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专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文题目:我对自然辩证法的看法
学院:
专业:
姓名:
学号:
摘要:自然辩证法是研究生课程中一门必修的课程,这门课程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使我们学到了如何运用哲学的眼光以及辩证的思维去看待问题,也使我们知道怎样的科学态度才是一名真正的科研工作者所应具备的。对于在研究课题时所遇到的问题以辩证的,可持续发展的,创新的眼光去看待。面对生活我们应以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去乐观积极的生活。也了解到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对自然的改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哲学辩证发展创新
Abstract: Natural dialectics is a compulsory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study. This course has a vital role in our future study and research. It not only makes us learn how to use philosophy and dialectical thinking, but also makes us know how scientific attitude is a real scientific research workers should have. For the problems encountered in the study of the subject of dialectical, sustainable
研究生课程自然辩证法论文.doc
物理学的边缘与唯心主义
摘要
本文通过对物理学的几个疑惑和前沿物理学的几个理论的描述,引出物理学与唯心主义交接的边缘,并以辩证的方法深入探讨它们(物理学和唯心主义)之间的关系,得出自己的看法和结论。
关键词:物理学;边缘;唯心主义
目录
摘要 (1)
目录 (1)
一.引论 (1)
二.唯物与唯心主义的基本理论 (2)
三.物理学的若干困境 (2)
四.我们是否真正看清了我们的世界 (5)
五.总结 (6)
参考文献 (7)
一.引论
有没有最小的物质组成单元,即是最小又如何在现有的物理模型下描述它,真空无法组成物质,那么意识呢,还是我们的理解范围有限;量子力学的哥本哈根理论告诉我们,量子层面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随机性,是上帝掷在骰子,还是有多个平行的世界;宇宙的外面是什么,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是人类意识的边
界,在那外面的区域,任何的一切不存在以外面的意识为出发点的既定意义。
物理学本来就被定义成一门“形而下学”,是研究事物规律、特征的,至于对世界本原的思考,这根本不在物理学范畴之内,属于“形而上学”的任务。当物理学接触到了“世界本源”问题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我们摸到了物理学的边缘。然而,这却是无可避免的。
二.唯物与唯心主义的基本理论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世界是物质的,宇宙间的一切都起源于物质,人是物质长期演变进化的结果,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的特殊形式。观点很明确,先有了物质才有了人类,然后有了意识和精神,所谓的神、上帝只是人们意识的产物,是人类在科学技术不发达的年代对一些无法解释的现象产生的精神偶像。而唯心主义则普遍夸大精神的力量,将精神实体化,或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精神的。一些粗俗的唯心主义不在本篇探讨之内,同样一些伪科学亦不在本篇探讨之内。这里先声明一下,本人是坚定的唯物主义者,但是并不视唯心主义如洪水猛兽,唯心主义亦不乏大师,苏格拉底、柏拉图、笛卡尔(我思故我在)、黑格尔、尼采等等都是有名的大师。他们的理论有些方面还是很有指导作用的,我们要以辩证的眼光看待问题嘛。不过,本文主要探讨的却是物理学中的“唯心主义”。
自然辩证法结课论文——论问题意识在科研中的作用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论问题意识在科研过程中的作用
院(系):研究生学院
专业:信息与通信工程
学生姓名:张三
学号: XXXXXXX
导师:
2012年11月2日
摘要:
英国哲学家、科学家波普尔说:“科学只能从问题开始。”在哈佛大学师生中也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T he one real object of education is to have a man in the condition of continually asking questions”(教育的真正目的就是让人不断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可见问题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链接情意活动的指南针,是攀登创新高峰的垫脚石。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最高层次,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科研人才,是时代赋予研究生培养单位的历史使命。问题意识作为研究生创新的前提条件,要提高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就必须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问题意识着手。
关键字:问题意识;科学研究;研究生
正文:
一、引言
学习过程如果没有问题的发现和提出,那么就不可能有创新和发展。现代思维科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创新的源泉。一切发明创造都是从问题开始的。亚里斯多德说:“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被誉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也在更高境界上阐述了这个问题,他指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在现在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越来越把教师的上课所讲的内容当成“金科玉律”,缺乏自己对问题的见解,被动的接受所谓的“标准答案”。缺乏问题意识正成为我们学习过程中逐渐凸显的问题。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1. 引言
