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七种典型银行卡诈骗
防不法侵害、意外伤害
防不法侵害、意外伤害一、防止上当受骗的方法1.不要听信陌生人的花言巧语;2.不要随意告知陌生人自己的银行卡号、姓名及个人情况,在一般情况下,最好不要把自己的通信工具借给素不相识的人使用;3.不要随意告诉任何人(特别是素不相识的人)自己家中的电话号码、手机号码或者其他联系方式;4.不要轻易在网络上留下自己详细的联系方式和个人基本情况,以防被人窃取;5.为取得你的信任,对方会提供一些伪造的证件(身份证、学生证等),这时你应仔细辨别其真伪,防止受骗;6.不要相信手机上发来的“中奖”短信,最好的办法是不予理睬;7.天上不掉馅饼、拒绝上门推销!上门推销物品不要购买,极有可能以伪劣产品或数量短缺等方式进行诈骗;8.网上购物,看是否正规注册。
查其留下的联系方式,通常违法行骗,都会为自己留有后路。
联系地址要么虚假,要么含糊,联系电话以手机,移动小灵通居多。
查看其是否有约束机制(比如淘宝所采用的支付宝)。
查是否有不良记录。
查是否有价格陷阱,如果报价低于普通报价一大截,甚至半价,一定是陷阱;9.防人之心不可无。
在网上交友更要谨慎,不轻易透露自己的个人信息,更不得轻易与网友单独见面。
防范电信诈骗要做到“三不一要”:1.不轻信(接到来历不明的电话或手机短信,立即挂断电话,不回复短信。
)2.不透露(不透露自己及家人的身份信息、银行卡、存款等情况。
如有疑问,可拨打110咨询,并向亲属、亲戚、朋友、同事等多方核实。
)3.不转账(绝不向陌生人汇款、转账)4.要及时报案(万一上当受骗或听到亲戚朋友被骗,请立即报案,并提供骗子的账号和联系电话等,以便公安机关破案。
)七种典型银行卡诈骗手段及防范对策:1.偷窥密码卡号复制卡片。
防范对策:一定要做好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的保密工作。
在ATM机、POS机或营业网点柜台输入银行卡密码时,请用手遮住密码键盘,不将打印回单落下,谨防犯罪分子取得银行卡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2.发短信谎报“消费信息”。
反诈相关案例
反诈相关案例反诈骗是一种重要的社会问题,不断有新的骗术出现。
为了提醒大家提高警惕,下面列举了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防范诈骗。
1. 电信诈骗案例:张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公安局的电话,说他涉嫌洗钱,需要转账到指定账户。
经过调查,张某发现这是一起电信诈骗案,及时报警并保护了自己的财产安全。
2. 冒充亲友案例:李某接到了一个自称是亲戚的电话,说需要紧急借款。
李某怀疑是诈骗,通过与亲戚确认后发现确实是骗子冒充亲戚,成功避免了损失。
3. 网络购物诈骗案例:小明在网上购买了一款手机,但收到的货物与描述不符。
小明通过投诉和申请退款成功解决问题,避免了被骗的风险。
4. 银行卡盗刷案例:王某的银行卡被盗刷了大笔资金,王某立即联系银行冻结了账户,并报警处理,最终追回了被盗的资金。
5. 伪造投资案例:某公司通过伪造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许诺高额回报。
一些投资者上当受骗,损失惨重。
警方介入后,该公司被查封,投资者得到了相应的补偿。
6. 假冒公检法案例:骗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以调查案件为名,要求被害人转账。
一些人上当受骗,损失了财产。
相关部门通过宣传和警示教育,提高了公众的警惕性。
7. 短信诈骗案例:小刚收到一条短信称自己中了大奖,需要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账户。
小刚怀疑是诈骗,没有回复短信,并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成功避免了损失。
8. 上门推销诈骗案例:一些骗子以推销保险或其他产品为名,上门骚扰老年人。
老年人要求对方离开,并报警处理,成功防范了骗局。
9. 虚假求助案例:某人通过社交媒体发起虚假求助,骗取善心人士的捐款。
警方通过调查发现这是一起诈骗案,将该人抓获并追回了被骗的款项。
10. 假冒网站案例:一些骗子通过制作假冒的购物网站,引诱顾客购买假冒的商品。
一些顾客发现问题后报警,警方查封了该网站并追回了被骗的资金。
以上是10个与反诈骗相关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诈骗手段层出不穷,大家要保持警惕,提高自我防范能力,以免成为骗子的受害者。
九大经典银行卡骗局
九大经典银行卡骗局投资理财是指投资者通过合理安排资金,运用诸如储蓄、银行理财产品、债券、基金、股票、期货、商品现货、外汇、房地产、保险以及黄金等投资理财工具对个人、家庭和企事业单位资产进行管理和分配,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从而加速资产的增长。
投资理财一词,最早见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的报端。
随着我国股票债券市场的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日趋丰富和市民总体收入的逐年上升,“理财”概念逐渐走俏。
