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未形成完整体系的原因——广义进化论角度的探究
近代以前中国为什么没有出现系统的经济学——兼论提出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学的猜想
一
、
而是 近代 以前 中国为什 么没有 出现 系统 学科有关 的知识就不再是零散地存在着 , 由这
一
的经济学
近年来 , 笔者在学习中外经济思想史或经济学
说史 时 , 常常被 一个 问题 困扰 , 何 在 近代 之 前没 为
个结构统一整合起来 , 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 互相
联系, 互相支持。现代经济学的假设 , 首先是经济 人假设 。著名经济 学家 田国强在《 现代经济学的 基本分析框架》 一文 中说 : 现代经济学分析框架 “ 中的第二个基本组成部分是对 经济人的行为方式 作出假设 。这个假设 至关重要 , 是经济学的根基。 个经济理论有没有说服力和实用价值 , 一个经济
人们无限欲望 的学问 , 而世界上 的资源是有 限的 ,
只要 有一 个人 是 自利 的 , 且 他 的 物 欲是 无 穷 的 , 并
就不可能实现按需分配 , 就需要解决如何用有限的 资源满 足需要 的问题 , 也就 需要经济学。 [(0 ”2 P ) J1 6 《 国富论》 在好几个地方 系统 分析 了“ 经济人” 假
中外学术界一般认为 , 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 系统的科学是产生于 1 世 纪英 国的古典经济学 , 8 其先驱者为威廉 ・ 配弟和弗朗斯 瓦 ・ 魁奈等人 , 但
实现了西方经济学演进 中的革命 , 并创立 了整个古 典经济 学理论体系 的是亚 当 ・ 密 , 斯 其代表作是 17 年出版的《 76 国富论》 。这 时候正是英国资本主
人不是 ‘ 自利 ’ 也许 就不会有经济学。因为经 的,
济学 主要研究 如 何 用 有 限 的 资源 来 最有 效 地 满足
国的资本主义社会为研究对象 的。《 国富论》 的理 论体系 , 如果从现代经济学所应具有的范式和分析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专科《人文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72)
最新国家开放⼤学专科《⼈⽂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72)(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学电⼤专科《⼈⽂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72)(精华版)最新国家开放⼤学电⼤专科《⼈⽂社会科学基础(A)》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2072)考试说明:本⼈汇总了历年来该科所有的试题及答案,形成了⼀个完整的标准考试题库,对考⽣的复习和考试起着⾮常重要的作⽤,会给您节省⼤量的时间。
内容包含:单项选择题、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
做考题时,利⽤本⽂档中的查找⼯具(Ctrl+F),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库还有其他⽹核、机考及教学考⼀体化试题答案,敬请查看。
⼀、单项选择题 1.据资料统计,⽬前各类宗教信徒约占世界总⼈⼝的( )。
A.80%2.我国把马克思主义列为⼈⽂社会科学体系中的( )。
A.综合性的主⼲学科3.⼈⽂社会科学知识开始以分门别类的⾯⽬出现的时间是( )。
C.17-18世纪4.“计算机⼗插花艺术”是对哪⼀个国家企业管理艺术的概括( )。
D.⽇本 5.在以下各种⼀般研究⽅法中,⼈⽂社会科学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较为偏重哪⼀种( )。
B.定性研究 6.就现代科学发展状况看,“科学⽆国界”这⼀说法⽐较适⽤于( )。
B.⾃然科学技术领域7.系统论的创始⼈是( )。
C.贝塔朗菲8.下列哪⼀组学科被认为是最为典型的综合学科?( ) B.现代管理学、⼈⼝科学、科学学9.据有关资料分析,1978年以来当代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成果最为突出的学科是( )。
A.经济学10.⽀配了20世纪世界哲学发展基本⾛向的理论先导是( )。
A.19世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西⽅⾮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科学主义与⼈本主义两⼤思潮11.以“唯⼀真正的历史就是总体的历史”为理论旗帜,注重对⼈类⽣活的各⽅⾯因素进⾏跨学科、长时段综合研究的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学流派是( )。
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与经济学
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与经济学中国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与经济学虽然没有像现代经济学那样系统和完善,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们对经济问题的思考和实践也逐渐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理论。
本文将从古代经济学思想、经济理论的基本特点和主要内容以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这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古代经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中国古代经济学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与人的生活实践紧密相连,强调实用性和务实性。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主要集中在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方面,对于如何提高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有着浓厚的兴趣。
而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也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强调个体道德和伦理的同时,也注重经济活动对社会发展和和谐稳定的影响。
二、古代经济学思想的主要内容1. 农业生产农业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因此古代的经济学思想中也强调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礼记·民义》中有“黎民以事田畴”之说,强调了农民在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古代学者们关注的问题是如何提高农业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的发展。
他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农事管理、耕作技术、灌溉水利等方面的具体建议,为古代农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商品流通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还关注了商业交流的问题。
商业交流在古代中国的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于增加社会财富、促进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
《墨子》中有关于货币的论述,论证了货币在交换中的作用。
《韩非子》中也提到了交换的概念,强调商人在经济中的积极作用。