自然辩证法是一种哲学理论,旨在探索自然界的发展与变化。它与形而上学和经验主义不同,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运动发展的规律。本论文将深入阐述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原理,并探讨其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2. 自然辩证法的概念和原理
自然辩证法源于古希腊哲学家黑格尔,后经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发展与完善。其核心概念包括事物的内在矛盾、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以及量变转化为质变等。自然辩证法的原理是基于对自然界事物运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它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在的矛盾和对立推动的。
3. 自然辩证法在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1 自然辩证法与物理学
自然辩证法对物理学的影响首先体现在对矛盾和对立的认识上。物理学的发展离不开对相互作用和对立力量的研究。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物理学家能够更好地理解物质的运
动和变化规律。例如,通过对矛盾和对立力量进行分析,物理学家可以预测和解释自然界中的复杂现象,如量子力学的奇特现象和宇宙的起源。
3.2 自然辩证法与生物学
自然辩证法在生物学中的应用广泛而深远。生物学研究的
核心是生物体的发展和进化过程。通过应用自然辩证法的原理,生物学家能够探索生物体发展中的内在矛盾和对立。例如,通过对生态系统中对立力量的研究,生物学家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互作用、生态平衡的维持等。此外,自然辩证法也对人类的遗传学研究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3.3 自然辩证法与化学
化学作为研究物质的变化和反应规律的学科,也积极运用
自然辩证法的原理。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内在矛盾进行研究,能够更准确地预测和控制化学反应的过程。自然辩证法的观点也对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2021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范文
2021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
8篇)范文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性质的交叉学科,是人们认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重要方法, 在辩证思维的指导下, 有助于人们树立正确的科学思维体系、形成科技发展的战略眼光。本文整理了8篇“自然辩证法小论文范文”,供有需要的读者参考。
自然辩证法小论文(标准格式范文8篇)之第一篇: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及其生态意义研究
摘要:恩格斯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晚年作品《自然辩证法》关键思想,一直以来肯定其价值以及批判其思维的两派学者各抒己见争执不休。随着研究深度逐步提升,学术界逐步认识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积极意义,同时认识到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诠释“人”、“自然”以及“实践”三要素的重要价值,这对于当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绿色社会,可持续发展社会的中国政府而言可谓意义重大。
关键词:恩格斯,自然辩证法,和谐社会
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的成就一向被马克思的光辉遮蔽,这就导致恩格斯很多哲学思想并未得到应有重视。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作为恩格斯晚年着作《自然辩证法》中的重要组成,其最初引发关注的原因竟然亦是与马克思相关。当时“批判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实证的马克思主义”两派学者针对马克思主义是否属于纯粹科学进行激烈论辩,作为马克思密切伙伴的恩格斯,其晚年阐释的自然辩证法成为两派学者争论的桥头堡。伴随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热度持续提升,与其相关的学术研究观点亦是层次不穷,支持者与反对者各执一词,时至今日,恩格斯自然辩证法依旧热度不减,并且逐步在现代社会建设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1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批判及驳斥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辨证法论文---科学技术是怎样改变人类精神生活的
论文题目
科学技术是怎样改变人类精神生活的
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班级:研08 2班
学号:850229
姓名:薄纯磊
科学技术是怎样改变人类精神生活的爱因斯坦说:“科学的目的一方面是尽可能完备的理解全部感觉的经验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通过最小个数的原始概念和原始关系的使用来达到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科学对改变人类社会和人类生活的重要性。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进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步,生产力的改变标志着社会的进步,所以科技能推动社会进步,从而改变人类的物质生活,当人类的物质生活达到一定得水平,人们才能考虑精神文化生活,进而改变人类的精神生活,那么科学技术是怎样改变人类精神生活的呢?