随着社会发展,银行卡数量在以每年惊人的速度在增长,几乎每个成年人都有自己名下的银行卡包含信用卡,由此导致银行卡被盗刷的现象也是日益严峻,今天,我们来揭秘,,卡友们,你,上过这些当吗?骗局一:制造银行卡被吞假象。
骗子先在ATM机上做手脚让你的银行卡取不出来,然后伪装成好心人在一旁提醒你重新输入密码。
当你操作无效到银行营业厅询问时,“好心人”便会将卡取走。
骗局二:伪造网站诱人上当。
骗子将真正的银行网站进行克隆,然后短信、邮件、微信等方式,发送这些“钓鱼链接”给你,理由则千奇百怪,比如银行系统升级、中奖等。
当你点击钓鱼链接进入后,就会被要求输入卡号和密码。
骗局三:短信通知“亲切”指导。
骗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通知你的信用卡在某商场刷卡消费成功,并留下查询电话。
当有疑问的你打电话询问时,骗子会“亲切”地指导你到ATM机上操作,用种种说辞诱导你把款转到他指定的账号上。
骗局四:电话联系索要密码。
骗子谎称你的信用卡被人盗用,犯罪嫌疑人已被抓获,要求受骗人把卡号和密码报给“银行工作人员”,以免“信用卡被冻结”。
当你将相关资料告知骗子后,信用卡上的金额就会被盗。
骗局五:先偷窥密码再下手。
当你在ATM机上取款或刷卡消费时,小偷已暗中跟踪并记下你的密码,而后伺机将你的银行卡偷走盗用。
骗局六:贴张“通告”诱你转账。
骗子常在ATM机上贴一张诸如“银行系统故障,请按下列流程操作,否则后果自负”之类的通告,当你按照提示操作时,就会把银行卡上金额转给骗子。
防骗识骗小常识
防骗识骗小常识为提高群众防骗意识,增强群众防骗能力,从源头上减少与遏制诈骗案件发生是必要的,那么你对防骗知识了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店铺整理关于防骗知识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防骗的知识一、冒充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工作人员以购车、购房退税名义实施诈骗诈骗伎俩:骗子拨打受害人电话,冒充税务局、财政局、车管所工作人员,以“国家下调购房契税、购车附加税率,要退还税金”为名让受害人使用自己的银行卡直接通过银行ATM机上利用转账操作获取税款。
当受害人到银行ATM机后,骗子称自助退税系统只支持英文并要求受害人进入英文操作界面,受害人如按照骗子电话提示操作即会将自己银行卡上钱款转入骗子的账户。
防骗提醒:拒绝退税诱惑,税务部门进行退税时,会在报纸、电视等媒体公告,而不会仅以电话方式通知。
当你接到这样的电话时,即可认定是诈骗行为。
二、冒充公检法、电信部门的工作人员和部门电话进行诈骗诈骗伎俩:骗子以事主电话欠费、查收法院传票、包裹单等借口诱骗事主回电咨询,谎称事主身份信息被他人冒用或泄露,银行账户涉嫌洗钱、诈骗等犯罪活动,并称为确保事主不受损失,让事主将银行存款转至对方提供的所谓“安全账户”,要求事主赶紧到银行ATM 机或柜面进行转账操作,以达到诈骗目的。
防骗提醒: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履行公务,需要向公民询问情况时,一定会持相关法律手续当面询问当事人并制作相关笔录,目前公安局、检察院、法院等部门均未设立“国家安全账户”等名目的银行账户。
所以,当有人自称是上述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告知你涉嫌某种犯罪,并要求你将存款转存到所谓的“安全账户”以进行所谓核实、保全资金的,都是诈骗行为,切勿上当。
三、冒充亲朋好友以车祸或嫖娼、吸毒被抓为由实施诈骗诈骗伎俩:骗子先拨通受害者电话,让受害者“猜猜我是谁”套取信任,并称近期要来溧水看望受害人,不久,编造来溧水途中本人或亲朋好友出车祸、嫖娼、吸毒被抓,又不敢跟家里人讲,让受害者借钱、汇到指定的账户。
防范银行卡诈骗的七种技巧
防范银行卡诈骗的七种技巧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支付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银行卡作为电子支付的主要工具之一,也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目标。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安全,我们需要学会防范银行卡诈骗。
下面将介绍七种防范银行卡诈骗的技巧。
一、保护个人信息保护个人信息是防范银行卡诈骗的首要步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不要随意透露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特别是在公共场所,如咖啡馆、图书馆等,要小心避免被他人偷窥或窃听。
此外,我们还要警惕钓鱼网站和诈骗短信,不要随意点击不明链接或下载陌生软件。
二、定期检查银行账户定期检查银行账户是发现银行卡诈骗的有效手段之一。
我们应该定期登录银行官方网站或使用手机银行APP查看账户余额和交易记录。
如果发现有异常交易,如未经自己授权的转账或消费记录,应立即联系银行冻结账户并报警。
三、设置强密码设置强密码是保护银行卡安全的重要措施。
强密码应包含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并且长度不少于八位。
我们还应定期更改密码,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在多个网站或应用中。
四、使用安全网络使用安全网络是防范银行卡诈骗的基本要求。