这些都为古代商业交流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三、古代经济学思想对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影响古代经济学思想虽然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没有发挥像现代经济学那样的直接和决定性的作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
古代学者们对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的思考,为古代中国提供了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
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强调实用性和务实性,关注于农业生产和商业交流,为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与理论体系
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与理论体系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的经济发展在古代就已经开始了,经过历史长河的沉淀和发展,逐渐形成了中国特有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系。
一、农业为基础的经济思想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农业被视为中国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基础。
农业不仅是粮食生产的基础,而且是国计民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系基本上是以农业为基础的,探讨农业的发展和管理方法是经济思想发展的重要内容。
二、封建的经济理论古代中国的社会制度是封建社会,封建制度的经济基础就是土地所有权制度。
封建社会的经济理论比较完整,反映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经济的发展形态。
在古代中国的经济理论中,封建社会的经济理论占据了主流地位,这主要体现在土地经济、税收、商业等各个方面。
三、精简与倹约的经济思想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系中,精简和倹约的思想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节俭”、“勤劳”、“信义”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这种经济思想。
古代中国认为,节约是一种高尚的美德,不浪费不奢侈是正确的生活态度。
这种思想对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四、商业的经济思想商业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经济的发展也推动了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
商业文化的特点是注重利润和商业信用,倡导自由竞争和市场经济。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理论有鼓励工商业、鼓励商业、鼓励工艺等多种思想和理论体系。
商业文化的不断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古代中国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系的发展。
五、家庭与社会的经济理论家庭和社会是中国经济文化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家庭文化同样也是古代中国经济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庭文化注重积累财富的方式、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以及家族的管理等。
社会的经济作用也被广泛研究,包括社会道德对经济的约束和影响、社会精神文化对经济的推动、社会组织对经济生产的管理等。
六、结语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和理论体系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离不开社会经济发展历程的不断沉淀和总结,以及人们在不同历史阶段不断探索和创新。
中国古代早期的经济思想-最新文档
中国古代早期的经济思想经济思想是社会经济生活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而经济生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
可以说,从某种意义上说,经济思想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的。
中国从古至今悠悠五千年,在智慧的中华民族用辛勤的双手耕耘着编织着美好生活的同时,中国的经济思想也在绚烂绽放。
一、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特征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很丰富,但总的来说,是一脉相承,不断发展的。
每一种经济思想都有其历史渊源,而每一种经济思想又都在新的不断变化的历史背景下持续的发展。
概括的来说,我国古代的经济思想大致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重食,这是当时生产力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的产物,这也是在人类逐渐进入农耕文明之后重农,重视土地的原因,几千年来,中国的土地思想异常活跃。
每一个朝代都在前朝的土地崩溃中兴起,又在历经百年或者几十年之后由于种种土地制度上的坍塌而趋于灭亡。
第二,重礼,在原始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的低下,社会成员之间并不存在各种森严的等级,而是氏族公社制,社会成员之间自然分工,由有能力的人担任领导,实行禅让制。
随着剩余产品的增多和交换的发展,私有制渐渐发展起来,氏族逐渐分为许多家族,而家族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
这种趋向是对原始社会传统的背离和破坏,因而必然引起人们的不满和非议。
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为了巩固自身的统治地位,必然会设置森严的等级制度以及用思想工具来控制人们的言行,并在以后的几千年中愈演愈烈。
第三,重视赋税,漕运,重视对盐茶等生活必需品的管理以及对工商业的态度的不同。
二、中国早期的经济思想简介具体说来,中国的经济思想发展大致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三个阶段。
中国早期的经济思想则大概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的鼎盛以及奴隶制瓦解的春秋战国时期,下面将大致介绍。
(一)原始社会的经济思想在原始社会,人们过着茹毛饮血的生活,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因此,在这一阶段经济思想并不丰富,资料记载也非常有限,我们只能大概了解到当时的社会生活。
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本末问题探析
人力资源272 2015年11期中国经济思想史上的本末问题探析王闻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北京 100084摘要:中国经济思想史在不同发展时期发生一定的转变,但整个经济思想史的变化无非处于“本”与“末”范畴内,其能够将不同阶段下我国经济发展情况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充分反映出来。
本文主要从本末问题在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的形成、近代经济思想史中的重商思潮以及本末观的突破进行探析。