第一,科学技术推动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
马克思指出:“自然科学是一切知识的基础”。人类为满足生活和生产的需要,在认识自然与改造自然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科学技术知识,是整个人类知识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人类在发展科学技术的同时,也锻炼了自己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智力水平。自然科学和技术,都具有强大的认识功能。它们既是人类以往认识和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又为人类继续扩展和深化自己的认识——既包括对自然界的认识也包括对整个世界的认识——提供了新的起点和新的手段。自然科学的进步不仅意味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起步,而且也为社会科学对社会的认识,思维科学对思维的认识提供了知识的基础和科学的方法。现代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正在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自然科学以外的各门科学
中,并在这些科学领域获得了日益重要和卓有成效的应用。技术的进步不仅为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工具,而且也为一切科学认识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强大的研究手段。正是这些技术手段以其日益增强的信息获取,传递和处理功能,在越来越大的程度上使人类的感官和大脑得以延长,使人类的认识能力终于突破自身生理条件的局限得以不断提高和扩大,从而推进了整个人类认识的发展。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自然科学观的反映。下面是小编想跟大家分享的自然辩证法论文模板,欢迎大家浏览。
一、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现状扫描
1.教学过程不合理教学过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时代性不足。目前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社会论、中国马克思主义科学技术观与创新型国家等5个方面。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都偏重于经典理论的阐释,对于科学与伦理关系的探讨、思维方式演进规律的探寻等时代焦点性问题至多只能点到为止,无法深入分析。二是课堂规模超大。由于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逐渐扩大,从1980年的每年不足万人增加到2013年的53.9万左右,而师资人员并没有相应增加,这造成现在高校硕士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课程教学班级一般都在150人以上,甚至200人以上。其直接造成两个问题:一是教师工作量大,疲于奔命,根本没有时间学习提高,追踪现代科技发展前沿;二是学生大都来自不同的院系,无法做到因材施教。
2.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学效果不理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学生普遍兴趣不高,到课率低。不少研究生认为学习本课程是为了获得学位而不得不完成的任务。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这方面的问题就更为突出,由于其在培养目标上侧重于应用性,这导致部分专业硕士研究生错误地认为作为公共基础课的自然辩证法课程并不重要,专业课程才是学习的重点和核心;由于研究生政治理论公共课教学班级规模普遍较大,任课教师教学管理一旦处于“放松”状态,研究生到课率不高也就不足为奇了。二是即使有部分课堂学生到课率较高,但吸引学生的主要是教师上课时所展现出的幽默感或讲述的有趣故事,教师表演的色彩远大于教育的实际效果,并没有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水平和创新能力。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1500字
以自然辩证法为基,引领电力系统转型之路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自然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以及科学技术与人类社会相互作用的理论体系,是对以科学技术为中介和手段的人与自然、社会的相互关系的概括、总结[1]。自然辩证法总结了人类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最一般规律,对人类的生产生活以及各行各业的科学研究工作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电力系统作为世界上最复杂的人工动力学系统,其本身的安全经济运行对于人类社会而言至关重要[2]。正是因为自然辩证法提供了统一的科学规律引导,电力系统领域庞大而浩博的科学研究工作才能持续有序地开展下来。近些年来,全球气候状况不断恶化[3],在国家“双碳”目标[4]与“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5]的引领下,中国电力系统正在实现向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转型。本文依据自然辩证法的基本理论与概念,剖析电力系统转型的发展方向与关键技术难题突破,旨在为未来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参考。
一、电力系统发展方向——辨识主要矛盾
随着化石能源的逐渐枯竭,将新能源作为电力系统的主要能源供给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趋势,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成为电力系统的必然发展方向。因此,可以辨识出当前电力系统发展的主要矛盾是大规模新能源接入后对电力系统更高运行调控能力的需求与电力系统本身不充分、不完善、不协调的能力之间的矛盾。
想要实现电力系统的进一步发展,便必须依据主要矛盾、突破主要矛盾,对电力系统进行升级改造,从物理层面和技术层面提高电力系统的整体能力,使其成为适配于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的充分完善协调的电力系统。需要明确的是,在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世界进步的必然需求之下,电力系统的升级转型已经成为历史必然,以新能源为主体的发展方向是由自然世界能源分布的规律与其本身特性决定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或改变。可以预见的是,未来电力系统必然会迈入到新的阶段,因此面对目前发展路上遭遇的困难与挑战,电力系统科研工作人员需要积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直面挑战、迎击困难,提供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案。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要求(精选五篇)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要求(精选五篇)