我们应该尽量在自己的家庭网络中进行网上银行操作,避免使用公共Wi-Fi等不安全的网络。
同时,我们还要确保自己的电脑和手机安装了最新的杀毒软件和防火墙,并定期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
五、警惕假冒电话和短信警惕假冒电话和短信是防范银行卡诈骗的重要一环。
诈骗分子常常冒充银行工作人员或其他机构发送虚假信息,试图获取我们的银行卡信息。
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和短信,并及时向银行核实。
六、不随意点击链接不随意点击链接是避免银行卡诈骗的关键之一。
我们应该养成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的习惯,特别是来自不熟悉的人或机构。
如果需要访问银行官方网站,最好手动输入网址,避免通过链接进入。
七、及时报警和寻求帮助如果不幸成为银行卡诈骗的受害者,我们要及时报警并向银行寻求帮助。
银行通常会提供专门的客服热线和电子邮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途径与银行联系,尽快冻结账户和追回损失。
常见诈骗手法
常见诈骗手法在当今的社会里,诈骗手法越来越多,而且也越来越难以识别。
许多人因此受到了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因此需要对不同的诈骗手法进行深入了解,才能更好的保护自己。
本文将会介绍诈骗的常见手法,以及如何避免和应对诈骗。
1.电信诈骗电信诈骗是目前最为常见的诈骗手法之一,大多数都是通过电话进行。
它主要是以欺骗为手段,让受害者轻信虚假信息,从而达到骗取钱财的目的。
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1.1 黑卡诈骗电话中自称银行工作人员,要求提供银行卡信息并告诉您卡号、有效期、CVN 码等信息,以便开通双倍积分、白金卡、金融理财等服务,而这些理财服务并不实际存在。
诈骗团伙通过您的银行卡信息制作“黑卡”,将您的银行卡资金转出。
1.2 订购虚假产品电话中声称是某个购物网站的销售员,告诉您某个商品参加促销,需要当场支付定金才能享受优惠,但付款后却无法收到货物。
电话中冒称您的孩子被绑架,敲诈勒索,甚至会使用录音模拟孩子哭泣的声音,让您信以为真。
如何避免:切勿将个人银行卡及相关信息透露给陌生人;如发现异常情况,要及时报警。
2.网络诈骗网络诈骗是指以网络为媒介进行的骗局,这种诈骗行骗手法隐蔽,无论是钓鱼邮件还是网络钓鱼网站,都能轻易侵入个人和企业内部网络。
常见的网络诈骗手法有以下几种: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冒充银行、支付宝等公司名义,要求你点击附加的链接来完成验证身份等措施,从而获取你的资金账户信息。
2.2 购物诈骗通过冒充天猫、淘宝等网站,网上商城等途径发布虚假商品信息,让你付款,但你却无法收到货物,直至赔偿难以实现。
2.3 营销号诈骗通过冒充知名人士等发布虚假信息,催促你通过电子邮件、微信等平台,将资金汇入指定的账号,并以不实的手法获取你的钱财。
如何避免: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财产安全,谨慎接收和处理邮件和短信等信息,如有感觉可疑的信息,应先查证,再作回应。
3.投资诈骗投资诈骗是指以非法的方式,以诱人贪图高利润的投资方式进行的骗局,常见的手法有以下几种:通过冒充股票公司、股票分析师、名人等,发布虚假消息,骗取投资者资金。
银行职务犯罪的七类情形
银行职务犯罪的七类情形银行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金融风险最高的行业之一。
为了维护金融秩序和保护客户利益,银行从业人员必须守法经营。
然而,银行职务犯罪依然时有发生,给银行和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失。
本文将介绍银行职务犯罪的七类情形,以提醒银行从业人员警惕犯罪行为,保护银行和客户的利益。
一、挪用资金挪用资金是银行职务犯罪中最为常见的一种行为。
银行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将客户存款或银行资金转移至个人账户,用于个人消费或投资,严重损害了客户和银行的利益。
挪用资金还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引发金融风险。
二、虚构账户虚构账户是指银行从业人员利用虚假身份信息或伪造的证件开立账户,用于非法活动。
例如,开立虚假贷款账户,骗取银行贷款,或开立虚假存款账户,用于洗钱等非法交易。
虚构账户不仅损害了银行和客户的利益,还可能涉及洗钱等重大金融犯罪。
三、内外勾结内外勾结是指银行从业人员与外部犯罪分子勾结,共同实施犯罪活动。
例如,银行内部人员泄露客户信息,配合外部人员实施诈骗或盗刷银行卡等行为。
内外勾结不仅损害了客户和银行的利益,还可能危及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
四、违规放贷违规放贷是指银行从业人员在贷款审批过程中违反规定,将高风险或无抵押担保的贷款放给不合格的借款人。
这种行为容易导致贷款违约,造成银行损失。
违规放贷还可能涉及贪污受贿等犯罪行为。
五、炒股倒卖炒股倒卖是指银行从业人员利用职务便利,通过内幕信息或其他手段获取未公开的股票信息,进行炒作和倒卖,牟取非法利益。
这种行为不仅损害了客户和银行的利益,还可能引发股市波动和社会不稳定。