关键词:本末问题;中国经济思想史;重商思潮;突破中图分类号:F0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853(2015)11-0272-01中国经济思想史的演变完全可利用“本”与“末”进行描述,其能够揭示我国不同历史条件下经济思想变化特征。
现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有较多传统经济思想也被延伸至今,尽管用于经济指导中,这些思想可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其中也不乏制约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
因此,本文通过对本末问题在我国经济思想史中的体现进行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本末问题在我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中的形成关于本末问题,其本身作为一种经济理论,在我国古代社会体现的淋漓尽致。
以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为例,涉及到的许多经济政策主要以农业发展为主,但此时统治者多倾向于采取“终于阡陌”、“籍田礼”等形式,真正的本末问题并未出现。
而真正出现的标志主要为《管子》中的“末作”、“末产”等,其思想侧重于强调农业生产放在首位,而其他奢侈品生产思想则应被禁止,由此使重本禁末的问题得以出现。
该思想的产生,其实质为重农抑商,以秦国商鞅的经济思想理论为典型代表,且认为国家兴亡的根本在于“农战”,且认为农业的发展需进行提倡,这与《管子》中的经济思想相一致。
但商鞅在“抑末”经济思想中,并非完全对商贾活动进行限制,更侧重于农业发展应避免因商人剥削而受到限制。
但在后期经济思想变化中,许多思想家完全曲解商鞅的经济思想,认为该经济思想重点表现为对农业的重视,而其他工商业的发展都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
机关;虽也有股份的买卖、转让,但未形成集中统一场所,形成社会化的、价格收益可预期的股票交易场所;财政仍是依赖直接的实物、货币、劳役征收,信用化的趋势不明显。
总而言之,15至18世纪资金市场的发育虽与西方比,在17世纪以后表现出了迟缓的特点,但发展水平却并不如西方学者所估价的那么低,它仍然较好地适应了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在金融信用形式的许多方面表现出了创新。
至于它之所以未能完全走向近代化,除了原有的生产方式还没有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最主要的是没有经历独立的手工工场阶段外,还在于经过长期的发展整合,中国传统资金市场已经能比较好地适应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而中国封建政府通过长期以来形成的文官系统和吏役系统,能够直接有效地征敛到所需的实物、货币、劳务等,也减缓了走向国债信用化的压力。
从市场发育与演变的悖论看中国传统经济衰落的原因赵凌云(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430060)在重新评价中国传统经济时,我的基本观点是,转折发生在15世纪,导致中国传统经济未能走向现代化的基本原因是中国传统经济中市场发育遇到了传统社会、经济、政治结构的制约。
无论是在欧洲还是在中国,15世纪都是经济史的一个转折点。
这时,欧洲开始走出中世纪,市场开始挣脱封建因素的桎梏,获得长足发展。
市场与市场力量迅速成长,最终扩展到整个社会经济领域,成为占统治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与力量。
在中国,商品经济和市场因素的发展在唐宋元时期达到一个新的顶峰,到明代中期陷入停滞甚至萎缩,最终未能冲破自然经济的藩蓠。
这种明显的历史反差及其背后隐藏的悖论,是导致中国古代经济未能冲破传统经济模式进而实现近代化的重要原因。
15世纪的中国,不仅止步于工业革命的门槛,而且止步于市场经济的门槛。
生产技术进步积累导致工业革命,市场长足发育导致市场经济的历史逻辑在中国未能实现。
前者被称为“李约瑟之谜”,后者我们姑且称之为“中国古代市场发育的悖论”。
“中国古代市场发育的悖论”是解答“李约瑟之谜”的钥匙。
经济思想史上的“李约瑟之谜”——理解中国传统经济思想变迁的一个框架
近代 以来 西学 东 渐 , 中 国 传 统 的 经 济 思 想
一
不断式微 , 或者被认 为“ 落后” 、 “ 不科 学” 乃 至 被
忽略 , 或者 被惋 惜 “ 中绝 ” 。 继 承 和 创 新 中 国 传
统 经 济 思 想 就 需 要 理 解 中 国 传 统 经 济 思 想 变
、
经 济 思想 史 上 “ 李 约 瑟之 谜 ” 界 定
国 古代 经 济 思 想 “ 是 在 相 对 封 闭 的 环 境 下 完 成 其 形 成 过程 , 从 而 与世 界 上 同样 独 立 起 来 的 其 他 主
要 区域 尤其 是 欧洲 古 代 的 经 济 思 想 体 系 , 判 然 区 别开来” 。 [ 5 1 1 中 国传 统 经 济 思 想独 立 于 西 方 , 具 有 区域 独 特 性 , 在很 长 的时 间内处 于领先 地位 , 取 得 了光 辉 的 成 就 。在 1 6至 1 8世 纪 , 中西 方 经 济
总 3 0 4期
第 4期
贵 州 社 会 科 学
Gu i z hou S o 1 .3 0 4. NO . 4 Ap r i l .2 0 1 5
2 0 1 5 年 4月
经济 思 想 史 上 的“ 李 约 瑟 之谜 "
行 了引 申 , 形成“ 广 义的李约瑟 之谜” 。 在 经 济 史 上 集 中体 现 在 大 分 流 问 题 的 讨 论 , 比如 “ 工 业 革 命 为 什 么 发 生 于 西 欧 而 不 是 中 国” , 或 者“ 中 国 和
上 进 步 与 落 后 的 重 要 命 题 。借 鉴 科 技 史 上 “ 李 约瑟之谜 ” , 笔 者提 出经 济思 想 史 上 的“ 李 约 瑟 之谜 ” 问题 , 尝 试 构 建讨 论 中 国 传 统 经 济 思 想 史 变 迁的一 个 框 架 , 并 试 图 重 点 从 经 济 伦 理 角 度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中国的经济思想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古代。
随着社会变革和时代的推移,古代中国的经济理念和实践也在不断地演变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经济体系。
本文将通过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进行探讨,以了解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1. 封建经济思想的兴起在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主要以农业为基础,封建经济思想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封建经济思想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封建主的权力和蒸蒸日上的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推动经济发展。
封建主们认为,推行地方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方式只要和他们的利益相符,就可以改变社会的命运。
2. 商业经济思想的出现商业经济思想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经济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商业经济思想是一种更为积极的思想,强调了人性和资本的重要性。
在这个时期,商业经济思想已经逐渐取代了封建经济思想,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核心。
3. 以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思想以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另一个重要方面。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基本上都是由家庭组成的,并且经济生活主要以家庭为中心。
因此,整个经济的发展和增长都以家庭的利益为标准,这也使得以家庭为基础的经济思想成为了中国经济的核心思想之一。