第一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要求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要求
1、论文样式参见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在学校教务处网页查找),封面稍作改动、后记略去,其它体例要求不变。
2、正文前有中文内容提要,关键词;文后附英文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字数一般在3000字以上。
3、论文选题不宜太大,一般不超过教材中一节的内容,如果题目太大,只能从某一具体角度去展开论述,否则记为不及格。
4、抄袭他人文章(论文检测系统中重复率超过30 ),一经查实(在学生毕业离校前),依考试作弊论处,取消成绩,并报请相关部门追究纪律处分。
5、第9周星期一第3、4节课上缴论文(A4纸打印),同时电子文档以附件形式发至*****************,逾期将论文送到逸夫楼二楼南区公共管理学院教师个人信箱,截止时间为第11周的周一。过时不候,作缺考处理,编入下一年级重修。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要求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要求
1.调研报告或论文一篇,建议2500字左右,题目自选,需有摘要、正文、注释或参考文献;对调研报告而言,除上述要求外,还需有调研目的、调研地点或访谈对象等。
2.或者写几篇小文,每篇几百字,合计2500字左右,文章表现形式可为观后感、读后感、议论文、杂文和随笔等;亦可2-5人合写(主要适合于调研报告),但建议平均每人不少于2000字,如4人合写不少于8000字;对合写的论文,若无特别说明,将按排名先后分别打分。
3.要求写出真情实感,有时代感、学术性和独创性;提倡写一些较小、较具体的题目,以小见大;摽窃、抄袭、雷同、或未按指定时间和方式提交论文者,其平时成绩以零分计算。
【精品】自然辩证法论文三篇
【关键字】精品
自然辩证法论文三篇
关于自然辩证法
关于近代的形而上学自然观
浅淡为什么近代中国没有产生现代意义上的科学技术
关于自然辩证法
On Natural Dialectics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自然哲学基础就是自然辨证法。这个事实上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比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还要更加基本。马克思主义者所信仰的自然哲学基础应该是自然辩证法,而不是经典的达尔文主义。有些人认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应该讲实际,不应该关注所谓"玄学"上的问题,(这里的"玄学"所指的是深奥的哲学思想而不是宗教迷信) 但其实马克思与恩格斯的著作本身就带有许多非常深奥的哲学论点,应该说,没有它们就不会有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不过马克思主义者们确实应该认为,哲学不仅仅是认识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的理论,而更为重要的是改造自然,社会与人自身的理论。事实上,自然辨证法并不完全排斥经典的达尔文主义,它是达尔文主义在更高水平上的发展,就像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对于牛顿的经典力学一样。经典达尔文主义是自然辨证法在前社会的生物范畴之内的一种近似,就像经典力学是相对论在底速状态下的一种近似,或是量子力学在宏观水平上的一个近似一样。经典达尔文主义的庸俗性之一就在于,它将它本身在一个有限的程度上所认识到的,在一个有限的范畴内起作用的"自然"与"自然法则"看作是一个永恒不变的具有形而上学意义的绝对体。人类只可能在它的面前磕头,而不可能改变它。在它的面前人类永远都是被动的奴仆。这个观点是错误的。事实上,在现今的社会环境当中,这种将经典的达尔文主义理论社会化与绝对化的效果就是在为现今的国际范围内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提供理论根据。因为在这样的一个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理论框架当中,剥削是合理的,侵略战争是符合"自然规律"的,为穷人辩护,为一个更加公平合理的社会而奋斗却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事实上,人类,或者说更为广义上的宇宙中的类社会系统,相对于自然界本身是一个互动的关系,而不是完全被动的关系,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这种互动性也会越来越强,这个就好像中国古代哲学中的”天人互动”的理论。
研究生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科学发展进步与社会政策和
制度的关系以及反思性评价
农业资源与环境
在人类社会诞生之后,科技自始至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和演变。农业一直以来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重中之重,很多科学技术都是以服务农业为目标发展起来的的。因为人有吃饱饭的需求,人也有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欲望,更有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之心。因此人类不管是在生产力较低的原始、封建社会,还是近现代社会,人类的科学技术是一直向前发展的,封建社会及以前的时期科技发明主要倾向于农业生产,在近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明倾向于改善生活质量,但是有些时候更注重于战争的需要。但是,无论如何很多科技的发展都是依赖于农业的。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不同社会政策、不同制度会导致不同的科技发展成果。
绿肥在农业发展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绿肥是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绿肥是一种养分完全的生物肥源。绿肥的历史是伴随着农业的产生而产生的,从有了农业文明开始就有了绿肥的使用。然而,尤其是在近代,世界各个国家都“不约而同”的忽略了绿肥的发展和使用,转而青睐于化肥的使用。在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后,化肥的负面作用,如环境污染、土壤板结、土壤肥力下降等,日益显现出来。这才引起了人们再次关注绿肥的优点,尤其是在环境方面和肥力方面的优势。
让我们来看看几个典型国家的农业发展历程中绿肥的发展状况来分析不同的社会政策和制度对科技发展的影响。
一、美国
美国是一个相对很年轻的国家,从国家独立至今仅仅才两百多年的历史,但却在很短的时期内实现了农业现代化。美国农业的发展有很多有利的条件,如人少地多,可耕作的土地多,气候适宜,长期处于和平环境和没有封建制度的束缚等。但是即便如此,早期的美国农业发展并非很快,真正使美国农业领先于世界起决定性作用的是美国的农业政策。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论文
思想方法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一个重要层次,它是
关于整个现实世界普遍联系的科学思想方法。自然辩证法强调,自然界是一个统一的有机体,各种自然现象和物质之间互相联系、相互作用,任何一个自然现象和物质都是在其相互关系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的。自然辩证法认为,自然界的发展是一个不断进化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自然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是贯穿于自然科学研究始终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具有普遍性和科学性的特点。