六、违规外汇交易违规外汇交易是指银行从业人员在外汇交易中违反相关规定,进行非法交易或操纵汇率。
这种行为容易导致外汇市场波动,影响国家金融安全。
违规外汇交易还可能涉及洗钱等犯罪行为。
七、虚报账目虚报账目是指银行从业人员故意虚构或篡改银行账目,以掩盖自己的违法犯罪行为。
例如,虚报收入和利润,隐瞒亏损和负债,欺骗监管机构和投资者。
银行卡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及日常安全用卡注意事项
第一项:银行卡电信网络诈骗的类型及防范措施什么是电信网络诈骗?电信网络诈骗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移动电话、固定电话、ip电话、网络等媒介发布虚假信息,骗取他人较大数额财物的行为。
可分为电信和网络诈骗。
一、电信诈骗易使人上当的主要类型1.[冒充公检法诈骗]不法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洗钱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国家执法部门账户配合调查。
2.[医保、社保诈骗]不法分子冒充社保、医保中心工作人员,谎称受害人医保、社保出现异常,可能被他人冒用、透支,涉嫌洗钱、制贩毒等犯罪,之后冒充司法机关工作人员以公正调查,便于核查为由,诱骗受害人向所谓的“安全账户”汇款实施诈骗。
3.[金融交易诈骗]不法分子以某某证券公司名义通过互联网、电话、短信等方式散布虚假个股内幕信息及走势,获取事主信任后,又引导其在自身的搭建虚假交易平台上购买期货、现货,从而骗取股民资金。
4.[ 虚构车祸诈骗]不法分子虚构受害人亲属或朋友遭遇车祸,需要紧急处理交通事故为由,要求对方立即转账。
当事人因情况紧急便按照嫌疑人指示将钱款打入指定账户。
5.[电话、电视欠费诈骗]不法分子冒充通信、广电工作人员,向事主拨打电话或直接播放电脑语音,以其电话、电视欠费为由,要求将欠费资金转到指定账户。
6.[购物退税]不法分子事先获取到事主购买房产、汽车等信息后,以税收政策调整,可办理退税为由,诱骗事主到atm机上实施转账操作,将卡内存款转入骗子指定账户。
(大埔案例)7.[猜猜我是谁]不法分子获取受害者的电话号码和机主姓名后,打电话给受害者,让其“猜猜我是谁”,随后根据受害者所述冒充熟人身份,并声称要来看望受害者。
随后,编造其被“治安拘留”、“交通肇事”等理由,向受害者借钱,很多受害人没有仔细核实就把钱打入不法分子提供的银行卡内。
8.[破财消灾诈骗]不法分子先获取事主身份、职业、手机号等资料,拨打电话自称黑社会人员,受人雇佣要加以伤害,但事主可以破财消灾,然即提供账号要求受害人汇款。
银行卡安全防范电信诈骗银行用户必知的防骗技巧
银行卡安全防范电信诈骗银行用户必知的防骗技巧随着电子支付的普及,银行卡安全问题变得愈发重要。
不法分子利用电信诈骗手段不断升级,对银行用户进行欺诈活动。
为了保护银行用户的资金安全,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和应对电信诈骗,本文将介绍一些银行用户必知的防骗技巧。
1. 不要轻易透露银行卡信息首先,银行用户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要轻易透露自己的银行卡信息。
无论是在电话、短信、社交媒体,还是通过邮件等渠道,任何索要银行卡号、密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的请求都应引起我们的警觉。
银行或相关机构通常不会主动要求用户提供这些信息,如果收到可疑请求,应立即联系银行客服核实。
2. 警惕钓鱼网站其次,银行用户应警惕钓鱼网站的存在。
钓鱼网站是一种冒充合法网站并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技术手段。
不法分子通常通过发送电子邮件、短信或弹窗广告等方式引导用户点击链接,然后要求用户输入银行卡信息或进行转账操作。
为了避免受到钓鱼网站的诱导,我们应该谨慎点击任何可疑链接,尤其是那些带有未经证实的优惠活动或紧急通知的链接。
3. 谨慎使用公共Wi-Fi公共Wi-Fi虽然方便,但也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盗取用户信息的渠道之一。
使用公共Wi-Fi时,我们的网络通信很可能被黑客监控,并获取到我们的账户和密码等敏感信息。
因此,我们在进行银行卡交易和登录银行APP时,最好避免使用不可信的公共Wi-Fi网络,或者使用VPN等加密工具保护通信安全。
4. 定期监测银行账户定期监测银行账户是防范电信诈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检查账单和交易明细,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异常的资金变动和可疑的交易行为。
如果发现任何未经授权的操作或金额异常,应立即联系银行并报告问题。
及时的监测和警觉有助于迅速应对潜在的诈骗行为,保证资金安全。
5. 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安装可信赖的安全软件是维护银行卡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在手机、电脑等终端设备上安装一款防病毒、防恶意软件的安全软件,能够有效减少病毒、木马等恶意程序的攻击。
银行反诈宣传案例
熟多年好友突然借用银行卡,还能按月支付高额使用费?陌生人邀你一起“创业”,只需提供银行卡,就能人在家中坐钱从天上来?原来“搞钱”如此容易?