4. 市场经济思想的兴起市场经济思想的兴起代表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另一次转型。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开始向着城市化和商业化发展。
因为市场经济的核心思想是以市场经济交换为中心,这也促使了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
5. 发展包容性经济思想发展包容性经济思想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最后一个阶段。
在这个时期,中国经济主要是以农村和城市的发展为中心,并且经济政策更加关注人权和财产权的相互关系。
这也可视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一个巅峰,这也为后来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以上,就是我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演变的一些探讨。
虽说每个时期的经济发展都有着不同的特点和信念,但这并不影响它们对中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们也希望中国的经济思想能够持续地发展,以达到稳定和持续的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探究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与现代的市场经济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却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经济思想发展历程中的某些思想已经成为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古代中国的经济思想进行探究。
1.民间经济思想中国古代社会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这也是这个国家历史上最为繁荣的时期。
而且,对于中国人来说,经商是一项光荣的职业,很多人能够通过贸易积累财富。
但是,尽管这个社会非常注重商业发展,但是先秦的经济思想却比较奇特。
先秦时代的思想家们认为,居住在国家境内的土地、草木、动物、水液等自然资源都是由天命所赐予的,不能属于个人所有,任何人都不能独占这些财富。
同时,他们还认为,社会都是由人组成的,劳动也是人类天生就要做的事情,因此劳动所创造出来的产出实际上应该是平等分配的。
此外,有一些经济思想家还强调了土地的耕作和家庭的生活,认为每个家庭都应该有自己的耕地、农具、牲畜和房屋。
2.汉朝和唐朝的经济思想在汉朝和唐朝时期,经济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
汉朝时期,农业生产和商品流通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一些经济思想家也出现了。
这些人对银器和铜铁器的制造都有很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其他各种经济思想。
其中最重要的一个人是“商鞅”,他被尊为古代中国的改革先驱。
他主张改革中央集权制度、制定法律、士兵勇敢、农业生产、增加罚金等,以使得社会更加公正、稳定和富裕。
在唐朝时期,经济相对稳定,但仍有一些经济思想家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这时期最有影响的经济思想家之一就是李绅。
他认为,社会稳定和繁荣的最好方法就是积极奖励并监督财富的流动。
他主张减轻商业税、建立市场、扩大商业活动,并鼓励人们在商品交易中慷慨解囊。
3.宋朝经济思想宋朝是中国历史上人口最多、财富最丰富的时期之一,这也是个开明的时期。
宋朝官方经济思想主要有两种:新儒家和民间思想。
新儒家是中国历史上最影响深远的一号消费群体,并且他们对社会经济起着重要的作用。
其中,主要思想家有文天祥、朱熹和陆九渊。
古代中国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古代中国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源远流长的文明古国,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也是相当悠久的历程。
尤其在古代,商业与贸易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主要动力,因此也孕育了丰富的经济学理论和思想。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古代中国经济学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并简要分析其特点和对现代经济学的影响。
一、战国时期经济学思想的萌芽从历史学家的记载和考古发掘结果来看,中国古代的社会经济具有很高的发展水平。
然而,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并非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经过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战国时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商业贸易的兴起,出现了一批经济学思想的代表人物和著作。
其中,李斯的《均输法》、商鞅的《商君书》、韩非子的《商君书序》等具有代表性的著作,都对古代中国的经济学思想产生了积极影响。
《商君书》是战国时期齐国相商鞅所著的一本政治经济学著作。
它全面地论述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税收等。
其中较为著名的内容有“攻山林易,攻人心难”、“六畜不足以供食,七十家不足以慰养”等。
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商鞅对古代中国经济学思想的深入思考和丰富积累。
二、汉代经济思想的完善与发展汉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也是我国古代经济学思想历史上的重要发展时期。
在汉代,社会经济的发展进一步加速,经济学思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发展和完善。
其中,董仲舒、黄宗羲、杨维桢等人的经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代表性。
董仲舒的《春秋公羊传集解》是汉代经济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强调了稳定社会秩序的重要性,提出了“民生在勤,勤则不匮”的观点,并释义和引申了传统经济学中“安人之心,乃安其财”的命题,为汉代经济学思想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是清代经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在这部著作中,他着重讨论了税收和财政收支问题,并提出了“重文轻武”、“减少费役”等观点,表明了他对古代中国经济学思想体系的深入研究和批判思考。
杨维桢也是汉代经济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演变
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演变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演变。
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主要表现为农业主义和商业主义两个方面。
农业主义强调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商业主义则更加关注商人和商业交流的发展。
这两种思想发展到今天,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成就。
农业主义中国古代的农业主义是一种强调农业在经济中的重要地位的经济思想。
这种经济思想的核心是农业生产和自给自足。
在中国古代,社会的主要产业是农业。