三)“唯物主义辩证法”——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
唯物主义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马克思主
义辩证法的最高层次。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物质是世界的本原,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和意识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唯物主义辩证法认为,事物的发展是由内部矛盾推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矛盾的解决是事物发展的前提。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方法,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始终的重要思想方法,它具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什么是科学技术哲学?
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研究科学技术的哲学学科,它主要关注科学技术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以及科学技术与社会、文化、人类生存等方面的关系。科学技术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科学方法、科学理论、科学实验、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等方面。科学技术哲学是一门重要的哲学学科,它在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哲学的联系和区别
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技术哲学都是哲学学科,都是研究事物的本质、规律和发展趋势的学科。但是,两者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联系。
【完整版毕业论文】自然辩证法论文---自然辩证法对计算机技术的指导
自然辩证法对计算机技术的指导
摘要:
作为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自然辩证法的学习和研究具有较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其中对计算机领域的研究和指导性的价值就是它的一个主要方面。当今社会,计算机学科给我们带来的便捷充分体现了我们对科学技术的正确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彻底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本文运用科学方法论和科学技术观等知识,从计算机的发展角度,浅谈自然辩证法知识在计算机研究中的意义。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计算机技术;科学方法论;指导意义
一自然辩证法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1.1自然辩证法简介
自然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对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以及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科学技术观、科学技术方法论它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作为贯彻其研究全过程的中心线索,总结了自然界发展的总规律,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规律,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科学技术研究的方法。马克思主义自然辩证法主要分为自然论、科学与科学方法论、技术与技术方法论和科学技术与社会四个部分。
在自然观上,自然辩证法克服了传统的自然观认识上的直观、思辨上的局限以及近代自然观的形而上学与机械论,对自然界的根本看法和观点作出了即唯物又辨证的回答。
在科学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克服了先验论的形而上学和唯理论的唯心主义倾向,将归纳法和演绎法辨证的结合。第一次将社会实践放到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首要地位,强调了实践的重要作用,从方法论的高度阐明了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科学技术观方面,马克思和恩格斯深刻的揭示了科技自身发展的内在逻辑,并且把科技的发展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来考察。社会的需求,特别是经济的、生产的需求推动科技的发展;而科技的发展又推动了社会历史的前进。从而,把辨正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贯串于对科技的认识之中。
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论文
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论文
题目: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学生姓名:
班级:
学号:
科学与技术关系的思考
摘要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一体化趋势凸显科学的技术化、技术的科学化,人们已经不能在科学与技术之间划上一条鲜明的界线。科学与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是辩证统一。只有弄清楚科学与技术的辩证统一关系,才能实两者协调发展。只有深刻把握科学、技术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我们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制定合理的科学技术政策,推动社会健康发展。
关键字:科学、技术、辩证统一、科学技术一体化
1、绪论
今天,人们往往把“科学”与“技术”这两个名词简称为一个词:“科技”,尽管这种简称正确与否有待认真推敲,但他确实表明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马克思提出“科学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已经过了一个多世纪,这期间,世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科学已日益成为生产过程中独立的、第一位的重要因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邓小平敏锐觉察出当代科学技术及社会生产发展的态势,创造性地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重要论断。从技术发明的过程看,从技术目标的确立到理论成果的实际应用都少不了科学的应用。在技术发展遇到难题时,则往往求助于科学理论。这种情形表明,一旦科学上有了新发现,就能很快地在技术上得到应用。而当代科学的发展更是离不开技术的进步,具体到一项科技活动,人们在其中已经很难区分它是科学研究还是技术研究,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已经融为一体。