当心!你可能已经踏上了犯罪的道路!在电信网络诈骗的灰色产业链中,有一群人并未直接参与诈骗,但却因出租或出借自己的银行卡,最终变成了电信诈骗犯罪的帮凶,自己也受到了法律的制裁:
【案例一】
苏某某于2021年4月间,将自己的多张银行卡借给朋友使用,获利一千余元。
上述银行卡被非法使用后,累计流水共计一百余万元。
其中关联涉嫌犯罪案件一起,支付结算金额二十余万元。
【案例二】
邹某某于2021年6月间,将自己多张银行卡租给他人使用,获利二千余元。
上述银行卡被非法使用后,累计结算资金共计四百余万元。
其中关联涉嫌犯罪案件三起,涉案金额一百余万元。
【案例三】
叶某于2021年6月间,将自己多张银行卡卖给他人使用,获利四千元。
上述银行卡被非法使用后,结算资金共计二百余万元,其中关联涉嫌犯罪案件涉案金额达一百余万元。
【法官提示】
上述三起案例中的被告人的行为均已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依法承担了相应的刑事责任。
银行卡、电话卡被诈骗分子购买或租赁后用来实施各类网络诈骗犯罪活动,给社会治安和人民群众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一旦自己的银行账户被犯罪分子利用,将会成为犯罪分子帮凶,很有可能构成“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在此提醒大家:切勿因眼前小利而出售、出借自己的银行卡。
广大市民要妥善保管好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卡等物品,一旦丢失要立即挂失。
同时,一旦发现买卖“两卡”的违法犯罪行为,请立即向公安机关举报!。
银行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
银行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银行卡作为个人财务管理和支付的重要工具,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的风险。
以下是银行卡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的一些具体介绍:一、盗刷风险1.盗刷手段多样化:如偷窥密码、ATM机假面、网络黑客等。
防控措施:教育用户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定期更换密码、注意网络安全意识、仔细检查ATM机外观等。
二、假冒风险1.钓鱼网站等诈骗手法:通过发送伪造的银行短信或电子邮件,引诱用户输入个人银行卡信息。
防控措施:用户需提高警惕,谨慎对待未经验证的信息和链接,严密保护个人信息。
三、密码泄露风险1.简单密码和重复使用密码。
防控措施:设定复杂的密码,定期更换,并避免在多个账户间重复使用。
四、无线支付风险1.无线传输被窃听、数据丢失风险。
防控措施:选择安全可靠的支付平台、不在不明网络中使用公共Wi-Fi,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
五、错发风险1.ATM机取款金额错误、ATM机隐私泄露等。
防控措施:在ATM机上仔细检查取款金额、避免泄露个人信息。
六、定制病毒风险1.恶意软件、病毒等对个人信息的攻击。
防控措施:安装杀毒软件、定期检查病毒并及时更新系统。
七、POS机风险1.POS机被植入非法组件、信息泄露。
防控措施:选择正规商户,确保POS机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八、手机丢失风险1.手机内存中存储银行卡信息被盗用。
防控措施:启用手机密码、设置远程锁定和擦除功能,不在手机中存储银行卡信息。
九、密码保护不足风险1.用户疏忽、轻易透露等。
防控措施:加强密码管理意识,定期更换密码,不将密码告知他人。
十、社交工程风险1.黑客通过欺骗手段获得个人银行卡信息。
综上所述,银行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但用户和银行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控措施来降低风险。
用户应提高警惕、加强个人信息保护、定期更换密码、选择安全可靠的支付平台等。
银行则应加强账户安全机制、完善风险防控体系,及时更新系统和应用程序,提供安全可靠的支付环境。
只有用户和银行共同努力,才能够确保银行卡的安全使用。
常见的几种涉银行卡诈骗手段
常见的几种涉银行卡诈骗手段如今诈骗方式层出不穷,让人防不胜防。
笔者搜集了以下几种比较常见的涉银行卡诈骗手段,市民朋友日常生活中若遇到类似情况,要提高警惕了。
手段一套取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用假中奖信息诱骗银行卡用户拨打假冒的银行客服电话进行咨询,套取卡号、密码进行诈骗。