由于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中国古代经济学主要聚焦于农业生产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应用。
传统农业主义观念认为,农业生产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生产的发展,才能为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
因此,在中国古代的经济中,政府重视农业生产的发展,提倡农业生产和手工业的并行发展,这就形成了“农桑一体”的发展思想。
此外,传统农业主义还重视节约和勤俭,认为节约是一种美德,勤俭是成功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发展,中国农业的瓶颈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农业模式的低效率、大量耕地的丧失,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农业主义的理念需要更新和升级。
商业主义商业主义是中国古代一种追求商业自由和发展的经济思想。
商业主义认为商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同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中国古代,商业主义的兴起主要是因为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的兴起。
随着交通和通讯的发展,商业交流的规模越来越大。
商业的兴起为城市的成长创造了条件,也为城市化进程打下了基础。
同时,商业主义的兴起也推动了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现代的商业主义思想更强调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主张开放市场和自由竞争。
这种思想在当今社会已经被广泛接受,很多国家也在推行市场经济和自由贸易的发展模式。
结语中国传统经济思想的演变所体现出的是中国经济发展变革的历程,是由繁荣到贫穷再到崛起的过程。
依靠传统经济思想建立现代市场经济,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环。
因此,在探讨传统经济思想的演变的同时,我们也应该认真研究当代中国经济发展,挖掘一些具有现实意义的启示,并为中国经济的繁荣与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破解中国之谜:为什么传统经济智慧是错的》
《破解中国之谜:为什么传统经济智慧是错的》
中国经济的快速崛起令全世界瞩目,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发展传统智慧的一些经济理论正在受到质疑。
本文将揭示这些传统经济智慧的缺陷,并探讨为什么它们不再适用于中国的发展。
传统的经济智慧注重资源的激励配置。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这种配置方式已经导致了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严重问题。
传统的经济智慧忽视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这与中国当前面临的环境挑战背道而驰。
传统的经济智慧强调增长率的重要性,忽视了质量和平衡的问题。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过度追求GDP增长率导致了城乡差距拉大、收入分配不平衡等社会问题。
这表明传统经济智慧无法应对中国在收入分配和社会公平方面的挑战。
传统的经济智慧强调市场机制的作用,忽视了政府的调节和引导。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政府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制定政策、规划等手段来推动经济发展。
传统经济智慧没有考虑到政府的参与对于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这导致了一些错误的经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传统经济智慧忽视了社会和人的因素的作用。
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社会因素和人力资源的重要性逐渐凸显。
传统经济智慧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业精神和社会维度的因素,这导致了中国在创新能力和软实力上的相对缺乏。
传统的经济智慧在中国的发展中越来越显得不适用。
中国需要重新思考经济发展的智慧,积极解决当前面临的环境、社会和人的挑战,推动经济发展走向可持续、高质量和平衡发展的道路。
《破解中国之谜:为什么传统经济智慧是错的》
《破解中国之谜:为什么传统经济智慧是错的》在过去几十年里,中国的经济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这种经济发展背后隐藏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源于中国传统经济智慧的局限性。
本文将探讨为什么传统经济智慧在中国的情境中是错误的,并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方法来破解中国经济发展的谜题。
中国的传统经济智慧注重的是“司空见惯”的经验和偏好。
在过去的几千年里,中国的经济智慧主要是基于农耕社会和封建主义的原则。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这些传统智慧正在被淘汰,因为它们无法适应新的经济体制和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传统经济智慧强调了对稳定和长期性的追求,如“稳中求进”和“循序渐进”。
在现代经济中,快速变化和创新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而不是保持稳定和相对保守的做法。
中国的传统经济智慧忽视了市场机制的作用和价值。
在中国传统经济智慧中,政府被视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者和决策者,市场只是一个辅助工具。
在现代经济中,市场是资源配置的最有效方式,应该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动资源,提高效率,并促进创新和竞争。
中国需要放弃对政府的过度依赖,加强市场经济的体制建设,并为市场提供更大的自由和公平竞争的环境。
中国的传统经济智慧忽视了人力资本和创新的重要性。
传统智慧往往把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归结为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政府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主要关注的是资源的配置和分配。
现代经济的发展更加依赖于人力资本,创新和技术进步。
只有通过培养创新人才,进行高水平的教育和科研,中国才能在全球经济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需要重视人力资本和创新的发展,投资于教育和科技,并为创新企业提供更好的发展环境。
中国传统经济智慧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一些短视的问题。
传统经济智慧注重的是经济的增长和发展,而对环境的影响和可持续发展关注较少。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加剧,中国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中国需要转变发展模式,重视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体系
为什么中国古代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体系1.还是和社会运行模式有关中国传统官本位,能有利当官的就有推动力。
近现西方是金本位,能赚钱的就有推动力。
