城市的城市、从城市到农村的人口迁移。

其中从农村到城市的人口迁移是发达国家历史上和发展家当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

日常生活中的人口迁移现象:外出上大学或出国留学;毕业后到外地工作;有同学随父母工作调动去了外地;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到到城市;三峡移民等等。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精编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精编版)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材内容剖析教材围绕人地关系对人口问题深化阐释。

人口问题是全球的第一号问题,全球诸多问题都和人口问题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和人口数量、人口素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如粮食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的形成都是由于人口与粮食、资源、环境、发展之间的矛盾所引发的。

本单元是高中地理选修课第一册的第一单元。

本单元围绕着“人口与环境”这一主题,安排了六节教学内容,第一节到第三节讲述的是人口数量与环境的关系,第四节探讨的是人口迁移的历史和现状。

因此,前三节内容联系十分紧密,其中第一节是学习第二节和第三节的基础。

人口再生产主要讲述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属于人口学的知识,讲述了人口再生产的概念,不同历史阶段出现的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深刻地揭示出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这一客观规律。

第二框题“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属于人口地理学方面的知识,通过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比较,总体上描述了世界各国和地区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分布情况。

重点难点透视1.不同阶段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对应着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类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

在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几种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都是与当时的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

2.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目前世界各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分为两种情况:(1)发达国家已完成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即人口再生产类型已处于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现代型”。

(2)发展中国家人口再生产类型总体上处于“过渡型”。

目前,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死亡率虽然已经降至与发达国家持平,但是出生率仍然很高,尚处于下降过程中,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的“过渡型”。

3.环境人口容量环境人口容量,简单地可看成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

但由于对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的理解不同,所以存在着不同的环境人口容量的定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教案
www.5y
第一单元
人口与环境
本单元教学目标
.了解人文地理知识在经济建设、社会发展日常生活方面的作用,了解人口地理主要内容,理解主要概念和原理。

2.学会阅读相关图表,分析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3.树立进一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观念。

第一节
人口再生产
教学目标:
.了解人口再生产概念、类型及其转变
2.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情况
教学重点:
.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正确读图、表,分析相关内容。

教学过程:
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大纲中要求的“人口发展”的内容,实际指的就是“人口再生产”。

严格地说,人口再生产虽然是人口发展的基本内容,却并不能等同于“人口发展”。

两者的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人口发展的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人口数量的变化、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口结构的改变,
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人口素质反映的是人口适应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人口结构可包括自然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等,在社会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人口结构也发生着深刻的变化。

本单元我们从人口再生产谈起。

一、
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人口再生产概念:狭义的概念,即教材中提出的:人口内部老一代陆续死亡新一代不
断出生、世代更替的过程,使人口总体不断延续下去。

实际上,人口是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下的集合体,其构成是错综复杂的。

他们的年龄、性别、民族、文化水平、职业、宗教信仰等等方面并不完全相同。

在人口再生产过程中,不
仅人口数量在变化,总人口中的年龄、性别结构、社会经济结构、地域结构及人口的素质都在不断地发生变化,这种意义上的人口再生产是广义的人口再生产。

2.人口再生产的类型
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所决定。

从数量上看,人口自然增长率等于出生率减去死亡率,因此,人口再生产类型实际最终取决于出生率和死亡率。

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表现有几种不同的人口再生产类型。


人类社会发展初期,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人口增长速度极低,表现为“原始型它
以极高的死亡率、很高的出生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②农业的出现带动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人口增长速度有所加快。

这一期人口再生产类型称为“传统型”,以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较低的自然增长率为特征,即“高高低”型。

③产业革命带来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二次生产力大发展,人类的生存环境得以改善,医卫
生事业进步。

这一时期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低高”的“过渡型”,即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④随着生产力的进一步提高,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和化
等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表现为“三低”的“现代型”,以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为特征。

这一时期,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对于人口再生产类型及转变,要正确指导学生读图1.1,认真分析人口再生产类型各阶
段的特点,了解其转变过程。

二、
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从世界各地区的情况看,目前发达国家或地区已完成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表现为
“三低”的“现代型”;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出生率较高,人口再生产类型表现为“高低高”的“过渡型”。

不同的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转变,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同,社会、经济、文
化及环境等的差异,并不具有同步性,也存在着各自的一些特点:
.发达国家的人口再生产均已处于“现代型”,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甚至出现负增长。

如德国、匈牙利等国,人口已连续多年为负增长。

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再生产总体上处于“过渡型”,但不同国家和地区仍有差别:
①非洲国家是发展中国家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的典型代表。

②亚洲和拉丁美洲的人口再生产也处于高出生、高增长阶段,但有些国家已进入或正进
入“现代型”。

如韩国、新加坡、古巴、乌拉圭等国。

我国目前已接近“现代型”。

③大洋洲除澳大利亚、新西兰外,其余国家或地区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均表现为高出生率、
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

本课小结:
要求学生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及转变并能运用图表进行分析,再让学生了解其地区分
布。

板书设计:
第一节人口再生产
一、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
狭义
.人口再生产的概念
广义
2.人口再生产的类型:
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原始型”——“很高、极高、极低”
(2)“传统型”——“高高低”
(3)“过渡型”——“高低高”
(4)“现代型”——“三低型”
二、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差别
2.发展中国家内部的差异
教学后记:
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图表运用的能力,以图代文,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其转变过程。

课后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人口再生产的正确含义是(

A.出生人口多于死亡人口
B.生生死死、世代更替
c.不断有新的人口出生
D.不断有老年人口死亡
2.如果它的出生率是1.1%,死亡率是1.0%,它的人口再生产类型属于(

A.原始型
B.传统型
c.过渡型
D.现代型
二、填空题
.人口再生产类型是由人口的


决定。

2.以高出生率、低死亡率和高自然增长率为特征的人口再生产类型是
型。

三、问答题:
简要写出四种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各自特点。

参考答案
一、1.B
2.D
三、
.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2.过渡
三、原始型是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和很高的出生率,人口增长速度极低。

传统型是出生率和死亡率低
于原始型,但自然增长率高于原始型,人口增长速度比原始型快,过渡型的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都高,死亡率低,人口增长速度很快。

现代型则表现为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都低,人口平均预期寿命进一步延长,世代更替缓慢,人口年龄结构呈老年型。

www.5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