或是通过手机短信发送银行卡用户在何处消费的提示,对方拨打短信中提供的电话查证时,诱导其到ATM机取消自动转账功能,并提示操作程序(实际为转账操作程序),使银行卡用户账户内的存款被划转至不法分子的账户中。
手段二电话截取银行卡密码不法分子通过电话连接各银行的电话银行。
使用各种手段诱骗银行卡用户拨打该电话号码后,电话的自动语音提示提供国内各大银行的电话银行号码和金融服务项目。
银行卡用户使用此电话进行查询后,不法分子可截取其银行卡卡号、密码、身份证等信息,从而盗取账户内的资金。
手段三通过互联网网上交易通过互联网进行网上交易,提示银行卡用户将交易款存入其个人借记卡(银行卡的一种)中,同时提供咨询电话,告知对方通过此电话可以查询交易款是否入账,由此套取银行卡用户的卡号、密码以及身份证等信息进行诈骗。
手段四利用信用卡恶意透支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内持信用卡在不同的特约商户、网点频繁使用、取现后,携款潜逃,使发卡银行无法追回透支款。
另一种是持卡人使用假身份证申办信用卡,进行恶意透支。
手段五利用假网站实施犯罪建立假银行网站,以买家的身份与网上商铺的卖家进行交流,要求卖家在其提供的银行网址上进行相关业务注册,骗取对方的银行卡卡号和密码。
或是以银行名义假借有奖促销活动,要求银行卡用户通过电子邮件发送卡号和密码,或到指定的假网站上输入卡号和密码。
这样一来,即便银行卡用户没有依照电子邮件或假网站的要求提供个人资料,但点击了邮件或假网站上的链接,就有可能被安装木马程序或其他计算机病毒,使银行卡卡号和密码被窃。
手段六ATM机上贴虚假告示在ATM机上以银行名义张贴虚假告示,称银行的业务系统正在升级,取款时按如下程序操作:先插卡输入密码,按输入键确认后再按转账业务键,选择卡转出转账键,快速输入本机备用号码(实际为不法分子提供的账户),输入取款金额,按输入键确认,将银行卡用户账户内的资金转入指定账号。
常见的诈骗套路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常见的诈骗套路及相应的防范措施随着网络的普及和社会的发展,诈骗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
会问题。
以下是常见的诈骗套路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1. 银行卡盗刷:诈骗分子通过网络或者非法手段获取你的银行卡
信息,然后使用你的卡进行消费。
防范措施:不要泄露个人重要信息,比如银行卡号、密码等。
定期修改密码,谨慎选择网购平台。
2. 电话诈骗:诈骗分子冒充银行工作人员、公安局民警等,以各
种理由获取你的个人信息或让你汇款。
防范措施:不要泄露个人信息,核实对方身份,查证情况,避免盲目汇款。
3. 网络诈骗:通过网络欺诈方式获取财物。
比如虚假购物网站以
低价骗取钱财、虚假中奖信息要求支付相关费用等。
防范措施:谨慎
选择购物网站,不要轻信陌生人信息。
4. 投资诈骗:以高额回报吸引你的资金投资某个项业务,随后消失。
防范措施:谨慎选择投资渠道、不要贪图高收益、不轻易相信
“保证金”之类的陌生概念。
以上几种诈骗都需要谨慎防范,而且要及时报案,向有关部门求助。
记住,太轻信别人不仅会带来经济损失,也会影响个人的生活和
社交关系。
防范银行诈骗案例分享
诈骗手段分析
1. 冒充身份
不法分子通常会假扮成银行客服,通过伪造来电号码或利 用技术手段篡改来电号码,让客户误以为是银行工作人员 。
3. 获取敏感信息
在获取客户的信任后,诈骗分子会以核实信息为由,要求 客户提供个人信息或银行卡信息,这些信息一旦落入不法 分子之手,便可能导致资金损失。
2. 制造紧张氛围
诈骗分子会以信用卡消费异常等理由,制造紧张气氛,迫 使客户急于解决问题,从而降低客户的警惕性。
4. 远程操控
部分诈骗分子还会通过远程操控的方式,诱导客户进行转 账操作,从而将资金转入诈骗分子的账户。
防范措施
2. 核实身份
可以通过银行官方渠道核实电话 号码和对方身份,不要轻易相信 来路不明的信息。
1. 保持警惕
案例一:假冒银行
02
工作人员
案例描述
• 某客户接到一个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声称要为客 户升级银行卡服务,并要求客户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客户按照对方要求操作后,发现自己的账户被转走了数万元。
诈骗手段分析
01
02
03
假冒银行工作人员
犯罪分子通过伪装成银行 工作人员,骗取客户的信 任。
获取个人信息
犯罪分子会要求客户提供 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 以便进行盗刷或诈骗。
转账或盗刷
犯罪分子获取信息后,会 立即进行转账或盗刷,客 户发现时已经来不及了。
防范措施