炼丹术和宫廷有关,自然上上下下都积极2.本就不应该发展出现代科学体系没有什么可以惋惜的!现代科学体系的建立是建立在多个条件基础上,古希腊的哲学,启蒙运动,资产阶级的发展,新大陆的发现等等,也就是政治、经济、哲学基础全具备的情况下,现在科学才能诞生,这犹如生命的诞生一样,需要多种因素在必要的化学反应条件下,才会爆发出来。
至于中国?那你为什么不问问,美洲为什么?中东为什么?非洲为什么?印度为什么?他们都不具备条件,都是为现代体系的诞生提供条件的。
当全世界贡献了科学发展的条件后,在合理的环境下,最后在欧洲一隅诞生。
3.现代科学体系是一个独特的西方构造现代科学体系最根本的两个支柱是逻辑和实证。
古希腊学者为逻辑学打下坚实的基础,但如果只执此一端,便沦为学院派。
实证观念滥觞于培根,但其大行于世,却是得力于现代科学体系的正反馈。
遗憾的是,中国文化在这两点上都很薄弱。
自先秦名学式微之后,中国的逻辑学只在魏晋南北朝有一个小小的抬头,随即便被佛家的因明学所淹没,没有发展出三段论。
而在实证方面,阴阳五行体系(相当于西方的四元素论)是一个大的阻碍。
中国没有发展出类似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的学说。
更重要的是,中国的哲学体系倾向从负面论证(即本质不是什么,冯友兰论),而西方哲学体系倾向于正面论证(即本质是什么)。
文人对实证一贯轻视,更不擅长。
苏东坡“杨花落水为浮萍,验之信然”,也不知这实验是怎么做的。
而逻辑和实证,并不是现代科学体系发展的充分条件。
现代科学体系实在是源于现代物理学,而且恐怕只能源于现代物理学(科学史家对此有很多讨论)。
对现代物理学发展贡献最大的,是天文学(包括哥白尼的理论和开普勒的观察)和数学(笛卡尔的解析几何和牛顿/莱布尼茨的微积分),加上对亚里士多德古典力学的批判。
中国对物理学的系统探索,则在先秦墨家达到顶峰后迅速衰微。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未形成完整体系的原因——广义进化论角度的探究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未形成完整体系的原因——广义进化论角度的探究摘要:本文从广义进化论的角度,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特点,并与西方经济思想相比较,探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未形成完整体系的原因。
同时试图将这方面的研究纳入到模型框架分析的体系中,从软硬结构模型和地形图模型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的分析,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新视角。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广义进化论;软硬结构模型;地形图模型中国古代有着博大精深的经济思想,且早在公元前时期,中国古代学者就提出了诸多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近代经济理论极为类似的观点,这些观点正是构成近代经济学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石。
然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却未像西方的经济思想一样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笔者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体系假设为一个具有内部作用机制的生命体,试图从广义进化论的角度对其中的原因做出新的阐释。
一广义进化论的基本思想达尔文主义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调在外因的作用下,内因通过基因突变使物种得以进化,但却没有令人信服地解释基因突变后物种的稳定性。
新达尔文主义用完善的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基因突变的原理以及突变后的遗传稳定性,并强调了自然选择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
而新的进化论则强调生命体内因素相互合作,通过创新创造生命体自身生存所需的条件,即强调内因中共生的重要性。
共生原理是新的进化论的核心,其含义是宿主与入侵者合作,相互协调、依赖,各取所需,各施所长,以实现生命体的进化,被认为是比基因的随机突变和DNA重组更广泛存在的进化形式。
根据进化的新系统观,基本的进化动力不能从随机突变的偶然事件中寻找,只能从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有序的自发出现中寻找,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来看,即是偶然性背后隐含着必然性。
广义进化论是这种新的进化论在应用领域的扩展,它试图从生物学角度建立一种可以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上层结构分析体系。
广义进化论有自身独特的范式,称为自我表述系统,即系统能够自己产生指导自己运行的理论,自己运行的状态和结果需要自产理论来说明,同时采用了软硬结构模型和地形图模型等作为其分析工具。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缺陷
多少年来,无数从事经济思想研究的学者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中国古代先秦诸子百家的经济思想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完全可以与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经济思想相媲美,但是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成果为什么始终未能从“前科学”状态发展成具有近代科学形态的古典政治经济学等系统经济学理论?本文试通过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与同时代的西方经济思想进行对比,发现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与古典经济学等系统经济理论的距离。
一、同时代中西经济思想比较与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古希腊学者大约同时代的中国古代学者,提出了一系列在学术史上应该与上述古希腊学者形成的经济思想相齐的经济思想:古希腊思想家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在也公元前三世纪虽然发现了商业和手工业的存在和作用,并且初步论证了社会分工,但他们却鄙视手工业和商业。
然而,在他们之前的约公元前645年,管子就提出一个职业划分理论,将人们按职业划分为士、农、工、商四民.这一划分,比色诺芬、亚里士多德的职业划分理论早300多年。
管子充分肯定手工业和商业的作用,认为手工业可以提供生产工具、作战武器和生活用品,商业则可以沟通有无,沟通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联系,打破生产和消费的界限。
色诺芬在《经济论》中认为从事农业是一切职业中最重要、最高尚的职业。
柏拉图把农业看作他的“理想国”的经济基础,《理想国》一书中和很大篇幅是论述农业的。
与色诺芬约同时代的中国古代学者李悝提出了一切财富根源于农业的重农主义思想。
其鲜明程度却接近于后来法国的重农学派。
他还提出了劳动生产率的概念。
亚里士多德认为,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是属于家务管理的一部分,一种是“货殖”,即无限制地追求货币增殖。
前者是把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安排好,积累对家庭具有使用价值的财富,取得这些财富是为满足消费,这种财富是有限并合乎自然的。
后者的目的是增加货币,因而这种财富是无限的,也是违反自然的。
他还在《政治论》中把奴隶制下的社会分工当作自然分工,用天生的人的差别(性别、种族和生理等)来论证奴隶制度的自然与合理。
古代中国何以出现社会停滞与王朝循环