2、科学与技术的概念
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和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二者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别,为了弄清楚他们之间的辩证关系,要先搞明白科学、技术的概念。
自然辩证法作业论文
自然辩证法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根据我国科学发展观,势必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将原来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粗狂式发展,转变为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和谐共进的形式。十八届五中全会上,生态文明建设将首次写进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由过去的“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转变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以辩证法为基本方法论,对自然界与人类社会进行了整体性的诠释。在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战略部署时,这一诠释帮助理解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的一种辩证整体的关系,理清人与自然生态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支撑的关系。
关键词:恩格斯,生态思想,生态文明建设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飞速发展,2014年中国GDP增7.4% 破10万亿美元,位列世界第二。国际上惊奇于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国人也在享受经济飞速增长后,质量大幅提升的物质文化生活。可是在享受经济发达所带来的利益的同时,也警醒于来自大自然的警告。2014年人们学会了关注PM值,特别是北方地区人民才惊觉原来长时间笼罩在他们视野中的不是雾,而是带有危害的雾霾,甚至发展到“谈霾色变”。出门在外也只能将自己藏在厚厚的口罩后面。泥石流、沙尘暴、极端天气还在让人头痛不已,新的问题又不断涌现出来。经济再如何发达也不是一日能解决,特别是一些生态破坏是不可逆的,
不可再生资源一旦浪费掉,那是几亿年才能恢复过来,不说是否能完全恢复过来,恐怕在这么漫长的岁月之中,人类早已灭亡。我们不能以一时之利益,而断绝了人类的未来。中国作为一个“以和为贵”的国家,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合一”和大同世界,立足于当下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
自然辩证法论文——浅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自然辩证法
课程论文
题目浅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姓名苏晓勇
学号********** 学院机械与车辆学院
专业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2013年 4 月 25 日
浅谈人与自然的关系
摘要:在自然辩证法中,人的本质就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而自然,在广义上指具有无穷多样性的一切存在物,与宇宙、物质、存在、客观实在等范畴同义,包括人类社会;在狭义上指与人类社会相区别的物质世界,通常分为非生命系统和生命系统。被人类活动改变了的自然界,通常称为“第二自然”,或“人化自然”。人与自然关系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关系。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也是人与自然关系史。人与自然共处在地球生物圈之中,人类的繁衍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大自然,所以必须以大自然为依托,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让大自然造福于人类,服务于人类。
关键词:自然辩证法,人与自然,社会,科学发展
前言:经过9周的时间,我们在刘丹鹤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对自然辩证法这门课程的学习。经过学习,让我受益匪浅,也借这个机会,在这里谈一谈自己通过学习这门课程的一些感受,谈谈自己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看法。自然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界和自然科学发展的普遍规律的科学。它是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和科学观,又是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方法论。自然辩证法是科学技术哲学主要内容之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哲学学科。它是自然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之间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产物,因而具有文理交叉或哲学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交叉的特性。因此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待与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是非常客观与必要的。只有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认识清楚,使两者之间能和谐共处共同发展,自然是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没有他我们人类是不可能有这样的文明,所以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和谐社会的必经之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理工大学硕士研究生
《自然辩证法》课程论文
2013-2014学年第二学期
论文题目:从测绘学科角度看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
作者:
作者学号:
作者所在学院、专业:测绘学院测绘科学与技术
论文评语:
【优秀】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很好地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分析论述,逻辑结构严谨,论证充分,参考文献规范,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良好】论文选题符合本课程要求,作者能够结合专业实际对论题展开论述,逻辑结构比较严谨,论证比较合理,参考文献比较规范,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教师签字:
【中等】论文选题符合该课程要求,有些段落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关系,语言比较流畅,论证具有一些合理性,标注了相对规范的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本课程要求,个别内容之间具有一定逻辑关系,资料较丰富,语言比较流畅,表明作者在论文上下了一些功夫,标注了参考文献。教师签字:
【不及格】论文选题基本符合课程要求,论文中资料比较多,但剽窃现象比较严重,治学态度不严谨,逻辑结构混乱,标注不规范,写作不认真。教师签字:
目录
1 测绘学科的发展 (1)
1.1 GPS技术发展现状 (1)
1.2 RS技术发展现状 (2)
1.3 GIS技术发展现状 (3)
1.4 数字测绘技术发展现状 (3)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4)
3测绘学科彰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3.1传统工程测量技术彰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3.2遥感科学技术彰显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5)
3.3 全球定位技术在军事中的应用彰显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 (6)
4 结束语 (7)
参考文献 (7)
从测绘学科角度看科学技术的第一生产力功能
The func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s the first productive forc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urveying and mapping engineering
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
【摘要】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电子学、电子计算机、近代光学和航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测绘科学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使测绘科学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科学技术的飞快进步,推动了测绘科学与技术的发展,同时测绘行业的发展也推进了国家各项工程项目的顺利进行。传统测量技术对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了技术指导。利用遥感、全球定位系统,开展了气象预报、资源勘探、环境监测、农作物估产、国防建设等工作,彰显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关键词】测绘科学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生产力
1 测绘学科的发展
测绘科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有着悠久的历史。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不,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测绘学科的理论、技术、方法及其学科内涵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在当代,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航天技术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使测绘学科的理论基础、研究领域和科学目标正在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发生深远的变化。由3S技术组成的测绘科学技术在信息采集、数据处理和成果应用等方面也正在步入网络化、数字化、可视化、实时化和智能化的新阶段。测绘学科是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服务学科,是国家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基础和国民经济各部门的服务支撑。测绘科学与技术水平的提高与进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国防实力的提高有着直接的重要的影响,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水平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1.1 GPS技术发展现状
80年代以来,随着GPS定位技术的出现和不断发展完善,使测绘定位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革,为工程测量提供了崭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在我国GPS 定位技术的应用已深入各个领域,国家大地网、城市控制网、工程控制网的建立
与改造已普遍地应用GPS技术,在石油勘探、高速公路、通信线路、隧道贯通、建筑变形、大坝监测、海岛或海域测量等也已广泛的使用GPS技术。随着DGPS 差分定位技术和RTK实时差分定位系统的发展和美国AS技术的解除,单点定位精度不断提高,GPS技术在导航、石化工程测量、碎部点的测绘与放样等领域将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尤其是今年来各地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的相继建立,极大地方便了GPS定位技术的使用。
1.2 RS技术发展现状
(1)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日趋成熟
轻小型低空遥感平台的发展历史较短, 但由于具有机动灵活、经济便捷等优势, 在近年来受到摄影测量与遥感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并得到了飞速发展。低空遥感平台能够方便地实现低空数码影像获取, 可以满足大比例尺测图、高精度的城市三维建模以及各种工程应用的需要。由于作业成本较低,机动灵活、不受云层影响, 而且受空中管制影响较小, 有望成为现有常规的航天、航空遥感手段的有效补充。
(2)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在测图中发挥重要作用
遥感卫星除影像分辨率的不断提高之外, 遥感卫星传感器的成像方式也向多样化的方向发展, 单线阵推扫式成像方式逐渐发展到多线阵推扫成像, 立体模型的构建方式也随之多样化, 更加合理的基高比和多像交会方式可进一步提高立体成图的精度。随着商业高分辨率遥感卫星数量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市场上可供选择的卫星影像数据日益增多, 为大规模、快速采集地理空间信息提供了可靠的数据保障。
(3)航空数码相机成为摄影测量数据获取的重要手段
相对于传统的胶片式航测相机, 数码相机的最大优势是在不增加飞行成本的条件下, 获取大重叠度的影像数据, 多视影像中相邻影像间的变形较小, 如果采取多基线摄影测量的方法, 将多幅相邻影像同时处理, 则可以大大增加交会角, 能够大幅度提高影像匹配、立体测图和三维重建的精度和可靠性, 并有利于真正射影像的制作。
(4)地面激光雷达成功应用于三维建模
采用地面激光雷达技术可以直接获取待测地物高密度、高精度的三维坐标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