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或短信,尤其是那些声称自己是银行工作人员的人。
不要随意提供个人信息和银行卡信息,如果对方是银行工作人员,可以要求他们提 供工作证和相关证明文件。
置会复制银行卡信息。
2. 短信诈骗
犯罪分子利用银行发送的短信提 示,诱骗客户点击一个恶意链接 或下载病毒软件,进而盗取客户
银行卡业务案例
三者区别
借记卡 先存后用
准贷记卡 先存后用,可适当透支
贷记卡 先用后还
存款计息
存款计息
存款不计息
同城取现无手续费
同城取现无手续费
年费很低
年费介于借记卡和贷记卡之间
取现收取高手续费 年费最高
无使用年限限制
使用年限最长为两年
使用年限一般为三年
不提供对账单,可索 取
不提供对账单,可索取
每月免费提供账单
不可透支
案例(五)
• 番禺冯小姐有一张在某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桥 南支行办理的借记卡。2011年2月18日凌晨, 冯 小姐收到短信通知, 告知该卡被取款6842元。翌 日查实后报警。这笔款项是在澳门的香港银通 ATM柜员机上被取现。但卡一直在冯小姐身边, 她将该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桥南支行告上法庭
法院判决
六、需更变更银行卡账单寄送地址时, 最好本 人亲自致电发卡银行办理变更手续;
七、不要随意在网络上留下个人身份及银行卡 信息资料, 防止个人信息资料被不法分子窃取。
案例(三)
2008年11月20日,一青年男子急急忙忙 地来建行新城支行内勤主管处,称有人打 电话给他,让他进行电话转账。此情况立 即引起了该行员工警觉,经仔细询问,客 户称其刚在松江购买一辆汽车并在江苏泰 州办理上牌手续。当日,便有自称是泰州 税务局工作人员打电话给他,称根据国家 最新退税规定可以退给他税款4983.3元, 款项已存入为其办理的中国银行借记卡内, 卡号:4563222555325587,密码为: 123456,让客户通过“01051661052”客 服热线,自行将该卡卡内余额转入客户自 己的借记卡内。该行员工当即向客户指出, 银行办理个人银行结算账户要本人凭有效 身份证件亲自办理的,税务局不可能为其 办理银行卡,而且办理退税等相关业务也 不会是通过电话进行转账就能操作的。后 经过证实,该电话是诈骗电话,该行员工 立即阻止客户输入卡号和密码。
银行反电诈七个一律内容
银行反电诈七个一律内容
近年来,不法分子在原有作案手法的基础上手段翻新,作案者冒充电信局、公检法等单位工作人员,使用任意显号软件等技术以受害人电话欠费、被他人盗用身份涉嫌经济犯罪,以没收受害人所有银行存款等借口,进行恐吓威胁,骗取受害人汇转资金。
为了提高社区居民识骗、防骗的意识和能力,2021年5月12日上午,社区工组队、社区干部联合社区户籍民警在社区小广场开展,防范电信诈骗,做到八个“凡是”、七个“一律”的防电信诈骗宣传活动。
电信诈骗犯罪活动蔓延性比较大,发展迅速,犯罪分子往往利用人们趋利避害的心理通过编造虚假电话、短信地毯式的给群众发布虚假信息,在极短的时间内发布范围很广,侵害面很大,造成的损失面也很广。
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银行反电诈七个一律内容。
1、接电话时,不管对方是谁,只要一谈到银行卡,一律挂断;
2、只要一谈到中奖了,一律挂断;
3、只要一谈到公检法人员要求将资金转入“安全账户”或税务、领导干部要求转账借钱的,一律挂断;
4、所有短信,但凡是让你点击链接的,一律删除;
5、微信让砍价、拆红包,一律不点;
6、游戏、答题、投票、猜歌、找项目,一律不点;
7、视频看到一半要转发的,一律不转。
防诈骗的案例
防诈骗的案例在当今社会,诈骗案件层出不穷,给人们的生活和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防范诈骗,保护自己的权益,是每个人都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
下面,我将通过一些真实的案例,来探讨防范诈骗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案例一,电话诈骗。
小李收到了一通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银行工作人员,称小李的银行卡涉嫌被盗刷,需要小李配合进行核实。
对方声称需要小李提供银行卡号、密码等信息,以便进行核实。
小李由于紧张和害怕,便将个人信息全部告知了对方。
结果,不久之后,小李的银行卡内的存款被盗刷一空。
案例二,网络诈骗。
小王在网上购买了一件名牌商品,支付了定金后却再也联系不上卖家。
通过查询发现,该卖家是一个虚假的网店,已经有多名消费者受骗。
小王因为贪图便宜,没有经过仔细核实就轻信了对方,最终损失了不少钱财。