古代中国何以出现社会停滞与王朝循环自从西方国家在鸦片战争中强行打开中国的大门以后,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文化就迫使中国人开始反思:近代中国何以大大落后于西方呢?美国经济学家道格拉斯·诺思(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于1973年出版了《西方世界的兴起》一书,该书应用现代经济学原理,令人信服地阐明了西欧兴起的过程和原因,为我们探讨近代中国落伍的原因提供了全新的思路。
笔者把诺思用经济学原理阐明历史过程的方法称为“经济历史学”。
在《中西历史反差探源》一书(2004年8月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出版),笔者应用“经济历史学”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形成,探讨了中国历史何以与西欧出现如此巨大的反差。
一、中国的小农结构、宗族组织和政治结构从秦始皇统一中国直到鸦片战争前夕,以单个农户为基础的小农经济是中国基本的经济结构,以同姓农户组成的血缘宗族(家族)是基本的社会组织,而基本的政治结构则是以县为基础的王朝专制统治。
中国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政治结构的形成,都可以用经济人在特定资源环境下的理性选择给予令人信服的解释。
中华文明本部的黄河流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六、七百毫米,并且多集中在夏秋两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所以古代农业主要靠天收成(利用井水和渠水灌溉是后来的事)。
在这种条件下,单个农户不与其他农户结合完全可以进行生产。
单家独户生产不牵涉与其他农户分配产品的问题,完全为自己劳动可以充分发挥生产积极性,于是很早就形成了以农户为生产和生活单位的社会结构。
每个农户大约五六口人,一般以一对成年夫妻为核心,男耕女织。
农户不能再小,再小就不能实现其生产(生活资料生产和人口生产)功能;它也不适合于再大,再大也只是使生产规模外延式扩大,对提高生产效率并无益处,却无端增加了管理费用,引起分配中的矛盾和斗争。
从经济学上说,中国的农户正好能够实现规模经济效益。
于是两千多年来,尽管有数十次的农民起义和改朝换代,农户本身也生生灭灭,但是小农经济结构却保持不变。
《破解中国之谜:为什么传统经济智慧是错的》
《破解中国之谜:为什么传统经济智慧是错的》
传统的经济智慧主要是指发达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一些成功经验和理论,如市场经济、自由贸易、私有制等。
在中国的实践中,这些传统经济智慧并没有完全适用。
中国的市场环境与发达国家存在差异。
发达国家的市场经济是在相对成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经济体系相对完备,市场机制相对健全。
而中国的市场经济才处于发展阶段,许多制度和机制尚不健全,市场竞争环境并不完全公平。
单纯追求市场经济的理想状态,往往无法解决中国面临的现实问题。
中国的基本国情决定了传统经济智慧的局限性。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资源相对匮乏的国家,这就要求政府采取一些干预措施来维持社会稳定和公平正义。
传统经济智慧强调市场的自由调节和私有制的优越性,往往忽视了政府的作用。
在中国的实践中,政府的介入是必要的,例如通过产业政策、土地政策等手段来引导经济发展,这是传统经济智慧所无法解释的。
中国的国情也决定了传统经济智慧在社会和人文方面的不适用。
中国是一个封建社会转型的国家,传统的封建经济观念和社会关系依然深入人心。
在这种情况下,简单地奉行自由市场经济和私有制往往会导致社会分化和不公平现象的加剧。
中国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兼顾社会公平和稳定,这是传统经济智慧所没有考虑到的。
传统的经济智慧在面对中国的现实情况时是错误的。
中国的特殊国情和市场环境,决定了传统经济智慧的局限性和不适用性。
中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发展模式和智慧,以解决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问题。
这就需要我们对中国独特的经济发展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思考,寻找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经济智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本文从广义进化论的角度,通过分析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特点,并与西方经济思想相比较,探究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未形成完整体系的原因。
同时试图将这方面的研究纳入到模型框架分析的体系中,从软硬结构模型和地形图模型两个不同角度进行了静态与动态的分析,为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的研究提供了一个自然科学方面的新视角。
关键词 : 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广义进化论;软硬结构模型;地形图模型中国古代有着博大精深的经济思想,且早在公元前时期,中国古代学者就提出了诸多与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近代经济理论极为类似的观点,这些观点正是构成近代经济学极为重要的理论基石。
然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却未像西方的经济思想一样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笔者将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体系假设为一个具有内部作用机制的生命体,试图从广义进化论的角度对其中的原因做出新的阐释。
一广义进化论的基本思想达尔文主义强调“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强调在外因的作用下,内因通过基因突变使物种得以进化,但却没有令人信服地解释基因突变后物种的稳定性。
新达尔文主义用完善的理论和实验证明了基因突变的原理以及突变后的遗传稳定性,并强调了自然选择在此过程中的重要性。
而新的进化论则强调生命体内因素相互合作,通过创新创造生命体自身生存所需的条件,即强调内因中共生的重要性。
共生原理是新的进化论的核心,其含义是宿主与入侵者合作,相互协调、依赖,各取所需,各施所长,以实现生命体的进化,被认为是比基因的随机突变和 dna重组更广泛存在的进化形式。
根据进化的新系统观,基本的进化动力不能从随机突变的偶然事件中寻找,只能从日益增长的复杂性和有序的自发出现中寻找,从马克思哲学的角度来看,即是偶然性背后隐含着必然性。
广义进化论是这种新的进化论在应用领域的扩展,它试图从生物学角度建立一种可以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融为一体的上层结构分析体系。
广义进化论有自身独特的范式,称为自我表述系统,即系统能够自己产生指导自己运行的理论,自己运行的状态和结果需要自产理论来说明,同时采用了软硬结构模型和地形图模型等作为其分析工具。
二从软硬结构模型角度进行的静态分析(一)模型若干重要原理介绍软硬结构模型的基本运行机制是新的进化论的共生原理。
该模型内在结构可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被称为硬结构,是相对不变的部分;另一部分被称为软结构,是相对可变的部分。
硬结构执行系统的日常功能,保证系统的生存,对软结构起支持作用。
软结构则在硬结构的支持下,在与外界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对硬结构进行建构,使整个系统不断进化。
软硬结构的关键作用在于把无数小创造积累成大创造,基本机制是自我表述,即创造的结果能支援创造过程,而创造过程又产生新的创造结果。
一个具有软硬结构的能够有效地执行系统功能的而且具备进步保证的自我表述系统的构筑需要满足一系列条件。
其中最基本的四条是:第一、系统包含硬结构。
第二、系统包含软结构。
第三:硬结构支持软结构。
第四:软结构对硬结构进行建构。
从以上可以看出该模型本质上是一个静态分析的模型,它强调系统内部的软结构与硬结构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指出只有共生才能实现整个系统的进化。
图 1 中所示的正是上述模型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体系形成方面的应用。
该经济思想体系具备了成为自我表述系统最基本的四个条件,其中传统的经济思想作为硬结构既有其相对不变的一面,又有要求自我发展、自我创新的一面,故能起到维护系统和支持理性的经济思想发展的作用,而理性的经济思想在笔者看来是促使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体系得以不断进化和发展的最重要的上层结构因素,其作为软结构能通过重新建构传统的经济思想,使得软硬结构得以共生,使整个自我表述系统(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体系)不断进化。
辅助软结构作用于硬结构的外在环境,包括国内、国外两个部分,其中又可细分为经济、政治、军事、意识形态等诸多方面。
(二)通过该模型分析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未形成完整体系的原因中国古代的经济思想没有达到构筑类似于西方经济学那样的完整经济理论体系的理论抽象高度,笔者认为从软硬结构的相互关系来看是必然的结果,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原因:1 硬结构不硬,无法支持软结构硬结构要充分地硬,既要表现出能接受软结构建构的开放性,又要具有保持自身稳定的系统性,如果这两方面无法同时满足,则无法支持软结构的发展。
(1)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是封闭的,这与开放性相抵触。
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植根于这片代代繁衍、生生不息的神州大地,在古代几乎未受过外来经济思想的影响,在佛教输入、游牧民族入主中原、西域商人来华贸易以及明末清初西学东进等几次较大的来自外部文化的冲击运动中,传统的经济思想受到的冲击是微乎其微的,基本体现为纯中国性。
而西方经济思想,即便是在早期和中世纪,也是开放性的。
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几乎成了西方所有国家的人类的精神偶像,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以其伟大的著作——《神学大全》代表了西欧中世纪的主导思想,亚当·斯密的理论影响更是遍及欧美各国。
西方各国的、历代的思想家几乎是超时空的。
( 2)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的概念模糊,不能保持系统自身的稳定,这与系统性相抵触。
概念是理论的基本元素,其是否具有明确的内涵和外延,不仅决定了概念本身的分析力,而且标志着理论抽象的程度。
而中国传统的经济思想中的概念却十分模糊,表现为经济理论范畴和经济概念的非确定性,无论外延、内涵都因时因地因人而异。
比如本末、奢俭、兴利、除弊、富民、长技、商战、轻重、子母等,都没有明确的公认的定义,古代的诸多学者也不顾前人、旁人的用法,用意会的办法去理解并运用各个经济概念。
这些概念具有极大的模糊性,但同时又具有巨大的包容性和伸缩性。
不是概念更新以适应涌现的新事物,而是新事物纳入旧概念。
例如,把资本主义工商业纳入“末”,把投资纳入“奢”,把西方先进科技纳入“奇巧淫技”,然后按照“重本抑末”、“黜奢崇俭”、“尚朴”等教条,反对资本主义,维护落后的小生产的经营方式。
因为这些模糊性很大的经济概念所形成的经济理论可以任意解释, 从而为各级行政官员曲解政策大开方便之门。
中国历代经济思想家,尤其是观念偏激的经济思想家正是利用模糊推理、偷梁换柱、扩大或缩小概念的办法把立论与结论有机地结合在一块,曲解国家的各项政策。
2 软结构不软,无法建构硬结构软结构要充分地软,即尽可能实现大量正面的变异,淘汰反面的变异,使得在与外界环境的共同作用下能良好地建构硬结构,要实现这个目的,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外界环境对软结构作用的正面促进性,二是软结构自身的正面变异性。
( 1)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形式以及国内外的环境均与正面促进性相抵触。
中国古代社会是典型的耕织结合的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并不发达,秦朝的过早统一使得春秋战国各地区的经济还没发育完善,就过早地终结了,许多有助于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和技术,以及一部分优秀的经济思想被完全地扼杀,这种封建社会的早熟性不利于软结构正面变异的形成。
中国古代内部政权很不稳定,国家时常处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态势中,没有给后续经济思想体系的建构提供一个稳定的环境。
中国所处的地理环境又使得中国长时期相对于周边国家具有政治、经济、军事的优势,同时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培养了中国自我文化中心心理定势,产生了罕见的顽固排外能力和同化机制,在这种缺少压力的环境中,古代中国严重缺乏一种自我更新的内部机制,经济思想体系自然也就没有了进一步发展乃至完整形成的动力。
( 2)从社会意识形态方面来看,应当注意到以下两个方面:1)儒、佛、道合一的思潮的形成及其深刻的影响,使得理性的经济思想的发展受到阻碍,这与正面促进性相抵触。
先秦时期,儒家是作为一个学派参加学术争鸣的。
汉朝的尊儒实际上是突出儒家思想中维护正统秩序的一面。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和道教广为流行,儒家失去独尊地位,但仍是封建思想的正统。
从唐朝开始,儒、佛、道合一的思潮开始形成。
在合一的过程中,儒仍是为主的,因为维护封建社会中君臣、父子、夫妇的绝对服从关系是永恒不变的正统学说。
佛、道则从宗教方面对这种世俗学说起了配合、补充的作用。
这种强调等级制的思潮,在稳定中国后期封建社会的同时,也延缓了中国封建社会向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2)在西方,早在公元前四百多年,古希腊哲学家普罗塔古拉斯就喊出了“人是一切事物的尺度”口号,1776年古典自由主义奠基人——亚当·斯密在他的著作《国富论》里更是将个性的解放、个人的独立和自由作为资本主义崛起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则以原始氏族传统为根基,强调人际之间的和谐亲睦、互爱互助,排斥“经济人”的思想,这种形式的社会根基和氏族宗法血亲传统遗风的强固力量和长期延续,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中国社会及其意识形态所具有的特征,其作为与正面促进性相抵触的因素,产生的负面影响是相当深刻和久远的。
( 3)在国内外环境的共同作用下,中国古代经济思想体系软结构自身的缺陷也暴露无遗。
中国古代的经济理论至司马迁后走向了衰落,形成了窒息经济思想理性的特性,丧失了形成系统的经济理论体系所需的重要的理论品格,违背了正面变异性的条件。
1) 方法论的不完善性。
西方经济思想的方法论注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体现在对经济现象的分析采用辨证的观点先从微观处入手,当某一领域的主要观点形成后,在此基础上用宏观的视角加以审视、构建系统体系,再在这体系的范式指导下研究该领域的具体问题,当宏观范式不能适应微观问题分析需要时,又进行重构,如此循环。
而中国古代经济思想的方法论注重宏观统一性,缺乏对微观现象的研究,薄赋敛、抑兼并、本末论无不是这种方法论下的产物。
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方法论好比中国的水墨画与西欧的油画,一种写意、抽象,另一种则细微入致。
但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其方法论如果丧失了微观基础,正如叠叠累卵,存之尚难,谈何发展。
2)研究精神的不深入性。
司马迁以后,先秦典籍如《管子》中许多优良传统,例如,重视用数字、重量、尺度统计方法研究经济问题,重视理论探讨和充分说理的学风等,都没有被继承下来。
中国历代经济思想家从来没有想到通过深入研究建立真正“以不变应万变”的理论体系。
关于铸钱、行钞的议论不绝,就是没有货币理论;纳税和征赋的办法、方案倒是很多,就是没有赋税原理;土地问题时常出现,土地改革方案汗牛充栋,就是没有国土经济原理;抑商思想公元前就已产生,但就是没有人对商业资本进行过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