以上两个案例都是真实发生的,它们告诉我们,诈骗案件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才能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如何防范诈骗呢?首先,我们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短信或者网络信息。
其次,要养成良好的信息安全意识,不随意泄露个人信息,尤其是银行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再次,要谨慎对待网上交易,选择正规的购物平台,避免在不明来源的网店购物。
最后,如果遇到可疑情况,要及时报警或向相关部门求助,切忌贪图便宜而陷入陷阱。
总之,防范诈骗是每个人都需要重视的问题,只有保持警惕,提高安全意识,才能有效地避免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希望大家能够牢记这些案例,时刻警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让我们共同营造一个更加安全、和谐的社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谨防七种典型银行卡诈骗
作者:黄斌
来源:《上海企业》2013年第11期
近年,银行卡诈骗案日见增多,不法分子的诈骗手法也在"升级"。
为此,笔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及行内人士,揭露当前发生在我国的七类典型的银行卡诈骗手段。
伎俩一、ATM机旁张贴通知公告
不法分子假冒银行名义,在ATM机旁贴上所谓"通知"或"公告":本行因系统升级,为保障客户资金安全,请进行安全设定操作,并输入安全号码。
其实,所谓的"安全号码"是不法分子预先在营业网点开设的储蓄卡号。
通过此手法,不法分子误导客户在取款前,先将款项转到其指定账户,得逞后立即到ATM机或银行网点取款或转账。
防范对策:不要相信ATM机旁粘贴的任何类似"通知"、"公告"或"温馨提示",银行关于设备运行的任何通知,都只会通过ATM机的屏幕显示。
伎俩二、制造ATM机故障发布提示
不法分子堵住ATM机出钞口、插卡口,制造交易故障,并在设备上张贴一张所谓"温馨提示"。
其内容大体是:如ATM机出现不出钞或吞卡等现象时,请速与提示中的电话(不法分子的电话)联系。
为增加欺骗性,一些不法分子还会预先购买尾数为95的小灵通电话,在提示上预留的电话为"小灵通电话+各大银行客服电话的后三位",680578-95533、670624-95588。
这样,客户粗粗一看,还以为就是银行的客服热线。
防范对策:交易前,请观察设备有没有被犯罪分子破坏,发现取款异常情况,请拨打银行统一客服电话。
伎俩三、偷窥密码卡号复制卡片
不法分子偷窥客户取款密码和银行卡卡号,并利用高科技手段复制银行卡,再利用复制的银行卡在ATM机上取款,盗取资金。
防范对策:一定要做好银行卡卡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的保密工作。
在ATM机、POS机或营业网点柜台输入银行卡密码时,请用手遮住密码键盘,谨防犯罪分子取得银行卡卡号、密码等重要信息。
伎俩四、伪造证件侵入手机银行
不法分子掌握办理了手机银行业务客户的存折号码、银行卡卡号、相关密码信息后,盗取或伪造客户身份证件,到移动或联通等通讯部门复制客户手机卡,输入客户的账号、密码信息,登录手机银行,再划转、盗取客户资金。
防范对策:不要轻易将重要信息泄漏给他人;保管好身份证、银行存折、银行卡等重要物品,防止被不法分子盗用。
伎俩五、发短信谎报"消费信息"
犯罪分子向你发出短信,称你的银行卡在某地商场、酒店等消费场所刷卡消费×××元,或称已从你的帐户中扣除银行卡费×××元,如有疑问,可致电××号码查询。
你一旦回电,犯罪分子就会冒充银行客服人员或公安机关金融犯罪调查科人员,谎称该卡可能被复制,想方设法让客户按其指示操作,实际上,完成操作后,你的资金就被转到犯罪分子指定的账户了。
防范对策:市民如收到此类短信,要看是否为各银行统一客服号码所发,如不是则无需理会。
建行客服电话95533,工行95588,农行95599,中国银行95566。
伎俩六、发短信谎称"账号已改"
不法分子发短信称:"请把钱直接存到某银行账号,账号为×××"或"我的账号已改为×××"。
有的市民恰逢要汇款,收到此类短信后,未经核实,便将钱直接汇到犯罪分子提供的账号上。
防范对策:这类信息是犯罪分子通过群发方式发出,收信人范围很广,虽骗术简单,但受骗事件经常发生。
市民汇款前,只需与事前联系人再次电话确认收款人及账号即可避免。
伎俩七、谎称"退还汽车购置税"
不法分子冒充税务部门向车主(一般为宝马、奥迪等进口高档汽车主)发短信息,称"退还汽车购置税"为名,让车主与某工作人员联系,后诱骗车主将钱转入犯罪分子银行账户。
防范对策:退还购置税等重大决策,国家不会通过短信方式通知,客户不要上当。